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全美航空公司的歷史沿革
全美航空最早由杜邦家族中的理查·C·杜邦 (1911-1943) 和小亞歷西斯·菲利斯·杜邦 (1905-1996) 投資成立。1939年公司成立時名為All American Aviation Company,以俄亥俄河谷地為營運范圍,並以匹茲堡為中心。1949年起業務重心由航空郵務移轉至客運服務。1952年再度改名為亞利根尼航空(Allegheny Airlines,源自賓州西部的亞利根尼河和亞利根尼山脈)。亞利根尼航空持續擴張,1966年引進麥道公司道格拉斯DC-9型噴射機,繼1968年並購了大湖中央航空 (Lake Central Airlines),1972年再並購摩霍克航空 (Mohawk Airlines) 之後,成為美國東北地區最大的航空公司。亞利根尼航空並與漢森航空(Henson Airlines,全美快捷航空中的彼得蒙航空前身)達成全球第一個班號共用協議,漢森航空以亞利根尼空中通勤 (Allegheny Commuter) 名義經營。
USAir的誕生
1978年,美國國會通過航空公司解除限製法案,隔年亞利根尼航空改名成為USAir,並將航線延伸到美國南部。1980年代早期,美國東北部主要由其夥伴公司蘭森航空 (Ransome Airlines) 經營,也在此時,USAir的總部也從匹茲堡搬到華盛頓特區近郊,但匹茲堡在其後20年仍為USAir的主要樞紐。
USAir是首波使用波音737-300型噴射機的航空公司,主要用於應付佛羅里達州快速成長的旅客需求。USAir當時擁有全世界最大道格拉斯DC-9型機隊,並且向麥道公司采購更多新飛機。但在1970年代末期,麥道公司並沒有發展新機型的計劃。在麥道公司破產並與波音公司合並後,波音大力向USAir推銷737系列機型,1984年11月28日第一架波音737-300型噴射機交機。
購並與擴張
USAir在1980年代末期大幅擴張,先後買下以聖地牙哥為基地的太平洋西南航空 (PSA, Pacific Southwest Airlines) 及以北卡羅萊納州溫斯頓─撒勒姆為基地的彼得蒙航空 (Piedmont Airlines)。在這二次並購中,USAir得到了巴爾的摩 (BWI)、夏洛特 (CLT)、雪城 (SYR) 和德頓 (DAY) 四個樞紐以及往美國西岸與彼得蒙航空往倫敦蓋威克機場 (LGW) 的航線。USAir與彼得蒙航空是當時 (1989年) 全球最大的航空公司並購案。
1990年代初期,USAir先後開航由美國三個營運中心至歐洲倫敦、巴黎及法蘭克福的新航線,買下川普接駁航空 (Trump Shuttle) 大部份股份並將其更名為USAir接駁航空,進而和英國航空策略聯盟,成為第一個跨大西洋兩岸的航空聯盟。此時有些USAir使用的波音767班機是採用英國航空的塗裝。由於英國航空挹注大量資金,USAir也將主要樞紐匹茲堡機場重新翻修,成為當時全美設備最新穎的機場之一。
重新整合
1996年,USAir和英國航空終止合作關系,並改為現名US Airways。在這段時間全美航空不斷擴張其在歐洲地區的航線。1998年,全美買下川普接駁航空剩餘股份,成立主打低價策略的子公司大都會快捷航空 (MetroJet),希望與西南航空競爭。
1996年11月6日,全美航空向歐洲空中巴士公司下單訂購400架A320窄體飛機,首波為120架,為當時最大的單一飛行載具訂單。1998年,全美繼續向歐洲空中巴士公司訂購30架A330或A340廣體飛機,首波為7架A330-300型。這二波采購的目的,除了淘汰全美舊型飛機之外,更把全美航空推向全球性的航空公司。
雖然在1990年代中期全美航空仍有盈餘,美國東北部的高密度班次及高操作成本使得全美航空企圖與其他航空公司合並。2000年5月24日,聯合航空母公司提出以43億美元並購全美航空,但遭到工會、消費者保護組織和反托拉斯法反對。經過折沖,美國聯邦政府否決此項合並案,聯合航空在2001年7月27日以5千萬美元賠償金放棄並購計劃。2000年起,全美航空開始淘汰舊有機型,以空中巴士A320型取代。
破產保護
全美航空是華盛頓特區雷根國家機場 (DCA) 最多航班的航空公司,雷根國家機場在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之後比其他機場有更高規格的安全規定,因此全美受到比其他航空公司更大沖擊。由於財務困難導致子公司大都會快捷航空停止營運、巴爾的摩─華盛頓樞紐關閉、數千名員工強迫休假。
2002年8月11日,全美航空宣告進入破產保護程序。航空運輸穩定理事會 (Air Transportation Stabilization Board) 提供貸款,因而在短期之內就結束破產狀態。2005年10月19日,其他來源的貸款將這筆債務清償。
為了進一步改善財務狀況,匹茲堡樞紐正式於2004年關閉,並開始使用由西南航空引入的多點直飛模式,取代原本中心輻射型 (hub-and-spoke) 的營運模式。事實上,在1980年代中期以前,美國大部份航空公司都使用多點直飛。其他航空公司在這些航點之間並未提供頻繁的直飛班次,大城市間的直飛班次帶來較高利潤,因此全美航空的營運狀況得以改善。
2004年5月4日,全美航空成為星空聯盟的第15個成員。
然而,高油價以及勞資雙方談判破裂使得全美航空在2004年9月12日再度進入破產保護程序。員工的普遍不滿和異常增加的病假人數造成2004年聖誕節假期期間執勤員工不足,這次事件使得全美的營運雪上加霜,甚至有報導臆測全美航空可能會清算結束營業。美國運輸部最後發現是全美航空的管理階層能力不足,而造成公司面臨關門危機。
進一步擴張
2005年5月19日,全美航空集團宣布以15億美元代價與亞利桑那州的美西控股(美西航空母公司)合並,美西航空在美國西部的航線與全美航空現有美東、加勒比海及歐洲航線有互補效應,新公司名稱仍為「全美航空」,航線遍布全美。
新的全美航空的管理階層由美西航空班底接手,總部也由夏洛特搬到亞利桑那州的坦培。整個接手的時程約18至24個月,預計到2007年完成合並,美西航空和全美航空將會使用同一張營運執照。
2005年9月13日,美西控股95.5%股東同意買下全美航空。
2005年9月15日,破產法院宣布全美航空於2005年9月27日起脫離破產保護。脫離破產保護當日,二家控股公司完成合並,新公司宣稱自己為「全世界最大的廉價航空公司」。2006年1月起,美西航空在各航站的櫃台改掛全美航空商標。2006年2月9日,全美航空成為美國較有歷史的航空公司中使用巴西航太190型客機的第一家。2006年5月,美西航空和全美航空的網站合並,新介面使用不同的圖像表示全美控股集團下不同航空公司的班機;7月,全美航空再向空中巴士公司訂購21架A350型客機。
2006年11月15日,全美航空集團提出與達美航空合並的計劃,收購價為約80億美元,以現金與全美航空股票各支付一半。12月19日,達美航空的債權人及破產法院否決了此項並購案。2007年1月10日,全美控股提高了收購價[4],將以50億美元現金及8億9千5百萬股全美航空股票,總價約在102億美元(依2007年1月9日收盤價計算)收購達美航空。1月31日,全美航空宣布放棄並購計劃。
2007年3月4日晚上,全美和美西航空的電腦訂位系統完成整並。全美舊有的Sabre電腦系統淘汰,改用美西航空所使用的QIK系統(以阿瑪迪斯訂位系統為基礎所設計的電腦訂位系統)。一些Sabre原有的功能亦被整並進來,這些功能主要是行李秤重和飛行追蹤。原本美西航空的雇員已於2007年9月25日完成這部份的訓練。而非實質合並。大部份合並後的航空公司只保留一個IATA代碼,不過對於旅客而言,全美使用二個代碼會使得轉機時辨認班機容易些。
在電腦系統完成合並的隔天早上,自動報到系統發生問題──在幾個主要樞紐的QIK自動報到系統故障。雖然新系統是穩定的,但舊的報到機台在連接新系統的線路發生問題。計有數千人受到影響,必須改用人工報到,因而報到櫃台前大排長龍。所幸網路報到未受影響。
美航與全美航空合並獲批,將組全球最大航空公司
美國航空公司和全美航空公司2013年2月14日宣布合並。按收入和乘客數量計算,合並後的公司將成為世界最大的航空公司。兩家公司合並後的市值估計在110億美元,也將是全美最大的航空公司。
2013年12月9日,美國航空(American Airlines)母公司AMR和全美航空集團(US Airways Group)正式宣布,兩家公司之間的合並交易已經完成,從而創造出全球最大的航空運營商。與此同時,這項交易很可能同時也標志著一波大型航空運營商合並的浪潮就此終結,這波浪潮令美國航空業獲得了更加健康的財務基礎。
合並以後的航空運營商將採用美國航空的名稱,其規模將會超過總部位於芝加哥的聯合航空公司。合並以後,這家公司的全球網路將擁有每天近6700次航班,這些航班將飛往全球50多個國家中的330多個目的地,全球員工總數將會超過10萬人。
⑵ 美國聯合航空公司 是否發生過事故
▲1955年11月1日,從丹佛前往俄勒岡州的波特蘭的聯合航空629航班被炸,機上所有人遇難。
▲1956年6月30日 - 聯合航空718航班在從洛杉磯飛往芝加哥的途中與環球航空的一架飛機在大峽谷上空發生相撞。機上的58名乘客與機組人員和環球航空公司班機上的70名乘客和機組人員全部遇難。兩架飛機駕駛員都進入未標定的空間飛行以給乘客們更好的觀光視野。兩名飛行員都未看見對方,因此發生相撞。(大峽谷空難)
▲1960年12月16日 - 聯合航空826航班的DC-8飛機與一架美國環球航空公司266航班在紐約州斯塔騰島上空發生相撞。兩架機上的全部134名乘客和地面上6人遇難。
聯航快運班機
▲1978年12月28日 - 聯合航空173航班油料燃盡,於波特蘭國際機場東南處墜毀。
▲1989年2月24日 - 聯合航空811航班一架波音747客機在執行檀香山至悉尼的任務中,當飛機位於23000英尺高空時,右前側貨艙門突然彈開,造成機艙失壓。強大的內應力撕裂了整個右前側機體,9名乘客被吸出客艙墜入太平洋,隨後機組緊急迫降在檀香山。
▲1989年6月19日,聯合航空232航班的DC-10-10飛機的三引擎客機之二號引擎(位於尾翼基部)因為扇葉片製造的瑕疵,運轉時葉片脫離損壞了機上所有的三套液壓系統,導致各翼面的控制功能失效。在無舵面工作的情況下,靠著控制僅存的2具引擎調整飛行方向,嘗試在衣阿華州蘇城(Sioux City,Iowa)緊急迫降,迫降時發生機身翻覆,造成285名乘客中有111人喪生,1名乘務人員喪生。常被稱為蘇城空難。
▲1991年3月3日 - 聯合航空585航班(波音737)由丹佛到春城。駕駛員在完成從自動飛行向儀表飛行的轉換之後,正准備向春城市屬機場35號跑道做最後進近之際,飛機姿態突然向右傾滾、機頭下俯,直至飛機幾乎以垂直姿態觸地失事。機上兩名駕駛員、3名空服人員和20名乘客全部喪生。
▲2001年9月11日 -911事件中,聯合航空175號航班(波音767)從波士頓飛往洛杉磯的成為911恐怖襲擊事件里遭到劫機的四架飛機之一。該航班是第二架撞向紐約世界貿易中心(世界貿易中心南樓) 的飛機。同日,聯合航空93號航班(波音757-200)從新澤西州紐瓦克機場飛往舊金山的成為911恐怖襲擊事件里遭到劫機的四架飛機之一。然而與前三架飛機不同的是,93號航班並沒有抵達原先恐怖份子預定的撞擊目標,而是墜毀在賓夕凡尼亞州薩默特郡。依據事後官方調查委員會公布的調查報告,聯航93號班機上的乘客和空服員們在遭劫機後透過電話向他們的親人聯絡,最後決定採取行動擊退劫機者並奪回飛機。乘客們的反擊行動最終迫使劫機者們將飛機朝地墜毀,而沒有抵達原先的目標。
⑶ 美國聯合航空的公司歷史
美國聯合航空公司成立於1926年,當時的身份是作為4家航空公司的管理公司(這些公司都成立於1926或1927年),主要是在美國內交付郵件。這4家公司是波音航空運輸公司、太平洋航空運輸公司、國家航空運輸公司和瓦尼航空公司。聯合航空公司是UAL股份公司的主要子公司。
1994年大多數聯合航空公司的雇員購買了公司55%的股份,交換條件是對工資和福利等作出讓步,這使得聯合航空公司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大多數股份由雇員擁有的航空公司。該公司還在美國西海岸開始了低成本的聯合穿梭公司的運營。聯合航空公司的航線網覆蓋全球,每天運營2200多個航班飛往30個國家的139個目的港。
聯合航空公司是包括漢莎航空公司、北歐航空公司、泰國國際航空公司、加拿大航空公司和瓦力格航空公司的星空聯盟集團的成員。通過相互參與各自的常旅客計劃,旅客可以享受到里程累積,共用候機樓休息室和簡化辦理登記手續。
子公司是聯合穿梭公司、伽利略訂座系統,持股38%,阿波羅旅行社。與三家美國地區航空公司簽有提供客源協議,它們以「United Express」的名稱運營。
企業文化:由於飛達許多不同國家,公司十分注重不同文化的融合,及不同種族人的融合。公司聘用了許多少數族裔,聘用了許多外國服務人員。公司要為旅客提供尊重,禮貌,誠實的服務。
員工情況:由於公司員工來自不同國家,因此公司在員工培訓方面注意採用不同的方式方法,但要遵循「尊重」的原則。
聯合航空曾於2002年12月9日向美國政府申請美國法令第11章破產保護,並於2006年2月1日脫離破產保護,這是歷史上最大以及歷時最長的航空公司破產保護案件。
1910
建立航空郵件運輸服務公司,開始航空郵件運輸。
1911
擁有了第一條固定航線
1926
開始客運,也標志著聯合航空的成立。
1934
70 多年前,Walter T. Varney 及其合作夥伴 Louis Mueller 共同創建了美國大陸航空公司,當時命名為 Varney Speed Lines。1934 年 7 月 15 日,美國大陸航空 (Varney Speed Lines) 的首航從科羅拉多州普韋布洛起飛,前往德克薩斯州厄爾巴索,中途在拉斯維加斯、新墨西哥州聖達菲和阿爾布開克停留,全程 530 英里。同年,Varney 將公司交給 Mueller 管理。
Mueller 將新公司 40% 的股份出售給 Robert F. Six,Robert F. Six 領導了公司 40 多年。
1937 年7月1日
Robert F. Six 將公司更名為美國大陸航空公司。
1937年10月
Robert F. Six 將美國大陸航空總部從厄爾巴索遷到丹佛。
20 世紀40年代
二戰期間,美國大陸航空建立了丹佛改造中心,幫助美軍改造了 B-17 飛行堡壘和 B-29 超級堡壘。
1953 年12月
美國大陸航空與 Pioneer Airlines 簽署了合並協議,向其不斷增長的航線圖中新添了德克薩斯州和新墨西哥州的 16 座城市。
1957年
美國大陸航空為從芝加哥到洛杉磯的第一條主航線舉行了慶祝儀式。
1959年6月8日
美國大陸航空首架噴氣式飛機(波音 707-120)投入運營。為維護其小型機群,美國大陸航空開發了一個創新的「漸進式維護」計劃,使 707 機群能夠進行每周七天,每天 16 小時的飛行。
美國大陸航空在 1968 年啟用了一個新的公司形象標識,該標識是一個呈黃紅橙三色代表飛行雲的橢圓形徽章。
1963年7月
美國大陸航空將總部遷至洛杉磯。越戰期間,美國大陸航空曾運送美軍到東方戰區。
1968年
美國大陸航空在戰爭期間的太平洋飛行經歷致使密克羅尼西亞航空得以組建。727-100(綽號 Ju Ju)飛機從塞班島飛往火奴魯魯,中途停留七次,初次飛行就超過了 4,000 英里里程。
1970年6月26日
美國大陸航空啟用首架寬體機型,波音 747。
1976年-1977年
在 20 世紀 70 年代,美國大陸航空的航線圖獲得巨大擴張。1976 年 8 月,美國大陸航空授權密克羅尼西亞航空開通往返於塞班島和日本之間的航線。1977 年,美國總統卡特批准了洛杉磯至紐西蘭和澳大利亞的新航線,這對美國大陸航空而言,是最重要的一次擴張。
1978 年
1978 年航空業陷入管理混亂,美國大陸航空經歷了超過十年之久的動盪期。
1982年10月31日
美國大陸航空並入 Frank Lorenzo 領導的德克薩斯國際(保留美國大陸航空名稱),通過由 112 架飛機組成的機群提供飛往四大陸的航班(北美、南美、亞洲和澳大利亞)。1983 年 9 月 23 日根據《美國聯邦破產法》第十一章,美國大陸航空提出重組申請。公司立即開展重建工作,截至 1984 年底,美國大陸航空實現了 5 千萬美元的盈利。
1985年4月28日
開通從紐瓦克和休斯頓飛往倫敦的直達航班。之後又增加了巴黎、法蘭克福、馬德里和慕尼黑。
1986年6月30日
美國大陸航空從破產中恢復。
1987年2月1日
與 Frontier、People Express 和紐約航空合並,成為美國第三大航空公司。1987 年 6 月制定了 OnePass 常旅客計劃。
1988年10月4日
與北歐航空(SAS) 共同形成了全球首個航空聯盟。
⑷ 美國聯合航空的介紹
美國聯合航空公司(United Airlines,簡稱「美聯航」,又稱「聯合航空」)是美國一家大型航空公司。美國聯合航空公司總部位於美國伊利諾伊州芝加哥市郊,鄰近其主要樞紐機場芝加哥奧黑爾國際機場。美聯航是星空聯盟(Star Alliance)的創始成員之一。2011年11月30日,美聯航與美國大陸航空達成合並協議,雙方的合並程序逐步進行,兩家公司先後在均有業務的機場進行航站櫃台、登機位等地勤服務的搬遷整合和標志更換。同時,聯合航空「紅地毯貴賓室」(Red Carpet Club)與大陸航空貴賓室(Presidents Club)合並成為聯合航空貴賓室(United Club)。2012年3月3日,美國大陸航空的飛行常客獎勵計劃「翼通天下」(OnePass)並入美聯航「前程萬里」(MileagePlus)計劃,大陸航空品牌也在同日起正式消失。
⑸ 聯合航空 美國航空公司
聯盟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聯合航空是美國最早的商業航空運輸公司,其歷史可追溯至的航空郵遞服務,由Walter T. Varney 開創合同制空運郵件服務,1926年4月6日第一班合約空郵的航班,從愛達荷州的博伊西市前往華盛頓州的帕斯哥市。四月六日被認定為聯合航空的誔生日和「真正」商業航空運輸(定期和定路線營運)的開始。Varney航空在1925年沿用的飛機庫,直至2003年還在博伊西機場。
1927年,航空先驅者威廉·愛德華·波音(William Boeing)成立了一家公司——波音航空運輸(Boeing Air Transport),並開始購買其它的空運郵件航空公司,包括Varney。1929年,該公司改名字為聯合飛機與運輸公司(United Aircraft-Transport Corp),包括了數家航空公司、飛機和機件製造商和數個機場。聯合航空是運輸部門最先採用的名稱。1930年,聯合航機運輸公司聘請了一位名叫Ellen Church的注冊護士去幫助乘客。聯合航空視Church女士為第一個航空公司的空中小姐。1934年美國政府頒布法案禁止飛機製造和航空公司歸屬同一公司。波音的公司分拆為三:零件製造商(聯合技術公司的前身)、飛機製造商(波音公司)和聯合航空。
聯合航空初期的航線系統由空郵航班連貫而成,主要是營運西岸南北線和由舊金山經丹佛至中西部和中大西洋洲的路線。舊金山和丹佛在這段時期已成為聯合航空的樞紐,直至今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聯合航空訓練地勤人員,改裝飛機負責為戰事運輸郵件、物資和乘客。戰後,聯合航空受惠於航空需求的激增不斷壯大。1961年6月1日,聯合航空與首都航空合並,成為全世界的最大的航空公司,航線范圍覆蓋整個美國。1968年公司重組,UAL公司成立,而聯合航空成為其全資附屬機構。
1970年代美國經濟萎靡以及1978年的放開航空公司管製法案對聯合航空影響較大,在1970年代和1980年代公司出現虧損並且管理層經常更換。
雖然聯合航空在1960年代,已經開始申請營運太平洋航線,但在1983年前,聯合航空並沒有運營國際航線。1983年,聯合航空首度飛往東京。同年底,聯合航空的太平洋航線增至13個地點,而大部分的航線航權都是從衰落的泛美航空公司買來。
波音767-200
1985年5月17日聯合航空的機師進行了長達29天的罷工。這一場斗爭令聯合航空損失了10億元並使聯合航空陷入長期的勞方不穩定和財證的下滑,以至20年後的破產。聯合航空於2006年2月1日脫離了自2002年12月9日開始的破產保護(在破產保護法令下維持運作),成為歷史上最大及歷時最長的航空公司破產保護案件。
1982年,聯合航空成為了波音767飛機的首用客戶,在8月19日接收了第一架767-200。聯合航空是波音777飛機的美國國內主要設計夥伴和啟動客戶。
[編輯本段]業務概況
聯合航空(United Airlines)主要經營美國中西部及西岸國內航線網路,跨越大西洋及太平洋等洲際航線。開拓國際航線為聯合航空帶來更多高消費乘客,避開美國本地市場來自廉價航空公司的競爭。
聯合航空班機原塗裝
美聯航通過聯航、聯航快運和泰德(Ted)航空每天運營的3700多個航班從其在芝加哥、丹佛、洛杉磯、舊金山和華盛頓特區的航空樞紐港飛往美國國內以及國際的210多個目的地城市。美國聯合航空公司可以通過其營銷計劃,安排美國六個地區航空公司經營聯航快運品牌,提供連接航班網路。美聯航在亞太地區、歐洲及拉丁美洲擁有主要的全球航權,航線網路遍布 北美、歐洲、亞洲、拉丁美洲、中東。
聯合航空是前往夏威夷及亞洲航線的最大美國航空公司;並是在百慕大II協議中,兩家可以飛往倫敦希思羅機場的美國航空公司之一,及唯一一家由美國本土大陸飛往澳洲的美國航空公司。聯合航空還是歷史上唯一飛往越南和科威特的美國航空公司。除了拉丁美洲外,聯合航空近年主要開拓國際航線,包括中國,開辦由芝加哥及舊金山前往北京及上海的每日直飛航班,2007年開通連接中美兩國首都華盛頓與北京的不停站每日直飛航班。
美聯航是星空聯盟的創始成員之一,通過該聯盟為其客戶提供去往世界各地162個國家和地區的975多個目的地城市的航班服務。美聯航通過星空聯盟以及地區性合作夥伴的代碼共享航班將搭乘美聯航的便利拓展到美聯航航線以外的城市。
至2006年7月31日為止,以總乘客量計算,聯合航空是世界第四大航空公司,居於美國航空、達美航空與西南航空之後;以收入-乘客-公里計算,聯合航空是世界第二大航空公司,居於美國航空之後;以總經營收入計算,聯合航空是世界第三大航空公司,居於法國航空-荷蘭皇家航空及美國航空之後。
[編輯本段]泰德航空
聯合航空還有低成本營運、以遊客為主的泰德航空。泰德(Ted)航空班機泰德(Ted)是聯合航空使用的一個品牌,用於全經濟座位航班上。名稱的由來則是聯合航空的聯合(United)的後三個字母。於2004年2月12日開始泰德運營服務。提供航班前往美國境內和墨西哥的休閑旅遊點。泰德航空創立的主要原因是為了與廉價航空公司競爭,如西南航空(Southwest)和邊疆航空等。
泰德航空本身並不是一家有執照的航空公司,而是聯合航空在全經濟艙服務上使用的品牌。泰德航班都由聯合航空機組人員持聯合航空執照執行飛行。泰德的空勤人員穿著與聯合航空不同的制服。有時泰德塗裝的飛機也代飛聯合航空的航班。泰德飛機的塗裝是聯合航空2004年新塗裝的衍生,主要為在聯合航空的藍色外加入黃色,以及「Ted」標志。
55架空中客車A320配置給泰德航空。
[編輯本段]聯航快運
聯航快運班機聯航快運是由地區性航空公司組成。其航班連接了美聯航的出發城市。聯航快運能提供一站式登機、將行李托運至最終目的地、全部航班的登機牌和提前分配座位。能享受美聯航提供的全部常旅客計劃。
聯航快運的機隊包括支線噴氣客機。聯航快運每天提供往返美國近150 座城市的1,800 多個航班。
[編輯本段]聯合航空機隊
聯合航空的波音757(截至2008年5月)
波音747-400 30架
波音777-200 19架
波音777-200ER 33架
波音767-300ER 35架
波音757-200 97架
波音737-500 25架
波音737-300 63架
空中客車A320 97架
空中客車A319 55架
[編輯本段]重大事故記錄
▲1955年11月1日,從丹佛前往俄勒岡州的波特蘭的聯合航空629航班被炸,機上所有人遇難。
▲1956年6月30日 - 聯合航空718航班在從洛杉磯飛往芝加哥的途中與環球航空的一架飛機在大峽谷上空發生相撞。機上的58名乘客與機組人員和環球航空公司班機上的70名乘客和機組人員全部遇難。兩架飛機駕駛員都進入未標定的空間飛行以給乘客們更好的觀光視野。兩名飛行員都未看見對方,因此發生相撞。
▲1960年12月16日 - 聯合航空826航班的DC-8飛機與一架美國環球航空公司266航班在紐約州斯塔騰島上空發生相撞。兩架機上的全部134名乘客和地面上6人遇難。
▲1978年12月28日 - 聯合航空173航班油料燃盡,於波特蘭國際機場東南處墜毀。
▲1989年2月24日 - 聯合航空811航班一架波音747客機在執行檀香山至悉尼的任務中,當飛機位於23000英尺高空時,右前側貨艙門突然彈開,造成機艙失壓。強大的內應力撕裂了整個右前側機體,9名乘客被吸出客艙墜入太平洋,隨後機組緊急迫降在檀香山。
▲1989年6月19日,聯合航空232航班的DC-10-10飛機的三引擎客機之二號引擎(位於尾翼基部)因為扇葉片製造的瑕疵,運轉時葉片脫離損壞了機上所有的三套液壓系統,導致各翼面的控制功能失效。在無舵面工作的情況下,靠著控制僅存的2具引擎調整飛行方向,嘗試在衣阿華州蘇城(Sioux City,Iowa)緊急迫降,迫降時發生機身翻覆,造成285名乘客中有111人喪生,1名乘務人員喪生。常被稱為蘇城空難。
▲1991年3月3日 - 聯合航空585航班(波音737)由丹佛到春城。駕駛員在完成從自動飛行向儀表飛行的轉換之後,正准備向春城市屬機場35號跑道做最後進近之際,飛機姿態突然向右傾滾、機頭下俯,直至飛機幾乎以垂直姿態觸地失事。機上兩名駕駛員、3名空服人員和20名乘客全部喪生。
▲2001年9月11日 -911事件中,聯合航空175號航班(波音767)從波士頓飛往洛杉磯的成為911恐怖襲擊事件里遭到劫機的四架飛機之一。該航班是第二架撞向紐約世界貿易中心(世界貿易中心南樓) 的飛機。同日,聯合航空93號航班(波音757-200)從新澤西州紐瓦克機場飛往舊金山的成為911恐怖襲擊事件里遭到劫機的四架飛機之一。然而與前三架飛機不同的是,93號航班並沒有抵達原先恐怖份子預定的撞擊目標,而是墜毀在賓夕凡尼亞州薩默特郡。依據事後官方調查委員會公布的調查報告,聯航93號班機上的乘客和空服員們在遭劫機後透過電話向他們的親人聯絡,最後決定採取行動擊退劫機者並奪回飛機。調查報告總結指出,乘客們的反擊行動最終迫使劫機者們將飛機朝地墜毀,而沒有抵達原先的目標。
⑹ 這是什麼航空公司的制服
東航以及中國聯合航空的
⑺ 美國聯合航空事件不是華人為什麼自稱是華人
不是,貌似是美籍越南人事件的根本問題並不在於是不是中國人,而是種族歧視問題,這群白皮對黃種人和黑種人都存在很嚴重的歧視問題。
⑻ 美聯航的花式黑歷史有哪些
美國中部時間4月9日傍晚,在芝加哥奧黑爾國際機場,美國聯合航空公司(美聯航)飛往肯塔基州路易斯維爾的一趟航班因超額售票,要求4名乘客推遲行程將座位讓給其工作人員,其中一名亞裔乘客因拒絕而被機場警察強行拖下飛機,嘴部面部受傷流血。
視頻一出,引起熱議。這也引發了人們對於美聯航「店大欺客」的集中吐槽,那些想得到和想不到的黑歷史被一一翻出。
壟斷帶來的傲慢
文章的最後,再來看看,人們該如何看待超賣和美聯航暴力傷人事件。
首先,超賣本身的確再正常不過。在有很多乘客購買機票卻不登機的情況下,超賣可以帶來更高的上座率,提高運輸資源的使用效率。同時,帶來乘客們更低的飛行成本。
報道稱,在過去幾十年裡,航空公司關於超賣的復雜的計算系統在不斷完善。根據美國運輸部統計,如今由於超賣原因無法登機的乘客比例僅為0.09%,而1999年這一比例高達0.2%。
這件事的問題在於:乘客不是因超賣而無法登機,而是登機之後被暴力拖拽下飛機。新華社稱,這已經不是簡單的超賣補償問題,而是航空公司為何敢如此膽大妄為?
分析給出的深層次的答案是,壟斷,這才是美國航空公司傲慢的根本原因。過去15年裡,美國航空業進行了大規模重組,包括達美兼並西北航空公司、美聯航和大陸航空公司合並、美國航空公司和全美航空公司合並等。這些兼並重組導致航空業缺乏有效競爭,形成近乎壟斷的格局。
近乎壟斷的航空市場導致航空公司喪失改善服務的動力,甚至出現了退化趨勢:機票越來越貴,座位越來越小,服務越來越差。「有時候,坐飛機就像是一幕『殘酷戲劇』。」美國全國商旅協會副主席邁克爾·萊昂斯這樣描述在美國坐飛機的感受。
⑼ 乘坐過美國聯合航空的說說你們覺得聯航怎樣
哈哈!!現在覺得還是社會主義好了吧???
資本主義就那樣!
美聯航一直就那樣,哎其實也不是美聯航,美國的航空公司都那樣,缺乏管理。都憑借自己是老公司。
其實根本沒有意識到,現在新的航空公司都比他們強多了。美國其他的什麼AA航空,都很差的。飛機也老舊,服務也是不貼心。
美國沒想像的那麼好。哈哈。
⑽ 美國聯合航空232號班機,為什麼在迫降成功的情況下仍造成111人死亡
蘇城空難發生於1989年7月19日,機上285名乘客中110人遇難,11名乘務人員中1人遇難。蘇城空難是執飛聯合航空232號航班的道格拉斯DC-10-10三引擎客機的二號引擎因為扇葉片製造的瑕疵,運轉時葉片脫離損壞了機上所有的三套液壓系統,導致各翼面的控制功能失效。在無舵面工作的情況下,機組人員在原本坐在後艙中的一位非值勤飛行員之協力下,靠著控制僅存的2具引擎調整飛行方向,嘗試讓班機在艾奧瓦州蘇城緊急迫降,而被稱為蘇城空難。
在蘇城空難中,生還者之一的機長艾爾·海恩斯在後來2003年到比利時布魯塞爾參加一場航空安全相關的研討會,參加研討會當中的一位機長就是2003年DHL貨機遇襲事件中的DHL貨機機長艾瑞克·甘諾特,這個戲劇性的巧合讓該事件得以化險為夷,進而成為世界首宗大型航機在無液壓控制的情況下,通過控制引擎的出力大小以達到調整飛行姿態的方式安然降落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