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樣算服裝的每道工序的工價
要加算工時。
比如是1件衣服總加工費為15元,加工完這1件衣服,要經過機台後道後勤三道工序,機台加工數為1小時,後道後都各為2小時。那麼每小時加工費為3元。機台耗用了1小時而人數為14人,則每人每件加工費為3/14元後道耗用了2小時而人數為4人,則每人每件加工費為6/4元。後勤耗用了2小時而人數為4人,則每人每件加工費為6/4元.。
『貳』 衣服的尺寸怎麼換算的。
37"(94cm)或是38"(96.5cm)的。("代表英寸)現在市場上的褲子基本上都是英寸尺碼,如果厘米的尺碼那就容易看了:身高/腰圍
183cm-105cm=78kg
身高-105=標准體重(男)
供你參考,把體重控制在這個數左右,身材......!
『叄』 服裝的工藝流程是什麼
衣服製作流程
一、設計:
一般來說,大部份中型和大型的制衣廠都會僱用設計師來創作服裝系列,以滿足顧客的需求。在設計工作方面,電腦的應用日益廣泛。
設計工作可分為兩個不同的范疇:
1,創作設計
就是設計師參考時裝潮流和市場走勢來設計並草繪各款衣服。
2,技術設計
設計師嘗試製成自己設計的服裝,他們要知道該選用甚麼衣料,以及制衣廠的設備和員工技術。
二、頭樣製作:
當有了初步的設計之後,下一步就是按照設計的圖樣繪畫所需的紙樣。第一個由原設計繪出的紙樣,在成衣行業中,一般稱為頭樣或原樣,而頭樣通常是標准尺碼或中間的尺碼。而繪制頭樣所需的技術要求較高,在行內一般被尊稱為師傅。
三、樣辦製作:
當完成初步的頭樣後,下一步的工序就是根據頭樣裁製樣辦。這個程序一般都是安排在廠內的辦房完成的,可分為裁辦及車縫樣辦等工序。樣辦製作通常只做一件或數件,所以成衣廠內的辦房員工一般都是挑選較熟練的技術工人,例如辦房的車縫工人一般都能將件樣辦的車縫工序完成。當樣辦完成後,如果某些地方不能滿足顧客的要求,或顧客有某些地方或款式需要更改,通常的過程都需從初步的頭樣開始在紙樣改動再從新做樣辦,可能需反覆數次,直至顧客完全滿意為止,樣辦製作才算完成。
四、紙樣放碼:
當服裝的樣辦為顧客接納之後,下一步是按照顧客的要求來繪制不同尺碼的紙樣。在紙樣放碼的工作方面,電腦的應用在成衣生產的過程中最為廣泛及最早發展之電腦生產輔助設計之一。
五、訂購所需布料及輔料:
顧客接納了樣辦之後,制衣廠就需要根據所需用量訂購布料及輔料,以供生產之用。很多制衣廠在這個環節出現的問題最多,
例如:
估計用量不準確,供應商所供應的布料及輔料的質量和數量出現問題,延遲交貨。
這些最終導致阻礙生產,延誤交貨給客人,質量問題在成品時才出現嚴重者可能導致客人退貨。
六、裁剪布料:
這項工作可以再細分為以下各項工序
1.計劃衣服裁片的尺碼和數量及裁剪的布料層數等通常是根據客人所訂購(訂購合同)的指示的尺碼及件數的配搭,來計劃拉布的層數及所需裁剪的床數。
2.排嘜架製作
一般而言,制衣廠將布匹裁成衫片形狀,然後組合為可穿著的成衣。為了准確剪裁大量成衣,需採用特別的裁剪儀器及安排嘜架。檢查了紙樣的准確性之後,把紙樣片鋪在紙上排列,造成一個組合,這個組合在行內叫嘜架。嘜架的作用是以最省料的原則下安排,使直接成本減至最低,最准確的用量是從嘜架計算出來。嘜架的編排是一項技巧工作,必須考慮多項技術需求,
例如:
布紋的方向、布料的闊度、布料的性質、尺碼的組合及預備拉布的長度等等,電腦輔助嘜架設計亦是最早及最廣泛為制衣業所應用之技術之一。
『肆』 毛衣怎麼算工藝
要看它的材質,是用的什麼毛。 是毛還是絨。
其次看它的織法。
『伍』 服裝的工藝流程是什麼誰可以詳細介紹呢
中國古代文化-中國古代紡織印染
中國古代的紡織與印染技術具有非常悠久的歷史,早在原始社會時期,古人為了適應氣候的變化,已懂得就地取材,利用自然資源作為紡織和印染的原料,以及製造簡單的紡織工具。直至今天,我們日常的衣、某些生活用品和藝術品都是紡織和印染技術的產物。
中國機具紡織起源於五千年前新石器時期的紡輪和腰機。西周時期具有傳統性能的簡單機械繅車、紡車、織機相繼出現,漢代廣泛使用提花機、斜織機,唐以後中國紡織機械日趨完善,大大促進了紡織業的發展。
紡織原料多樣化
古今紡織工藝流程和設備的發展都是因應紡織原料而設計的,因此,原料在紡織技術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古代世界各國用於紡織的纖維均為天然纖維,一般是毛、麻、棉)三種短纖維,如地中海地區以前用於紡織的纖維僅是羊毛和亞麻;印度半島地區以前則用棉花。古代中國除了使用這三種纖維外,還大量利用長纖維——蠶絲。
蠶絲在所有天然纖維中是最優良、最長、最纖細的紡織纖維,可以織制各種復雜的花紋提花織物。絲纖維的廣泛利用,大大地促進了中國古代紡織工藝和紡織機械的進步,從而使絲織生產技術成為中國古代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紡織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