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校服的介紹
校服1(xiàofú)是學校規定的統一樣式的學生服裝,中小學學生普遍穿著。 校服最早起源於歐洲。學校為了規范管理,統一的著裝。一般在學校的重大活動中會要求學生統一著裝,一般學校校服有該校校徽,也直接影響到學校形象。在學校的日常生活中,穿上校服能夠展現學生精神抖擻、活力飛揚的一面,也是學生青春時代的專屬標志。
2. 中國校服有什麼特點
首先中國學生校服多數以運動服為主,少數的貴族或私立學校已更新為西式制服。受毒校服事件的影響,很多學校正在不斷改進校服的款式和質量。一些沿海發達地區已經將校服的款式更新為西式或日韓風格的校服。
其次中國學生校服是學校的主流色彩,中國的學生校服設計不僅要符合現代校園整體文化氛圍,還要符合學生們的要求。所以中國學生校服沒有過分華麗和繁瑣的裝飾物比較簡簡潔統一。設計時充分考慮校服的實用性和美觀性。
最後中國學生校服除節假日基本上是天天穿,在周一星期日不僅要穿校服,少先隊員還要佩戴紅領巾。力求達到統一。塑造的是整個學校的精神文化建設。培養了學生集體,榮譽感和凝聚力。
3. 關於學生校服的資料
校服的種類
夏季:
男生可以短袖襯衫,短褲,一般以清淡的顏色為主,像藍色的西裝短褲,白色的襯衫。
女生可以以短袖襯衫,百褶裙,也以白色,藍色清淡的不吸熱的顏色。此類都是在正式場合穿著的。
還有就是運動休閑系列的,藏青色,條紋狀或白色T恤,深色的運動短褲。男女一般不加區別。
還有警校的警服式校服,酷似警察。
禁止抄襲
4. 學生服的概述
中國大部分地區的校服男女之間無明顯差別,男女生平常穿的學生服差別也不大,總給人一種正統而不正規的感覺。一般以運動裝或者較為寬松的款式為主。
英國男生夏天上身為西服,下身為短褲,白色襪子,黑色長靴;女生上身為正裝,下身為短裙。冬天都是毛衣套上馬甲。
日本學生無論是校服還是其他服裝,男女生之間的穿著都有明顯的識別性:一般男生穿西褲,而女生則是穿裙子。女生的裙子一般為膝上短裙,下面搭配的短襪一般也不超過膝蓋,百褶裙和泡泡襪是日本女學生常見的穿著。即使是白雪紛飛的冬季,只穿著短裙和膝下短襪的女學生隨處可見。
5. 學生服的介紹
學生服顧名思義就是指學生穿的服飾。 學生在學校規定統一穿著的服裝,稱為校服。校服是一種常見的學生服。 在我國,基本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特定的校服,校服體現了學生的特點及風貌,它不僅在衣著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而且在學生的思想領域也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6. 學生校服的設計理念是什麼
體現年輕人的活力,時尚
7. 詳細一點的描寫校服的句子有哪些
(1)校園里,一群穿著潔白校服的學生們正拿著勞動工具打掃衛生。他們用心地打掃著校園里每一片角落,清除著每一處衛生死角,把學校當成自己的家。
(2)她穿著咖啡色的校服,琥珀色的雙眸清澈靈動,長長的睫毛如同洋娃娃一般濃密上翹。只見她淡粉色的嘴唇微微上彎,白皙的臉頰上隨即顯露出一個深深的梨渦,十分可愛。順直的頭發也隨著她的步行在空氣中舞動,在和煦的陽光暈出柔和的光澤。
(3)學校的早晨是美好的。當同學們穿著整齊的校服,臉上掛著甜甜的笑容,邁著輕松的步子,蹦蹦跳跳的走進校園的時候,這意味著開心的一天就要開始了。
(4)同學們穿上嶄新的校服,顯得很神氣。
(5)要訂做校服了,班長通知大家把自己衣服的尺寸報上來。
(6)他至今仍保留著一件退色的校服。
(7)同學們穿著整潔的校服參加升旗儀式。
(8)學校要求學生每天都穿校服上學。
(9)兒童節這天,我們穿上了嶄新的校服。
(10)同學們穿上統一的校服,顯得分外精神。
(11)同學們穿著那套新設計的校服,走在街上格外引人注目。
(12)如果沒有統一的校服,同學們穿著五花八門的衣服來到學校上課,也許會讓人眼花繚亂哦。
(13)特里老是自行其是,他甚至拒絕在學校里穿校服。
(14)我想你會忘了我的好,走過陌生的街角。你用校服的裙擺,和我說最堅定的再見。
(15)媽媽昨晚為了我的校服,連夜用吹風筒吹乾沒睡好覺,今天早上無精打採的。
8. 求日本校服的詳細介紹
日本大多數學校都有統一的校服,校服對學生來說不僅僅是學校的標志,而且有點時髦的象徵。在東京年輕人聚集的澀谷街頭,常常有三五成群穿著校服的女學生流連忘返,其中有些人已經從學校畢業了。問起她們為什麼還穿著校服外出,她們回答說「校服是至今我們最喜歡的服裝」。日本的校服通常分夏裝和冬裝兩種,有的學校還規定了秋裝、外套以及背包的款式。校服一般由校方委託專門廠家設計製作,因為校服一旦定型就多年不變,所以校方與廠家的合作關系也是較穩固的。校服一套通常在4萬日元左右(約3000元人民幣),所以校服也是服裝廠家的重要經濟來源之一。日本校服的基本款式,女生為水手服、短裙加長襪,男生的校服類似中山裝。85%的校服以深藍色為基調。校服的基本作用是要體現學校校風和地域特色,此外還要學生愛穿而且不過分受流行時尚左右。深藍色和日本人膚色相近,易於搭配,屬於穩重寧靜的顏色,穿著後給人清潔健康的感覺。日本中學每十年一度會更新校服的款式。東京葛生高中早在三年前就開始了設計新校服的工作,好幾套設計方案集中在一起,由學生試穿,根據學生投票,決定最終校服款式。
9. 學生服的相關介紹
與一位外國朋友看《藝伎回憶錄》。出影院時,他對日本和服贊嘆不已,以為和服是日本人獨創的民族服裝。我告訴他,和服是仿照古代中國服裝的樣式而成。他不同意,還看似專業地辯駁道:不對!你們古代的服裝是China Dress(旗袍,直譯為「中國服裝」),有衣領,還有紐扣。但日本和服與你們不一樣。
不難看出,在外國人的印象中,旗袍成了中國的民族服裝。這也難怪,即便是中國人也不會否認,旗袍的確是中國土生土長的服裝。但是,旗袍僅僅是上世紀20年代興起的中國女裝,並非是佔中國絕大多數人口的漢族傳統服裝。
這實在是一種誤解。早在春秋戰國時代,寬衣肥袖的漢族服裝即已定型。衣服沒有紐扣,用寬腰帶束住,避免敞胸露懷。肥大的衣袖則可塞許多東西,演繹了不少「衣袖中塞食,孝敬老母」的故事。數千年來,盡管有「胡服騎射」等小插曲般的變革,漢族的服裝一直都沒有大變化。直到滿清入關,寬衣大袖才被徹底改飾易服。辛亥革命後,面對八旗遺風的長袍馬褂,革命黨人還著實為難了一陣。
最終,由於當時革命黨人多留學於日本,便順勢改造了一下日本大學里的學生服,演變成了中山裝。有心者可以注意一下當時孫中山先生等與日本學生的合影,就可以知道兩者之間的個中奧妙了。
起初,中山裝並沒有馬上在中國普及,而且還隨著袁世凱復辟時的易服、上世紀30年代西服的盛行,一度落入歷史的陰影中。到毛澤東時代,中山裝才真正流行起來。所以,老外常常把中山裝叫做「毛裝」。那個時代,配上上衣兜里的若干支水筆,中山裝一下子成了思想進步青年的標志。
到底什麼是漢族的傳統服裝?現在似乎不重要了。因為在中國人的印象里,只有少數民族才有民族服裝。
這樣,幾百年的折騰,傳統的漢服最終絕跡於中國。不過,牆內開花牆外香,在唐朝,寬衣大袖伴著大量「遣唐使」,傳到了日本,繼承了袖子寬大、中間寬頻束住、不用衣扣的特徵,翻版為和服。中國服裝在日本生根開花,日本學生裝卻在中國發揚光大,這真是很有意思的事,無怪乎許多教科書中都談到「中日文化水乳交融」。
不過,探尋中國服裝變遷的感悟卻遠不止這些。服裝從來就不單用於禦寒,還蘊含著深刻的政治與社會意義。古代中國服裝寬衣大袖,適合於吟詩作畫、撫琴下棋、觀月賞花,卻不宜於騎馬打獵,這表現著中國人悠閑清凈的生活態度;服裝在服色、花樣、佩綬、腰帶上的規定區分,也表明著不同的社會階層。更重要的是,服裝體現著某種文明秩序的變遷。記得上世紀80年代,某位中國領導人西裝革履的忽然出現在中國電視新聞中,外國人為之目光一亮。次日,外國媒體的社論幾乎口徑一致:這次中國人的開放是真的下了決心了。
想到這,環顧電影散場時大街小巷的中國人大都穿著西服和茄克,感到中國已經在文化上走進全球化秩序中了。於是,我也不再與老外朋友糾纏於和服的「版權」,反而豁達了許多。(作者趙剛是香港浸會大學東西學術交流研究所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