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上朝時頭上戴的帽子,稱為冕冠。
也稱「旒冠」,俗稱「平天冠」。與冕服、赤舄、佩綬、玉圭等同時在祭祀等大典時穿用。是帝王、王公、卿大夫在參加祭典等典禮活動時所戴的等級最高的禮冠。
冕的頂部叫「綖板」,綖板前圓後方,比喻天圓地方,表示博大之意;綖板塗黑漆,以示莊重。板前後系垂旒,表示帝王不視非,不視邪,是非分明。旒的多少視佩戴者的身份決定,有三、五、七、九、十二之分,以十二旒最為尊貴,是帝王的專用。
板下有玉衡,連接於冠上兩邊凹槽內;衡兩端有孔,兩邊垂掛絲繩直到耳旁,至耳處系著一塊美玉,好像塞住了耳朵,即所謂「充耳」,寓意帝王不聽讒言,求大德不計小過,有所聞,有所不聞,從而衍化出一個成語「充耳不聞」。
(1)頭上戴的用珍珠編成的帽子擴展閱讀:
冕冠與冕服、赤舄、佩綬、玉圭等同時在祭祀等大典時穿用。
冕服之制,傳說殷商時期已有,至周定製規范、完善,自漢代以來歷代沿襲,源遠流長,雖冕服的種類、使用的范圍、章紋的分布等等屢有更定、演變,各朝不一,情況較為繁復,但冕服制度一直沿用到明,至清朝建立,因服飾政策變更冕服制度在中國亦隨之終結。
但冕服上特有的「章紋」清代仍飾於帝後禮服、吉服等服飾上,民國三年定製的「祭祀冠服」亦將「章紋」施於上衣圓補,作為區分等級的標志。
赤舄,古代天子、諸侯所穿的鞋。赤色,重底。
B. 金冠的用細金絲編織成的帽子
中國考古工作者,在發掘「地下宮殿」——十三陵中的定陵時,發現了有兩頂極為珍貴的金冠和鳳冠。這兩頂帽子全部都是用極細的金絲編成,其做工的精巧、金絲的勻稱度令人嘆絕。定陵處於長陵西南的天壽山下,是明代第十三個皇帝神宗朱翊鈞所帶的帽子。金冠頂上還有一對栩栩如生的金龍。鳳冠是皇後帶的帽子,上面有龍鳳裝飾,還鑲嵌著各色的寶石一百多塊,熠熠放光。大小珍珠,如群星般布滿帽子,大約有5000餘顆。鳳冠上的龍也全是用黃金製成的,龍的嘴裡和鳳喙上都銜著寶珠,五光十色,蔚為奇觀。這兩頂金冠,不僅價值連城,而且也是絕妙的工藝品。
C. 諸葛亮頭上戴的「帽子」叫什麼
綸巾/諸葛巾
諸葛巾即綸巾。鶴氅裘。
在"綸巾"中綸讀(guan),古時頭巾名。幅巾的一種,以絲帶編成,一般為青色。後被視作儒將的裝束。
相傳為三國時諸葛亮所創,又稱「諸葛巾」。後被視作儒將的裝束。
相關文獻:
《晉書.謝安傳》:「[謝]萬著白綸巾,鶴氅裘,履版而前。」
宋陳與義《晚晴野望》詩雲:「洞庭微雨後,涼氣入綸巾。」
明王圻《三才圖會.衣服.諸葛巾》:「諸葛巾,此名綸巾,諸葛武侯嘗服綸巾,執羽扇,指揮軍事,正此巾也。因其人而名之。」
網路:
諸葛巾:http://ke..com/view/632125.htm?fr=ala0_1_1
羽扇綸巾:http://ke..com/view/90782.htm?fr=ala0_1_1
D. 珍珠球織帽子用幾號簽子
1、最簡單的方法打一個能戴在頭上的長筒,若要翻就打長點(邊的寬度)帽的長度你戴上好看為止,用一根毛把針穿過簽子退出,把針收攏就象手套指尖一樣拉攏就行,這是帽子頂部(把感覺不好看的一面做里),還可做個小球在帽子頂部或用毛線打一帶子從頂上吊...。這個陣法我不太了解,但是我有個這種冒毛線的帽子,這個東東做帽子也是很好看的,希望對你有幫助,有很多手工論壇你也可以找找,再在帽子上弄個花樣點綴一下,娃哈哈哈哈。去年給1歲的女兒織棉線帽,用13號簽子,起的128扣.你用彈性織法就不怕太緊或太鬆了
E. 古代皇帝頭上戴的帽子(前面有許多珠子)用現在的名詞來說叫什麼
皇帝的帽子稱為冕冠,是古代帝王臣僚參加祭祀典禮時所戴禮冠。用作皇帝、公侯等所穿的祭服。冕冠的頂部,有一塊前圓後方的長方形冕板,冕板前後垂有「冕旒」。
冕旒依數量及質料的不同,是區分貴賤尊卑的重要標志。漢代規定,皇帝冕冠為十二旒(即十二排),為玉制。冕冠的顏色,以黑為主。冕冠兩側,各有一孔,用以穿插玉笄,以與發髻拴結。並在笄的兩側繫上絲帶,在頜下系結。在絲帶上的兩耳處,還各垂一顆珠玉,名叫「允耳」。不塞入耳內,只是系掛在耳旁,以提醒戴冠者切忌聽信讒言。後世的「允耳不聞」一語,即由此而來。按規定,凡戴冕冠者,都要穿冕服。冕服以玄上衣、硃色下裳,上下繪有章紋。此外還有蔽膝、佩綬、赤舄等。組成一套完整的服飾。這種服制始於周代,歷經漢、唐、宋、元諸代,一直延續到清代,綿延兩千多年。
冕旒,帝王頭上的流蘇。帝王戴的冕冠,其頂端有一塊長形冕板,叫「延」。延通常是前圓後方,用以象徵天圓地方。延的前後檐,垂有若干患珠玉,以綵線穿組,名曰:「冕旒」。冕旒的多少和質料的差異,是區分貴賤尊卑的標志。據說,置旒的目的是為了「蔽明」,意思是王者視事觀物,不可「察察為明」,也就是說,一個身為領袖的人,必須洞察大體而能包容細小的瑕疵。
F. 小孩子頭上戴的全部是珍珠製作成的帽子,哪裡有賣
可以到淘寶上定做 淘寶上的定製一般不貴的 不過要看你的心理追求價位了
G. 還珠格格結婚頭上戴的帽子叫什麼
結婚頭上戴的叫鳳冠。
第一部中的鳳冠都是清一色的舊式女子鳳冠,形如帽,頂綴圓潤的珍珠,兩端懸掛沉重的挑牌,給人的感覺是非常古典。鳳冠大部分都是烏雲珠這樣的黑色貂皮帽身頂綴紅絨金鳳環繞的朝冠,比較正式,也比較有清朝風格。
還珠格格劇情介紹
晴兒和簫劍在洱海以白族風俗舉行了婚禮,小燕子班傑明現場獻唱。桂嬤嬤給欣榮出主意,讓永琪睡前喝下葯酒。永琪在意識迷亂中,將欣榮當作小燕子,欣榮接受。小燕子開始練字,給永琪寫信。皇上封紫薇為「明珠格格」,並指婚予爾康,太後送來新衣,並送回了福家玉佩。
小燕子在放羊時想念永琪,班傑明教她拉小提琴曲「四季」。紫薇跪拜告別皇上、太後等,行將出嫁。紫薇向令妃磕頭,感謝她多年的照顧。才子美女再次「氣兒力頂」,送別紫薇。洞房中,紫薇與爾康以身上的疤痕為引,展開一番追憶與告白。
一隻山羊離群,小燕子追至山林而迷路。突降大雨,小燕子躲至山洞,又冷又餓又怕。班傑明冒雨趕來,二人頓時相擁。班傑明脫下衣服給小燕子穿,自己著了涼,回家後咳嗽一夜並發燒,小燕子盡心照顧他。欣榮有喜,愉妃十分高興。
H. 古代商人頭上戴的圓形帽子叫什麼
是瓜皮帽嗎?
瓜皮帽為創立於明朝、流行於清朝的一種男式帽子。相傳來源為明太祖所創的六合帽,取六和一統、天下歸一之意。在清朝廣為流行。分成六瓣,半形狀如半個西瓜皮。無檐、窄檐或包有裝飾窄邊,多為黑色的綢、呢絨或紗製做。頂上可飾有各種顏色和材料的結子,前面釘飾物以辨別前後。
I. 清朝人帶的小圓帽子叫什麼
叫瓜皮帽。
瓜皮帽是形成於明朝,流行於明、清、民國三代的一種首服。又稱六合一統帽、六合帽、六合巾、小帽、西瓜帽、瓜殼帽、瓜拉冠、秋帽、困秋等,因其由六塊黑緞子或絨布等連綴製成,底邊鑲一條一寸多寬的小檐,形狀如半個西瓜皮故而得名。
由明人清後,大部分漢族男子的首服都隨著「男從女不從」的政令而淹沒於歷史的塵埃之中時,只有瓜皮帽不僅得到延續,而且愈發流行。
(9)頭上戴的用珍珠編成的帽子擴展閱讀:
文化特徵
明代瓜皮帽的帽頂雖沒有嚴格的標識等級的作用,然而帽珠、帽准材質的好壞同樣也反映著佩戴者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實力。為了區別身份,一些無階級地位的富商巨賈往往在瓜皮帽的裝飾材質上選擇貴重的帽正、帽珠作為身份的標志。
然而隨著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明代中晚期,服飾的奢靡之風也隨之產生,相關的服飾法度亦被打破,到了明朝晚期,上下層之間在穿戴上的鴻溝被打破,很多無官位商賈也開始用上等官員才可使用的貴重玉石做為帽正。
而另一方面,受到大商賈服飾風格的影響,官員士人一般在居家、會客等非正式場合開始戴瓜皮帽,甚至是皇親貴胄在皇宮之中也常戴瓜皮帽。如明代筆記《松下雜抄》載:「皇子戴玄青給紗六瓣有頂圓帽,名日『瓜拉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