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制服知識 > 校服校園文化的載體

校服校園文化的載體

發布時間:2021-06-05 20:32:50

如何在校園文化牆上放一整篇文章

一、校園文化建設的必要性


一是由社會環境及學校性質所決定。當今社會紛繁復雜,存在不少消極因素和腐敗現象。社會文化也是絢麗多姿、雅俗並存,包括許多不利於青少年健康成長的負面文化。盡管各級採取了許多措施,但是在短期內優化社會大環境是不可能的。而學校不但是學習文化知識的場所,更重要的是育人的陣地,它擔負著培育一代「四有」新人的歷史重任,因此校園文化不容許雜亂紛呈。這就要求我們根據辦學目的和培養目標優化校園文化,創造一個優良的育人小環境,以抵制社會負面文化的沖擊,並對社會大環境施加積極影響。


二是由教育對象及環境的育人作用所決定。在學校接受教育的青少年學生,生理、心理尚未成熟,可塑性大,模仿性強,辨析能力差,很容易受外部環境的影響。「近朱者亦,近墨者黑」,沒有良好的教育環境,容易將學生引向歧路。作為育人陣地的學校理應創造一種適合學生健康成長的外部環境。


三是由學校辦學水平的現狀所決定。自從提出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方


針後,各級加大了對教育的投入,學校的辦學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一些地方仍然存在著較大差距。也有的學校只重視物質文化的建設而忽視精神文化的建設;只注重學生智力因素的培養而忽視非智力因素的開發;只注重思想認識的灌輸和道德行為的強化而忽視間接情景的暗示。但人的思想和某些品質是不能靠單純的知識傳授來養成的,要藉助道德環境長期的細膩的熏陶,只有在這種環境下培養起來的品質結構才具有穩定性,才能經受住外界環境的刺激。這也要求我們加強校園文化的建設。


四是由教育「三個面向」指導思想及教育改革趨勢所決定。教育要


「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基礎教育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最緊迫的任務就是要轉向素質教育。由「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一個根本問題,是當前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必然走向。素質教育的內容包括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要注重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要讓學生主動發展,這同樣要求我們加強校園文化的建設。


二、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容和方法


校園文化的內容是非常豐富的,這里主要談談物質文化、制度文化、課余文化、輿論文化、人際關系等幾個方面的問題。


  1. 加強物質文化建設,美化校園環境。

物質文化是一種直觀性的文化,它直接表現出師生所處的文化氛


圍,有較強的直觀性,如校園布局、建築裝飾、教學設施、環境衛生等。物質文化的建設及管理直接地反映出學校的辦學水平。因此,校園文化建設應從以創建優美校園為主要內容的物質文化入手。


2.加強制度文化建設,強化管理機制。


制度是校園文化建設初級階段的產物,是為了達到無意境界而采


取的一種有意識手段,是為了保障學校教育的有章、有序和有效。目的是先用制度來強化,而後用情境來內化。俗話說:「不依規矩,無以成方圓」。學校應遵循教育規律,依據教育方針和教育法規,圍繞培養「四有」新人這個核心,建立和健全各種規章制度。在制度的建立過程中,應充分發揚民主,經過師生充分醞釀和討論,最後才以條文的形式定下來。學校的規章制度要體現三個特點:一是全。規章制度應該是全方位的,做到事事有章可循,如行政管理制度、德育管理制度、教學管理制度、總務管理制度、內部體制管理制度等;二是細。內容具體明確,操作性強;三是嚴。紀律嚴明,賞罰分明。為了使廣大師生了解和掌握各項規章制度,可按適用范圍將教職工管理制度及學生管理制度分訂成冊,用知識競賽或考試的辦法,督促學生學習掌握制度的內容,使大家明白應該怎樣做,不應該怎樣做;怎樣做是對的,怎樣做是錯的;違反了規定要受到什麼處罰,合符條件將得到什麼獎勵,從而形成自我激勵、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的制度文化環境。


為了保證制度的貫徹落實,有必要建立一個完善的管理網路。如對學校的德育工作,成立以黨支部書記掛帥,主管校長負責,工會主席、德育處主任、團委書記、年級級長、政治科科長參加的德育工作領導小組,實行「四線」管理。即:「黨支部棗工會棗團委」一條線,主管師生政治學習,組織師生開展各項政治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主管校長棗德育處主任椖曇都凍班主任」一條線,主要負責師生的一日生活制度,貫徹落實師德規范和《行為規范》;「校團委、學生會、少先隊大隊部棗團支部、班委會、少先隊中隊棗各班值日生」一條線,負責日常行為規范的自查自糾工作;「校長室、德育處棗公安局、派出所棗學生家長」一條線,主要負責學校、社會、家庭「三結合」教育及安全教育。有了德育工作的管理網路才能保證德育管理制度的落實。要強調的是這種管理網路的建設必須立足於職責,從樹立事業心和責任感入手,分工明確,職責分明,考核到位。


3.加強課余文化建設,豐富校園生活。


校園文化的載體主要是各種各樣的集體活動。如果課業和正規活動擠占時間太多,學生就會感到校園生活單調泛味,並可能形成熱衷於某些有害活動的潛流。因此,學校應適度地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


4.加強輿論文化建設,形成優良校風。


集體是一個熔爐,能把生鐵煉成鋼,也可能是個染缸,給尚未成熟的青少年以不良影響。學生在集體中,思想行為容易受到集體輿論的制約和同化,心理學上稱之為「從眾心理」。因此,學校要重視輿論文化的建設,真正做到「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要培養正確的集體輿論,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是加強政治思想學習,注重養成教育。通過校會、晨會、級會、班會,組織學生認真學習政治文件、法規制度、道德修養等文章,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及明辨是非的能力,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


其次,要加強「愛校」教育,培養母校意識。向學生講述學校光輝的歷史,成立校史展覽室,設計校旗校徽,製作校歌,統一校服,提高學校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使學生自然生發出強烈的榮譽感、自豪感、熱愛母校的情感,從而產生凝聚力,形成學校精神。


第三、確定共同的奮斗目標。學校根據社會發展趨勢及自己的實際情況、辦學特點,提出校訓和奮斗目標。各班相應地制定班級奮斗目標,直至幫助學校制定個人奮斗目標。並開展「爭先創優」活動,爭先進個人、先進集體、先進學校,創優秀品質、優異成績、優美環境。在全校形成一股比、學、趕、幫的熱潮。


第四、強化學校「三風」建設。學校「三風」即領導的作風、教師的教風、學生的學風。首先,領導作風是關鍵,學校領導要加強修養,提高自身素質,在學校的各項工作以及執行各項規章制度中發揮好帶頭作用。其次,要狠抓教師在學生中的表率作用。要求教師從精神風貌、道德修養、工作作風、學識水平到儀表風度、言談舉止、生活起居都應起到為人師表的作用。這樣,教師有高度的事業心、責任感和無私奉獻的敬業精神,學生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勤奮攻讀,立志成才,整個校園充滿一種濃厚的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


第五、開展各種有益的健康的活動。如學雷鋒活動、演講比賽、創建活動等,以培養正確的輿論。


第六、清除校園文化垃圾,凈化校園空氣。禁止傳閱不健康的書報雜


志,禁止學唱不健康的歌曲,清理課桌、書本文具盒上的不健康的圖畫及語言文字,消除消極文化的影響。


第七、針對傾向性問題或熱點文化,舉辦專題講座、主題班會、辨論


會,澄清模糊認識,糾正錯誤觀點,引導正確輿論。


第八、抓好宣傳陣地。充分發揮廣播室、黑板報、閱報欄、宣傳櫥窗、


圖書閱覽室、名人名言警示牌的作用,大張旗鼓地表揚好人好事,同時批評錯誤的思想行為,抑制歪風邪氣,樹立正確輿論。通過以上種種辦法,使整個學校到處充滿著正確的輿論氣氛,從而促進優良校風的形成。


5.創造和諧人際關系,優化人際環境。


從某種意義上講,人際關系是一種高級形式的校園文化。良好的人際關系不僅可以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學習,促進學生奮發向上,健康成長,還可以形成良好的集體意識。良好的集體意識是一種向上的群體規范,是對學生思想品德的一種無形的巨大的力量。


人際關系被稱為人世間最復雜的關系,學校也不例外。從橫向看,有領導集體的人際關系,教師集體的人際關系和學生集體的人際關系;從縱向看,有領導和教師、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人際關系。領導集體的人際關系直接影響教師間的人際關系,教師間的人際關系間接地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本文僅對學生健康成長產生直接影響的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人際關系談點看法。


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學生既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主力軍,又是行為主體,是校園文化的參與者和組織者。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既可培養學生的興趣特長及創造能力,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掌握多種技能,樹立熱愛勞動的觀念,還可以磨煉學生意志,提高學生組織管理能力,為以後走向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


總之,要使學校教育工作行之有效,除正面教育、積極灌輸外,還必須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園文化的潛移默化作用,高度重視校園文化建設。校園文化對學生的影響雖不是立竿見影的,但卻是穩定漸進的,要相信,優化的校園文化必然會結出人才成熟之果。

Ⅱ 校園文化的核心是什麼有哪些內涵具體展現形式有哪些載體有哪些

一、校園文化的核心是什麼?

校園文化的核心是「校園精神

二、有哪些內涵?

以學生為主體,以校園為主要空間,並涵蓋院校領導、教職工,以育人為主要導向,以精神文化、環境文化、行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設等為主要內容,以校園精神、文明為主要特徵的一種群體文化。

三、具體展現形式有哪些?

1、宣傳教育2、人文關懷3、人文教育4、校園物質文化

四、載體有哪些?

1、建築與景觀2、2、各種文化活動3、社會實踐4、社團活動5、社區文化活動6、學生與教職工素質

Ⅲ 談談就如何以學校文化建設為載體,創建特色學校

實驗小學:賀利雲
打造獨特的校園文化,追求學校內涵發展是學校建設的重要目標。我們在學校整體辦學目標的指引下,將把搞好校園文化建設作為學校教育發展的重要內容。以人為本,關注生命,以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為載體,按照校園建設營造整體美,綠色植物營造環境美,名人佳作營造藝術美,人際和諧營造文明美的思路。既重視硬體建設,也重視軟體投入;注重內奠基礎,外樹形象。營造綠化、美化、凈化、藝術化、教育化、人文化的校園環境;營造文明、和諧、拼搏、創新的校園文化氛圍;營造博愛、民主、嚴謹、合作的教師工作氛圍;營造樂學、自主、活潑、奮進的學生學習氣氛,把學校打造成人文校園、書香校園、活力校園。促進了學生的健康成長,推進了學校的整體建設,創建特色學校,從而實現學校活力校園、 智慧課堂、 幸福人生的內涵式發展。
一、學校校園文化建設實施階段:第一階段:啟動校園文化的建設工作,將學校操場的圍牆作為學校文化建設的主陣地。完善實驗室、師生閱覽室、隊部室等基本硬體建設,美化校園環境,完成校園文化的各項物質建設。改革內部管理機制,提升管理水平,做好教師專業發展規劃,優化教師隊伍,提高教師的科研意識,書香校園初見成效。進一步強化學風、教風和校風,使學校各方面工作上一台階。
第二階段:聚二年之力創辦一個新實小,關注校園發展的精神層面,實現師生向幸福人生發展,打造新實小校園品牌。如完善管理考核制度,規范學校管理,依法治校。完善內涵式發展各項創建工作。建設規范,具有學校特色的班級文化。
第三階段:積五載之功發展成一個內涵樂園,校園文化建設能體現書香味。學校管理科學高效,校園和諧民主,書香特色鮮明,教育氛圍高雅、濃厚,教研成果顯著,教育資源整合。創建成一所綠色學校、園林式學校還是一所名副其實的真正的內涵式發展的學校。
二、學校獨特的校園文化建設推進策略:
(一)強化常規管理,德育為先創特色
我們依託學校發展背景,制定校園文化建設方案,成立文化建設領導機構,落實好校園文化建設的實施。同時還組織學校教師、學生參與校園文化建設,群策群力,共同打造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園文化。如依據現有課程資源,圍繞以人為本、關注生命、全面發展教育主旨,結合教師和學生自身特長,創建學校興趣英語課、經典美文閱讀課等特色課程,開發《校園禮儀》、《綜合實踐》等校本課程。還要強化常規管理,狠抓養成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以愛國主義為核心,開展五愛和八榮八恥教育;以重大的節日和紀念日為契機,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德育活動,讓學生在活動受教育;設立德育活動開放日,定期召開,建立德育互動的教育網路;注重心理健康,創書香樂園,促進學生身心和諧發展。
(二)抓好特色教學,打造和諧的智慧課堂
抓好教學工作,注重改革與創新,能創特色,樹品牌,爭一流,以科研促發展,創建校園特色文化(如宣傳欄版、特色展廳、教室特色版塊等),打造快樂和諧的智慧課堂,形成了形成本校獨特書法與閱讀為一體的實小特色教學,全校師生都在讀美文誦經典;一周一節書法樂,中午空閑練一刻,掀起與書為友,品讀美文,學練書法熱潮。既開展了語言文字規范化堅持有效的訓練,又進行書寫比賽活動,加強檢查與考核,達到誦經典,學書法的實效。
(三)扎實校本科研,走出教師幸福人生之路
走獨特的校本研究和科研發展之路,能以國家級、省市級課題研究為龍頭,開展個人反思、同伴互助、專家引領、外延共研、外出取經、以賽促研等覆蓋式、模塊化的多層次、多學科、多專題的教研活動。進行讓人人參與研討課、說課、評課等教學基本功比賽活動,構建有效教學新模式:激趣引新自學探究分層復學點撥導學拓展提高,展示研究成果。創建校本教研網,為教師搭建研討互動的平台,使之課題研究扎實有效。培養出一支道德素質高,教學技術高,學歷層次高,理論素養高的教師隊伍。
(四)豐富課外活動,打造活力校園
實小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成為學校文化校園另一特色。學校開設陽光體育培訓班,開展書法、二胡、繪畫、作文等課外興趣活動,每月進行了一次的大型文體活動.為學生搭建了素質施展、發展的廣闊平台。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實現學生人人個性發展。也促進學校發展。
(五)加強文化建設,打造人文校園
學校的校園環境文化建設,包括教室文化、走廊文化、辦公室文化、操場等。學校擁有寬敞明亮的教室、干凈整潔的校園環境。校園里要有標志性建築,概貌學校一切工作;有精緻的語錄牌,彰顯著學校先進的思想理念;校園里有師生的成果展示台;校園里隨處能聽到彬彬有禮地問候語 老師好!校園里任何地方都是排著隊列有序行走,看不到追逐打鬧,聽不到說臟話;校園一塵不染、規范有序校園處處有濃濃的課改氣息,有特有的書香氣息,人文氣息。
在校園文化建設中,還要注意:第一,處理好校園文化建設與特色學校建設的關系,形成各自獨特的學校文化氣質,促進學校的內涵發展。第二,學校文化建設的個性塑造應認真分析學校的實際情況;第三,特色設計,應體現學校辦學理念,凝練學校的文化精神,形成學校新亮點。
總之,學校要繼續 秉承傳統,打造特色,提升品位,內涵發展,使之建成市、區級內涵式發展示範學校!

Ⅳ 載體的意思是什麼教育藝術、校園文化,哪個是載體

在信息技術和通信系統中,通常把信息的發生者稱為信源,信息的接愛者稱為信宿,傳播信息的媒介稱為載體
校園文化是載體

Ⅳ Hey Junior校服定製如何跟學校文化融合

Hey Junior校服進行校服定製前,需要了解學校的文化歷史與背景,包括了解學校的校園風格,然後根據學校已有的色彩和風格,歷史和文化進行設計定製。

Ⅵ 校服變化映射文化底蘊的作文

1、校服是校園文化重要承載體,也是學生身份的重要象徵。一般來說定製校服都會按照學校的文化傳承,校風、文化、學校的校徽標志等來打造,因此校服是學校文化的底蘊象徵是沒問題的。
2、校服的款式和風格如果隨著學校采購發生變化,那說明學校領導者們希望通過校服的變化傳達出現階段該校的發展勢頭,辦學理念等。

Ⅶ 小學定製校服是如何塑造校園文化的

如今差不多每所小學都會給孩子定製校服,校服算是學生的基本配置,除了可以方便統一管理,還是承載校園文化的重要途徑,同桌的你校服以個性化設計展現每一所學校獨特的文化底蘊和精神面貌。校服是一所學校的文化符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主要為文化傳播和育人功能。

Ⅷ 校服的意義

第一,校服可以使學生在身分感上區別社會其他人,因而有了學生自身的約束力,比如像榮譽感、遵紀守法、文明禮貌,這些方面校服都可以起到內在約束的作用,一種象徵的作用,對他們起到一種潛移默化地培養作用。
第二,校服還可以產生一種平等感。因為學生現在的家庭收入狀況很不一樣,在攀比方面比較盛行的時代。我覺得如果一個學校的學生它能穿一樣的服裝,這樣同學相互之間的感覺是平等的,容易形成一種合作、團結、相互尊重的精神。比如說,我們家稍微窮點,但是穿上校服也沒人能看出我們家很窮;又比如說,某某人很富,但他的孩子在學校里不許穿很好的服裝,這樣感覺培養學生艱苦樸素的品質,避免攀比之風在校園里出現都有積極意義。
第三,校服還可以減輕家長對學生服裝上的投入。現在社會沒有專門為中、小學生製作服裝很得體的服裝,特別像我們中學生,從12、13歲到17、18歲這個年齡段,在市場上就買不到他們合適的服裝,要不就是時裝,要不就是一些胖的,而根據他們的身材、他們的需求,作為商業行為沒人來關心他們這個群體。從推進學校工作來講,我覺得學生穿學生裝對於推進學校校園文化建設是非常有益處的。學生裝統一的穿著對學生有教育的功能,比如說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
第四,穿校服對學生有規范行為的功能。由於學校是一個特殊的地方,它不同於外面的社會,我們學生正在學習成長的過程中,因此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講對學生的行為都應當進行規范。

Ⅸ 校園文化的重要途徑和載體

關於高校校園文化的概念,由於角度和出發點不同,特別是對校園文化的主體和內容範圍還存在很大爭議。本文認為,所謂校園文化是指在高校校園環境中,以全體師生為主體,經過較長時期形成的,以學生之間、師生之間、和師生與學校之間的互動關系所表現出來的各種物質形態、內在精神和活動形式等內容的總和。
校園文化的內涵極為豐富,它不是單一的,而是多元的,也不是可有可無的,而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首先,校園文化的空間范圍是指大學校園,這點是最沒有爭議的。其次,校園文化的主體不僅指高校中的大學生,也包括廣大教職工,特別是與大學生在校學習生活關系密切的教學老師和德育老師。這是因為廣大教職工和大學生樣也是校園文化的積極參與者和建設者,是不可或缺的主體。第三,校園文化建設的客體或對象是高校校園中各種物質制度形態、內在精神及活動形式的總和,也即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主要內容,其精神文化是核心,所以說定程度上校園文化體現為大學精神。第四,校園文化建設的基礎是指其基本指導思想和原則,即遵循高等教育的特點和發展規律,貫徹和服務於國家的教育方針和政策。第五,校園文化建設的目的是培養良好的育人和科技文化發展環境。高校是高等教育的載體,我國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德智體個而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育人應該是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功能,而高等教育除培養人才外,還有發展利技文化、服務社會的任務和功能。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應該發揮這此功能,為育人和發展利技文化培養良好的環境。第六,關於校園文化建設的載體,即校園文化的外在表現形態、形式和建設校園文化的各種方式、方法和途徑的總和。由於受到各種條件的限制,校園文化建設非朝夕之功,是經過較長時間的培育和建設逐步形成的。
優美的校園環境主要表現在教學樓、實驗樓、宿舍樓、圖書館等校舍和校園道路建設和其他自然景觀的規劃建設上,要求校園整體規劃建設符合科學和美學要求,體現校園特色和人文精神,並不斷進行美化、綠化和凈化,給人以舒適、整潔、優關的感受。如果缺乏利學合理的規劃,則給人以雜亂尤章的感覺並影響到學校整體環境的發展。
完備齊全的圖書情報資料和科學儀器設備是高校進行教學科研所不可缺少的物質條件,起著必要的支撐用。而健全的文化體育活動設施也是高校校園不可缺少的物質條件,禮堂、多功能演講廳或報告廳、會議室 、現代化的體育運動場館和學生活動中心等對於開展學術文化活動和體育娛樂活動是必備的物質條件,為服務於廣大師生的各種活動提供必要的場所與舞台,充分感受高校豐富精彩的學術文化氣氛和生動活潑及富有朝氣的特點。
學校創立、發展的歷史總會伴隨著時代的變遷、著名學者和人物的出現,為國家和社會服務的有關事跡和榮譽的積累,校園的巨大變化等。校訓、校徽、校歌及校慶活動等也伴隨著學校的歷史而逐漸形成並積淀為學校不可割捨的一個組成部分,成為重要的精神文化遺產。著名大學都有自己獨具特色的校史、校訓、校徽、校歌及校慶活動,十分重視校史的修撰和展示,都建有校史陳列館等設施。而校徽就像是一所大學的名片,讓人一望即知。
學術文化水平和氛圍是所人學精神文化的基本內容和直接體現,是一所大學精神面貌和校園文化的集中反映。大學不但應該有「大樓」,更應該有「大師」,院士和著名學者的科用不僅僅在於其科研學術成果本身,對所大學校園文化也發揮著獨特的功能和作用。良好的學風和濃厚的學術氛圍及和諧寬松的學術文化環境,是一所大學發展校園文化的必然要求,而豐富多樣的學術文化活動是其主要載體。高校學術文化活動主要形式有學術研討會、座談會,學術講座、報告會,學術評優創建活動,各種學術團體及其活動,與專業學習直接相關的社會實習實踐活動等。
大學校園里豐富多彩的文藝體育活動極大地豐富和充實了大學生活.培養了大學生廣泛的興趣愛好.是大學校園中最為常見的文化組織形式,而文藝體育活動也成為大學校園文化的重要載體。如各種文藝晚會、匯演、音樂、戲劇、書畫比賽和表演展示,校運動會,足球、籃球、乒乓球等各專項體育項目比賽等。
隨著利技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信息網路以其特有的滲透力日益深刻地影響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近年來更是迅速在大學校園內得到普及,對高校教育培養工作帶來了巨大的變革與挑戰。一方面,信息網路的普及應用為高校教學培養等工作提供了新的使捷工具與手段,拓寬了大學生的信息來源渠道,極大地豐富了大學生活;但另方而也使高校內信息來源急劇多元化、多樣化,給高校人學生培養與管理特別是德育工作帶來了很大挑戰。信息網路的普及應用也為校園文化建設提供了新的平台和載體,充分利用網路陣地建設校園文化,為大學生教育培養和學校整體工作提供支持成為日益普遍的做法。
校園文化發揮著特有的育人、導向、凝聚、整合等功能,對於實現高校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高素質人才,提高學校教學、德育和行政等工作的實效性,增進校園和社會文明進步等都有著重大意義。校園文化建設已經成為衡量一所大學辦學思想和水平的重要尺度和指標,日益受到各界重視。
鮮明的特色是校園文化的魅力所在,突出學校特色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需要。校園文化建設應以人為本,以素質教育為切入點,以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為核心,以集體主義和愛國主義為導向,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體現文化底蘊和校園特色。對於校園文化建設較為滯後的高校而言,一方面,應加強對校園文化載體的內涵及其表現形式、實施方式方法的創新研究,探索如何利用信息網路資源推進校園文化建設,如舉行網頁設計大賽或動漫文化節等,特色人文景觀和校史、校訓、校徽、校歌及校慶活動等如何更好地加以展現和利用,使之為校園文化建設發揮更大作用;另一方面,應積極借鑒國內外其他高校特別是著名學府開展校園文化建設的載體運用實踐,對適合本校實際,經充分討論,具各實施條件的方式方法可以勇於嘗試和推行,使之融入校園文化並盡快發揮作用。

Ⅹ 大學校園通過哪些元素體現校園文化

大學校園文化的內涵太豐富了,簡單說,凡是有利於大學生健康成長的元素都可體現校園文化。例如,學生培養計劃、課余文體活動、第二課堂活動等等

與校服校園文化的載體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男生褲子買那種比較好看嗎 瀏覽:332
羽絨服的白斑怎樣去除 瀏覽:676
女生搭配時尚衣圖片欣賞 瀏覽:46
女裝好看的套裝 瀏覽:505
體重65kg穿什麼尺碼的褲子 瀏覽:393
中國褲子的演變 瀏覽:638
深藍色針織衫怎麼配 瀏覽:403
白羽絨服上弄上辣椒油了怎麼清洗 瀏覽:632
精品女裝代理什麼品牌好 瀏覽:672
桑塔納志俊正時皮帶怎麼裝 瀏覽:987
怎樣用衣織風衣 瀏覽:269
皇卡男裝品牌簡介 瀏覽:110
繁星藩王穿情侶裝什麼意思 瀏覽:554
貝克漢姆爬長城同款襯衫 瀏覽:159
為什麼現在不流行旗袍了 瀏覽:538
哪款帽子顏色最好看 瀏覽:87
黑色羽絨服內搭粉色長裙好看嗎 瀏覽:537
羽絨服男款褲 瀏覽:649
在哪能買到女士純藍色的風衣 瀏覽:596
裙子大衣搭配板鞋 瀏覽: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