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旗袍盤扣的製作與縫制方法中式盤扣樣式大全
1. 准備斜條:寬度約為2cm的斜條,將其兩邊的毛口向里折成四層,手工繰牢。如果材質較薄,可以裁寬一些,折成六層或八層,或者在斜條中加入幾根紗線使其更加飽滿。
2. 加入細銅絲:為了保持盤花形狀的穩定性,在繰紐袢時可以加入細銅絲。另一種方法是將斜條對折,緝線一道,然後翻正紐袢。為了方便翻正,可以在緝線前夾入一根線繩,這樣用線繩牽拉可以更加方便地翻正。
3. 製作紐袢條:第三種方法是將薄斜條料反面刮漿燙干,毛口向里折成四層,再將銅絲加入四層中間,然後沿邊緝明線一道。使用紐袢條製作盤花,是將紐袢條盤結成所需的各種形狀,然後用線釘好。
4. 確定盤花規格:盤花的規格、大小可根據款式和花形確定,需要注意比例協調。盤花的造型多樣,有的較為復雜。
5. 釘扣位置:釘扣的位置通常依次為:第一副扣釘在領頭下,第二副扣釘在大襟轉彎處,第三副扣釘在大襟下端。
6. 製作紐袢:製作盤花時,先將紐頭及扣袢放置在扣位上,然後在距扣袢末端0.5CM處縫合固定。從盤扣的花瓣側面繞花心來回拉一圈線,根據需要放鬆緊,使花瓣更加緊密牢固。
7. 縫合扣袢:扣袢縫合完成後,紐頭須剛好能穿過扣袢。如果布料很薄,在需要裝釘扣子的布料背面熨上一道粘襯,防止縫扣子的時候拉壞衣料。
8. 盤扣樣式:盤扣的基本方式多是以各種布條盤繞、打結而成,為了布條的延展性,多以45°裁剪斜絲布。因時代流行和各種花扣的特性,會使用上漿、嵌棉線、嵌銅絲等工藝,因此形成種類眾多的盤扣樣式。
9. 一字扣:一字扣是傳統服飾所用的盤扣之一,也叫紐結,做法比較簡單,在服裝中常和其他樣式盤扣搭配使用。
10. 盤香扣:盤香扣是花扣中最簡單、也是各類變化中最基礎的,從名字就可以知道它像一個蚊香,所以它使用的也是最為簡單的細布條以螺旋形盤繞而成的。
11. 變形盤香扣:變形盤香扣通過外緣的變化,變化出簡歲緩單的花卉樣式,不少圖案花卉是搭配旗袍本身的面料圖案進行設計的。
12. 嵌絲硬花扣:嵌絲硬花扣一般是用
❷ 怎樣盤旗袍扣
旗袍扣,又稱盤扣或盤紐,是傳統中國服裝中的一種獨特裝飾,用以固定衣襟或作為裝飾。它承載著中華民族豐富的文化內涵,從古代漢族的發明到宋代漢服的使用,盤扣的歷史源遠流長。
盤扣的製作方法多樣,包括襯線手縫法、機縫暗線法、機縫明線法以及包細銅絲法。襯線手縫法適用於製作直扣、琵琶扣及實芯花扣等,需要選取2cm寬的斜絲(45度),厚料時可在斜布條中間襯幾根棉紗線,使其更加堅韌耐用。
機縫暗線法則通過將斜布條對折,用縫紉機毛邊車縫一道,然後用長針翻正成扣帶條,這種方法可使扣型更加美觀,無線跡。機縫明線法則將2cm寬的斜布條兩邊的毛口向里折成4層,再用縫紉機邊車縫明線一道,同樣適用於各種盤扣。
包細銅絲法則是製作空芯花和嵌芯花扣的最佳選擇。首先將布料的反面刮上一層薄漿糊晾乾,畫出並裁剪出2cm寬的斜布條,然後將布條兩邊的毛口向里折成4層,夾入一根細銅絲,並用漿糊粘牢燙干,帶寬控制在0.5cm以內。
盤扣雖小,卻凝聚了中華民族的智慧和審美。隨著清初服裝的變革,中式盤花扣也應運而生,取代了明朝漢族慣用的綢帶,成為固定衣襟的主流方式。盤扣不僅是服裝的實用配件,更是一種獨特的文化符號,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祝福。
❸ 旗袍扣子最簡單打法
最簡單做法是准備好做紐扣結的線,然後繞兩個圈,線頭較短一側從兩個圈中穿過,然後依次將兩個線圈收緊,就可以得到一款簡單樣式的旗袍扣子啦。
盤扣類型繁多,形似植物的有梅花扣、桃花扣、菊花扣、玫瑰扣、花蕾扣、花籃扣、樹葉扣、樹枝扣;形似動物的有鳳凰扣、孔雀扣、燕子扣、蝴蝶扣、蜻蜓扣、蜜蜂扣、青蛙扣、蝸牛扣、烏龜扣;以中國結為造型的有吉祥結扣、如意結扣、攀緣結扣、同心結扣、十全結扣、團錦結扣、三環結扣、草花結扣、雙線結扣、盤長結扣;以漢字為造型的有一字扣、萬字扣、吉字扣、喜字扣、壽字扣等,不勝枚舉。
❹ 怎樣盤旗袍扣
圖解法:
旗袍盤扣的編法
文字解說法:
盤扣硬條的製作方法
1.襯線手縫法
取2cm寬的斜絲(45度)30至50cm,薄料時應在斜布條中間襯幾根棉紗線,使其堅硬耐用,厚料時可以不用棉紗線襯托。做法是:先用針釘住,然後用右手縫針繳牢。它可用於做直扣、琵琶扣及實芯花扣等。
2.機縫暗線法
為使扣型盤製得無線跡,造型美觀,可將斜布條對折,用縫紉機毛邊車縫一道,然後用長針翻正成扣帶條。它可用於做各種盤扣。
3.機縫明線法
用2cm寬的斜布條,將兩邊的毛口向里折成4層,然後用縫紉機邊車縫明線一道。它可用於做各種盤扣。
4.包細銅絲法
先將布料的反面刮上一層薄漿糊晾乾,按2cm寬用劃粉畫出並裁出斜布條,將布條兩邊毛口向里折成4層,並用一根銅絲夾在4層中間的連折線裡面,再刮漿粘牢燙干,帶寬不要超過0.5cm。它可用於做空芯花和嵌芯花扣。
旗袍扣 也稱盤扣或盤紐,盤扣由古代中國漢族而發明的,並且宋代漢服也已有使用,江西德安的南宋墓中出土的印金羅襟折枝花紋羅衫(褙子)就以盤扣系結,最初只用於女裝常服。盤扣雖小,卻包含了中華民族的獨特的文化內涵。盤扣或稱盤鈕,是傳統中國服裝使用的一種紐扣,用來固定衣襟或裝飾。說起「盤扣」的歷史並不長,它是從古老的「結」發展起來的。我國早期的服裝,要使衣服合體保暖而不散落,便要藉助於帶子、繩子,而使用時,就要系扣、打結。「結」的式樣很豐富,有起功能作用的束衣之「結」,也有起美化作用的裝飾之「結」。同時,「繩結」在人民心目中也代表著各種美好吉祥的意義。隨著清初的服裝以袍、褂、衫、褲為主,改寬衣大袖為窄袖筒身,衣襟以紐扣系之,代替了明朝漢族慣用的綢帶,這時,中式盤花扣也隨著服裝的發展而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