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人死亡为啥穿寿衣戴帽子
人死后是要穿寿衣的,一般在生前就已经准备好了。要是死后再准备很可能来不及,而没有在临死者咽气前给他穿上寿衣,听说就是他光溜溜的去,是对后辈的嘲讽,没有照顾周到。在病人临终之前,家属必须要给他沐浴更衣。这实际上是给死者进行的第一次化妆整容。但是这样的的沐浴更衣,已经远远超出了服装本身的物质形式。比如:佤族在为去世的老人穿寿衣的时候,除了穿上死者平时所穿的衣服之外,还要在外面套上一件反过来穿的新衣服。他们这样做是因为在民族传统的观念里,不能把死者平日所穿的旧衣服脱掉,这样方便死者的灵魂回来认识自己的身体
『贰』 一套老人寿衣要多少件,大概多少钱
寿衣从广义上理解,品种不计其数,家属完全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各种款式、面料(易造成污染的面料除外)。以下介绍的只是传统的和现今比较流行的寿衣的种类:
衾:裹尸的包被,形似斗篷,以绸、缎面料织成,绣以花卉、虫鱼、寿星等吉祥图案,穿在逝者的最外层。
寿衣:寿衣包括衣、裤、裙。衣有长衫、短袄、马褂、旗袍等,并有内衣、中衣、外衣之分,裤和裙皆有长、短及各类中西不同款式。
寿帽:寿帽又称寿冠。男的一般用礼帽、便帽,也有戴传统的清朝瓜皮帽的;女的特别是我国南方的老年妇女,常戴蚌壳式绒帽,有"老夫人"相,但不适合中青年女性。
寿鞋、寿袜:寿鞋一般是中式布鞋或西式皮鞋。寿袜一般为棉布袜。
寿枕:以纸、布做成。按传统习俗,头枕饰有云彩,脚枕为两朵莲花,谚曰:"脚踩莲花上西天"。
寿被:寿被是一种盖在逝者身上的狭长小被,处于最外层,以布、缎作为面料,上绣星、月、龙、凤等图案。过去大殓时要用两条寿被,一条垫于尸身之下,一条盖于尸身之上,与棺盖隔离。现在遗体皆火化,在开追悼会时,只用一条寿被盖于逝者身上即可。
价位在1000-8000之间都有!
『叁』 谁知道老太太去世带不带帽子
朋友你好!我认为你的问题没有绝对答案,因为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丧葬风俗差异很大,老太太去世了有的戴帽子,有点不戴,我们老家就戴黑色平绒帽子,你根据你们当地的风俗而定,不妨咨询你们当地的老人,他们应该比较清楚这些风俗。
『肆』 老人寿衣为什么忌绿色,有什么讲究。谢谢
寿衣(寿衣)shòu yī ㄕㄡˋ ㄧ
[shroud] 装殓死者的衣服
是指为去世人员准备穿戴的衣服。
目前市面上分古装、现代装以及一些地区特有的款式,布料一般采用泥子、印花布、丝绸等,做工精美,是中国文化习俗的不可或缺一部分。
中国的习俗
人死了要将身体洗净,然后穿上新的干净的衣服,也就是穿上寿衣。在闽南一带,在给死人穿寿衣时,老人的亲属要先来个象征性的试穿。试穿之后用一根没有秤锤的秤来秤一下,并在人面前说一句:“这是子孙用钱买来的。”表示子孙的孝心。
死人穿的寿衣通常都是奇数的,上下相差二,如上七下五或上九下七,最多是上十一下九,即穿十一件上衣,九条裤子(女的可用裙子代裤)。夭寿者,亦即不到五十多岁而死的人,一般只能穿三件。死者的年龄愈大,愈可多穿,表示有福有寿。
老人死了为什么要穿那么多的衣服呢?这因为,过去人死了总是先装在棺材里,而棺材往往要在家里停放一些时候。大体死者年岁愈大的停放时间愈久。有的因为坟地未选择好,一时无法安葬,一直放在家里停几年的都有。这就必然出现一个问题,棺材里面的尸体久了会腐烂,会流出液体来,并还可能透过棺材渗漏出来。为了防止渗漏,除了在棺村里面放上草木灰、草纸一类吸水的东西,还要多穿衣服,亦为了能吸水分。人的内脏在上身,腐烂时水分比下身更多些,因此上身要比下身多穿些。夭寿者通常在死后很快埋葬入土,所以可以少穿衣服。后人相袭成俗,一直沿用下来。
如今所谓寿衣,或说原是明代一般人平时穿用的衣裤,后来因清朝统治者不让汉人穿明代的服装,人们只好改变原来的习惯。据说有人向清政府提出“生变死不变”的要求。即生时穿清朝的衣服,死时穿明代的衣服。清政府见民众要求强烈,只好答应下来,于是明代服装便成了死人的寿衣了,后来虽然清政府被推翻了,以明代衣服为寿衣的习俗却一直传下来。
大多绣五蝠捧寿图案。寿衣颜色,一般为蓝、褐色,年轻妇女用红、粉或葱白色。此外,还配以被褥,通常铺黄、盖白(意为铺金盖银),被面常绣“八仙”。少数乡村还沿用这类寿衣,但多数农村和城市移风易俗,办丧事一般给死者穿整齐干净的日常生活服装,习惯上仍称寿衣。
《格林童话故事》
寿衣
从前有一位母亲,她有一个人见人爱、英俊漂亮的儿子。那年他七岁了,她视她的小宝
贝为自己的生命,比世上任何东西都珍贵。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他忽然病了,而且病入膏
肓,上帝将他召唤了去。母亲悲痛欲绝,日夜哭泣。时过不久,孩子下葬了,可是夜里他又
会出现在生前玩耍的地方,陪着母亲一同哭泣,到了早晨则又消失了。母亲非常悲伤,每时
每刻都在不停地哭。一天夜里他身着一件入葬就穿着的白色小寿衣,头上戴着一顶花环来到
床前,站在母亲的脚旁说:“噢,母亲,请别哭啦,否则我在墓中无法入睡,因为您的泪水
把我的寿衣都打湿啦。”母亲听到后担起心来,不再流泪了。第二天晚上孩子又来了,手里
举着一盏小灯,说:“母亲,您看看我的寿衣快干啦,我可以在墓中休息了。”从此,母亲
把悲痛交给了上帝,自己默默地承受了心中的创伤。
寿衣知识
老年人生前就做好死后要穿的衣服,美称寿衣,寓为健康长寿之意。在庆阳,老人一般过了六十岁以后,儿子要及早想法为父母做寿衣。寿衣包括帽子、衣裤、鞋袜等,衣裤至少要做够三套,套数均要单数,忌双数。做寿衣一般要在古历闰年做,因古历闰年比平年多一个月,俗称闰年做寿衣,可以为老年人增寿。所做的布料要用棉线织的布。古时,从被褥鞋帽到内衣、外衣、袍子、鞋袜,均要女子亲手做。新时代,一般人家除过做外衣,内衣和鞋帽等都从商店购买,大衣取代了袍子。
旧时做寿衣,有许多讲究。外衣里子用红布做,子孙后辈会红火。帽子上边缀红顶子,亦象征后辈儿孙红火。男人寿衣外面多为杏黄色,女人外衣多为青蓝、古铜色为主。寿衣无论内外衣,一律不用纽扣,只用小条布带。以带子代替纽扣,暗喻会带来儿子,后继有人。
穿寿衣
寿衣,俗称“老衣裳”。人亡后,儿女为其穿寿衣,死者为男性,通常由儿子和女儿来料理,死者为女性,则由女儿和儿媳来料理。寿衣一般不用皮毛和绸缎做,怕来生变成兽类和断子绝孙,多用绢棉做成,取“眷恋”、“缅怀”之意。衣裤的件数,忌双喜单。博山居民为死者做寿衣一般须要“五领三腰”,即五件上衣,三件裙裤。无论何时亡故,都要以棉衣为主。
寿衣选择
选择寿衣的关键要注意搭配,也就是说衣、裤、鞋、帽、被的款式、色彩、图案要协调,要呼应。在款式上尤其要将中式和西式区别开来,切不可上穿西装下着布鞋,中不中西不西,显得不伦不类;色彩的选择更要注意整体的调子,将零碎的色彩统一在大调子中,不可使用大面积的对比色,不然会显得杂乱、刺眼;图案同样有古典的、现代的、中式的、西式的之分,在风格上要协调、统一。此外,面料的选择还牵涉到"殡"礼的档次,一般缎织料的寿衣较为贵重,家属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寿衣。
寿衣的件数:
关于寿衣的件数问题,说道很多,各有各的不同。一般寿衣都是以奇数为准。但是南方部分地区是取偶数的。也就是常说的八件套。从传统上来讲,寿衣是根据亲人的年龄,属相,来确定寿衣的件数,以及颜色花纹。古时候,皇帝驾崩,寿衣是15件套,就是9领5腰加披风(也是寓意九五之尊。);王室贵族是13件套,大臣是11件套,富贵人家是9件套,布衣是7件套。花纹上,皇帝是祥云腾龙,王室是蛟龙,大臣是青蟒,草民多以花草为主。且件数和图纹不得逾越,也就是说,是什么品级的,就穿多少件数,和选什么图纹,可少,不可多。古时候,一般亲属过世,都不会当天下葬。有守灵3天5天7天9天15天不等。且出殡的日子时辰都得找风水先生算好。这必然得面临尸体腐化的问题。
平民布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大多都是多加些干草布料,家境好些的,都是多加被褥。解放以后,国家提倡殡葬简易化,慢慢演变至今,寿衣的件数一般都是市面上的五件套了。包括
大袍,棉衣棉裤,衬衣衬裤。这是由于,火葬时,对棺木的大小有要求,否则,进不了火化炉,所有的纸棺都是固定大小的。较之以往的木棺,偏小。如果寿衣的件数,被褥的件数过多,逝者就无法入殓。
干部以及军人的寿衣选择:
国家干部、公务员、军人的寿衣,还是以他们自己的职业服装为主,一般都是将职业装的扣子改装为粘扣。再购齐其他的四季衣凑齐五领三腰即可。如大袍,棉衣棉裤,衬衣衬裤,夹衣夹裤。
备注:一般现在购买寿衣,包括的殡葬用品有:寿衣5件套、双铺双盖4件套、头脚枕、鞋、帽、袜、腰带、绑腿、口铃、盘缠巾、盖脸布、金银元宝、金银戒指、垫被钱。
寿衣的款式:
现在的寿衣,除了原先最早的中式,也陆续的添加了比较时尚的寿衣,如中山装,西装,旗袍,大汉服等等。颜色也由以往的蓝色,褐色,慢慢发展到现在的红色,粉色,紫色,绿色,金色。加入了更多了五行元素,来对应逝者的五行属相。
『伍』 老太太没了寿衣带帽子吗
这个老人去世了,买的寿衣都要穿戴整齐,帽子鞋子都要穿上戴上的,穿衣之前要给老人用白酒和毛巾擦净身体,手中放块蛋糕。
『陆』 老人老衣寿帽用什么颜色好
银灰色
是现代文明都市的产物,效率、健康、积极、热情融入其中
质朴中显出厚重的银灰,同样会让从喧闹世界返回家庭的主人
『柒』 老太太没了寿衣带帽子吗
太太没有了,寿衣带帽子可以啊,
你们自己准备的什么寿衣就给她穿什么寿衣,
真没有什么规矩,
只要穿上寿衣就可以的。
『捌』 缝老衣多个帽子什么情况
多个帽子,你就让他多着呗,那是设计
『玖』 汉族葬礼上孝子戴的帽子的样式怎么做
是有规定的,哪可不是瞎来的,孝帽有五种,分别:单边孝帽,稳圈子孝帽,三角孝帽,方片孝帽,七节子孝帽。现在年轻人懂的很少了,
『拾』 寿衣七件都是什么
是衾、寿衣、寿帽、寿鞋、寿袜、寿枕、寿被。
1、衾:裹尸的包被,形似斗篷,以绸、缎面料织成,绣以花卉、虫鱼、寿星等吉祥图案,穿在逝者的最外层。
2、寿衣:寿衣包括衣、裤、裙。衣有长衫、短袄、马褂、旗袍等,并有内衣、中衣、外衣之分,裤和裙皆有长、短及各类中西不同款式。
3、寿帽:寿帽又称寿冠。男的一般用礼帽、便帽,也有戴传统的清朝瓜皮帽的;女的特别是我国南方的老年妇女,常戴蚌壳式绒帽,有"老夫人"相,但不适合中青年女性。
4、寿鞋:寿鞋一般是中式布鞋或西式皮鞋。
5、寿袜一般为棉布袜。
6、寿枕:以纸、布做成。按传统习俗,头枕饰有云彩,脚枕为两朵莲花,谚曰:"脚踩莲花上西天"。
7、寿被:寿被是一种盖在逝者身上的狭长小被,处于最外层,以布、缎作为面料,上绣星、月、龙、凤等图案。
(10)老太婆寿衣帽子图片扩展阅读
现代寿衣
满族入关后,于顺治元年(1644年)厉行“改冠易服”法令,有些乡间百姓,因不知法令,偶尔穿著明代服装进城,大多被剥得全身精光,咸以保全性命为幸。
因为清朝初年的剃发易服,汉族和部分少数民族被迫改穿满族服饰(即现代唐装马褂),久而久之满族唐装马褂也逐步扩展到生活各个方面,成为现代寿衣的标准形式。
大多绣五蝠捧寿图案。寿衣颜色,一般为蓝、褐色,年轻妇女用红、粉或葱白色。此外,还配以被褥,通常铺黄、盖白(意为铺金盖银),被面常绣“八仙”。少数乡村还沿用这类寿衣,但多数农村和城市移风易俗,办丧事一般给死者穿整齐干净的日常生活服装,习惯上仍称寿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