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扣帽子
扣帽子(英语:name-calling或labelling)又名贴标签、咒骂法或斗臭法,是一种非常基础的政治宣传与修辞手法;其也是一种典型的人身攻击,让阅听人在还无法深入了解、思考之前就被负面的标签所影响、产生负面的情绪与认知,并产生抗拒,同时这种宣传也使攻击对象深受打击。
现代汉语词典对其释义为: 对人或事不经过调查研究,仔细分析,就轻率地加上现成的不好的名目,如‘落后分子’、‘官僚主义’等。
2、敲边鼓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4回:“这话须得你老哥自己去找他,我们旁人只能敲敲边鼓。”
比喻从旁帮腔,从旁助势.帮讲话的人向听者传达思想.(暗带些许贬义)也说:打边鼓。
青年男女初次约会,对方往往因为怕羞,会带上一位闺蜜(或发小)帮腔。也称“电灯泡”。
引申成语:旁敲侧击。
3、碰钉子
“碰钉子”其由来有两种:一是说封建时代的衙门、官宦人家宅邸的大门上都有“门钉”,老百姓常在这地方受制于人,门难进、事难办、脸难看,被却之门外,谓之“碰了钉子,或说“碰了一鼻子灰”。元杂剧《西厢记·寺警》一折:“我撞钉子,将贼兵探知。”可见元代时已有“撞钉子”此语。
4、穿小鞋
穿小鞋多指类似打小报告、公报私仇、私底下报复等行为。
典故
相传北宋时,有一个名叫巧玉的姑娘,她的后娘要将她许配给一个又丑又哑的有钱人,巧玉坚决不从。后娘也没有办法,便暗暗想法子整治她。
恰逢有一位媒婆,把巧玉说给一位秀才。巧玉很中意,后母却在背地里剪了一双很小的鞋样子,让媒婆带给男方。 巧玉出嫁那天,这双鞋怎么也穿不上,害得她上不了轿。她又羞,又恼,又急,一气之下便上吊自尽了。人们非常惋惜。
后来,人们将此引申到社会生活中,用来专指那些在背后使坏点子整人,或利用某种职权寻机置人于困境的人为“给人穿小鞋”。也指上级对下级或人与人之间进行打击报复,都称为“穿小鞋”。
(1)拿起帽子就是一扣扩展阅读
所谓“小鞋”,并不是我们现在所见到的给小孩子们穿的娃娃鞋,而是旧时代缠了小脚的妇女们穿的一种绣着花的“小鞋”。
这种小鞋,是1000多年前,南唐后主李煜发明的“专利”。他别出心裁地命令宫女用很长的白布缠足,把脚缠成又小又尖的弯弯“月牙儿”,站在画有荷花的金莲台上跳舞,让自己观赏享乐,所以这种脚又叫“三寸金莲”。后来全国便兴起了妇女缠足的风气。缠足后,脚小了,当然只能穿小鞋了。
从那时起,封建时代1000年来,汉族妇女一直保持着这种缠足陋习。
旧时男女婚姻自己作不了主,全凭媒人之言,父母包办。媒婆们说媒时,都会提出要女方的鞋样子,为的是向男方提供女方缠足的证明哩!
男方如果同意了这桩婚事,就要按女方提供的鞋样大小,做一双绣花鞋,连同订婚礼品,送至女方家中。结婚时,新娘就穿着这双小鞋来到婆家。这样的绣花鞋自然是合新娘的脚。
如果把这双绣花鞋故意做得很小,让新娘穿着难受,这不是故意整治她吗?这就是“穿小鞋”的由来,它是出于宋代的一个故事:
相传北宋时,有一个名叫巧玉的姑娘,她的后娘要将她许配给一个又丑又哑的有钱人,巧玉坚决不从。后娘也没有办法,便暗暗想法子整治她。
恰逢有一位媒婆,把巧玉说给一位秀才。巧玉很中意,后母却在背地里剪了一双很小的鞋样子,让媒婆带给男方。
巧玉出嫁那天,这双鞋怎么也穿不上,害得她上不了轿。她又羞,又恼,又急,一气之下便上吊自尽了。人们非常婉惜。
后来,人们便将这种背地里打击报复行为或是利用权势让人难堪的做法,叫做“穿小鞋”。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穿小鞋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碰钉子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敲边鼓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扣帽子
㈡ 他刚抓起帽子往头上一扣同时腿就伸出去了,仿佛是不顾一切走去
抓住动作,描写生动,体现了鲁迅先生做事不拖泥带水的性格
㈢ 有一首歌的歌词是这样。 绿帽子就扣在你头上。 你能拿我怎么样 求歌名。
绿帽子就扣在你头上
你能把我怎么样
我的心都为你悲伤
你不喜欢 但要习惯
她总对你说谎
可是你却还上当
她不爱你
哦 她只爱自己
大白天会陪你逛街
可晚上她会陪我过夜
星期天她会约你去玩
是为了跟我烛光晚餐
没想到你的电话打了一遍又不遍
她不敢接 我来接
绿帽子就扣在你头上
你能把我怎么样
我的心都为你悲伤
你不喜欢 但要习惯
她总对你说谎
可是你却还上当
他不爱你
哦 他只爱自己
情人节想给你惊喜
拿着玫瑰花在楼下等你
我发现你的门窗紧闭
没关系 我打电话给你
没想到我的电话打了一遍又一遍
你不敢接 我理解
绿帽子又扣在我头上
我能把你怎么样
我的心都为我悲伤
我不习惯 不想习惯
你总对我说谎
可是我却还上当
因为爱你
可你只爱自己
㈣ 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是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往头上一扣同时腿就伸出去了,仿佛是不顾一切走去
1:刚,同时,就。2:珍惜时间
㈤ 戴帽子是紧点好呢还是松点图片是紧点的,松的话有些肥肥的感觉,但是戴的话,一下就扣上了。哪样好啊
自己感觉,以舒适为好,头很重要不要影响脑部血液循环为原则。
㈥ 仿写句子: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是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往头上一扣同时腿就伸出去了,仿佛是不顾
玉声女士心情很沉重,尤其令大家记得清楚的是她腿已经伸出去了,手却还没有准备好从桌子里伸出来,仿佛她的手跟桌子已经长在了一起一样.
㈦ 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以下句子。 刚把帽子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也就伸出去了
这句话出自萧红写的《回忆鲁迅先生》,描写的是鲁迅先生动作轻捷。
作者抓住了鲁迅先生的两个动作“扣”和“伸”,
在“扣帽子”的同时“伸左腿”,这样描写不仅生动形象,
而且呼应了上文的“轻捷”,使读者对“轻捷”的认识更加具体化,形象化。
同时也表现出鲁迅先生不拖泥带水的性格,与其犀利的笔锋别无二致。
拓展——这句话的上下文:
“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他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出自萧红《回忆鲁迅先生》
望采纳
㈧ 扣帽子是什么意思
【名称】乱扣帽子
【拼音】luàn kòu mào zǐ
【解释】指随意给别人定性。
【示例】他认为她非常主观,不了解情况便乱扣帽子。
㈨ 扣帽子、敲边鼓、碰钉子、穿小鞋是什么意思
扣帽子就是给人加罪名
敲边鼓是指从旁帮腔或助势,并非真的是去敲边鼓
碰钉子指遭到拒绝
穿小鞋所谓“小鞋”,并不是我们现在所见到的给小孩子们穿的娃娃鞋,而是旧时代缠了小脚的妇女们穿的一种绣着花的“小鞋”。
㈩ 扣帽子是什么意思
我是打辩论的,在辩论中所谓的扣帽子就是主观给对方加上某种“前提”,将对方的理论化为错误的领域,来让对方必须防守的招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