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县摘帽标准是什么?
贫困县脱贫摘帽指的是自当地政府发布脱贫县摘帽名单之后,就表示该县不再属于贫困县,因为当地已经符合国家脱贫摘帽标准了。贫困县脱贫摘帽是按国家标准执行的,并不是当地政府说脱贫就能脱贫的,国家贫困县脱贫采取进村入户的方式评估指标,具体详情如下:
1.贫困发生率
当地贫困县摘帽当年建档立卡贫困户信息系统发生率高于3%的,不得退出贫困县。
2.脱贫人口错退率
当地脱贫人口错退率高于2%的,不得退出贫困县。脱贫人口错退率=抽样错退人口数/抽样脱贫人口数× 。错退人口是指收入没有稳定并没超过国家扶贫标准的,还没有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建档立卡脱贫人口。
3.贫困人口漏评率
当地贫困人口漏评率超过2%的,不得退出贫困县。贫困人口漏评率=调查核实的漏评人口数/抽查村未建档立卡的农村人口数× 。漏评人口指的是符合国家扶贫标准,但是没有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农村人口。
4.群众认可度
当地群众认可度低于90%的,不得退出。群众认可度=调查户中认可户数/调查总户数× 。群众认可是指调查户对脱贫攻坚政策、帮扶措施及成效、脱贫退出、干部帮扶的认可。
需注意的几个方面是,脱贫摘帽退出的县除对国家检查评估的标准进行对照外,还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脱贫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当年贫困线。达到“两不然三保障”要求,即:是吃穿不愁,有安全住房、安全饮水,义务教育阶段不因经济条件学,享受我省规定的“四重医疗”保障。
2、村组条件。需统筹考虑村内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学校、卫生室等公共服务,稳定支撑脱贫能力建设的特色产业和劳动技能就业,村集体经济发展等情况。
3、县域相关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贫现如今,大家的日子越来越好了,贫困县也越来越少了,20个省区市贫困县已全部摘帽也预示着今后中国再无贫困县!
B. 截止2019年6月西部地区共有多少个县摘掉贫困县帽子
2019年申请的344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5月16日,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鲁甸县等31个县市区退出贫困县行列,至此,我国2019年申请脱贫摘帽的344个贫困县实现全部脱贫摘帽。2015年至2019年,中央投入云南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从48亿元增加到128亿元,累计达403亿元,总量居全国第一。截至5月17日,全国22个省区市的780个贫困县已宣布脱贫摘帽,还有52个,中央对最后52个贫困县挂牌督战。
哪些省份已宣布脱贫摘帽?
截至5月17日,河北、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22个省区市的780个贫困县已宣布脱贫摘帽。
西部产业扶贫发展现状
近几年,国家一直在采取很多的扶贫政策来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农民的生活水平也确实因此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最起码都可以满足自己的正常生活开销了,而且预计到2020年,我国将会全面脱贫,在这期间之内,国家仍然会采取很多的扶贫政策。
随着科技的越来越发达,农村的互联网也开始慢慢的兴起,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村人也开始到网上去进行购物了,而且对于农产品来讲,农民也将开始到网络上进行销售,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农产品滞销现象的发生,2019年起,国家相关部门将会联合乡村企业大家网络销售平台,从而促进农产品的销售,而且这也将是未来的一种发展趋势,对于电商这一方面,国家将会采取精准扶贫。
农村土地确权工作完成之后,以后的农村将会采取新型农业的形式,以前的传统种植模式将会逐渐的消失,并且对于新型农业国家将会给予一定的扶持,专门引进一些技术人员对农民进行培训,以后农民将会种植出更多的新型农作物。
2019年起,国家将会继续针对农村的医疗方面进行扶贫,将实施更多的优惠政策,争取让老百姓花更少的钱,然后享受更好的医疗服务。
产业兴旺是巩固脱贫成果的根基。巩固提升脱贫成效,实现更高质量的稳定脱贫,要求必须重视贫困地区的平衡发展、充分发展,坚持“脱贫”和防范“返贫”两手抓。因此,发展产业巩固脱贫成果是核心路径。因地制宜发展扶贫产业,推进特色产业发展,促进村民稳定增收。
C.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中国怎样向乡村振兴过渡
中国1978年启动改革开放时,贫困人口数量约为7.7亿人;如今“十三五”收官,现行标准下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历史性地摆脱了绝对贫困,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已全面完成,960多万易地搬迁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胜券在握。 资料图为航拍贵州省湄潭县黄家坝街道田坝社区崇德小区移民安置点。 中新社记者 瞿宏伦 摄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征程的起点。去年全国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接续推进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力让脱贫群众迈向富裕。将脱贫攻坚融入乡村振兴,将脱贫成果对接乡村发展……众多建议、提案也被代表委员带进了“议事厅”。
今年两会召开在即,从脱贫攻坚胜利的“倒计时”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进行时”,中国工作重心的转向路线正逐渐明晰。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张琦直言,总体上看,通过脱贫攻坚实现脱贫摘帽和实施乡村振兴的目的,均是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从而实现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实现贫困地区脱贫摘帽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和前提,乡村振兴战略则为脱贫摘帽更加稳定、脱贫攻坚战果更加持久提供了保证。
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工作任务,其中包括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更进一步,设置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5年过渡期。
2020年11月17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布拖县、金阳县、昭觉县、喜德县、越西县、美姑县7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四川88个贫困县全部清零。资料图为航拍普格县甲甲沟村。 中新社记者 张浪 摄
在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求是》杂志刊发的《人类减贫史上的伟大奇迹》引发关注,其署名作者为“中共国家乡村振兴局党组”,这一新机构的首次亮相释放重大信号,官方已在从制度层面落实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就在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家乡村振兴局也将正式“接棒”,在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中国如何确保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平稳过渡?外界期待从此次两会中寻找答案,而从目前已公布的政策文件和学者分析来看,平稳过渡至少要从三方面共同发力。
巩固脱贫成果,为平稳过渡“夯实地基”。脱贫是动态工作,低收入农户在脱贫后有可能因主客观原因而返贫,尤其在后期摘帽的深度贫困地区,诸多方面较为薄弱,巩固脱贫成果并织牢防止返贫的一张网显得极为重要。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表示,不少贫困县脱贫后,若后续政策落实没跟上,可能会返贫,这就需要在过渡期内保持政策稳定性,“脱贫不脱政策”才能巩固好现有脱贫成果,这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一块“压舱石”。
2020年9月17日,广西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的毛葡萄园。中新社记者 翟李强 摄
拓展脱贫成果,为平稳过渡“添砖加瓦”。乡村振兴着眼于所有农民和行政村的发展,其目标指向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全面实现,而拓展脱贫成果可拉近脱贫攻坚工作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距离。
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尹成杰认为,要进一步接续和拓展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科技扶贫、消费扶贫、电商扶贫等行之有效的扶贫业态和模式,并使之常态化、制度化。
建立衔接机制,为平稳过渡“搭桥铺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要加强顶层设计,而脱贫攻坚积累了多年的“实战经验”,其验证成功的模式、政策若能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将使得过渡期更为平稳顺畅。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汪三贵指出,有效衔接需要建立健全体制机制,脱贫攻坚中的政策扶持、产业发展、人才培养、乡村治理、组织领导等方面的“智慧”都可考虑在乡村振兴中继续发挥作用。
两会召开在即,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何新表述?来自乡村的代表委员又会带来哪些一线声音?这些问题即将得到解答。(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