纶巾
"纶巾"中纶读(guan),古时头巾名。幅巾的一种,以丝带编成,一般为青色。
相传为三国时诸葛亮所创,又称“诸葛巾”。后被视作儒将的装束。
相关文献:
《晋书.谢安传》:“[谢]万著白纶巾,鹤氅裘,履版而前。”
宋陈与义《晚晴野望》诗云:“洞庭微雨后,凉气入纶巾。”
明王圻《三才图会.衣服.诸葛巾》:“诸葛巾,此名纶巾,诸葛武侯尝服纶巾,执羽扇,指挥军事,正此巾也。因其人而名之。”
② 三国演义诸葛亮戴的帽子有什么讲究
在儒家学问高,通天文,懂地理者可带。诸葛亮一生带过两个帽子一个为闲时所带,另一个为打仗时所带据说可以有神相助
③ 求诸葛亮帽子的背面是什么样子的,最好附图,谢谢
④ 诸葛亮的帽子怎么做
民间传说诸葛亮的羽毛扇和帽子的来历
传说诸葛亮还没有出山的时候,有一天,去井里打水,桶放到井里不吃水。诸葛亮把绳转着摆着,叫桶吃水。正转转,反摆摆,桶吃水了。诸葛亮把桶打上来一看,桶里有个三条腿蟾。谁知这个蟾会说话。蟾说:“你不要害我,我给你说个地方儿,你可去得一宝,日后能助你成名。”诸葛亮问那是个啥宝哩?蟾说离这多远多远,有个大槐树,高的很。槐树上有个老鹰窝儿,窝里有个老鹰是个宝贝,给鹰逮住杀了,肉吃了;羽毛做个扇子,无冬立夏把扇子拿着,凡遇到事脑子糊涂不能决断的时候,用扇子一扇,脑子立时就清醒了,马上就能决断了。诸葛亮说好是怪好,可老鹰是个宝,逮不住了咋办哩?蟾说只要放了它,它就给逮老鹰的决窍。诸葛亮说行,蟾就把老鹰的诀窍给诸葛亮说了,还嘱咐诸葛亮千万千万别说是它说的。诸葛亮答应了,放了蟾,去逮老鹰去了。 诸葛亮一去,真把老鹰逮住了。谁知这个老鹰也会说话。说啥哩?老鹰说它也是有多大多大的道行哩!肯定有人给他指点的。诸葛亮不说。老鹰说不说它也知道,必定是井里的三条腿蟾,没有第二个主知道咋逮它。诸葛亮见老鹰猜着了,只好承认是蟾指点哩。老鹰说:“既然是如此,我实话告诉你。我是决断之宝,蟾是思虑之宝。我俩当初修行,曾遵师训:鹰不离蟾,蟾不离鹰,生死与共,不得独生。如今它已将我出卖,我就是死了,也要助你成功。只是有我无它,美中不足。你去把蟾也逮住,杀了吃肉,皮剥了做个帽子戴到头上,遇事脑子转劲快,思虑周密。再拿我这个羽毛扇子一扇,该咋决断立时明白。” 诸葛亮说好是怪好,咋逮住蟾哩?老鹰说逮蟾也有诀窍。只要把桶下到井里,正转三圈儿,反转三圈儿,就把蟾打到桶里了,打上来就逮住了。一听,噢 ,是这呀,上次打水摆桶,是无意之间巧命了诀窍。诸葛亮把诀窍牢牢记在心里,去到井上照鹰鱼的诀窍一弄,真个把那个三条腿蟾又打上来了。诸葛亮把蟾杀了,羽毛做个扇子,无冬立夏拿着。从此以后,诸葛亮遇事脑子机灵哩很,转劲快,决断清白,料事如神,就因为他得了蟾帽鹰扇两件宝。
⑤ 孔明灯是什么,是诸葛亮发明的吗
孔明灯又叫天灯,俗称许愿灯,又称祈天灯。是一种古老的中国手工艺品,在古代多做军事用途。现代人放孔明灯多作为祈福 之用。男女老少亲手写下祝福的心愿,象征丰收成功,幸福年年。一般在元宵节,中秋节等重大节日施放。
相传五代(公元907~960)时,有一名叫莘七娘的女子,随丈夫在福建打仗时,她曾用竹篾扎成方架,糊上纸,做成大灯,底盘上放置燃烧着的松脂,灯就靠热空气飞上天空,用作军事联络信号。这种松脂灯,在四川称孔明灯。这种灯笼的外形像诸葛亮 戴的帽子,因而得名。
另一种说法是相传是由三国时的诸葛亮所发明。当年,诸葛亮被围困于平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准风向,制成会飘浮的纸灯笼,系上求救的讯息,其后果然脱险,于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
注意
1、放之前检查孔明灯是否有破损,发现有破损,请用纸粘好。
2、避免燃放烧着灯体,应将折叠的孔明灯完全展开后再进行点火。
3、放时应该两到三人协助。
4、请不要在多草木树木的地方、城区楼区居民区、机场方圆5公里范围内、高压线附近、在仓库、军事禁区附近、加油站、油库等易燃物附近进行燃放。
5、风力过大导致热空气流失,孔明灯无法正常升空,风力大于4级以上请不要燃放。
建议在空旷开阔的地方放飞,例如在海滩、江边、河边、湖边、大操场、运动场、郊外无树木地方放飞孔明灯。
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在文化、体育等大型群众性活动场所燃放孔明灯的,公安机关可以对其处警告或2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处500元以下罚款。在加油站、加气站、高压供电设施设备、通信设施设备等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附近燃放孔明灯的,由公安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六十三条规定,处警告或5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日以下拘留。情节严重的,可处七日以下拘留并处罚金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该条目在2012年10月26日修订后,取消对燃放孔明灯的要求。)
⑥ 诸葛亮头上戴的“帽子”叫什么
纶巾/诸葛巾
诸葛巾即纶巾。鹤氅裘。
在"纶巾"中纶读(guan),古时头巾名。幅巾的一种,以丝带编成,一般为青色。后被视作儒将的装束。
相传为三国时诸葛亮所创,又称“诸葛巾”。后被视作儒将的装束。
相关文献:
《晋书.谢安传》:“[谢]万著白纶巾,鹤氅裘,履版而前。”
宋陈与义《晚晴野望》诗云:“洞庭微雨后,凉气入纶巾。”
明王圻《三才图会.衣服.诸葛巾》:“诸葛巾,此名纶巾,诸葛武侯尝服纶巾,执羽扇,指挥军事,正此巾也。因其人而名之。”
网络:
诸葛巾:http://ke..com/view/632125.htm?fr=ala0_1_1
羽扇纶巾:http://ke..com/view/90782.htm?fr=ala0_1_1
⑦ 怎样做孔明帽子形状的孔明灯
工具和材料:A.拷贝纸 B.裁纸刀 C.剪刀 D.尖嘴钳 E.棉线 F.工业酒精 G.502胶 H.电线 I.棉花 J.竹条;
注意事项:孔明灯必须要在无风的天气和空旷的场地上放飞,否则不但不能飞上天,而且可能会引起火灾。放飞时,需要2-3人的共同协力,强烈要求有成年人陪同。另外,可以在孔明灯底部拴上线,这样既可以重复放飞,又能控制起飞高度和范围,避免引起火灾。
步骤
A.用裁纸刀将竹条削到厚薄3毫米以内,然后,把竹条弯成一个圈,用棉线或502胶固定。竹子有弹性,竹圈可能会不圆,可以用小火烤一烤,使竹圈固定成圆形。
B.用尖嘴钳把废电线外面的绝缘层去掉就可以得到细铜丝。不过,铜丝不能太细,否则容易烧断,可以用3根铜丝拧在一起避免这个问题。
C.用薄纸剪成如图所示规格的纸片.将第一张纸片的一边与第二张的一边粘在一起,再将第三张,第四张......依次同样粘上去,直到拼成一个两端漏空,直径约60厘米的球状物.再剪一张圆形薄纸片,把上面圆空口糊住.待干后,把气球吹胀,找一条薄而窄的竹条,弯成与下面洞口一样大小的竹圈,在竹圈内交叉两根互相垂直的细铁丝,并系牢在在竹圈上,再把竹圈粘牢在下面洞的纸边上,糊成的气球不能漏气
D.把铜丝绑在竹圈两端,再把做好的灯罩粘在竹圈上。在铜丝上绑上棉花,浸上酒精,点燃后就可以放飞了。孔明灯不能太小,否则很难升上天。
放飞
⑧ 诸葛亮戴的帽子是怎么来的啊
诸葛巾即纶巾。
在"纶巾"中纶读(guan),古时头巾名。幅巾的一种,以丝带编成,一般为青色。
相传为三国时诸葛亮所创,又称“诸葛巾”。后被视作儒将的装束。
相关文献:
《晋书.谢安传》:“[谢]万著白纶巾,鹤氅裘,履版而前。”
宋陈与义《晚晴野望》诗云:“洞庭微雨后,凉气入纶巾。”
明王圻《三才图会.衣服.诸葛巾》:“诸葛巾,此名纶巾,诸葛武侯尝服纶巾,执羽扇,指挥军事,正此巾也。因其人而名之。”
⑨ 怎样手工做诸葛亮的帽子
诸葛亮帽子和古代帽子,如果谁需要我可以制作,纯手工
⑩ 诸葛亮的帽子有几种颜色,除了下面这一种
诸葛亮的几种帽子是在各种地方戏曲里的设计,实际上诸葛亮的帽子只有一种,就是和流传下来的他的画像一样,围在头上的一块布,这在当时是大儒名士的打扮。
〈语林〉中有记载,说当时诸葛亮和司马懿在五丈原对峙的时候,司马懿派人去侦察诸葛亮的行动,侦察的人回来报告说:诸葛亮坐在车子上,头带葛布做的葛巾,手拿羽扇指挥三军,司马懿叹到:诸葛亮真名士也!
上面的故事是当时对诸葛亮外貌的唯一记载,当时诸葛亮白衣大袖手拿羽扇头带葛巾的打扮,在东汉末年晋魏时期名士中是非常流行的。当时的头巾分两中葛布做的头巾,和纶做的头巾,纶是一种更高级的丝织品,里面有衬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