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看新闻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在庄严的会议场合,居然有代表头上戴了一定“小鹿”帽子。因为看上去非常可爱,所以霎时间引起了网友们的讨论,很多人都想要代表头上戴的同款帽子。
其实这种帽子,名字叫做“狍头皮帽”,是部分少数民族专有的帽子。这种帽子很早之前就存在,它的作用主要有三个,一是用来取暖,二是用来狩猎,三是用来当装饰品。而狍头皮帽出现在会议上,已经不是第一次了,2013年的会议上,蒙古代表就头戴狍头皮帽,和如今一样引起了网友关注。
狍头皮帽是鄂伦春族的传统服饰,无论是老人、成年人或者儿童,全都会戴着狍头皮帽。一是用来取暖,二是用来狩猎。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狍头皮帽的数量正在减少,只有部分人还会戴着它。
以前可能是生活必需品,现在更多是用来当装饰品。经过加工后,狍头皮会变成艺术品,这也象征着鄂伦春族的审美情趣。
另外可能会有人提到保护野生动物,需要注意的是,狍子利润非常高,在养殖技术过关、有相关许可的情况下,是允许家养的。代表头上戴的帽子,并不涉及到“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
B. 少数民族代表头戴“小鹿头”引发热议,网友对此有何评价
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中,一位少数民族的代表引起了网友们的注意,这是怎么回事呢?
代表头上的“小鹿头”。原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中,一位少数民族的代表戴了一顶“小鹿头”的帽子,这瞬间就吸引到了网友们的目光。
而鄂伦春人的狍头皮帽,从历史上考察,主要有三大功能:一是保暖功能;二是伪装功能;三是装饰功能。
这种帽子,看来虽然是利用狍头皮加工制作的,但作工精细,是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种工艺美术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其实这不是狍头皮帽第一次“现身”两会了。在2013年的时候,来自内蒙古的全国人大代表何胜宝也曾头戴狍头皮帽赶赴会场。
不得不说,我国的少数民族的服装和配饰都让人觉得十分奇特啊。毕竟我国除了汉族,还有55个少数民族呢,比如我们熟知的彝族、苗族、维吾尔族、回族、壮族等。
而基本上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服饰和文化,这还让许多汉语同胞都觉得羡慕不已呢,因为这些传统服饰大都颜色艳丽,十分好看。
C. 四川少数民族的帽子
白族姑娘们佩戴的凤凰帽,色彩斑斓,引人注目。帽身由两瓣鱼尾形的布料缝合而成,呈现出凤凰的形状。帽后部有一段约两寸长的尾梢,为帽尾。帽前部则镶嵌了一颗红宝石般的帽花,边缘用白银装饰,并缀有绿玉和五彩花朵,从远处看,仿佛一只彩凤立于头顶。
藏族居民特别喜爱狐狸皮帽,这种帽子色彩鲜明,狐狸的脑袋、尾巴和四肢完好无损地保留在帽内,既美观又保暖。在藏北高原,牧民们骑马时,红色的狐狸帽宛如一团火焰,显得英姿勃发,十分神气。
畲族的斗笠做工精致,花纹丰富,包括笠头燕、顶、四路、三层檐、云头、虎牙、斗笠星等图案。斗笠的竹篾细如发丝,上层篾条多达220至240条,花纹细腻,形状优雅,搭配水红色绸带、白绸带及五颜六色的珠子,展现出浓郁的民族特色。
毛南族的花竹帽,俗称“顶盖花”,由金黄色的竹子编织而成,直径约一尺。帽子上编织有80至90个圈圈,不见任何缝隙。帽面用黑色竹条编织出各种花纹图案。每逢中秋、春节和毛南族的“分龙节”,年轻小伙子们会戴上“顶盖花”参加聚会,通过对歌寻找意中人,若姑娘接受礼物,即表示接受求婚。
新疆维吾尔族人偏爱绣花小帽,称为“朵帕”。不同地区和用途的帽子款式各异,南疆喀什流行的男式巴旦姆花帽,以白花黑底、顶大口小、棱角突出为特点,古朴大方,线条丰富;吐鲁番的绣花小帽色彩艳丽,如同一顶华丽的花冠,深受年轻人喜爱,成为男女青年爱情的信物;而在哈密,绣花小帽为圆形,没有棱角,图案繁茂细腻,色彩鲜艳。
D. 四川少数民族的帽子
白族姑娘的凤凰帽,五彩斑斓、绚丽夺目。两瓣鱼尾形的帽帮缝合成凤凰形。帽后沿有二寸来长的长梢成为翘上的帽尾,帽子前沿的中部,有一颗红光闪闪,用白银镶边的帽花,帽花上边缀着白银绿玉的饰器,还插着一朵五彩丛花,远远望去,恰似一只彩凤立于头上。
藏族同胞最喜欢戴狐狸皮帽。狐狸皮帽色泽鲜亮,狐狸的脑袋、尾巴和四脚均完整地保留在帽子上,又漂亮又暖和。藏北高原的牧民们骑马驰骋,红色的狐狸帽像一团火,显得英姿勃勃,十分神气。
畲族斗笠,做工精细,花纹有笠头燕、顶、四路、三层檐、云头、虎牙、斗笠星等几种同时使用的图案。斗笠的竹篾细度不到0.1厘米,一顶斗笠的上层篾条有220至240条之多,花纹细巧,形状优美,配以水红色绸带、白绸带及五颜六色的珠子,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毛南族的花竹帽,被称为“顶盖花”,是用金黄色的竹子破篾细织而成,半径一尺左右。帽子上编有80至90个圈圈,看不见洞眼。帽面用黑色的竹条编出各式花纹图案。每当中秋、春节和毛南族的“分龙节”,小伙子就拿一顶“顶盖花”,参加村里青年人的聚会。青年人通过对歌,选择自己的意中人,小伙子将“顶盖花”送给选中的姑娘,如果姑娘接受了对方的礼物,即表示接受了他的求婚。
新疆维吾尔族同胞喜欢戴四棱绣花小帽,维吾尔族人称绣花小帽为“朵帕”,因为地区和使用对象不同,其款式和花纹也不相同。南疆喀什盛行一种白花黑底、顶大口小、棱角突出的男式巴旦姆花帽,古朴大方,庄重素雅,线条丰富多样;吐鲁番一带的绣花小帽,色泽艳丽,似一顶花团锦簇的花冠,深受年轻人喜爱,往往是男女青年爱情的信物;在哈密,绣花小帽是圆形的,没有棱角,花帽的图案繁茂细腻,色彩鲜艳。
E. 少数民族代表头戴“小鹿头”,这帽子有什么来头
在庄严的会议中,一些少数民族代表引人注目地戴着一顶形似小鹿的帽子。这一独特的装扮迅速在网上引起了热烈讨论,许多人都对这种帽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实际上,这种帽子被称为狍头皮帽,是某些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之一。狍头皮帽的历史悠久,它的用途多样:既可用于保暖,也曾在狩猎时作为伪装使用,同时还是民族文化的装饰品。狍头皮帽在会议上的出现并非首次,早在2013年的会议中,就有蒙古代表戴着这种帽子,当时也受到了网友们的广泛关注。狍头皮帽的来历和意义值得关注。它是鄂伦春族的传统服饰,不分年龄,都是这个民族文化的一部分。狍头皮帽最初的功能包括保暖和狩猎,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它的作用也在逐渐转变。如今,狍头皮帽更多被视为一种装饰品,而且经过艺术加工后,它甚至成为了体现鄂伦春族审美情趣的艺术品。对于关心野生动物保护的人来说,需要了解的是,狍子因其高经济价值,在符合养殖条件和相关规定的情况下,是可以合法养殖的,因此戴这种帽子并不涉及对野生动物的伤害。
F. 少数民族代表头戴“小鹿头”,可可爱爱萌翻网友!这帽子什么来头
在3月5日下午举行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中,一位少数民族代表的“小鹿头”引起了网友的注意。 据悉,这位代表是鄂伦春族,其头戴的“小鹿头”其实是狍头皮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