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男裝百科 > 民國長袍穿什麼褲子

民國長袍穿什麼褲子

發布時間:2022-01-18 07:18:55

1. 民國時男人穿什麼衣服

長袍馬褂,洋裝,中山裝,唐裝。

長袍馬褂的男性造型,其實早在清末就有了,不過民國其實並未因其曾經在前朝廣為流行而禁止,相反的,袍褂一直是民國男性的常禮服。

民國18年所定《服制條例》中的「男子禮服」,由於該條例一直到民國92年才廢除,而後也沒公布新的服制條例,所以在一些需要傳統禮服的地方,仍然會穿著袍褂。

民國元年的大禮服(級別高於常禮服袍褂)所採用的就是洋裝,並且在常禮服中也可採用洋裝,其餘各種行政職務的制服,也是採用洋裝,民國主流力量對於洋務的推崇可見一斑。

一般來說,民國略有身份的人,至少都是長袍打扮,而短裝因為行動便利,一般都是社會下層及勞動人民的裝扮。

袍褂不見得非得是名流才可以穿著,但是相對於短裝自然是正式了許多。

中山裝起源眾說紛紜,但是這種極具軍裝風格的服飾,對於當時處於戰時的中國,為了標榜軍中職務,常有領導人穿著。如蔣中正,印象中的他一生似乎都是軍裝打扮,只有在私下生活里才會穿著袍褂,他的西裝形象反而極為少見。

(1)民國長袍穿什麼褲子擴展閱讀:

民國時期的服飾風格:

由於當時社會呈現出動盪不定,混亂無序,在這一時期,大量的無法解決的社會問題隨之出現。需要了解著一些社會問題,得應用歷史方法,考察當時人民的社會風尚變化。通過生活細節,可以看到大時代背景下的整體社會狀況 。

民國初年受清朝和西方文化的雙重影響,出現了以廢除傳統服飾為中心內容的服飾改革。男子服出現了從長袍馬褂向中山裝和西裝逐步過渡的趨向,女子服飾變得日益豐富多彩,出現了普及旗袍的趨向。尤其便現在東部沿海港口城市,由於沿海口岸城市較早開放,得風氣之先。

以京師宮眷顯貴為代表而被全國效尤的傳統京派服飾,漸漸失去了領導服飾潮流的優勢,轉而仿效蘇杭、上海。這一現象也表現出了西方文化滲透的方向。全國總體表現在,從東向西男子服飾由大量的中山裝和西裝向大量馬褂長袍的變化。

男子服飾這一變化主要還來源於,清末民初,大批青年出國留學,國內也大辦新式學堂,社會上出現了服裝西洋化得趨勢。各個學堂服飾皆效仿西式。

社會上的西服大致有三類:一類是軍服,包括英美式,俄式,日式軍服,第二類是駐外使館文職官員,買辦商人,留學生所穿的西服。在一類就是日本式的士官服和學生服裝。這些學生裝,是大量留學青年帶回國的。

這種服裝形制簡便,給人一種莊重和充滿活力的感覺,因此,傳入中國後,在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中風行一時。

中山裝是中西合璧的產物,它拜託了中國傳統的寬袍大袖,吸收了西裝的貼身、干練的風格,但又有鮮明的中國特色。給人以一種朴實莊重之感。各個階層皆可以穿,出一定意義上說明了它的活力。

服裝上的差別不僅僅是因為審美觀的不同,其中還有經濟因素和個人生活習慣因素,穿中山裝和西服的人,沿海多於內地,城鎮多於農村。在一,不論城鎮還是農村,沿海與內地,富有者都是衣帽光鮮,穿著入時,窮人則大都維持溫飽而已,穿著也沒法講究,以衣禦寒。

女子服飾的變革主要表現在:隨著清末革命運動和女子解放運動的興起,一些新型知識分子把服飾變革與女子解放聯系起來,認為傳統服飾是束縛婦女的枷鎖,主張予以改革。民國初年,女子衣著特點:首先是取消了服飾上的等級差別,這一舉措無疑不成為婦女解放運動推向成功的訊號。

其次滿族婦女的服裝遭到摒棄。除此之外,在西方文化的影響下,中國婦女服裝改變了傳統的胸、肩、背完全成平直的造型,變得更加稱身合體,並能體現女性的秀體之美。於是旗袍的走向了大街小巷,一時成為時尚的代名詞。

同時還有各式各樣的服裝,可以說是百花爭艷的服飾大潮流,歐洲國家時尚代表的巴黎各種流行服飾在當時應經到上海。上海的交際市場中女裝層出不窮,當時同樣在流行時尚推廣過程中,女裝很安裝有同樣的問題,這也是主要的社會問題。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我們需不需要有國服 (4)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山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馬褂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西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唐裝

2. 民國時期男子的幾種習慣裝束

辛亥革命後,受西方文化的影響,西服在中國開始流行起來,其穿著者主要是官吏,留學歸國的革命者、大都市的知識分子等。當時的都市口岸城市中,學生、教師、洋行和機關辦事員著西服的最多,最初的西服幾乎是清一色的進口貨。 1994 年,「王興昌記」製造出第一套西服,可謂「國產」,其實僅的仿製,樣式為小駁頭,下擺方里帶院,褲管窄小。

西裝這種新生事物的流行,表明社會的變革,也成為支持民國的一種表徵,當然以後也被人附庸為時髦,於是這種以崇洋為目的的西裝者便遭到了批評。「大家都知道了西洋文化的好處,中國人非學它們不可了,於是乎,阿貓阿狗,就都著起了西裝,穿上了皮靴,提起了手杖,以為這就是西洋文化的一切。」

中山裝
中山裝是經過改良的服裝,最早有革命先行者孫中山示意,由奉幫裁縫製成的服裝,由於民主共和的影響,此服被冠以中山裝。穿著者多為革命者和政府公務人員,在南京政府時,中山裝成為黨政人員的服裝,也為蘇區領導接納。最早的中山裝領口呈關閉式八字形,前門襟七粒扣,後背有中縫,在衣服正面,各有上下左右四個貼袋,胸前兩個明袋還製成可以漲縮的「琴袋」式樣,上袋蓋作成倒山形筆架式,與中山裝配套的褲子為西褲,它是由前後分片組成,腰圍有褶襇,有側袋和後袋,褲腳帶折邊。

中山裝兼有西裝的特點,同時也適應國情,充分表現出當時國人新的時代精神。

學生裝
最初的學生裝,主要是由清末留日學生帶回的制服,形制比較簡潔,立領,左胸前綴有一袋

長袍、馬褂 長袍、馬褂依舊是民國時期法定的禮服,一般交際場合多穿此服。民國時期馬褂崇尚狹窄,一般多以黑色絲麻棉毛織品為質料,對襟窄袖,長至腹部,前襟釘紐扣五粒。長衫多用藍色,一般是大襟右衽,長至踝上兩寸,袖長與馬褂並齊。

民國後期,馬褂越來越少,趨於淘汰,不過民國時期是長袍馬褂月西裝革履並舉,穿著上半中半西,亦中亦西者大有人在。長袍西褲、圓形禮帽,腳穿一雙烏黑油亮的牛皮鞋,這樣的裝束的不少有身份、有地位的人物的時尚。

襖褲
上著衫襖,下著褲,這是一般民間百姓衣著,通常是下層人的穿著。中式褲寬大松垮,頭戴瓜皮小帽或羅宋帽,下身穿中式褲,腳蹬布鞋或棉靴,俗稱「短打扮」。

大髦
在北方地區,還流行穿大髦,即斗篷,穿著者多為一些軍政要員。民國初期北京是當時軍政所在地,也是服飾流行的中心。政治中心南移後,則以上海為中心,由於歐美文化對上海的影響,所以 20 世紀 30—40 年代的服飾流行都昂首以瞻上海。

3. 長袍裡面要穿褲子嗎

當然是要穿的 ,個人建議》褲子的面料柔軟,款式舒適寬松,與袍子的顏色相近色,單一的顏色。

4. 清末民國時候的衣著都有哪些特點都是哪些樣式

首先就是剪辮,穿著慢慢開始西化,女子開始燙發染發,樣式的話,應該是長袍馬褂到西裝到中山,也就是所謂的洋裝

5. 民國時期的服裝特點

民國時期的服裝特點有:男子服飾出現了從長袍馬褂向中山裝和西裝。而女子服飾變得日益豐富多彩,出現了普及旗袍,由中華民國政府於1929年確定為國家禮服之一。

(5)民國長袍穿什麼褲子擴展閱讀:

  1. 學生裝,是大量留學青年帶回國的。這種服裝形制簡便,給人一種莊重和充滿活力的感覺.

  2.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 ,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 。

  3. 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的服飾文化中最絢爛的現象和形式之一。

  4. 旗袍形成於上個世紀20年代 ,有部分學者認為其源頭可以追溯到先秦兩漢時代的深衣 ,民國20年代之後成為最普遍的女子服裝 ,由中華民國政府於1929年確定為國家禮服之一。

6. 民國時期的男人穿什麼衣服

民國時期的男人們基本都是穿中山裝,西裝,馬褂等。民國時期,外國人是思想,觀念,習慣大大的流入到了中國,民國時期,正是舊社會與新社會的交接,人們拋棄了舊的思想觀念,從而在服飾穿著上也有了很大的變化。比如,女人們再也不用裹小腳了,也喜歡穿旗袍跟學生裝。而男人們,則越多的人喜歡穿中山裝。

手杖、禮帽、遮陽帽這些搭配飾物,很多人用在搭配袍褂,民國時期的人們對穿衣都是很講究的,正式因為他們不斷的前進,所以才會有了我們如今的時尚。從民國時期的女性到男性,他們一直走在潮流的最前端,為什麼的時尚打下了完美的基礎,正是因為有了他們,才會有我們的今天。

7. 民國時期服裝。。。

對應的民國時期女子服裝,為襖裙,衣服和裙子是分開的,衣服寬袖,斜襟。
清朝剃發易服,漢族男子穿著滿族服飾,而漢族女子的服飾未被強制廢除。所以這時期漢族女子仍以上衣下裙的明朝風格的襖裙,但後來又結合了滿族服裝的一些特點,形成了民國時期的女子服裝,就是這種襖裙。

8. 民國時期的穿著問題

西服大衣裡面,裡面是羊絨衫,襯衣,下面西褲,皮鞋。基本跟現在的紳士穿著一樣。

9. 民國時期服飾

北京百年之民國服飾:中山裝和改良旗袍(組圖)
發不起圖我把網站給你哈
http://www.china.com.cn/aboutchina/txt/2008-01/25/content_9587108.htm
說明:服飾是市民心態的一個重要載體,它的變化直接體現著社會與習俗的變遷。剛剛結束封建統治的民國北京,看上去像個光怪陸離的服裝博覽大會。經過數十年的磨洗淘汰,北京人終於有了自己不同於沿海商埠,也不同於內陸城市的服飾風格:簡約、典雅、敦厚,略顯保守。

在清末民初的大變革時代,剪辮可不是個人的愛好習慣問題,而是不可逆轉的政治潮流。住在清宮里的遜帝溥儀,在17歲那年自己動手剪掉了辮子。1917年「辮帥」張勛復辟時的「辮子軍」也只是曇花一現。

辮子剪去了,封建服製取消了,多種服飾文化一時間紛然雜出。「西裝、東裝、漢裝、滿裝,應有盡有,龐雜至不可名狀。」而傳統著裝習慣仍然具有一定的慣性力量,長袍馬褂還是民國初年北京街頭最常見的服飾。

中國的近代化是被迫逐漸向世界開放的結果。西方事物如潮水般湧入,從洋槍、洋炮,直到洋煙、洋火和洋蔥。「洋貨旺銷,無不利市三倍」,一些中國工商業者也紛紛以「愛國」、「挽回利權」的名義,投資於新式機織業。光緒中葉,北京的布店就開始銷售洋布,由於洋布比國產土布便宜,布線密實且細,顏色艷麗,日益為人們所接受,並逐漸將土布擠出市場。民國以後,民族紡織業興起,布莊增加了國產的機織布。

縫紉機的問世,導致成衣業的快速發展,工業化服裝生產的標准模式,開始取代家庭手工制衣的壟斷地位。中山裝是基於外洋學生裝而加以改革的國產形制,因孫中山先生率先提倡並穿用而得名。它是傳統與時代的完美結合,從此成為一代中國男子的典型服裝。

民國初年,中國婦女的解放運動愈演愈烈,婦女們在兩個方面最先煥發出解放意識——婚姻和服飾。女子本身開化的程度和仍然存在的公共標准,使女服的變化也體現了中西結合的趨勢,旗袍就是其中最典型的產物。知識階層的年輕女性,燙發,塗口紅,穿改良旗袍和高跟鞋,在她們身上明顯反映著古都服飾文化與外來服飾文化的雙重影響。

在多種文化激烈交匯的漩渦中,人們的服飾表現出多樣性和易變性。由於沿海口岸城市較早開放,得風氣之先,以京師宮眷顯貴為代表而被全國效尤的傳統京派服飾,漸漸失去了領導服飾潮流的優勢,轉而仿效蘇杭、上海。但總體上說,作為思想相對保守的文化古城,北京市民的衣著打扮確實不像沿海城市那麼開放。

民國時期,北京社會財富的整體水平並不太高,勞動者的服裝消費受家庭經濟條件所限,只求蔽體禦寒而已,風格上幾乎沒有選擇的餘地。北京方言中的「估衣」一詞,指的是穿過的舊衣服,底層人家的衣服大多是從估衣攤兒買來的。貧家婦女手提竹籃,備些針線布片,走街串巷為窮苦的單身漢縫補破衣,聊以糊口。北京人稱之為「縫窮」的,這也曾是北京街頭的三百六十行之一。

不曉得這個是不是你要的哈,不是的話我盡量在幫你找找!因為民國那時不發達很多照片都是黑白的哈,不好意思!

與民國長袍穿什麼褲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快遞員的情趣內衣什麼電影 瀏覽:157
那裡可以看日本片 瀏覽:767
韓劇電影完整版 瀏覽:837
最便宜的日本牛仔褲品牌有哪些 瀏覽:385
紅藍3d立體電影免費下載 瀏覽:789
韓國女鬼電視劇 瀏覽:888
天才醫生改編1-23 瀏覽:448
香港女性同性電影 瀏覽:767
陳喬恩和宋慧喬主演的電視劇 瀏覽:774
李泰林的所有大尺電影 瀏覽:616
大鵬采血那護士是誰 瀏覽:803
韓國女秘書與老闆偷情 瀏覽:411
何家駒全部電影 瀏覽:493
影視在線觀看 瀏覽:308
長款麵包服搭配裙子 瀏覽:145
關於公主的百合文 瀏覽:903
手機上如何下載免費電影 瀏覽:301
找一部秦始皇的大片? 瀏覽:985
人狼游戲第一部叫什麼 瀏覽:421
電腦免費播放器哪個好 瀏覽: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