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制服知識 > 民國官員制服

民國官員制服

發布時間:2021-06-17 12:16:14

A. 以前國民黨軍官軍服是什麼顏色

國民革命軍的標准服制
國民革命軍的軍服沿用了北伐時期黃埔軍校學生軍的軍服樣式,以灰色棉布裁剪的中山裝為主,手持蘇制7.92毫米莫辛-納甘M1891式步槍,配大蓋帽、軍褲、皮帶和布綁腿,士兵足穿草鞋.軍官則配皮鞋。這種服裝在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基本上被沿用。中山裝式樣的上衣成為軍裝的基本制式,而大蓋帽由於不易製作,且不便於實戰,後改為布制野戰帽。
在抗戰初期。國民政府中央軍的夏常服主要以黃綠色為標准色,是由蔣介石聘請的德國顧問們建議使用的。讀已故歷史學家黃仁宇教授的文章可知,從1931年前後到1942年,這種顏色的夏季制服一直是國民政府中央軍主要採用的制服顏色,後來才換成土黃色的夏常服。除黃綠色軍服外,也有部分部隊在抗戰前後穿卡其色軍服(例如淞滬抗戰時期國民政府中央軍的第87師和第88師)。
在原地方軍閥部隊所屬的非嫡系雜牌軍中,北方部隊大多數以灰棉布制服為主,即使嫡系部隊也有不少穿灰布棉軍裝的。此外據文獻記載,兩廣部隊(李宗仁、白崇禧的桂軍,余漢謀的粵軍)穿著土黃色軍服。龍雲的滇軍則是藍綠色軍裝,這可能是受到法軍的影響。第一次世界大戰初期法軍就是穿著這種軍裝。
冬裝方面,無論中央軍還是雜牌部隊,都是以灰色棉布制服為主。所謂的灰色,實際是略帶淺藍色的灰色。在國外出版的大多相關書籍中,經常被描述成深藍色。這種誤解有可能是源於大戰後期來華美軍的回憶。當時的滇軍即穿著藍色棉製服,甚至還有一個師(陸軍暫編第19師

B. 民國時期國民黨軍官有金鈕扣沒有

民國時期,國民黨軍官的制服上都有金黃色的紐扣,看起來十分精神。但其材質都是黃銅,不可能是金紐扣。即使是高級軍官也不可能有黃金紐扣。

C. 民國時期各地新軍的軍服

1936年1月,國民政府公布《陸軍服制條例》,規定陸軍軍服分冬夏兩季,大禮服、禮服、軍常服三種。官兵均以領章表明兵種和階級,各兵種的識別標志是:步兵紅色,騎兵黃色,炮兵藍色,工兵白色,通信兵淺灰色,輜重兵黑色,憲兵風紅色,軍需紫色,軍醫深綠色,測量土黃色,軍樂杏黃色。禮服的穿戴,大禮服在國慶日、元旦日慶賀宴會時,領受勛章或參加各種典禮時,隨從國民政府主席閱兵時,隨從最高軍事長官與國慶日、元旦日閱兵時,國家有其他大典時,舉行會禮或祭奠時穿著;長禮服在竭見或迎送國民政府主席或最高軍事長官時,侍從國民政府主席或最高軍事長官巡閱要塞、軍港、學校、兵營、艦隊時,部隊因典禮而舉行閱兵時,就職、卸職及重要集會時,訪侯或拜答外國重要文物官員時,參加軍人婚喪以及祭奠時穿用;軍常服在平時辦公及外出,操練演習及受檢閱以及戰時穿用。還規定了穿著制式服裝是的佩戴,包括禮帶(武裝帶)、肩章、領章、軍刀、短劍、馬刺、長筒皮鞋(馬靴或皮鞋)或手套。部隊番號以臂章表示。
蔡鍔是藍色軍裝好像也是有綠的的啊!

D. 民國軍人官職等級名稱

軍銜是區分軍人等級、表明軍人身份的稱號、標志,是國家給予軍人的榮譽。通常由將官、校官、尉官、准尉、士官、士兵構成其等級體系,有的國家還設有元帥。以置於肩、領或袖、帽等處的專門徽章符號,標志軍人的軍銜等級和所屬軍種、兵種及專業勤務。軍銜的種類,按其性質,可分為正式軍銜、臨時軍銜和榮譽軍銜;按兵役,可分為現役軍銜、預備役軍銜和退役軍銜。許多國家的法律規定,軍銜是軍人的終身榮譽,非經法律判決不得剝奪,具有一定功績的軍人退役後,在規定的場所有權著佩帶軍銜符號的軍服。實行軍銜制度,有利於提高軍人的責任心和榮譽感,加強軍隊的組織紀律性,方便軍隊的指揮和管理,促進軍隊正規化建設;對國際聯盟作戰和軍隊交往也具有重要意義。 軍銜等級的設置,同軍隊的規模和體制編制密切相關。歐洲早期的軍隊,最大編制是團,所以當時最高軍銜只是上校,將軍則是代表君主或元首指揮作戰的首領。以後,隨著軍隊組織編制擴大,將軍遂劃分為若乾等級,以指揮不同規模的軍隊。各國軍官軍銜同軍隊職務之間有一定的對應關系,通常是上尉一連長,上校一團長,准將一旅長,少將一師長,中將一軍長,上將一方面軍(或戰區)司令官。軍銜授予的條件和程序,各國都以法律形式加以規定。 授予軍銜,一般以軍人所任職務的編制軍銜、政治品質、業務素質、服役經歷及勞績貢獻為依據。軍官軍銜的授予,許多國家集中在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手中,也有的國家將中、下級軍官軍銜的授予權賦予國防部和高級軍事機關。軍銜晉升是軍人的一種權利。各國對校級以下軍官及士兵軍銜的晉升期限,都有具體、嚴格的法律規定;將官軍銜的晉升,通常實行擇優選升,不規定具體期限。和平時期,軍銜一般都是按期逐級晉升,因職務提升而軍銜低於新任職務的編制軍銜,或在工作中建有突出功績的軍官,軍銜可提前晉升。為使軍人的軍銜與其所任職務相一致,有的國家實行臨時軍銜制度。如美國規定,下士以上軍人正式軍銜尚未期滿,而被正式任命或臨時任命為比其正式軍銜高的職務時,則授予同新任職務相適應的臨時軍銜。臨時軍銜,一般都高於本人的正式軍銜。被授予臨時軍銜的人員,其權力和服裝式樣與正式軍銜相同。職務下降時,臨時軍銜亦隨之下降,但不得低於原有的正式軍銜。英國、印度等國,亦實行臨時軍銜制度。 軍銜是多數國家規定軍官服役年齡和軍人享受物質待遇的重要依據。軍官服役年齡的大小,同軍銜的高低成正比,不過這種比率逐步呈縮小趨勢。如20世紀初,日本規定上將65歲,少尉45歲,而80年代末規定上將60歲,少尉53歲,上將與少尉的最高服役年齡之差,由20歲縮小到7歲。西方國家軍官的薪金,大多以軍銜作為依據,東歐一些國家的軍官,軍銜則為薪金構成的一部分。 中國古代有一套獨特的武職官員等級制度。秦漢時期,官員的等級稱「石」。魏晉以後,官員的等級稱「品」,多數朝代的武職官員等級設9品18級(每品分正、從兩級)。唐宋時期,武職官員等級設9品32級。隋唐以後,在品之外還設有「武階」。階數多少各朝不等,多者45階,少則18階,每階均有等級稱號,如驃騎大將軍、昭武校尉、陪戎副尉等。以不同顏色和圖案的冠服佩飾標志官員的品階,是中國古代武階制度的一個顯著特點,它表明中國封建社會武職官員的等級制度已趨完善。清朝末年,清政府參仿西方軍事制度,實行營制改革。從1904年開始至1911年3月,歷時6年多,逐步地在中國軍隊中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軍銜制度,取代了傳統的武階制度。中國初次建立的軍銜設6等18級:上等第一級包括大將軍、將軍、正都統,第二級為副都統,第三級為協都統;中等第一級為正參領,第二級為副參領,第三級為協參領;初等第一級為正軍校,第二級為副軍校,第三級為協軍校;額外軍官一級;軍士分上士、中士、下士3級;兵分正兵、一等兵、二等兵3級。辛亥革命後,1912年1月,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改定軍銜等級為6等16級:上等軍官稱將軍,中等軍官稱都尉,初等軍官稱軍校,每等分大、左、右3級;額外官佐1級;軍士分上士、中士、下士3級;兵分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3級。 1912年8月,中華民國政府重新命名軍銜稱號:上等軍官稱將官,中等軍官稱校官,初等軍官稱尉官,每等分上、中、少3級;准尉官1級;軍士分上士、中士、下士3級;兵分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3級。1927年國民黨政府成立後,沿用上述軍銜稱謂,除1935年將上將區分為特級、一級和二級外,其餘等次相沿不改。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中國人民解放軍於1955~1965年第一次實行軍銜制度時,軍銜設7等20級: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元帥(設而未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少將;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大尉、上尉、中尉、少尉;准尉;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列兵。1988年7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重新實行軍銜制度,軍銜設6等18級:一級上將(設而未授)、上將、中將、少將;大校、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軍士長、專業軍士;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列兵。1993年4月,士官軍銜增加等級,軍士長和專業軍士軍銜,由高至低各分為四級、三級、二級、一級。1994年5月,將官軍銜中不再設一級上將。1995年5月10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13次會議通過,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預備役軍官法》,規定預備役軍官軍銜為3等8級:預備役少將;預備役大校、上校、中校、少校;預備役上尉、中尉、少尉。 軍銜出現於15~16世紀西歐一些國家,故習慣上稱其為西歐式軍銜。17~18世紀,西歐式軍銜為世界許多國家所採用,形成一種國際性軍隊等級制度。各國軍銜的形式大同小異,通常以將、校、尉、士、兵構成其等級體系,其等級設置數量的多少不一。將官,多者設5級,少者設1級,設2級、3級、4級者皆有。校官、尉官,有的國家各設3級,有的國家設4級。准尉,有的國家不設,有的國家設置,但其等級數量不同,少者1級,多者6級。軍士,多數國家設3級或4級,少數國家設兩級或5級、6級、7級。兵,多數國家設兩級或3級,少數國家設1級或4級。陸軍、海軍和空軍的軍銜設置,多數國家三者基本一致,少數國家略有差異。平時與戰時軍銜的設置,絕大多數國家沒有什麼區別,但有的國家的最高軍銜,如蘇聯的大元帥、美國的五星上將,平時一般不授。幾個主要國家的基本軍銜等級設置情況如下:美國軍銜設6等25級:五星上將(戰時或戰後對有特殊貢獻的軍官才授予)、上將、中將、少將、准將;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一級准尉、二級准尉、三級准尉、四級准尉、五級准尉;一級軍士長、二級軍士長、三級軍士長、上士、中士、下士;一等兵、二等兵、三等兵。俄羅斯軍銜設7等20級:俄羅斯聯邦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少將;上校、中校、少校;大尉、上尉、中尉、少尉;高級准尉、准尉;大士、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列兵。朝鮮軍銜設5等21級:大元帥、元帥、次帥;大將、上將、中將、少將;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大尉、上尉、中尉、少尉;特務上士、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下等兵。越南軍銜設5等17級:大將、上將、中將、少將;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大尉、上尉、中尉、少尉;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列兵。古巴軍銜設6等16級:總司令(相當於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少將;上校、中校、少校;大尉、上尉、中尉、少尉;軍士長、軍士;上等兵、列兵。印度軍銜設7等20級:元帥(只在戰時授予有特殊功勛的軍種參謀長);上將、中將、少將、准將;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一級准尉、二級准尉、三級准尉;上士、中士、下士;一等兵、二等兵、新兵。韓國軍銜設5等15級:上將、中將、少將、准將;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准尉;上士、中士、下士;兵。日本自衛隊軍銜設6等18級:上將、中將、少將;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准尉;軍士長、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三等兵。阿爾及利亞軍銜設6等17級:少將、准將;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一級准尉、二級准尉;軍士長、軍士;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列兵。英國軍銜設8等19級:元帥;上將、中將、少將;准將;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一級准尉、二級准尉;上士、中士、下士;一等兵、二等兵、新兵。法國軍銜設5等20級:上將、中將、少將、准將;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准尉;總軍士長、軍士長、准軍士長、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下等兵、列兵。加拿大軍銜設6等17級:上將、中將、少將、准將;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一級准尉、二級准尉、准尉;上士、中士、下士;列兵。 軍銜制度在中國已有近百年歷史。20世紀初,晚清軍隊引入世界通用的軍銜制度。以後,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北洋政府和國民黨政府幾個時期實行的軍銜制度,基本上都是在清末軍銜制度基礎上的發展和沿革。

E. 民國時期官職稱呼

北洋官制
前期
北洋官制主要繼承於清朝新軍的官制,於1904年制訂,是三等九級制。官品,有正、從共七個品級,其具體規定如下:
(一)上等官
共分三級:
第一級,正都統,秩同提督,階從一品(無正一品),職任總督官。
第二級,副都統,秩同總兵,階正二品,職任統制官。
第三級,協都統,秩同副將,階從二品,職任統領官、總參謀官、炮隊協領官。
(二)中等官
共分三級:
第一級,正參領,秩同參將,階正三品,職任統帶官、正參謀官、工程隊參領官、總軍械官、護軍官;——同正參領,職任總軍需官、總理醫宮、總執法官。
第二級,副參領,秩同游擊,階從三品,職任教練官、一等參謀官、正軍械官,中軍官;——同副參領,職任正軍需官、正軍醫官、正執法官、總馬醫官、一等書記官。
第三級,協參領,秩同都司,階正四品,職任管帶官、二等參謀官、副軍械官、參事官;——同協參領,職任副軍官、副軍正、馬醫官、二等書記官。
(三)下等官
共分三級:
第一級,正軍校,秩同守備,階正五品,職任督隊官、三等參謀官、查馬長、軍械長、執事官,副馬醫官、三等書記官。
第二級,副軍校,秩同千總,階正六品,職任排長、掌旗官;——同副軍校,職任司事生、醫生、司號官、軍樂排長、馬醫長、書記長。
第三級,協軍校,秩同把總,階正七品,職任司務長;——同協軍校,職任司號長、醫生、司書生。①
其中經理餉械、醫務、法律等員,是曰軍佐。其品秩官階與軍官相似,唯在官名之首冠以同字,以示區別,但均不得管帶營隊。
這種官制,是用原來的封建品秩官階品定新的官職內容,是以舊瓶裝新酒。入民國後,官制又進一步改為將、校、尉三等。其名目不同,而等級仍舊,只是把品秩變將、校、尉制。官職名字,也改變為司令和長,如師長、團長等,但根本上仍是三等九級制的官制核心。故欲知民國時代的軍事官制,必從此始。
至1905年,又由軍諮處奏定,新軍增正一品官階。凡正都統著有卓異成績者,賜以大將軍、或將軍名稱和封號,官階正一品。
後期
國家元首(大總統,亦或總理、執政、大元帥

F. 抗戰期間→中共八路新四的哪些軍隊是使用中華民國國旗、國軍制服→求科普!

八路軍。

G. 1948年國民黨軍官制服是開領還是翻領

1946年3月,國民黨在南京召開六屆二中全會,在有關軍隊整編的議案中對軍服進行了重新設計。這套設計一直用到逃台後的五十年代初期。

其中,軍服的 衣領設計是 「上為翻領、下為坐領;翻領兩角為突出圓角形,在坐領兩端面裡布內綴風紀扣鉤環兩套」:

H. 民國時期 官員職位 都怎麼稱呼什麼 大帥、都統、警察署長等等,誰能具體的說說

國家元首(大總統,亦或總理、執政、大元帥)

經略使(1918年直系【曹錕】為川粵湘贛四省經略使,為民國地方最大官職,轄四省,但為虛職。)

巡閱使(控制兩省或兩省以上。)

都督(即督軍、督理、督辦,一省最高長官,轄軍、民兩政,省長為虛職。)

幫辦(一省當中的二把手。)

鎮守使(一省之內劃分幾個地域,這片地域的頭即鎮守使,位在督軍之下。)

道尹(管理所轄數縣行政事務長。)

縣知事(即縣長。)

督軍,民國北洋政府時期省下的軍事長官。

巡閱使,北洋軍閥政府時期,對擁有兩省以上的軍閥給以巡閱使的官銜,以便控制其地盤。

護軍使,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在各省重要地區設護軍使,管轄該地區的軍務,其職權在鎮守使之上。

督辦,清後期,中央與地方皆有臨時設置機構,存在時間長短不一其長官品級特高者稱督辦或總辦,副職稱會辦,資格次於會辦者稱幫辦,負責處理日常例行事務者稱坐辦。北洋政府時期仍有此制。

鎮守使,北洋軍閥統治時期設置,為地方軍事長官,所轄軍隊有一混成旅或一師。

(8)民國官員制服擴展閱讀;

官制

1、國民政府委員會:主席、委員

文官處:文官長、秘書、參事、文書局局長、印鑄局局長

參軍處:參軍長、參軍、典禮局局長、總務局局長

主計處:主計長、主計官、歲計局局長、會計局局長、統計局局長

國民政府警衛團(後升為旅、師、軍)

2、國民政府直轄各機關:

軍事委員會:

委員長、副委員長、常務委員、委員、高級參謀

委員會下轄辦公廳、第一廳、第二廳、第三廳、銓敘廳、審計廳、調查統計局(簡稱「軍統」)、侍從室。各廳設廳長、副廳長,軍統局設局長、副局長。各廳、局下設處,處有處長、副處長,侍從室設主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民國官制

網路——民國職官年表

I. 民國大帥們穿的制服叫什麼名字

自封的。一般統管至少一省的軍閥才有資格自稱大帥。

J. 國民黨軍官制服左胸前的彩色是什麼意思

不對,國民黨在46年3月後的新軍裝根本就沒有配備功勛略表。電視劇犯了錯誤。
如果是的話,那就是功勛略表。
資歷標志
資歷標志在國外軍人中是位於右胸口,好像是一段一段的截取拼湊而成!他們是作為勛表來用!又稱略章、勛略等,是用來代表勛章、獎章等獎勵的一種證章,為統一規格的長方形板條。
資歷章也叫功勛表,非常復雜,也叫勛略表,軍官士兵都有,多表示服役紀錄,名稱繁多,有防衛優秀章、士兵章,陸軍章、博愛章、海外派遣章等等。用來標志軍人所屬的軍種、兵種及專業勤務資歷、資格。這些胸章設計精美、製作精良、極富裝飾效果,在各國軍隊中,無出其右者。它們是對軍人資格、資歷的一種認定,起著激勵士氣、培養榮譽感的作用。這些看上去令人眼花繚亂的胸章,其佩帶位置及佩帶方法是有嚴格規定的其式樣通常與所代表的勛章、獎章的綬帶一致,通過條紋、色彩(有時候還包括一些飾件)區別不同的獎勵。
級別資歷章由大小相同的級別略章和軍齡略章組成,面料為人造絲帶。級別略章的底色,排、連級為草綠色,營級為藍色,團級為紫色,師級為紅色,軍級為土黃色,大區級為橘黃色,軍委副主席和軍委委員為檸檬黃色。排級到大區級,正職略章綴2枚、副職綴1枚五星星徽;軍委副主席和軍委委員均綴1枚由五星和圓形橄欖枝構成的星徽。軍級以上星徽為亮金色,軍級以下為銀白色。
軍齡略章有10年、5年、4年、3年、2年和1年六種,用不同的條杠和顏色區分。簡單地說,略章上有幾條杠就代表幾年軍齡。此外還有銀灰色的補充略章,用於填補空缺。
佩戴時,略章像滑塊一樣放進一個不銹鋼「滑道」,3個略章為1排,每排「滑道」可以相互銜接。排、連級戴1排,營級為2排,以此類推,軍委副主席和軍委委員為7排。
徐新和解釋說,我軍目前的軍銜體制為一銜對多級,比如中校可以是正團、副團,也有可能是正營,級別略章主要區分的是級別,並不涉及職務。
通俗講:我軍的級別資歷章只有兩個功能:1、作為軍銜的補充,表示級別,我軍軍官除了有軍銜,還有級別,比如「正軍級」「副營級」等等。2、表示服役年限。
表示職務級別:1、資歷章按排排列,每排3枚。軍委委員和軍委副主席一共7排,正副大軍區級6排,正副軍級5排,正副師級4排,正副團級3排,正副營級2 排,正副連級和排級1排。每名軍官的最上一排正中間擺放「級別略章」,軍委副主席和軍委委員均綴1枚由五星和圓形橄欖枝構成的星徽,以下的級別,級別略章上面綴星星,正職綴2枚,副職綴1枚,其中軍級以上是金色星,以下銀色星。略章的底色也有區別:軍委委員和軍委副主席檸檬黃色,正副大軍區級橘黃色,正副軍級土黃色,正副師級紅色,正副團級紫色,正副營級藍色,正副連級和排級草綠色。看軍官最上面一排的正中間的略章,可以知道他的級別。因為我軍的每個軍銜對應好幾個級別,比如少校可能是正營,也可能是副團。這是軍銜的補充。
表示軍齡:其餘的所有的略章的功能都是用來表示軍齡的。把所有的略章上的道道加起來就是這個軍官的軍齡。軍齡略章一共6種,10道、5道、4道、3道、2道、1道,組合表示。
如果一個軍官排不滿,還有一種銀灰底色「補充略章」,用來把排不滿的排滿,保持美觀。
佩戴時,略章像滑塊一樣放進一個不銹鋼滑道,3個略章為1排,每排滑道可以相互銜接。
打個比方:假如一個服役40年的大軍區司令(上將),6排18枚,他應該在比較醒目的第一排佩戴兩枚金星的橘黃色級別略章,剩下的17枚就是做數學題了,用那6種數字排滿,排不齊還有補充略章補充空缺。這樣,每過一年,軍官就要換一個略章。

與民國官員制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邪惡集風衣 瀏覽:303
藍色裙子搭米色鞋子好看嗎 瀏覽:703
鈴木摩托車女裝磨合期多少公里 瀏覽:888
怎麼看阿瑪尼褲子型號 瀏覽:140
體壇美女褲子尷尬的爆裂 瀏覽:523
日本男生立領校服叫什麼 瀏覽:768
tb的褲子40 瀏覽:313
艾格女士風衣什麼價位 瀏覽:372
買褲子一般買比臀圍大多少的 瀏覽:643
搭配嘟嘟襪的褲子圖片 瀏覽:443
買了睡衣質量不錯怎麼評價 瀏覽:685
依戀羽絨服多少錢丨件 瀏覽:294
羽絨服九成品特價的 瀏覽:652
加盟男裝店加盟費多少 瀏覽:467
衣月亮編織圖案 瀏覽:327
李子柒旗袍圖片 瀏覽:773
男腿比較細穿什麼褲子 瀏覽:355
藏青茄克配什麼褲子 瀏覽:583
男生有什麼褲子好看 瀏覽:612
男士皮夾克奢侈品 瀏覽: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