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帽子知识 > 古代铠甲帽子

古代铠甲帽子

发布时间:2021-06-29 14:45:27

A. 古代盔甲是什么做的

古代将士穿在身上的防护装具。甲又名铠,《释名·释兵》:“铠,犹铠也。坚重之言也,或渭之甲。”中国先秦时,主要用皮革制造,称甲、介、函等;战国后期,出现用铁制造的铠,皮质的仍称甲;唐宋以后,不分质料,或称甲,或称铠,或铠甲连称。

B. 关于古代盔甲

日本竹甲是日本比较常见的甲胄,用线接的方式把一片片一条条竹制材料连接起来,防御力可想而知。至于骨头嘛,做饰物可以,做盔甲就算了吧,骨头可是脆的,摔一跤就碎了。
铁甲不是汉朝时装备的,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华大地上就开始流行铁器,一开始是民用的,用于农耕啊什么的,后来才作为武器盔甲,比如那时候的很多名剑都是铁质,基本已经取代青铜的位置。虽然说秦汉帝国比同一时期的罗马帝国更早的大规模使用铁,但是就盔甲来说的话,青铜甲仍然可以很好的防御,武器就算了,罗马军队装备的青铜剑刺一下就弯,还要用脚踩直才能继续用。(欧洲最早使用铁技术的是被罗马帝国称为蛮族的各大森林部族)
说到防御力嘛,中国的盔甲虽是鳞甲,扎甲等用牛皮绳等材料穿起来的“片甲”为主,但是比较厚,而且炸好了也是硬邦邦一大块的,受到利器的打击防御力很好,而遇到锤锏等钝器则不然,因为是贴身披甲,容易受内伤。但是自隋朝起流行了明光铠到唐朝发展到巅峰,这种“见日之光,天下大明”的盔甲使用金属板和鱼鳞甲相结合的方式制成,是唐十三铠之首。作为是中国盔甲文化史上的传奇,防御能力当然是可想而知。而后宋朝流行的步人甲可以说是史上最重的盔甲,防御性能当然好,但是作为布卒使用牺牲了机动性能,这也就使得宋朝在对抗已机动性为主的游牧民族时力不从心。(中国唐宋的铁质盔甲因为保存下来的文献极少,实物基本没有,所以有很多样式的制作方式到现在仍是谜,比如十分有汉文化特色的“山文甲”,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我们中华文化的灿烂吧)
欧洲的铁甲自进入中世纪以来一开始流行锁子甲,虽然穿起来灵活,而且制作相对简单,比较容易大量生产,但是防御力一般般,收到刀剑劈砍虽不致命但也很容易伤筋动骨,但是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啊,在欧洲漫长的中世纪,这种盔甲一直流行。到了中世纪末期,文艺复兴的火种开始遍布欧洲,响当当的全身板甲也就是这时候发明的,完美的设计和精良的手工制作使得这种盔甲立即风靡,甚至传播到了日本。(倭寇们叫“具足”)而且这种铁罐头的防御力实在是很好,因为铁板向前突起,而且表面十分光滑,可以有效的防御各种利器钝器。但是随着火器技术的发展,全身板甲也淘汰了。(这一点中国比欧洲早,中国是火器的发祥地,盔甲的衰退自然也要早于欧洲)
不过总的来说,各种盔甲面对武器的刺击的时候多少是防不住的,全身板甲亦是如此。
至于头盔的制作,古代的工匠吗用铁皮片放在圆形的模具上敲打使其弯曲然后再加一层细铁片,用甲钉固定大多都是这样。整体式头盔是敲出来或者使用文艺复兴的冲压技术。

C. 古代盔甲是怎么穿上去的

早期的锁链甲很容易装配,就像穿毛衣一样,从头顶套上身。晚期的板甲比较复杂,需要穿一件特制的“武装紧身衣”,双臂、双肩和背后都有皮制的连接带。穿一套板甲是很麻烦的事,不过骑士们都由伺从代劳。如此只需几分钟便可武装完毕,必要时也能迅速卸下。骑士们通常由下往上的穿著盔甲,最后才是头盔,十五世纪的盔甲都是如此。十六世纪后,盔甲的各部分都由皮带或铆钉互相连接,从而淘汰了武装紧身衣。
武装紧身衣
在两臂上各有一条柔软的皮制武装带,用来紧密连接部分盔甲,所以武装紧身衣是穿盔甲的必需品。另外,上腰胁与膀臂下部的链甲,是用来遮掩盔甲所不能及的身体活动部分。
钢鞋、护胫甲和腿甲
钢鞋(脚)和护胫甲(小腿)是一个整体,大腿甲是用钢片甲组合而成,这样骑士在马上就可以活动双腿。连接腿甲与胫甲之间是一小块护膝甲。膝甲的侧面是一片关节保护甲,保护侧翼。
链甲裙
链甲裙环绕在腰间,保护腹股沟。因为这一部分不能被外层盔甲完全覆盖,骑士在马上需要灵活的腰部。用柔软的链甲同时可以保护马鞍受损。
背甲
坚实的背甲,下面的那部分是用来防御刀剑对臀部和大腿上部的攻击。用皮带固定背甲。穿起来恐怕不太舒服。
胸板甲
这一块是整套护甲最坚固的部分,它要承受大部分的攻击。胸甲与背甲合称Cuirass(装甲板),它们不仅在腰部用皮带连接,在肩上也有连接处。
肩甲、臂甲、腋甲、腕甲、肘甲。
这里是上身的主要保护区,每块护甲的名称都是有它所保护的区域而得名。基本上都是用武装带连接固定。实战中证明,保护良好的膀臂可以很大程度的减少受伤,虽然它们的装配过程很复杂。
武器带、匕首、长剑
武器带是让骑士悬挂各种物品的腰带。图中的骑士左边挂着长剑,右边是一把锋利的短剑,用于近身搏斗时,刺敌要害。

颈甲
颈甲遮住咽喉和一半脸,保护身体最柔弱的地方。因为近战中,颈部是敌人的首要攻击目标。这种颈甲在德国特别流行。
马刺、头盔
马刺用于刺激战马的敏感部位,增加它的活力。德国式的头盔大而舒适,里面有一层厚棉垫。掩护耳和后脑。为了防止作战中被敲掉头盔,就用皮带扎紧下腭。这就是两次大战德国兵头盔的祖先

D. 中国古代士兵的盔甲是什么样子的 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什么

唐代的兵甲,天地英雄里面表现的比较实际。至于刀剑,汉朝使用的环柄刀,唐朝更多的是斩马刀佩剑,长短相配。不过现在这些东西不好找了。你要想学,建议去学苗刀,号称日本剑道的克星

E. 古代将军的一套盔甲有多重

中国宋代的步人甲(步兵铠甲)是中国历史上最重的盔甲,为29公斤。佩剑大约6-20公斤,帽子3公斤左右,有的不戴帽子。根据《武经总要》记载,北宋步人甲由铁质甲叶用皮条或甲钉连缀而成,其防护范围包括全身。

根据宋绍兴四年(1134)年的规定,步人甲由1825枚甲叶组成,总重量达29公斤,同时可通过增加甲叶数量来提高防护力,但是重量会进一步上升。

为此,宋朝皇帝亲自赐命,规定步兵铠甲以29.8公斤为限。此后,又把长枪手的铠甲重量定为32-35公斤;由于弓箭手经常卷入近战格斗,其铠甲定为28-33公斤;而弩射手的铠甲定为22-27公斤。

古代骑兵身上的盔甲,通常也在10—20公斤范围之间。10公斤以上的便已经可以称为重骑兵了,重骑兵的人与马总共要披甲25公斤以上。

相比较而言,轻骑兵就舒服很多了,穿皮甲的骑兵所需要穿的大概也就5公斤,皮甲上覆硬化皮革,多以铁柳丁加强防御。

而穿锁甲起兵的轻则10公斤,重的则可达到20公斤,而至于鳞甲就更难说了。由此可见,古代的战马承受的重量是非常大的。

(5)古代铠甲帽子扩展阅读:

在清代,轻甲得到了发扬光大,在清朝最多的便是棉甲,也称为铁叶甲。是指在坚厚的棉或布料上镶嵌铁片。棉甲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轻便防寒的功效,适用于在北方作战,但若是比起防御程度来说恐怕还是不敢恭维了。

随着人类武器的进化,盔甲也逐渐由皮质衍化至金属质,而甲又可分为甲身、甲裙、甲袖和配件几部分。较早的铜质盔甲出现于西元前2600年左右的两河流域,也就是当时中国的殷周时期。

而在盔甲的普及过程中又出现了面甲,腕甲等特定位置的护甲。但在十五世纪由于火器的发展,盔甲逐渐被人们以防弹衣所淘汰。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阅兵铠甲考:唐代有纸做的铠甲 宋代有"五色介胄"

F. 古代铠甲头盔上是什么东西

盔缨

G. 介绍一下古代各国的盔甲

别的国家我不熟悉,我单说日本的吧,这方面我略懂一点。

日本的盔甲从古到今分为如下几种:

接下来我一个一个的说吧,

短甲:短甲是日本古坟时代~奈良时代里使用的盔甲,便于骑马打仗也可用于步战,造型没什么独特的地方,材质有皮革、钢铁甚至木头片,防护力有限,但造价便宜,属于轻便盔甲。

挂甲:挂甲同样是日本古坟时代~奈良时代的盔甲,但是比短甲明显更加高级,使用者往往也是贵族(因为挂甲很贵)。不过挂甲主要是用来作步战的,材质是由铁与皮革组成,属于重型盔甲。见下图:

基本就这样,现在懂了吧?

H. 古代出名的盔甲有

由贱到贵,分别是纸甲,布甲,皮甲,锁子甲,板金铠。此5类各有出名的铠甲。至于盔,就多不胜数。

I. 中国古代名盔甲

中国古代铠甲大全!!!!!!!
中国古代铠甲,由于材料、保存上的问题,能够完整保存至今的很少,大部分只能根据史籍和出土的零碎来推测研究。我国古代基本使用札甲,年代久一点,连接铠甲的麻绳或皮条就会腐烂,造成保存不易。而欧洲铠甲除了本身材料特点易于保存外,还因为有很多盔甲都是家族世代保存的,所以流传下来的也不少,再加上现在盔甲成为高档装饰品,更加深了现代西方人对盔甲的兴趣。
这里推荐一本书,书名叫>,作者是日本的蓧田耕一(唉...),由香港万里机构出版,在三联书店应该可以买到,港币是85元。书中以“斩”、“打”、“扎”、“射”、“城”、“火”、“暗”、“甲”八个类别对中国古代兵器进行描述。书中对各种不同类型古代兵器的长度和重量数据描绘非常精确,长度单位甚至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日本人的严谨认真可见一斑。
锁子甲在中国古代又称“环锁铠”。一般由铁丝或铁环套扣缀合成衣状,每环与另四个环相套扣,形如网锁。由西域传入中国,最早记载见于《先帝赐臣铠表》。《晋书.吕光载记》描述此类铠甲“铠如环锁,射不可入。”唐代极为盛行,并将此甲列为13种甲制之一明代和清代还仍有沿用。
古代所谓“金甲”东西方都有,是贵族为了显耀身份在铠甲上镀金而已。至于金丝甲,与其防护原理相似的应该是锁子甲,属于柔性铠甲,优点是透气性好,绝对重量小,缺点是防护能力差,不能抵挡大力的打击和刺击。
我国古代的盔甲并不轻。在宋代,欧洲锁子甲的重量不过15公斤,15世纪时的哥特式全身甲也只有20公斤。虽然17世纪最重的盔甲达到了42公斤,但普通的重型四分之三甲也只是在20——30公斤的范围内。以重量而言,中国宋代的步人甲(步兵铠甲)是中国历史上最重的铠甲,根据《武经总要》记载,北宋步人甲由铁质甲叶用皮条或甲钉连缀而成,属于典型的札甲。其防护范围包括全身,以防护范围而言,是最接近欧洲重甲的中国铠甲,但是也没达到欧洲重甲那种密不透风般的防护程度。
根据宋绍兴四年(1134)年的规定,步人甲由1825枚甲叶组成,总重量达29KG,同时可通过增加甲叶数量来提高防护力,但是重量会进一步上升。为此,皇帝亲自赐命,规定步兵铠甲以29.8KG为限。此后,又把长枪手的铠甲重量定为32-35KG;由于弓箭手经常卷入近战格斗,其铠甲定为28-33KG;而弩射手的铠甲定为22-27KG。同时期的欧洲步骑兵的铠甲类型还以锁子甲为主,没有达到如此的重量。
绍兴十年前后,是宋朝军队最强大的时期。名将岳飞、韩世忠等,率领以铁甲、长枪强弩为主要装备的重步兵,以密集阵容屡屡击败女真族金朝骑兵。包括兵器在内,当时宋军重步兵的负荷高达40-50KG,由于装备过重,机动性受到影响,如绍兴十一年(1141)的祏皋战役,以步兵为主力的宋军,由于身被重甲,加上过于长大的兵器,负荷过重,因为未能全歼已溃不成军的金朝骑兵。
从出土的实物来看,古代战甲,多以犀牛、鲨鱼等皮革制成,上施彩绘;皮甲由甲身、甲袖和甲裙组成;甲片的编缀方法,横向均左片压右片,纵向均为下排压上排;胄也是用十八片甲片编缀起来的。除皮甲之外,商周时期的战甲还有“练甲”和“铁甲”。练甲时间较早,大多以缣帛夹厚绵制作,属布甲范畴。铁甲出现于战国中期,它的前身为青铜甲,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兽面壮胸甲。战国时期的铁甲通常以铁片制成鱼鳞或柳叶形状的甲片,经过穿组联缀而成。
商代铠甲
衣、裳、舄是根据广汉商代祭祀吭出土青铜像和石边璋线刻人像复原,胄采用江西薪干县商墓出土实物,甲参考安阳殷墟遗址遗迹。

图片太多了!资料太丰富了。大家自己去看看吧

地址:http://www.qxwar.com/bbs/read.php?tid=362&u=285

与古代铠甲帽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睡觉旗袍 浏览:24
迪丽热巴代言阿迪达斯穿的外套 浏览:437
铜氨丝的裤子怎么样 浏览:312
羽绒服牌子排行中国 浏览:258
安德玛的帽子多少钱 浏览:208
pu皮衣批发市场 浏览:332
五十岁左右的女人穿什么风衣好看 浏览:397
怎么用钩针线勾帽子视频教程 浏览:426
深色裤子配什么上衣 浏览:26
想做学校校服生意 浏览:271
不规则大喇叭牛仔裤搭配图片 浏览:344
臀围宽穿什么款式的白色裤子 浏览:494
白西装搭配黑裤子 浏览:27
卡其色鞋子搭什么裤子好看 浏览:339
围巾帽子手套一体织法视频 浏览:986
拼多多男风衣 浏览:377
银灰色的裤子是不是难配上衣 浏览:457
工地上带红帽子待遇 浏览:976
青花瓷旗袍配什么包包 浏览:113
紫色西装配什么颜色的领带 浏览: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