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帽子知识 > 唐朝官员帽子两条飘带

唐朝官员帽子两条飘带

发布时间:2021-06-12 03:50:12

1. 宋朝官员帽子两边的东西叫什么

这种帽子叫做长翅帽,长翅用铁片、竹篾做骨架。一顶帽子两边铁翅各穿出一尺多(以后越来越长)。这种帽子除了朝堂和官场正式活动时须戴上,一般场合是不戴的。

长翅帽的发明人是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他坐上龙椅后很不放心当年一起闯天下的同僚。尤其讨厌文武大臣在朝堂中交头接耳,评论朝政。一天,赵匡胤上早朝,在听取某个大臣奏章时,发现两侧有不少官员窃窃私语,很不礼貌。赵匡胤心里有点恼火,但不露声色。

退朝后,他想出个办法,传旨属官在幞头纱帽后面分别加上长翅。长翅用铁片、竹篾做骨架。一顶帽子两边铁翅各穿出一尺多(以后越来越长)。

(1)唐朝官员帽子两条飘带扩展阅读:

管帽的起源是在晋朝,当时发明出来的管帽,并不只是官员才能配戴,平民百姓皆可佩戴。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管帽就成了朝廷官员才能带的帽子。

到了宋朝时乌纱帽的形状有了改变。宋太祖赵匡胤登基后,为防止大臣们在朝廷上交头接耳,就下诏书修改乌纱帽的样式,在乌纱帽的两边各加一个翅,有一尺多长,并装饰不同的花纹用以区别官阶高低。

明朝时乌纱帽则成为官员的象征。在《明史.舆服志》上载:“洪武三年定,凡上朝视事,以乌纱帽,团领衫,束带为公服。”从此,乌纱帽便正式成了当官的代称。

而自明世宗开始,乌纱帽的双翅也做了一些变动,翅的长度缩短,其宽窄也改变了,官阶越高,双翅就越窄,官阶越低,双翅则越宽。

2. 唐朝和宋朝官帽后面的东西叫什么

唐朝和宋朝官帽上插的叫花翎。

顶戴花翎

顶戴花翎虽为一体,却是“顶戴”和“花翎”两个部分。

顶戴,就是官员戴的帽顶。

花翎,是皇帝特赐的插在帽上的装饰品,一般是赏给有功的人或对朝廷有特殊贡献的人。

清代“顶戴”分二种,一是凉帽,一是暖帽。凉帽,像斗笠样的是,无檐,喇叭式,初期扁而大,后期小而高,用藤、篾席,外裹绫罗,多为白色,也有湖色、黄色,上缀红缨顶珠;暖帽,圆形,有一圈檐边,多用皮、呢、缎、布制成,多黑色,中有红色帽纬、帽子最高处有顶珠,其材料多以宝石制成、有红、蓝、白、金。

清代“花翎”也分两种,一是蓝翎,一是花翎。蓝翎用鹖羽做成,俗称“野鸡翎子”,供六品以下官员使用;花翎是孔雀羽毛做成,须经皇上特赐方可佩戴,必须是五品以上官员。

顶戴就是官员戴的帽顶。从色泽上分:一、二品都是红色的,三、四品都是蓝色的,五、六品都是白色的,七品以下为金色。在同色中,各品的顶戴又有区别:一、二品有纯红和杂红之分,三、四品有亮蓝和暗蓝之分。进士、举人、贡生都戴金顶,生员、监生则戴银顶。

“花翎”是皇帝特赐的插在帽上的装饰品,一般是赏给有功的人或对朝廷有特殊贡献的人。翎分蓝翎和花翎两种。花翎是孔雀翎,它有单眼、双眼、三眼之分。五品以上赏给单眼花翎,双眼花翎赏给级别较高的官员,三眼花翎则是赏给亲王、贝勒等皇族和有特殊功勋的大臣。六品以下的官员只赏给蓝翎。蓝翎为鹖鸟羽毛所做,无眼,赐予六品以下以及在皇宫和王府当差的侍卫官员享戴,也可以赏赐给建有军功的低级军官。

3. 明朝官员帽子两边的东西叫什么

王上

4. 为什么宋朝官员帽子上会有两根长翅

长翅帽是宋朝大小官员戴的帽子。一天,宰相寇准微服出行视察民情。他着青衣,戴小帽,打扮成书生模样,在京都东京(河南开封市)私访。当他和一个老头子谈话时,老头子对寇准卑躬屈膝,跪拜迎送,表现出异乎异常的恭谦。寇准感到奇怪,故意发问:“老先生,鄙人乃一介书生,请你随便些吧。”老头子笑着说:“相公莫非隐瞒自己身份?你可是朝廷的命官啊!”寇准一听更加疑惑,“我和你老素不相识,怎么说我是朝廷命官呢?”老头子说:“相公,刚才你通过狭巷时侧身左顾右盼,生怕有东西碰着你的帽子。你要不是常戴长翅帽,哪会有这样的习惯动作?”
长翅帽的发明人是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他坐上龙椅后很不放心当年一起闯天下的同僚。尤其讨厌文武大臣在朝堂中交头接耳,评论朝政。一天,赵匡胤上早朝,在听取某个大臣奏章时,发现两侧有不少官员窃窃私语,很不礼貌。赵匡胤心里有点恼火,但不露声色。退朝后,他想出个办法,传旨属官在幞头纱帽后面分别加上长翅。长翅用铁片、竹篾做骨架。一顶帽子两边铁翅各穿出一尺多(以后越来越长)。这种帽子除了朝堂和官场正式活动时须戴上,一般场合是不戴的。因为戴上它,在街上行走极不方便。官员只能面对面交谈,要并排坐着谈就困难了。从此大臣上朝,也就很难排列在一起交头接耳,影响朝堂严肃性了。

5. 古代书生帽子后面为什么有2根飘带

猜测:应是由绾结演变成的两根飘带,再逐渐演化成为了装饰。

6. 宋的官员为什么帽子上有两根长翅


乌纱帽是中国古代官员佩戴的一种标志性官帽,而宋代的这种官帽又有自己的特殊标志——帽后配挂一根又平又长的翅,晃动起来忽忽悠悠的样子挺搞笑,这种怪模怪样的帽子学名叫展角(平角)幞头,俗称长翅帽,传说发明者是大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
中国历史上的皇帝中,军人出身的赵匡胤思维模式和处事方法都很有赵氏特色,这位粗中有细的武夫皇帝办事往往不按常规出牌,喜欢玩弄“小聪明”。
赵匡胤刚上台就遇上了一件头疼事,朝中大臣对他还没从过去的同志加兄弟的角色中彻底转换过来,表现在行动上,就是对他这个新皇帝不够尊敬,有时甚至儿戏一般不当回事。要搁过去,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可现在不同了,因为双方的角色都变了,再这么没大没小没尊没卑,新加冕的赵皇帝受不了。展角幞头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被赵匡胤发明出来的。
一天上早朝,赵匡胤一脸庄重努力摆着君王的谱端坐于龙椅上,全神贯注听一位大臣的奏报。他想通过自己的表率作用,给朝堂营造一个庄严、肃穆、神圣的氛围。不料没一会儿,让他担心的一幕还是发生了:几个大臣很随意地在下面交头接耳,全然不顾朝堂上应遵守的起码规矩。赵匡胤很是不爽,不过恼归恼,并没有当场发作对几名不守纪律的官员点名批评。
做事讲实效且不过于直白,是赵匡胤行事的一贯风格。当初就是依着这一风格设计出“釜底抽薪”的偷撤座椅戏法,成功在范质和王溥身上实现废止宰相的“坐论之礼”。而今,赵匡胤打算重施故技,不过,这回是“以毒攻毒”,你们不是喜欢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吗?我叫你们说不成!不久,根据赵匡胤旨意开发制作出一种新型官帽,与原来不同的是,乌纱帽的后面加了一根又硬又平的长翅,一边伸出去差不多半米(如图)。这个怪物在外人看来似乎有些“画蛇添足”,同时也不好看,但这些赵匡胤统统不管,他要的是实际效果。还别说,经过试验,效果出奇的好,官员们戴上它,别说交头接耳,就是想挨近点都大大困难。从此,朝堂上再也没有不守规矩的现象出现。

7. 唐朝大臣为什么帽子两边掉个带子

那是幞头的“脚”

幞头(fútóu),亦名折上巾。又名软裹。

初以纱罗为之,后因其软而不挺,乃用桐木片作一山子衫在纱内,使顶高起。

裹幞头时除在额前打两结外,又在脑后扎成两脚,自然下垂——这称作“软脚”。

唐中期后取消前面的结,又用铜、铁丝为干,将软脚撑起,成为硬脚

8. 为什么古代官员的帽子两边都有很长的翅膀

其实关于古代官员头上的乌纱帽两边有两个小翅膀这种装饰风格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但是在唐朝时期,乌纱帽两边的这对长翅的长度并不是很长。而具有很长长度的乌纱帽,最早的形成时期是我国北宋时期。

而后来到了明朝以后,对于这种帽子的要求就没有宋朝那么严了,相对来说把帽子上的小翅膀的长度又缩短了一些,而到了清朝,对于乌纱帽旁边两个小翅膀的要求,就已经取消掉了。

9. 唐朝男人帽子后为什么有2根带子有什么用途

那两条叫"帽翅",应该只有官员才有,这种帽子由"璞头"演变来,帽后的两条是由"璞头"的细绳演变来的。

与唐朝官员帽子两条飘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深牛仔蓝裤子配什么上衣好看 浏览:653
大领女羽绒服批发 浏览:686
羊一体大衣外套怎么打理 浏览:352
男士酒红色体恤搭配的裤子好看 浏览:486
宁夏工商学校校服 浏览:981
打底长款针织衫怎么搭配图片 浏览:103
女黑色耐克鞋配什么裤子好看 浏览:150
女士棉马甲北京阿里 浏览:793
两面穿绒面外套 浏览:995
福州一年级校服多少钱 浏览:173
皇家宝贝羽绒服 浏览:792
男的穿白裤子牛仔裤 浏览:514
什么衬衣不从裤子李往外跑 浏览:164
马甲西服颜色好看 浏览:849
高跟鞋配什么裤子显高显瘦 浏览:125
穿旗袍的女人露大白腿 浏览:50
部落怎么得农夫的外套 浏览:404
回收皮带该如何鉴定评估 浏览:13
高中男生穿校服打篮球 浏览:634
定制员工的制服 浏览: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