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
這個根本不用跟家長交代,不會整理褲子,老師就幫穿上了,畢竟孩子這么小,基本上都對老師跟著上廁所,否則尿到褲子上,老師還得給換,跟家長交代什麼?
② 如何培養小班幼兒生活自理能力教育隨筆
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和提高能夠促進幼兒獨立性、自信心的增強,並為其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礎。幼兒教育作為人生教育的起始站,我們非常注重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幼兒能否學會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我們對完成此項任務的困難和可能性進行了分析。 一、幼兒生活自理能力較弱原因分析 第一、家長過度愛護,許多應該孩子自己去做的事,家長習慣包辦代替,親歷親為。 第二、認為孩子小、能力差,以後學習也不晚。 第三、怕麻煩,嫌孩子動作慢,或吃得臟 。 二、培養幼兒自理能力的目的性和必要性。 幼兒階段是生長發育的關鍵期,培養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通過幼兒的學習參與、訓練、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有利於他們動作的發展。幼兒階段又是能力培養的最佳期,良好的生活能力將使其終身受益。因此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們必需明確: (一)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是適應幼兒園集體生活的需要。 幼兒從家庭進入幼兒園,置身到一個新的天地,擴大了生活圈,新的環境,好玩的玩具,強烈地吸引著他們的好奇心,他們喜歡在幼兒園學習、生活。但不會洗手,不會吃飯,不會穿衣等生活自理上的問題,使他們不能很快地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二)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促進了幼兒的大小肌肉群和動作協調性的發展。 著名義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動作教育是日常生活練習的課程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培養幼兒的自我管理能力,培養其責任感及良好的生活習慣。對幼兒進行自理能力的培養將促進孩子的大小肌肉群的發展,和動作協調能力的發展,如吃飯,幼兒不僅學會手喂飯的動作技能,還發展了孩子的手指肌肉的靈活性及手眼協調性。所以孩子每學一項動作、能力,他的大小肌肉群、動作協調性也將得到相應的發展。 (三)培養幼兒自理能力有助於培養孩子形成獨立自信,不依賴成人的性格。 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就是要學會獨立用勺吃飯,拿杯子喝水,會洗手,會穿脫簡單的衣褲等,然而剛開始時孩子不會穿衣服,袖子伸不進,鈕扣扣不好,在家裡都由成人幫助。上幼兒園該自己學著穿了,鈕扣洞對不齊,硬是對上一遍,二遍,直到對齊,褲子拉不上,硬是哎喲,哎喲用力拉,直到穿上為止。在孩子學習自理能力技能過程中,老師給予適當的鼓勵,樹立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在提高能力的同時,也培養了勇於面對困難,敢於克服困難,去爭取成功的抗挫能力及獨立做事,有始有終的好習慣。這種堅強、獨立、自信,正是適應未來社會的高素質人才的良好個性品質。 (四)把生活能力的培養與家長工作聯系起來。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要做好小朋友的培養和訓練,離不開家長積極的配合,讓我們共同提高孩子的生活技能,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 總之,在不斷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提高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非常重要,陳鶴琴先生十分重視幼兒的習慣的培養,認為「習慣養得好,終生受其福,習慣養得不好,終身受其罪。」培養幼兒的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和生活自理能力,能為其一生奠定基礎。
③ 幼兒園如何教幼兒分層次提褲子教案
目標: 讓幼兒知道如何如廁的禮儀 培養幼兒良好的日常行為習慣,讓幼兒知道生活也是有規矩要遵循的。 准備: 洗手間、衛生紙、毛巾、垃圾桶 過程:導入:教幼兒帶入衛生間,提問:我們要是用洗手間,但不知道裡面有沒有人,這是我們應該怎樣做? 如廁要先敲門,若沒人回應,就可以進去 若有回應,要在外面排隊等候 介紹如何使用馬桶(坐式、蹲式) 教師示範,教給幼兒如何提褲子的方法 教師示範如何沖廁所 教師介紹使用完洗手間要打香皂洗手的禮儀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孩子的惡如廁習慣,引導幼兒學會輪流等待。
④ 怎樣訓練寶寶自己脫褲子大小便
學會如廁是寶寶成長中的一個里程碑,而且這一里程碑對父母來說也同樣意味深長。可很多新媽媽們以為男寶寶,女寶寶的如廁訓練都一樣,一般都可由媽媽親自代勞,可實際上這裡面還是有很大學問的。
坐便器的選擇
訓練用的坐便器,最好是選擇寶寶自己喜歡的座椅式坐便器。這有利於激發寶寶如廁的興趣。選擇坐便器時應注意,坐便器應該牢固、舒適、高低適宜,寶寶坐上去時,雙腳應正好著地。
男寶寶:男寶寶在才開始學習如廁的時候可以不著急買坐便器,可以先用塑料瓶給寶寶做排便訓練,當他稍大一些的時候,再去選擇一款合適寶寶的坐便器。
女寶寶:對於女寶寶,媽媽可以准備一個類似於玩具的、配置鮮艷色彩或聲音的便盆,讓對色彩情有獨鍾的女寶寶對這個「彩色玩具」不抗拒。
如廁訓練5信號
寶寶到底什麼時候才可以脫離尿布生活呀?這可是年輕父母開始訓練寶寶如廁時遇到的頭等問題。究竟什麼時候開始進行,要視情況而決定。下面5個信號提示你的寶寶可以開始使用便盆了:
信號1:寶寶在便後能感覺到尿布或者紙尿褲濕了,通過語言或者動作表達不舒服的感覺。
信號2:寶寶能在口頭上或行動上表達想解便的想法。
信號3:寶寶每天都在固定的時間段大便。
信號4:寶寶對成人上廁所的行為表示感興趣,甚至還會在馬桶上坐一小會兒。
信號5:寶寶可以保持尿片乾燥達兩小時以上,睡覺醒來時尿布也沒有濕。
如廁訓練 男女有別
男寶寶
1. 教他先學會坐,然後再站
由於大小便經常一起排出來,所以一開始應該先讓寶寶在大小便的時候都坐下,這樣他就能明白兩者都應該在便盆里完成。用這種方式,他就不會由於小便時可以到處濺的樂趣而分散注意力了,並能學會在你需要他注意的時候集中注意力掌握基本程序。
2. 陪兒子一起玩「消防員」游戲
對於男寶寶而言,模仿很重要,所以應由爸爸來言傳身教,學習如何使用廁所。鑒於男寶寶的淘氣個性,爸爸應給予准確的示範,教他如何「瞄準」便盆,也可以在便盆中放一張有顏色的紙,讓他瞄準紙片撒尿。對於男寶寶來說,有時小便就像在玩「消防員」游戲,同時也增加了他上廁所的積極性,更快地擺脫尿布。有時男寶寶可能在大便時想要站起來撒尿,這是因為排便過程往往伴隨著撒尿,所以對這種情況而言,一開始的時候就讓寶寶使用便盆可能會更容易一些。
女寶寶
1. 女寶寶的模仿訓練
女寶寶的訓練主要由媽媽來完成,她們更喜歡使用便盆,特別是有可愛動物形狀的便盆。媽媽在訓練女寶寶小便的同時要教給她正確的擦拭方向,尤其是在大便後,一定要從前往後擦,以防尿路感染。
2. 不穿太復雜的衣服
訓練女寶寶大小便的一個重要事項是,千萬不要給她穿太復雜的衣褲,讓她難脫難解。寶寶通常會憋到再也不能憋的時候才告訴媽媽,本來就比較緊張,很難控制自己,如果再加上褲子怎麼解也解不開等不必要的挫折,那麼,尿褲子肯定是經常發生的事情了。
絕大部分寶寶是在2歲4個月左右完成的白天訓練,到3歲左右完成夜間訓練,並且男寶寶所花費的訓練時間要超過女寶寶。所以等寶寶真正到了適合如廁訓練的年齡再開始訓練,會使他的如廁自理能力培養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廁課程6步走
STEP1發「排便信號」
教寶寶如廁時,首先應教寶寶學會自己發出「排便信號」,可以是身體的,如兩腿夾緊,也可以是口頭的「噓噓」、「便便」,來告訴父母他們要上廁所了。
如廁小貼士:屬於寶寶的如廁椅最好放在衛生間內或放在寶寶自己的房間里。寶寶樂意在客廳里開辟他的「游戲場」時,如廁椅也可以放到他的近處。如廁椅放置時最好是「就近原則」。
STEP2脫褲子
帶寶寶到坐便器旁,讓寶寶學會自己把褲子脫下,退到腳部的位置,如果寶寶做的好,父母要及時的表揚和鼓勵,等他掌握脫松緊帶的褲子以後,可以練習脫復雜一些的褲子。
如廁小貼士:如果是男寶寶小便,則需要將褲子脫至大腿中部,分開兩腿,掏出小雞雞,小便時不淋濕衣褲即可。
STEP3坐在便器上
帶寶寶到坐便器旁,讓寶寶逐步熟悉自己的尿桶或如廁椅,經常帶他去坐一坐,不必拉下褲子。只要讓他適應坐在上面就可以了,等寶寶明白便盆的概念,就可以繼續以下步驟了。
如廁小貼士:對低年齡段的寶寶有時候自己不會發現有便意,這時可以讓他去坐一坐,而不必拉下褲子,讓寶寶有個使用便盆的意識。
STEP4排便
把水龍頭打開,讓寶寶聽著「嘩嘩」的水聲排便。讓寶寶保持一個特定的姿勢,然後用「噓噓」聲誘導寶寶排小便;用「嗯、嗯」聲促使寶寶排大便。
如廁小貼士:想要寶寶養成良好的如廁習慣,一開始在他用便盆大小便時,就不要讓寶寶玩玩具、吃東西,注意避免寶寶長時間坐在便盆上,形成習慣性便秘。
STEP5清潔屁屁
訓練寶寶自己擦乾凈屁股。開始時父母可以為寶寶代勞, 讓寶寶翹起屁股,方便父母給他清潔屁屁。但稍大一點時就要讓寶寶學會自己清潔小屁屁了。
如廁小貼士:讓寶寶把內褲和外褲拉上,父母可以幫助整理一下褲子。可以教他在大人的坐便器上排便,排完便後,教寶寶蓋好馬桶蓋,再放水沖,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STEP6洗手
把寶寶帶到水池邊,打開水龍頭,讓寶寶自己洗手,然後用擦手毛巾把手擦乾。最好以後每次如廁都要養成便後洗手的衛生習慣。
如廁小貼士:對寶寶能夠自己順利完成排便過程或有進步時都應給予恰當的表揚,這些稱贊的話語,可以讓寶寶體會如廁的舒心和快捷。否則,就會適得其反了。
⑤ 怎麼教男孩子自己脫褲子比較方便
學會如廁是寶寶成長中的一個里程碑,而且這一里程碑對父母來說也同樣意味深長。可很多新媽媽們以為男寶寶,女寶寶的如廁訓練都一樣,一般都可由媽媽親自代勞,可實際上這裡面還是有很大學問的。
坐便器的選擇
訓練用的坐便器,最好是選擇寶寶自己喜歡的座椅式坐便器。這有利於激發寶寶如廁的興趣。選擇坐便器時應注意,坐便器應該牢固、舒適、高低適宜,寶寶坐上去時,雙腳應正好著地。
男寶寶:男寶寶在才開始學習如廁的時候可以不著急買坐便器,可以先用塑料瓶給寶寶做排便訓練,當他稍大一些的時候,再去選擇一款合適寶寶的坐便器。
女寶寶:對於女寶寶,媽媽可以准備一個類似於玩具的、配置鮮艷色彩或聲音的便盆,讓對色彩情有獨鍾的女寶寶對這個「彩色玩具」不抗拒。
⑥ 小班提醒家長帶條備用褲子怎樣說
可以在微信裡面單獨的和對方的家長,提醒說,小孩子還小,請加條備用褲。放在書包裡面。以防特殊情況。
⑦ 為培養寶寶獨立性,老師讓寶寶自己提褲子,家長怎麼看
我家女兒三周歲兩個月,還是一名幼兒園小班的小朋友。幼兒園老師提倡寶寶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剛開始老師會幫助照顧小朋友的吃喝拉撒,後來一點點鍛煉讓他們自己解決這些個問題。於是我們就經常看見寶寶一些難以入眼的狀況。
先說說洗臉洗手吧,白天在幼兒園有一日三餐,寶寶自己吃飯,老師讓孩子們自己排隊去衛生間洗臉,好幾次我都看見花貓一樣的女兒撲進我懷里。
然後說上廁所自己提褲子,冬天了,寶寶穿的多,老師不像剛入園的時候事無巨細都幫寶寶做好,現在是就看著寶寶的褲子沒提好都不想給提正了,我給女兒盡量穿寬松的好提的褲子。
因為前幾天我給女兒穿了條貼身的棉褲,想著回暖和一些,可是沒想到,女兒不會提緊身的棉褲,棉褲腰在大腿上卡著,只把外面的褲子給提上了。我回來一給寶寶脫衣服,看見大腿上被棉褲腰勒了深深的紅印子。
我的心裡是不痛快的,覺得老師不管孩子,雖然我知道這是對寶寶有好處的,可能回讓她盡快的獨立吧,看是真的挺讓人難過的,自己的女兒自己疼啊,別人真的不管了呢。
我看見女兒在室內穿的鞋子經常是反著的,我就覺得老師是不是欠缺了一個步驟,就是你鍛煉完孩子的獨立性以後是不是應該讓孩子回歸她應有的樣子,不說和早上送去的時候一模一樣,但是至少別讓我們心裡落差太大。
⑧ 如何培養小班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
培養幼兒自理能力的目的
生活自理是人的一種最基本的能力,幼兒初入幼兒園是人生比較重要的時期,所以對於剛踏入校園的幼兒來說,培養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至關重要,因為只有通過對幼兒的引導、學習、參與、訓練等,才能有利於他們身心發展得到更多更好的鍛煉,使其大腦發育得到開發,動作靈敏性得到發展。加之幼兒剛上小班又是能力培養的最佳時期,良好的生活能力將使其終身受益。因此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們必需能夠利用此次機會明確培養幼兒的方法與作用。
自理能力可以促進大腦發展,提升幼兒的智力需求。
現如今是一個飛速發展的社會,充滿競爭、機遇和挑戰,孩子們需要依靠自身的本領去打造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創造未來的生活。有位日本學者曾說過:「如果想培養出智力開闊、頭腦聰明的孩子,那就必須經常鍛煉其手指的活動能力,由於手指的活動而刺激腦髓中的手指運動中樞,就能促進孩子全部智能的提高。」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指出:幼兒的智力發展應當同時體現在手指的操作、語言的表達和用腦的思考上,動手、動口與動腦三者之間有著息息相關的內在聯系。從小給孩子一雙靈巧的小手,是促進孩子思維發展、豐富其語匯、增強其自信心的基礎和前提。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和勞動習慣意義深遠。
盡快學會自理,更快適應集體生活
孩子從家庭進入幼兒園,置身到一個新的天地,新的環境,好玩的玩具,強烈地吸引著他們的好奇心,也擴大了他們的生活圈,他們喜歡在幼兒園學習、生活。但不會洗手,不會吃飯,不會穿衣等生活自理上的問題,使他們不能很快地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所以,為了使幼兒在學校、生活中得到更好的鍛煉,這就需要教師在學習中多加入一些游戲、舞蹈等等來讓幼兒參與其中,在入廁、吃飯、洗手等環節設計口令、兒歌、音樂等加強幼兒的記憶能力,讓幼兒懂得什麼時間該干什麼事情,這樣不僅僅讓幼兒學到了知識,更多的是讓幼兒得到了鍛煉。 還能促進幼兒與其他小朋友相處融洽,很快適應集體的生活,找到學習的樂趣。
通過培養幼兒的獨立性,體驗從不會到會的滿足感
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就是要學會獨立用勺吃飯,拿杯子喝水,會洗手,會穿脫簡單的衣褲等,對小班幼兒來說動手能力很薄弱,剛開始時孩子不會穿衣服,袖子伸不進,鈕扣扣不好,在家裡都由大人包辦代替。而進入幼兒園該自己學著穿。扣洞對不齊,硬著頭皮自己學,一、二遍直到對齊,褲子拉不上,硬是哎喲,哎喲用力拉,直到穿上為止。在孩子學習自理能力技能過程中,老師要利用集體氛圍,設下誘餌讓他們試著自理,並給予適當的鼓勵,樹立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在提高能力的同時,也培養了勇於面對困難,敢於克服困難,去爭取成功的抗挫能力及獨立做事,有始有終的好習慣。
多方合作培養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要做好幼兒的培養和訓練,離不開家長的配合。為此,我們把每月的培養目標,通過校訓通,交待內容,讓家長了解。同時請家長為孩子提供方便,衣裝輕便,便於孩子操作,並要求家長在家裡進行同步培養。我園特意利用家長座談會,向家長宣傳孩子能力培養的重要性,談談培養方法和孩子們的進步等,並傳授一些教學技巧,我們還特地為每個孩子設計了一個紅花園地。這里有很多漂亮的小紅花,小紅花中粘貼有孩子的照片,當孩子在某一方面的能力達到要求或有所提高時,即在他的小紅花上貼上相應的顏色的花瓣,比比誰的小花最漂亮。這樣即注重了孩子的個體差異,又為孩子發展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時,家長對孩子的發展情況一目瞭然,並能督促家長積極地與老師配合,共同提高孩子的生活技能。
總之,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是幼兒園一日常規活動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我們不僅要做好幼兒的教育教學工作,更要做好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只有在自身能力得到提升的情況下,再來做其他事情,我相信每一位幼兒都會成為我們未來的希望。在不斷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提高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非常重要,培養幼兒的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和生活自理能力,能為其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礎。
⑨ 「自己把褲子提起來」我對孩子說。用英語怎麼說
"get on your pants" l told to my child.
⑩ 為培養寶寶獨立性,老師讓寶寶自己提褲子,家長怎麼看呢
為了培養寶寶的獨立性,老師讓寶寶自己提褲子,作為家長的我,覺得老師這樣的做法真的特別好,不僅解決了老師的麻煩,也讓做家長的更放心,覺得他把寶寶送到學校的做法是正確的,因為他的寶寶學會了很多的東西,我們應該感謝老師,老師對我們的寶寶真的很用心。
這位家長千萬不要以為老師這樣的做法,是單純的為了解決自己的方便,其實並不是的,你家的寶寶都上幼兒園了,還不會自己提褲子,自己有沒有感覺沒有把寶寶帶好,只會給他吃穿,不教他一些可以獨立完成的事情,在心裡應該自己反省一下。
寶寶在家裡一般都不會聽媽媽的話,可是到了學校,就會特別的聽老師的話,老師說什麼他都會照著做,所以我們做家長的,在教寶寶的時候,可以學習下老師的方法,因為老師帶了很多的孩子,在教育孩子上肯定會特別的有經驗。
如果讓你做家長的教寶寶提褲子,你不是打就是罵,而且寶寶還會很反感你這樣的做法。而老師教寶寶這樣做,寶寶就會學得特別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