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帽子知识 > 电视剧皇帝戴的帽子

电视剧皇帝戴的帽子

发布时间:2021-06-09 07:01:20

❶ 清朝皇帝戴的叫什么帽子,为什么要这么设计

清代皇帝在正式场合戴的有两种,吉服冠和朝冠。估计你说的是朝冠,有冬朝冠和夏朝冠两种。不同于电视剧,实际上清代皇帝戴朝冠的时候很少,朝冠和朝服一般用于大朝会、祭天、祭祖、登基等重大场合使用,平时的正式场合多用吉服冠。中国古时候没有帽子一词,中原地区称“冠”,满族人称“顶子”,清代帽子样式设计既保留了满族服饰中的风俗,又沿袭了中国历代皇帝“崇尚黄色、衣纹云龙”的传统。下图为雍正像,左吉服,右为朝服。

❷ 在影视剧皇帝戴着的“帽子”前有一串珠帘,这有什么含义吗

珠帘若隐若现看不清皇帝的脸,说明皇帝的内心也是让人捉摸不透

❸ 古代皇帝的帽子叫什么

古代皇帝的帽子:冕旒

冕旒,古代中国礼冠之一种。相传,冕制起于黄帝,至周代时始完备。古时帝王、诸侯、卿大夫参加盛大祭祀所服,冕旒为礼冠中最贵重者。

旒就是用五彩的缫(丝绳)12根,每旒贯12块五彩玉,按朱、白、苍、黄、玄的顺次排列,每块玉相间距离各1寸,每旒长12寸。汉代冕服的垂旒却不限于五色,根据后汉书·舆服制的记载,十二旒为白玉串珠。

(3)电视剧皇帝戴的帽子扩展阅读:

古代头部服饰的介绍

1、冠是贵族男子所戴的“帽子”,但是它的样式和用途与后世所谓的帽子不同。据说早先的冠只有冠梁,冠梁不是很宽,有褶子,两端连在冠圈上,戴起来冠梁像一根弧形的带子,从前到后覆在头发上。由此可见,上古的冠并不像后世的帽子那样把头全部盖住。

2、冕是一种最尊贵的礼冠。最初天子诸侯大夫在祭祀时都戴冕,所以后来有“冠冕堂皇”这个成语。“冠冕”又可以用作仕宦的代称,它又被用来比喻“居于首位”。

3、弁也是一种比较尊贵的冠,有爵弁,有皮弁。爵弁据说就是没有旒的冕。皮弁是用白鹿皮做的,尖顶,类似后世的瓜皮帽。

❹ 古代皇帝上朝时头上戴着的那个有好多珠子的帽子叫什么啊

古代皇帝上朝时头上戴的帽子,称为冕冠。

也称“旒冠”,俗称“平天冠”。与冕服、赤舄、佩绶、玉圭等同时在祭祀等大典时穿用。是帝王、王公、卿大夫在参加祭典等典礼活动时所戴的等级最高的礼冠。

冕的顶部叫“綖板”,綖板前圆后方,比喻天圆地方,表示博大之意;綖板涂黑漆,以示庄重。板前后系垂旒,表示帝王不视非,不视邪,是非分明。旒的多少视佩戴者的身份决定,有三、五、七、九、十二之分,以十二旒最为尊贵,是帝王的专用。

板下有玉衡,连接于冠上两边凹槽内;衡两端有孔,两边垂挂丝绳直到耳旁,至耳处系着一块美玉,好像塞住了耳朵,即所谓“充耳”,寓意帝王不听谗言,求大德不计小过,有所闻,有所不闻,从而衍化出一个成语“充耳不闻”。

(4)电视剧皇帝戴的帽子扩展阅读:

冕冠与冕服、赤舄、佩绶、玉圭等同时在祭祀等大典时穿用。

冕服之制,传说殷商时期已有,至周定制规范、完善,自汉代以来历代沿袭,源远流长,虽冕服的种类、使用的范围、章纹的分布等等屡有更定、演变,各朝不一,情况较为繁复,但冕服制度一直沿用到明,至清朝建立,因服饰政策变更冕服制度在中国亦随之终结。

但冕服上特有的“章纹”清代仍饰于帝后礼服、吉服等服饰上,民国三年定制的“祭祀冠服”亦将“章纹”施于上衣圆补,作为区分等级的标志。

赤舄,古代天子、诸侯所穿的鞋。赤色,重底。

❺ 皇帝头上那帽子叫什么

冕服:古代的一种礼服名称。主要由冠(冕冠)、上衣(玄色,即黑色)、下裳(一般为红色或黄色)、舄(或靴——明制)等主体部分及蔽膝、绶、佩等其他配件相构成。

冕服沿革
冕服之制,按照传统说法,传说殷商时期已有,至周定制完善,各代沿袭,源远流长,虽冕服的种类、使用的范围、章纹的分布等等屡有更定,各朝不一,但冕服之制度一直沿用到明,至清朝建立,废除汉族衣冠,此制亦随之终结。
历史上除中国外,冕服在东亚地区的日本、朝鲜、越南等国亦曾做为国君、储君等人的最高等级礼服。
目前唯一可以基本完全考证清楚形制的为明代冕服,明代官修《明会典》中亦载有嘉靖改制后的冕服各部图像(可见http://post..com/f?kz=260766538)。

冕服等级
按照古代经典记载,冕服等级从高到低分为六种,以其上所装饰的章纹种类数量相区别(注:此六冕之制,后世各代多不完全照搬)。
大裘冕:配十二旒冕,大裘、玄衣纁裳。上衣绘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六章花纹,下裳绣藻、火、粉米、宗彝、黼、黻六章章纹。共十二章,又称十二章衣,用于王祭祀昊天上帝;
衮冕:配九旒冕冠,玄衣纁裳,衣绘龙、山、华虫、火、宗彝五章章纹,裳绣藻、粉米、黼、黻四章章纹,共九章,王之吉服;
鷩冕:配七旒冕冠、玄衣纁裳,衣绘华虫、火、宗彝三章章纹,裳绣藻、粉米、黼、黻四章章纹,共七章,用于王祭先公与飨射;
毳冕:配五旒冕冠、玄衣纁裳,衣绘宗彝、藻、粉米三章章纹,裳绣黼、黻二章章纹,共五章,用于王祀四望山川;
希冕:配四旒冕冠、玄衣纁裳,衣绣粉米一章章纹,裳绣黼、黻二章章纹,用于王祭社稷先王;
玄冕:配三旒冕冠、玄衣纁裳,衣不加章饰,裳绣黻一章纹,用于王祀林泽坟衍四方百物。

冕服的传播
【日本】
随着遣唐使的派遣,冕服很快传入日本。在文武天皇大宝元年(701年)发布的大宝律令中,明确规定天皇在正式场合需采用类似十二章冕服的“衮龙御衣”。但在元正天皇养老二年(718年)修改后颁布的养老律令中,相关的服装要求又被删除,天皇在正式场合的礼服又恢复为传统白衣。

据续日本志记载,圣武天皇在天平四年(732年)正月首次在正式仪式上以冕服为礼服。此后,冕服最终被确定为日本正式礼服。

明朝永乐三年,幕府将军足利义满遣使向明成祖朝贡,明成祖封其为“日本国王”,并赐予包括九章冕服在内的许多礼物。其后,在壬辰战争之中,明朝政府试图同丰臣秀吉谈判时,亦曾赐予其七旒皮弁冠和皮弁服,其臣下德川家康等次等冕服,丰臣秀吉对此服装亦一度表示接受。

日本冕服实物:日宫内厅所藏孝明天皇冕服,分上衣、下裳两部分,均为红地,饰有十二章纹。

【朝鲜】
明清时代,中国同朝鲜王朝为宗藩关系,朝鲜国王许穿明代亲王等级的冕服,饰九章纹,上衣五章:龙在两肩,山在背部,火、华虫和宗彜在两袖,此三章每袖自上而下各三;下裳四章:藻、粉米、黼、黻,每章各二,另有蔽膝、佩、绶等配件。有实物传世。

冕服实物
1957年,北京明神宗 定陵出土有明代冕服上的冕冠、裳、中单、蔽膝、绶、佩、大带等各部分,但唯独缺少上衣,故我国到目前为止尚未有完整冕服实物的传世品或出土品存世。

❻ 为什么宋朝皇帝戴的帽子和大臣的帽子相似

皇帝的帽子分场合,戴不同的帽子。
你说的宋代的皇冠叫通天冠,又叫作高山冠,也叫做卷云冠。通天冠是级位仅仅次于冕冠的冠帽,其形状与汉画中的进贤冠结构相同,不同的只是展筒的前壁,进贤冠是前壁与帽梁接合,构成尖角。通天冠的前壁比帽梁顶端更高出一截,显得巍峨突出。学术界认为通天冠正前方高出的这块前壁就是金博山,《隋书·礼仪志》称它为“前有高山”,故通天冠又叫作高山冠。金博山向前倾斜,上面饰有蝉纹。

宋 吴自牧 《梦粱录·驾回太庙宿奉神主出室》:“上御冠服,如图画星官之状,其通天冠俱用北珠卷结,又名‘卷云冠’。”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驾宿太庙奉神主出室》:“驾乘玉辂……头冠皆北珠装结顶通天冠,又谓之‘卷云冠’。”
《明史》:“皇帝通天冠服:洪武元年定,郊庙、省牲,皇太子诸王冠婚、醮戒,则服通
天冠、绛纱袍。冠加金博山,附蝉十二,首施珠翠,黑介帻,组缨,玉簪导。绛纱袍,深衣制。白纱内单,皂领褾襈裾。绛纱蔽膝,白假带,方心曲领。白袜,赤舄。其革带、佩绶,与衮服同。”
《明集礼卷三十九冠服》明集礼卷三十九:“通天冠,朔日受羣臣朝及凡正旦大会、冬至大会、诸祭祀,还则服之(冠加金博山,附蝉,十二首,施珠翠,黒介帻,玉簪导。绛纱袍,深衣制,白纱内单,皂领褾襈裾,绛纱蔽膝,白假带,方心曲领,其革带劒佩绶舄与上同。若未加元服则双童髻,空顶黒介帻,双玉导,加宝饰。”
《明史》舆服三:“政和议礼局更上皇帝冕服之制:冕版广八寸,长一尺六寸,前高八寸五分,后高九寸五分。青表朱里,前后各十有二旒,五采藻十有二就,就间相去一寸。青碧锦织成天河带,长一丈二尺,广二寸。朱丝组带为缨,黈纩充耳,金饰玉簪导,长一尺二寸。衮服,青衣八章,绘日、月、星辰、山、龙、华虫、火、宗彝;纁裳四章,绣藻、粉米、黼、黻。蔽膝随裳色,绣升龙二。白罗中单,皂褾、襈,红罗勒帛,青罗袜带。绯白罗大带,革带,白玉双佩。大绶六采,赤、黄、黑、白、缥、绿,小绶三色,如大绶,间施玉环三。朱韈,赤舄,缘以黄罗。 中兴仍旧制,延,以罗衣木,玄表朱里,长尺有六寸,前低一寸二分,四旁缘以金,覆于卷武之上,缫以五色丝贯五色玉,前后各十二,凡用二百八十有八。玉笄,充耳用黄绵,纮以朱组,以其一属于左笄上垂下,又屈而属于右笄,系之而垂其余。玄衣,八章,升龙于山,绘。裳纁,四章,绣。幅前三后四,断而不属,两旁杀缝,腰辟积,綼緆之广皆如旧。大带以绯白罗合而紩之,以朱绿饰其侧,上朱下绿,其束处以组为纽约,下垂三尺。通天冠、绛纱袍亦如之。白罗中单,领、褾、襈以黻,服裘则以皂。绛纱袍则衣用白纱,领、褾、襈以朱。绶大小各一,大绶织
以六采,青、黄、黑、白、缥、绿,下垂青丝网,上有结,垂玉环三;小绶制如大绶,惟三色。大裘、绛纱袍皆用之。革带,博二寸,革为里,绯罗为表,饰以玉銙,钮以下钩。通天冠、绛纱袍亦用之。AX从裳色,上有纰,下有纯,去上五寸,绘以山、龙、火,上接革带系之。佩有衡,有琚瑀,有冲牙,系于革带,左右各一。上设衡,衡下垂三带,贯以蠙珠。次则中有金兽面,两旁夹以双璜,又次设琚瑀。下则冲牙居中央,两旁有玉滴子,行则击牙而有声。舄有絇,有纯,有繶,有綦,以绯罗为之,首加金饰。服通天冠、绛纱袍则用黑舄,以乌皮为之。常服则用白舄,以丝为之。韈,罗表缯里,施靿著綦以系之,赤舄以朱,黑舄以白,白舄同。通天冠。二十四梁,加金博山,附蝉十二,高广各一尺。青表朱里,首施珠翠,黑介帻,组缨翠緌,玉犀簪导。绛纱袍,以织成云龙红金条纱为之,红里,皂褾、襈、裾,绛纱裙,蔽膝如袍饰,并皂褾、襈。白纱中单,朱领、褾、襈、裾。白罗方心曲领。白韈,黑舄,佩绶如衮。大祭祀致斋、正旦冬至五月朔大朝会、大册命、亲耕籍田皆服之。仁宗天圣二年,南郊,礼仪使李维言:“通天冠上一字,准敕回避。”诏改承天冠。中兴之制,冠高九寸,服用并同。乾道九年,又用履袍。袍以绛罗为之,折上巾,通犀金玉带。系履,则曰履袍;服靴,则曰靴袍。履、靴皆用黑革。四孟朝献景灵宫、郊祀、明堂,诣宫、宿庙、进胙,上寿两宫及端门肆赦,并服之。大礼毕还宫,乘平辇,服亦如之。若大辇,则服通天、绛纱如常仪。”

冕冠,古代帝王最高等级的首服。冕冠由冕板、冕旒、笄、纮、充耳等组成。冕冠与冕服、赤舄、佩绶等同时在祭祀等大典时穿用。冕:《说文》有解:“大夫以上冠也,邃延垂旒统纩。”
冕冠的旒数按典礼轻重和服用者的身份而有区别,按典礼轻重来分,天子祀上帝的大裘冕和天子吉服的衮冕用12旒;天子享先公服鷩冕用9旒,每旒贯玉9颗;天子祀四望山川服毳冕用7旒,每旒贯玉7颗;天子祭社稷五祀服希冕,用5旒,每旒贯玉5颗;天子祭群小服玄冕,用3旒,每旒贯玉3颗。按服用者的身份地位分,只有天子的衮冕用12旒,每旒贯玉12颗。公之服只能低于天子的衮冕用9旒,每旒贯玉9颗;侯伯只能服鷩冕,用7旒,每旒贯玉7颗;子男只能服毳冕,用5旒,每旒贯玉5颗;卿、大夫服玄冕,按官位高低玄冕又有6旒、4旒、2旒的区别,三公以下只用前旒,没有后旒。凡是地位高的人可以穿低于规定的礼服,而地位低的人不允许越位穿高于规定的礼服,否则要受到惩罚。天子为十二旒,周之诸侯王公之旒有九、七、五之分。但后来旒渐渐只限于帝王,于是“冕旒”则成了帝王的代称。同时也是帝王的象征。

《宋史》:“诸臣祭服。唐制,有衮冕九旒,冕八旒,毳冕七旒,絺冕六旒,玄冕五旒。宋初,省八旒、六旒冕。九旒冕:涂金银花额,犀、玳瑁簪导,青罗衣绣山、龙、雉、火、虎蜼五章,绯罗裳绣藻、粉米、黼、黻四章,绯蔽膝绣山、火二章,白花罗中单,玉装剑、佩,革带,晕锦绶,二玉环,绯白罗大带,绯罗韈、履,亲王、中书门下奉祀则服之。其冕无额花者,玄衣纁裳,悉画,小白绫中单,师子锦绶,二银环,余同上,三公奉祀则服之。七旒冕:犀角簪导,衣画虎蜼、藻、粉米三章,裳画黼、黻二章,银装佩、剑,革带,余同九旒冕,九卿奉祀则服之。五旒冕:青罗衣裳,无章,铜装佩、剑,革带,余同七旒冕,四品、五品为献官则服之;六品以下无剑、佩、绶;紫檀衣,朱裳,罗为之,皂大绫绶,铜装剑、佩,御史、博士服之。平冕无旒,青衣纁裳,无剑、佩、绶,余同五旒冕,太祝、奉礼服之。”
“臣尝考诸经传,具得冕服之制。盖王之三公八命,冕八旒,衣裳七章,其章各八。孤卿六命,毳冕六旒,衣裳五章,其章各六。大夫四命,絺冕四旒,衣裳三章,其章各四。上士三命,玄冕三旒;中士再命,玄冕二旒;下士一命,玄冕无旒;衣皆无章。裳、AX视其命数,自三而下。其缫至笄、衡、纮、紞、瑱、纩、带、佩、芾、舄、中衣,皆有等差。近世冕服制度,沿袭失真,多不如古。夫后方而前圆,后昂而前俛,玄表而朱里,此冕之制也;今则方圆俛仰,几于无辨,且以青为表,而饰以金银矣。其衣皆玄,其裳皆纁,裳前三而后四幅,此衣裳之制也;今则衣色以青,裳色以绯,且以六幅而不殊矣。山以章也,今则以嶞。火以圜也,今则以锐。宗彝,宗庙虎蜼之彝也,乃画虎蜼之状,而不为虎蜼彝。粉米,米而粉之者也,乃分为二章,而以五色圆花为藉。佩有衡、璜、琚、瑀、冲牙而已,乃加以双滴,而重设二衡。绶以贯佩玉而已,乃别为锦绶,而间以双环。以至带无纽约,芾无肩颈,舄无絇繶,中衣无连裳。”

❼ 皇帝的帽子叫啥

古代皇帝的帽子叫冕旒。

冕冠的旒数按典礼轻重和服用者的身份而有区别,按典礼轻重来分,天子祀上帝的大裘冕和天子吉服的衮冕用12旒;天子享先公服冕用9旒,每旒贯玉9颗;天子祀四望山川服毳冕用7旒,每旒贯玉7颗;天子祭社稷五祀服希冕,用5旒,每旒贯玉5颗。

天子祭群小服玄冕,用3旒,每旒贯玉3颗。按服用者的身份地位分,只有天子的衮冕用12旒,每旒贯玉12颗。公之服只能低于天子的衮冕用9旒,每旒贯玉9颗;侯伯只能服冕,用7旒,每旒贯玉7颗;子男只能服毳冕,用5旒,每旒贯玉5颗。

卿、大夫服玄冕,按官位高低玄冕又有6旒、4旒、2旒的区别,三公以下只用前旒,没有后旒。凡是地位高的人可以穿低于规定的礼服。

而地位低的人不允许越位穿高于规定的礼服,否则要受到惩罚。天子为十二旒,周之诸侯王公之旒有九、七、五之分。但后来旒渐渐只限于帝王,于是“冕旒”则成了帝王的代称。

(7)电视剧皇帝戴的帽子扩展阅读:

旒就是用五彩的缫(丝绳)12根,每旒贯12块五彩玉,按朱、白、苍、黄、玄的顺次排列,每块玉相间距离各1寸,每旒长12寸。汉代冕服的垂旒却不限于五色,根据后汉书·舆服制的记载,十二旒为白玉串珠。

帝王戴的冕冠,其顶端有一块长形冕板,叫“延”。延通常是前圆后方,用以象征天圆地方。延的前后檐,垂有若干串珠玉,以彩线穿组,名曰:“冕旒”。

冕旒的多少和质料的差异,是区分贵贱尊卑的标志。据说,置旒的目的是为了“蔽明”,意思是王者视事观物,不可“察察为明”,也就是说,一个身为领袖的人,必须洞察大体而能包容细小的瑕疵。

❽ 古代皇帝皇后戴的帽子是叫什么

冠冕(古代帝王、官员戴的帽子);冕弁(冕和弁。均为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冕版(冕顶之板);冕服(古代大夫以上的礼冠与服饰);冕冠(古代帝王、诸侯及卿大夫之礼帽) 古代帝王、诸侯及卿大夫在举行祭祀等大典时所戴的大礼冠。外黑色,里朱色。冕顶有长方板,称为延,後高前低,略向前倾。延之前端缀有数串小圆玉,谓之旒。冕加在发髻上,要横插一长笄(簪),以别住冕。笄的两端绕颔下系一小丝带,谓之紘;又各用一条名叫枕的丝绳挂下一个绵丸,谓之纩,纩下端饰玉,谓之珎。因两珎正当左右两耳,故又名充耳、塞耳。旒、松、纩都是冕的部件。天子的冕十二旒(一说前後各有十二旒),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历代之制大略相同。南北朝以後,只有帝王可以戴冕,因用以专称皇帝的礼冠。《淮南子.主术训》:「古之王者,冕而前旒。」高诱注:「冕,王者冠也。」唐王维《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皇后头上戴的叫凤冠,身上披的叫霞帔(pèi )。
凤冠,因以凤凰点缀得名。凤凰是万鸟之王,所以只有皇后或公主才配得上它,通常只在隆重庆典,如婚礼上才戴,普通平民一概不能佩戴。

❾ 皇帝戴的帽子,叫_冠

皇帝戴的帽子,叫_冠
皇冠
冕旒miǎnliú古代帝王的礼冠和礼冠前後的玉串,也用作皇帝的代称 冕

与电视剧皇帝戴的帽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我有一件好看的新外套 浏览:849
黑色裤子屁股磨白了怎么办 浏览:666
burberry风衣女价格 浏览:261
黑色短皮衣搭配什么裤子好看 浏览:702
兔耳朵气囊帽子男生能带吗 浏览:102
古代制服邪恶动态图 浏览:766
军绿色裤子可以配灰色上衣吗 浏览:775
服装店挂裤子横挂法 浏览:209
石家庄品牌男装批发市场在哪里 浏览:451
皮草帽子女款 浏览:766
衬衫的商标如果剪掉 浏览:875
你准备怎么制服我 浏览:844
介绍牛仔裤的英语怎么说 浏览:516
宝石蓝卫衣男配什么裤子 浏览:391
酒红色衣配蓝色衬衫好看吗 浏览:473
白衣搭什么大一 浏览:61
虎门黄河女装批发 浏览:365
牛仔中长棉衣搭配 浏览:382
雾霾蓝衣开衫搭配图片 浏览:494
睡衣穿紫色颜色好吗 浏览: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