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魔王是中國古典小說《西遊記》中的角色,主要出現在孫悟空與火焰山這一篇故事中,在書中一開始稱他為大力王,又自號平天大聖(為七大聖之首)。牛魔王手使一根混鐵棍,武藝高強,神通廣大他是翠雲山和積雷山的主人,妻子是鐵扇公主。
❷ 西遊記里牛魔王是被誰降伏了
哪吒。一物降一物牛魔王的剋星就是哪吒。哪吒用乾坤圈打敗了牛魔王。百變乾坤圈——金色鐲子,會變化,可大可小。投擲攻擊,力量巨大,百發百中,可翻江倒海,震盪乾坤。
【哪吒】(漢語拼音: nézhā),亦作那吒,是中國古代漢族神話傳說人物之一。哪吒信仰興盛於道教與漢族民間信仰。在道教的頭銜為中壇元帥、通天太師、威靈顯赫大將軍、三壇海會大神等,俗稱太子爺、三太子。對於其角色的記載源於元代《三教搜神大全》,活躍於明代古典小說《西遊記》、《封神演義》(一般俗稱《封神榜》) 等多部文學作品中。哪吒一說源於印度與佛教,一說源自於古波斯。
❸ 孫悟空一行人是如何制服牛魔王的
孫悟空是請了諸天神佛才成功制服牛魔王。
面對諸路神佛,牛魔王再次現出本相大白牛,使兩只鐵角去觸李天王,天王使刀來砍,接著哪吒變作三頭六臂,飛身跳在牛王背上,使斬妖劍望頸項上一揮,把牛魔王牛頭斬落。牛王腔子里又鑽出一個頭來,口吐黑氣,眼放金光。被哪吒又砍一劍,頭落處,又鑽出一個頭來。
一連砍了十數劍,隨即長出十數個頭。最後哪吒取出火輪兒掛在那老牛的角上,吹真火,把牛王燒得張狂哮吼,托塔天王將照妖鏡照住牛魔王本象,使之騰那不動,無計逃生,無奈之下,鐵扇公主交出芭蕉扇,扇滅火焰山大火,而牛魔王則被李靖、哪吒拿回西天。
(3)牛魔王是誰制服擴展閱讀:
牛魔王再次登場已經是五百年以後,此時的牛魔王已經娶了鐵扇公主為妻,二人有一子紅孩兒,又納了玉面公主為妾,得到萬歲狐王萬貫家產。
紅孩兒鎮守火雲洞,為了吃唐僧肉與孫悟空大戰,孫悟空因唐僧與八戒被擒入洞中,於是變作牛魔王的樣子入洞哄騙紅孩兒,雙方幾經鬥智斗勇,紅孩兒最終被觀音菩薩收為善財童子,孫悟空也與牛魔王開始結怨。但是牛魔王是沒有計較紅孩兒得了正果的。
後來在女兒國,為了取落胎泉水,孫悟空又與牛魔王的弟弟如意真仙發生沖突。
❹ 牛魔王的原型是什麼牛
大白牛。
原著中,用了一句話對牛魔王真身進行了說明,即:「一隻大白牛,頭如峻嶺,眼若閃光,兩只角似兩座鐵塔,牙排利刃。連頭至尾,有千餘丈長短,自蹄至背,有八百丈高下」。
牛魔王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中的人物,又被稱為大力牛魔王和平天大聖。西遊記牛魔王有著高強本領,和齊天大聖孫悟空難分伯仲。早年間,牛魔王和孫悟空是拜把子兄弟,當孫悟空自封為齊天大聖後,牛魔王自號為平天大聖。
(4)牛魔王是誰制服擴展閱讀
人物關系
結拜兄弟:蛟魔王、鵬魔王、獅駝王、獼猴王、禺狨王、孫悟空(美猴王)
妻子:鐵扇公主
愛妾:玉面公主
兒子:紅孩兒
弟弟:如意真仙
好友:萬聖龍王、九頭蟲。
相識:豬八戒、沙僧(「他二徒弟豬精,三徒弟沙流精,我當年做妖怪時,也曾會他」)
❺ 三調芭蕉扇最後是誰制服牛魔王
最後是鐵扇制服的牛魔王啊 火焰山的火是太上老君的 紅孩親爹是老君的 鐵扇真情感動了老牛 要不就算把牛魔王當場打死 以他的性格他也不屈服
❻ 哪吒為什麼會制服牛魔王他們之間是什麼關系
哪吒之所以能制服牛魔王是因為哪吒幫手眾多,並且得到了如來佛祖的指點。而牛魔王則是佛教之人,所以牛魔王看到哪吒之後才會順著哪吒的招式被制服。很顯然牛魔王之所以被哪吒制服還是因為牛魔王接受到了撤退的訊息,所以見好就收。
因為牛魔王攔住唐僧一行人設下關卡是佛祖的意思,而哪吒能知道牛魔王的弱點和如何收服它則是因為佛祖的指點。而牛魔王一看到哪吒對付自己的招式,牛魔王馬上就知道這是如來佛祖派來收服自己的人,於是牛魔王很上道的被哪吒收服了。
❼ 《西遊記》中的牛魔王人物簡介
牛魔王頭上戴一頂水磨銀亮熟鐵盔,身上貫一副絨穿錦綉黃金甲,足下踏一雙卷尖粉底麂皮靴,腰間束一條攢絲三股獅蠻帶。一雙眼光如明鏡,兩道眉艷似紅霓。口若血盆,齒排銅板。吼聲響震山神怕,行動威風惡鬼慌。四海有名稱混世,西方大力號魔王。
牛魔王,翠雲山和積雷山的主人,妻子是鐵扇公主,兒子是紅孩兒。首次出現於孫悟空自稱齊天大聖之後,後出現於孫悟空與火焰山這一篇故事中,在書中稱他為大力王,自號平天大聖(為七大聖之首)。
牛魔王也有七十二變,武藝也與孫悟空一般,只是身子狼剁些,欠鑽疾,不活達些。
牛魔王初登場於《西遊記》第三回《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類盡除名》,孫悟空得到金箍棒以後,「眾猴駭然叫道:「大王!還拿出來耍耍!」猴王真個去耳朵里拿出,托放掌上叫:「大,大,大!」即又大做斗來粗細,二丈長短。
他弄到歡喜處,跳上橋,走出洞外,將寶貝擅在手中,使一個法天象地的神通,把腰一躬,叫聲:「長!」他就長的高萬丈,頭如泰山,腰如峻嶺,眼如閃電,口似血盆,牙如劍戟。
手中那棒,上抵三十三天,下至十八層地獄,把些虎豹狼蟲,滿山群怪,七十二洞妖王,都唬得磕頭禮拜,戰兢兢魄散魂飛,霎時收了法象,將寶貝還變做個綉花針兒,藏在耳內,復歸洞府,慌得那各洞妖王,都來參賀。
此時遂大開旗鼓,響振銅鑼,廣設珍饈百味,滿斟椰液萄漿,與眾飲宴多時。卻又依前教演。猴王將那四個老猴封為健將,將兩個赤尻馬猴喚做馬、流二元帥,兩個通背猿猴喚做崩、芭二將軍。將那安營下寨,賞罰諸事,都付與四健將維持。
他放下心,日逐騰雲駕霧,遨遊四海,行樂千山。施武藝,遍訪英豪;弄神通,廣交賢友。此時又會了個七弟兄,乃牛魔王、蛟魔王、鵬魔王、獅駝王、獼猴王、禺狨王,連自家美猴王七個。日逐講文論武,走摐傳觴,弦歌吹舞,朝去暮回,無般兒不樂。
把那萬里之遙,只當庭闈之路,所謂點頭徑過三千里,扭腰八百有餘程。」後來孫悟空受天庭招安,又因嫌弼馬溫官小,反出天宮,在獨角鬼王建議下自稱為齊天大聖,於是牛魔王就自稱做平天大聖,其他五大魔王也都各稱大聖,並稱七大聖。
❽ 誰能制服牛魔王
比牛魔王厲害的所有人
❾ 西遊記中,牛魔王是被誰收服了的
西遊記中,牛魔王被李靖、哪吒拿回西天。
在《西遊記》中,面對諸路神佛,牛魔王再次現出本相大白牛,使兩只鐵角去觸李天王,天王使刀來砍,接著哪吒變作三頭六臂,飛身跳在牛王背上,使斬妖劍望頸項上一揮,把牛魔王牛頭斬落。牛王腔子里又鑽出一個頭來,口吐黑氣,眼放金光。
被哪吒又砍一劍,頭落處,又鑽出一個頭來。一連砍了十數劍,隨即長出十數個頭。最後哪吒取出火輪兒掛在那老牛的角上,吹真火,把牛王燒得張狂哮吼。
托塔天王將照妖鏡照住牛魔王本象,使之騰那不動,無計逃生,無奈之下,鐵扇公主交出芭蕉扇,扇滅火焰山大火,而牛魔王則被李靖、哪吒拿回西天。
牛魔王的出處考證:
牛魔王從名稱來看,是從「鳩摩羅王」、「鳩摩羅炎」、「鳩摩羅什」的「鳩摩」演化來的,到如今印度都以牛為神物,把牛是當地最神聖不可侵犯的動物。
鳩摩羅王在真實的歷史中是與玄奘同時代的人物,他是南印度當時統治者,根據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第五記載,在玄奘西行求法的過程中,曾經和鳩摩羅王進行過時間不短的接觸。
牛魔王的原型最有可能就是鳩摩羅王,吳承恩的《西遊記》和之前的元曲雜劇有可能引用了《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的內容。
❿ 牛魔王的身世是什麼
牛魔王是中國古典小說《西遊記》中的角色,首先出現在孫悟空自稱齊天大聖之後,銷聲匿跡許久後主要出現在孫悟空與火焰山這一篇故事中,在書中一開始稱他為大力王,又自號平天大聖(為七大聖之首)。他是翠雲山和積雷山的主人,妻子是鐵扇公主。在全書妖魔中,是一位為數不多可以自身法力不靠法寶與孫悟空匹敵的角色,深知牛魔王、孫悟空本領的火焰山土地稱:「牛魔王神通廣大、法力無邊、正是孫大聖的敵手!」,而且通過描述牛魔王似乎是自行修煉得道,並沒有強大的後台、主人,牛魔王有弟弟如意真仙、兒子紅孩兒,可推測牛魔王來自一個頗為興旺的妖怪家族,另外牛魔王交友廣泛,名氣頗大,在地仙中可算一位名副其實的絕世梟雄。
一、牛魔王,起源自印度宗教,自然也是從「鳩摩羅什」的「鳩摩」演化來的,到如今印度都以牛為神物,把牛是當地最神聖不可侵犯的動物。鳩摩羅什起初信奉印度教,身邊肯定帶有很多以牛為標志的飾物,說不定整天戴著個牛形面具,以訛舛訛,後來就被傳成「牛魔王」了。
後來公元401年,即後秦弘始三年,鳩摩羅什被姚興接到長安,尊為國師,經常在逍遙園給包括後秦王姚興在內的3000弟子講經說法,鳩摩羅什佛名遠揚,經常有人為了聽他講經,從千里之外趕到長安。估計到開壇那天,街道上人頭攢動,張三問:「幹嘛去呀?」,李四答:「聽『鳩摩王』講經去」,這張三又傳給王五,王五又告訴馬六,傳來傳去就成了「牛魔王」了。
故事裡的牛魔王起源
《西遊記》中,有一段孫悟空結義的故事,並且是一段逐漸被炒熱的故事,原因就是這七個兄弟中,只有孫悟空和牛魔王被詳細刻畫,其他幾位則銷聲匿跡。
先看看《西遊記》源頭的幾部著作:
《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中,沒有結義的情節,並且,也沒有牛魔王。
《西遊記雜劇》中,沒有結義的情節,雖然出現了鐵扇公主,但沒有出現牛魔王。
《西遊記傳》中,沒有結義的情節,但出現了牛魔王及火焰山,然而,情節非常簡單,甚至比不上任何一個其他的降妖故事。
《唐三藏西遊釋厄傳》中,和《西遊記傳》的情況十分類似。
從以上情況可以看出,七大聖是百回本《西遊記》的首創,並且,牛魔王的故事也是有意被大大豐富的。但是既然西遊記的源頭上沒有多少素材,那麼七大聖及豐富的牛魔王故事是從何而來呢?
《二郎神醉射鎖魔鏡》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清源妙道真君和哪吒喝酒,無意中一箭射破三面寶鏡(一面是照妖鏡,一面是鎖魔鏡,一面是驅邪鏡)中的鎖魔鏡,結果「為你射破鎖魔寶鏡,走了金睛百眼鬼、九首牛魔羅王」。
於是二郎神和哪吒連手降伏兩洞妖魔,看這一段:「哪吒神怒從心上起,可早變化了神威,顯著那三頭六臂,六般兵器,一來一往,一上一下,有似高飛。」
二、《西遊記雜劇》中有:「(天王上雲)兀那那叱,那胡孫又走了,你與眉山七聖大搜此山,必要拿此胡孫,滅其形象者。」以上幾段的共同點是都有梅山七大聖,並且經常和二郎,哪吒一起,具有一定的神通。如果說孫悟空,牛魔王等七個聖的組合是來源於梅山七聖,這個說法可信嗎?從以上雜劇中可見,梅山七大聖的故事在當時有相當的影響,而在七大聖成為二郎的助手之前,就應該是二郎收七大聖了,無論是先戰後收也好,還是自動歸伏也好,都可見,梅山七大聖是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組合,再擴展開來,二郎、哪吒和梅山七大聖的關系,也是一段傳奇。唯一不見的是,二郎收伏梅山七大聖的更激烈的戰爭傳說,如果能發現的話,則將更能說明問題。把這些故事進行抽象,將是這樣一件事:就是二郎收服七聖。
《西遊記》正是利用這些在民間頗有影響的傳說,改造成花果山的七聖。於是,梅山七大聖的傳說與降伏牛魔羅王的傳說捏合在一起,巧妙融合,形成了花果山的七結義及大戰牛魔王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