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綠帽子」一詞究竟是誰發明的,為啥會演變位如今的意思
不知道從何時起,人們開始對綠色的帽子產生了深深的厭惡,可謂談綠色變。
所謂“綠帽子”,現在的意思就是指夫妻雙方,有一方出軌,那麼另一方就是被戴了綠帽,而被戴了綠帽的人,往往是丟人,是沒面子的象徵。
那麼我們不免要問了,這種說法到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傳起來的呢?
要知道我們現代很多人供著的關公像,他可是戴著綠油油的帽子啊,難道說他也……
這也導致,中國基本沒有賣綠帽子的,不信,你找出一頂來我看看,當兵的戴著的不算啊!
2. 什麼是綠帽子戲法啊 為什麼
綠帽子戲法是啥..
你確定不是帽子戲法么- - 就是一個人一場比賽進了三個球..
原因: 這個說法源於19世紀70年代在英國廣為流行的板球比賽。板球和美國的棒球相似,都要求投球手投擲的速度越快越好,對方擊球越遠越好。自有板球以來,凡進板球場觀賽的球迷都嚴格遵守著一條規矩:一邁進球場大門便須脫帽,這意味著對球場上所有球員、裁判和觀眾的尊重。因此,帽子就代表了尊重。一般說來,如果一名投球手連續投出3個好球而將對方3名球員淘汰出局,是件相當神奇的事。如果碰到這樣的情況,裁判便授予那個投手一頂帽子,作為一種至上的榮譽象徵。簡言之,「帽子戲法」的本意就是板球手連續用3個球得分而獲得一頂帽子鼓勵,這個詞19世紀70年代才出現在印刷品中的。
3. 綠帽的起源和含義
綠帽子的由來:朱元璋明令讓娼妓家的男子必須頭戴綠巾,腰系紅褡膊..由此一來,人們見著戴「綠帽子」的便知其家中那位是「青樓一族」,戴「綠帽子」也成為某男子的妻女賣淫或妻子私下「偷漢子」的俗稱
綠帽子,顧名思義,就是綠色的帽子,意指被人戴綠色的帽子。隱含的意思是一個男人自己的女人和別的男人偷情、相好,那麼這個男的就被稱做是被戴了綠帽子。被人戴綠帽子是件很不光彩、很丟人、丟臉面的事情。
細數中國史上十大著名「綠帽子」
中國的男人們大抵最害怕自己戴上那「綠帽子」,說來有一段讓人饒有興趣的史話。綠帽子」的演變過程長達兩千年,「烏紗帽」則起源自南朝劉宋年間(另有說東晉時宮中就開始流行)。有意思的是這頂「帽子」都是在朱元璋手上最後「定型」,成為一個具有特殊含義的詞。
【秦漢】時期規定犯人穿一種特製的衣服,稱為「赭衣」,其色赤褐。班固《漢書·刑法志》有載「姦邪並生,赭衣塞路」,可見至遲在漢代「赭衣」已為罪犯的代稱。唐宋時期,視碧青綠諸色為賤民所穿服裝之色。唐代地方官吏對犯罪之人「不加杖罰,但令裹碧頭巾以辱之」(《聞見錄》),並根據情節輕重「以日數為等,日滿乃釋」。沈括在《夢溪筆談》中寫道:「蘇州有不逞子弟,紗帽下著青巾,孫伯純知州判雲:"巾帽用青,屠沽何異?"」這表明在唐宋人心目中,穿戴碧綠青諸色的是最低賤的人。
自【元代】開始,碧綠青諸色的服裝限於「娼妓」、「樂人」所穿。《元典章》規定:「娼妓穿皂衫,戴角巾兒;娼妓家長並親屬男子,裹青頭巾。」明太祖朱元璋於洪武三年(1370年)下詔規定:「教坊司樂藝著卍字頂巾,系燈線褡膊,樂妓明角冠皂褙子,不許與民妻同。」同時還規定:「教坊司伶人常服綠色巾,以別士庶人服」。朱元璋明令讓娼妓家的男子必須頭戴綠巾,腰系紅褡膊,足穿帶毛豬皮鞋,不許在街道中間行走,只准在左右兩邊「靠邊走」。由此一來,人們見著戴「綠帽子」的便知其家中那位是「青樓一族」,戴「綠帽子」也成為某男子的妻女賣淫或妻子私下「偷漢子」的俗稱。據明朝郎瑛所撰的筆記《七修類稿》載,相傳於春秋時期,依靠妻女賣淫收入為生的男子以綠頭巾裹頭作為識別。而綠色在中國古代被視為低賤者的用色,《漢書.東方朔傳》提到館陶公主劉嫖的情夫董偃,頭戴綠幘,顏師古的注是:「綠幘,賤人之服也。」。唐朝詩人李白在《古風》中也有「綠幘誰家子,賣珠輕薄兒」之句,可見當時綠色為低賤者所用的顏色。
至於把綠色視為低賤者用色的原因,有一種說法是與龜有關。綠色為龜之顏色,而古人誤以為雌龜要與蛇交配才可以繁殖,甚至以為龜沒有雄性,如明朝長樂人謝肇浙所著的筆記《五雜俎》就提到龜不能交配,所以縱容雌龜與蛇交配來繁殖後代。不少古書如《列子》、《說文解字》、《博物志》等均有類似說法。因此把妻子與他人通姦的男子稱為「龜」。《七修類稿》與唐朝封演所撰的筆記《封氏見聞錄》均有提到,唐朝李封為延陵令時,手下犯罪,他就要他們戴綠頭巾作為羞辱。但當時仍未有把「綠頭巾」定型成妻子跟別人通姦的意思,只是象徵身份低賤。而郎瑛則於《七修類稿》中說出自己的見解,認為以綠頭巾為羞辱,是因為綠頭巾是春秋時期妓女之夫的首服。
把綠頭巾定義為妻子通姦應在元朝之後。據《元典章》載,當時規定娼妓家長和男性親屬要裹青頭巾」,而青、綠二色相近。此例一直沿用至明朝,《明史·輿服志》載,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三年下詔規定教坊樂人和伶人要戴青巾,而樂人、伶人之妻通常都是樂妓、女伶,雖然以賣藝為主,「綠帽子」一詞則是清以後的用法,易實甫作《王之春賦》就有「帽兒改綠,頂子飛紅」之句,描繪了當時官場的性賄賂。於是「綠頭巾」或「綠帽子」就成為妻子與人通姦的男子之代稱了
4. 真正的綠帽子,為何那麼多男人都爭著戴呢
綠帽子對現代的男人簡直像噩夢一樣的存在,對於男人的面子和尊嚴,現代的男人是絕對不允許自己戴綠帽子的,那是因為綠帽子就意味著自己的老婆出軌了。
但你問題中所說的真正的綠帽子,難道指的是關羽的綠帽子嗎?關將軍被記錄下的是「一身綠衣」,結果呈現在電視劇上就變成了綠衣加綠帽子,可能拍電視劇的人覺得戴了綠帽子穿著綠衣服才是「一身綠衣」吧。
對於當年這個小園頂綠帽的意思其實是代表著自己作戰過,或者是代表自己在越南經歷過戰爭,也可以代表自己尊重越南老兵,後來去越南旅遊,都可以買到這樣的小綠帽的,很有紀念的意義呢。
其實現在很多人看的很開啦,也不是不能戴綠色的帽子的,畢竟針織綠帽、棒球綠帽,都很好搭衣服,不管是男生還是女生,在冬天戴了之後,會有特別活潑青春的氣息呢。
5. 「戴綠帽子」這個說法是從何時開始流傳的
這個說法應該是從唐朝開始慢慢流傳的,之後漸漸演化成指妻子出軌的可憐男人。
綠帽子一開始也不是我們現在心知肚明的這個意思,其實古代人一直不喜歡這個顏色,古人喜歡的是正色,也就是紅黃藍白黑這五種顏色,而混合出來的顏色比如綠色,就被認為是個低賤的顏色,在唐代,綠頭巾就是地位底下的人特殊的裝束,而如果官吏有罪,也會讓他穿綠色的衣服懲罰。
想那可憐的綠帽子丈夫估計是最後一個知道老婆出軌的,當他得意洋洋的帶著綠帽子穿街過巷的時候,街坊鄰居都在指指點點「快看那個戴綠帽子的男人,真是個傻瓜哈哈哈」,著實可憐。
6. 什麼是綠帽子戲法啊
在現代足球中,一個球員在一場比賽中獨中三元被稱作「帽子戲法」,英文為「Hat-trick」。
「帽子戲法」的來歷
這個說法源於19世紀70年代在英國廣為流行的板球比賽。板球和美國的棒球相似,都要求投球手投擲的速度越快越好,對方擊球越遠越好。自有板球以來,凡進板球場觀賽的球迷都嚴格遵守著一條規矩:一邁進球場大門便須脫帽,這意味著對球場上所有球員、裁判和觀眾的尊重。因此,帽子就代表了尊重。一般說來,如果一名投球手連續投出3個好球而將對方3名球員淘汰出局,是件相當神奇的事。如果碰到這樣的情況,裁判便授予那個投手一頂帽子,作為一種至上的榮譽象徵。簡言之,「帽子戲法」的本意就是板球手連續用3個球得分而獲得一頂帽子鼓勵,這個詞19世紀70年代才出現在印刷品中的。
後來,「帽子戲法」被引用到足球比賽中,其具體含意就是在一場比賽中,一名隊員踢進對方球門三以上個球。在1958年世界盃巴西對法國的半決賽中,貝利一人連入三球,淘汰了法國隊,《貝利自傳》將此次輝煌辟為一章節,題目就叫「帽子戲法」。
另外,「帽子戲法」的應用范圍也不限於體育領域,人們還用它來形容任何連續3次的成功。「帽子戲法」的說法,在中國流行較晚,大約始於中譯本《貝利自傳》的問世。例如前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三度競選連獲成功,這史無前例的成就,美國《時代周刊》當時稱之為「瑪格麗特·撒切爾帽子戲法」。
7. 綠色帽子是非主流 還是第三者···。。
現在 都在講究 非主 但是還有一些 老封建這們 看作是 不好的 自我認為 是非主流 ~~~
8. 帽子最早在什麼時候
人為什麼要戴帽子?帽子的實用意義於在禦寒、防暑、防風沙,後來才是,裝飾和標識以及象徵意義。關於帽子的實用意義和裝飾意義我們很清楚,今天主要來談帽子的象徵意義,在漫長的現代社會以前帽子是一種權力和地位的象徵,特別是在中國漫長的歷史社會期間。
觀看和閱讀古代的文物以及書籍,我們發現帽子跟女人的關系很小,古代社會女人可以是從來不戴帽子,只有男人和帽子有關系,說白了帽子就是一種權力和地位的象徵。在中國可以說帽子從一發明就是跟「權力」和「地位」地位聯系在一起,體現的是它的象徵價值。
在中國據說是華夏始祖黃帝首先發明了帽子。奴隸社會時期帽子一開始只是在官僚統治階層普遍使用,不是為了防熱御熱,而是它的裝飾和標識作用。象徵著統治權力和尊貴地位。這是的帽子應該叫「冠」和「冕」,只有帝王和文武大臣可以戴帽子,標示其地位和權力的大小,形成一種科層官僚秩序,就是所謂的中國古代冠冕制度,《釋名》曰「二十成人,士冠,庶人巾」,可見只有士以上的人才可以帶帽子,其他平民百姓都沒有戴帽子的權利。最初的時候皇帝戴的叫「冕」,士大夫戴的叫「冠」,後來互用,皇帝戴的一律叫「通天冠」當然還有其他細化的規定。春秋戰國時期,像孔子,孟子這樣的大學者也不能戴帽子,而是用「帕頭」裹頭,而且教育學生要樹立「軒冕之志」,軒是車子,冕是帽子,就是當官走仕途,可見當時坐車子和戴帽子是官員僅有的的特權。一般平民老百姓只可以用「巾」把頭發束起來,窮人可以說是披頭散發或者用麻繩把頭發束起來。
帽子作為統治階級內部地位和權力的標示和象徵,雖經歷朝歷代的轉變,可以一直沒有改變過,樣式起了很大的變化,但是權力和地位的象徵標識更加細化,更加精確,直到清朝結束,民國建立才被取消。
隨著社會的發展,到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動亂,冠冕開始流行於民間的儒人雅士。晉人陸機《幽人賦》中有「彈雲冕以辭世,披霄褐以延佇」。這時北方的胡人帶來一種真正的「帽子」,「皮帽」,但是因為普遍「漢化」並沒有流行起來。隋唐時期,社會生產力發展,社會風氣逐漸開放,特別是盛唐時期的開放風氣,帽子特殊象徵逐漸淡化,但是仍作為一種地位的象徵逐漸下流向於民間:一般的讀書人和有錢商人及其子弟可以戴帽子,但是仍有區別,有規定的樣式,有典型的書生帽和商人帽,在五代和宋時期比較流行。一般老百姓還是用布把頭發束起來包裹起來,叫「方巾」。元朝時,期北方游牧民族的帽子開始逐漸流行中原,有皮帽,氈帽,元朝皇帝戴的帽子也有也是珍貴的皮毛做的上面鑲有珍珠。明朝的建立,又恢復了漢人的「冠冕」制度。清朝入主中原以後,帽子可以真正流行起來,上至皇帝,下至貧民都可以帶帽子。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清朝末年,西洋文化的傳入,西洋的帽子文化傳入才使「帽子」在社會上普遍流行起來,上至官僚商人,下至車夫乞丐,在影視劇中可以看到出席宴會頭戴高貴禮帽的紳士以及頭戴氈帽拉黃包車的車夫,甚至用帽子放錢的乞丐。帽子普及了,它的實用價值開始起作用。
在古代女人可以說不戴帽子的,女子十五歲便束發戴笄,用「巾幗」在後面挽頭發或者把頭發包紮定型。當然除了一些少數民族的節日慶典時戴帽子,但那隻是一種裝飾品。古代戴帽子的女人有兩種一時皇後貴妃和公主之類的貴族婦女,有戴「鳳冠」「花冠」之類的特權。還有一些有官位的侍女也戴帽子,也是權力和地位的象徵。唐朝時曾在上層貴族婦女中流行過從胡人那兒傳過來經過改進的帽子叫「帷帽」,四周有紗縵圍繞,用來防沙,「遮臉」,防止陌生男人偷看自己的「女人」,相當於今天的伊斯蘭地區婦女的黑紗。中國女人普遍帶帽子的傳統是從清末開始的,是學習西洋女性的,各種涼帽,擋風帽,起初也可以說是一種地位的象徵,後來體現的便是徹底的裝飾品和實用價值。
從帽子的起源和演變,完全體現的是男權社會權力和地位,以及這種歷史發展和逐漸瓦解的歷史。
關於帽子的文化,我們可以分為兩大派,一是官僚文化可,以用「烏紗帽」概括。唐人杜佑《通典》雲「隋文帝開皇初,嘗著烏紗帽…」,烏紗帽後來就成為中國官僚文化的象徵。另外是民間文化,可以用「綠帽子」概括。
「烏紗帽」文化有:軒冕之志,樹立當官的理想;冠冕堂皇,庄嚴正大,很有氣派;彈冠相慶,相互祝賀高升;衣冠楚楚,很有氣質和風度;衣冠禽獸,貌似高尚的虛偽小人;怒發沖冠,發怒到極點;張冠李戴,顛倒了地位。沐猴而冠,比喻小人的無知無禮的丑態。這些成語可以說很很好地體現了「帽子」的權力,地位,正統,美好的象徵意義,跟統治階級,跟男人聯系在一起,可以說是帽子中的官僚文化,男權文化。
「綠帽子」的民間文化,只有跟女人聯系在一起,是作為女人對男人的「不忠」,對男人地位的挑戰的反面教材來出現的,也是對女人的警告,不要給丈夫戴「綠帽子」。
從帽子的歷史演變來看,中國最初的冠冕不能算作是「帽子」,帽子是從胡人那兒傳入中原以後,經過改進才流行起來的。現代帽子則是從西洋直接傳入的。
在現代社會「帽子」可以說在向歷史的「反方向」發展,不再是地位和權力和象徵,成為一種裝飾品和防熱禦寒的工具,戴一種新潮的帽子成為時尚女性的一種追求美的體現,男人反而很少戴帽子,最多是休閑帽子。
不可否認的是帽子在一些特殊行業和狹小領域仍舊是一種象徵和標識別,甚至是權力的象徵,比如軍帽和警帽和醫生護士戴的白帽子,學位帽,宗教人士帶的帽子等。安全頭盔則是專業護頭用的
9. 綠帽子的說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背後有什麼故事
我們都知道現在有很多的網路熱詞爆出來,但是不知道大家是否清楚有的網路詞其實和古代文化也是有關系的,只是發展到現在被我們覆蓋上了另外一層意思,就像我們今天要說的「綠帽子」這個熱詞,現在只要是那些被出軌的人,大家都會笑稱此人戴上了綠帽子,那麼誰又能真正的想到,綠帽子本身不是指綠帽子,也不是來形容出軌的人的,而且在古代來說,戴綠帽反而是一種身份的象徵。
在民間相傳還有這么一段故事,那就是在唐宋時期,十分的流行詩詞,文人非常的多,就有位叫王緣銘的人,因為每天投身於對詩詞的愛好,已經達到了一種形影不離的地步,他還有位妻子,長相貌美,因為丈夫時常不回來,在書房呆著,所以她就寂寞難耐。
10. 為啥如今的女人給老公戴綠帽子的越來越多了
三、物化愛情觀越發突出。物化愛情觀的形成主要凸顯在三個層面:
1)擇偶條件逐漸物化。當代很多女人,在選擇結婚對象的時候,會考慮對方是否有房,其次也會考量對方的賺錢能力以及對方的家境。使得很多原本投緣的愛情最終都敗給了金錢,於是沉澱出一句在這個時代讓很多人共鳴的愛情理論:作為女人,幹得好不如嫁得好,除此還有一種戀愛態度:寧願坐在寶馬車上哭,也不願坐在自行車上笑;
2)職場潛規則凸顯。當越來越多的女人涉及職場,在晉升過程中,難免會遭受一些潛規則。不乏一些女人對潛規則嗤之以鼻,但她們也往往會遭到不公平待遇:再努力的工作,都難以得到重用和提拔,且要眼睜睜看著一些會賣弄風騷的女人步步高升;
3)有錢花心男的誘惑。曾看過這樣一個段子,一女假裝清純,面對已婚男的追求,不為所動,但是,伴隨著該已婚男給出的錢的數目越來越多,最終,這個原本清純的女子給淪陷了。為此,在坊間流行一句話:世上本沒有清純的女子,就看你誘惑對方的籌碼夠不夠。雖然說,這個段子對女性的評價有些偏激,但在愛情被嚴重物化的當今,確實上演著很多已婚女子因為抵擋不住金錢誘惑,形成給丈夫戴綠帽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