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十九中 北京十九中 明天下午高一新生到校 用穿校服呢
當然要啦。
『貳』 北京市中小學校服是學校自行采購還是有區教育局統一采購
學校自行采購
『叄』 溫州第十九中學校服是哪個廠家生產的
智開。
『肆』 北京地區學校校服大多是哪幾個校服廠家做的
園服基地設立在福建,小學校服幼兒園園服,可以點擊查看網頁鏈接網頁鏈接。庫存有現貨可以直接買讓貼牌也可以。如果是定做可以讓生產哦
『伍』 我今天想到十九中買校服,學校有開嗎能買的到嗎
~~十九中的校服..汗~變態育達~
現在不在校內賣~在校門口~上課的時間才有賣的~周末放假都沒有~~
到省立醫院或五四路口站的車都OK~
諸如:818,19,971,5,22,11,802...
『陸』 北京十九中學怎麼樣
北京十九中是海淀區建立最早的一所完全中學。她的前身是創建於1924年的私立教會學校——培元學校。由此計算十九中至今有75年的歷史了。現有50個教學班,2500多名學生,190多位教職工。學校佔地75畝。校園內蒼松翠柏、鬱郁蔥蔥,環境宜人。學校設施齊全,制度完善,教學樓、實驗樓、音樂樓、大禮堂、綜合廳、手球場、籃球場、400米標准運動場、圖書館等一應俱全。有140多台計算機、兩個多媒體網路教室。計算機校園網已開通,基本實現管理計算機化。
北京十九中有一支高學歷、高水平的師資隊伍,高級和一級教師佔70%以上。有20多名海淀區兼職教研員,其中有10位被評為海淀區中學學科帶頭人。發表論文上百篇,先後出版書籍50多部。
多年來,學校堅持實施「全面育人,辦出特色」的辦學方針,先後創辦了體育、音樂、美術、計算機等特長班,英德、英日等雙語實驗班。校民樂團是市級金帆樂團,並連續5年獲得一等獎。校手球隊年年代表首都中學生參加全國比賽,屢屢捧杯奪冠。高考成績一年上一個台階,99年高考升學率排海淀區第二名,總平均份在全區普高中排名第一。我們正在努力實現「有特色、現代化、國際化的一流中學」的辦學目標網路地圖
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最新數據為准。
『柒』 北京市第十九中學高中怎麼樣,從百科裡粘貼來的就算了
很不錯,是海淀區區高中示範校。
據2020年9月學校官網顯示,現為海淀區首批高中示範校,有78個教學班,近3000名中外學生,在職教職工近300名。
曾先後被教育部、北京市評定為「全國現代教育技術實驗校」、「全國計算機教育實驗學校」、「北京市藝術教育示範學校」;
「北京市手球、壘球、定向越野、健美操體育項目傳統學校」、「北京市科技教育示範校」、「國家級積極心理健康教育高中特色發展項目實驗學校」。
(7)北京十九中學校服廠家擴展閱讀:
北京市第十九中學的前身是於1916年由清華大學、燕京大學教工籌款創辦的培元女子小學。「培元」源於孫中山先生「培養中華民族之元氣」一語。
1944年定名為培元學校。1952年與藍靛廠中學班合並,由北京市政府正式命名為北京市第十九中學。
2008年,學校在八年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了學校「為孩子幸福人生奠基」的辦學理念和「建設全面優質的理想學校」的辦學目標,確定了「學會做人、學會生活、學會學習、學會健體、學會審美、學會創新」,掌握1-2門特長,並具有國際眼光的育人目標。
參考資料來源:北京市第十九中學門戶網站——北京市第十九中學簡介
『捌』 北京市第十九中學的介紹
北京市第十九中學,歷史悠久。其前身是建於1916年的培元女子小學,1952年培元學校與藍靛廠中學班合並,新選海淀萬泉庄梁家花園為校址,建成北京市第十九中學。在北京市政府大力扶持下,學校建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學校現有三個校區、師資力量雄厚、教學設施齊全,努力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北京市第十九中學前身是建於1916年的培元女子小學,校址在海淀軍機處小院,是由清華大學、燕京大學教工創辦的教會學校,其校名「培元」是由孫中山先生之語「培養中華民族之元氣」而來;後遷址到海淀南大街,1924年後稱名為培元小學(男女兼招);1944年後增設初中並定名為培元學校。1952年培元學校與藍靛廠中學班合並,新選海淀萬泉庄梁家花園為校址,建成北京市第十九中學。這是海淀區第一所有高中的學校,也是北京市規模較大的完全中學,1958年前直屬市教育局領導。1961年學校被定為海淀區首批重點中學。之後,學校經歷了「文革」低谷期、重新崛起期、改革發展期。其間,校園經過1984年、1993年、2003年三次改造,特別是2003-2006年,海淀區政府投資1.1億元,對學校進行全面的硬體建設。區教委2004年將陽春光華小區配套新建學校劃歸十九中使用,2005年將45中合並到十九中。截至2008年9月,在校學生2884人,75個教學班。其中:初中班53個,2123人,高中班22個,761人。
『玖』 十九中是多久創辦的又是多久有校服的
貴州省貴陽市第十九中學始創於1962年,迄今已有40餘年的歷史。四十年來經過十九中人的艱苦努力,十九中已從一所設施簡陋、師資匱乏、規模較小的中學,變成一所教育上乘、設備完善、師資充足、管理科學、在貴陽頗具知名度的學校。貴陽十九中總佔地面積19542平方米,建築面積22482平方米,綠化面積5946平方米,教學用房13743平方米。其硬體設施有主教學樓、行政辦公樓、籃球場、排球場、輔助設施包括微機室、電視教學評估系統、多媒體室、電教室、音樂室、2002年竣工的綜合大樓,設備先進,功能齊全、它包括大禮堂、體操房、榮譽室、陳列館、圖書室、閱覽室和校園連網的總控制室等。改造後長度為200米的塑膠跑道、籃排球場將為十九中學生提供更加優質的體育運動場所。2002年8月完工的文化長廊是十九中一大亮點,世界文化名人孔子全身塑像四十年校慶揭幕,歷代名家詩詞歌賦碑石林立,四季常青的香樟樹,四時花卉都將為十九中營造濃郁的文化氛圍,給學生提供優良的學習環境,十九中作為築城現代化名校將更加突現。十九中現有在校學生近3000人,教職工169人,直接任課教師135人,其中特級教師1名,省級骨幹教師1名,高教師29名,一級教師61名地,占任課教師的61%以上。 2000年十九中順應時代要求,擴大規模創辦了分校。十九中分校位於貴陽市的花溪河畔,依山傍水,綠蔭覆蓋,環境幽靜,設施齊全,是一所全封閉寄宿制學校,具有安全、舒適、規范、高效的特點。經有關專家評估,在市教委所屬寄宿制分校中各項基礎條件首屈一指。已竣工的學生公寓樓將為學生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務。 在教育教學科研上,十九中被國家教委、省教委定為"八五"期間《中學分年級德育整體改革實驗》單位。其間,學校教師寫出實驗報告5篇,在全國交流論文50多篇,獲得了中央教科所頒發的課題獎2項,並授予《中學分年級德育整體改革》先進學校的榮譽稱號。近年來學校還承擔國家教育部、省教育廳、市教育局各研究部門的有關科研課題,均取得了可喜成績,無論是在教育實踐、教育科研、教育創新方面,還是2001年以來的課程改革方面,都獲得了國家級、省級、市級的各類獎項多次,如優質課評比、教育教學科研論文、指導學生學科競賽等。這些科研創新方面的成果,省內外的教育專家給予了極高的評價,十九中教師的整體實力再次得到全面、充分的展示。12年來,十九中教師教學教研著作出版7本,發表論文500多篇,教師個人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獲各種榮譽稱號178項。 四十餘年來,十九中雖然歷經了創業的艱辛和坎坷,感受了時代的風霜雨雪,但她在一代又一代十九中人手中逐漸發展壯大。回首往昔,我們將懷著真摯的情感向那些曾經為十九中作出積極貢獻的開創者,繼任者們表達我們由衷的敬意。榮譽只能證明過去,但也昭示未來,十九中人有理由期待自己的雙腳在新的世紀,走得更堅實更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