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二战时德国党卫军有哪几个王牌师分别是有什么用
其中最著名的有四个:一,"帝国之花"党卫军第二帝国师 (超一流的王牌师) 号称为“帝国之花”。“帝国”师也是二战中武装党卫队表现最出众的王牌部队。是党卫军中第一个成为师级规模的部队。该师标志是北欧古文字中的“狼之钩”,据说可以赐予持有者神秘的力量以吓跑荒野中的狼群。帝国师由三个最基本的团(旗队)组成,“德意志”旗队即德国团)是由一个纯雅利安人种的摹尼黑党卫队演变而来;“日耳曼”团(旗队)由汉堡的党卫队组成、“元首”团(旗队)在维也纳组建。二级突击队大队长菲利克斯.施坦因纳是一个把帝国师打造成一支王牌劲旅的关键性人物。波兰战役时,帝国师尚未建师,3个团各自参战,均有上佳表现。1939年10月10日正式组建为摩托化步兵师,保罗.豪赛尔任首任师长。 1940年6月-1941年4月,该师参加了西线作战和巴尔干战役,转战千里,从荷兰\比利时到法国;从保加利亚到南斯拉夫,是首批攻入贝尔格莱德的军队之一。1941年6月,又踏上了入侵苏联的征程。初期隶属于第2坦克集群第46装甲军,担任中央集团军群的主攻和尖刀。横扫苏联西部,歼灭苏军的重兵集团,直捣斯摩陵斯克,在罗斯拉弗尔、叶利尼亚突出部迭经恶战。转战乌克兰,参加基辅合围战。战役中德军实施双层包围,外层的包围锁底边是莫德尔将军的装3师;内层包围锁底边是帝国师。元首团端掉苏军一个师司令部,抢渡杰斯纳河,攻占了马科斯欣城。9月16日,打退苏军的一次次的反扑,成功地实施了内层包围。德军共消灭60多万苏军。帝国师再转战罗斯拉弗尔,10月,参加进攻莫斯科。12月份,转入艰苦的防御战。在尔热夫,在零下52度与数倍于己的苏军激战,击退一次又一次进攻,最后元首团只剩下36个人。 随后该师调到后方休整,改编为装甲师,编入统帅部预备队。6月,调往法国。12月返回东线,在西南战场作战。1943年2月,参加了著名的哈尔科夫战役。7月,参加库尔斯克会战和哈尔科夫防御战。值得一提的是从7月5日到16日,帝国师以损失46辆坦克和突击炮的代价击毁448辆俄国坦克和SU歼击车。9月,参加弟聂伯河会战、在基辅防御战中元首团第8装甲大队第2小队长汉斯.索内茨指挥的虎氏坦克击取得的帝国师击毁的第2000辆战车的战绩。该师装甲团包揽了其中的大约1100辆的战绩,自身损失了250余辆坦克。在1944年4月退到罗马尼亚以前。帝国师的装甲团在与俄军作战中总共击毁了1200个装甲目标,自己损失大约300辆坦克。5月帝国师调往西线,清剿游击队。6月又参加了诺曼底战役;12月,帝国师参加阿登反击战。1945年2月调回东线。在匈牙利参加“冬季春醒”行动,一个叫哈根的一级突击队大队长率部孤军深入,一直冲到距多瑙河30公里的地方。4天中,德军就损失了4万人,500辆左右的坦克和自行火炮,希特勒在匈牙利围歼苏军的计划化为泡影。在维也纳的防御中,该师出现了最后一个坦克王牌19岁的吉森,单车击毁苏军14辆坦克。1945年4月,帝国师在德国东部被苏军消灭,其残部部分地逃到西线投降。 二 "黑色闪电"党卫军第一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师 (一流的王牌师) 最早的希特勒近卫师只是规模不大的一支准军事的政治化部队,称为“阿道夫·希特勒旗队”,参加了占领苏台德地区、合并奥地利、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等行动,而它的第一次战斗却是在1939年的波兰战役。随南方集团军群一路打到华沙城下,战役胜利后,1940年3月旗队在德国本土休整得到了新型的四号坦克,完全实现了摩托化。参加了荷兰、法兰西、敦刻尔克等战役,一直开进到西班牙边界。为了准备即将到来的“海狮计划”,旗队刻苦训练两栖作战。1941年3月,旗队参加入侵南斯拉夫和希腊的行动,是德国第一个攻入南斯拉夫的部队。穿过南斯拉夫及保加利亚,攻入希腊,俘虏了大批的希腊部队。战役后升格为武装党卫队机械化步兵师,跟随南部集团军群,参加“巴巴罗萨行动”突袭苏联。参加了著名的乌曼合围战。1941年11月,该师一度突入苏联西南部重镇罗斯托夫市区。1942年夏,返回德国重组为装甲掷弹师(装备两个装甲掷弹兵团),驻扎在法国。1943年,重返东线参加了哈尔科夫争夺战,伤亡了4500人。1943年7月5日,在曼斯坦因指挥下开始在库尔斯克会战中的作战。 参与了普罗霍洛夫卡坦克会战,德军虽胜但失去了战场的控制权,库尔斯克会战以德军失败告终。近卫师被调往意大利,后又重返东线,因为蒙受了太大的损失,撤到法国休整。1944年3月,近卫师被升格为武装党卫队装甲师。6月,盟军在诺曼底登陆,该师从比利时紧急开赴法国卡昂参战,在法莱斯口袋遭受了重大损失。1944年12月,希特勒近卫师参加了阿登反击战,后又转战到匈牙利的“冬季春醒”,3月中旬,进攻失败,让希特勒大失所望。5月7日,在得知柏林已投降的消息时,希特勒近卫师只剩下1千多人,根据上级的命令,破坏了所有装备后,官兵们烧掉身上的制服,往西逃亡以远离伺机报复的苏军向美军投降,从此希特勒近卫师再也不存在了。 三 “死亡之星”党卫军第三骷髅师 (一流的王牌师) 俗称为“死人头师”,其师徽骷髅图案的含义是“我们在我们的黑色帽子上佩带骷髅标志,借以警告我们的敌人,并向我们的领袖表示,我们随时准备用自己的生命去实现他的理想。”其前身是党卫队集中营的看守部队,首任师长西奥多。艾克。1936年3月29日起,正式命名为“骷髅队”,有3500人,1939年11月1日,正式组建骷髅师。参加法兰西战役,抢渡墨纳河,战斗非常狂热,不顾牺牲。在西线制造了屠杀事件。参谋长于特纳主张用专业军官来指挥军队。1941年骷髅师参加入侵苏联,在北方集团军群,进攻列宁格勒,在杰米扬斯克骷髅师一战成名,1942年换装为装甲师,编入党卫军第1装甲军,参加哈尔科夫防御战。师长党卫队副总指挥艾克阵亡。1943年,夺回哈尔科夫。1943年参加库尔斯克会战。再战哈尔科夫失利后撤退。1944年6月,调到法国作战,之后参加阿登战役。1945年,调回东线,进驻匈牙利,3月,被苏军击败。一直在布达佩斯以西进行防御作战,退到维也纳附近。该师于1945年5月9日向美军投降,但作为战俘被移交给了苏军。 四 党卫军第12装甲师——希特勒青年师希特勒青年师是党卫队最后编成的装甲师,也是最特别的部队。编制为SS第12装甲师。士兵平均年龄只有17、18岁,他们均穿潜艇成员的黑皮制服,并且别具一格地将女朋友的名字漆在坦克上。队员年龄虽轻,但狂热勇猛的作战精神却胜过其他武装党卫队士兵。该师于1943年7月正式成立,结训后于1944年4月被调到法国。 盟军登陆诺曼底时该师正部署在巴黎南方,因此火速被派去抵御盟军,当天下午就抵达克思,在该城与身经百战的加拿大第3师交手。6月16日,师长威特少将被盟军海军炮火击毙,职位由麦尔准将接任。接下来的2个星期,该师死守勒卡皮克机场,损失惨重,兵力只剩40%,坦克也仅剩下50辆,后经补充参加诺曼底战役,由于顽强作战使实力 几乎耗尽,21300名士兵及150辆坦克,到撤出战场时仅剩下30人和10辆坦克。 诺曼底战役结束后,该师的残兵回到德国重组新的希特勒青少年师团,由克拉斯准将担任师长。1944年12月在参加阿登之战和布达佩斯战役,向美军投降,这时全师仅剩455人。
2. 二战德军帽子问题
国防军和武装党卫军穿的都差不多,如果不能识别制服的版型,就看徽章
国防军的钢盔上,右边是魏玛三色旗,左边是国防鹰
党卫军的钢盔上,右边是纳粹党旗,左边是ss闪电,其他少数盔徽不做介绍
不戴钢盔很正常,你这个问题不明确,即使是帽子有m35船帽,m38船帽,m40船帽,m36大檐帽,软大檐帽,山地帽,贝雷帽,m43野战帽等等
3. 二战时德国党卫军有哪几个师分别是有什么用
其中最著名的有四个:
一,"帝国之花"党卫军第二帝国师 (超一流的王牌师)
号称为“帝国之花”。“帝国”师也是二战中武装党卫队表现最出众的王牌部队。是党卫军中第一个成为师级规模的部队。该师标志是北欧古文字中的“狼之钩”,据说可以赐予持有者神秘的力量以吓跑荒野中的狼群。帝国师由三个最基本的团(旗队)组成,“德意志”旗队即德国团)是由一个纯雅利安人种的摹尼黑党卫队演变而来;“日耳曼”团(旗队)由汉堡的党卫队组成、“元首”团(旗队)在维也纳组建。二级突击队大队长菲利克斯.施坦因纳是一个把帝国师打造成一支王牌劲旅的关键性人物。波兰战役时,帝国师尚未建师,3个团各自参战,均有上佳表现。1939年10月10日正式组建为摩托化步兵师,保罗.豪赛尔任首任师长。
1940年6月-1941年4月,该师参加了西线作战和巴尔干战役,转战千里,从荷兰\比利时到法国;从保加利亚到南斯拉夫,是首批攻入贝尔格莱德的军队之一。1941年6月,又踏上了入侵苏联的征程。初期隶属于第2坦克集群第46装甲军,担任中央集团军群的主攻和尖刀。横扫苏联西部,歼灭苏军的重兵集团,直捣斯摩陵斯克,在罗斯拉弗尔、叶利尼亚突出部迭经恶战。转战乌克兰,参加基辅合围战。战役中德军实施双层包围,外层的包围锁底边是莫德尔将军的装3师;内层包围锁底边是帝国师。元首团端掉苏军一个师司令部,抢渡杰斯纳河,攻占了马科斯欣城。9月16日,打退苏军的一次次的反扑,成功地实施了内层包围。德军共消灭60多万苏军。帝国师再转战罗斯拉弗尔,10月,参加进攻莫斯科。12月份,转入艰苦的防御战。在尔热夫,在零下52度与数倍于己的苏军激战,击退一次又一次进攻,最后元首团只剩下36个人。
随后该师调到后方休整,改编为装甲师,编入统帅部预备队。6月,调往法国。12月返回东线,在西南战场作战。1943年2月,参加了著名的哈尔科夫战役。7月,参加库尔斯克会战和哈尔科夫防御战。值得一提的是从7月5日到16日,帝国师以损失46辆坦克和突击炮的代价击毁448辆俄国坦克和SU歼击车。9月,参加弟聂伯河会战、在基辅防御战中元首团第8装甲大队第2小队长汉斯.索内茨指挥的虎氏坦克击取得的帝国师击毁的第2000辆战车的战绩。该师装甲团包揽了其中的大约1100辆的战绩,自身损失了250余辆坦克。在1944年4月退到罗马尼亚以前。帝国师的装甲团在与俄军作战中总共击毁了1200个装甲目标,自己损失大约300辆坦克。5月帝国师调往西线,清剿游击队。6月又参加了诺曼底战役;12月,帝国师参加阿登反击战。1945年2月调回东线。在匈牙利参加“冬季春醒”行动,一个叫哈根的一级突击队大队长率部孤军深入,一直冲到距多瑙河30公里的地方。4天中,德军就损失了4万人,500辆左右的坦克和自行火炮,希特勒在匈牙利围歼苏军的计划化为泡影。在维也纳的防御中,该师出现了最后一个坦克王牌19岁的吉森,单车击毁苏军14辆坦克。1945年4月,帝国师在德国东部被苏军消灭,其残部部分地逃到西线投降。
二 "黑色闪电"党卫军第一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师 (一流的王牌师)
最早的希特勒近卫师只是规模不大的一支准军事的政治化部队,称为“阿道夫·希特勒旗队”,参加了占领苏台德地区、合并奥地利、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等行动,而它的第一次战斗却是在1939年的波兰战役。随南方集团军群一路打到华沙城下,战役胜利后,1940年3月旗队在德国本土休整得到了新型的四号坦克,完全实现了摩托化。参加了荷兰、法兰西、敦刻尔克等战役,一直开进到西班牙边界。为了准备即将到来的“海狮计划”,旗队刻苦训练两栖作战。1941年3月,旗队参加入侵南斯拉夫和希腊的行动,是德国第一个攻入南斯拉夫的部队。穿过南斯拉夫及保加利亚,攻入希腊,俘虏了大批的希腊部队。战役后升格为武装党卫队机械化步兵师,跟随南部集团军群,参加“巴巴罗萨行动”突袭苏联。参加了著名的乌曼合围战。1941年11月,该师一度突入苏联西南部重镇罗斯托夫市区。1942年夏,返回德国重组为装甲掷弹师(装备两个装甲掷弹兵团),驻扎在法国。1943年,重返东线参加了哈尔科夫争夺战,伤亡了4500人。1943年7月5日,在曼斯坦因指挥下开始在库尔斯克会战中的作战。 参与了普罗霍洛夫卡坦克会战,德军虽胜但失去了战场的控制权,库尔斯克会战以德军失败告终。近卫师被调往意大利,后又重返东线,因为蒙受了太大的损失,撤到法国休整。1944年3月,近卫师被升格为武装党卫队装甲师。6月,盟军在诺曼底登陆,该师从比利时紧急开赴法国卡昂参战,在法莱斯口袋遭受了重大损失。1944年12月,希特勒近卫师参加了阿登反击战,后又转战到匈牙利的“冬季春醒”,3月中旬,进攻失败,让希特勒大失所望。5月7日,在得知柏林已投降的消息时,希特勒近卫师只剩下1千多人,根据上级的命令,破坏了所有装备后,官兵们烧掉身上的制服,往西逃亡以远离伺机报复的苏军向美军投降,从此希特勒近卫师再也不存在了。
三 “死亡之星”党卫军第三骷髅师 (一流的王牌师)
俗称为“死人头师”,其师徽骷髅图案的含义是“我们在我们的黑色帽子上佩带骷髅标志,借以警告我们的敌人,并向我们的领袖表示,我们随时准备用自己的生命去实现他的理想。”其前身是党卫队集中营的看守部队,首任师长西奥多。艾克。1936年3月29日起,正式命名为“骷髅队”,有3500人,1939年11月1日,正式组建骷髅师。参加法兰西战役,抢渡墨纳河,战斗非常狂热,不顾牺牲。在西线制造了屠杀事件。参谋长于特纳主张用专业军官来指挥军队。1941年骷髅师参加入侵苏联,在北方集团军群,进攻列宁格勒,在杰米扬斯克骷髅师一战成名,1942年换装为装甲师,编入党卫军第1装甲军,参加哈尔科夫防御战。师长党卫队副总指挥艾克阵亡。1943年,夺回哈尔科夫。1943年参加库尔斯克会战。再战哈尔科夫失利后撤退。1944年6月,调到法国作战,之后参加阿登战役。1945年,调回东线,进驻匈牙利,3月,被苏军击败。一直在布达佩斯以西进行防御作战,退到维也纳附近。该师于1945年5月9日向美军投降,但作为战俘被移交给了苏军。
四 党卫军第12装甲师——希特勒青年师
希特勒青年师是党卫队最后编成的装甲师,也是最特别的部队。编制为SS第12装甲师。士兵平均年龄只有17、18岁,他们均穿潜艇成员的黑皮制服,并且别具一格地将女朋友的名字漆在坦克上。队员年龄虽轻,但狂热勇猛的作战精神却胜过其他武装党卫队士兵。该师于1943年7月正式成立,结训后于1944年4月被调到法国。
盟军登陆诺曼底时该师正部署在巴黎南方,因此火速被派去抵御盟军,当天下午就抵达克思,在该城与身经百战的加拿大第3师交手。6月16日,师长威特少将被盟军海军炮火击毙,职位由麦尔准将接任。接下来的2个星期,该师死守勒卡皮克机场,损失惨重,兵力只剩40%,坦克也仅剩下50辆,后经补充参加诺曼底战役,由于顽强作战使实力 几乎耗尽,21300名士兵及150辆坦克,到撤出战场时仅剩下30人和10辆坦克。
诺曼底战役结束后,该师的残兵回到德国重组新的希特勒青少年师团,由克拉斯准将担任师长。1944年12月在参加阿登之战和布达佩斯战役,向美军投降,这时全师仅剩455人。
4. 德国人二战帽子上小骷髅标志是什么
1740年腓特烈·威廉一世(Frederick William I)葬礼旗帜上的骷髅图案,为了纪念这位先皇,在次年成立了皇家近卫队——第一和第二近卫轻骑兵团(Leib-Haussaren Regiment),他们身着黑色制服并且在皮毛帽子上绣上骷髅标志。在一次大战中骷髅图案也成为德军精锐部队的标志,例如突击部队和装甲部队等等。在一战结束后少数的自由军团也把骷髅标志漆在钢盔和车辆上,因为它也有着传统主义、反自由主义和反共产主义的涵义。后来在30年代初被定为党卫队和其下属骷髅部队的标志,其意义党卫队高级指导处的真正创建者阿洛伊斯·罗森温克曾说过:“我们在我们的黑色帽子上佩带骷髅标志,借以警告我们的敌人,并向我们的领袖表示,我们随时准备用自己的生命去实现他的理想。
5. 纳粹德军军帽
叫野战帽,战争后期在物资缺乏的情况下由于工艺简单制作成本低大量配发给人民冲锋队和国民掷弹兵,前期德军步兵和骑兵也有配发
不过由于山地部队大量配发也叫山地帽,武装党卫军和国防军山地兵大多数都是佩戴这种帽子,不过他们的帽子在帽子侧面绘有雪绒花标志,这是山地兵的标志。个人认为带雪绒花的更好看。
买的话需要到军品店去买,你在淘宝首页搜是搜不到的,搜二战军品一般搜出来的都是1:6的兵人道具。要到具体的淘宝店铺,可以输入你想要的军品,然后点搜店铺,这样可能会有相似的搜索条目出来,不过那里信誉就一般了。另外,在网上买军品是非常不划算的,价格昂贵,一条骑士铁十字勋章绶带都要好几十,那只是一个彩色布条而已。。。如果你真想在网上买的话,那就去二战闪电军事社区、铁血社区或者其他的一些知名的二战社区,那里都有军品贩子常驻的。这个帽子个人认为如果买的话200块以内可以接受。
还有那位朋友,不要误导别人,那张图片根本没有体现出山地兵的特征,而且你看好,这名德国军人佩戴的领章是国防军军官的领章,具体军衔图太小看不清。而武装党卫军第七欧根亲王山地师是佩戴武装党卫军专用领章的,非技术兵种右领(也就是我们视角的左领)是党卫队双闪电标志,左领是党卫队衔级标志。党卫队和国防军的领章是完全不同的,这是最基本的常识。
6. 平时可以戴党卫军军官帽子吗
一般情况,如果不是为了影视剧等文艺作品!
不赞成穿戴纳粹服饰!
这种反人类的组织不管怎么洗地,都是人类中的败类!
7. 二战时,为什么德国军官歪戴帽子
说起德国人,人们都会想到他们都是天生性格严谨、规规矩矩的人。我接触到的德国人中还有认真到学做中餐问我具体加几克酱油、几克盐的事情,而且不告诉他的话他就不知所措。
但是大家发现没有,无论是历史真实照片、纪录片还是一些二战影视剧中,很多德国军官都喜欢歪戴帽子。还别说,这样歪戴着再配以帅气笔挺的制式军服,显得整个人非常英武。
就这样,德军以这么一个小小的细节,来奖励立下战功的优秀官兵、和伤亡惨重条件艰苦的潜艇兵等。宣扬只有做到优秀,才能歪戴军帽默许违纪。但另外,相对来说德国陆军国防军比较传统,毕竟脱胎于老旧的普鲁士军队,因此国防军对着装和军人形象还是有着较为保守的规定,包括国防军的敬礼也是和其他国家一样的正式军礼,而不是那些纳粹分子的举手礼。
8. 第三帝国党卫军骷髅师军服军帽什么样有图片更好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德国党卫军军官军帽是统一制式的, 帽檐最上方为德国纳粹鹰带万字(和制服上的标志相同,空军略有不同为飞翔鹰) 下面的表示就是为了区分国防军和党卫军的地方了,党卫军表示为骷髅头标志,国防军为那个标志不知道怎么说(中间一个太阳红点,2边是类似于麦子之类的东西) 反正国防军的更好看一些。
9. 二战德军钢盔帽徽
二战的德军有党卫军和国防军之分,其中党卫军和国防军中又各有各种不同的兵种建制。例如党卫军中,有像是希特勒旗队,帝国师,骷髅师,希特勒青年师等一类的王牌装甲师,也有像是北欧师,欧根亲王师一类的海外志愿兵师,北方师一类的山地师,每一个师都有各自的军徽,每一军种之间的标志也不同,也就导致头盔上徽章的不同。
10. 党卫军军官帽子是买毛呢面料的好还是买马裤呢面料的好
终钻进了这个“坑”里。有人说买美国陆军帽子是个无底洞,其实我倒认为,美军的帽子中除了礼服帽子(也就是现在的ASU常服)兵种比较麻烦之外,真正基本的东西并没有太大改变。
我收藏的大檐帽涵盖了美国陆军制服半个世纪的发展史,要弄清楚这个,就得先说说美国陆军制服的变化。1955年左右,美国陆军开始装备灰绿色的常服(军规编码AG44,翻译过来就是44号陆军绿),之后又装备了布料较薄的AG344灰绿色制服,于是,搭配衣服的帽子也就相应改变了。下图左为电影《阿甘正传》剧照,主角所穿的是AG344型陆军制服。该制服的衣领、口袋、肩袢等部位仍然保留了二战时期的明车线设计,扣子则是亚光金色。
我收藏改换颜色之后的陆军士兵AG344型大檐帽
从照片中可以看出,这款帽子的帽冠布料是与衣服料子一样的斜纹毛料布,所用的帽徽是士兵用的圆盘底版本的陆军徽章(也就是美国国徽)。帽子所用的风带是薄牛皮制作的,而帽檐则使用了人造革。相比二战时期使用的真皮,这帽檐的材质是差了点,但毕竟不那么怕雨水侵蚀了。
我收藏的美国陆军将校白色大檐帽
可以看出,这款帽子的做工及配饰相比之前,明显提高了一个档次,帽檐采用黑色毛呢面,风带变成金色线刺绣,上面装饰有帽檐花。金色的帽檐花从少校开始在军帽上出现,而尉官及准尉的大檐帽使用的是与士兵一样的帽檐,只是帽冠的整体面料改为毛呢。
大家可能会问,陆军怎么会有白色大檐帽呢?其实,白色并非是海军特有,而是外军的一个有趣的传统。美、苏、英等国军队的陆军都有白色的礼服,这些礼服或者与常服一样版型,或者做成燕尾服,供出席晚宴、社交、婚礼等场合穿着,小布什出席美国陆军西点军校毕业典礼时,军官们统一配穿的就是白色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