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2000年奥运会北京为什么落选了
1993年北京申奥失败内幕
1993年9月23日,在摩纳哥的蒙特卡洛举行国际奥委会第101次全会,将投票选定2000年奥运会的举办城市。
9月17日下午,国际奥委会执委会举行会议。会议还未开始,萨马兰奇就让秘书把几则电讯稿送给振梁看。萨马兰奇在电讯稿上写了“何”字,并在后面打上了个大惊叹号。振梁看了电讯后吃了一惊,原来是几家通讯社分别从悉尼和蒙特卡洛发出消息,说张百发于8月31日在北京接受了澳大利亚特别广播公司电视台的采访。张说,如果因美国国会的阻挠而使北京申办失败,中国要抵制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加以报复。振梁不相信张百发会在这个敏感时刻发表这种授人以柄的谈话,但会议马上就要开始,他又无法立即与代表团取得联系。
果然,执委会一开始,萨马兰奇就问振梁有没有抵制这回事,振梁毫不含糊地表示根本没有。萨马兰奇听后很高兴,立即让国际奥委会公共关系主任纳皮埃在当天国际奥委会的新闻发布会上安排振梁讲话。
这天在蒙特卡洛,这件事马上被“哄”成了最大新闻。几家电视台一小时一次地播放“中国要抵制亚特兰大奥运会”的新闻,还播出了澳大利亚电视台采访时的一些镜头来证明他们“言之有据”。西方几大通讯社一天几次地播发有关中国要抵制的消息,有的消息别有用心,说中国从来就把政治利益放在奥林匹克理想之上,以往就有过抵制1956年墨尔本奥运会和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的历史;说北京又在打政治牌,这次是想用抵制来“讹诈”国际奥委会以取得举办权。西方记者抓住所谓“抵制”问题,频频向我代表团发言人发难。
在国际奥委会的新闻发布会上,振梁对几百位记者开门见山地说明:“北京申办2000年奥运会的目的,是为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和世界的发展作贡献,促进人民间的相互理解与世界和平。不论表决的结果如何,中国为奥林匹克运动作贡献的立场将始终不渝。”记者继续追问“中国是否参加亚特兰大奥运会”、“你对张百发的讲话有何评论”等。振梁先用法语回答:“我不知道张百发先生有这类谈话,有关他的讲话显属误译误传。我想指出的是,我是中国奥委会的主席,我再重复一遍,不论蒙特卡洛的表决结果如何,我们将参加利勒哈默尔冬奥会和亚特兰大奥运会。”他又用英语重复了一遍,穷追不舍的记者们终于不再提问。
事后了解,8月31日澳大利亚特别电视台采访张百发时,张百发曾对美国国会明目张胆地违反奥林匹克原则、干涉中国人民申办奥运会的权利表达了气愤的心情。他说,有一位美国朋友对他说,美国那样对付你们,你们完全有理由抵制亚特兰大奥运会。张百发同澳大利亚电视台记者说,我们完全有理由对美国进行报复,但我们不会那样做,因为我们一贯支持奥林匹克运动。没有想到澳大利亚方面把这段讲话掐头去尾地加以制作之后,在蒙特卡洛表决前夕播出,并且把内容事先透露给西方各大通讯社。澳方的真实意图就是在临近表决之时,突然投下一颗重磅炸弹,使我们难以在短短的最后关头翻过身来。
1993年9月23日晚上8时,最后一轮投票结束后,全体委员到路易二世体育馆参加投票结果宣布大会。会前,振梁曾同万嗣铨商量好,由万在他的旅馆门口等着,这里是振梁从会场到路易二世体育馆的必经之地。如果申办有望成功,振梁以向万微笑招手为号;如果没有希望,振梁将无任何表情和手势。天下着大雨,振梁在约定的旅馆门口没有见到万,而是在体育馆门口见万伫立在那里,满脸期待的表情。两人的眼睛对视了一下,振梁就转过脸去。进入体育馆,振梁对萨马兰奇说:“看来悉尼获得了主办权。”萨马兰奇说:“你怎么知道呢?也许是北京呢?信封打开之前,谁也难以确定谁家获胜。”振梁说:“不,曼彻斯特的支持者大多数将支持悉尼。”萨马兰奇走上主席台,他庄重地掏出信封,取出表决结果,然后宣布:“胜利者是悉尼。”
此时此刻,振梁感到特别难受。虽然一切在他意料之中,但看到台下的北京奥申委代表团同志们的表情似乎凝固住了时,他真感到受不了了。而全世界电视观众看到的是,振梁在主席台上大度地祝贺他身边的第二副主席、澳大利亚的高斯珀。
当然这只是一个原因:
其他原因还有
1.最后一轮曼彻斯特被淘汰后,欧美的票都流向了悉尼。
2.悉尼在环保,硬件方面确实比北京好一些。
❷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北京市的全国劳动模范
劳模,即劳动模范。他们是劳动者的杰出代表。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来,北京曾先后涌现出一批著名的劳动模范,如:李瑞环、倪志福、时传祥、张百发、张秉贵等等。
劳模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他们是时代的“明星”,社会的楷模。他们受到党和国家的表彰,受到人民群众的尊敬。他们也成为作家、艺术家讴歌的典型人物。在北京市的文坛上,五十多年来,曾出现过一大批讴歌劳动模范的各类文艺作品。这是北京文艺史上值得记载的一页。
1958年,在建设“北京十大建筑”中,做出了突出贡献的青年木工李瑞环、青年突击队长张百发等全国劳模,声名大振,家喻户晓。1959年,全国第一次“群英会”在北京召开。在“群英会”上,共和国主席刘少奇与淘粪工人时传祥亲切握手、谈话的照片和报道,成为全国上下津津乐道的话题。作家、画家、演员纷纷深入生产第一线,以创作出歌颂劳模的文艺作品为荣。所以,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初,一批歌颂劳模的文艺作品,便应运而生。著名画家蒋兆和、李琦、尹瘦石等,都创作过以劳模为题材的画作。而北京工人诗人们创作的一批歌颂劳模的诗歌作品,曾产生了很大影响。
工人出身的诗人李学鳌,以其对新生活、新人物的关注及饱满的创作热情,于1958年,首先创作出一批歌颂劳模的诗歌。其中,《张百发的手》等篇,被收入1958年《诗选》。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和一些报刊,组织北京工人文学创作组的工人作家、诗人,深入工矿企业,采访各条战线的劳模,创作出一批文学作品,在报刊上发表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其中,王术写青年机械工人倪志福的诗歌《站在世界科学的讲坛上》、王恩宇写二七机车厂老劳模陈发事迹的《机车大夫》、何玉锁写轧钢工人的《李永贵的故事》以及韩忆萍和陈满平分别创作的歌颂纺织行业劳模的《三姐妹》和《韩茶仙》等组诗、小叙事诗,成为代表性作品。
上世纪60年代初,在北京和全国都掀起了一个“学劳模、写劳模和争做劳模”的热潮。这一时期,影响较大的当属电影《青年鲁班》和《红色背篓》了。
《青年鲁班》是以李瑞环的先进事迹为素材,经过艺术加工而创作的一部影片。李瑞环曾以创造“放大样”的新工作法,改革了传统木工工艺,解决了生产难题而闻名。《青年鲁班》就是以这一故事情节,塑造了青年工人“胡四辈”的典型人物形象。当时,表现工人生活的影片为数甚少,这部电影的出现是难能可贵的。全市工矿企业无不组织观看,报刊也好评如潮。近年来,中央电视台影视频道,曾在“流金岁月”栏目,重新播放过这部影片。
《红色背篓》是根据全国劳动模范、北京市房山区黄山店供销社售货员王砚香的事迹创作拍摄的。身为山区售货员的王砚香,身背“背篓”,跋涉于险山峻岭之间,把货物送到深山群众的炕头上,群众称他为“背篓商店”。他作为山区商业工作者的一面旗帜,曾带动了城乡商业职工为人民服务的热潮。
1964年,中国评剧院创作演出了以时传祥的先进事迹为素材的评剧《一杯茶》,由评剧表演艺术家魏荣元主演,其中的一些唱段,流传至今。时隔三十年之后,1994年,我作为中国评剧院的编剧,曾到时传祥生前所在的清洁队深入生活,创作了大型现代评剧《情恋万家》,再次把时传祥和新一代环卫工人劳模的形象搬上舞台,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
❸ 上世纪90年代,北京申奥失败原因
1993年北京申奥失败内幕
1993年9月23日,在摩纳哥的蒙特卡洛举行国际奥委会第101次全会,将投票选定2000年奥运会的举办城市。
9月17日下午,国际奥委会执委会举行会议。会议还未开始,萨马兰奇就让秘书把几则电讯稿送给振梁看。萨马兰奇在电讯稿上写了“何”字,并在后面打上了个大惊叹号。振梁看了电讯后吃了一惊,原来是几家通讯社分别从悉尼和蒙特卡洛发出消息,说张百发于8月31日在北京接受了澳大利亚特别广播公司电视台的采访。张说,如果因美国国会的阻挠而使北京申办失败,中国要抵制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加以报复。振梁不相信张百发会在这个敏感时刻发表这种授人以柄的谈话,但会议马上就要开始,他又无法立即与代表团取得联系。
果然,执委会一开始,萨马兰奇就问振梁有没有抵制这回事,振梁毫不含糊地表示根本没有。萨马兰奇听后很高兴,立即让国际奥委会公共关系主任纳皮埃在当天国际奥委会的新闻发布会上安排振梁讲话。
这天在蒙特卡洛,这件事马上被“哄”成了最大新闻。几家电视台一小时一次地播放“中国要抵制亚特兰大奥运会”的新闻,还播出了澳大利亚电视台采访时的一些镜头来证明他们“言之有据”。西方几大通讯社一天几次地播发有关中国要抵制的消息,有的消息别有用心,说中国从来就把政治利益放在奥林匹克理想之上,以往就有过抵制1956年墨尔本奥运会和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的历史;说北京又在打政治牌,这次是想用抵制来“讹诈”国际奥委会以取得举办权。西方记者抓住所谓“抵制”问题,频频向我代表团发言人发难。
在国际奥委会的新闻发布会上,振梁对几百位记者开门见山地说明:“北京申办2000年奥运会的目的,是为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和世界的发展作贡献,促进人民间的相互理解与世界和平。不论表决的结果如何,中国为奥林匹克运动作贡献的立场将始终不渝。”记者继续追问“中国是否参加亚特兰大奥运会”、“你对张百发的讲话有何评论”等。振梁先用法语回答:“我不知道张百发先生有这类谈话,有关他的讲话显属误译误传。我想指出的是,我是中国奥委会的主席,我再重复一遍,不论蒙特卡洛的表决结果如何,我们将参加利勒哈默尔冬奥会和亚特兰大奥运会。”他又用英语重复了一遍,穷追不舍的记者们终于不再提问。
事后了解,8月31日澳大利亚特别电视台采访张百发时,张百发曾对美国国会明目张胆地违反奥林匹克原则、干涉中国人民申办奥运会的权利表达了气愤的心情。他说,有一位美国朋友对他说,美国那样对付你们,你们完全有理由抵制亚特兰大奥运会。张百发同澳大利亚电视台记者说,我们完全有理由对美国进行报复,但我们不会那样做,因为我们一贯支持奥林匹克运动。没有想到澳大利亚方面把这段讲话掐头去尾地加以制作之后,在蒙特卡洛表决前夕播出,并且把内容事先透露给西方各大通讯社。澳方的真实意图就是在临近表决之时,突然投下一颗重磅炸弹,使我们难以在短短的最后关头翻过身来。
1993年9月23日晚上8时,最后一轮投票结束后,全体委员到路易二世体育馆参加投票结果宣布大会。会前,振梁曾同万嗣铨商量好,由万在他的旅馆门口等着,这里是振梁从会场到路易二世体育馆的必经之地。如果申办有望成功,振梁以向万微笑招手为号;如果没有希望,振梁将无任何表情和手势。天下着大雨,振梁在约定的旅馆门口没有见到万,而是在体育馆门口见万伫立在那里,满脸期待的表情。两人的眼睛对视了一下,振梁就转过脸去。进入体育馆,振梁对萨马兰奇说:“看来悉尼获得了主办权。”萨马兰奇说:“你怎么知道呢?也许是北京呢?信封打开之前,谁也难以确定谁家获胜。”振梁说:“不,曼彻斯特的支持者大多数将支持悉尼。”萨马兰奇走上主席台,他庄重地掏出信封,取出表决结果,然后宣布:“胜利者是悉尼。”
此时此刻,振梁感到特别难受。虽然一切在他意料之中,但看到台下的北京奥申委代表团同志们的表情似乎凝固住了时,他真感到受不了了。而全世界电视观众看到的是,振梁在主席台上大度地祝贺他身边的第二副主席、澳大利亚的高斯珀。
当然这只是一个原因:
其他原因还有
1.最后一轮曼彻斯特被淘汰后,欧美的票都流向了悉尼。
2.悉尼在环保,硬件方面确实比北京好一些。
❹ 张百发的介绍
张百发,河北香河人。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北京市第三建筑公司一工区青年突击队队长、公司党委副书记、副经理,北京市建工局副局长,国家建委副局长、副主任,北京市常务副市长。1955年被评为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1959年获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是中共十大至十三大代表、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❺ 张百发最后什么下场
张百发,河北香河人。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北京市第三建筑公司一工区青年突击队队长、公司党委副书记、副经理,北京市建工局副局长,国家建委副局长、副主任,北京市常务副市长。1955年被评为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1959年获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是中共十大至十三大代表、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青年突击手
1948年,一个瘦小的男孩,跟着父亲离开老家香河农村,一路步行,最后落脚在京城的贡院西街8号。父亲重操旧业,织布谋生。囊中羞涩,日子窘迫,无钱供儿子读书。儿子张百发在家成了帮手。时年14岁。 张百发住所附近是建筑工地。闲下来,他这个一天学未上过的穷孩子,经常去建筑工地,摸摸这,瞧瞧那,有时,向工人师傅学绑钢筋。幻想着自己有一天也能头戴安全帽,出现在他们的中间。
1951年,终于如愿以偿,他当上了钢筋学徒工。这年的张百发只有16周岁。
1954年4月28日,由张百发和11名青年人组成的并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北京第一支钢筋工青年突击队诞生了。作为突击队长的张百发,这年不过19岁。
他和伙伴们打着队旗,转战京城,屡建奇功。从八大学院、友谊宾馆、东郊厂房到宏伟的人民大会堂工地,参加了近百幢高楼的建设。北京的地盘差不多跑遍了。
国家级劳模
1954年,张百发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1955年出席了全国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代表大会,1956年当上了全国先进生产者,1958年被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1959年在全国群英会上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画家蒋兆和带着饮佩之情为他画像;邓拓在画像上题词:百尺竿头多面手,人民英雄张百发。
常务副市长
风风雨雨几十年过去。当年风风火火的青年突击队长,一个普通的建筑工人,成为北京市常务副市长。成为国家奥运场馆建设的功臣。
❻ 张百发的社会评价
京城票友
28日晚的演出可谓是众星云集,很多京剧名角儿都应观众的要求接连返场,整个现场掀起了一个又一个的高潮。张百发在台下也不时地露出笑容。其实身着一套黑衣的张百发刚走进演出现场,就有不少鞍山的观众认出了他,“他和电视里一模一样,一点儿都没变”,有的观众还和张百发友好地打招呼。等迟小秋上场时,向观众抛下了一个包袱,说自己演出后将有一个“大腕儿”、“京剧艺术家”上场,现场观众也在纳闷,“节目单上的人都演完了,还有谁呢?”结果迟小秋下场前,隆重地推出了这个“大腕儿”竟是张百发。据知情人说,其实张百发当天下午在宾馆里就不停地在吊嗓子,这场演出看来更是激发了张百发的兴趣。张百发上场后的几句话更是让现场观众笑声连连,“艺术家我不敢当,这回送戏下市主要是给大家送乐儿来了,大家在平常的日子里需要热闹,大伙都高兴了整个社会不就和谐了吗。”张百发告诉台下的观众,“只要想找乐儿,就找我张百发,我们随时都会来。”接着张百发演唱了一段《追韩信》,果真是字正腔圆,看来他真是在京剧上下了不少功夫。这段儿京剧唱完后,4个人同时上台献花,张百发又喝了口水,台下的观众非要他再来一段不可,他说:“我‘下岗’后有三条原则,不添乱、不乱窜、不讨厌”。张百发开玩笑地说,自己退休以后就开始学京剧,学京剧可以练气功,说话底气十足,对身体有好处,学唱京剧都把自己的哮喘给治好了。接着又和迟小秋来了一段《武家坡》。唱完后,张百发对观众说:“我在沈阳都没唱,千万别跟别人说我在这唱了。”说完便走下了舞台。
振兴京剧
北京那么多京剧院和剧团,为什么年纪这么大的张百发会率北京京剧院二团到各地演出呢?据张百发身边的人透露,首先张百发退休后比较喜欢京剧,经常没事就自己哼上两嗓子,还有的就是北京京剧院二团里大都是年轻的演员,而张百发比较喜欢培养这些年轻的演员,所以选择了北京京剧院二团,在这几年里,在他的带领下,北京京剧院二团在全国也是名声大噪,演员也不断增多。张百发的司机告诉记者,这次率北京京剧院二团来鞍山时,张百发要直接从北京坐自己的车来,但考虑到时间太长,怕张百发受不了,于是家人安排张百发先坐飞机到沈阳,而司机先开车过来,到沈阳接张百发然后再直接开到鞍山来。在鞍山短暂停留的这两天的时间里,张百发没事都呆在宾馆里,很少外出。
平民生活
张百发以前在担任北京市副市长期间,由于自己的平民工作风格而被称为“平民市长”,退休后他仍保持着平民的本色。据张百发身边的人介绍,张百发退休后每天仍喜欢读报看新闻看书,国内的、世界的什么样的新闻他都不会错过。由于以前的工作习惯,再加上张百发年岁比较大了,所以每天睡觉的时间很少。晚上七八点钟开始看报纸,看到十一二点多睡觉,然后早上6点多就醒了,醒了后便开始练习书法。张百发退休后比较喜欢书法,经常有人向他求字。现在张百发住在北京一个公寓楼里,200多平方米,一家几口生活在那里。张百发有一儿一女,一个孙子和两个外孙,外孙子最大的都已经上大学了。他的孙子小名叫“老虎”,这也是张百发最疼爱的人之一。张百发的老伴儿不怎么喜欢外出,平时没事就呆在家里。据介绍,张百发现在吃的住的用的都不怎么挑,他最喜欢土特产,喜欢吃他河北老家的棒子面粥,生活比较简朴,平时也不买什么东西,够用就行了。张百发的司机告诉记者,平时张百发对他们也非常好,手下谁有困难了或缺钱了,他只要能帮就一定会帮。
高球推广
张百发年轻的时候曾经为健身练过一段时间的武术,后来对体育也开始逐渐产生了兴趣。据张百发身边的工作人员介绍,张百发最开始退休的几年里经常去打 网球,曾是北京网球协会的主席,球友也非常多。后来由于身体的原因跑不动了,便不怎么打网球了,但仍然是非常喜欢。他也非常喜欢打高尔夫,经常出现在高尔夫各大赛事的赛场上。张百发对高尔夫,可以说是倾注了自己很多的热情,到现在张百发已有近10年的高尔夫球龄,是标准的球迷。闲着的时候就约几个朋友一起去打高尔夫,有时候还参加一些高尔夫的赛事,他说这样可以锻炼身体,还能交到不少朋友。退休后的张百发比照以前更显得平和,用他的话说就是心态要平衡、要学会满足。
❼ 周定舫简介
1953年8月从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分配到新华社北京分社担任记者.现为北京新闻学会会员。在漫长的记者生涯中,担负过首都十大建筑、毛主席纪念堂等重大报道任务。他在五十年代,曾连续报道了“毛泽东号”机车组、全国劳动模范李瑞环和张百发的先进事迹,激励和鼓舞人们去为祖国的伟大事业而献身。
❽ 中国申奥的历史
1908年,中国一本名为《天津青年》的杂志曾向国人提出过三个问题:中国何时才能派一位选手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才能派一支队伍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才能举办奥运会?从1908年到2008年整整100年。中国人早已实现了前两个愿望,而第三个愿望五年后即成现实。自1998年以后,中国人的申奥梦想就越来越接近现实了,在申奥成功两周年纪念日这一天,我们截取了几个时间点来和观众一起回顾一下艰辛和甜蜜共存的申奥历程。
0、1993年,北京申奥失败
1、1998年11月,国务院总理办公会议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先后对申办工作进行了研究,决定由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
2、1999年9月6日,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由国家体育总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相关部门组成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委员会,申办大幕正式拉开。
3、2000年2月1日,北京2008年奥申委举行第二次全体委员会,通过表决确定了奥申会徽和奥申口号,奥申网站正式开通。
4、2000年8月28日19时39分,中国北京成为2008年第29届奥运会的候选城市之一。一同进入候选城市的还有: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日本大阪、法国巴黎、加拿大多伦多。
5、2001年1月17日,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委员会在洛桑向国际奥委会递交了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报告》。
6、2001年5月15日,国际奥委会在国际奥委会官员网站上公布了国际奥委会评估团对5个申办城市的评估报告,北京为三个领先城市之一。
7、2001年7月13日,国际奥委会第112届全体会议投票选出北京为2008年夏季奥运会主办城市。
8、五个月后也就是2001年12月13日,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在北京成立。
❾ 张百发的个人履历
1948年,一个瘦小的男孩,跟着父亲离开老家香河农村,一路步行,最后落脚在京城的贡院西街8号。父亲重操旧业,织布谋生。囊中羞涩,日子窘迫,无钱供儿子读书。儿子张百发在家成了帮手。时年14岁。 张百发住所附近是建筑工地。闲下来,他这个一天学未上过的穷孩子,经常去建筑工地,摸摸这,瞧瞧那,有时,向工人师傅学绑钢筋。幻想着自己有一天也能头戴安全帽,出现在他们的中间。
1951年,终于如愿以偿,他当上了钢筋学徒工。这年的张百发只有16周岁。
1954年4月28日,由张百发和11名青年人组成的并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北京第一支钢筋工青年突击队诞生了。作为突击队长的张百发,这年不过19岁。
他和伙伴们打着队旗,转战京城,屡建奇功。从八大学院、友谊宾馆、东郊厂房到宏伟的人民大会堂工地,参加了近百幢高楼的建设。北京的地盘差不多跑遍了。 1954年,张百发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1955年出席了全国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代表大会,1956年当上了全国先进生产者,1958年被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1959年在全国群英会上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画家蒋兆和带着饮佩之情为他画像;邓拓在画像上题词:百尺竿头多面手,人民英雄张百发。 风风雨雨几十年过去。当年风风火火的青年突击队长,一个普通的建筑工人,成为北京市常务副市长。成为国家奥运场馆建设的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