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一种帽子,象鸭嘴帽但有又不是,上面有八个角,大大的盖在头上,显的头小》。。
中央红军八角帽的来龙去脉
——献给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
伴随着红军长征胜利的脚步,庄严威武的,风采独具的,以红五星八角帽为标志的中国工农红军的军装样式,迅速传遍了全中国!特别是斯诺在1936年为毛泽东拍摄的那张著名的军装照,更是将八角帽和中国红军的威名一齐传扬到全世界!
可是,中央红军的八角帽军装是怎样诞生的;一、四两个方面军在懋功会合后,为什么一方面军的将士们称呼四方面军的将士为“大脑壳”,而四方面军的将士们却称呼一方面军的将士为“小脑壳?
原来,在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之前的红军初创时期,由于游击战争条件十分艰苦困难,红军无力穿着统一的军装,部队里穿什么衣服的都有。部分将士穿的是摘掉领章帽徽的原白军军服,还有穿工人装的、农民服的,甚至有人穿的是打土豪没收来的女人装,花花绿绿的。也有一小部分部队在缴获了一批布匹后,制作了红军自己的服装,帽子采用了列宁帽,又叫工人帽,就是《列宁在十月》电影中戴的那一种大八角帽。总之,各个部队的服装是五花八门,杂乱无章。当各部队分散活动时也还不觉得十分明显,但一旦集中起来可就热闹了,根本不象一支正规的军队。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立国后,在红都瑞金成立了红军学校。1932年初,刘伯承调入红校任校长。他是川军名将,又是苏联红军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的高级指挥员(中国红军中仅有两位毕业于该学院,另一位是左权)。他还是八一起义的领导人之一,军事素养很高,治军很严格,在红军中享有极高的声望。他到任后,看到在出操或集合时,从各部队抽调来的学员着装五花八门,队列很不整齐,就把学校俱乐部主任赵品三找来说:学员的着装太乱了,现在已经立国了,可以有条件制作统一的校服了,听说你多才多艺,还是个能工巧匠,为学校制作了许多教学模型,你就负责给设计一套校服吧!赵品三领命后,经仔细琢磨,觉得还是参照苏联红军的军装比较好,衣服采用套头紧口。帽子嘛,考虑布琼尼式的军帽不适合我国南方气候,其他种军帽多是白军的,不便参照。部分学员戴的那种大八角帽帽形太大,不适合于中国人的身材和脸形。考虑来考虑去,画了许多张草图,觉得还是要采用八角式,以示红军是工农的武装。不过将帽型大大缩小,改变成小八角(很接近后来的解放帽的帽型,这从黄镇的长征漫画中也可得到印证) ,这样看起来与中国人的身材和脸形比较般配。他还找来负责总务的杨至诚给提提意见,杨至诚看了草图后也赞成小八角这种。于是,杨至诚买来布料,赵品三剪裁成型。帽子由赵品三自己手工缝制,顶上缀上一颗红五星。衣料叫裁缝依样制作,取回后赵品三在领子上缝上两只红领章,这也是参照苏联红军的。当时,苏军还没有实行军衔制(苏军是1936年才实行)。军服就是我国大众现在所熟知的保尔 . 柯察金穿着的那个样子,佩戴的也是红五星与红领章。衣服制好后,找来学员试穿,穿后觉得紧口套头不方便,也不适合我国南方的气候,于是就又改成开襟敞口,做了几套让学员穿上请刘伯承校长来审定。刘校长看后非常满意,立即指示杨至诚就照此样子给全校教、学员每人做一套。
红校学员的新式军装整齐划一,威武雄壮,很快引起了总部首长和各部队的注意。于是中央苏区各部队纷纷效法红军学校,穿上了同样制式的小八角帽新式军装。从此,红军就有了自己的,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的统一军装。
由于敌人的封锁,关山的阻隔以及条件所限,第四方面军的军装不可能与中央红军的完全一样。它的衣服颜色是深颜色的,帽子做成了大八角帽。尽管如此,军服型制基本上还是一致的。就这样,全国红军基本上完成了统一的军服着装。但是,由于两军帽子八角的大小差别较大,所以才有了前面提到的在会师后出现的“大脑壳”、“小脑壳”的称谓。
2. 红军军帽怎么画简笔画
1、首先,在军帽上画出帽子上面的五角星,然后再画出帽子上的飘带,如图所示。
3. 苏联红军的船型帽子怎么叠
中国兵都曾经带过这种帽子,不是叠出来的,而是制式服装,淘宝上就有卖的。
中国那几年吧,战士都讨厌这种帽子,说歪戴像流氓、正戴像和尚,更有甚者…………北方的军人给这货取了个很情绪化的名字“牛b朝天帽”
4. 中国人民解放军女军的帽子有船形的吗
目前没有
1955年10月1日,我军实行军衔制,开始配发55式军衔服装。55式军服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按照军衔等级区分,极大改善了我军的军人形象。当时我军正在全面学习苏联,所以55式军服的设计很大程度上受到苏军的影响,我军陆军和空军的士兵佩戴船形帽,就是直接学习的苏军。
55式军服采用船形帽作为士兵的制式军帽。这种帽子与苏联的M44式士兵版土黄色pilotka式船形帽类似。解放军在建国初期的建军战略是全面学习苏军,从装备到服装无一不如此。因此,早期的解放军军服带有强烈的苏联风格。船形帽在我军的出现,和学习苏军有很大关系。
船形帽,也称为国际帽。是一种形似船只的软体制式军帽,打起仗来很方便,利于在外面佩戴钢盔,不易被勾挂,士兵既可当帽子戴,又能当毛巾擦汗洗尘。最早的船形帽是西方近代军队的军官制式军帽。由于设计简洁、功能实用,长期以来都是世界上很多国家军队的标准军帽。
后来分苏式和美式两种,苏联红军从1935年开始戴用船形帽,陆军只在士兵、军士、军校学员和军事建筑人员中戴用,海军除上述人员外,军官亦可戴用。
图片:许世友将军下连队时所佩戴的士兵船形帽。
55式军服士兵所佩戴的船形帽,很可能由国内审美观不同,遭到大多数官兵差评,不久又改回了解放帽。1955年改用苏式新军服以后,士兵的船形帽曾经遭到我军基层战士的极大反对,为此军队曾经专门组织过思想动员工作。
这种流行国际的军帽在我军水土不服,围绕船形帽的佩戴问题,引发过一场涉及全军的争论。一是当年美国大兵和国民党兵歪戴船形帽、穷凶极恶的丑态,在老百姓心中根深蒂固,大家都十分讨厌。据说当时有战士戴船形帽上街,被小孩子追着喊“美国兵”。气得回到领导面前,把帽子一摔说;再也不戴这牛B帽了!
二是船形帽需要歪戴,即稍向右倾斜,这种戴法不符合中国正衣冠的传统审美习惯,给人的感觉是吊儿郎当、滑稽可笑。
很多战士表示船形帽不仅不适用,而且不好看。戴正了像和尚,歪着戴像流氓。有的战士宁愿光着头,夏季戴冬帽或是戴过去的旧式军帽,也不愿戴新配发的船形帽。1958年7月22日,对军服式样再次进行修改,终于明确陆军、空军士兵取消船形帽,改为解放帽。
1959年春天,经国防部批准,陆、空军士兵夏季改发解放帽,不发船形帽。改发解放帽后,陆、空军士兵一律不再戴船形帽。至此尘埃落定,船形帽也成为我军历史上佩戴时间最短的制式军帽。
58式军服,硬肩章取消,改为军衔领章,军官大檐帽与士兵船型帽均改为解放帽,军服布料改为廉价耐用的平纹布。
我军取消船形帽以后,在个别部队还有少量佩戴。例如80年代我军蓝军部队身穿的苏联军服。对,你没看错,我军配发过敌军的军服。1986年南京军区为三界基地编配了解放军第一支专业敌军模拟部队。多年来的严格保密措施使得人们对这支部队的认识仅限于传闻,只有寥寥无多的几张照片证明这支部队的建设情况。
首支蓝军部队的官兵工作重中之重就是打造一支“形神兼备”的敌军模拟部队。他们的服装都是专门定做的,当时的蓝军官兵总是身着苏军制服,以至于有老乡经常报警说有外军的入侵。一些官兵甚至以刀叉代替筷子用餐,饮食起居习惯也尽量模仿俄国人。
2015年年9月10日,中国空军“追梦空天”航空开放活动在吉林长春空军航空大学大房机场拉开帷幕。在开放活动上,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的队员们都佩戴着一顶类似美国空军的船形帽,神采奕奕。这是我军在飞行表演部队配备的船形帽式样的工作帽。
其实这种船形帽已经在空军配发四年。 2011年9月在长春举行的首届空军航空开放日上,空军三支特技飞行表演队首次集体亮相。两支新建飞行表演队队员就身穿新式连体飞行服,佩戴新型船形帽正式公开亮相。
空军和海军属于特殊作战岗位,由于战机和战舰内部空间狭小,官兵佩戴的工作帽,应该轻巧无牵挂,平时与常服一起配发的普通大檐帽并不适合空军和海军等有特殊要求的部队使用,为此中国军队单独设计配发了工作帽。
1985年,海军为组织北海舰队核潜艇支队的403艇进行90昼夜长航试验,特别试制了一批船形帽,配发给403艇和参加试验的官兵,这种船形帽采用蓝色呢子布料,相当高档,仅试制了一批,现在已成文物。
据人民海军报报道,从2011年10月份开始,海军新一代的潜艇工作防护服系列已经选定由北舰某潜支的363艇艇员试穿。该系列服装主要包含12个品种18种款式。工作帽主要有船型帽和棒球帽。
2013年,我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舰率先为舰上官兵配发棒球帽。海军核潜艇部队则继续佩戴船形帽。空军也少量配发船形帽,但官兵反映还是棒球帽最好看、最符合审美观。
如果考虑工作岗位的特殊环境,如船舱等狭窄空间,可以采用短檐帽,如红军帽或者65式军服的解放帽。以今天审美眼光,65式军服依然是最有中国特色的军服,缺点只是配饰太简单。那顶极具我军特色的解放帽,可加以改进,更新面料,使用现役军服的仿毛哔叽面料,增加帽徽配饰,作为海空军工作帽,在指定场合选戴。
5. 我想问一下中国人民解放军到底是在什么时间换上俗称为解放帽的八角型军帽
八角帽和红五星,是红军的象征,也是红军军装佩饰最显眼的部分之一。关于红军八角帽的由来,有多种说法,其中流传较广的至少有四种。 第一种说法,前面提到过,1929年3月,红四军打下长汀后。赶制了4000套新军装,军服款式仿照苏联红军的军装(中山装式,下有两个口袋)和列宁戴过的八角帽式样。 第二种说法,是尹德明设计的。尹德明,1909年7月7日出生于湖南茶陵县火田乡麻芙村,只上过半年学,9岁起跟叔叔学裁缝。 3年后出师,凭着超群的手艺获得“尹一剪”的名号。 1929年,尹德明跟随毛泽东上了井冈山,编入谭余保(当时湘赣游击队司令员)的游击队。那时游击战士们没有统一的着装,戴的是“老帽”(即当时的学生帽)。 1930年2月,当时的湘赣游击队司令员谭余保专门召开军容整肃会议,主要精神就是怎样让队伍成为 “正规军”,并将制作标志性制服的任务交给了尹德明。 3天内,尹德明从工农革命军有8个纵队,当地有八角楼等得到启发,很快裁出第一顶红军八角帽。谭余保拿着帽子爱不释手,连声称:“棒!棒!真棒! ”两个月后,全县两千多名战士戴上八角帽。一年内,中国工农革命军全部戴上他设计的八角帽。 第三种说法,是赵品三设计的。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后,在红都瑞金成立了红军学校。 1932年初,刘伯承调入红校任校长。他到任后,看到在出操或集合时,从各部队抽调来的学员着装五花八门,队列很不整齐,就把学校俱乐部主任赵品三找来说:“学员的着装太乱了,现在已经立国了,可以有条件制作统一的校服了,听说你多才多艺,还是个能工巧匠,你就负责给设计一套校服吧! ” 赵品三领命后,经仔细琢磨,觉得还是参照苏联红军的军装比较好,衣服采用套头紧口。帽子嘛,考虑布琼尼式的军帽不适合我国南方气候,其他军帽多是白军的,不便参照。部分学员戴的那种大八角帽帽型太大,不适合中国人的身材和脸型。他考虑来考虑去,画了许多张草图,觉得还是要采用八角式,以示红军是工农的武装。不过将帽型大大缩小,改变成小八角,这样看起来与中国人的身材和脸型比较般配。衣服制好后,找来学员试穿,穿后觉得紧口套头不方便,也不适合我国南方的气候,于是就又改成开襟敞口。最后,做了几套让学员穿上请刘伯承校长来审定。刘伯承看后非常满意,立即指示就照此样子给全校教员、学员每人做一套。红军学校学员的新式军装整齐划一,威武雄壮,很快引起了总部首长和各部队的注意。于是中央苏区各部队纷纷效法红军学校,穿上了同样制式的小八角帽新式军装。 第四种说法,红军的八角帽是冯玉祥赠的。冯玉祥在1930年爆发的中原大战中失败下野,所部被蒋介石收编。冯玉祥被迫出国“考察”。临行前他悄悄将自己原本打算重整旗鼓的数十万套军服全部捐给了红军。从此,红军有了自己的军装,这就是以八角帽为标志的红军军服。 这么多种说法,到底以哪个为准?可以肯定地说,八角帽列宁确实戴过。冯玉祥的国民军也戴过,这从照片上都可以看到。因此,实事求是地讲,八角帽不是红军首创,应该是借鉴或仿制的,也不完全是哪一个人设计的。 1929年红四军的八角帽和1930年尹德明的八角帽都是大八角帽,1931年赵品三的八角帽是小八角帽。 但不管怎么说,灰色的八角帽成了红军的特殊标记。据说,有一次红军打了白军一个埋伏。天黑了,红军就都散到沟里、坡上去抓俘虏,跟敌人混在一起了。天黑,看不清人,怎么抓俘虏呢?唯一可以识别的记号,就是敌人的军帽和红军的不同:敌人的军帽帽檐又短又硬,红军的八角帽帽檐长,是软布做的,帽檐边上还撑了一条篾片。因此,红军战士碰到了人就往往拦腰二抱,摸到对方是硬布短帽檐,就把他的枪缴了。
6. 这种帽子叫什么
八角帽,报童帽,红军帽.....好多叫法,这帽子挺好看的,我刚买了一只,以我的经验告诉你,买呢子面料的帽子帽形不好,买布面料的现在戴肯定会冷。
自己决定吧~!
(╯3╰)
7. 红军八角帽由来
八角帽和红五星,是红军的象征。
关于红军八角帽的由来,有多种说法,其中流传较广的至少有四种。
第一种说法,前面提到过,l929年3月,红四军打下长汀后。赶制了4000套新军装,军服款式仿照苏联红军的军装(中山装式,下有两个口袋)和列宁戴过的八角帽式样。
第二种说法,是尹德明设计的。尹德明,l909年7月7日出生于湖南茶陵县火田乡麻芙村。只上过半年学,9岁起跟叔叔学裁缝。3年后出师,凭着超群的手艺获得“尹一剪”的名号。1929年,尹德明跟随毛上了井冈山,编入谭余保(当时湘赣游击队司令员)的游击队。那时游击战士们没有统一的着装,戴的是“老帽”(即当时的学生帽)。1930年2月,当时的湘赣游击队司令员谭余保专门召开军容整肃会议,主要精神就是怎样让队伍成为“正规军”,并将制作标志性制服的任务交给了尹德明。3天内,尹德明从工农革命军有8个纵队,当地有八角楼等得到启发,很快裁出第一顶红军八角帽。谭余保拿着帽子爱不释手,连声称:“棒!棒!真棒!”两个月后,全县两千多名战士戴上八角帽。一年内,中国工农革命军全部戴上他设计的八角帽。被通报表扬的“尹一剪”当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后,尹德明还先后担任新四军军需科长兼服装厂厂长等职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尹德明带着妻子回到家乡,积极参加生产和建设,曾被评为生产标兵。“打了无数次仗,立了那么多功,可我始终认为做出第一顶八角帽和管理服装厂是我一生当中最有意义的事情。”尹德明自豪地说。
第三种说法,是赵品三设计的。l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后,在红都瑞金成立了红军学校。1932年初,刘伯承调入红校任校长。他到任后,看到在出操或集合时,从各部队抽调来的学员着装五花八门,队列很不整齐,就把学校俱乐部主任赵品三找来说:“学员的着装太乱了,现在已经立国了,可以有条件制作统一的校服了,听说你多才多艺,还是个能工巧匠,你就负责给设计一套校服吧!”
赵品三领命后,经仔细琢磨,觉得还是参照苏联红军的军装比较好,衣服采用套头紧口。帽子嘛,考虑布琼尼式的军帽不适合我国南方气候,其他军帽多是白军的,不便参照。部分学员戴的那种大八角帽帽型太大,适合中国人的身材和脸型。他考虑来考虑去,画了许多张草图,觉得还是要采用八角式,以示红军是工农的武装。不过将帽型大大缩小,改变成小八角,这样看起来与中国人的身材和脸型比较般配。他还找来负责总务的杨至诚给提提意见,杨至诚看了草图后也赞成小八角这种。于是,杨至诚买来布料,赵品三剪裁成型。帽子由赵品三自己手工缝制,顶上缀上一颗红五星。衣料叫裁缝依样制作,取回后赵品三在领子上缝上两只红领章,这也是参照苏联红军的样式。衣服制好后,找来学员试穿,穿后觉得紧口套头不方便,也不适合我国南方的气候,于是就又改成开襟敞口。做了几套让学员穿上请刘伯承校长来审定。刘伯承看后非常满意,立即指示杨至诚就照此样子给全校教员、学员每人做一套。
红校学员的新式军装整齐划一,威武雄壮,很快引起了总部首长和各部队的注意。于是中央苏区各部队纷纷效法红军学校,穿上了同样制式的小八角帽新式军装。
第四种说法,红军的八角帽是冯玉祥赠的。冯玉祥在1930年爆发的中原大战中失败下野,所部被蒋介石收编。冯玉祥被迫出国“考察”。临行前他悄悄将自己原本打算重整旗鼓的数十万套军服全部捐给了红军。从此,红军有了自己的军装,这就是以八角帽为标志的红军军服。
这么多种说法,到底以哪个为准?可以肯定地说,八角帽列宁确实戴过。冯玉祥的国民军也戴过,这从照片上都可以看到。因此,实事求是地讲,八角帽不是红军首创,应该是借鉴或仿制的;也不完全是哪一个人设计的。1929年红四军的八角帽和l930年尹德明的八角帽都是大八角帽,1931年赵品三的八角帽是小八角帽。
但不管怎么说,灰色的八角帽成了红军的特殊标记。据说,有一次红军打了白军一个埋伏。天黑了,红军就都散到沟里、坡上去抓俘虏,跟敌人混在一起了。天黑,看不清人,怎么抓俘虏呢?唯一可以识别的记号,就是敌人的军帽和红军的不同:敌人的军帽帽檐又短又硬,红军的八角帽帽檐长,是软布做的,帽檐边上还撑了一条篾片。因此,红军战士碰到了人就往往拦腰一抱,摸到对方是硬布短帽檐,就把他的枪缴了。
8. 红军帽为什么是八个角,有什么寓意
八角帽和红五星,是红军的象征,也是红军军装佩饰最显眼的部分之一。关于红军八角帽的由来,有多种说法,其中流传较广的至少有四种。
第一种说法,前面提到过,1929年3月,红四军打下长汀后。赶制了4000套新军装,军服款式仿照苏联红军的军装(中山装式,下有两个口袋)和列宁戴过的八角帽式样。
第二种说法,是尹德明设计的。尹德明,1909年7月7日出生于湖南茶陵县火田乡麻芙村,只上过半年学,9岁起跟叔叔学裁缝。 3年后出师,凭着超群的手艺获得“尹一剪”的名号。 1929年,尹德明跟随毛泽东上了井冈山,编入谭余保(当时湘赣游击队司令员)的游击队。那时游击战士们没有统一的着装,戴的是“老帽”(即当时的学生帽)。 1930年2月,当时的湘赣游击队司令员谭余保专门召开军容整肃会议,主要精神就是怎样让队伍成为 “正规军”,并将制作标志性制服的任务交给了尹德明。 3天内,尹德明从工农革命军有8个纵队,当地有八角楼等得到启发,很快裁出第一顶红军八角帽。谭余保拿着帽子爱不释手,连声称:“棒!棒!真棒! ”两个月后,全县两千多名战士戴上八角帽。一年内,中国工农革命军全部戴上他设计的八角帽。
第三种说法,是赵品三设计的。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后,在红都瑞金成立了红军学校。 1932年初,刘伯承调入红校任校长。他到任后,看到在出操或集合时,从各部队抽调来的学员着装五花八门,队列很不整齐,就把学校俱乐部主任赵品三找来说:“学员的着装太乱了,现在已经立国了,可以有条件制作统一的校服了,听说你多才多艺,还是个能工巧匠,你就负责给设计一套校服吧! ”
赵品三领命后,经仔细琢磨,觉得还是参照苏联红军的军装比较好,衣服采用套头紧口。帽子嘛,考虑布琼尼式的军帽不适合我国南方气候,其他军帽多是白军的,不便参照。部分学员戴的那种大八角帽帽型太大,不适合中国人的身材和脸型。他考虑来考虑去,画了许多张草图,觉得还是要采用八角式,以示红军是工农的武装。不过将帽型大大缩小,改变成小八角,这样看起来与中国人的身材和脸型比较般配。衣服制好后,找来学员试穿,穿后觉得紧口套头不方便,也不适合我国南方的气候,于是就又改成开襟敞口。最后,做了几套让学员穿上请刘伯承校长来审定。刘伯承看后非常满意,立即指示就照此样子给全校教员、学员每人做一套。红军学校学员的新式军装整齐划一,威武雄壮,很快引起了总部首长和各部队的注意。于是中央苏区各部队纷纷效法红军学校,穿上了同样制式的小八角帽新式军装。
第四种说法,红军的八角帽是冯玉祥赠的。冯玉祥在1930年爆发的中原大战中失败下野,所部被蒋介石收编。冯玉祥被迫出国“考察”。临行前他悄悄将自己原本打算重振旗鼓的数十万套军服全部捐给了红军。从此,红军有了自己的军装,这就是以八角帽为标志的红军军服。
这么多种说法,到底以哪个为准?可以肯定地说,八角帽列宁确实戴过。冯玉祥的国民军也戴过,这从照片上都可以看到。因此,实事求是地讲,八角帽不是红军首创,应该是借鉴或仿制的,也不完全是哪一个人设计的。 1929年红四军的八角帽和1930年尹德明的八角帽都是大八角帽,1931年赵品三的八角帽是小八角帽。
但不管怎么说,灰色的八角帽成了红军的特殊标记。据说,有一次红军打了白军一个埋伏。天黑了,红军就都散到沟里、坡上去抓俘虏,跟敌人混在一起了。天黑,看不清人,怎么抓俘虏呢?唯一可以识别的记号,就是敌人的军帽和红军的不同:敌人的军帽帽檐又短又硬,红军的八角帽帽檐长,是软布做的,帽檐边上还撑了一条篾片。因此,红军战士碰到了人就往往拦腰二抱,摸到对方是硬布短帽檐,就把他的枪缴了。
9. 红军的帽子怎么用一句话形容
八角帽又称"红军帽",是红军的象征,也是红军军装佩饰最显眼的部分之一。其帽顶外口呈八角形,下端接有一段落帽边,前面中间有半月形的帽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