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波兰陆军大檐帽的帽顶为什么是方形,而且左右不对称
说起波兰,人们常联想到二战中闪击波兰、多次被瓜分的历史。而谈论波兰时,除了战争,最具特色的元素之一就是波兰陆军的大檐帽。今天,我们将深入探索这种独一无二的帽子——波兰陆军的四角帽,揭开其历史与象征意义。
四角帽,以波兰语名为“Rogatywka”,即角帽,其设计融合了不对称、方顶和四角的元素。四角帽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世纪中期,当时在波兰、鲁塞尼亚和斯堪的纳维亚地区流行着带有毛皮饰边和各种形状(包括方形)的帽子。从13世纪到14世纪,一些国家开始佩戴方形帽,如法国的方帽(biretta)。
16世纪,波兰轻骑兵开始佩戴早期的方顶帽,这与当时波兰与匈牙利的密切联系有关。1768年,作为巴尔联盟爱国运动的一部分,巴尔联盟帽在波兰广为流传。这种帽子以深红色为主色调,底部为黑色或灰色小羊皮,左侧通常饰有蝴蝶结、花饰或羽毛等装饰物。
巴尔联盟帽不仅是巴尔联盟的军服,后来还被修改成为国家骑兵的军帽。到18世纪80和90年代,演变为带帽檐的高顶硬四角帽,成为骑兵的军帽。在大波兰起义期间,这种帽子被广泛使用于包括步兵、民兵、铁匠在内的部队。随后,这种帽子在组建于意大利的波兰军团中被确定为军团所有部队的标准军帽。
四角帽在拿破仑的帮助下,在华沙大公国的骑兵和步兵部队,以及拿破仑时代的其他波兰军队中被广泛使用。这些军队包括近卫军的骑兵,使用的帽子与18世纪晚期的四角帽类似。根据规定,枪骑兵和燧发枪兵的四角帽由黑色毛毡和帆布制成,帽顶为皮革,高22.5厘米,宽25厘米,带有各种装饰配件。
在1815年的波兰王国中,四角帽仅由枪骑兵继续使用。在1830到1831年的十一月起义中,四角帽再次广泛应用到反抗沙俄的国民卫队等部队。
自1846年克拉科夫起义和1848年民族之春革命以来,四角帽被视为波兰民族的象征,出现在各种反对占领军的起义中,包括匈牙利和意大利的波兰军队中的部队。这种帽子成为波兰民族部队中唯一的民族元素。
在美国内战期间,由波兰人组成的第58纽约志愿步兵团也使用过四角帽。一战后波兰成功复国,四角帽作为波兰陆军所有部队和军衔等级的标准军帽被采用。在1919年,M1919四角帽成为统一的军帽,由灰棕绿色布料制成,整体样式类似于其他国家的大檐帽。
四角帽的帽顶正面有一个氧化处理的波兰鹰徽,帽檐由黄色皮革制成,边缘镶嵌氧化锌板,并向前方倾斜。帽檐中心宽度为5厘米,下巴带由黄色皮革制成,宽2厘米,用氧化的金属扣固定,两边用两个小纽扣固定在帽墙上。
在1935年波兰陆军制服改革中,M1919四角帽被新的M1935四角帽所取代,后者帽顶为加硬的方形,并向右侧倾斜。随着时代变迁,四角帽在波兰陆军中的使用也经历了不同的变化,以适应不同部队的需要和象征意义。
现代波兰陆军的四角帽帽墙颜色代表不同兵种,如海军蓝代表将军、机械化部队、后勤保障等,橙色代表装甲部队、侦察部队等,绿色代表炮兵部队、火箭部队、防空部队等,以此类推。高级军衔的帽子还带有银色五星、滚边等标志,彰显其等级和荣誉。
波兰四角帽不仅承载着历史与民族的记忆,也反映了波兰军队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角色与演变。从其独特设计到在各种军队和起义中的使用,四角帽成为波兰文化与军事传统的重要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