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衣的肩斜是用什麼來確定的
如果用比例法,前小肩是15:6,後小肩是15:4.5
這都是前人測量出角度,按平均值算出的一個肩斜公式。只要記住就好。
2. 童裝肩斜計算公式
我國人體肩斜度一般為前19度-22度,後17度-19度,孩子可以按照下圖的測量技巧進行精準測量。
其實每個人的形體不同,肩斜度也各不相同。國標(國家標准)數據是根據大數據的採集,最後得到的平均值。國標的數據一般會應用與工業大批量的生產使用。
找到前中線的位置,做好標記,領寬的位置(領寬的位置可以隨意定)再測量出肩寬的位置,分別在紙上畫出這三條線的位置。在領寬的點的位置做垂線,這就是上平線。再連接領寬到肩寬位置的肩斜線。肩斜線與上平線的夾角的度數,就是肩斜度。
服裝肩部的計算方式
肩部是服裝最重要的支撐點,無論多麼寬松的服裝,肩部的放鬆量均為零。我國人體肩斜度一般為前19度-22度,後17度-19度,在服裝制圖中常採用定數法4-5cm或公式法B/20或S/10求出。
由於服裝款式千變萬化,如果橫開領加大,仍採用上述方法確定肩斜度,就會造成斜角度過大,導致外肩貼緊,頸肩點起空;如果橫開領減小,會使肩斜角度變小,導致外肩點壓在人體肩峰點時,服裝表面形成在胸大肌與三角肌結合處的溝帶型皺紋。
3. 求服裝制板怎樣定肩斜有什麼公式沒有
沒有公式,是從領圍推算出來的。我學的就是這樣。
4. 普通怎麼計算服裝上衣落肩
落肩也叫肩斜線,
是由經驗估計而成,前落肩:
夏裝:3-4厘米/ 後短0.6左右
春秋:4-6厘米/ 後短0.6左右
冬裝:6-8厘米/ 後短0.6左右
5. 女襯衫肩斜角度怎麼算
肩斜角度指的是從兩個領高點拉一直線,與肩線之間的夾角。
角度怎麼算應該知道了,就是用量角器去量的了,
不過實際服裝生產中常用的是測量高度,落差,指的是從袖頂點作一垂直線於兩個領高點所拉的直線,它們之間的線段長就是用來計量肩斜數據。
6. 女裝上衣排版的基本過程是什麼
排版(排版的好壞能直接影響到加工廠的成本控制)1、考慮的是根據樣衣核對紙板是否齊全。2、測量面料的有效幅寬(一般是布邊往裡2cm,避開針眼)。3、根據有效幅寬用紙板在紙上粗略的排一下單用量,如果要但用量不夠要及時提出,或改用更節省料的排版方法。4、排版時一定要注意紗向,要對齊;要算好大小碼的配比,有時候計算好大小碼的配比進行插排能省很多料。5、排版時根據面料的料性不同在留沖刀縫時的量也不一樣,梭織面料的沖刀縫留0.5cm左右,針織彈性大的面料要留1-2CM左右,根據需要留;避免裁後回縮。6、排版圖畫好後如果是手工的一定要蓋上號型章(CAD的就自動生成了),認真審核。
7. 服裝製版中,15:6是什麼意思,肩斜度,怎麼算得來的
是肩斜度的意思,用肩的水平線比上水平線到脖子根部的垂直距離得來的
8. 請問服裝結構里襯衫的肩斜是怎麼確定的
女式襯衫一般前肩斜18度,後肩斜22度
9. 文化式女裝原型後小肩斜線比前小肩余線長多少厘米
應該很少有書講原理的。 上圖是torso原型,這個原型和文化式原型差不多,只是比文化式原型長了一截。 文化式原型也稱扒皮原型,是像圖片中一樣直接在人體上得到的(搜集大量人體的數據得出來的平均值),而原型的公式是用得到的數據總結出來的規律,是固定值,所以要講什麼原理其實也沒辦法講。 我覺得文化式原型的公式類似於中國的比例法,舉一例:前領寬=B/24+3.4=6.9cm(原型法);前領寬=N/5-0.3=6.9cm(比例法)。他們的參照點不同,得出來的結果卻相近。所謂的公式並沒有什麼深奧的原理,只是為了方便製版,前人會總結出一些比較穩定的公式,這就是為什麼會有比例法,原型法,箱式原型,torso原型等等的這么多原型。 總結:那些公式只是經驗值,你記住一種原型的公式,還有千千萬萬種原型的公式,沒意義的事。由此可得:你可以直接記住原型(160/84)的結果,沒幾個數字,我和我的小夥伴都是這么記的。記住中碼是因為中碼用得比較多,其他碼數可以通過放碼得到。如果你想了解原理,先了解人體,服裝構成的依據不是某件衣服的數據和公式,而是人體。
10. 服裝的前後肩斜如何定
男裝:
前肩15:6
後肩15:5
(如果是西裝,上面兩個比值剛好相反)
女裝:
前後均為15:5.5即可!
以上是無墊肩凈肩斜度,如果加裝墊肩需增加墊肩量,
墊肩有效厚度*0.6=增加量。
例如:墊肩厚度1CM*0.6=增加量0.6CM
前後同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