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幼儿大班美丽的新疆教案
活动目标
1、在合作探索中体验活动的乐趣。
2、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新疆是中国的一部分。
3、了解新疆的风土人情,感受新疆的美丽。
活动准备
1、中国地图;若干反映新疆特色的小图片、照片等,有关新疆饮食、自然风光、服饰的图片。
2、新疆风光录像,新疆舞蹈音乐,《我们新疆好地方》音乐。
3、新疆当地特产、民族服饰等。
活动过程
1、请幼儿观看录像视频,了解新疆之美。
你看到了什么?这是哪里?
你知道咱们新疆有哪些美丽的地方?
你最喜欢吃新疆的哪些食品?是什么味道?新疆少数民族过节时用什么食品招待客人?
你知道维吾尔族姑娘在过节时是怎样打扮自己的吗?。
2、体验、表达节日的快乐。
学一学录像视频里的哥哥姐姐跳舞。
3、教师小结。
(1)我们新疆的少数民族女孩爱穿长裙和背心,戴小花帽。
(2)我们新疆的少数民族群众骑马、放牧、住毡房,喜欢唱歌跳舞。
(3)我们新疆有很多特色食品,如烤羊肉、葡萄干、哈密瓜等。
(4)新疆的自然风景也很美丽,有草原、雪山、沙漠、古城等。
4、用卡片分类,互相交流,增进幼儿对新疆的了解。
(1)教师:“每一组的桌上有很多关于新疆特色的图片,请你选一张自己喜欢的,给大家讲一讲,你看到了什么?为什么喜欢?
(2)幼儿互相交流自己喜欢的图片。
(3)请幼儿把手里的图片贴到黑板上相应的图片旁边,如花帽贴到服饰图片的旁边;烤羊肉贴到饮食图片的旁边,草原贴到自然风光图片的旁边。
(4)幼儿分类操作贴图,师幼共同分享评价。
4、请幼儿听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跳少数民族舞蹈,表达对新疆的热爱之情。
活动反思
幼儿在活动中不仅感受着它的乐趣,同时对自己家乡新疆有了更多的了解。(谈到新疆时,很是自豪。)对中国和新疆的关系有了具体的认识。
1、以灰色、蓝色、黑色、红色、紫色纯棉斜纹布做里,灯心绒或金丝绒作面
2、绣好各个分瓣
3、以顶为中心缝合
4、放上帽模使它成型
5、包缝布边
花帽产于新疆,维吾尔语称“朵帕”。是维吾尔族人民精心制作的民间工艺品。也是新疆的少数民族日常生活中喜爱佩戴的一种用于装饰的物品。
维吾尔族佩带花帽的传统习惯已有几百年的历史。花帽形式多样,主要有巴旦姆花帽、塔什于花帽、格来木花帽、奇曼花帽、曼波尔花帽、翟尔花帽、玛力江花帽、金片花帽、吐鲁番花帽、伊犁花帽、库车花帽、夏帕克花帽、钩花花帽、赛里甫西吐玛克、阿克多帕、曼切斯特多帕、塔里拜克、金银织锦花帽等十七八种。图案多以新疆花卉、果实等自然形象为素材,组合成各种几何图形并在上面点缀宝石、玛瑙、翡翠、珊瑚、琥珀、精玉等多种装饰品;花帽的花纹样式也很多,主要有大地散花纹样、单独纹祥、组合纹样、巴旦木纹样、十字对称纹样等多种纹路。
❸ 幼儿园大班《维吾尔族是什么样的》主题教案
教学案例的一般要素
1.背景
所谓背景,即是向读者交待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背景介绍也不必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和条件。背景是案例很重要的环节,描述的是事件的大致场景,是提供给读者了解“事件”有用的背景资料,如所在学校的情况、个人的工作背景、事件发生的起因等。
2.主题
每篇案例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即这个案例要说明的某个问题,是反映对某个新理念的认识、理解和实践,还是说明教师角色如何转变,教的方式、学的方式怎样变化,或是介绍对新教材重点、难点的把握和处理,等等。
3.细节
有了主题,就要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选择最能反映主题的特定的内容,把关键性的细节写清楚。要特别注意提示人物的心理。因为人物的行为是故事的表面现象,人物的心理则是故事发展的内在依据。面对同一个情景,不同的教师可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为什么会有各种不同的做法?这些教学行为的内在逻辑是什么?执教者是怎么想的?揭示这些,能让读者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在这个环节中,要讲明问题是如何发生的,问题是什么,问题可以和事实材料交织在一起。这是整个案例的主体,要详尽地描述,展现问题解决的过程、步骤以及问题解决中出现的反复挫折,也可以涉及问题初步解决成效的描述。
4.结果
案例不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的过程,还要交待教学的结果--某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应和教师的感受,解决了哪些问题,未解决哪些问题,有何遗憾、打算、设想等。以“问题”为主线,有矛盾、冲突甚至“悬念”,能引起读者兴趣和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