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东南亚国家有哪些
随着现在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出国旅游早已变得见怪不怪,每一年出国旅游的游客都不在少数,而其中大部分游客都把眼光瞄向了东南亚国家。因为东南亚国家与我国距离比较近,多多少少会受到一些我国文化的影响,交流起来也没有显得特别困难,比如说老挝越南等国风景秀丽适合旅游,那么还有哪些东南亚国家适合旅游呢?
泰国的风景十分秀丽,有长达四十里的芭提雅海滩,无论是在这里休闲还是养老,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所以泰国常常都有着“东方夏威夷”的美誉。去泰国旅游更是不能错过“人妖文化”,人妖表演可谓是泰国的一大特色,在全球当中也只有泰国才会有这种文化。所以总的来说,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人文景点,泰国都是应有尽有,简直是一个十分理想的旅游国度,所以每一年才会有那么多的游客来到泰国,对于这样一个适合旅游的东南亚国家,大家都有什么想说的呢?
B. 东南亚地区的生活习俗
东南亚各国简介
泰国意即“自由之国”。它位于中南半岛的中部,西邻缅甸;东北界老挝;东南与柬埔寨接壤;南临泰国湾,国土面积51.3万平方公里。除大陆部分外,泰国邻土还包括马来半岛的东北部和中部地区,以及半岛东岸边的部分岛屿。根据自然条件和海拔高度,全国可分为四个经济地理地区:北部、东部、中部和半岛地区,地势自曼谷以北逐渐升高。
越南,全称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地处中南半岛东部,东面与南面临海;北部与中国云南、广西接壤;西部和西南部与老挝、柬埔寨为邻。陆地边界总长3920公里,海岸线总长3260公里。越南地形狭长,呈“S”形,全国总面积32.9万多平方公里。
老挝全称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位于中南半岛的西北部,是个内陆国家。老挝北邻中国;西接缅甸、泰国;南界柬埔寨;东邻越南,面积23万多平方公里。
柬埔寨位于中南半岛南部,东邻越南;北界老挝;西与泰国接壤。柬埔寨四周几乎被群山环绕,湄公河从中央流过,半岛第一大湖洞里萨湖横卧国中,湄公河的水每年倒灌湖内,湖中水产资源极为丰富。柬埔寨总面积18.1万平方公里,其中约一半被森林覆盖,其余地区是热带草原,物产丰富,耕作容易。
缅甸位于中南半岛西部,北界我国;西北与孟加拉国、印度为邻;西南濒临孟加拉湾;东和老挝、泰国接壤,是东南亚中南半岛上最大的国家。全国地势北高南低,几条大河流都源于我国,萨尔温江上游是我国的怒江;伊洛瓦底江源自我国的龙川江。
位于亚洲大陆和东南亚群岛衔接部位的马来西亚由不相连接的东西两块土地组成,西马位于马来半岛南半部;东马位于婆罗洲岛北部,东西马之间隔着南中国海的广阔水域。国土面积33万多平方公里,人口2000多万。
新加坡共和国地处马来半岛南端。东临南中国海;西朝马六甲海峡;南隔新加坡海峡,与印度尼西亚相望;北隔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为邻。新加坡由50多个海岛组成,面积640多平方公里。新加坡居于东南亚地区的中心,是重要的港口,城市的海上交通十字路口,正当太平洋和印度洋两大洋交通的要冲,因此它是亚、澳、欧、非四大洲海上交通的枢纽。
全称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地处亚洲东南部,北与马来西亚、文莱相连;西北隔马六甲海峡与马来西亚、新加坡为邻;东北隔苏拉威西海、巴拉弘克海峡与菲律宾群岛相望;东南与澳大利亚相对;西南与西面临印度洋。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地区土地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印尼所辖的海域比陆地大4倍,海岸线总长达3.5万公里。印尼也是世界上岛屿最多的群岛国家,素有“千岛之国”的美称。
菲律宾位于亚洲东南部、太平洋西部的海面上,是东南亚海岛地区仅次于印度尼西亚的第二大岛国,全国由7107个大小岛组成
文莱萨鲁达兰国位于加里曼丹岛北部,三面与马来西亚的沙捞越接壤,北临南中国海。首都斯里巴加湾市,全国面积约5800平方公里,人口近30万,多数居民集中在海边及河流岸边,人口多数为移民。
东帝汶位于东南亚努沙登加拉群岛最东端,岛国,面积14,874平方公里,包括帝汶岛东部和西部北海岸的欧库西地区以及附近的阿陶罗岛和东端的雅库岛。西部与印尼西帝汶相接,南隔帝汶海与澳大利亚相望。
风俗习惯
饮食
泰国:泰国人早餐喜欢吃猪油糕、甜面包、水饺、沙丁鱼、汤面、西式点心、多士煎蛋,喝鸡粥,牛奶或咖啡。日常生活中以米为主食,爱吃鱼类,但不吃海鲜。
缅甸:缅甸人对中西餐都较喜欢。日常以牛肉、鸡、鸭、鱼、虾、鸡蛋和各种蔬菜为主,中餐尤要清淡的蔬菜或凉拌青菜。他们口味清爽、酸肉,还有些人不吃4条腿的动物,大概是怕吃下后福气就会跑掉吧。
印尼:印度尼西亚人早餐喜欢吃西菜、喝新鲜桔汁。午餐、晚餐吃中国菜。主食为大米,一般爱吃辣的、炸的和较干的菜。特别爱吃动物内脏,如炸牛肚、炸肠、炸鸡肝等。烹调方法以烤、炸、煎、爆、炒为主,喜欢脆、酥、甜、酸、香,忌食猪肉。口味很像我国山东人。常用饮料为红茶、果酒、葡萄酒、香槟酒,不饮烈性酒,而且在国庆和重大节日也都不饮酒。
越南:越南人喜欢吃鱼、虾、蟹、海参、鱼翅、广肚及其他海味和鸡、粉丝、通心粉、西红柿等。不爱吃甜点心、羊肉、豆牙。早点一般吃馄饨、咸包子。午、晚餐主食为大米饭,要求肉少菜多,口味清淡。平时以菜及咖啡为主要饮料。
老挝:主食以米饭(糯米)为主,味道甜、酸、辣。糯米饭加上鲜鱼、蔬菜便可打发一顿。老挝人用餐一般都不使用刀叉和筷子,而是惯于用手抓饭,老挝人平时饮食比较简单,喜食糯米鲜鱼,逢年过节才杀猪宰羊。老挝菜特点是酸、辣、生,具有民族特色的菜肴有:鱼酱、烤鱼、烤鸡、炒肉末加香菜、凉拌木瓜丝、酸辣汤等,蔬菜多生食。老挝人喜欢饮用牛奶,烈酒。老挝盛产热带水果,当地人喜食香蕉,西瓜等,对核桃,杏仁等也感兴趣。老挝人口味偏淡。
柬埔寨:以大米为主食,平时常吃素食,逢年过节吃些鱼、虾、牛肉等,显得丰盛和喜庆。他们吃饭不用桌椅。一般都是席地跪坐,用手抓着吃。现在的城市里,人们吃饭时也用筷子的,有的也用叉子、汤匙。他们最喜欢吃的是烤香蕉,把未完全成熟的青香蕉串起来放在火上烤,烤黄便吃。他们的名菜也有,如滑蛋虾仁、熏鸡、卤水牛肉、菜扒虾丸、笋丝鱼条、荚蓉蛋、青椒鸡丝等。特别要注意,他们是佛教徒众多的国家,吃饭时要用右手。
穿戴
柬埔寨:传统服装是纱笼,用料多种,高档的用丝绸,一般的用纯棉,多用印花,或方。比较高雅的传统服装是凤尾裙,男女皆宜。在各种重大的传统节日庆典上都经常穿用,结时新娘也时常以此服装为礼服。妇女也很喜欢装饰品。如手镯、戒指、金腰带等。
文莱:传统服装多以热带人经常喜欢穿的长宽大的上衣和沙笼为主。由于现在的年轻人比较喜欢出国、旅游等接触外界事物多,所以他们的服装多以西装为主,特别是在公共场合,女士多以裙装为主,当然她们的裤子是很宽长的;男士多穿西服,与其他国家的西服没有什么区别。老年人。特别是不愿出门的老年人还以传统服装为主。
印尼:女子的民族服装叫克巴亚,有长、有短,有便服、有礼服。这种服装对襟、无领、袖长、宽松,适合热带人穿用。有的还要加上刺绣,很美丽。有的女子还要穿纱笼、披肩,有的地方还有缠头的习惯。在办公室里,女士多穿裙子和有袖短外套。男士则穿自包衬衫并打领带,长袖蜡染衫也是经常穿用的。还有猎装。
马来西亚:传统服装分男女两种,男子的是无领长袖上衣,或穿纱笼,有的还罩一件挂衫。女子穿“克巴亚”,即无领长袖的裙子。传统服装的特点是又宽叉长,适合于热带气候里人们的生活习惯。在公共场所里,一般都不让露出胳膊和腿来。他们的“国服”叫“巴迪服”,是由蜡染的花布做成的,袖长宽大,柔软漂亮。森林里居住的土著民族,还保留着原始习俗。现代的年轻人上班时,多为轻便西服。
婚嫁
文莱:文莱人的婚姻有自由恋爱的,也有父母决定的。一旦婚之后,就要互送彩礼。一般是由男方先送,通常的情况是,男方把订婚戒指、绣花布、日常生活用品等东西装在“冈沙’里,这是专门装彩礼的器皿。由男方挑选几名信任的并会办事的妇女把冈沙送到女方家。在女方的厅堂里,由一名代袁把冈沙交给女方家,经过验收后。就把冈沙里的东西全部取出来,当着众人的面,把女方要送给男方的东西装进冈沙里。一般女方送给男方的彩礼不外乎是戒指、服装、各种好吃的或了解男方所喜爱的东西。彩礼的多少,主要看男女双方家庭的经济状况,由于文莱现在比较富裕,所以,冈沙里的东西也很丰富,种类也很多。
柬埔寨:因为柬埔寨地处热带。男女结婚都较早,女子一般在15、16岁就结婚。他们结婚是男方到女方家里去,婚礼自然就在女方家里举行了。一般的程序是这样的:男女双方收拾打扮好以后,要南双方父母和两个证婚人陪同去领结婚证,然后举行婚庆典礼。第一天为“人棚日”,即女方家事先准备的新房,这一天要把新郎迎接到新房里。第二天为“正日”,即正式举行结婚仪式,先是缠线。即亲人要给新人的手腕上缠线,即是两心相连;然后祭祖、诵经、请来宾。第三天为“拜堂日”。即由一位德高望重者主持,新人参拜佛祖、高堂及亲友。
马来西亚:马来西亚的婚俗也很特别,不是女子出嫁,而是男子出嫁,要到女方家去落户。一般的程序是这样的:结婚的第一天,由众乡亲簇拥新郎到新娘家里去。新娘由一名女性名叫“饰发妇”的陪伴、打扮、洗身,到了晚上举行结婚仪式。仪式由主教主持,双方家长签署结婚证书,新郎给新娘一笔钱。叫做“结婚金”。男女仍然分居。第二天,要举行新郎新娘的并坐仪式,仪式后才能共同进入洞房。要求新娘严肃,不得出声、发笑,不得东张西望。众乡亲好友可以往新人身上撒黄米或五谷,是祝福庆贺之意。第三天或第四天要举行冲水仪式,所有的宾客都要求参与泼水队伍,为新郎和新娘洗去无虑的童年。迎来成熟的青年时期。第七天,新郎和新娘要到男方家去看望父母,然后再回到女方家长住。
缅甸:缅甸的婚姻比较自由,女权受到普遍重视。妇女地位比较高,以自由恋爱为主。如果遇到父母反对,就可以私奔,7天后回到家中,父母必须承认、顺从。如果婚姻中出现什么难题,就向“月老”菩萨献一花环,上面写上男女二人的名字,这就意味着此桩婚姻已经受到了神灵的保护。举行婚礼时,一般在男方家进行,需事前搭一个木台子,举行婚礼时,新人双双端坐木台上,双方父母立于两侧,各方宾客前来祝贺。在农村,新郎要邀请所有父老乡亲来参加婚礼。新人双双要去附近寺庙去向僧侣进贡,求得佛的保佑。在他们的传统结婚仪式里,在迎亲的那天,男女双方各要走一半路程,男子兴高采烈,女子悲悲凄凄。过路人如果遇到有人结婚时。就要进入祝贺一番。结婚仪式上。众亲友祝福新人,然后新郎新娘要回谢众亲友,各送一束鲜花。鲜花里要包裹上一个煮熟的鸡蛋。有的地方还要举行“染手掌礼”,仪式隆重,用时很长,有的要进行整整一天。
禁忌
绝不可骑在佛像上拍照
在东南亚的佛教国家,旅客如果对寺庙、佛像、和尚等做出轻率的行动,被视为“罪恶滔天”。
对想带回去的佛像纪念品,也不可放置地上
在信奉佛教的国家购买的佛像虽然归自己所有,但必须对它有一份敬意,如当它是一无物,随意放置或粗手粗脚地动它,这种行为,会引起该国人的不快。
不要摸小孩的头
印尼等地的人们不希望别人摸自己身上的任何一部份,相对的,他们也不喜欢去摸别人,他们认为:头部是人体最高的部分,也是人体中最神圣无比的部分,尤其是孩子的头,被视为神明停留之处。所以,在任何情况之下绝不许触摸。
被邀去吃饭不必客气
在印尼人的观念中,吃东西时要大家一起分享,独食是小气而不礼貌的行为,所以印尼人邀请人共餐,绝不是碍于情面假惺惺,而是诚心诚意的邀请,拒人千里之外的回绝当然令人不高兴。
双手交出东西
在东南亚诸国,若以左手把东西交给对方,对方会认为你是蔑视他,或是对他怀有恶意,交东西时,必须用右手交出,或是使用双手。一般老观光客的意思:还是使用双手最妥当。
买酒有时间限制
在泰国有个规定,凌晨2时以后不准再买酒,否则会被警察处以罚款。在标榜甘地精神的印度,禁酒是他们的原则。比如新德里,星期二、五、公休日以及每月初一定为禁酒日,在这些天就是再神通广大的人也休想买到酒
留长发的男性不能入境
一看就知道是嬉皮型的男人,在某些国家会遭到禁止入境,主要原因在于杜绝毒贩,新加坡对嬉皮的管制相当严格,如果留着长发,穿着牛仔裤,脚穿拖鞋,则不许入境。
C. 东南亚人喜欢什么样的帽子
东南亚的人一般都喜欢五颜六色的帽子,因为帽子对他们来说是一个个性的象征,所以说根据他们个人爱好来吧。
D. 东南亚喜欢戴草帽的原因
东亚南亚喜欢他吗的原因是可以防晒。
E. 东南亚的民俗风情
东南亚 东南亚(Southeast Asia)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才出现的一个新的地区名称。该地区共有11个国家: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文莱、菲律宾、东帝汶(2002年5月20日,东帝汶民主共和国正式成立),面积约45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6亿。 民族服饰 颜色 说到东南亚的服饰颜色, 只能用色彩缤纷来形容。或许是亚热带与热带气候的影响,很多东南亚国家的人们喜欢一些鲜艳的色彩。 比如,马来西亚人的服饰偏好红色、橙色和其他一些鲜艳的颜色,他们认为黑色属于消极之色。所以马来的服饰给你的感觉总是快乐奔放的,处处显示热带风情。去过马来西亚的人都有生动的回忆。一队队身着五颜六色纱笼的马来妇女宛如一束束春日怒放的鲜花,把马来西亚小城打扮得活色生香。 而柬埔寨人有个古老而美好的穿戴的习惯,他们喜欢用五彩缤粉的服饰色彩来表示日子。星期一喜欢用嫩黄色,星期二爱用紫色,星期三乐于用绿色,星期四用灰色或浅蓝色,星期五红色,星期六是黑色,星期天是红色。上述习惯穿戴方式,在宗教活动中特别盛行,因此被誉为“七彩星期”。 平民从前的服装颜色富地方色彩,北越妇女喜好茶色,中部妇女偏爱紫色,南越妇女多著白色或前面 绣花,但目前几乎没有分别。 特色 东南亚是一个具有多样统一性的地域。大陆与岛屿并存,山地与平原同在的地理特点,亚热带与热带气候逐渐过渡的自然条件,加上频繁的民族迁徙和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往,构成了多样的生活模式及多彩的民族服饰文化。 相较马来西亚的其他服饰来说,“巴迪”(蜡染)可以说是其最具特色的服饰啦。男子穿的巴迪衣被誉为马来西亚国服,“巴迪”设计优美,图案繁多,款式别致,有的编织手法相当细腻,“巴迪”为长袖上衣,图案讲究对称,图案花纹不对称者不算真正的“巴迪”,“巴迪”有的是由蜡染布制成,有的则由丝绸作原料,质地不同,但大多宽而大,薄而凉爽。“巴迪”有长袖、短袖之分,出席晚宴者穿着长袖“巴迪”。传统的马来妇女服饰分上衣和纱笼(筒裙),衣宽如袍,袖长,衣身长过臂部,纱笼十分宽大,通常长达足踝。马来妇女穿着传统服装时,头上披着一条薄薄艳丽的纱巾,纱巾垂挂至肩膀或胸前。她们的服饰习俗忌讳袒胸露臂。马来族服饰造型、设计特点具有浓厚的民族情调。 菲律宾有一种男士穿的上衣,名字叫做“巴隆”。“巴隆”样子像敞领衬衫,白色,可以是长袖的,也可以是短袖的。两边腰际开点岔,腰部略窄,前面有两个大口袋,胸前两边各有一条织出来的垂直白色花纹。这是一种菲律宾的礼服,可以穿着参加宴会,或者重要会议。 菲律宾女土们爱穿西式裙子,在会议和宴会上也有穿民族服装的,叫做“马隆”,样子有点像印度的纱丽。“马隆”是一条宽长的布,有十几种穿法。在身上围好以后,布的末端是否搭过肩头,若搭过肩头又如何搭法,可以变化出许多式样来。 菲律宾还有一种叫菠萝服的。这是菲律宾人用菠萝叶制成的衣服。每年11月至翌年4月,在枝叶繁茂的菠萝种植园里,菠萝叶喜获丰收,菲律宾人用它制成一种透气性好,不缩水又便于洗涤的布料,然后加工制作男衬衫、短衫和外衣以及台布、门窗帘和餐巾等。但不是所有的菠萝叶都能制作菠萝服,只有在指定种植场栽培出的特殊品种——一种坚硬带刺的菠萝叶才能制作。菲律宾人在喜庆的日子里,都爱穿菠萝服。 服饰变化 一个民族的文化,在历史演进过程中,吸纳外来文化和异族文化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必须的,只有这样,她才显得宽厚、丰满。变革是必须的,但不是照搬而是完善自己,每一个民族文化的的产生和发展,都有一个脉承关系,都在这个定律中行进着。违背这个定律就会走向灭亡,就只有依赖于人,就会成为别人的附庸,对此在人类历史上有证可考。以我为本,立足于构建民族文化发展的时代特征,广纳外来文化的优秀成份,才使得本民族文化的特质更具个性,更具有活力,更加能丰富人类社会文明这个大框架。 “奥黛”(aodai)是越南最具传统的民族服饰,多为丝绸制作,其最初的样式借鉴了中国旗袍的特点,但又加入了越南人自己的民族特色。后来,包括法国设计师在内的不少服装专家又对“奥黛”进行了修改。今天我们看到的“奥黛”,大概是在上世纪30年代时最终确定的。 很多人都觉得“奥黛”和中国的旗袍有些相像,但其实“奥黛”是融入了多种文化元素的一种服饰,它最能体现越南男子淳朴的性格,又能展示越南女孩子柔美的身材。 娘惹服饰,马来西亚华人引以为傲的精致与奢华。娘惹服饰是娘惹文化的另一个代表。爱美是女人的天性,在马来传统服装的基础上,改成西洋风格的低胸衬肩,加上中国传统的花边修饰,就是娘惹服饰。娘惹服装多为轻纱制作,典型的热带风格。其颜色,不仅有中国传统的大红粉红,还有马来人的吉祥色土耳其绿。服装上点缀装饰的图案,则是中国传统的花鸟鱼虫龙凤呈祥。 印度尼西亚以其绚丽多彩的染织文化而为世所周知。尤其表现在服装上,传统文化与殖民地文化交织在一起,逾发显得多姿多彩。本民族固有文化与100年前品顿族文化重叠交叉,完美的体现在一幅布料上。受中国文化影响,旗袍也出现在印尼。经过改编,印尼人将它吸收到当地的传统服饰中。至今,印尼服饰在染织图案和刺绣手法上,还能明显看出其受中国文化之显著影响。印尼的服饰文化,在本民族固有文化的基础上,受地域性文化(如“品顿文化”)、伊斯兰文化、中国文化,及西洋文化的错综交叉影响,在其众多岛屿上遍地开花。今天,以多样化民族文化为主旋律的印尼流行服饰,正以其独特的设计,向国际化发展。印尼人将各种文化,成功的融入到本民族文化中,形成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这,或许也就是印尼时装今日能立足於国际的缘故吧 风情 缅甸人笃信佛教,参拜寺院宝塔必须脱鞋赤脚进入,表示对佛祖的尊敬。缅甸人视摸头为一件不礼貌的事,因此不要随便摸小孩子的头。 越南是一个重视独立与自主的国家,正致力于发展经济。虽然目前仍然物质较为匮乏,但人与人之间还是以同志般的平等地位对待,即便是饭店的服务生,也要以礼相待,切不可摆出鄙视的态度,引起当地人的不满。 泰国是个佛教盛行的国家,法律中有许多保障宗教的条文,故而不要对佛像不敬。由于僧侣必须严格遵守小乘佛教教义,绝对禁止接触女性或被女性触摸,所以女性游客在公共场合应避免碰触僧侣。 回教是马来西亚的国教,在傍晚的回教徒祈祷时间内不要打扰他们。另外,用食指指人在马来西亚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最好以拇指代替;触摸小孩子的头也是不礼貌的行为。 建筑 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10个东南亚国家集体惊艳亮相,无疑是世博园里一大看点。从金碧辉煌的宫殿式传统建筑、缤纷绚丽的民族服饰,到风情万种的民族歌舞、独具一格的生活方式,无不透露出浓浓的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独特而神秘的风情。 东南亚馆的建筑风格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和自然、健康、休闲的特色。泰国馆呈现给游客一座古典泰式建筑,从任何角度看都夺目的泰式尖塔。缅甸馆亭台风格和神庙建筑,展示了缅甸建筑艺术的魅力。柬埔寨馆展示文明古国的瑰宝“吴哥古迹”,有吴哥寺庙的女神浮雕和大吴哥的南门楼,让游客领略其建筑文化、历史遗产及辉煌灿烂的文明。越南馆波浪形的竹子外墙和用竹子搭成的宫殿,吸引游人的眼球。东帝汶洛斯帕洛斯风格的屋顶、刻有雕像的木门,构成了与众不同的城市风貌。 “泰国色彩”——泰国国家馆。泰国传统的服饰,鲜艳的妆容,优美的舞姿,泰式的大餐,无不让游客着迷。来自哈尔滨的吴先生说,泰国传统舞蹈很美,不仅是服饰上的美,舞姿上也很美,用舞蹈的方式来讲述故事,让人感觉很神秘。 东南亚馆的民族服饰只能用色彩缤纷来形容。马来西亚馆入口处,展现代表马来人、华人、印度人和该国其他民族的服饰。印尼多个民族的服饰、风俗习惯也在展馆中充分的体现。文莱的年轻男女身着传统的纯手工马来族结婚礼服,在长者带领下进入婚典舞台,举行一系列马来族传统祝福仪式。 东南亚馆的亚热带风光景色旖旎。马尔代夫是世界最美岛国之一,也是人们心目中的浪漫天堂,盛产金枪鱼、鲤鱼、鲛鱼、龙虾、海参、石斑鱼、鲨鱼、贝壳、海龟和玳瑁等。马尔代夫馆布景和各式展品充满岛国风情,呈现阳光海域,馆内多种海产品展现了当地发达的渔业资源。印尼馆“海底世界”,展示海洋、沙滩、河流等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展现了千岛之国的万种风情。 东南亚馆的民族歌舞表演多姿多彩。马来西亚馆由全国多个民族的文化元素构成的歌舞表演,在世博会期里每天都会表演两常泰国馆由中音木琴、洋琴、响板等传统乐器合奏民俗音乐,民间舞蹈有北部指甲舞、东北部手网舞、中部祝福舞和南部扇舞。柬埔寨呈现民族音乐的一大特色——滑音表演,在亚洲广场伴着曼妙舞姿上演。菲律宾有高山部落民族的古老曲调,也有棉兰老岛婚礼上的穆斯林舞蹈。 饮食 泰国 泰国人的饮食习惯与我国南方大同小异。主食以大米为主,辅以面粉,东北部人多习惯吃糯米,饭后喜欢水果和甜食。泰国素以酸辣著名,且一般较肥腻,因此,能吃辣的人吃泰国菜是不用担心的。菜肴上也没有太多禁忌,只是在南部穆斯林地区都吃清真菜,与我国回族人一样。泰国菜所用调料很丰富,有辣椒、虾酱、鱼露、酱油、醋等。泰国华人较多,在一些大城市和旅游地区,都有华人开设的中餐厅,南北风味齐全。 到泰国旅游,品尝海鲜也是重要活动项目之一。泰国南部两面是海,渔业十分发达,热带海鲜品种丰富,物美价廉,而且有些海鲜在我国是少见的。但是吃海鲜不能贪食,特别是吃烤虾、烤鱼和生鱼片、生蚝时要特别小心,一定要用按泰人习惯配制的调料吃,吃海鲜最好能喝点酒、多吃点蒜,以防拉肚子。 地道的泰国菜具有独特的风味,通常选用新鲜的食品原料,菜的味道以辛辣为主,但也有些菜与中国南方菜(如粤菜、潮州菜)的味道相似。主要菜肴有烹饪海鲜、野味、蔬菜和凉拌菜,多有辣味。因菜肴中有一种调料叫"香茅草",有股异味,一般人不能接受,若能吃习惯了,也会喜欢其独特的味道。泰菜中有一道名菜,泰语叫"冬洋宫",中文意为、酸辣虾汤",由鲜虾加上香茅草、野茄子、辣椒、鲜蘑菇等调味品煮制而成,很具泰国菜特色。另一美味菜肴――咖喱海鲜也值得一尝,如咖喱虾、咖喱蟹等,其味与"冬洋宫"不同,每个人都能接受。此外,凉拌菜品种也很多,但它多为生冷菜肴,且有异味,初时可能不习惯,因此,在吃自助餐选择凉拌菜时可先尝后取食。 泰国小吃很多,且物美价廉,全国各地大同小异。较普遍的有盖浇饭、各式包子、各种汤类、甜品等。其中,以中餐馆的小吃最具特色,类似我国广东、香港的早茶食品。泰国的烧烤食品别具风味,如烤鱿鱼香脆可口,越嚼越香;炸香蕉味道独特,香蕉去皮后油炸成咖啡色软条,吃时感到甜中带酸。香竹糯米饭更是芳香清甜,不可不尝。此外还有烤牛肉片、烤鸡胸肉、烤大虾、烤鸡翅,以及鱼、香蕉干、芒果条、榴莲糕等水果、风味小吃等。 泰国人的饮料,一般为咖啡、凉开水或矿泉水,多数还要加冰块,热茶不多。因此到泰国旅行时,不习惯喝凉开水或冰水的游客,可自带茶叶、茶杯,用酒店准备的电热水壶烧水冲茶,如旅馆没有,可请导游设法解决。 到泰国品尝新鲜水果也是乐事,并可以果代水,因泰国盛产水果,一年到头供应的水果十分丰富,其价格比我国香港便宜。泰国较有名的四季水果有:榴莲、山竺、红毛丹、荔枝、龙眼、芒果、菠萝、木瓜等,其中榴莲、山竺、红毛丹最有特色。 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的饮食与东南亚其他国家的饮食相比,口味更加浓重一些,喜欢放咖喱和辣椒。因为当地气候炎热潮湿,吃一些辛辣的食物,人体排汗会感到爽快些。由于信奉伊斯兰教,所以马来人不吸烟,不吃猪肉、自死物或动物血液。马来人习惯用右手抓饭,进餐前必把手洗干净,用餐时十分卫生和礼节。 越南饮食 越南料理通常可以分为三个菜系。越南北部是越南文化的主要发源地,很多著名的菜肴(如越南河粉和越南粉卷)都源自北部地区。越南北部的菜肴更传统并在对调料和原料的选择上更严格。 越南南部菜肴在历史上收到中国南方移民和法国殖民者的影响。越南南方人喜欢带甜味的菜肴,作为一个更具多样性的地区,越南南方菜使用更多种类的香草。 越南中部的饮食与南部和北部的相比差异明显,越南中部料理使用更多的小配菜,也更具辣味。 外来的肉类,如蛇肉、软壳龟(soft-shell turtle)肉,狗肉和羊肉多在饮酒时才使用,它们并不被视为日常菜肴。 鸭仔蛋,将孵了15至18天,快孵化成雏鸭的鸭蛋用开水煮熟,敲开蛋壳,加入盐等调味,以小匙羹挖来吃。它通常与鲜鲜蔬菜如:越南香菜、食盐、胡椒、青柠汁一起被食用。
F. 东南亚地区的风土人情有什么特点
1、越南
由于受中国文化影响,越南的传统节日与中国相似。民间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盘古节和送灶王节等。春节是越南民间最盛大的节日。
夏历正月初一日为春节。按照越南的传统习俗,从腊月二十三日的“送灶王节”开始,就算进入春节了,届时,各家女主人都要赶制新衣,连日准备年货,还要清扫房屋。除夕晚上,全家吃团圆饭,燃放鞭炮。春节主要吃用苇叶包的糯米粽子。
2、老挝
老挝是一个以小乘佛教为主要宗教的国家,90%以上的国民信仰佛教。佛教的影响渗透到老挝民众的日常生活,许多风俗礼仪与佛教有着密切的关系。一年中的多数时候,老挝的成年男性一般上穿长袖衬衫,下着长裤,女性上穿长袖对襟褂子,下着具有民族风味的筒裙。
因为紫外线强烈,所以即使再热的天气,许多老挝人还是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不过,这并没有改变老挝人较深的肤色。老挝女士一般都有多套正装行头,面料看起来明显出自于手工纺织。
3、柬埔寨
柬埔寨人认为左手是不洁的,用左手拿东西或食物是不懂礼貌的表现。他们还认为头是人的神圣部位,因此别柬埔寨民族舞蹈——祝福舞人不能触摸他们的头部,也不能随意抚摸小孩的头。
4、泰国
泰国的仪式繁多,礼节也很复杂,各民族都有不同的仪式和礼节。泰族是泰国的主要民族,因此泰族的礼仪基本上也是泰国人的礼仪。
泰国人的服装,总的来说比较朴素,在乡村多以民族服装为主。在泰国的公众场合,不要做出有损风貌的举动,如拥抱、亲吻或握手,这被认为是不符合当地风俗的。
另外,仅在某些海滩允许裸体晒日光浴,在其他地方,泰国人不喜欢这种行为,尽管未构成犯法,但是违背泰国人的佛教理念。
5、缅甸
缅甸人有名无姓,通常在自己的名字前面加一冠词,以示性别、年龄、身份和地位。青年男子自称“貌”(意为弟弟),表示谦虚,对幼辈或少年也称“貌”,对平辈或兄长则称“郭”(意为哥哥),对长辈或有地位的人则称“吴”(意为叔伯)。
如某男子叫“昂基”,随着他的年龄和地位的变化,被称作“貌昂基”、“郭昂基”或“吴昂基”。
G. 东南亚的风土人情有何特点
"东南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才出现的一个新的地区名称。东南亚总共有11个国家: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和东帝汶。东南亚各国都有自己悠久的历史,因此各国都有自己独特的风土民情。
例如:马来西亚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在这块风光绮丽、物产丰富的大地上,辛勤劳作,创造了繁荣兴盛的社会,也创造了灿烂夺目的民族文化,形成了自己奇异独特的风土民情。比如"马来人"男女头饰:在去村里或城里清真寺的路上,经常可见戴圆锥型天鹅绒帽子的男性,这表明他们是回教徒。而到麦加朝过圣,获得“哈吉”称号的人都戴白色帽子。马来人的见面礼十分独特,他们互相摩擦一下对方的手心,然后双掌合十,摸一下心窝互致问候。在马来西亚,对女士不可先伸手要求握手,不可随便用食指指人,这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行为。
开斋节:是马来人的新年,也是全国最重要的节日。每逢开斋节,全国穆斯林都要实行白天斋戒禁食,斋月后第一天就是开斋节。节日前夕穆斯林要进行慈善捐赠活动。节日清晨,穆斯林们在教堂举行隆重的祷告仪式,之后互相祝贺。节日里,人们从四面八方赶回家里,同亲人团聚,亲朋好友互相拜访祝贺佳节。
H. 为什么越南人的帽子基本都是竹子编的
提起越南,相信很多人脑海里都会出现美丽富饶的湄公河,美味健康的越南菜以及一望无垠的热带雨林和法式风情的建筑。越南在古代属于中国的藩属国,所以风俗文化和中国非常相似,近代时期越南沦为法国殖民地,所以饮食习惯等又保留了法式风味。但是当你走在越南街头会发现,大街小巷的越南人,都会戴帽子,越南不分男女老少都非常喜爱戴帽子。
越南斗笠,一般以竹子作为胎骨、然后编织上一层层坚韧葵丝或染白后棕榈叶等,缝纫的针脚非常均匀,有种毫厘不差的美丽视觉感受。越南斗笠看上去比较光滑并且防水,主要是涂上了斗笠专用油。
如果你细心观察,或许会发现,越南斗笠一般会有16个圈。
传说很久以前,越南有一对恋人,彼此分隔一方,平时难得见面。、
他们每月只能见一次面,而时间就在月圆之后的那一天——16!
彷如牛郎织女一般,每月的匆匆一会并未能化解他们的相思之苦。
后来,姑娘想了个办法。
姑娘是个心灵手巧之人,亲手编织了一个有16个圈的斗笠送给她的心上人。
帽子之所以是16圈,因为每月的16是他们相约见面的日子。
她把对心上人的相思之情放在了帽子上,由于帽子是越南人随身携带的物品,这样她的心上人就能时刻见到帽子,时刻睹物思人想到她!
大家感动于这则传说,从此之后每个斗笠就是16个圈,以代表美好的祝愿。
斗笠也成了越南新娘上花轿前会携带的礼物。
I. 东南亚特色的发式有哪些
首先东南亚总共有11个国家: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和东帝汶。
其中越南人的发式因民族和时空而异。在雄王时代的发式普遍为打葱头髻、上卷髻、单编条、扎辫子等,都是男女喜爱的。最为熟悉的传统女发式是长发轻垂脑后,也有高高盘在头顶的,这种发式表现女性的温柔。傣族姑娘的发髻与肩齐并垂在衣领下,已婚妇女则在头顶上打髻;老街省莱州县红瑶人的头发以6米长的布带包住形成一顶大帽,帽边垂着红色的棉球;花哈尼人的头发套在一顶缀满了做工精细的玻璃珠和长流苏的帽子里;黑哈尼人只简单地用黑布包着头发盘在头上。蒙族妇女把头发与亚麻丝编在一起盘在头上;芒族妇女也将头发利索地盘起或用发夹夹在头顶,再缠上用细软的藤丝精心织成的白巾;高棉族妇女把波浪式头发自然地垂在肩上,感觉柔软、优雅;斯汀族人以自家编织的土锦带拴住齐肩发,颇有诗意;艾族姑娘爱扎两条辫子,在蓝靛色服装的搭配下乌黑的发辫显得特别可爱;少数民族姐妹们的发式繁多、乍看朴实悦目,细细端详又颇具风情。另外 欧洲发式也因此影响着越南的女性发式,利落的短发最初在城市普及,之后逐渐推广到农村。
老挝民族成分庞杂,其中老龙族一直是老挝最大的一个民族,占全国人口一半以上。老龙人男子多留短发,女子喜欢长发。在节日、婚礼等喜庆的日子里,妇女喜欢带头饰和鲜花。
柬埔寨以高棉族为其主体民族,高棉族无论男女老幼,每人都随身带一块格子布,有的会盘在头上,也有的包在头部。柬埔寨的占族人男人会在头上戴白色无沿帽或黑色土耳其帽,妇女头上包穆斯林头巾或围巾。
马来西亚有一些民族,男的和女的都留长发。
菲律宾穆斯林男子到麦加朝圣过的信徒头上围一条白色头巾或戴一顶白帽子。妇女象马来人一样结发型,有时裹着颜色鲜艳的头巾。
除了越南其他国家我费死大劲儿到处查貌似没什么太特色的发型。希望楼主满意啦!
J. 马来西亚政府官员,头上戴的黑色帽子,是干什么的为什么要戴黑色的帽子
这种帽子的名称叫“Songkok”马来西亚华文报章一般把它译为“宋谷”是东南亚马来族群的男士礼帽,是马来民族服装特色之一,通常在正式的典礼或者是日常在外时穿戴的。不过因为绝大部分马来西亚马来人是穆斯林,而穆斯林在每个星期五在清真寺的祷告活动是他们心目中正式及庄严的仪式,所以不明就里者就把它错认为伊斯兰教特色的服装,这是需要辨别的。
因为“宋谷”也是许多马来西亚政府组织的官方服饰的部分,而有一些非穆斯林又非马来族如华族及印度族当官的也穿戴“宋谷”,所以这很清楚表明它的非宗教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