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状族三月三手工亲子活动铜鼓教案
活动内容:
一.校园广播每天定期播放壮族山歌,宣传壮族文化习俗。
二.召开主题会庆祝:
1.班级主题会“壮乡文化知多少”,引导学生了解壮乡文化习俗,体验壮家活动,如板鞋,制作绣球,铜鼓等。
2.学校主题会“传承壮乡文化 走进三月三”。通过壮族师生代表分享壮族文化习俗,壮族舞蹈表演,山歌对唱互动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壮族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娱乐文化、特色礼品等。
活动准备:
横额一条:东兴市第一小学“传承壮乡文化 走进三月三”活动
铜鼓手工品,五色糯米饭,绣球100个,山歌背景音乐,
民族服装:老师2套,学生6套(男2套)
活动分工:
组长:朱雄伟
副组长:方基袖
成员:政教处、少先队、音乐组、各班主任
⑵ 如何画三月三的简笔画
1、三月三的简笔画就是壮族的三月三服侍简图。先准备纸和各种颜色的彩笔。
2、用蓝色在纸上画一个梯形,用粉色在蓝色中再画一个小一些的梯形,表示壮族女性的帽子。
3、在梯形两侧,用粉色各画一个三角形,这是帽子折到后面的部分。
4、在帽子下面,用桔色画出尖尖的脸型。
5、现在画五记,用黑色画两条斜线,表示眉毛,在眉毛下面画两条弧线,表示向下看的眼睛,在眼睛下面,画一条折线,表示鼻子,在鼻子下面,画一条弧线,表示嘴。在脸的两侧,各画一个半圆形,表示耳朵。
6、用黑笔在帽子和脸之间画一些细细的、短短的竖线,表示头发。
7、用粉色在裙子上面画两个弯一些的长方形,表示腰间的带子。
8、用桔色笔在两个袖子处向两侧各画一个长条状,表示胳膊,在胳膊末端画一个圆,表示握着的拳头。
9、用桔色笔在裙子下面,画两个交叉的条形,表示正在跳舞的腿。
10、用黑色在腿的下面画两个尖一些的椭圆形,表示鞋,在每只鞋的中间,画一条横线,表示鞋带。
11、用绿笔在腿的左右两侧画几条平行的斜线,表示竹竿,到这里,壮族三月三竹竿舞就画完了。
⑶ 三月三民族帽子制作过程是什么
准备材料/工具:黄色和紫色卡纸、彩色画笔、一把剪刀、胶棒。
1、首先需要准备一下材料。
⑷ 三月三的手工有哪些
三月三的手工有绣球
三月三抛绣球
三月三抛绣球,在许多人眼中都颇有故事性的浪漫色彩。其实在广西地区壮族的三月三抛绣球是壮族最为流行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绣球,原本最早在古代是一种兵器,现在已成为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的表演项目。在许多浪漫传说和文学作品中的抛绣球背后,三月三抛绣球更多的是娱乐和体育竞技活动。
三月三抛绣球的前世今生
在古代,有些地方有一个风俗,当姑娘到了婚嫁的年龄,就预定于某一天,这一天一般是正月十五或八月十五。让求婚者集中在绣楼之下,姑娘抛出一个绣球,谁得到这个绣球,谁就可以成为这个姑娘的丈夫。当然,姑娘一般会看准意中人,把绣球抛到他身上,以便他捡到。在很多地方,抬新娘的花轿,轿顶上要结一个绣球,意图吉庆瑞祥。壮族抛绣球的习俗,宋、元时代就已有之,最早记载于二千年前绘制的花山壁画上,但当时用以甩投的是青铜铸制的古兵器“飞砣”,并且多在狩猎中应用。后来,人们将飞砣改制成绣花布囊,互相抛接娱乐。到了宋代,逐渐演变成壮族男女青年表达爱情的方式,其盛况如日中天甚为时行,据宋代诗人朱辅的《溪蛮丛笑》中记载:“土俗岁极日,野外男女分两朋,各以五色彩囊、豆粟往来抛接,名“飞砣”。用古兵器“飞砣”命名的五色彩囊,便是后来的绣球了,宋人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的记述更为明显:“男女目成,则女爱砣而男婚已定”。现“抛绣球”仍在广西百色、柳州、南宁、河池等地区广泛流传。其中尤以靖西等南壮县份为最著名。
⑸ 壮族有什么风俗壮族的服饰有什么特点
1.节日
壮族的节日多与当地汉族相同,春节、元宵、春秋社日、清明、端午、中秋、重阳、除夕等传统汉族民间节日,也是壮族的岁时节日。壮族比较具有本民族特点的节日是“三月三”歌节、“牛魂节”、“中元节”等。
壮族每年有数次定期的民歌集会,其中以“三月三”歌节最为隆重。
“牛魂节”,又称“牛王节”、“开秧节”。多在春耕以后的一天进行,有的地区固定于农历四月初八进行,因为相传这一天是牛王的诞辰。传说牛王原来是一位天神,奉玉帝之命下凡帮助人们耕作。人们感激他的功劳,便在其诞辰祭祀牛魂。
这一天,各家各户都将牛梳洗一番,并修整牛栏,带着一篮五色糯米饭和一束鲜草,到牛栏旁边祭牛魂,然后把一半食品及鲜草分给每头耕牛吃。
农历七月十四日的“中元节”,又称“鬼节”、“敬祖节”,是仅次于春节的大节日,主要内容是祭祖和祀鬼。
这天,家家户户杀鸡宰鸭(过去这个节日忌讳用鸡作祭品,只能用鸭或鹅祭祀,尤以鸭为主,这个节日甚至因此也被称为“鸭儿节”),蒸糕做馍,并用彩色纸裁成四季衣裤,以备祭祀之用。白天在家祭祀祖先之后,入夜还要到山角河边,进行野祭,燃香点烛,焚烧纸衣,祈求野鬼别来作祟。
2.婚姻
壮族多一夫一妻制家庭。过去,“女娶男嫁,夫从妻居”曾经较为盛行,后来过渡到“从夫居”的父系家庭为主。
3.丧葬
壮族传统的丧葬习俗,主要有两大葬法,即土葬和火葬。
其葬法是:亲属死后,以薄棺就近埋葬,起“长墓”;待三五年筋肉腐朽后,再掘坟开棺捡其骨骸装进陶制的“金罈”中,然后择定风水宝地埋葬,起“圆墓”。前述壮族的火葬,也是用“金罈”装储骨灰,然后择地而葬,也属于二次葬式。
4.壮拳
壮拳是古代广西狼兵在战场上格斗的武术,拳术主要以强调拳,脚,膝,肘,咬等使用,完全放弃掌法,勾手等招式,因为战场格斗不可能出现这一类的技法。壮拳的动作彪悍粗犷,形象朴实、功架清晰准确,沉实稳健,拳刚、势烈、多短打、擅标掌、少跳跃,秆拳时结合使用壮语发音,借声气摧力。
壮拳在壮乡不仅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而且还是壮族独特的习俗。这种习俗经久不衰,一直延续到解放前后。而今壮乡的传统武术又逐步恢复发展起来。
5.风俗禁忌
壮族人忌讳农历正月初一这天杀牲;有的地区的青年妇女忌食牛肉和狗肉;妇女生孩子的头三天(有的是头七天)忌讳外人入内;忌讳生孩子尚未满月的妇女到家里串门。登上壮族人家的竹楼,一般都要脱鞋。
壮族忌讳戴着斗笠和扛着锄头或其他农具的人进入自己家中,所以到了壮家门外要放下农具,脱掉斗笠、帽子。火塘、灶塘是壮族家庭最神圣的地方,禁止用脚踩踏火塘上的三脚架以及灶台。壮族青年结婚,忌讳怀孕妇女参加,怀孕妇女尤其不能看新娘。
特别是怀孕妇女不能进入产妇家。家有产妇,要在门上悬挂袖子枝条或插一把刀,以示禁忌。不慎闯入产妇家者,必须给婴儿取一个名字,送婴儿一套衣服,一只鸡或相应的礼物,做孩子的干爹、干妈。吃饭时忌用嘴把饭吹凉,更忌把筷子插到碗里。夜间行走忌吹口哨。忌坐门槛中间。
壮族是稻作民族,十分爱护青蛙,有些地方的壮族有专门的“敬蛙仪”,所以到壮族地区,严禁捕杀青蛙,也不要吃蛙肉。每逢水灾或其他重大灾害时,壮族都要举行安龙祭祖活动,乞求神龙赈灾。仪式结束后,于寨口立碑,谢绝外人进寨。
服饰
壮族的服装,大部分和汉族相同,但在桂西乡村中,尤其是中老年妇女,还保存着自己民族服装的特点。如广西西北部,中老年壮族妇女多穿无领、左衽、绣花滚边的衣服和滚边、宽脚的裤子,腰间束绣花围腰,下身穿褶裙和绣花鞋,喜戴银首饰。
广西西南部龙州、凭祥一带的壮族妇女,至今仍穿着无领、左衽的黑色上衣,头上包成方块形状的黑帕,下身穿黑色宽脚裤子。
(5)壮族三月三手工帽子扩展阅读:
壮族,旧称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民族语言为壮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
壮族源于先秦秦汉时期汉族史籍所记载的居住在岭南地区的"西瓯"、"骆越"等,在全国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均有壮族分布,主要聚居在南方,范围东起广东省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西至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北达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南抵北部湾。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壮族的主要分布区。
在古黔中地区的道县玉蟾岩(古代壮族苍梧部活动区域),发现了人类在15000年前用来作陶器"垫布"的植物纤维编织纹,它是到目前为止人类自己用劳动创造出来的第一件手工纺织品。
⑹ 广西三月三民族特色绘画是什么
“三月三”在广西壮族传说中,是壮族始祖布洛陀诞辰日。在广西,农历三月三,不仅是壮族传统踏青歌节,也是壮族祭祖、祭拜盘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广西三月三民族特色绘画可以以壮族跳舞的女孩为主题进行绘画,画法如下:
需要工具材料:碳素笔、白纸
第一步、画出壮族少女的帽子,如下图所示:
⑺ 壮族三月三制作手工有哪些
常见的壮族三月三制作手工有贺卡手工,黏土手工、折纸手工,以黏土手工做一个壮族绣球为例,做法如下:
需要材料:轻黏土、剪刀
1、先用黄绿色粘土捏一个圆形,如下图所示:
⑻ 壮族三月三手工制作教程
壮族三月三为主题制作手抄报:农历三月三又称“三月三歌节”或“三月歌圩”,是壮族的传统歌节。壮族每年有数次定期的民歌集会,如正月十五、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等,其中以三月三最为隆重。这一天,家家户户做五色糯饭,染彩色蛋,欢度节日。歌节一般每次持续两三天,地点在离村不远的空地上,用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对歌以未婚男女青年为主体,但老人小孩都有来旁观助兴。小的歌圩有一、二千人,大的歌圩可达数万人之多。
在歌圩旁边,摊贩云集,民贸活跃,附近的群众为来赶歌圩的人提供住食,无论相识与否,都热情接待。一个较大的歌圩,方圆几十里的男女青年都前来参加,人山人海,歌声此起彼伏,煞是热闹。 田阳县的乔业都是历来较大的歌圩。人们到歌圩场上赛歌、赏歌;男女青年通过对歌,如果双方情投意合,就互赠信物,以为定情。此外,还有抛绣球、碰彩蛋等有趣活动。
抛绣球主要是娱乐,也作定情信物。当姑娘看中某个小伙子时,就把绣球抛给他。碰彩蛋是互相取乐承欢,亦有定情之意。歌节是民贸的盛会,也是弘扬民族文化的盛会。1985年,区人民政府将三月三定为广西的民族艺术节。
⑼ 三月三手工小制作方法有哪些
能做的简单手工可以用废旧纸盒来制作赛车,具体做法如下:
1、准备好必要的材料:牙膏盒、四个相同的小瓶盖、双面胶带、剪刀、橡皮泥、吸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