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啊,帽子有遮阳、装饰、增温和防护等作用。种类很多,选择当然也很有讲究。由于每个人的脸型、身材和肤色等各不相同,所以这里细分了一下,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们,可以掌握一些帽子搭配的基本法,我个人认为是很有用的哦!
目前帽子在国内已经形成一股潮流,在商店或是淘宝店,无不看到其身影,春夏秋冬不管哪个季节都有人配戴,帽子作为流行和实用配饰,但是还有很多人对于如何佩戴帽子还不太了解,包括我自己也是,呵呵。最近因为在茜子公司的工作性质和之前截然不同,需要大量阅读和了解时尚的东西,所以也在这方面有所接触了,在路上经常也有MM因为佩戴方式不对,戴得不太好看。这里做一下说明:
帽子如果没有正确佩戴,实在会降低帽子成为装饰品的真正价值。那么就我的理解来粗略说明一下戴帽子的步骤。
拿起一顶帽子,先翻过来看里面,汗带接头处,(一般也是水洗标,商标的缝制处)为帽子的后面。以汗带接头处为后面,将帽子戴在头上,并且要将帽头完全戴下去,不能在帽顶与头之间留空隙,像戴高帽子似的,这样也会影响帽子美观,如果你觉得完全将帽头戴服帖后,帽檐很挡住视线,可适当将帽子后拉,但决不可以拉太多。帽檐挡视线不是靠你将帽头不完全戴下去或将帽子拉后面去避免,而是可以将帽檐适当翻起,这样就会漂亮很多。
帽子大多是均码,说明内注明了适戴头围,个别有具体尺码的应该在帽子上有注明的,选择的时候务必多加留意,当然也可以咨询下卖家。
一般来说,在商场内选购帽子没难度的,MM都可以试戴帽子。如果在网上买的话,没有实物进行试戴了,如果害怕买到不合适的帽子,建议大家先确定自己的头围尺寸,这样也方便卖家给各位的意见了。
软尺测量的方法:后脑勺摸到最高点,往下2公分的这个点,到额头发根绕一圈,尺子不要太紧太松的程度。这个数据加1公分左右。
希望我这些分享对大家有用!
1、帽子与脸型的搭配技巧:
瓜子脸的人,适合戴各种帽子,只是帽型深度要适中,以露出脸型的1/3左右为好;
方型脸的人,帽子造型要按比例高一些,脸部露出3/4为宜,适合八角帽、牛仔帽、卷边帽、礼帽等;
圆脸型的人,帽子应设计成方形、尖形或多边形为好,适合贝雷帽、鸭舌帽、工兵帽、骑士帽等;
长脸型的人,帽子不宜过高,不然会使脸型显得更长,脸部以露出2/3为佳,适合渔夫帽、大檐帽、圆筒线帽等。
2、帽子与体型的搭配技巧:
人的身体有高矮之分。身材高大者在选择帽子的时候宜大不宜小,否则给人以头重脚轻的感觉。高个子不宜戴高筒帽,矮个子不要戴平顶宽檐帽。
3、帽子与肤色的搭配技巧:
肤色红润的人,可以与很多色彩协调,但是不要戴太红的帽子;黄皮肤的人适宜戴深茶色、米灰等色的帽子,不宜戴黄、绿色的帽子;皮肤黝黑的人在选用鲜艳色彩的帽子时,要注重着装的整体效果,根据服装来搭配帽子效果;白色皮肤的人,帽子适用的色彩比较多,但由于皮肤过白容易给人以柔弱感,所以选择帽子的颜色时,要避免选白色或近似色。
4、帽子与服装的搭配技巧:
戴与服装同色或与主色调相近的帽子能给人以清新、高雅之感;
戴与服装色彩形成强烈对比的帽子则使人感到活泼矫健;
穿印花衣服时最好戴一顶颜色较深的帽子;
着红色或蓝色服装时宜戴一顶蓝色或红色帽子;
穿西装、风衣、呢大衣常用礼帽或羊毛帽相配套;
身着运动服,戴一顶棒球帽或空顶帽能使你英姿焕发。
❷ 苗族戴的帽子在年龄上有什么讲究
我国地大物博,单单民族来讲就有56个民族,而少数民族十分的多,各族的文化风俗有十分的迥异,例如苗族人喜欢带着多、重、大的银饰。想不想知道为什么要带。本期苗族文化就为你介绍苗族人为什么带银饰。
苗族尚银,其银饰追求多、重、大。逢年过节时,苗族姑娘戴在身上的银饰有多达十多公斤的。如台江施洞的苗族银饰,一只绞藤纹项圈重达1。5公斤;而雷山西江苗族的大银角,高宽均达80厘米以上。
苗家人一生中用银处极多,尤其女性更胜,主要有四项:
一是青年男女定情,男方要送女方银镯、耳环等作信物,而在正式出嫁时如男方送不足一定银两则不能成婚。
二是苗家孩童是父母希望所在,其银饰的头帽、手镯、脚钏、银铃响物、罗汉菩萨等,全是新买银子做成。为求“长命富贵,驱鬼避邪”,苗人从少年乃至中年,在手、脚、耳等处均系上适量的祀保银钏。
三是日常家珍饰银、存银又是苗家富有的象征。日常生活中,用银子来进行馈赠也是常事。
四是给老年人祝寿或送葬都离不开银子或银饰物,常有些老人,生前将银私藏,死后无人知晓。至今,湘黔边区的苗族同胞用银数量有增无减。
一般家庭在改革开放前为新娘送银在四五十两左右,而近年来都增至一二百两,还要制成头饰、项圈、手镯、戒子、耳环、扣链、银腰带、牙签、披肩等饰品,总之,“以银为结,以银为彩,以银为荣,以银为贵”成为苗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贵州民族学院教授苗青认为:银饰萌芽于苗族社会早期的巫术图腾活动之中,产生于汉代,成熟于唐代,丰富于明清两代,发展于现当代。在同一族群同一支系中,银饰成为族群的识别符号。银饰作为崇拜物,它把同一祖先的子孙紧紧地凝聚在一起;作为婚姻标志,它给人们的婚恋生活带来良好的秩序;作为巫术器物,它又从心理上给人们提供生活的安全感。因此,苗族银饰已不是单纯的装饰品,而是植根于苗族社会生活中的文化载体。
苗族女人身上戴满银饰的秘密:
苗族人如此崇拜银饰,但是他们聚居的贵州地区并非白银产区。那么如此大量的白银究竟从哪里获得呢?
居住在控拜村的200多户苗家人,四百年多年前都是从榕江迁徙而来,频繁的商业贸易让苗族人有了打银的原料。
苗族常年迁徙,漂泊不定,所以他们喜欢把所有的财富随身戴在身上,人走则家随;以钱为饰保值财产。这也许是苗族人好银的直接原因。
苗族银饰特征:
以大为美
苗族银饰以大为美的艺术特征是不言而喻的,苗族大银角几乎为佩戴者身高的一半便是令人信服的例证。堆大为山,呈现出巍峨之美;水大为海,呈现出浩渺之美。苗族银饰以大为美的独特见识,用美学的观点来看是很有道理的。
以重为美
再看以重为美,贵州施洞苗族妇女自幼穿耳后,即用渐次加粗的圆棍扩大穿孔,以确保能戴上当地流行的圆轮形耳环,利用耳环的重量拉长耳垂。有些妇女因耳环过重,耳垂被拉豁。当地耳环单只最重达200克。黎平苗族妇女的篓花银排圈讲究愈重愈好,重者逾八斤。
以多为美
苗族银饰上呈现出的“多”的艺术特征,也是十分惊人的。很多苗族地区佩戴银饰讲究以多为美。耳环挂三四只,叠至垂肩;项圈戴三四件,没颈掩额;腑饰、腰饰倾其所有,悉数佩戴。特别是清水江流域的银衣,组合部件即有数百之多,重叠繁复,呈现出一种繁缚之美。这种炫耀意识的物化在其他民族也不难见到。傣族男子的纹身习俗讲究纹身部位愈宽、图案愈复杂愈美;求偶期的哈尼族少女浑身上下戴着密密的珠饰、贝饰;青海牧区藏族妇女的“加龙”背饰充分体现了追求大和多的审美原则;德昂族的腰箍多达三四十圈,可谓追求饰品数量的典型。足见追求繁复的以多为美,不止苗族一家。
变与不变
值得一提的是,从贵州省博物馆所藏不同时期的银饰比较情况看,苗族银饰追求大、重、多的脚步始终没有停止。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苗族银饰的发展速度更为空前。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苗族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❸ 苗族银帽正确戴法
苗族女子服饰的最正确,最传统的办法就是现在头上带一条丝巾,然后再带银帽,这是一个习俗,你也可以来我们这边看看参考参考。
❹ 帽子怎么戴好看
看情况呗 前卫的衣服可以有一点斜的带(不是展示帽子的侧面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