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历史上颜回怎么死的,孔子最得意的门徒竟挨饿而死
公元前481年,颜回先孔子而去世,葬于鲁城东防山前。孔子对他的早逝感到极为悲痛,不禁哀叹说;“噫!天丧予!天丧予!”
颜回一生没有做过官,也没有留下传世之作,他的只言片语,收集在《论语》等书中,其思想与孔子的思想基本是一致的。后世尊其为“复圣”。
『贰』 孔子座下弟子三千人,哪位弟子结局最悲惨
毫无疑问是子路。子路是一名武功非常高的大将。子路拜孔子为师之后,孔子就说自己“耳不闻恶声”。因为子路武功非常厉害,以前无理谩骂孔子之人,就不敢对孔子出恶言了。子路曾经为卫国大夫孔悝的邑宰,也就是采邑长官。
子羔走后,正赶上有使者要进城,城门开了,子路就跟了进去。找到蒉聩,蒉聩和孔悝都在台上。子路说:“大王为什么要任用孔悝呢?请让我捉住他杀了。”但蒉聩不许杀孔悝。于是子路要放火烧台,蒉聩害怕了,叫石乞、壶黡到台下去攻打子路,当时斩断了子路的帽带,而子路是跟孔子学过儒家礼仪的,就说:“君子可以死,帽子不能掉下来。”说完从容不迫系好帽带。
这时候子路已经身受重伤,但临死还要端正衣冠。最后的结果是子路被斩成肉酱。子路死后,孔子很伤心,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有时候吃饭有肉酱,孔子看见就难过地把肉酱盖起来不吃。这是睹物伤情。也可以说,子路真的是挺惨的。
『叁』 孔子的哪个弟子在打仗时帽子被打歪了,整理帽子的时候被打死的
子路啊
『肆』 孔子的弟子颜回和子路分别是怎么死的
卫庄公元年(前480年),子路是战死的,不过是因为要戴掉了的帽子被人而杀!
公元前481年颜回在贫困中生病死了
『伍』 孔子出名的众位弟子是怎么死的
颜回:(前521~前481年)因病死而死,春秋末鲁国人
子路 为了救主,不顾危险,最后惨死乱军的刀剑之下。死之前,子路系帽的带子被他们的戈给击断了,子路自语:「君子死,冠不免。」将帽带系好,从容赴死。
颜渊伤寒而死
端木赐,字子贡,是病死的。
曾子(前505~前436),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有山东平邑县和山东嘉祥县两说,尚无定论)人,生于公元前505年(周敬王十五年,鲁定公五年),死于公元前435年(周考王五年,鲁悼公三十二年),是病死的。
孔子的大多数弟子都是病逝。
希望对你有用(*^__^*) 嘻嘻……
『陆』 典故"结缨而死"的主角是以下哪一位孔子门生
鲁哀公十五年(公元前480年),卫国太子蒯聩发动叛乱,带人闯进大夫孔悝的家,把他劫持到一座高台上,强迫他签订盟约,同意叛乱。
当时,孔子的弟子子路在孔悝手下当邑宰。
他听到这件事后,就急忙赶来,正要进入国都,遇上卫国大夫子羔(即高柴,孔子弟子)准备逃跑,对子路说:“城门已关。
”子路说:“我应当去一趟。
”子羔说:“来不及了,不要去引火烧身了。
”子路说:“我吃人家的俸禄,就不能在人家受难时逃跑。
”于是,子羔逃走了,子路进了城来到孔氏大门口。
孔悝的家臣公孙敢在那里守大门,他对子路说:“不要进去了。
”子路不高兴地说:“这是你公孙敢的作风,在这里谋求利益却躲开祸难。
而我却不能这样做,我拿了人家的俸禄,就要帮助人家排忧解难。
”这时候,有一个使者从门里走出来,子路就乘机走进门去,大声地说:“太子怎能用得着孔悝?即使杀了他,也一定会有人接替他。
”并且说:“太子是个懦夫,如果放火烧台子,烧到一半,他必定会释放孔悝。
”太子听到子路的话很恐惧,就叫自己的同党石乞、于魇下台去攻击子路,他们用戈击中了子路,也斩断了子路的帽带。
子路说:“君子死,帽子不能丢掉。
”一边说一边结着帽带,结好帽带就死去了。
孔子听到卫国发生动乱的消息后,说:“子羔能够回来,子路就会死去的。
『柒』 孔子的徒弟子路是如何从容不迫的被人杀死的
子路的原名叫仲由,子路是他的字。他是鲁国泗水人,比孔子小9岁。子路爱好拳脚武术,早年间他常带着一把剑,四处行侠仗义。他曾经冲撞过孔子,孔子以礼教来教化他,后来子路心悦诚服地穿上儒生的衣服,拜孔子为师。
子路对政治特别感兴趣,向孔子询问为官的诀窍。孔子说:“做官就要身体力行,为老百姓做出榜样,还要勤政爱民,解民所忧。”子路点头赞同。
后来子路果然当了官,替卫国大夫孔悝管理封地。当初,卫国国君卫灵公宠爱一个叫南子的妃子,卫灵公的太子蒉聩得罪了南子,害怕被加罪而逃到了宋国。卫灵公去世后,南子想立公子郢为国君,但公子郢却推让说:“蒉聩的儿子辄还在卫国呢,他应该继位为国君。”于是卫国人就拥立辄当了国君,就是卫出公。卫出公即位后,他的父亲蒉聩仍然一直住在宋国,被禁止进入卫国;蒉聩联合孔悝发动叛乱,想要夺得君位。
蒉聩偷偷混进卫国后,率领他的支持者突然袭击卫出公,卫出公措手不及,只得逃到鲁国,蒉聩就这样即位为卫庄公。
孔悝跟随蒉聩叛乱时,子路正在孔悝的封地内,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立即骑上快马向国都飞奔而来。迎面碰上了从城里出来的子点,子点说:“卫出公已经逃出卫国,城里面乱得一团糟,你进去干什么?还是赶快回去吧。”子路说:“我是孔悝的家臣,既然拿了他的俸禄,当然要尽到做巨子的责任。”于是跟随一个使者混进了城。
子路找到蒉聩的住处,蒉聩和孔悝正坐在高高的台子上庆贺政变成功呢。子路上前对蒉聩说:“孔悝背叛先君,您怎么会任用这样的人?请让我将他杀死。”蒉聩哪里会让子路杀掉帮他夺权的有功之臣呢?于是子路便要放火烧掉高台。蒉聩连忙命令卫士杀死子路。
卫士们一起进攻子路,子路当然招架不住,衣服都被割破了。子路大喝一声,跳到一边说:“君子不会让帽子掉在地上,就算是临死之前也要先戴正帽子。”说完系好帽带,戴正帽子,从容不迫地被杀死在高台之下。
『捌』 结缨而死"的主角是以下哪一位孔子门生
子路,孔子弟子。
子路为卫大夫孔悝的家宰。孔悝作乱,子路不从,因而受到石乞、盂黡的戈击,帽带子被碰断,“ 子路 曰:‘君子死,冠不免。’结缨而死。”结缨,系好帽带。后用以表示从容就死。
『玖』 孔子哪位弟子因抚歪被杀
子路在孔子自卫返鲁时,跟著夫子回到了鲁国,并曾在季孙氏那里做事。三年后,他又受邀回到了卫国,做了大夫孔文子私邑蒲地的长官,即蒲大夫。不久,孔文子病死,其子孔悝继承父职为执政。孔悝之母孔姬是蒯聩的姐姐、卫出公的姑姑,蒯聩在孔姬等人的帮助下,回到都城,强迫孔悝与之结盟,并劫持著孔悝登上高台,进攻卫出公。孔悝的家宰栾宁见政局有变,派人通知了驻守在孔悝采邑平阳(今河南滑县东南)的子路。子路急忙赶往国都帝丘救难。
赶到帝丘时,子路正好遇到另一位孔门弟子、为卫大夫的高柴(字子羔)由城内逃出,因卫国大乱而准备归鲁。子路没有听从高柴的劝阻,说:“接受人家的俸禄,就要救人于灾难!”
子路冲入城中,攻到孔悝被围困的台下,与蒯聩手下两位猛士战在一起。结果,子路寡不敌众,交战中被戈击断了帽带。子路看情势已无脱身的可能,从容地捡起帽子,说:“君子死,冠不免。”在系帽带时,子路被对手杀死,随即被一拥而上的蒯聩党徒剁为肉酱。
这是发生在鲁哀公十五年(公元前480年)冬天的一件悲壮的牺牲。当时,子路已是一位63岁的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