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求绘本《帽子》简,布雷特文/图 崔维燕译 的教案或者是活动方案!!!
要么,还有更多
B. 绘本帽子的读后感怎么写
现在的孩子,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养尊处优,缺少勇气、坚强、毅力、自制、分享等很多东西,绘本《勇气》用了简单的句子,生动的画面教给孩子这些内容。
由于过去我们的亲子阅读过于强调识字,而忽略了画面的观察,所以tody仍然把注意力放在由汉字组成的句子上,他能比较熟练地读出绘本下方的一排排句子,却对大幅的画面熟视无睹。按照陈园长指导的方法,我们首先对封面上的画面进行了观察。tody认为画面上的小男孩不敢从跳板上往下跳,因为他“没穿救生衣“,显然他尚不清楚用“胆量”或“勇气”来形容小男孩所缺少的。
接下来在画面的观察与表达上,tody渐入佳境,看到一个个与自己生活相关的画面,他说出了:
--“勇气就是力量。”
--“勇气就是不害怕。”
--“勇气就是主动和别人打招呼。”
--“勇气就是保守秘密。”
--“勇气就是保护环境。”
--“勇气就是多吃蔬菜。”
--“勇气就是坚持自己的梦想。我学完画画,还坚持要留下来学手工。”
……
读完这本书,tody若有所思,看着自己手上前几天因生病而扎的针眼,举起来冲着妈妈说:“勇气就是手破了也不哭。”动画片《大角牛历险记》播放了,tody应该去洗漱准备休息,尽管不情愿,他仍然离开电视机并大声说:“勇气就是遇到自己喜欢的动画片也能忍住不看。”、
看来,他确实从书中懂得了忍耐和克制。
傻孩子,这部优秀的动画片能教给小朋友许多知识,洗漱完就来看看你喜欢的“大角牛”,然后带着愉悦的心情入睡吧!
C. 礼仪绘本的选取标准
1,审美情趣是绘本的基础,拥有一票否决权。当我看到国内那些胡乱拼凑的卡通小人绘本时,我觉得简直是在毒害孩子。能传递独立的、有个性的审美情趣,是选择绘本的先决条件。推荐书目《鸭子骑车记》、《小黑鱼》等。
我们在国内市场上常常看到的绘本或者插画书往往是没有作者只有出版社的,这类书中的男孩女孩甚至动物的画法都是极其相似的脸谱化的,里面的价值观也是脸谱化的甚至消极的。大家看小动物画的都是一样的,小孩子只是衣服有点区别,看不出认真创作的痕迹。葫芦娃这类比较好的儿童形象也缺少细致的区别。反观一些优秀的绘本,以《鸭子骑车记中》为例,我们可以对比看一看,同一个画面中的小孩都是不一样的,甚至连两头猪都有很大的区别,还有一些适合孩子的特殊视角画面,都体现了艺术创作的精心。同时艺术创作的风格也应该是多样的,比如小黑鱼,用了很多印章和水彩退晕的计法,使得画面别具风格,还有很多很多绘本都用了不同是创作手法,比如《好饿好饿的毛毛虫》或者一些立体书等等。我觉得国内出版的很多绘本中,缺少了一点点对个性的、发散的、创造性的价值主张。所以我们需要用更丰富的艺术形式去激发孩子的审美情趣。一个艺术上粗制懒做的作品,其他方面也不太可能优秀。
2,价值观几乎与审美情趣一样重要!或者说,价值观就是一种更普世的审美。一个好的绘本,需要拥有一个鲜活的、有生命力的价值观。它就像一粒种子,会悄悄的植入在孩子的脑中,随着孩子的成长而生根发芽,它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推荐书目《活了一百万次的猫》、《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爱心树》等。
《活了一百万次的猫》是一部有关生命和爱的伟大寓言。猫的过去,也就是它的前半生,是一个不死身,死了一百万次又活了一百万次,尽管生命在一次次轮回——先是国王的一只猫,然后又分别是水手、魔术师、小偷、孤老太婆和小女孩的一只猫,但它却活得浑浑噩噩,活到最后,连它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而活了,都心生厌倦了,它讨厌每一个养它的人,也不怕死,直到有一天,它变成了一只谁都不属于、只属于自己的野猫,于是,在孤独与不安之中,它不知不觉地爱上了一只美丽不语的白猫。这是一种在它漫长的生涯中从没有过的感情,这让它有了爱与被爱的体验,它头一次知道为什么而活了。当心爱的白猫死去时,它宁愿死去,因为对它来说,没有了爱,再浑浑噩噩地活一百万次又有什么意义呢!接下来的一页,是整本书最让人揪心裂肺的一页了——猫搂着死去的白猫嚎啕大哭,不,是绝叫。这只死了一百万次都没有哭过的野猫,终于张开大嘴放声恸哭了!它是在为无法挽留爱人的生命而悲伤。这是一个价值观很开放的伟大预言,每个人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但是这里面所蕴含的的生命力和价值主张是很强烈的。我的儿子有一次跑到我们身边说,爸爸、妈妈,我想和你们一起死掉,我们一起死在这个世界里,虽然是病句,但是我感觉孩子已经开始尝试去思考生命、生死的一些问题了,我也不知道是好还是坏,可能是受到这个故事的影响,但是这个故事中更关键的意义是关于爱的,这方面可能要等到孩子长大到某一天的时候,才会突然想起那只猫的故事,并根据这个故事的指引做出自己人生的选择。所以说价值观多重要啊,说不定那个观点就会影响孩子一生的。
《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告诉我们,大灰狼不是故意吹到小猪的房子,而是感冒了,打喷嚏才不小心吹到房子的。小猪被压死在里面,大灰狼不忍心浪费,只好吃掉了。原来大灰狼是被误解了,很多巧合让人们认为大灰狼是很坏的家伙。故事告诉我们需要有更加立体的视角去看待一个人、一件事。我的孩子听完故事一直问我,大灰狼到底是好的还是坏的,某某人是好的还是坏的,这些问题其实都不能简单的片面的回答。
3,情感是生命的养料,它决定了生命的精彩程度。好的绘本里往往孕育着丰富的细腻情感,它可以熏染孩子感受到那些隐藏在生活背后的情绪。推荐书目《我的爸爸叫焦尼》、《爷爷变成了幽灵》、《我爸爸》、《逃家小兔》等。
爸爸焦尼这本书描写和母亲同住的单亲儿童提姆,在爸爸来访的那一天所发生的事。这一天里可以和爸爸一起看电影、上图书馆。可以一整天都和爸爸在一起。爸爸笑的时候,喉咙会咕噜咕噜的。爸爸的手好大好大。爸爸吃披萨,爸爸喝啤酒,爸爸看报纸……关于爸爸的每一个细节,都像影片一样,一幕幕印在提姆的脑海里。提姆总是很大声的对人说:「他是我爸爸喔!」、「我和我爸爸要一起来看电影喔!」、「我爸爸要付钱啰!」……跟爸爸一起,对一般孩子是很平常的,可是对提姆来说却是那么珍贵的经验,因为他要盼好久好久,才能把爸爸盼来跟他相处一天。我对这个故事格外有感触,因为我也是单亲家庭长大,从小跟着妈妈一起生活。我能体会到儿子对父亲那种特殊的感情,我甚至能记住小时候爸爸对我说过的一些话。我们在书中看到儿子蒂姆总是牵着爸爸的手时,让我们自己忍不住动容,我们成年人是不是很少会牵爸爸的手呢,不用说牵手,就是见面也是很少的吧,比如我父亲已经移民海外,我掐指算算,也许这一生再见面也不会超过10次了,总有些忧伤的感觉,但是我们成年人不会去表达,我们不能像孩子那样去跟每一个认识的人去说,这是我爸爸,他叫焦尼。我记得,我给儿子讲过这个故事后的某一天,他那时还没上幼儿园,我正在卧室看看书,他突然跑到我面前,很腼腆的说,爸爸,我爱你。这是他人生第一次主动的毫无征兆的跟我说这句话,我突然无比感动,觉得之前所有的付出都是那么值得。爸爸焦尼告诉我们生命中有许多丰富的情感和情愫,对我们弥足珍贵,但需要我们有细腻的捕捉力才能察觉。正如儿童文学大师梅子涵所说,好的绘本故事就像一束诡异的光线,突然从一个意想不到的方向打过来,让我们突然发现了一些自己从来没有在意的东西。
4,想象力是孩子最宝贵的财富。好的绘本可以激发和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并让孩子享受想象力带给身心的富足。推荐书目《米莉的帽子变变变》、《阿罗有只彩色笔》、《千万别去当海盗》等。
米莉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看上了商店橱窗里的一顶漂亮帽子,可是她没有钱买。不过没关系!好心的店员郑重其事地配合米莉,他“卖”给米莉一顶神奇的帽子。米莉非常喜欢,把手放进钱包,拿出“所有的钱”交给店员。米莉戴上这顶帽子回家了。在回家的路上,米莉的帽子不停地变变变,一会儿变成蛋糕帽子,一会儿又变成鲜花帽子,甚至还变成了一顶会唱歌的帽子……这其中究竟有什么秘密呢?这个美妙的儿童故事绘本,让孩子们摆脱束缚激发无穷的想象力,每一页米莉的帽子都有不同的变幻等待孩子们的发现。本书用烂漫可爱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叫米莉的小女孩,拥有一顶可以神奇变幻的帽子漂亮的孔雀、美丽的鲜花、汽车、轮船、房子…只要你想,帽子就可以变成你想象的任何东西,绘本鼓励孩子只要勇于想象什么事情都可变成现实。米利的故事告诉我们,想象力带给我们的巨大力量和满足,在现在这个时代尤其显得珍贵。类似的故事还有《千万不要做海盗》,描写了孩子的丰富想象力。我的孩子有时会自言自语的玩1-2个小时,当孩子自己沉浸在想象中时,我们会尽量不去打扰他。
D. 绘本我要把我的帽子找回来什么意思
《我要把我的帽子找回来》是2012年明天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加拿大)乔恩·克拉森。
绘本中的大熊是一位笨笨的、憨憨的家伙。他去找自己丢失的帽子,遇到对自己问题心不在焉的狐狸,遇到需要帮助的乌龟,遇到打岔的蛇,遇到无知的刺猬,他并不烦恼,并不凶巴巴,而是会客气有礼貌地说:“谢谢”并且不忘记随手帮助他们,最后在鹿的帮助提示下,他想到了曾经见过兔子头上戴着他的帽子,所以最终是找到了他的帽子。熊的礼貌待人让他广结善缘遇到了明智的鹿的帮助,如果熊没教养、没品味、没有好习惯,得到别人帮助的可能性就类似于零了。所以要向熊学习修练好习惯,好行为。
熊开始一直没有找到帽子,是因为他没有讲清楚帽子的颜色、形状、丢失的地点,帽子这个目标没有具体化,说明熊不清楚到底要找的东西是什么样子,所以即便兔子带着他的帽子,他也没有注意到。多次找不到帽子后的熊没有反思找帽子的方法是不是有问题,所以熊的愚笨在于没有把目标清晰化准确化,没有及时反思和自省。
那么熊找到帽子后到底吃兔子了吗?作者给大家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吃了有吃了的理由,没吃有没吃的道理。关键在于解释能够合情合理。
这本绘本深层的含义是什么呢?我们可以引申思考:帽子对成年人来说意味着什么呢?幸福、地位、婚姻、钱财、健康。。。。。。
也许你已经迷失了你的帽子!
也许你正拥有帽子却毫无感知!
也许你在找寻帽子的路上一次一次和它邂逅却无奈地错过!
珍惜你所拥有的现在,不要等有一天失去时后悔莫及,不断找寻。
E. 如何讲绘本
挑选适龄的书籍:可以给幼儿读比较直叙型的读本,而意涵丰富一点的可以等孩子大一点再念。千万不要挑完全超乎孩子理解力的书本,难度选“比孩子现行可理解的”再高一点点就好,这对孩子的语汇发展很有帮助。但无论如何,记得挑自己也喜欢的。如果自己都不感兴趣了,怎么寄望孩子也会喜欢呢?
事前预习:先了解故事的主题,也比较可以掌握孩子可能提出的问题。
创造友善的阅读环境:挑一个安静且舒适的地方,床边也好沙发也罢,记得把电视或手机等容易干扰的电器关掉。最好也把念书的时间固定下来,孩子配合度才会更高。
增加一些听众:孩子有喜欢的布偶吗? 有的话,也让布偶加入你们的听故事行列吧!偶而也可以换换角色,换孩子念给布偶听!
制造期待:正式进入故事前,可以让孩子看看封面,问他觉得故事会是什么;或是跟孩子说:“故事要开始了!仔细听好咯,看看小老鼠到底遇到了什么问题,小老鼠又会怎么做呢?”
阅读中的技巧
放慢速度:这样孩子才听得清楚、跟得上。
加入声音表情:遇到句号跟逗点时要暂停、碰到惊叹号时则提高语气、或是故意拉长句子与句子间的时间来创造悬疑感,都可以让幼儿对书上内容产生兴趣。
尝试多种声音和语调:谁说念故事书一定要字正腔圆? 如果今天故事中有巫婆,就学学巫婆的声音吧!今天念的是三只小猪吗? 那就模仿一下小猪的鼻音!这个方法不见得每个人都做得来,可能有些父母会觉得很不自在。但这招真的很管用,小孩听到爸妈的怪腔怪调,很难不兴致高昂的。
善用小道具:假如你正在念的是乔恩·克拉森(Jon Klassen) 的《这不是我的帽子》,不妨就实际找一顶帽子戴上吧!适当地使用一些道具,故事听起来会更逼真!
融入歌曲或是手偶:如果有什么儿歌是宝宝会唱,也跟故事主题相关的话,念书前不妨先带孩子唱唱歌熟悉一下。孩子若有喜欢的手偶或布偶,也可以让手偶们来客串,演出故事里面的剧情。宝宝可是很喜欢的哦!
容许中途被打断:念故事书并不是要整本念完才算数。暂停一下,回答宝宝的问题,或是让孩子换个姿势都没有关系。有的孩子听到有趣的部份会分心,拉着你去做刚刚你书里提到的事,没关系,就顺着孩子的意愿走。甚至有些好动的孩子手头闲不下来,非得要在你念书时边听边画画,那也无妨。要让共读成为好玩的事,可别当做是无聊僵化的例行公事来处理。
让孩子也参一脚:你可以请孩子帮忙翻书、帮忙给故事主人翁配音、如果孩子已经熟悉故事书内容的话,还可以故意留白,请孩子帮忙说出接下来的发展!也可以请孩子说说他认为的结局是什么。孩子会很高兴从被动的听众变成主动的角色。
不要怕重复:哪怕手上这本书已经念过一百遍了,如果孩子喜欢,重复念也是件好事。对幼儿来说,“重复”绝对是学习的不二法门,也是发展认知的必要过程。
试着念韵文:除了故事书以外,偶而也可以提供一些像是诗或歌谣等朗朗上口的韵文。孩子对于韵文的兴趣和接受度是很高的。
阅读后的强化
透过活动让故事延伸:鼓励孩子将故事书里的所见所闻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像是绘画或劳作。有时孩子听完故事后的创作会令人惊艳的。
将故事带入日常生活:如果今天的故事跟逛超市有关,那就实际带孩子走访一趟超市吧!书上若有超市的招牌、商品的价格标签、或是结帐柜台,记得也一一指认给孩子看。将故事中提到的元素,连结到孩子的现实生活体验,绝对是强化孩子对故事印象的重要方法。
当个以身作则的爱书人:当孩子也看到爸妈无时无刻地翻书阅读,相信孩子也会耳濡目染,成为一个小小爱书人!即便孩子长大了可以自行阅读,你还是可以继续为他念书,毕竟在念故事书的过程中所累积的深刻互动,是什么也比不上的!
孩子的心中都有一片沃土,只要爸妈掌握好这些念故事书的小诀窍,自然而然地,你会发现,爱书的种子正缓缓茁壮着。
F. 数学绘本,数学帮帮忙,从小爱数学哪个更适合5岁半女孩
您好,在数学启蒙教育上,国外的经验值得借鉴,优秀的数学启蒙绘本,没有说教,而是用有趣的故事和图画,让孩子们轻松了解和爱上数学。 关于您的问题,我觉得李一慢博客这种一篇文章写得不错,略长,摘选如下: 目前的童书中最有代表性的几种。包括较早引进韩国的36本“数学绘本”、外研社一套8本的“数学我最棒”童话绘本,2010年新蕾社出版了美国的“数学小子”丛书,到2011年初的启发童书馆引进的美国“数学启蒙”5阶40本;还有刚刚出版的日本的安野光雅的“美丽的数学”一套5本。 1、数学启蒙Mathstart 故事性:5星 趣味性:5星 亲师辅导:5星 知识体系:5星 生活体验:5星 视觉感受:4星 “数学启蒙”这套给人的印象最深刻,这套书的美国作者是斯图尔特•墨菲,“亲师手册”的主编是台北教育大学数学研究所的钟静教授。这套40本的数学绘本按照“数与计算、量与实测、图形与空间、统计与概率、逻辑与推理”这五大方面去建构幼儿的数学学习基础,并按照难易程度分成5个阶段,特别容易让不同起步的孩子根据这个架构表去购买学习。 数学启蒙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基础的数学概念不怕“罗嗦”,有的重要概念我们会觉得很不起眼的一个数学概念,斯图尔特会用一本书来反复的“刺激”孩子。比如属于“图形与空间”主题、Level 1中的《小小消防队员》一书,用“纽扣”这个孩子常见的物品,通过有趣的故事,让孩子参与进来对纽扣的形状、大笑、颜色等属性反复进行分类和平分的联系。 再如“逻辑与推理”主题、Level 1中的《一双袜子》,还是用幼儿熟悉的袜子,通过5次的配对练习,期望孩子能找出相同特征的袜子,建立配对的概念。 这套书的第三个特点是独有的“亲师手册”。其实每本绘本的后面已经附录了阅读建议和拓展活动建议,每个Level8本又专门邀请台湾的资深儿童数学教育教师编撰了内容翔实丰富的“亲师手册”。每本数学绘本都有“赏析导读”板块,帮助成人读者解析绘本中的数学;有“亲子共读数学趣味”板块、生活中学数学,鼓励家长和孩子观察和了解生活中的数学概念。 2、中国城市出版社的《美丽的数学绘本》 故事性:5星 趣味性:5星 亲师辅导:5星 知识体系:4星 生活体验:5星 视觉感受:5星 这套最“美丽的数学绘本”有5册,出自安野光雅的手笔,分别是《十个人快乐大搬家》、《奇妙的种子》、《壶中的故事》、《三只小猪》和《帽子戏法》,分别介绍了10以内的加减、数的增加、阶乘、排列组合、假设推理和排除。 前两本的文图都是安野光雅,后两册的文字作者是数学教授,《壶中的故事》的文字作者是资深童书编辑。这样的组合使得文图兼备,堪称最美的数学绘本。 3、长春出版社的《数学绘本》 故事性:5星 趣味性:5星 亲师辅导:4星 知识体系:5星 生活体验:4星 视觉感受:4星 这套书分成四个色系—紫色是“分类和顺序”6册,黄色是“数与计算”12册,蓝色是“规律性和数学应用”5册,橙色是“图形与空间”4册,绿色是“测量”9册。每一册书后都有“数学概念理解”、“数学概念扩展游戏”、“数学概念扩展-课题”三部分的阅读拓展设计,可以帮助家长和老师有效第对孩子进行阅读指导。博主觉得数学概念理解这个重要环节的翻译或者重新编撰离深入浅出的境界有点儿距离。 4、外研社的“数学我最棒童话绘本” 故事性:5星 趣味性:5星 亲师辅导:3星 知识体系:3星 生活体验:4星 视觉感受:3星 这套丛书有8本,分别是“趣味分类”的《松鼠一家去旅行》、“趣味计量”的《小芙蓉的大魔法》、“趣味排列”的《手忙脚乱的小章鱼》、“趣味空间”的《胆小熊莫比克》、“趣味计数”的《热闹农场的开心事》、“趣味数字”的《一二三糖果店》、“趣味图形”的《魔镜宝物大搜索》和“趣味比较”的《大小国王PK赛》。 5、新蕾出版社的“数学小子”丛书 故事性:5星 趣味性:5星 亲师辅导:3星 知识体系:3星 生活体验:3星 视觉感受:4星 这套书源自美国,也是有趣的故事性和知识性兼备的套书。 通过以上五套数学绘本的简单分析,对于如何与孩子共读数学绘本,我有几点建议: 1、绘本第一。 数学绘本本身就是绘本,别抱着教科书、辅导书、练习书那样的“期望”来阅读。 2、兴趣为主。 不能急于求成,不能用家长的数学认知去类比你的孩子,不要逼着孩子去“学习和理解”绘本中的数学概念,要以兴趣激发为主,而不是技巧和练习。 3、从简单入手。 上述这五大系列绘本,从数数到阶乘都有,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孩子的年龄选择合适的略微简单的绘本,由简入深,提升自信。 4、从体系入手。 可以从两个大套中任选一套,辅助以其它的小系列。 5、亲师手册利用好。 有些是简短的在绘本中的“贴士”,有些是专家、 专门编撰的手册,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好数学绘本。 6、一定从生活体验中印证和学以致用。在阅读时并不一定要完全理解这些数学概念,而是以生活化、故事化、图像化的方式,让孩子们自然而然地接触到这些概念,进而在脑海中留有印象。 以上答案仅作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杭州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