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剧本,(搞笑版)
卖火柴的小女孩后传
上传日期:2006-6-26 上传: dream0 人气:931
卖火柴的小女孩后转
人物:小火柴(简称火),小天使(简称天),花不兰(简称不),外婆(简称外),隐形人(简称后),上帝(简称上),买药的(简称卖),吟游诗人(简称吟),两名警察,两名医生,
旁白:卖火柴的小女孩睡在了雪夜中,后来怎么样了呢?她没有死,她来到了另一个世界,另一个国度:天知道联邦共和国。简称天国。
音乐缓慢起
上帝:安琪儿,有一个叫小火柴的女孩要移民到天国过来,你去火车站接她吧!
安琪儿:就在终点站接么?
上:(思考)我想,那里就行了!
安:那过海关的时候……
上:哦!对了,(突然想起什么,站起身,摸兜儿,掏出一堆烂纸扔到地上,跪下来在地上乱摸)啊!找到你了。(当作宝贝似的贴在怀里,然后神色平平,端正做好)咳!这是通行证!
安:(及其厌恶的,用指尖拿住,声音微颤)是(转身刚要出去)
上:噢!对了,安琪儿,这小姑娘还有个外婆,她……可能也去接站,那个什么,你,就注意一下吧!还有这可是你第一次执行任务,好好完成!
安:那……
上:嗯!行了,就这样吧!快去吧!一会晚了!
安:嗯,好!(跑下)
上:(转过身)诶?我的魔棒这么会儿哪去了?
后排众神:您的手里!
上:咳!瞧我这记性!对了,右护法
右:有!
上:你隐身跟着安琪儿,这孩子第一次执行任务我还真着有点儿不放心!
右:(立正敬礼)yes.sir
上帝下花不兰上
不兰:(动作)变
右:撞到人啦!
安:哎呦,撞死我了。
不:呦!安琪儿!
安:(上下打量)你,你是谁呀?
不:(拍了一下胸膛)我乃花不兰是也!
安:啊!不兰?(笑)你怎么变样了?
安:(傲慢的)我刚刚学会的魔法,怎么样,我这个样子帅吧?
右:难看之极
安:(讽刺)哼!真够帅的。(转身要走)
右:蟋蟀的帅
不:哎!别走呀!
安:干吗!(不耐烦)我还有急事呢!
不:哎~!告诉你吧,我现在呀能变好多东西呢!你想要什么?我帮你变!
安:哎呀!没什么,没什么需要的!
不:嗯嗯妈妈咪咪,把安琪儿变成一只大公鸡!
安:哼!你可真厉害呀!
右:糗了吧!吹牛皮!
不:我一定要证明给你看!
天使下,不兰跟着下
旁白:各位接站的朋友们您好,开往天国的第257次特快列车因故障晚点20分钟,请您原谅!
外婆上
外婆:问世间情为啥玩应儿,只叫俺们生死相许,但谁又能比的过俺和俺外孙女~儿呢!俺们可是,俺在那旮地,俺外孙女~儿跟到那旮地呀!俺们都是东北那旮得的。同志们呀,多深的感情呀!
吟游诗人:(庄重的)人生以等火车为目的,但你等的那趟火车偏不在你等他的那是候来,如果你是在等257次列车,不如装成在等57次,说不定火车会被你骗到呢!
外:啊呀妈呀,大兄弟呀,文人?
吟:非也!晚生只是一个漂泊天涯的游子!
外:哎呀妈呀!怪有文化的呀!
吟:唉!在下是匹千里马,可伺马者不知我能千里而伺也。我虽有一肚空才能,可却没有发挥的余地呀!只当了一个小小的登记员!唉!(蹲下,抱头)
外:啥玩应儿?你是马?不是!我说大兄弟呀,你这是咋地了?
旁白:各位旅客朋友们您好,开往天国的第257次特快列车已到达终点站,请你那好行李准备下车!
外:哎呀!俺外孙女儿在这趟车上,俺外孙女儿,大兄弟!
吟:前辈!祝您和令外孙女幸福,晚生告辞!(挥泪而去)
小火柴上
外:哎!~~~
小火柴:火车站东出口找安琪儿,安琪儿(看到外婆)
小火柴:(做拥抱奔跑状)外……婆……
外婆:啊呀!啊呀妈呀!孙女儿!
小:啊呀!外婆!
不兰:定住定住变,安琪儿,安琪儿,你看我成功了,我没吹牛吧!
安:你……
后:完菜了!
小火柴:外婆?外婆!怎么回事?外婆怎么了?
不:你还不信我会魔法,哼!
安:拍拍外婆,外婆?花不兰你太过分了,快解开
右:他,他会么他!
不:抱歉,我……我……只会定!
安:什么?这……这瞧你干的好事,怎么办呀!
右:没办法!
小火柴:等等等,我插一句,外婆这是怎么了?怎么动不了了?
卖假药的上
卖:走走走,游游游,不学无术我不发愁,坑蒙拐骗
安:她……被那个可恶的花不兰给……定住了
卖:我拿手……哎!咳咳那个有什么用的上小神仙的吗?
火:你是谁呀!
卖:什么?你难道不知道这走南闯北,上天入地,帮秦始皇统六国,住毛泽东打天下的仅次于神仙的小神仙吗?(坐在隐形人腿上)
卖:这椅子还挺软!
右:嘿!你不要命了你,座的还挺舒服(把他推开!)
卖:哎!谁推我呀!
天使悄悄离开隐形人跟着(火柴看她鬼鬼祟祟的继而问)
火:谁是小神仙?
卖:她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火:(指不兰)原来你是小神仙呀?
不:那当然
卖:不是,那个,我
火:你的魔法好棒呀!教教我吧
不:没问题,你学什么?
卖:错了,我是,她?小神仙,我
火:嗯!哎!让他跳个舞吧!
不:(思考)恩~~,好那就来个《小燕子》吧
火:好好!
卖:嘿!我还就不信了,小毛丫头,你能怎么着你?我,我不会跳的!
不:那可由不得你,即古拉古禄跳!
卖:哼!什么呀!哎我胳膊怎么了?哎哎腿腿(小燕子……开始跳起来)
火:哈哈!这舞你编的?
不:我哪有那么聪明呀,安琪儿(指着她)
安琪儿带来了两个警察
安:就是她(本要指不兰,却指到小神仙她前面是隐形人)
右:嗯?我露馅儿了?
甲:我早就看你小子不顺眼了,一直在这里鬼鬼祟祟,嘿嘿!别跳了
右:跳得不错嘛!(跟着学)
乙:你违反了天知道联邦共和国宪法第15条不准滥用魔法!严肃点儿
安:啊!错了错了。
警察乙:安琪儿,你放心,我们一定从严处置,并且,让他尽快学会解咒语。不过……他这个情况……
安:哎!
警察甲:放心吧。带走。
乙:是!
安:等等!我……
右:还要干吗?
火:你一定气坏了吧!恩!二位警官,这位小姐对他恨之入骨,你们可得说到做到
甲:恩!我们明白
乙:行了行了,别耽误办案了!
火:好好好,您忙
安:这,哎
卖:小燕子~~~~~~~~~~
右:穿花衣~~~~~~~~~
甲:老实点吧你
火:你干什么呀!你要把他抓走了,那谁给我外婆解咒呀
右:就是
安:我?你外婆?
不:就是!
安:你别废话,我还没找你算账呢,我问你,刚才那个人,是不是又是你施的魔法?
不:我棒吧!
右:还真不错!
安:(瞪了他一眼)花不兰,老实点吧!
火:花木兰?你就是那个替父出征的……花木兰
不:(挠挠头,看看安琪儿)嘿嘿!这个……差,差不多吧!(傻笑)
右:吐~~
安:(白了她一眼)差不多?差很多!还好意思呀?虽然名字只差一个字,其实呢!
火:(看看不兰)你不能解开外婆的咒语吗?
安:她解不开!
火:对了,你刚才说,她是安琪儿?
安:是呀,你是?
火:小火柴啦!
安:你就是……哎!我是来接你的!
右:差点忘了任务吧!
安:都怪这丫头
右:哎!不能怪别人
不兰:有个人能救他。
一齐:谁?
不兰:别激动嘛!
安:你快说,是谁呀?
木兰:(清清嗓子拍拍胸脯)我师傅,上帝呀!
一齐:啊?
右:上帝怎么会收你?
火:上帝,你是上帝的徒弟?
安:真像呀!
不:怎么?那我不叫了!
火:别呀,叫吧!
不:土豆土豆,我是地瓜,速来速来
上:谁在呼我(看见大家都在,突然非常严肃)
木兰:师父!弟子拜见师父。
上:免礼!找为师有何事?
安:求上帝帮忙救救外婆吧!
火:上帝!我是小火柴
上:嗯!我有一个要求!
安:什么?
火:要求?
上:是地!你们谁知道猫步怎么解释?
安,火:(对视)猫步?
右:(笑)上帝看了他一眼,不笑了!
上:解释出来我就帮你们!
火:嗯……就是,摸,模特那个!
不:我知道!
安:什么呀?
不:咳!
安:啊!布兰最可爱了,长得又漂亮,魔法又棒!是吧(看小火柴)
火:嗯嗯!对……
不:这还差不多!咳!猫步就是走直线,我认为猫走不走直线,完全取决于耗子!
火:啊!……
安:(无奈)
上:嗯!我想也是这样的!好!不愧是我徒弟!
不:谢师傅夸奖!
右:嘿!人家外婆!
上:噢!对了。夷?我魔棒呢?
右:(无奈)您的手里!
其他人:(奇怪)
上:对不起!动点动点变!
火:不管用呀
上:五分钟之后他就好了
火:现在六点整,那就是6:05分
上:嗯!什么,你刚才说几点了?
火:现在呀,六点整
上:啊!比赛都已经开始了,完了完了!(刚要跑,突然感觉有损形象,马上改过来)
安:他总是这样!
右:也不嫌丢人
火:我现在就等着外婆醒过来!
右:嗯!好孙女
火:给我做布丁
右:不要大喘气呀!
不:他好了
外婆:哎呦!怎么这么疼呀!
右:嗯!我也算完成任务了,看球去了!
火:外婆!又能动了
安:外婆!
不:哈哈!外婆,你脑袋好大呀
外:俺!外号大头
一齐:大头大头,下雨不愁,人家有伞,我有大头(大了一下外婆脑袋晕了)
大家:外婆,外婆,快!叫救护车!
不:好!我去吧
碧波,碧波,碧波,碧波
治病
安:放心吧,先办手续!来!
火:好!(刚要走)
不:(急匆匆的跑来)外婆她,外婆
火:怎么了,怎么了?
不:她……她
安:别着急,慢慢说
不:她,她,她
火:不会吧(扑向外婆)外婆,为什么我来了你又走了(趴在外婆身上哭)
外:(做起来)我躺着歇会儿
安:哎,你吓死我了。
管:哎!那小火柴注意听了
我郑重宣布,小火柴已正式成为天知道联邦共和国公民,享有我国公民应有的一切权力。她和她的外婆住在一起。
这是身份证
火:谢谢!花不兰跳舞吧!(拍成一
························
『贰』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火焰、暖烘烘、闪烁、灵魂”等词语。
2.理解重点句。
(l)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2)他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理解词句,领悟课文中心的能力。
2.指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了解小女孩悲惨的命运,唤起学生对小女孩及所有受压迫的穷苦人的深切同情,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憎恨。
(四)美育渗透点
体会小女孩的美好愿望,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谈话法、引导学生讨论,启发学生想象。
(二)学生学法
自读自悟、小组讨论、感情朗读。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和作者想象的合理。
(二)难点
从最后三个自然段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疑点
小女孩死后为什么嘴上带着微笑?她真的能飞到“没有寒冷,没有痛苦的地方”去吗?
(四)解决办法
通过小组讨论和有感情地朗读加以深化理解。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引导学生抓重点,悟情感,通过析词句,议内容,领悟中心,引导感情朗读,升华学生情感。
(二)学生活动设计
讨论重难点问题,听录音、看投影、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深化理解。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启发谈话。
同学们一定都读过童话故事,今天,我们学习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所写的著名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
2.简介时代背景及作者
安徒生,19世纪丹麦著名的作家,被称为“世界童话之王”。他家境贫寒,14岁开始自谋生计。他一生写了160多篇童话。他的童话爱憎分明,想象力丰富,构思巧妙,情节生动。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童话就是其中之一。
(二)整体感知,理清线索
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同桌交流)
2.检查自读情况。
思考:本文写了什么内容?按什么顺序写的?课文写作顺序是怎样的?
(本文写的是在大年夜一个小女孩流浪街头卖火柴,冷得几次擦燃火柴,产生一次次幻象,最后冻死了。全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具体顺序:卖火柴一一擦火柴——人死去)
板书:卖火柴 擦火柴 人死去
(三)学习“卖人柴”这一部分内容
1.默读思考:读了这一段,你都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大年夜,地点是街上,当时的天气冷极了,一幅悲惨、凄凉冷清的景象。)
2.作者在描述小女孩生活情况的时候,着重抓住一些细节描写。读读这部分内容,想想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3.交流(反馈)
a.对小女孩的鞋是细节描写。
(说明她穷得连鞋都穿不起,男孩拿鞋跑说明她被人欺负。)
b.课文中对女孩的头发是细节描写,“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
(说明小女孩是一位美丽的小姑娘,但是她却贫穷,又冷又饿,根本注意不到自己的美丽。)
c.“每个窗子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是细节描写。
(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告诉人们,资本主义是多么不平等,有的人富有,有的人流浪街头。)
d.“天快黑了,又下着雪”是细节描写。
(这样写能进一步烘托出女孩的可怜与孤独。)
4.指导朗读。
小女孩是多么可怜,值得同情。在朗读的时候要读出这种感情。
5.总结扩展。
这一段突出描写了小女孩生活的悲惨,没吃没穿又冷又饿,得不到同情和帮助,我们读了也禁不住万分同情,那么作者是怎么体现出这种感情,让我们受到强烈的震撼呢?具体体现在哪几方面呢?讨论交流。
(体现在:(1)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2)动用对比烘托人物;(3)语言朴素,感情真挚。)
(四)布置作业
l.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感情。
(五)教师巡视,学生质疑。
第二课时
(一)学习“擦火柴”这一部分内容
1.默读思考:课文写了小女孩几次擦火柴,各出现了什么幻景?(生答)
(l)自由读第一次擦火柴部分。思考:
为什么会出现火炉的幻景?
“她敢从成把的火柴中抽出一根来……吗?”怎么理解?
(卖不了火柴会挨打。她不敢随便取,因为火柴是他们家生活的依靠,但她实在冷得受不了,终于抽出了一根,进一步说明她冷,渴望温暖,所以会出现大火炉的幻景。)
2.指出学法。
刚才学习这一段用的是“读——想——读”的方法,先读课文,弄清写了什么?再抓重点词,为什么这样写?说明了什么?用这样的方法学习其他几次擦火柴出现的幻景部分。
3.小组讨论学习,完成表格。
第几次擦燃火柴 现实 幻景 说明 现实
第一次 寒冷 火炉 渴望温暖 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
第二次 饥饿 烤鹅 渴望食物 烤鹅不见了
第三次 孤独 圣诞树 渴望快乐 圣诞树不见了
第四、五次 痛苦 奶奶 渴望幸福 跟奶奶飞走了
4.小结自学情况。
因为冷才出现火炉,因为饿才出现烤鹅,因为孤独才出现圣诞树和奶奶,这些幻想都随火柴的熄灭而消失,使本来就痛苦的小女孩更加痛苦,这一段主要写小女孩的四次幻想和产生这些幻想的原因,反映了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显示了生活的痛苦和命运的悲惨。
5.指导朗读(读出小女孩生活的痛苦和命运的悲惨)。
(二)学习“小女孩死去”这一部分内容
1.读后思考。
(l)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作者为什么要用“两腮通红,嘴角带着微笑”,写小女孩死去的神态?为什么要写明是在大年夜冻死的呢?
(3)怎样理解课文结尾的那几句话。
(写小女孩死去的神态,证明她是在幻想、幸福与欢乐中死去,这就使幻想与现实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对比,再加上“大年夜”这本应得到的欢乐和幸福,更增强了这种对比效果,加深了人们对女孩的同情,启发人们深思。)
2.指导朗读。
小女孩冻死了,我们对她寄予了无限的同情和怜惜。读这一部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融入自己的感情,深情地读出来。
(三)围绕中心,学习表达
1.回忆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
(这篇课文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及对统治者的不满,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2.前后桌讨论,总结写法。
(1)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2)想象丰富深化中心。
3.学习表述。
这篇文章是童话,也是很典型的一篇文章,读了之后不觉热泪盈眶,那么究竟是什么让我们感动呢?也就是作者如何表述的,我们讨论学习一下。
(1)这四次幻想表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作者以小女孩心理特点和具体环境为依据,符合小女孩的迫切要求,这样是合理的,脱离了实际,凭空捏造的想象只给人虚假的感觉,这是我们所要学习的一个方面。
(2)详细的刻画,环境的衬托则是我们所要学习表述的另一个方面,文章细致的描写(例如:小女孩的头发、小女孩的鞋),深刻地写出了女孩的可怜,环境的衬托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例如:每个窗子都透出灯光来……)也反映出女孩的可怜凄凉。
对照以上两点,用笔在书中画出这两方面。
(四)总结、扩展
1.这篇文章写了一个可怜小女孩的悲惨命运,同时更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我们长在红旗下,生在幸福中,该怎样做呢?
(珍惜幸福生活,努力学习,长大为祖国做贡献。)
2.感动之余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写出来。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理解文中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
『叁』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作者是安徒生。安徒生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困不堪。1835年开始写作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发表于1846年。当时,有一个朋友寄给他一封信,信里附着三幅图,要求他写篇童话,以配其中一幅图。他选择了描绘手中拿着一束火柴的穷苦小女孩的一幅,配上了这篇童话。这是因为安徒生的母亲,幼年是个讨饭的孩子。安徒生说:“妈妈告诉我,她没有办法从任何人那里讨到一点东西,当她在一座桥底下坐下来的时候,她感到饿极了。她把手伸到水里去,沾了几滴水滴到舌头上,因为她相信这多少可以止住饥饿。最后她终于睡过去了,一直睡到下午。”这幅图,自然使安徒生想起了自己的母亲的苦难童年。文中那小女孩的模特儿是安徒生的母亲。
☆学习目标:
1.使学生了解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悲惨遭遇,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2.掌握动脑、动口、动手的学习方法。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难点: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他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内容:
(一)字词:
1.重点字:
(1)查字典
“魂”查“鬼”部
(2)注意下带点字的读音:
(4)易错易混字:
蜷(蜷缩)烘(暖烘烘)梗(火柴梗)
倦(疲倦)供(供给)哽(哽咽)
跚(蹒跚)橱(橱窗)僵(冻僵)篮(摇篮)
栅(栅栏)厨(厨房)疆(边疆)蓝(蓝天)
2.词语解释:
精致--质量很好。精,精巧,完美;致,精细,讲究。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摇摆摆的样子。
慈爱--仁爱,喜爱。这个词一般用于长者对幼者。
灵魂--迷信的人认为附在人的躯体上作为主宰的一种非物质的东西,灵魂离开躯体后人即死亡(旧时迷信的说法,指能离开肉体而存在的精神。)
(二)重点理解内容:
1.课文几次提到“大年夜”,在什么情况下提到的?体会它的作用。
提示:课文三次提到“大年夜”,第一次是在文章一开头,写小女孩在“大年夜”出去卖火柴;第二次是写小女孩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走在街上,看着别人家窗户透出的灯光,闻着烤鹅的香味,心里忘不了这是“大年夜”;第三次是写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
课文三次提到“大年夜”,这是给故事安排的特定时间、特定的环境。大年夜本应是欢乐的、幸福的,而小女孩在大年夜走在街头,在大年夜看着别人家窗户里透出的灯光,闻着烤鹅的香味,在大年夜冻饿而死了,这就更突出了小女孩的悲惨,更引起人们对她的同情、怜悯。
2.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理解句子的含义:
提示:这些含义深刻难理解的句子①要充分朗读课文②要抓住重点词语,理解他的字面意③联系上下文,体会其中的含义,也就是说明白作者这样写的目的,即要说明什么?表达什么?揭露什么?
(1)“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披在肩上,看出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她没注意什么?她“忘不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对比着写?)
提示:小女孩没注意的是她美丽的金发,她忘不了的是大年夜。美丽的金发上落着洁白的雪花,确实很美,但她顾不了这些,因为饥饿寒冷缠绕着她,她更需要的是温暖与食物,尤其是大年夜,这是人们盼望的一年中最欢乐最美好的日子。这样对比着写可以看出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渴望,突出了小女孩的冷、饿、生活的悲惨,说明那个社会多么的不合理。
(2)“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小女孩既然冻死的,为什么还“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
提示:这是因为小女孩曾在幻想中感到自己的灵魂飞到了“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天国去了。她就是在这样美好的幻想死去的,所以“两腮通红,嘴角带着微笑”。
(3)“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把他放在全文结尾有什么意思?)
提示:这句话的意思是小女孩冻死了,但谁也不知道小女孩曾经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幻景中看到过温暖的大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爱的奶奶,在幻想中和奶奶一起飞向天国去寻找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生活。
把他放在全文的结尾使我们感到小女孩死前是那样的向往美好的生活,但她只能在幻景中看到她想要得到的东西,而结局却是冻死街头。美丽的幻景与冷酷的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更使我们痛恨那个罪恶的资本主义社会,对小女孩的不幸遭遇深切的同情。
解词造句】
[拖鞋] 后半截没有鞋帮的鞋。
[摇篮] 供婴儿睡觉的家具。形状略像篮子,可以摇动,使婴儿容易入睡。
[围裙] 工作时围在身前保护衣服或身体的东西。
[哆哆嗦嗦] 哆嗦:由于生理或心理上受到刺激而身体颤动。本课中的哆哆嗦嗦指饥寒交迫使小女孩浑身不住地颤抖。例:寒号鸟被西北风吹得哆哆嗦嗦。
[烤鹅] 一种挂在特制的炉子里烤熟的鹅。
[圣诞树] 圣诞节用的松树、枞树,树上装饰着小蜡烛、玩具和赠送的礼品等。圣诞节是基督教徒纪念耶稣诞生的节日。多数教会规定12月25日为圣诞节。
[大年夜] 就是一年的最后一天。也叫除夕。
[富商] 拥有大量财产的商人。
[橱窗] 指商店临街的玻璃窗,用来展览货物的样品。
[灵魂] ①相信迷信的人认为附在人身上的主宰人活动的一种非物质的东西,灵魂离开身体后人就死亡。②人格,良心。本课是一种迷信的说法,认为一个人有一个灵魂,人死亡后灵魂升到天上去。
[喷香] 形容香气非常浓厚。例:桌上的饭菜散发出喷香的热气。
[穷苦] 贫穷困苦。例:那时,他们一家人过着穷苦的生活。
【近义词】
奇异(奇特)穷苦(穷困)慈爱(慈祥)
【反义词】
飞快<缓慢> 温暖<寒冷>
精致<粗糙> 慈爱<冷酷>
明亮<暗淡> 光明<黑暗> 快乐<痛苦>
【词义辨析】
[温暖温和] 都是形容词,都有温度不冷也不热之意。“温暖”强调不冷,含有“使人感到舒适”的意味,多用于气候、阳光等。“温和”强调没有冷意,可用于气候和环境,也可用于性情、态度、言语等。
【难句讲解】
1.“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
这表明小女孩家里非常穷。她自己没有鞋,寒冬腊月出门,穿着一双大拖鞋,就连这样大的拖鞋也一直是她妈妈穿的。
2.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来,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她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这句话讲小女孩想从许多火柴里抽出一根来,擦燃了暖暖手。她没有卖掉一根火柴,自己却点掉一根火柴,她爸爸会打她的。她敢吗?难忍的寒冷逼得她顾不得挨打,终于抽出了一根。
3.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这是小女孩的幻想,说明小女孩在那个现实世界中只有寒冷、饥饿和痛苦。要想“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只有推翻那个人剥削人的社会制度。
4.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这位小女孩临死时“嘴上带着微笑”。人们看见了她那小小的尸体,只是淡淡地说:“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谁也不关心她。可是作者却深入到小女孩临死前的心里。她看到过许多美丽的东西,尽管那是幻象;“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她得到了人间的慈爱;奶奶把她带到“新年的幸福中去”,她怀着这样美好的愿望死去。而这些是“谁也不知道”的。
【佳句赏析】
1.可怜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小女孩长着一头金黄的头发,那头发打成可爱的卷儿披在肩上,可以看出,这是个美丽的小姑娘。但是,她没有心思去关心自己的美丽,她一心想的是今天是大年夜——一年的最后一天。在这样一个本应幸福温暖的夜晚,她却光着头,赤着脚,走在又冷又黑的街上,眼巴巴地看着有钱人家窗户里透出的灯光,无可奈何地闻着街上飘着的烤鹅香味。只因为她是穷苦人家的孩子,即使在这样的夜晚,也必须出来卖火柴,为家里挣一点钱维持生活。多么“可怜的女孩”啊!这段描写,深深地透露出作者对小女孩的同情。
2.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
这道“奇异”的火光,使小女孩看到暖烘烘的大火炉,得到了短暂的温暖和满足。在这雪花漫天飞舞的“又冷又黑的晚上”,这对于一个“赤着脚”、“一双小脚冻得青一块紫一块”、“蜷着腿缩成一团”、“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的小女孩来说,实在是非常可贵的。
3.她赶紧擦着了一整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对小女孩来说,这世界上没有光明,没有温暖。奶奶的出现使她无比留恋。她清楚地知道,火柴一灭,慈爱温和的奶奶就会不见的。所以,她不顾一切,“赶紧”擦着了“一整把”火柴。这句话反映了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也反衬了当时社会现实的冷酷。
【句式变化】
一、将疑问句改成肯定句。
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没有用。
二、缩句:
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
烤鹅冒着香气。
【内容提要】
本文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
【章法结构】
【分段段意】
第一段(第1—4节):讲在下着雪的大年夜,一个小女孩在街上卖火柴。
第二段(第5—11节):讲卖火柴的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
第三段(第12、13节):讲小女孩死了。
【中心思想】
本文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表现了作者对穷苦人民的同情,揭露了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
【写作特点】
一、卖火柴的小女孩擦了五次火柴,出现了四次幻象。作者把现实同幻觉有机地糅合在一起,在鲜明的对比中使我们认识了旧制度的不公平、腐败与丑恶。
二、课文的结尾意味深长。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幻象中的最幸福的时刻冻死了。她成为人们议论的对象。这个回叙性的结尾,及结尾中的“美丽”、“新年的幸福”等词语更突出地衬托出了结局的悲惨。
学习要点提示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从理解重点词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会作者由现实生活展开的合理想象。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知识扩展
1.安徒生(1805—1875):丹麦童话作家。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苦。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即兴诗人》等。1835年开始写童话,共写了160余篇。在《丑小鸭》、《小克劳斯大克劳斯》、《皇帝的新装》、《夜莺》、《卖火柴的小女孩》、《她是一个废物》等篇中,作者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金钱的罪恶,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作品想象丰富,情节生动,语言朴素。如果说,小说使安徒生成名,那么童话故事则使他永垂不朽。
2.为什么小女孩的火柴在墙上一擦就燃起来?
我们现在用的火柴,必须把火柴头同火柴盒上涂着的红磷磨擦,火柴才能燃起来。但早年的火柴并不是这样的,它用黄磷和硫磺做成火柴头。黄磷的燃点很低,温度达到60℃便能燃烧。这种火柴只要在表面粗糙的地方磨擦便能起火。课文中的小女孩卖的就是这种火柴。由于这种火柴不太安全,已经被现在的火柴所代替。
3.童话: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它运用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等表现手法,通过有趣的情节,来说明一个道理。
『肆』 卖火柴的小女孩板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板书设计小女孩每次擦火柴都产生了一个幻觉。她擦燃第一根火柴时,感到自己坐在大火炉前面。这时小女孩的美好幻想是得到温暖。而火柴灭后,她面对的悲惨现实是寒冷。擦燃第二根时,由于饥饿,她想得到食物,所以火光里出现了烤鹅。擦燃第三根火柴时,火光里出现了圣诞树,这是因为小女孩太孤独了,她要得到欢乐。小女孩又冷又饿又孤独,她是多么痛苦,然而没人疼她,因为唯一疼她的奶奶已死了,所以小女孩擦燃第四根火柴,在火光里就出现了奶奶,她怕奶奶像火炉、烤鹅、圣诞树一样,火柴灭后就不见了,而赶紧擦着一把火柴,这时,她的幻觉是跟奶奶飞走了。然而火柴灭后,在悲惨的现实面前,小女孩冻死了。这样的板书既能让学生一目了然地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又能给学生以语言文字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