① 词好句多点的三角梅的作文400字
三角梅是种惹人喜欢的植物。它拥有着一种高贵的气质,绝对配得上“高雅”二字。而且还会让人禁不住为之倾倒。
三角梅还没有开花的时候,只有一片光秃秃的、黑中透棕的枝条,就像还未播种的土地。不过它的枝条不是笔直笔直的,是长着长着突然一拐弯往另一个方向长。尽管这样,却仍遮掩不住它枝条中透出来的端庄大方。
过几天,你会发现三角梅的枝条上长出一些极其扎手的小刺,倒是给三角梅增添了几分活泼。这时候的三角梅感觉与世无争,高傲清高,孤花自赏。就如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寂寞生活中充满忧愁,让人感觉到冷清与凄凉。
再耐心等一两天,你就会发现三角梅的枝条长出嫩绿色的小芽。小芽是一层一层的,每一层又分作几片小小叶子状的芽,每一片小小芽的边缘呈现出让人感觉亲切舒适的黄绿色,黄绿色中还带有一点渐淡的红,恰如害羞腼腆的小女孩脸上泛起的一阵红晕。这时候,我发现在嫩绿色的小芽中,靠近中心的一层小小芽的叶尖有了一抹娇艳动人的粉红色,那粉红色就如古时女子的胭脂一般无异。
这时候的三角梅,便像一个天真烂漫、害羞腼腆的小女孩儿,让人感觉十分舒适惬意。要是说,这时的三角梅像一位武学高手也无不可,奇妙又厉害的招数层出不穷,恰如三角梅的枝条枝上又生枝,错综复杂却又显得条理清晰、井井有条。
接下来的几天三角梅便只有细小的变化,肉眼是看不到的,这一段时间可难熬的很。不过熬过去,小梅便会长得高大挺拔,给人的感觉像一个正在跳着优美高雅的芭蕾的妙龄少女,苗条的身材伴着舞姿曼妙,举手投足之间透着心高气傲,全场陶醉在那样轻盈的跳跃中,它使人不自觉地鼓掌。
接下来的环节需要你自己一点一点的去细心观察才可以,需要自己付出才能得到收获,相信三角梅能给你带来极大的乐趣。
② 八朵叶子花帽子编织
你要织还是你会织?
③ 叶子花毛线帽编织方法
用线:九色鹿罗兰花式线米白色花线2201暗红花线2208用量:米白色花线2团有剩余暗、红花线2团剩一点点
详细教程:
一、帽檐部分
三燕10号针片织
1、绕针起头124针。
2、第一行(正面):织空心针(空心针的织法:上针不织,下针织。)
3、第二行(反面):还是织空心针,上针不织,下针织。
4、第三行(正面):织双罗纹(不用调换,直接织):第一针挑下,2针下针,2针上针,2针下针,2针上针
5、第四行(反面):织双罗纹
6、第五行(正面):织鱼骨针(也有叫“鱼刺骨针)
7、第六行(反面):织到右边丢4针。(开始丢针。反面织法见图解)
丢4针,也就是织过去,最后剩4针不织,折回,折回时第一针挑下不织,挑下不织这针线拉紧点,不然会有洞。
8、两边丢针,一直丢到剩52针,每边丢9次,结束丢针,124针再织鱼骨针一个来回,帽檐结束
④ 请问谁有《怎么写儿童诗》教学课件
1、儿童诗的欣赏与创作(一)
落 叶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觉得写诗并不难。
2. 初步了解写诗要有新奇的想象。
3. 合作试写以落叶为材料的小诗。
教学准备:诗歌几首
教学过程:
谈话: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你们从哪里看出是秋天呢?
(引出落叶 板书落叶)
你们去观察过叶子是怎么飘落的吗?
学生回答后,再让他们去捡拾落叶,回到教室再观察落叶,再说话。
学生回答时,挑选好答案写在黑板上。
(估计:一片一片、摇摇摆摆、打着圈儿、荡秋千)
引导连成一小诗:
落 叶
秋天
树叶落了
一片一片
摇摇摆摆
打着圈儿
荡着秋千
秋天
树叶落了
一片一片
赏析比较
1 出示两首小诗
茶叶 我不小心碰了一下茶杯/茶叶就象一条条/惊动的小鱼/在水中上下游动/慢慢地水稳了/小鱼又静静地躺在水底
苹果 苹果是太阳的孩子/它是爱红脸的小胖子/苹果是一个小火炉/把美好燃烧/苹果在树枝上是一只鸟/它把一句话藏在肚子里/那就是甜蜜
反复诵读这两首小诗,分析这两首小诗的新奇比喻。
茶叶——小鱼 苹果——太阳的孩子、爱红脸的小胖子、小火炉、一只鸟
比较前面写的《落叶》和这两首诗,让学生感受到一首好的诗里往往要有新奇大胆的比喻。
2.试着给落叶进行大胆夸张的比喻。(随即板书)
1. 挑选一个或几个新奇的比喻在小组的合作下写成一首小诗。
2. 挑选写得好的几首小诗给同学们诵读。
3. 帮助修改几首小诗。
课后小结:学生对新奇的比喻接受得很慢,想象不够大胆,而且没有什么逻辑。在比喻,拟人写法上还须细致辅导。
2、儿童诗的欣赏与创作(二)
教学目标:
1. 明确什么是拟人手法,什么是比喻手法。
2. 初步了解什么是联想,联想的常见种类。
3. 欣赏《萤火虫》、《山》,在诵读中做拟人联想,产生新奇想象。
4. 以《小河的水》、《风》、《山》为题,产生新奇想象,仿写一首或几首小诗。
教学准备:诗几首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同学们写的第一首诗《落叶》写得很认真,可惜缺少想象力,大多是根据老师提供的例子模仿写下来的,没有自己独特的新奇的想象。想象力也是能靠不断的练习培养的,今天,让我们发挥想象的翅膀,让我们的脑筋激荡起来吧!同学们觉得想象有困难吗?怎么样才能打开思路呢?其实,想象也是要不断训练才能越来越出色的,而且还要讲究方法。按一定的逻辑打开思路。下面就来学学一些打开自己思路的方法。
二、讲解什么是拟人,什么是比喻。什么是联想。
相似联想:比如由树→伞,由天空→海洋,由鸟→飞机 接近联想:由黄昏→老年,由绳子→蛇,牡丹→中国。 对比联想:神仙→鬼怪,白天→夜晚,春天→冬天。
三、以《萤火虫》《山》为例,引导进行拟人化写作练习。
出现: 白天时,你躲起来充电,晚上才提灯泡出来玩。
你是星星的妹妹吗?那么,月亮是不是你妈妈?
元宵节没到,你等不及了,提着灯笼四处游玩。
同学们,你能从这些句子中读出写的是什么吗?你觉得哪句最感兴趣,为什么?分析这些句子好在哪儿?(拟人化想象)
欣赏五首小诗。
山1 山要找鸟儿玩/鸟儿拒绝他/ 山要找风而聊天 /风而溜走了 /只留下 /山愣愣的站在那里
山2 山静静的站着/云在他的头上玩捉迷藏/ 远山过来和他拉拉手/风儿为他唱唱歌/他虽静/但是不寂寞 山3 山/是一个不会长大的孩子/山/是一个爱穿绿衣裳的姑娘/ 山/ 是我向往的地方
山4 白天想找太阳玩/晚上想邀月亮游戏/ 却长不高/ 只好白天看太阳/ 晚上看月亮
山5 山 /一年到头/ 都穿着绿衣服 /静静地站在那里 /任风吹,任与打 /他都不怕
读完了这些诗,你也能把山当人,模仿着写一首吗?
五、小结:大胆的、巧妙的比喻能产生意想不到的美妙神奇效果。你能根据老师提供的材料,产生大胆新奇的比喻吗?把这些想象整理好就是一首好诗。
六、指导完成《小河的水》创作,学有余力的孩子再写写《风》。
课后小结:对修辞手法的和联想类型的讲解范例不够,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要多准备经典范例。另外,诵读时间太少,要挤出时间加强这项训练。
3、儿童诗的欣赏和创作
教学目标
通过对三首立意不同,风格炯异但题材类似的诗作的阅读、欣赏、分析,促进学生理解诗作的主题、意境、思想感情、语言艺术、写作方法等,以达到学生训练语言,积淀学生诗情的目的。
教学流程:
资料收集
真情赏读
精读领悟
感情而发
教学过程:
一、出示雪野有关树的诗(如下)。
为了能听到/好多的意见/为了能让自己/长得直/长得高/(树/才长出了/那么多的/绿色的小耳朵 )《树叶》雪野)
1. 先让学生续尾。
2. 出示雪野的诗句,让学生学习笔锋突兀而出,却意境全现的表现方法。
3. 反复诵读,感受诗作的哲理。
4. 诵读比赛。
二、出示王宜振的《树的烦恼》
一只小鸟/给一棵树讲了许多飞翔的故事/树着听着流泪了//树也是一只鸟/树有许多翅膀/树不能飞翔//树的苦恼/是夜晚老做飞翔的梦(《树的苦恼》王宜振)
1.说说这首诗作表达了什么情感,它与前面的诗作有什么异同。
2.小结:他们的题材都是树,但前面这首侧重讲理,后面这首则从树与鸟的依存,尤其是树空有翅膀和满身绿色羽毛却不能飞翔的悲哀入手,写尽树的苦恼。重点让学生体会那中淡淡的忧伤。情感。
3.诵读作品。
4.诵读比赛。
出示邱易东的《五个杈丫的小树》。
我的两只手/真像两棵树/两棵长着五个杈丫的小树//阳光下/我高高地举起这两棵小树/伸开所有的枝丫/希望能够看到/真正的树叶/真正的果子//可是只是看到——远处/蓝天、白云、大地和路/于是我在手背和手掌上/画上茂密的绿树叶/画上数透的红果子/还画上/飞来的小鸟——/我的追求和愿望。(《五个杈丫的小树》邱易东)
1. 说说这首诗作表达了什么情感,它与前面的诗作有什么异同。
2.小结:不是写实物树,而是写精神树,写出了自己希望用双手创造美好未来的思想感情。
3.诵读。
反复诵读这三首诗作后,讨论从这三首作品的欣赏中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同样写树,但他们决不雷同。雪野的《树叶》有些哲理味,王宜振的《树的烦恼》偏重情感表达,邱易东的《五个杈丫的小树》则不是写实物树,而是写精神树。正是作者视角的不同,诗所表达的主旨、思想就不同。通过对 “树”的主题的几首诗对比学习,我们对树有了多种的认识,自己在创作有关树的诗时,也要从多视角进行思考。
布置任务:以树为题材,自己选择一个或者几个角度,写一首或者几首诗。
4、儿童诗的欣赏与创作
教学目标:1.用强迫联想法对学生进行脑力激荡,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欣赏范诗后,能发现主题是不畏艰难,有坚强的意志,并围绕这个主题仿写或者自 己创作一首或者几首儿童诗。
教学准备:卡片几张,范诗几首,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 强迫联想(扑克牌法):联想有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和对比联想.指导儿童运用强力联想,把似乎不相关的事,物联想在一起,很特别,很新鲜,愈有创意愈佳.
1、做强力联想,对儿童提出问题:
「书包除了装书,还能做什麼?
一张报纸除了拿来阅读,还能做什麼?
如果没有日光灯,你要用什麼照明?
鲸鱼和航空母舰有什麼相似?
海浪和大灰熊有什麼相似?
房子和车子有什麼相似?
路桥和巨龙有什麼相似?
2、另外拿几张卡片让儿童配对联想,乌贼,花园,作家,蝴蝶,墨水,
文字,莲雾,污染,鼻子成语句
如下:
「乌贼是作家,喷出墨水来写字」
「莲雾是好大的鼻子」
「我们是花,
爸妈是树, 花园是我家, 飞来的蜜蜂是来访的客人」
二、给学生赏析范诗
1. 蜜蜂
蜜蜂很喜欢唱歌 /一边飞 一边唱 /嗡嗡嗡/碰到刮大风 /嗡嗡得更大声 /从龙眼林嗡到橘子林 /像在检阅树林/从早嗡到晚 /一刻不休息 /黄昏了, /风更急 /他说: /在风暴里 /采蜜更快乐 /回家更快
3. 返家十万里的雁子
雁子很喜欢飞行/飞飞飞 /每年都南飞 /过冬真有趣 /飞过海洋 /飞过急流 /他喜欢在狂风中 /张开喉咙大声唱 /他说: /不怕风,不怕雨 /认清方向 /明年看我认归路
4. 松土的蚯蚓
蚯蚓喜欢钻洞/一边钻 一边唱 /嘿嘿嘿/身体钻进去 /泥土挤出来/他说: /觅食要努力 /不管手酸和头痛/从早到晚上 /蚯蚓都在唱: /嘿嘿嘿/嘿嘿嘿/用力, 用力再用力
4 .母鸟抓虫
麻雀妈妈很喜欢唱歌 /一边飞 一边唱 /吱吱喳吱吱喳/虫子在哪里? /虫子在哪里? /从榕树唱到桂花树 /从晴天唱到雨天 /风雨中看他匆匆的划过田边 /急急的走到草地 /雨愈大,他愈说: /风把树叶的裙子掀开 /虫虫露出光溜溜的身子 /小麻雀有福了, /嘿嘿嘿! 嘿嘿嘿.
5. 毛毛虫
小毛毛喜欢打坐 /就拉一条丝 /仔仔细细 /从头到尾 /把自己裹起来 /缠成一床丝被 /密不透风
/好像躲入一艘太空舱 /一到晚上 /萤火虫 提著灯笼 /在外面拍翅逗他 /快出来 快出来/膛螂拿著镰刀 /动手挥拳要剪他 /小毛毛沉住气 /不到时候 /就不出来
6. 茧
小毛虫喜欢坐禅 /就拉一条条 /仔仔细细 /从头到尾 /把自己裹起来 /缠成一床丝被 /密不透风
/好像躲入一艘太空舱 /一到晚上 /隔著雾一样的纱帐 /看见萤火虫 /提灯笼四处游荡 /一闪 一闪 /飞上又飞下 /有的还故意逗弄它 /绕著它的「太空船」 /飞近 /飞远 //嗡嗡嗡地拍动翅膀 /还作各种倒飞表演 /小毛虫心想 /这树林诱惑太多了 /坐禅那有飞翔美妙 /我要长出翅膀 /我要赶快飞出太空舱
分析:1.这几首诗里写的小动物都是怎样的小动物,你们应该向他们学习什么?
2.哪首你最喜欢,哪几句你最喜欢,自己去诵读几遍。
三、习作:仿作,创作,不断的修改.
四、批改: (1)改成有诗味的词.
(2)分行,段落的修正.
(3)把叙述句改成有诗味的句子.
(4)删去多馀的字句,使之精鍊.
(5)句子的前后搬动.
5、儿童诗的欣赏和创作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作品比较,让学生初步明白诗歌要注意压韵。了解一些基本的韵脚。
2、能够根据老师提供的韵脚编一些儿歌。
3、能够修改习作中没有压韵的一些地方,使之读起来朗朗上口。
4.创编《时序歌》
二、时间:二课时
三、教学准备:臧克家诗作《老马》。 《小鸟》二首。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作品比较,让学生初步明白诗歌要注意压韵。了解一些基本的韵脚。
2、能够根据老师提供的韵脚编一些儿歌。
教学准备:臧克家诗作《老马》。 《小鸟》二首。
教学过程:
一、出示臧克家作品《老马》,朗读感受。说说读起来什么感觉。
老马
总得 叫 大 车 装 个 够 ,
它横 竖 不 说 一 句 话 ,
背上 的 压 力 往 肉 里 扣 ,
它把 头 沉 重 地 垂 下 !
这刻 不 知 道 下 刻 的 命 ,
它有 泪 只 往 心 里 咽 ,
眼里 飘 来 一 道 鞭 影 ,
它抬 起 头 来 望 望 前 面 。
二、出示《小鸟》二首,比较,这两首诗歌有什么异同?你喜欢哪首?为什么?
小鸟,小鸟, 小鸟,小鸟,
停在树梢。 停在枝头。
我唱歌儿, 我唱歌儿,
小鸟不笑; 小鸟不睬;
我跳舞儿, 我跳舞儿,
小鸟不瞧; 小鸟不看;
我咳一声, 我咳一声,
它飞走了(liao)。 它飞走了。
小结:这两首诗主题相同,而在表达形式上略有不同,第一首儿童诗读起来琅琅上口,是因为它的每一句的句末是同韵字。
三、简单介绍同韵字:一般指韵尾相同的字。
1.如请学生把《老马》中每一诗句的句尾字都标出拼音,确定韵尾,告诉他们够、扣、韵尾都为ei 它们就是同韵字。再找找其他同韵的字。
2.再举举例子.找找韵脚
小姑娘,会做饭,
拿小瓢(piao),舀(yao)白面。
舀了白面做啥饭?
擀(gan)面条,打鸡蛋,
面要擀得纸样薄,
面条切成—根线,
下到锅里滴溜转,
盛到碗里莲花瓣。
浇上香油放上盐,
大家吃得把头点.
3.自己想想,举举同韵的例子。比如压a韵的,压i韵的。
再次读读儿歌,感受压韵带来的朗朗上口的感觉。
四、根据老师提供的韵脚,编一编儿歌。
“叫”、“好”、“闹”、“吵”、“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修改习作中没有压韵的一些地方,使之读起来朗朗上口。
2.创编《时序歌》
教学过程:
一、修改老师提供的不够压韵的儿歌。
二、根据同学们提供的同韵字编编儿歌或诗歌。
三、大家一起创编《时序歌》。
老师开头:正月里来梅花开,
四、通过查字典等方法给一些常见韵归归类。
6、儿童诗的欣赏与创作
教学目标:
1. 通过认识谜语歌、数数歌、摇篮曲、绕口令、问答歌,并反复念诵,增强韵律感.
2. 创编拍手歌.
教学准备: 谜语歌、数数歌、摇篮曲、绕口令、问答歌 各一首.
谜语歌: 千条线,万条线,/掉在河里看不见
数字歌: 一尘不染,两袖清风,三思而行,四方赞誉,五湖四海,六神镇定,七情安然,八路作风,九泉无愧,十分可敬。
摇篮曲: 让我们的孩子睡在母亲的怀里
让母亲的希望寄托在孩子的梦里
当三月阳光轻轻抚照着大地
春风也带来了青草成长的消息
让我们的孩子睡在母亲的怀里
让母亲的希望寄托在孩子的梦里
当流水悠悠飘来花香的醉意
春雨也滋润了绿叶萌芽的奇迹
让孩子们留下一些尘封的记忆
让他们将来懂得去辛酸地回忆
母亲的怀中有多少乳香的甜蜜
绕口令:<小山登山>
三月三,小三去登山;
上山又下山,下山又上山;
登了三次山,跑了三里三;
出了一身汗,湿了三件衫;
“小三山上大声喊,离天只有三尺三”。
问答歌:
谁在水里穿裙子?
谁在天上推剪子?
谁在草丛扯锯子?
谁在屋角织网子?
金鱼在水里穿裙子。
小燕在天上推剪子。
螳螂在草丛扯锯子。
蜘蛛在屋角织网子。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认识谜语歌、数数歌、摇篮曲、绕口令、问答歌,并反复念诵,增强韵律感.
教学过程:
一. 让学生自由朗读黑板上的各类歌谣。
二. 介绍每类歌谣的名称特点,找找韵脚。
三. 反复朗读,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背诵下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创编拍手歌.
教学过程:
1. 介绍拍手歌
2. 创编《拍手歌》。
在黑板上写出:
你拍一,我拍一,
一个小孩玩游戏。
你拍二,我拍二,
二位大妈摘木耳。
分析写拍手歌要注意什么?
小结:两两押韵,字数相当,节奏明快。
3. 小组合作创编。
4. 汇报评价。
5. 修改上交。
7、儿童诗的欣赏与创作
教学目标:
并给节奏和韵律明显的诗歌划分节奏,4、 并配上节拍吟诵。
1. “今天,我把太阳存进银行,/明天,让他闪烁希望的光芒;/今天,我把春光存进银行,/明天,成为大地绿色的诗行;/如果可以,/我把童年也存进银行,/呀, 这多么令人神往……”
2. 春 天 在 哪 里
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枝头上
春天的风微微吹动
柳条儿跳舞,桃花儿脸红
春天在哪儿
春天在草原上
春天的雾轻轻细细
草儿醒过来,换上绿的新衣
春天在哪儿
春天在竹林里
春天的雨一阵又一阵
竹笋从地下探出头来
春天在哪儿
春天在田野里
春天的太阳那么暖,那么亮
麦青,菜花香,蚕豆花儿香
鞭 炮
鞭炮,鞭炮,
你是谁?
——通!
——通!
鞭炮,鞭炮,
你喜欢什么?
——乒!
——乓!
鞭炮,鞭炮,
你在想什么?
——腾!
——空!
两列火车
当黄昏来临时
快车闪电似奔驰
向一个傲慢的陌生人匆匆地
忽视了我们这个小小的城镇
稍后,慢车来了
绕着弯曲的铁轨慢慢行驶
发出明亮的汽笛和一串叮当的铃声
好像朋友般地向我们打招呼
3)层递法:
采用排比手法,全诗节奏明快,然而又不同于排比,它往往最终道出全诗的主旨,譬如《眼睛》一诗中“我牵着盲人过马路,我的小手是盲人温暖的眼睛”一句,就是全诗的诗眼。
⑤ 织宝宝四叶幸运花帽子,该起多少针
你好 40针就可以了
⑥ 毕业考的题目 快快快快 好的加分!!
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4,旁观者清。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5,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6,小草也会疼!
7,我们穿上节目的新装和红领巾,改:戴红领巾
《四有》改“四有”
⑦ 编织人生何叶花帽子的织法
第1行:先用两根针起针24针(不要用机器起针法,因为要缝合的)\r\n\r\n第2行:第一针滑针,再织1上针、第3针和第4针扭一下麻花、1上针、第6针和第7针扭一下麻花,1上针、织8针平针、1上针、第18和19针扭一下麻花,1上针,第21和22针扭一下麻花,再2上针\r\n\r\n第3行:第一针滑针,其余全织反针(上针)\r\n\r\n第4行:第一针滑针,1上针、第3针和第4针扭一下麻花、1上针、第6针和第7针扭一下麻花,1上针、先织11、12针,再织9、10针(就是扭麻花,只是要注意11、12针在上面),先织15、16针,再织13、14针(也是扭麻花,这次要注意,是13,14针压在上面)、`1上针、第18和19针扭一下麻花,1上针,第21和22针扭一下麻花,再2针上针\r\n第5行同第3行\r\n第6行同第2行\r\n第7行同第3行\r\n第8行同第4行\r\n如此循环即可\r\n实际上就是中间扭两次麻花,两边各两个鱼骨花,织到头围大小后缝合成圆圈,注意在缝合时要刚扭完中间麻花后就缝合,我织了52cm缝合的。\r\n然后开始从圆圈的一侧挑针,我是5针挑7针,(也就是隔1针挑2针,再隔2针挑2针)\r\n挑针以后先数一下针数,将针数加减到8的倍数,我挑了136针\r\n挑针以后的花样:\r\n先织3行平针\r\n第4行:8针一个花(2针下针,2针上针,加1针,1下针,加1针,1下针,2针上针)一直这样织完这一行\r\n第5行:因为上一行加了两针,这一行就是10针一个花:\r\n2针下针、织第6针(将加针放掉,再织第6针),再织3 、4针,注意第6针在上面,加针放掉,先织9、10针,再织第8针(这次是第8针要压在上面)\r\n一直这样织完这一行\r\n然后就再织3行平针,重复4行5行的花样,循环织下去,我织了8段花样(大约10cm)\r\n最后将总针数分成8份,将每份的最后2针合并,每行都收针,一直收到每份只剩一针时,将剩余的8针穿起来收紧\r\n这样就算是成功了。\r\n会用钩针的JM可以在逢合处钩一朵小做点缀.
⑧ 婴儿从领口织叶子花羊绒开衫起多少针
组上后,在左边队伍里查看他职业图标下面有没有绿色小葫芦,有的话鼠标移上去看看有没有副本助战队友可获得狭义值的福利,如果有就是狭义宝宝。
更多关于一个侠义宝宝如
⑨ 一张叶子就可以做帽子,如下图的帽子,这种树的树名叫什么
柚木(学名:Tectona grandisL.F.),又称胭脂树、紫柚木、血树等, 是一种落叶或半落叶大乔木,树高达40-50米,胸径2-2.5米,干通直。树皮褐色或灰色,枝四棱形,被星状毛。叶对生,极大,卵形或椭圆形,背面密被灰黄色星状毛。圆锥花序阔大,秋季开花,花白色,芳香。柚木是热带树种,要求较高的温度,垂直分布多见于海拔高700-8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平原。可入药,也是制造高档家具地板、室内外装饰的材料。柚木号称是缅甸的国宝,所以价格相当的昂贵。柚木材质本身纹理线条优美,含有金丝所以又称金丝柚木。
http://ke..com/view/41934.htm
⑩ 怎么写现代诗级,急急急
最佳答案
儿童诗是指以儿童为对象的,符合儿童的心理和审美特点,使用最富于感情、最凝练、有韵律、分行的语言来表情达意的一种艺术形式,也包括儿童为抒怀而创作的诗。
儿童诗是诗的一个分支,由于它受到特定读者对象心理特征的制约,因此所反映的生活内容、所进行的艺术构思、所展开的联想和想象、所运用的文学语言等等,都必须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必须是儿童所喜闻乐见的。这样才能在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思想情操,激发丰富他们的想象力、思维能力等方面,尤其在培养儿童健康的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力上,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
二、儿童诗的特征
(一)饱满的儿童情感
抒情,是诗歌反映生活的根本方式。儿童诗也不例外。但由于它的读者对象的特殊性,所以要求诗歌的情感必须从儿童心灵深处抒发出来,逼真地传达出孩子们那种美好的感情、善良的愿望、有趣的情致,以激起小读者感情上的共鸣。例如,圣野的《夏弟弟》就是一首饱含着童真的激情去描摹夏天绿意的诗,诗人把夏天比喻成爱爬竿子的绿孩子,由衷地赞美他给我们带来了“多么可爱的绿颜色!”表面上诗人在赞美大自然那绿的生命力,实际上是在赞美“为了/祖国四个现代化,在洒满绿阴的窗口,勤奋看书的学生,……”这些学生才是夏天真正的充满绿意的风景。这样不仅可以让儿童受到美的熏陶,更能增加儿童对知识的渴望,对生命的热爱,对社会的责任。
儿童诗所抒发的儿童情感,往往洋溢着盎然的儿童情趣,不仅能使儿童们从中获得关照和愉悦,也能把成人读者带回那童心萌动的情景中,重温儿时的梦。如获“陈伯吹儿童文学奖”的作品《十四岁,蓝色的港湾》(膝毓旭)写出岁这一特殊年龄段儿童对爱的理解、心事与天真、性格差别、心中的渴望,以及他们的理想与冒险精神等等,情感抒发得自然、贴切、生动、有趣。其中有这样的诗句:“要说男孩子勇敢真是勇敢,就是枪子飞来也不眨眼;要说女孩胆小真够胆小,看见豆虫一蹦老远。希望多有几个叹号,叫大人们都刮目相看,可脑子里问号总也拉不直,古怪的问题常让老师为难。……”诗人于幽默风趣的描写中,把儿童独有的内心世界和情绪活动渲泄出来,使人感到这就是活泼快乐的儿童所具有的,盎然的儿童情趣溢于言表。
应当注意的是,儿童诗中盎然的儿童情趣是儿童生活中本来固有的因素,只不过是由儿童诗人采撷发现并进行了形象化的描摹而已,而不是生硬的外加的成分。
(二)儿童式的丰富想象
儿童是最富于想象和联想的,他们总是用自己创造性的想象来认识并诠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在他们通过想象而诗化的世界里,花儿会笑、鸟儿会唱、草儿会舞、鱼儿会说……。因此,儿童诗必须以符合儿童心理的丰富想象创造优美的意境,抒发儿童的童真童趣,让儿童在奇妙多姿的世界里,展开想象的翅膀,感悟诗的题旨。这就要求儿童诗要在想象的世界中用心灵和儿童对话。如邵燕祥的儿童诗《小童话》:“在云彩的南面,/那遥远的地方,/有一群树叶说:我们想/像花一样开放。/有一群花朵说:我们想/像鸟一样飞翔。/有一群孔雀说:我们想/像树一样成长。……”诗歌起语就把小读者从现实引发到想象中的“遥远的地方”,并在想象中完成“叶子花”、“小蝴蝶”、“孔雀杉”这些美丽形象的再创造,展开丰富的遐思。然而诗人的用意也不仅在于此,而是继续和孩子一同展开想象的翅膀,由物及人感悟出诗意之所在。“遥远的地方”是“傣家的村寨”,“那花朵,蝴蝶和孔雀杉/都变成小姑娘”,从想象的世界再回到现实,而这现实中傣家小姑娘的美丽形象仍然需要小读者进一步地联想,并从中获得审美享受
(三)新颖巧妙的构思
儿童诗所抒发的情感不论在丰富性上,还是在深刻性上,都远不如成人诗歌,这是儿童的情感特点所决定的。如何才能在不甚宽阔的情感层面上表达情趣并创造独特的表达效果呢?这主要依赖于构思的新颖巧妙。这种依赖于生活积累和儿童式的想象的构思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儿童诗的艺术水平。如任溶溶的《爸爸的老师》,在同类题材的情感挖掘上并无太大的创意,但却依然是同类题材作品的典范之作。其中的奥秘就在于作者创造了一种新颖巧妙的构思模式,达成了别具一格的表达效果。又如舒兰的《虫和鸟》:“我把妈妈洗好的袜子,/一只一只夹在绳子上,/绳子就变成了一只多足虫,/在阳光中爬来爬去。/我把姐姐洗好的小手帕,/一条一条夹在绳子上,/绳子就变成一群白鹭鸶,/在微风中飞舞,飞舞。”在生活基础上的大胆想象,依赖这种想象的巧妙构思,使平凡的生活现象变成一种儿童式的神奇和余味无穷的美丽。
(四)天真而精粹的语言
诗是语言的艺术。深刻的思想、鲜明的形象只有用凝练、形象、具有表现力的语言来表现,才能成为诗。儿童诗应为儿童学习驾驭语言提供优良的条件,让儿童在优美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丰富语汇,提高他们驾驭语言、鉴赏语言的能力,同时得到美的享受。如刘饶民的《大海的歌》中《大海睡着了》:“风儿不闹了,/浪儿不笑了。/深夜里,/大海睡觉了。/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那轻轻的潮声啊,/是它睡熟的鼾声。”寥寥数语就把静谧安详的大海展现在读者面前,而且用拟人的手法,以极其准确的措词“抱着”、“背着”、“鼾声”形象地描绘出大海这位“母亲”熟睡时的优美的体态。经常吟诵此类诗,儿童不仅可以提高审美能力,还能从中学习并提高驾驭语言、鉴赏语言的能力。
儿童诗优美的语言,除了词语的锤炼要准确恰当外,诗的声音节奏更应具有音乐性,即诗的音韵要有美感效应。美学专家朱光潜先生说:“情感的最直接的表现是声音节奏,而文学意义反在其次。文学意义所不能表现的情调常可以用声音节奏表现出来。”(《朱光潜美学文学论文选集》)
儿童诗的音乐性主要表现在押韵和节奏上。通过韵脚的变化、句式的错落有致,既兼顾了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同时又可使诗歌具有较强的音乐感和节奏感,形成全诗的回环整齐的美感。年龄愈小的儿童,阅读的儿童诗的韵脚应愈整齐。例如,以幼儿为主要读者对象的《小熊过桥》(蒋应武),用“ao”韵一韵到底;望安的《嘀哩,嘀哩》和鲁兵的《下巴上的洞洞》等诗歌中那鲜明的节奏感,都给人以读诗如唱的明快感觉,使儿童激动之余获得美感。
(五)童稚而优美的意境
感情与形象的结合构成了诗的意境。意境同样是儿童诗应该刻意创造的,而且应以营造童稚而优美的意境为目标。人们常说“情景交融”,即诗的感情应当附丽于形象。只有把真实的儿童感受通过形象含蓄地表现出来,而不是抽象地呼喊,这种儿童诗才具有童稚而优美的意境,也才能感动儿童。如刘饶民的《月亮》:“天上月亮圆又圆,/照在海里像玉盘。/一群鱼儿游过来,/玉盘碎成两三片。/鱼儿吓得快逃开,/一直逃到岩石边。/回过头来看一看,/月亮还是圆又圆。”在月照大海的静态美景中,通过鱼儿的“逃”和“看”的动态加入,在精巧的构思中,创造出一群小鱼儿戏水观月的优美意境,既有童话般的境界,又有盎然的童趣。
三、儿童诗的分类
在类别的划分上,儿童诗与一般诗歌大体相似,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从表现手段的运用方面,可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两大类。从押韵、分行的角度,可分为韵律体诗和散文体诗两大类。但由于儿童诗的涵盖面比较广,常常以诗的外壳包容儿童文学其他样式和内容。因此,可把儿童诗分为童话诗、寓言诗、科学诗、故事诗、讽刺诗、题画诗等等。以下介绍的是儿童诗不同分类中的几种主要形态:
(一)抒情诗
抒情诗是作者以主人公的口吻,直接抒发内心的思想感情而形成意象的文学样式。这种诗一般不凭依人物行动或故事抒发胸臆,也没有完整的人物形象的刻画描写,而是抒情主人公心灵的直接坦露,自我色彩明显。少年期的儿童更倾向于这种最富于抒情个性的文学样式。如乔羽的《让我们荡起双桨》、柯岩的《我的爷爷》、唐奇的《小溪流》、杨唤的《家》、高帆的《我看见了风》等等,都是儿童读者喜爱的抒情诗。
(二)叙事诗
叙事诗是运用诗歌的语言、,通过某一特定的生活场景,表现人物或事件的相互联系,创造优美的意境,真实地表现情感的文学样式。
叙事诗大多依靠情节或人物串缀展开诗序,但不一定要求故事情节的完整,情节结构允许较大的跳动,是带着浓郁的诗情去抒写人和事的。著名诗人郭小川曾经说过,“奇、美、情”三个要素,“都是好的叙事诗所需要的”,因为儿童喜欢读那些有人物和有情节的小叙事诗。“奇”是指叙事诗中要有巧妙的情节安排;“美”是指诗歌要用精粹的语言、生动的形象构成优美的意境;“情”是指诗歌抒发饱满的情感,具有盎然的情趣。李季的《三边一少年》、任溶溶的《爸爸的老师》、柯岩的《帽子的秘密》、金近的《天目山上好猎手》等等,可称是叙事诗中的代表作。
(三)童话诗
童话诗是以诗的形式叙说富于幻想夸张色彩的童话(或传说)故事的作品。它是童话和诗的结合物。通常认为童话诗是儿童诗特有的一种样式。同时它又是颇受学前期和学龄初期儿童欢迎的文学样式。一位诗人说:“我常常想,让诗中充满童话的奇幻色彩,我也常常想,让奇幻的童话世界具有诗的意蕴。我爱诗的童话,我也爱童话的诗。”(张秋生语)
童话诗中,既有取材于民间童话和民间传说的童话诗,像阮章竞的《金色的海螺》、熊塞声的《马莲花》等;也有在现实生活基础上展开情节幻想的童话诗,像泰戈尔的《在黄昏的时候》、圣野的《竹林奇遇》和膝毓旭的《森林童话》等等。
(四)寓言诗
寓言诗又称诗体寓言,它以蕴涵发人深思的鲜明寓意(哲理或教训)为主要特征,是以寓言的形式来叙事的诗。17世纪法国的拉封丹、19世纪俄国的克雷洛夫都写过大量深受少年儿童欢迎的寓言诗我国当代作家高洪波的《列车上的苍蝇》张秋生的《会拉关系的蜗牛》等都是有代表性的佳作。
(五)讽刺诗
讽刺诗是用比喻和夸张等手法对儿童生活中某些不良现象进行提示和批评、引导儿童对照自省的幽默诙谐的儿童诗。这种诗,或直写儿童的错误行为及后果,或巧指他们的一两种毛病缺点,或有意夸张叙写他们某种不良习惯及可笑的结局,使儿童在微笑中看到自己,受到启发,引起警觉。如任溶溶的讽刺诗《强强穿衣服》,以极度的夸张,描绘强强穿衣服动作之慢:早上起床穿衣服,一直穿到晚上。它讽刺嘲笑了某些儿童边做事边玩耍的习惯。
儿童讽刺诗和一般讽刺诗有明显的区别。儿童诗中讽刺对象是儿童,所以大都是善意的、委婉温和的讽刺。它不同于一般讽刺诗大都针对社会生活中某种不正常现象、某种人的劣迹或者敌人的那种辛辣尖刻、针砭入木三分,甚至没有回旋余地的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