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海南地区的舞蹈有那些,他们有什么特点
海南黎族民间舞蹈文化的风格特征
黎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黎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和生活中创造无
数的优秀文化,黎族民间舞蹈就是其中一朵绚丽之花,在表演形式、
表演内容上呈现着多彩的面貌,
在舞蹈体态、
动律等肢体运动方式上
呈现出独具特色的风格特征。
黎族民间舞蹈风格的形成,
受到民族历
史、宗教信仰、
审美习惯、所处自然生态环境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主要
生产方式、生活习俗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是经过漫长的发展、积
淀而形成的,
它根植于黎族的社会生活,
凝聚着黎族人民的智慧和精
神,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民族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国民间
舞蹈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黎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征
黎族民间舞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从表演内容上看,有反映舂
米、打猎、种山兰等生产劳动舞蹈,有反映祭祖、丧葬、驱鬼治病的
原始宗教祭祀舞蹈,
也有反映娱乐喜庆以及节令和风俗习惯的生活习
俗舞蹈
;
从表演形式上看,主要以鼓舞
(
以鼓伴奏或击鼓而舞
)
和以乐
伴舞为主
;
从表现手段上看,多以使用道具表演为主。总体说来,黎
族民间舞蹈形式古拙、风格质朴、生活气息浓郁,男性动作刚健、敏
捷又不失幽默、风趣,女性动作轻快、灵巧而又柔美、细腻。黎族民
间舞蹈的风格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具有特色的体态、
动律、
音乐伴奏、
表演形式及道具使用中。
1.
黎族民间舞蹈体态的基本特征
舞蹈体态是舞蹈在静止或运动时形成的基本姿态,
是造成舞蹈动
❷ 朝鲜族有一种舞蹈,头上顶个布条,转动,叫什么
那叫“象帽”
象帽舞是朝鲜族富有代表性的一种舞蹈形式,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汪清县一带广为流传,深受朝鲜族居民喜爱。每逢节日、庆典等特殊日子,人们就跳起欢快的舞蹈,摇动色彩缤纷的象帽,线条流畅的长长飘带旋转如风,在舞者周围画出各种光辉耀眼的美妙彩环。象帽舞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是一门综合性的民间艺术,它把音乐、舞蹈、演唱融为一体,其舞姿活泼优雅,节奏欢快舒畅,充分反映了朝鲜族人民在劳动、生活中的喜悦之情和活泼大方的民族气质,是朝鲜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和生活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宝贵的文化财富。 象帽舞是农乐舞中的最高表现形式,表现出整个农乐舞当中的最高技巧和最高兴奋点,并散发出浓郁的民族情趣,可以称之为农乐舞当中的华彩篇章。象帽舞具有很高的技巧性,同时,也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观赏性,给人以视觉的美感。舞者以颈项的力量频频摇动头部,使所戴象帽的飘带旋转如风,似车轮飞转般在舞者的周围画出光辉耀眼的美妙彩环。甩象帽动作花样繁多,含"平甩象"、"左右甩象"及"立甩象"和"抖露珠象"等。
❸ 求一个舞蹈视频 。。一个国外的男孩。。很高。。黑色带帽的衣服。。带着帽子跳舞。。很妖娆。。
这....范围太小了吧...
❹ 戴帽子跳的舞蹈 要好看的
男的女的跳?
❺ 民间舞蹈的海南舞蹈
历史渊源
招龙舞产生于早期民间祭祀宗教文化活动,是苗族迁入海南岛后,在特定的生活环境和生产劳动中,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积淀而形成的。有史料记载,在明代时期,朝廷强行征兵,苗族人便来到了海南岛。也有一些苗族人因生活困难所迫,从广西渡海来到海南。
苗族人居住海南岛后,过着无定居的艰难生活,他们为了寻求精神上的寄托,焚香祭祖,祈求平安,保佑他们丰衣足食,风调雨顺,安居乐业。自古以来,苗族都把盘王视为超自然、超人间、灵魂不灭的神祗。苗族崇拜祖先并视龙为祖先,凡家人、六畜不安,都求祖先公来驱邪,保平安。举行祭祀仪式时设坛焚香,杀鸡、宰猪祭拜祖先,祭拜完毕,由文、武大道公手持代表龙的长木剑,头戴龙帽,身穿绣有龙图案的长袍,带着小道公以舞蹈为形式,手舞足蹈表演祭拜祖先招龙的各种动作。这种“做斋”跳的舞,在每年的农历元宵、七月十五和八月十五等时段进行。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这种祭祀活动逐渐形成了民间约定俗成的信仰习俗。
主要价值
●招龙舞的表演形式独具特色,保留和传承苗族原古的宗教文化,具有原生态文化的基本特征,富有民间传统舞蹈的艺术特色,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招龙舞历史悠久,祭礼民俗浓重,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海南原古的苗族人民在与大自然搏斗过程中的一种民族宗教信仰的精神文化,这对于探讨和了解海南苗族民族宗教信仰及其宗教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招龙舞活动具有浓厚的地方民俗文化特色,它是群众自发组织的一种民间活动,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在苗寨中群众自由参与活动,丰富了文化生活。这对于保护和传承招龙舞民间舞蹈活动,为促进海南苗族民俗文化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❻ 在海南有没有漂亮的帽子
有啊,很多,在海口的解放路有很都,什么样的款式都有,而且可以砍价呢!
❼ 什么舞是戴着帽子来跳的
爵士舞 爵士一词本来是舞蹈音乐,在音乐用语的 “Jazz” 是在一九零零年以后才被使用,在那以前似乎叫做 “Jass”,随著一八八零年爵士乐的诞生,配合而生才有爵士舞一词;又因爵士乐在演奏上,一向相当热闹,才会有喧闹,狂躁、活泼之意的解释。爵士舞动作的本质是一种自由而纯朴的表现,直接把内心的感受用身体的颠、抖、扭表达出来。就像我们听到喜欢的音乐,能从内心自然的流露出感情,身体就不由自主的随著音乐节奏而活动,如弹响手指、摆首顿足、时而兴奋激烈,时而缓慢优柔的溶入音乐之中。 爵士舞是一种急促又富动感的节奏型舞蹈,是属于一种外放性的舞蹈,不像古典芭蕾舞或现代舞所表现的一种内敛性的舞蹈。爵士舞主要是动作和旋律方面的表演,主要目的是为了娱乐别人也娱乐自己,可带给自己与别人一段美好的时光,这也是为甚么它的表现一点都不虚饰,舞蹈时所散发出愉悦的气氛和那种快乐的精神非常具感染力。虽然说必须具有非常好的技巧才能成为一位成功的爵士舞者,但是几乎每个人都能掌握它的基础舞步,而且爵士舞的表演空间很广,个人的色彩和独特的风格才是舞动时最令人注目的地方。 爵士舞主要是追求愉快、活泼、有生气的一种舞蹈。它的特徵是可自由自在的跳,不必像传统式的古典芭蕾必须局限於一种形式与遵守固有的姿态,但和的士高舞那种完全自我享受的舞蹈又不同,它在自由之中仍有一种现律的存在。例如它会配合爵士音乐表现感情,也借助或仿效其他舞蹈技巧;如在步法和动作上,应用芭蕾舞的动作位置和原则、踢踏舞技巧的灵敏性、现代舞躯体的收缩与放松、拉丁舞的舞步与摆臀以及东方舞蹈上半身的挪动位置等等。 风格型爵士舞和现代爵士舞。 编辑本段【发展历史】 1、爵士舞的起源 爵士舞蹈是非洲舞蹈的延伸,由黑奴带到美国本土,而在美国逐渐演进形成本土化,大众化的舞蹈。非洲的黑人由于受到长达约三百年的奴隶交易,使得他们被遣散在美国及世界各地。在新环境,新生活中过著暗淡悲惨的奴隶日子,虽在这种痛苦的情况中,仍然未忘记他们的音乐与舞蹈。无论在人生的喜,怒,哀,乐或拜神的集会裏,只要有机会,他们就会唱起故乡的歌曲,大跳其民族舞蹈。又因他们不断的创新,发明新舞步,逐渐地美国人对这些充满韵律节奏感的黑人舞蹈感到兴趣。于是久而久之乃逐渐变成喜气洋洋,都市型的音乐和舞蹈。 2、爵士舞的产生 爵士舞于二十世纪早期因循爵士乐自然伴随而演进下来,又因爵士乐在演奏上,一向相当热闹,"Jazz" (jazz up) 才会有喧闹,狂躁,活泼之意。最早的爵士舞蹈是由黑人的社交舞配上爵士音乐来表演的,盛行于美国南方的乡下,特别是新奥尔良城的一些业余舞者,他们会在聚会上或俱乐部的场所表演爵士舞蹈。到了一九一七年,当时的流行舞者顺著歌词的意思来表演,有一位叫班顿欧尔斯崔(W。 Benton Overstreet)写了一首歌叫 "The Jazz Dance",而这首歌裏的 "Jazz Dance" 就变成爵士舞蹈的永久代名词,爵士舞的名称就此产生了。 3、爵士舞的改良 当爵士舞在即兴演奏和节奏明快的爵士乐伴奏下以「舞曲」的形式出现后,那些黑人,白人的舞蹈家将基本步伐加以改良及变化,此外又启发后进者的创新灵感而增加了臀部的摆动,肩部的抖动和身体其他部位的独立动作。 随著一九二零年纽奥良的黑人们开始演奏其爵士音乐以来,就流行许多以混会体方式的摇滚型舞蹈,如查尔斯登舞(Charleston),西迷舞(Shimmy),琳蒂舞(Lindy)等均盛行一时,后来更布吉乌吉(Boogie-Woogie)和吉特巴(Jitterbug)的诞生,在舞蹈的型式上有了一个很大的变化,从以往一向拥抱的舞蹈,改变成一种舞者与舞伴分开来对跳的舞。 4、爵士舞的演化 30年代后半期至40年代,爵士舞演化成有三种类型的表现方式:第一种是具有强烈古典芭蕾味道的现代爵士舞,第二种是受了黑人及拉丁舞蹈影响的爵士舞,而最后一种是掺杂了诙谐音乐及踢踏的混合爵士舞。尽管当时爵士舞是如此的风靡,但是在一九四零年代后期却开始走下坡,因为新的爵士音乐取代了过去大的爵士乐团,它的音乐节奏因太复杂,很难配合舞步,再加上留声机的发明,和政府(美国)向舞场徵收的重税,使得不少曾风光一时的舞蹈俱乐部相继停业。 虽是老式型态的爵士舞蹈衰退,但正好也代表了一种承先启后的仪式。基于美国是一个民族的大熔炉,所以新的爵士舞也具有非常高的融合性,它把老一代的爵士舞步和50,60,70时代风靡一时的新舞步掺杂一起,更承大众传媒的兴起,带动了爵士舞的兴盛。
满意请采纳
❽ 体现海南风情的舞蹈有哪些啊 急!急!急!
楼上说的没错,我是海南艺术学校出来的学生,我也来给你点建议吧!
像楼上所说的,竹竿舞是个不错的选择,如果有点舞蹈基础的话,可以采纳下面的“长寿舞”,不过个人还是觉得竹竿舞应该会让开场的气氛一下升高,中间也可到下面把领导拉上舞台一起跳,竹竿舞比较简单,相信你们的领导和公司其他人很快便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