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建筑墙壁上经常会嵌有铁制的东西,并且裸露在外墙上的铁制东西会制作成梭子,花形图案,有什么作用
这种东西实质上是一种钉子,将外面的砖墙(山墙面)和里面的木梁架结构牢固得钉在一起,通常沿着柱子钉成一条竖线,很多选在梁柱的交接处。
做成梭形是为了增大受力面,至于做成其他图案则是在增大受力面的基础上获得一定的装饰效果。中国传统建筑在发展的早期几乎所有构件都具有结构作用,很少纯粹为装饰而装饰,但到后期一些构件失去结构作用变成纯装饰(如斗栱),或者附加了装饰功能(如脊兽,其最早也是固定脊瓦的钉子,后来才做成兽形)。
另外说一下,这种钉子一般用在素墙面上,以江苏为例,在江北的扬州、泰州素墙面上非常多,在使用白灰粉刷墙面的无锡、苏州地区就很少见,但是如果再往北,到徐州的话,虽然还是素墙面,但也不用这种做法,所以我怀疑这可能只是一种流行于长江中下游的地区特色。
以下是我在泰州的蒋科宅第照的一张照片,作为一个例子。
2. 古建筑墙体各部分名称
各种形式的古建筑墙体结构不同,各部分不同名称也不同。-般墙体自然地坪以下叫墙基,往上直墙收台以下叫下碱,也叫墙碱,再往上有収分的部分叫墙身,或叫上身,最上收斜坡部分叫签尖。
3. 古建外墙的种类主要有哪些
墙体在木构架类的建筑中主要起围护和分隔作用。在一座古建筑中,各部分墙壁的名称,多依柱子的地位而定。一般可分为山墙、檐墙、槛墙、廊墙、夹山墙和院墙等。
由于外形、艺术形式等不同又可分为:看面墙、花墙、云墙、罗汉墙、八字墙、影壁墙等;由于功能不同可分为:拦土墙、迎水墙、护身墙、夹壁墙、女儿墙、月墙、城墙、金刚墙等。
4. 中国古建筑中墙头,墙端分别是指的哪个部位
设置在砖混结构房屋两端山墙内,抵抗水平风荷载的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简称为抗风柱。将抗风柱在水平方向连接起来、起整体加固作用的钢筋混凝土梁简称为抗风横梁。一般用于高耸、内部大空间、横墙少的砖混结构房屋,如工业厂房、大型仓库等。
5. 中国古建筑中围墙的顶部学名叫什么
这门叫垂花门。前院与内院用垂花门和院墙相隔。外院多用来接待客人,而内院则是自家人生活起居的地方,外人一般不得随便出入,这条规定就连自家的男仆都必须执行。旧时人们常说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二门”即指此垂花门。垂花门用垂莲柱加深出檐不占地面很符合二门的功能需要。妇女们在此寒暄、行礼、殷殷话别需要一定的空间,如果两根檐柱落了地,那门前活动地面就要受到很大的局限,用不落地的垂莲柱,地面就宽敞多了,上边有遮阳挡雨的屋顶,再加上华美的垂花门的衬托,环境、气氛均极恰当。垂花门从外边看,像一座极为华丽的砖木结构门楼。而从院内看垂花门,则似一座亭榭建筑的方形小屋。四扇绿色的木屏门因为经常关着,恰似一面墙,增加了垂花门的立体感。垂花门的顶部多为卷棚式,门外部分的顶部为清水脊,而门内部分则是卷棚顶,两顶勾联搭在一起的交汇处形成了天沟,垂花门所承接的雨水有一半从天沟的两侧流出,大大减少了檐前的滴水,减少了雨水对垂花门阶石的侵蚀。
6. 中国古建筑的装饰都有什么
古建筑门窗
中国古代建筑门窗隔扇的雕刻,都是精美绝伦的,其花纹各具特色。即便在一个院落中,花纹图样也不雷同。木雕花窗的窗棂保留着木头原有的色泽,在纹饰的选择上,这些图案都是古代居民所认可的寓意吉祥的。比如花瓶代表着平平安安,如意云纹表示喜庆祥和、万事如意,体现了当时人们对幸福美好的追求,在居住的场所中便可以看出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中国建筑在装饰建筑的风格上可以恰当吸收中国建筑的特色,运用一些中国建筑的纹饰、布局,在居民区可以将中国元素的东西融入到建筑设计之中。
7. 中国古代围墙分几种哪里可以找到中国古建筑的效果图
在古代,城市叫做城池,是城墙和护城河(城壕)围合的生命活体。古人运用仿生学原理,遵循“相土尝水、法人象地”原则,建造了一座座独具特色、形灵兼备的城池。
乌龟型城———苏州、杞县、睢县城。春秋吴都(今苏州市),位于水网密布的长江三角洲、太湖平原,水道纵横交错,水网间有一个个高出水面的土墩。水网与其间土墩的交错就像龟背上的纹路。伍子胥筑城时仿照龟的形态,街坊布局犹如龟背纹路,城池外形模仿龟背外缘,并在龟头、龟尾和四足位置分别设置平、齐(龟头)、盘、蛇(龟尾),闾、娄、阖、葑(四足)门,此城3000余年长寿未衰,传承着吴越文化。
鲤鱼城———泉州。福建泉州是历史上重要的港口城市,城市有水、有鱼才兴旺发达,古人因天时地利,将城池营造为鲤鱼形状。城外环之以河,就像鱼嘴唇上的游线。若要从陆上进入泉州,就要经过三个水口,都在路与河流的交汇处,水口设塔,以增其势。
卧牛城———汴京(今开封)。北宋时的东京,外城状如卧牛,保利门为其首,宣化门(南城墙中最东的一门)为牛颈。卧牛能镇水,使之不泛滥成灾,故取此形。
葫芦城———崇左。广西崇左,三面被左江环绕,为一个右岸的牛轭状河堤。元明以来,人们依山形就水势从中营造了一个葫芦城。它取宝葫芦的灵气,只有一条大路从葫芦口进城,四座城门临江而开。葫芦城之内人群聚居,财富聚集,经济繁荣。
龙盘虎踞城———秣陵(今南京)。万里长江穿过平缓的江汉平原,来到金山、钟山便一个大转弯,受山形夹峙形成南龙在此结穴的形势。南京北濒长江,号称天堑。东依钟山为天然屏障,南接秦淮河使城有通海达江之路。北临玄武湖,使城区湖光山色相映。聚宝山、覆舟山、鸡笼山等小山点缀其间。这样,在平坦宽广的长江下游,江河、湖泊、山冈、丘陵、平原错落有致,大江回抱,诸山夹峙,如龙盘虎踞,成为七朝古都。
方形抹角城———泰州、台州。泰州城全城方型,城西北角抹去90度角,成为方形抹角式。浙江台州府城基本为方形,城西北角抹去90度角,抹角线呈弯曲式。
圆形曲折线———金华城。浙江金华南面、东面临江,全城圆而不圆、方又不方,其圆形曲折式城墙,依据地形地势而建。
圆角梯形城———定海城。浙江定海三条水流进入护城河,西北靠山,全城依地势做成圆角梯形。
四角做圆城———归德府。归德城本为方形,但城的四角的90度做为圆弧状态。
半圆曲折城———广州。广东广州早期旧城,全城城墙为一座半圆曲折式,周围都有大河之水作为护城河,11个城门,全都选在河道之间。
椭圆形城———恒春城。台湾台北的恒春城,全城为椭圆形,东南西北四面设有城门。
尖角形城———赤嵌城、余姚县城。台湾台北赤嵌城,内城出现三个尖角,一个圆弧,外城在内城的西北角,做出两个尖角。浙江余姚县城,两个城角为90度,西南有一座山,建城时将山包在城内,故将城角向外伸出45度角,四面有河水包围。
曲折形城———阌乡县城。河南阌乡县城的东半部将城墙建于山中,包入城中一座山,使城池的四面城墙弯弯曲曲。
一面曲折城———渑池县城。河南渑池县城池基本为方形。但因城池部分建在南北两山间的平地上,南端城墙故呈曲折状。
条形城———多伦诺尔城。内蒙古多伦诺尔全城建在东河与西河之间,南北五条比较直的大街,东西二城门,由东西两河河桥上出入城池。
此外,古代城池还有做成牛眼形、金鸡抱卵形、雁阵形、八卦形等等,不一而足。
不难看出,在古代传统地理观念里,城市是由城墙与护城河围就的生命活体。城市有各自的体形气质、灵魂个性,有神经中枢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进行着日夜川流不息的新陈代谢活动,形成了富有灵魂个性的活体,把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历史和城市的生产力、生产技术条件等城市构成要素,融会贯通、捏合扬弃得淋漓尽致,酣畅谐调,高度实现了自然环境与历史文化天时地利人和的完美统一———人类与环境可持续发展,集中展示了城市的灵魂个性,不能不令人自叹弗如。
参考资料:《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0年05月09日第三版)
8. 为什么中国的古建筑房檐上都要放龙头一样的东西啊
吻兽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种脊兽,通常指正吻,又称大吻、吞脊兽,位于房屋正脊两端,也可用于墙脊上。卷棚顶建筑由于没有正脊,因此没有吻兽。另外,吻兽还包括合角吻,位于围脊四角,由两个正吻组成,直角相接、单面向外。
正吻通常为龙型,兽头朝内张口衔脊,背部有钉子和屋脊相连。正吻位于正脊两端和垂脊的交汇点,正是防水的最薄弱环节,因此其作用是加固正脊,防止渗漏。正吻高度一般为檐柱柱高的十分之一,有八种尺寸规格,即二至九样,规格较大的正吻由数件吻件组合而成。
正吻主要用于高等级殿堂,如宫殿、坛庙等。等级较低的房屋正脊两端则用望兽,并不向内衔脊,而是向外张望,常用于城墙上的城楼、铺房。
这种建筑样式也传到日本、朝鲜、越南、琉球
9. 古建筑山墙的构造特征
1、建筑外形上的特征:
具有屋顶,屋身和台基三部分。
2、建筑结构的特征:
木构架结构(木构架:屋顶和屋身部分的骨架)。
基本做法:以立柱和横梁组成构架,四根柱子组成一间,一栋房子有几个间组成。
3、建筑群体布局的特征:
组合原则:以院子为中心,四面布置建筑物,每个建筑物的正面都面向院子,并在这一面设门窗。规模较大的建筑由若干个院子组成。有显著的中轴线,线上布置主要的建筑物,两侧的次要建筑多作对称的布置。
4、建筑装饰及色彩的特征:
装饰细部:梁枋,斗拱,檩椽等结构构建经艺术加工发挥装饰作用。
色彩:古代建筑中最显著特征之一。宫殿庙宇中黄色琉璃瓦顶,朱红色屋身,檐下阴影里用蓝绿色略加点金,在衬以白色石台基,轮廓鲜明富丽堂皇。一般住宅中用青灰色的砖墙瓦顶,或用粉墙瓦檐,木柱,梁枋门窗等多用黑色,褐色或本色木面。
彩画:建筑装饰中的重要部分。做在檐下及室市内的梁,枋,斗拱,天花及柱头上。构图密切结合构件本身的形式,色彩丰富。明清时期常用的有和玺彩画,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
藻井:中国传统建筑中天花板上的一种装饰。名为“藻井”,含有五行以水克火,预防火灾之义。一般都在寺庙佛座上或宫殿的宝座上方。是平顶的凹进部分,有方格形、六角形、八角形或圆形,上有雕刻或彩绘,常见的有“双龙戏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