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帽子知識 > 痰盂當帽子戴

痰盂當帽子戴

發布時間:2022-02-11 04:46:43

㈠ 一熊孩子被痰盂套住頭,最後怎麼取下來的

2020年9月8日浙江寧波一個一歲半的男童把家中的痰盂當作“帽子”戴在頭上,頭被卡住取不下來,孩子的爺爺奶奶緊急把孩子報道消防救援站,消防員先用外套包裹住孩子的頭部和身體,又拿出一部手機給孩子播放動畫片,孩子就從痰盂和頭部的縫隙往外看,然後民警使用鉗子一點一點的把痰盂撕開一個口子,把痰盂取了下來。最終孩子的頭部只受了輕微的擦傷,並無大礙。

每個孩子都是家裡的心頭寶,一場小小的意外也有可能毀掉一個家庭。小孩子周圍的安全隱患非常多,我們經常能在新聞里看到幼童因為意外受傷甚至出現更嚴重的事故,作為孩子的家長照顧孩子要時刻小心。

㈡ 周星馳帶痰盂的哪部電影

【無敵幸運星】

㈢ 作妻拗子不通氣煙袋桿 寧死爹不帶孝帽 是什麼意思

以京津兩地為主.....................

天津傳統白事風俗分南禮、北禮之別,「大戶」與「小康之家」之別。

准備工作就很麻煩,人一咽氣(這里指的是喪家老人死亡,夠得上大辦白事的人而言)喪家馬上找到近親近友研究辦理。所有一切准備不外是花錢的路數,包括請、設、找。賃、訂、購、制以及其他各項。

順序:

1.請總管 總管是為了籌備操持好這項喪事的人,他必須有辦此種事的經驗,並能與社會有關行業聯系。還要配備幾位副手聽總管(有的叫總理)的調遣,以有條不紊地挑起擔子。喪家的白事能否辦得順當,與總管關系非常大。
2.設賬房 喪家一般是找親友擔當賬房。他專管白事當中的各種開支,並設立賬目,包括登記親友送來的奠儀和輓聯、祭幛、匾額、花圈、紙活及送的「唪經」等等,其後還要算清開銷,付給勞務費。
3.找杠房 第一是要吉祥板(停屍板),叫忤作。此板是大漆描金活、金壽字,架凳兩個上面也有金花圖案。
4.刻棺木 這有兩種情況。其一是本宅早為老人存好「材」;其二是人死後現由喪家到材鋪看成棺或材料,選好原料運至家門口現由材鋪工人製作。壽材式樣也有南北之分。舊社會的土葬僅在棺材這一項上就要花去很大一部分錢。最講究而貴重的(也是少見的)為陰沉木,其次是金絲楠木、柏木,一般能說的出的是用杉木十三圓,就是用十三棵杉木刻成一棺。除早已漆好的外,都是白茬入殮,然後再上漆(大漆上一道用炭火烤一次),以後還要在棺頭寫字(白色扁字),棺後畫蓮花。
5.找棚鋪 白事搭棚分幾種。有的只搭平棚,講究一些的要搭「起脊棚」,帶花活。有的搭暖棚,兩麵包細席,設天井子,吊藍團鶴天花板。大門口的棚要搭過街樓,起樓子及過脊,掛五彩網。院內棚安裝五彩玻璃窗,有的扎月亮門帶欄桿,月台(靈台)錦地錦帶欄桿,棚內寬敞亮堂,可掛祭幛、輓聯及念經時的「水陸」。此外為招待弔唁親友,在胡同開闊地方搭客座大棚及小灶棚,棚價頗貴。
6.租賃桌椅 白事所用桌椅凳,並在靈桌上擺的五供盤、茶壺、茶碗等用具,要從白貨鋪租賃。
7.找茶房 大辦白事找茶房也很重要,他們表面上是來侍奉客人,但實際是在喪家停靈的若干日子內,一遇唪經等舉動就要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茶房必須通曉喪事的程序及各種禮節,又要了解帶孝的男性與死者的關系,在唪經、入殮、接三、送路、成服、祭門、發引等等方面要有一定的「工作」路數。茶房頭在這些活動中最應謹慎行事,每一個節骨眼兒上全要做到合乎禮節要求,不能稍有疏忽。主家有幾種親戚如姑太太、姨家太太、舅家等等專門愛「挑刺」。過去有一大家辦白事,在茶房服侍孝子行禮和成服的禮節中出現漏洞,結果姑奶奶打了茶房頭一個耳光子1所以有些較有名聲的茶房頭輕易不敢應大戶的活。不過他們卻賺錢不少,一場大白事下來,他們可分到千數元錢(幾個茶房分),他們在每一種活動中都算錢,如送孝服算一份,念經行禮又一份,祭門、送路、接三等等只要有一項活動就拿一份錢。
8.找白貨鋪 即在白貨鋪租賃喪事過程中用的東西,如喪榜架,以及出殯時一切旗、鑼、傘、扇、雪柳及各種出殯時儀仗用具、用物。
9.請吹鼓手 吹鼓手有兩種,一種是吹奏「大樂」的班子,使用嗩吶、長號、大鼓、大鑼等,其曲牌有「上阿文王序」等;另一種是細樂班子,樂器有笙、管、笛、雲鑼等,俗稱「十番樂」。
10.訂扎彩 即扎制紙人紙馬等。有的扎制精細,高如真人,著絲、麻、綢等衣服,又有扎金山銀山、樹木,以及房屋、室內全堂傢具等等,都按需要的情況訂作。
11.找裁衣店 大家講究在人還沒死預先將孝服趕作好。孝服有區別,本宅應帶孝的人孝衣下擺禿茬不收邊,外姓親戚孝服都收邊。另外本宅內的男女僕人都給孝衣一件,收邊。所有孝服白事過後主家不收回。裁縫店是隨來人通知馬上現做。
12.訂酒席 喪家從大殮起就要預備待客飯食,由本宅廚師做,平日飯不成席,但最少要有八個菜。在最後的唪經、送路、發引的三天中要擺桌待客,有的多至百十桌席,都是山珍海味的上等酒席,分大教、回教席面,也需備素席。這些都是預先在大飯庄請師傅來本宅安灶現作。舊社會還有一些專白吃的人,即使和辦紅白事的主家不認識,他只要知道,就想方設法溜進去坐下來就吃。大棚內招待的客人多,席面多,誰也不認識誰,因此此等人吃完抹抹嘴頭就走,有的吃完了這輪吃那輪,這是常有的情況。
13.零星購置 如小油燈、瓦盆(又叫喪盆,是棺材出堂時孝子摔的盒)、壽罐,用紅頭繩纏繞,送殯時由主婦抱在懷內;其次如白骨頭簪子、白頭繩(系頭用)等等,不一而足。
14.租白轎、租馬車 白轎是為孝婦出殯時乘坐,馬車是為送殯的老幼婦女親友所用。

壽衣

死者的壽衣頗為復雜。民國以來不管死者過去有無「功名」,一般大戶人家都按「官服」穿戴(清王朝官服)。男性共穿七件:布質單褲褂一身,綢質月色上有小圓壽字的棉襖褲一身,藍色綢質壽字長袍一件,綉花平金花袍一件,天素色褂子一件。上衣都沒有領子,不釘扣絆,頭上戴紅纓子官帽,腳穿朝靴,內有棉襪子,戴朝珠。如過去有功名則更麻煩,武官則是武將穿戴。女性也是七件,內穿布褲褂、棉褲襖、大棉襖、氅衣、裙子,外衣都是平金綉花,頭戴鳳冠,披霞帔,還要蓮花墜一個、如意簪一支、九連環一個、鑲珍珠耳環一副,上述都是赤金的。其鳳冠有用點翠珠花的,九連環有用檀香木製的。
珍珠有它的許多用場,如男女鞋尖上各釘一粒,在人口內含一粒,這種排場也不過是顯示其闊綽,別無涵意。再就是所謂「鋪金蓋銀」。黃色綢子壽字棉褥子一件,白綢子壽字寢單一件,另備海褥海被各一件,都是紅綠綢綉花平金,上綉海水江牙(涯),分七雲、九雲,雲越多價錢越貴。海被上邊有一圓孔,可將死人臉部露出,上再敷陀羅被一件(用黃色綢子上印佛像及往生咒花紋等),再就是頭枕、腳枕,都用黃綢子作成,立體、浮貼蓮花,並用各色綾子包鑲在蓮花瓣上。女姓壽衣則為漢裝,也有的按清宮皇後服飾扮裝。
總之,關於壽衣及附屬飾服盡極奢華之能事,不是一般平民百性所能負擔的。

布置

1.室內布置 人死之後各屋裡所有鏡子、懸掛的字畫、箱櫃上的銅活全用白單子蒙上或糊上,桌上擺的帶有彩花的擺設都轉向後面,重孝子屋內的床單、門窗掛簾、椅套墊等全部換上白布的,但在孫媳室內要全換上「靠」色布的。
2.外廂布置 所有各房門都用白紙封其中心,像貼春聯一般。街門的門框、門心也封白紙。

通報

1.報喪 一切布置停當後,開始向親友報喪。報喪帖是粉色紙條,以家中老僕人的名義出帖,其內容為:
家老爺(或老夫人、大老爺、大夫人)諱XXX於X年X月X日X時壽終正寢,訂於X月X日X時大殮,特此奉聞。家人XXX叩稟
其帖去印刷局(或自己油印)趕印若干份,分送親友(事先開出「溜子」,按姓名、住址送達),以此迎接弔唁之人。
2.立喪榜 喪榜形似舊式大帽鏡,上裝一花牙於帽,高約5尺左右,寬3尺,中心用白紙寫文,放在大門內。
3.掛佐錢紙 黑漆木桿,頭裝白銅如意鉤,掛上白紙一縷(上琢錢印),每串三條,角相連,下端剪成尖頭形(男性)或凹形(女姓)。按死者年歲而定條數。插在木座上,以男左女右置放大門過道。
4.立幡桿 在大門外用三棵杉篙,上塗白粉,男左女右立好,桿頂裝一紙糊的「童子騎仙鶴」。
還有一則是:如死者有父母均在世,不封門,不立幡桿,其靈床也不能停在過堂屋,要停在旁屋。

小殮及孝服

1.小殮的程序大體都差不多。有些人家則在老人斷氣前開始為死者理發、刮臉、凈身,女性要梳好頭。之後先由孝子孝女替老人穿小衣,外邊各層壽衣則由忤作辦。
2.領香 人斷氣後,點燃一股香,由屋內送到大門外,扔在街上。同時燒紙人、紙馬、紙轎,意思是叫死人騎馬坐轎走。而由床上移到吉祥板上時,也要請「陰陽生」看好方向,此曰「正寢」。壽衣穿好,在其袖內放燒餅一個,左右手各放一金銀元寶。
靈前有小桌,上放香爐、燭扦、油燈、白蠟、供果。點上一支倒頭香(燒兩頭),然後一張張地燒紙錢,未大殮不得供飯食,大殮後燒紙才能捲起來燒。
3.「獻孝」與「送孝」 獻孝是外姓人(親戚)穿孝,是由孝子或孝婦帶著僕人(或茶房)捧一木茶盤,上放孝服,走到人家面前先叩頭。茶房一舉托盤,穿孝人接過,茶房幫助穿好。另外是向姑老爺或孫姑爺獻孝服,
孝子比姑爺輩多大都得跪獻,叩頭(孝子孝婦見了親友和弔唁的人行禮,都是雙腿跪,其他穿孝的本宅男女行禮是單腿跪)。有句諺語:「孝子頭,滿街流,見了誰都先叩頭。」姑爺輩的人穿漂白布做的常服大褂,黑色線羅馬褂,帽子上加一條漂白布箍,腰系漂白腰帶,孫姑爺則在背後加一紅絨球。
送孝是給未過門的媳婦(XX孫媳)。由家人用托盤一個,上邊放一塊白布,用紅絨線打上十字襯上紅線托,送到女方,是一種象徵性的孝服。而女方由家人接受,挑開紅線,拿去白布,接著放賞錢。如果這些女方在喪家出殯前送上挽帳等奠禮,則喪家要給女方回送一桌上席。
4.喪家孝服分南禮北禮不外是粗白布孝袍,帶扎肚子。有的在帽子兩旁釘一老錢綴上麻,其他人戴直帽。入殮時孝子的麻要剪掉一寸多長,名曰「請麻」,放在材內。再有用白布封鞋,後跟釘一塊紅布,其意是為
後輩人「留福」。

入殮前後

如果說上述各項不過都是一些舊社會常有封建餘毒的排場,下面再揭露一下種種純屬迷信色彩的「過場」與舉動。
1.轉咒 這個舉動是死者停放妥當後,請來幾個和尚在四周轉行念經,以示超度亡魂。而和尚也會做生意,如有的廟專門派和尚到處探聽察看,只要看到哪一宅外立了幡桿,就搶著去轉咒。這以後所有念經活動就得請他們廟的人了,真是在死人身上找財路。
2.迎材 這個節目很簡單,棺材入宅時,請一位「全人」老太太,拿著一升高粱和一條紅布褲子,材到門口,將兩物放入空棺內,高喊「迎財」。同時孝婦們也哭喊「爹(媽)迎財呀!」
3.入鹼 所謂入殮先由陰陽生看好時辰,請來的吹鼓手先奏天津大樂。院內擺有旗、鑼、傘、扇,一時鑼聲瘮人,由孝男抱屍頭部,孝女抱屍腳部,忤作用五尺長白布兜住中腰,放入棺內。用紅包(毛頭紙包大草紙)掖緊四周,放隨葬晶。再用新棉花蓋在臉的四周,叫做「開臉」。再由忤作用銀針蘸盆內清水,在臉上虛劃一下,名曰「開光」。後用棉花蘸水擦一下嘴、臉。當時孝子、女等都站在棺兩旁看著。這時茶房宣布一切停當,請家屬過目有無不妥之處,此時亦是向遺體告別。茶房喊:「還有哪位看看?」如無人再看,由忤作放「子
蓋」,漆封口,後將大蓋浮蓋。眾人舉哀大哭,此時將佐錢紙摘下,放入紙人或紙牛肚內燒掉。
入殮後就開始早晚在靈前供飯。天亮時燒雞鳴紙,晚黑時燒黃昏紙各一次。在供飯時孝婦等均要哭一陣。在人死後將其所枕的枕頭先拆開一小口放在棺材下邊,待出殯時將其內之物倒出燒掉,枕皮扔去,這叫「倒枕
頭」。
4.燒包 用白紙疊好剪成網狀袋,其中裝入金銀紙錁子,口上插紅紙石榴花一朵,每「七」(七天)燒一次,一「七」燒一個,二「七」燒兩個,以此類推,直到七「七」為止。
5.接三 死後第二天晚上唪經(男用和尚,女用道士),到子夜(夜十二時)後「送三」。念經者穿上法衣,敲打法器,上門外(或前院)的高台念經,將各樣紙活在空地燒掉。與此同時在大門外台後放草席,所有孝子及家屬、親友等都面向西方跪在席上(此舉是指死人在望鄉台上最後一次看望家中人)。念經的念到一個階段,家人就大哭一場。接著是「放焰口」。和尚念「召請各路鬼魂」,當念到死者名字,家人舉衣。和尚大座扔小饅頭,有的其中夾著銅錢。看熱鬧的小孩搶著撿。硬說是吃了不害怕,純屬迷信之談。
6.唪經 一般是棺靈在家中停放時間最少三到五「七」(期)(三十五天),最多七「七」,(四十九天)。並非天天念經,都是一「七」一個經。除去在家請的經外,還有至親「送經」。念一棚經的價錢也不一樣,一般說一次要花200至300多元錢(民國時用銀元)。
念經這個「節目」也很復雜。這一天廟里先派來送經箱的,事先布置,在棚內擺幾張桌子,掛紅緞綉花圍,桌子放佛像鏡框、香爐、蠟扦、各種法器(樂器)。桌前附近掛紅緞綉花「歡門」。棚內四壁掛十幀「水陸」,上畫十殿閻君。在門外幡桿上掛一布幡。這都是廟里的「排鋪」應做的工作。開始是和尚便裝(普通和尚服)
坐下念一通,和尚念的一般是金剛經(尼姑同),到下午「燒門子」時,排鋪向和尚喊一聲「師傅們搭衣」,他們穿上綉花道袍(俗稱法衣),披袈裟,吹打法器。
7.燒門紙 將黃昏時,和尚在前,由茶房托一方盤,內放「疏」引路,後面是一些紙活,再後面是帶孝的親戚,最後是本宅人和孝子。這些人排成一列,行經規定的道路,然後到一空地,茶房將托盤交給孝子,點著了「疏」,燒紙活。這些儀式完畢後,和尚仍歸本宅或暫回廟,晚上再來放焰口。
8.放焰口 這個項目分兩種,一是「接三」之後有一場普通形式的放焰口,另一種形式更為復雜,包括如下三點:①傳燈:先在靈台下到經台裝兩條連貫的鐵絲,上安滑輪。靈前放一木仙鶴,其上有一童子拜佛木偶,童子手中托一木盤,可放三盞燈光。前後用白繩拉動,燈光是用黃白色綿紙疊好、剪成菊花形、其中放燈芯(或小蠟燭)。北京辦白事也有此習俗,即是在將死人放在吉祥板時就開始「散燈花」,其意義不外是以此引路燈送魂放亮,和天津大同小異。燈花的數目和死人的歲數成正比,每個燈花在繩上行走約二三分鍾,速度不能快。孝子一直在靈前跪著,時間很長,有時得孝孫暫時代替。②渡橋。這是從靈前的繩上「跑幡」。③十王座。就是先在院內用桌子搭一大經台,約四張桌子碼起來拼湊成台,共四層,有四米來高。念經的和尚均著法衣。四層高處正中坐著「大座」,手拿手鈴,頭戴五佛冠,兩邊的和尚各司吹打法器。如法鼓、鈸、鑼、磬、鍾、木魚、管、笙、笛等,而最下層坐穿黃衣紅袈裟的「長老」。孝子還要跪聽念經。這都是「北派」的舉動,其意義是超度。這其中茶房起著很大作用,他指導著孝子在場內的各種活動。
9.家祭 頭道經後,正午家祭,孝子向靈前行三獻禮。
10.開吊 家祭後算是「禮成」,此時可以接待前來弔唁的親友,門外有一組吹鼓手,一遇有客進門,他們就吹一陣,通知宅內。靈台上兩邊跪著孝子,台中鋪著紅氈拜墊。客人一上台行禮,台下細樂班開始吹奏(來客有較客氣的先將紅氈掀起再行禮),台下有家屬專等謝客(單腿打扦),來客下台,旁邊茶房打鍾,細樂停止,由「知客」(招待員)獻絹花一朵掛在胸前,陪引至客棚休息。
11.散帖 帖為深灰色或土黃色的折卷,外頁印「訃文」二字,內容文字為:不孝男XXX罪孽深重,不自殞滅,禍延
顯考諱XXX(妣X母X氏)痛於X年X月X日X時壽終正寢,距生於X年X月X日XX歲,不孝男侍奉在側,親視含殮,即日遵禮成服,哀此。訃聞 謹擇於X月X日禪經接三
X月X日首七·經送庫
X月X日辰刻發引
孤哀子泣血稽顙
(父死稱孤子、母死稱哀子)
族繁不及備載
這就是送帖的整個內容,封建禮教的又一表現。
12.題主 神主又稱「靈書」,是寫著死人姓名(有的帶官銜)的木牌位。講究的是用檀香木作的,帶座、帶木套。先是請書家名士寫神主,名曰題主。題寫時孝子去孝服、換吉服(青布袍子馬褂),跪在桌下的紅氈上,寫完後叩頭送客,然後送上席一桌。
13.點主 僅是在寫完的神主上點一筆紅點,就要大費周折。點主所請的人要請有功名的文官,稱為「點主官」。被請者到喪宅時前邊鳴鑼開道,著官便衣、坐八抬大轎,另有長隨捧官服。到後在客廳更官衣,有「吉人」迎接,孝子穿「吉服」跪迎。在一桌前落坐,兩旁有「陪主」。待點主官用新毛筆蘸硃砂在神主的主字上添一紅點(也有孝子刺破中指再加個血點的)。陪主二人一司蘸紅,一司執筆。此後喪家須送敬儀或席面。

出殮前後

1.送路 整個程序進行到「設宴」、「送路」已接近出殯的前夕。設宴招待客人前面提過,不再贅述。送路,是在晚飯後,前導是旗鑼傘扇和死者官銜板,繼之是吹鼓手、和尚或道士,由茶房(知客茶房)引導客人前行,後邊是外姓親屬、本族直系親屬順序,最後是孝子由兩名茶房架著,手托紙制牌位,走到空曠地方焚燒,和尚吹打一通,完畢後孝子叩頭謝客,客散。執事等人返宅吹打到深夜為止,這叫「坐棚」。

2.伴宿 送路歸來,凡是近親友都可在喪家住宿。待到子時辭靈,親屬家人按順序向靈位行禮,奏細樂,名曰「辭靈」。禮畢還要「掃材土」,此土放在重孝子床褥下。接著是「嵌棺」,即將棺材嵌起一角,下墊一枚銅錢,舉哀,棺上壽釘掛一串五綵綢線。
3.撿罐 辭靈的後一項是撿罐。將預備好的壽罐內裝五種雜糧,再由孝子等將死者生前愛吃的菜撿點入罐。筷子由茶房拿著,並放一蘋果堵口。紅布蓋面再用紅絨線纏繞成網路,放棺頭上。這都由茶房操作,待發引時由「全人」將罐放在兒媳婦懷中抱著,坐轎或車送葬。
4.發引 就是出殯。早飯後發引,所來客人吃一頓上席,飯後等著送殯。喪家重孝子都站著吃,表示寢食不安,哀傷已極。
5.參靈 所請的和尚、道士、尼姑、喇嘛、樂隊、吹鼓手都一班一班地到靈台前吹奏一遍,名為參靈,其後開始出殯。
6.喪家發引准備 由「全人」准備點蠟壓炕(用磁瓶放一蘋果)。不到回靈時不得坐炕上。發給本族送殯人兩個小饅頭,揣入懷內,要准備扶孝婦的人,棺出堂,孝婦哭喊留財,其手不準碰門框。
7.祭門 棺將出門,由茶房將大門關閉,貼白紙兩條,此時由「祭門官」(需請有聲望的武職官員)向著外邊大門行禮。禮畢轉頭離去,不進內宅,茶房揭紙開門,事後喪家送祭門官一筆厚禮。
祭門後,門外所排列的出殯儀仗隊都要按行列順序經過喪家門前出發,因此大殯中的這些隊伍往往排滿幾條街道。
8.紙活種類 出殯是另一套紙活,最前面是開路鬼、大頭鬼。紙制的行列有:卧室全部「傢具」,床帳被褥都是真的,還有陳設、古玩,其後是真服裝的「男女僕人」、「丫環」、「小童」等,最少是8個,紙人前胸貼上名字,並將其耳、目、口、鼻扎個眼(以示能聽看、言)。它們手中都捧著一樣東西,如臉盆、梳頭匣、水煙袋、痰盂、糕點、魚肉蔬菜等。有的紙糊馬車、汽車,四輪可活動,由人推行。
9.上杠 發引前一天就在門前空地擺好大杠,名曰「亮杠」。起棺時移到大杠。其時對面搭一高台,和尚手持引魂幡念一陣。孝子跪杠前,這時杠工的指揮打「響尺」,說一聲「請盆!」孝子用力摔盆,大哭一陣,同時放炮三響。茶房接過引魂幡給孝子杠著,另一手拿「哭喪棒」,開始出街上路。另有專人「撤紙錢」,最好的手藝是一撮紙錢向上一扔後,又高、又撒成滿天星,一個個徐落。

出殯

1.儀仗隊的陣容和排列順序按大殯而言,它的順序是:開路鬼,左右各一大頭鬼,銘旌(約4米來高,形如亭子,中掛紅綢子,其上釘死者官銜),其後是一對大鑼,一班吹鼓手(均著號衣),幾對官銜牌,一堂紅彩譜,一頂返魂轎(綠呢黑頂),再就是幾個「大座」,包括燈亭、爐亭、花亭、香亭、影亭(此亭內放遺像及神主),每個大座前有一堂與亭綉片相同顏色的八頂綉花大傘,八掛香譜。然後是僧、道、尼等。大座是由16人一班抬著,兩班人倒,每人發新毛巾一條,打執事的孩子帶劉海箍,發新鞋一雙。 接著是花圈、輓聯、匾額、送殯的親友、客人、紙活、帶孝的親、族、雪柳、孝子(有用孝幔遮住的)。
2.棺杠 棺杠的情況不一樣,視其家勢、地位、經濟力量而定抬杠的人數。最小的16杠(人)、24杠,稍闊的是32杠,最富或有爵位的有48杠,乃至64杠(兩班就是108人),都有雙叫響(頭兒)打響尺,指揮換肩、停止、前進、換班等動作。此人在行進當中還有一套「行話」以示眾人。杠夫穿綠駕衣,黑紅平氈帽上插一雞翎,米黃套褲。
大杠前是一頂大紅綉花傘,半副鸞駕(包括木製金瓜、鉞斧、朝天凳等)。杠後又是半副鸞駕。最後是喪家內眷所乘的白轎、馬車。
整個隊伍行進較慢,有時大座還要「路落」,某一大座壓住陣角,待前邊執事走遠,抬起大座在這段一兩丈遠的路上跑步前進,頭兒口喊「落……」,跑起來講究步子齊,亭子不歪不掂,很是壯觀。
3.茶桌 在出殯經過的路線當中,由總管派人與商號聯系,在其門口設茶桌,為隊伍供應茶水。另有茶房給孝子、內眷等送茶水。
4.路祭 這是由親友送的一個起脊穿堂路祭棚,行列停棚前,將遺像供桌上,並擺祭席一座。孝子在棚內跪陪行禮,眾送殯者順序拜禮。後回到隊伍繼續前進,再有「祭棚」同上。
5.留靈謝客 送殯客人可以在留靈謝客之際離去。全程中可停幾次。

回靈以後

1.大回靈 殯到留靈謝客,幾乎是全部過程已到尾聲。
到了墳地,早巳打好穴,棺木卸下,下穴。埋葬後,還有回靈。銘旌、紙活、雪柳等隨大杠下地後,其餘執事都要回到喪家門前才能散去。神主、遺像由死者的小兒子或孫子請下來,托著安放在住宅內。
2.邁火 大門內放一火盆,由一「全人」拿著冰糖,凡回來的人進門必須邁過火盆,「全人」發給一塊糖果。
3.安靈 喪家在棺木出堂後,在原住室備好白圍桌以供神主、掛遺像、點燭上香,奏細樂,孝子們叩頭行禮安靈。
4.圓墳 葬後3天上午,由孝子、孝女率領家中主要成員帶香蠟紙錁到墳地圓墳,祭奠。請一位穿紅衣的小姑娘繞墳走三圈,名曰「開財門」。回來後孝子們脫孝服,每人取一個紅糖餡的熱饅頭,名曰「冷手抓熱饅頭」。

白事程序終結。

下面是轉載一篇關於舊時北京滿族出殯的文章:
漢執事分為:干三件;三半堂;五半堂;一堂;三堂;五堂;六種。實際上一堂是由兩個半堂組成,與舞台上的龍套一樣,只是以半堂為基數計算。每半堂有不同三色的幡傘各六把;金執事八對。
五半堂此種執事是規模最大的一種,有時在此基礎上還可以增加花樣。銘旌。招魂引路的旗幟,伴宿之日起就立於喪居門前了。立幡時必需按照男左女右,出殯時以16、24、32人抬著在殯前引導,在路中央行走,還要用兩名穿孝的杠頭打響尺指揮。大的銘旌總高32丈。引路王一對,打道鬼一個。1.8丈高。麒麟噴錢獸一個,從外地傳入北京,京燒活稱怯貨。
五堂半執事:一半堂,幡傘各六把、紅地綉花。清道、飛虎、飛龍、飛鳳、飛熊、飛豹、飛鯉、飛鱉旗各一對。迴避肅靜虎頭牌各一對。蛤蜊一對。二尺多長的黑白棍。粉棍一對。半個竹筒金簿罩漆。鳴鑼各一對。
二半堂,幡傘各六把、藍地綉花。三尖刀、馬蹄刀、偃月刀、象鼻子刀各一對。
三半堂,幡傘各六把、白地綉花。金輪、金螺、金傘、金蓋、金罐、金魚、金長槍各一對。
四半堂,幡傘各六把、青地綉花。瓜、斧、鐙、拳、掌、槊、督、鉞各一對。
五半堂,幡傘各六把、紫地綉花。官鼓大樂一班,13人。座傘一把,1.2丈高,5寸火焰金頂,黃綢拉幌。圍子與官罩花色圖案一致。
清音一班,俗稱清音鑼鼓。2人抬鼓,1人打,4笛合奏,1小鑼,還有單皮總指揮,其名稱曰:「九福班」。
8人抬影亭一座。座傘一把,2人拉幌。魂轎一乘,綠呢青紗供牌位,8人抬。座傘一把,2人拉幌。香幡、靈人紙活若干。3教僧侶。雪柳12把。
孝屬。長子打幡次子抱牌,余者哭喪棒。送殯執紼。除孝屬外送殯者均穿漂孝。大杠上扣官罩,照此應48杠以上。後扈,也叫:「後擁」。金瓜執事刀槍若干,5人一組,用湖色綢子連起來,48杠用15人,64杠用25人,以此類推,32杠不用後扈。
送殯轎、車,夫人、兒媳、乘白轎,大兒媳懷抱寶瓶。姑奶奶乘青轎加,小姐乘藍轎,孫子媳婦乘白轎插石榴花,外孫子媳婦乘藍轎。帳房轎車上掛藍白兩色綢子,來賓車輛系普通轎車,紙錢車、奠禮車等數輛。
除了滿族外蒙漢八旗的旗人都用滿禮。蒙藏隨滿禮但略有不同。1、都嚕幡。2、門纛一對。3、曲律八根,按本家旗色為別,紅纓為漢軍,黑纓為滿、蒙。4、黃鷹、細狗、駱駝由四執事帶著,秋帽、錦袍、大帶、靴子,冬天戴羊皮帽子,反穿羊皮中褂。5、劊子手四名。(官職一品以上者才能用)6、清道、飛虎、飛龍、飛鳳、飛熊、飛豹、飛鯉、飛鱉旗各一對。7、迴避肅靜虎頭牌各一對。8、蛤蜊一對。二尺多長的黑白棍。9、粉棍一對。半個竹筒金簿罩漆。10、金執事四對,三尖刀、馬蹄刀、偃月刀、象鼻子刀.11、金輪、金螺、金傘、金蓋、金罐、金魚、金長槍各一對。12、瓜、斧、鐙、拳、掌、槊、督、鉞各一對。13、座傘一把。14日照傘一把。不拉幌。16、座傘一把。17旨意亭。八人抬。18曲柄黃傘。19官鼓大樂十三人。對拉號、四鼓、蘇鑼、對嗩吶、對雲鑼(九音鑼)跟鑼,對海笛。貝子以上者均不作樂。20、三教僧侶。21魂轎一乘,綠呢青紗供牌位,貝勒以上者可用黃色。22、座傘一把。23、童子督勝盤。用小孩扮成童子模樣舉盤,上放生前用過的博古。邊行邊助哭。24、喪主。青布帽頭、白孝衣孝帶束手。25大杠。應四十八以上。26、後扈。馬隊,獵裝。金瓜執事刀槍若干,5人一組,用湖色綢子連起來,48杠用15人,64杠用25人,以此類推,32杠不用後扈。27、送殯轎、車,夫人、兒媳、乘白轎,姑奶奶乘青轎加,小姐乘藍轎,孫子媳婦乘白轎插石榴花,外孫子媳婦乘藍轎。帳房轎車上掛藍白兩色綢子,來賓車輛系普通轎車,紙錢車、奠禮車等數輛。

㈣ 五官爭功台詞 寫清楚 誰說得 200分追加!!

甲 哎,我來跟大家說個事兒啊,我昨晚作了個夢,我這夢啊!特別奇怪,我夢見我這五官啊,從……
乙 喲!腦袋。
甲 哎。
乙 哈哈!哈哈!
甲 你好,你好!
乙 您還認識我嗎?
甲 我可不敢認啦!請問您貴姓啊?
乙 我姓眼。
甲 姓……姓什麼?
乙 姓眼。
甲 百家姓有你這姓嗎?
乙 頭一個就是啊。
甲 哪句呀?
乙 趙錢孫「眼」。
甲 沒聽說過!趙錢孫「眼」?趙錢孫李!
乙 啊,周吳鄭「眼」!
甲 周吳鄭王。
乙 馮陳楚「眼」。
甲 你別「杵」啦!你不怕「杵」瞎啦?
乙 不,我……
甲 你叫什麼名字吧?
乙 我叫眼睛。
甲 眼睛?
乙 哎,對對!
甲 哎呀,您說這人有叫眼睛的嗎?啊?
乙 那你這部分叫什麼?
甲 別摸!
乙 不,我就問問。
甲 摸壞了,哪兒配這零件兒去呀?
乙 你這叫什麼?
甲 我這是眼睛。
乙 我就是您的眼睛。
甲 您就是我的眼睛?
乙 對對對。
甲 我這眼睛長的跟帶魚似的?你上這兒干嗎來啦?
乙 多日不見,怪想您的,我來看看您。
甲 哎喲!謝謝您,您找個地方坐下看。
乙 啊,坐下看。
甲 我接著說我這夢啊。
丙 喲嗬!您在這兒呢?
甲 怎麼又來一位?
丙 您好!您還認識我嗎?
甲 你也問我這句呀?不敢認啦。
丙 哎喲,真是大水沖了龍王廟,一家人不認一家人啦!
甲 請問您貴姓呀?
丙 我姓鼻。
甲 啊,姓……怎麼這姓都這么別扭啊?姓鼻,百家姓有您這姓嗎?
丙 有。
甲 哪句呀?
丙 趙錢孫「鼻」。
甲 去!沒聽說過!趙錢孫「眼」!咳!「孫眼」他說的!你叫什麼名字吧?
丙 我呀,叫鼻子。
甲 鼻子。
丙 啊,我就是您這鼻子。
甲 壞啦!我這鼻子也下來啦!你上這兒干嗎來啦?
丙 多日不見,怪想您的,我來呀,聞聞您。
甲 聞我!去去!甭聞啦!坐那兒,坐那兒。
丙 哎,哈哈。
甲 我這夢啊!
丁 喲嗬!
甲 怎麼又來一位?你好,你好!
丁 您在這兒呢?您還認識我嗎?
甲 怎麼全問我這句呀?我不敢認啦!
丁 您真是房頂上開窗戶——六親不認啦!
甲 請問您是誰?
丁 我是您的耳朵呀!
甲 我耳朵也來了。
丁 下來啦!
甲 哎約,您上這兒干嗎來啦?
丁 多日不見,怪想您的,我到這兒來聽聽您。
甲 聽我?您坐這兒聽!我這個夢啊,
戊 喲嗬!您在這兒呢?
甲 啊。
甲、戊 您還認識我嗎?
戊 哎!這位怎麼這么大勁兒啊?
甲 我認識您,您不是趙炎嘛。
戊 啊!不……我哪兒趙炎哪?
甲 你不是趙炎嗎?
戊 再好好看看。
甲 怎麼看……我看不出來了。
戊 您的眼睛怎麼啦?
甲 我眼睛在那兒歇著呢!
戊 我呀,姓嘴。
甲 姓嘴?叫什麼呀?
戊 叫嘴呀!
甲 你叫嘴嘴?
戊 沒聽說過!
甲 嘴嘴……
戊 不像話!我姓嘴、叫嘴,全名還是嘴,我就是您這張嘴。
甲 哦!你就是我這張嘴?
戊 不錯。
甲 我這嘴可夠富態的。
戊 嘴大吃八方嘛!
甲 您上這兒干嗎來啦?
戊 這不多日不見,怪想您的,我來啃啃你呀。
甲 哎……你拿我當羊頭肉啦?
戊 親熱親熱嘛!
甲 有這么親熱的嗎?你們這五官全上這兒干嗎來了!
戊 這不給您道喜來啦!
丙 給您哪,祝賀來啦!
丁 祝賀您,取得成績呀!
乙 祝賀您獲得了榮譽。
甲 我有什麼榮譽?你們這么祝賀我呀?
丙 哎?這您還不明白嗎?
甲 怎麼回事兒?
丙 不久之前,您被評為笑星之首。
甲 啊,有這事兒。
合 哎!
丁 我可聽說啦!
甲 聽說什麼?
丁 您還領了這么大一獎狀。
甲 您瞧我這耳朵真夠靈的。
乙 還發了那麼多獎金。
甲 你看見啦?
乙 夜裡三點半,您不還數一回。
甲 誰數啦?
戊 不,關鍵是您有了榮譽,我們想問問:您這榮譽呀,是怎麼得來的。
合 哎。
甲 還是我這嘴會說話。榮譽怎麼得來的?
合 啊。
甲 上級正確領導,同行的支持,觀眾們熱情的幫助,加上我個人的一點努力。
乙 我呢?
丙 我呢?
丁 我呢?
戊 我呢?
甲 壞啦!就這點榮譽不夠也們四個分的。礙著你們什麼事啦!
合 嗯?
丙 忘恩負義。
丁 過河拆橋!
乙 念完經打和尚。
戊 吃飽了就罵廚子。
甲 哪兒這么多廢話啊!
丙 我可告訴您,腦袋!你所以取得這么大的榮譽,跟我們五官這哥幾個發揮功能可有很大的關系。
甲 五官各有各的作用啊。
丙 那您說說,誰的作用大?
丁 誰是五官之首?
乙 誰該立頭功?
戊 這頭份獎金歸誰?
甲 你說這問題我怎麼解答?這五官全長我腦袋上,這是有機整體呀!誰頭功,誰二功?誰拿頭份獎金?我分不清楚啦!
丙 胡說!
丁 放肆!
乙 無理!
戊 撐的!
丙 腦袋!我可告訴你,你所以當上頭號笑星,那全仗著我這鼻子給你挺著呢。
甲 跟你這鼻子有什麼關系?
丙 太有關系啦!
甲 你說說!
丙 你想啊,我這鼻子是你腦袋上唯一的一個呼吸器官哪,一天一呼一吸達萬次以上,我有一天不幹活兒,您就受不了。
甲 是啊!你這鼻子就管出氣的,你憑什麼不幹活呀?
丙 白天咱就不說了,到晚上也一樣啊。
甲 晚上怎麼啦?
丙 你老人家躺在床上睡著了。
甲 休息呀!
丙 眼睛閉上啦!嘴也合上啦!耳朵也歇著啦!
甲 對。
丙 噢,就讓我鼻子一個人值夜班啊?人家工廠都講三班倒!你哪怕讓我休息個十分八分的?
甲 你休息一會兒,我就休克了。能休息嗎?
丙 再者說了,你從小長這么大,你哪時哪刻離開我鼻子啦?
甲 這倒是,打一生出來就有這玩藝兒,這玩藝兒還原裝的。
丙 再者說,我這鼻子還是你腦袋上的嗅覺器官。
甲 怎麼叫嗅覺器官?
丙 哎,有我這鼻子,你才能聞出來什麼叫香,哪叫臭不是。
甲 得靠我這鼻子來聞味兒。
丙 哎。要沒我這鼻子?
甲 啊?
丙 不客氣地說:您——餓啦!
甲 怎麼樣?
丙 您就上廁所啦!
甲 回去!我上那兒干嗎去?
丙 您聞不出味兒來呀?
甲 行行,行行,您這鼻子很重要就是啦!
丙 重要。那我得問問你:既然我這鼻子這么重要,那為什麼在笑星領獎大會上,你發言的時候,對我這鼻子的功勞,你隻字不提呀?
甲 那我怎麼提呀?我上來就這么講:同志們!評我為笑星,主要得歸功我的鼻子。錦旗你不用給我,您就掛我這鼻子上……這玩意兒掛得上嗎?
丙 反正我鼻子的待遇,您得重新考慮。
甲 鼻子很重要。
乙 胡說!
甲 哎,你怎麼啦!
乙 怎麼啦?他鼻子重要,我眼睛就不重要嗎?
甲 我沒那意思。
乙 我眼睛比鼻子重要。
甲 怎麼呢?
乙 你的聰明,你的才智,全在我身上才能體現出來。
甲 哎,對啦!人們都這么說嘛,馬季聰明?所以聰明,就聰明在那雙水汪汪的……小眼睛上啦。
乙 你用我跟觀眾交流感情,用我表達喜怒哀樂。請問,沒我眼睛,你能學文化、學知識嗎?沒我眼睛,你能表達喜怒哀樂嗎?嗯?沒我眼睛,你能看到這大千世界嗎?嗯?沒我
眼睛……嗯!
甲 什麼毛病?
乙 就這樣,我還得為你的婚事操心。
甲 這眼睛為我的婚事操心?怎麼啦?
乙 怎麼啦?你們倆第一次見面兒,不是我眉來眼去把她勾住的嗎?腦袋!我還告訴你,你們從戀愛到結婚乾的那點事兒,我可全看見了。
甲 你瞧我這缺德眼睛。
乙 你要不對我好點,我全都給你說出去。同志們,今天我先說第一回吧。
甲 別!你眼睛很重要,我離不開你。
乙 對啦,你每天下班是誰為您認路的?
甲 對對,真離不開這眼睛。
乙 就是啊!
丙 沒關系,沒關系!離開眼睛您照樣能回家。
甲 不行,沒有眼睛我拿什麼認路啊?
丙 哎,用我這鼻子,聞著咱們就回去啦!
甲 我長個狗鼻子?像話嗎?
乙 不行了,不是!你甭……您就對我好點兒,肯定我就報答您。
甲 怎麼報答我?
乙 以後您再辦壞事,我睜一眼,閉一眼吧。
甲 我辦過壞事嗎?
乙 我這眼睛很重要。
丁 胡說!
甲 你怎麼啦?
丁 剛才說什麼啦,我可全聽見啦!
甲 是,你這賊耳朵什麼聽不見呢?
丁 說什麼,眼睛重要,我這耳朵可有可無嗎?
甲 我沒那麼說。
丁 我這耳朵是您腦袋上的信息機構。
甲 信息機構?
丁 靠我這耳朵,給你傳遞信息,沒有我這耳朵?你能聽出來什麼是音樂?什麼是唱歌?什麼是唱戲?「汪!汪!汪!」這是什麼?
甲 這個聽出來啦!
丁 是什麼?
甲 這是狗叫喚。
丁 對呀,要是沒我這耳朵,你以為你三舅唱戲呢?
甲 去!你怎麼說話呢?
丁 從小長到大,聽報告、聽講課、聽說話、聽音樂、聽什麼離開過我這耳朵?
甲 嘿嘿!對對!耳朵挺重要。
丁 別說這個啦,就連你談戀愛也沒離過我這個耳朵。
甲 您怎麼也提這事啊?我跟你耳朵有什麼關系?
丁 喲!你們總是親親熱熱,互相吐露愛慕之情,靠什麼呀?
甲 靠什麼?就靠那嘴來表達。
丁 靠嘴說?……說什麼呢?
甲 沒聽出來。
丁 就是呀!要有我這靈敏的耳朵,你就會聽得一清二楚。
甲 說的什麼意思?
丁 她說呀!你小心點兒,我愛人在後邊兒吶!
甲 哎……像話嗎?我第三者插足啊?
丁 反正我對你是俯首貼耳啊。
甲 嗯,耳朵對我不錯。
丁 可是你呢?
甲 我?
丁 你對我們三六九等,你對他們什麼樣?
甲 對他們一視同仁呀!
丁 一視同仁?你喜歡眼睛,給他戴上變色鏡,讓他臭美去呀!
甲 那是臭美嗎?戴眼鏡保護點視力。
丁 你給鼻子、嘴戴上口罩。
甲 是啊,講衛生啊。
丁 給你脖子圍上圍巾。
甲 是啊,愛護點兒嗓子。
丁 給你腦袋戴上帽子。
甲 戴帽子顯得精神。
丁 你給我耳朵買過什麼呀?
甲 哎,我還真沒給這耳朵買過什麼?
丁 不買沒關系,可是你不該把口罩帶、眼鏡腿兒,全勒我耳朵上。
甲 你說,就這么點事兒他還抱委屈呢。
丁 抱委屈!有件事兒你還最對不起我。
甲 噢?什麼事兒對不起你?
丁 我們耳朵本來是親親密密一對兒,你非得一邊一個讓我們長期分居啊!
甲 那……倆耳朵擱一邊兒,那不成燒賣啦!
丁 你甭管,你說清楚,一定得說……
丙 別哭啦!沒完沒了,哭什麼呀?
甲 他委屈,礙著你什麼呀?
丙 他委屈我不管哪?你讓大夥瞧瞧,這么會兒,他把我鼻子全都揪紅啦!
甲 別揪啦!人家不樂意啦!
丁 你說我耳朵重要不重要?
甲 重要!我離不開你。
戊 胡說!
甲 怎麼回事兒?
戊 我沒說你,我說他呢!他說什麼,我可都聽見啦。
甲 聽見啦。
戊 不像話!
甲 就是。
戊 他們這叫見榮譽就上。不明白道理,咱們是個整體。
甲 對。
戊 您這腦袋有了榮譽,大夥都有份兒。
甲 您瞧我這嘴說的多好!
戊 哪有為自己爭功的?人家真正有功的從來不爭功。
甲 有功人家不爭功啦!
戊 你看我什麼時候爭過?
甲 你現在就爭上啦?
戊 哈哈,我還用爭嗎?
甲 你這不爭呢嗎?
戊 我是什麼呀?
甲 你是嘴呀!
戊 我這嘴對你來講,最重要。
甲 有什麼重要的?
戊 沒有我這嘴,你說段相聲我聽聽,說!
甲 我拿哪兒說呀?
戊 還是的!靠我這嘴吧?
甲 對對。
戊 你抽根兒煙,還得靠我這嘴。
甲 拿耳朵抽,嘬得進去嗎?
戊 你喝點酒,還得靠我這嘴。
甲 對對。
戊 你吃點飯,也得靠我這嘴。
甲 全靠嘴!
戊 你說個瞎話,也得靠我這嘴。
甲 哎……我說過瞎話嗎?
戊 反正我這嘴重要。
甲 嘴確實重要。
戊 笑星評比會上,評委說得清楚。
甲 怎麼說的?
戊 說您口齒伶俐,那就是誇我這嘴。
甲 對對。
戊 說您吐字清楚,也是誇我這嘴呢。
甲 也是這嘴。
戊 說您嘴皮子利索,也是誇你這嘴呢。
甲 對。
戊 甭說這個,就是你和您愛人搞對象,也沒離開我這嘴。
甲 你怎麼也提這個事兒?
戊 多新鮮哪?你跟你愛人花言巧語,不得用我這嘴嗎?
甲 對,對。
戊 你跟你愛人說點悄悄話,不得用我這嘴嗎?
甲 對,是用嘴!
戊 你跟你愛人表示衷心,不得用我這嘴嗎?
甲 對……用嘴!
戊 你跟你愛人親熱接吻……
甲 別……別說啦!嘴下留情吧。
戊 我這嘴怎麼樣?
甲 好,不錯,我離不開您這嘴。
丙 我呀,不幹啦!
丁 我呀,請探親假!
乙 我呀,調離!
甲 怎麼啦?又怎麼啦?
丙 您說我這鼻子,辛辛苦苦的我落什麼好啦?啊?你這腦袋偏心眼兒,你竟向著那嘴。
甲 我怎麼向著他啦?
丙 嘿!弄點什麼好吃的、好喝的,什麼雞鴨魚肉、山珍海味、桔子汽水兒、奶油冰棍兒,你全塞那嘴裡頭啦!
甲 我塞你鼻子里頭,你消化得了嗎,你呀?
戊 行啦!鼻子。他再好吃的東西,我嘴沒沾著邊兒呢,味兒先讓你聞跑啦!你還不知足哪?
丙 哎?我先聞味兒,干嗎你那兒流哈喇子啊?
戊 廢話!你要傷風,要感冒,這喘氣兒,我還得替你頂著呢。
乙 別說啦!你們倆吃香的、聞辣的,我眼巴巴的看著沒我什麼事兒啊?
丁 對呀!我看還看不見呢?
甲 行啦!沒你們倆什麼事兒,這里頭。
丙 這點好事兒,全落在嘴上啦!
戊 行啦!你們光瞧見我吃香、喝辣的啦!你們誰生個災,鬧個病,喝點苦水、吃個葯片,不全塞我嘴裡頭啦?我說什麼啦?
丁 對啦,這耳釘還扎我耳朵上呢!
戊 是啊!把你耳朵扎疼啦,我這嘴還得咧著呢。
乙 是啊,你一咧嘴,我還得擠眼淚哪。
丙 那我鼻子直犯酸,我招誰惹誰啦?
戊 湊合吧。
丙 我問你,你抽煙的時候,你干嗎那煙打我鼻子里頭走?
戊 廢話!你過了煙癮,我還沒找你收煙錢呢?
丙 我收煙錢?
戊 啊。
丙 我還沒要你養路費呢?
乙 得。
戊 行啦,眼睛,你不錯啦!他們家二十吋彩電就給你買的,我們誰看得見哪?
丁 說得好!說的太棒啦!
戊 還有你耳朵,他們家那幾千塊錢買的音響,就是你的,我們准聽得著啊?
甲 對,對。
丙 瞧瞧,他們全有好處不是。
戊 最可氣的就是你鼻子,你不錯啦!
丙 我怎麼啦?
戊 你站最中間,我們全在邊上圍著你轉,你還不知足,今兒傷風、明兒感冒、後兒鬧個鼻竇炎什麼的,也搭著他手懶點兒,流點清鼻涕全流到我嘴裡啦,你拿我這兒當痰盂啊你!
丙 我再問問你!
戊 問什麼?
丙 這病從口入、禍從口出,是不是嘴的責任?
甲 是你的毛病。
戊 那你這鼻子麻木不仁、不聞不問怎麼說呢?
甲 對。
丁 口若懸河、信口雌黃,就是你這嘴。
戊 行啦!耳朵!你偏聽偏信,耳邊風,那就是你的毛病。
乙 雲山霧罩、造謠生事,說的是誰呀!
戊 你這眼睛也可以啦!那社會上的紅眼病就是你傳染的。
甲 好!各位,就這么點榮譽,他們自己就打起來啦。
戊 腦袋,我對你有意見。
甲 對我有意見?
戊 嘿嘿。
甲 怎麼啦?
戊 你憑什麼把我這嘴放在最下邊?
甲 是啊,當初它就那麼設計來著。
戊 你得把我的位置往上調。
甲 怎麼調法?
戊 我這嘴得長你腦瓜頂上去。
甲 這嘴長到這兒來?趕上下雨你不怕存水呀?
戊 我得最高啊!
丙 腦袋!我對您有意見。
甲 你有什麼意見?
丙 我不能跟他們在一塊兒,我得站最高峰。
甲 好!他也長到這地方來?
乙 腦袋!我高瞻遠矚,我請求上調。
甲 你也上來啦!
丁 腦袋!我耳朵也得必須長你腦瓜頂上。
甲 耳朵也長……我成兔爺啦!
合 就這樣吧,好,上面見吧!
甲 別說啦!干嗎呢你們?五官全長我腦袋上頭,都得聽我的!五官分工不一樣,得互相支持,互相幫助,團結起來才能幹出點事兒來呀?照你們這樣,自己強調自己重要,不要
你們啦!走!走!眾走。走!
甲 回來,回來!
眾 怎麼又回來啦?
甲 我琢磨過來啦。
眾 啊。
甲 你們幾位全走啦?
眾 啊?
甲 我這腦袋成鴨蛋啦!
眾 嗐!

㈤ 這是個笑話

60多年前,一個朋友給我講了一個笑話,把我笑翻了,後來由於肚子太疼進了醫院。醫生給我做手術前,問我 為什麼笑成這樣,我就講給他聽。他聽後狂笑不止,最後竟然笑死了。 我被送上了法庭。法官讓我把那個笑話講出來,由陪審團判定是否與過失殺人的事實要件符合,我要求簽訂免責合同。法官宣布休庭,一天後重新開庭,宣布接納我的意見。於是,我當庭把那個笑話講了出來,結果有人笑得敲桌子,有人笑得在地上打滾。後來,當天所有聽到這個笑話的人都笑死了。 我瞬間成了名人,各路記者紛紛要求采訪我,我知道這笑話講出去可能構成公共侵害,於是對著鏡頭,我含糊地說了一番話,大意就是:「理由永遠是謊言,信仰永遠是自慰。節目播出後,引起巨大反響。可沒想到,有一天,幾個神秘便衣闖進我的卧室,把我連拖帶拽拉到一個黑屋子裡。過了好久,一束強光照到我臉上。我勉強睜開眼睛,驚呆了,坐在我面前的人是目前惟一與我一樣家喻戶曉的人——總統。 總統大致交待了抓我的目的,很簡單:把這個笑話錄下來,然後送到中東敵對國家的獨裁者那兒,笑死他。我只好答應他的要求,同時提出此笑話屬於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不可針對平民。總統答應了。 兩星期後,總統宣布已經掌握了那個笑話的關鍵技術,並且在沙漠地區試用成功。這在國際間引起軒然大波,很多國家驚慌失措,國際軍事學家將此命名為「笑威懾」。就在此時,東方一個國家突然宣布也掌握了該笑話,原來給我講笑話的那哥們投靠了該國。於是,我們之間形成了「笑威懾平衡」。 三年後,4月1日,我終日擔心的終於發生了:中東一個恐怖組織盜取了那個笑話的原始技術。結果,文明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壞,各國政府惶惶不可終日。聯合國只好召開全球首腦大會,最後將4月1日設定為愚人節。 60多年過去了,我已經風燭殘年。在離開世界之前,作為歷史見證人,我想有必要把這個笑話講給大家。那天,我朋友給我講的這個笑話很簡單,很短,就一句話: 我曾三過女廁而不入!!

㈥ 找一些歇後語

古董店裡的老鼠--碰不得
耗子進老鼠夾--離死不遠
和尚廟里的老鼠--聽的經卷多
黑天捉老鼠--找不著窟窿
紅眼老鼠出油盆--吃裡扒外
花花貓主了個灰老鼠--歪種
黃鼠狼拜孤狸--一個更比一個壞
黃鼠狼吃雞毛--填不飽肚子
黃鼠狼抽了筋--渾身打哆嚎
黃鼠狼單咬病鴨子--倒霉越加倒霉
黃鼠狼擋汽車--自不量力
黃鼠狼的腚--放不出好屁來(比喻說不出好話來)
黃鼠狼的腚--放不出什麼好屁來
黃鼠狼的脊樑--軟骨頭
黃鼠狼的脾氣--偷雞摸蛋
黃鼠狼弔孝--裝啥蒜
黃鼠狼蹲在雞窩里--投機(偷雞)
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比喻表面上親熱和善,實際上居心險惡)
黃鼠狼和雞結老表--不是好親(比喻不懷好意)
黃鼠狼間難卦--凶多吉(雞)少
黃鼠狼見了雞--眼饞
黃鼠狼看雞--不懷好意
黃鼠狼看雞--越看越稀(比喻信任壞人,給

㈦ 美國把痰盂當高級果籃,LV8200元賣草帽,外國人有多愛「中國風」

我覺得這不是他們愛中國風,而是對中國文化有什麼誤解。

也不知道是不是現在歐美的設計師沒有了創作的靈感,所以開始大量在作品中添加中國元素。問題是你添加就添加吧,你倒是正常點兒啊,全是一些中國人都看不下去的東西,讓人都懷疑他們到底是愛中國文化,還是在黑中國文化。

中國文化那麼多好的,品質高的他們不學,偏偏學一些特別俗氣,俗氣到我們中國人自己都不忍直視的東西。

大紅大綠的花棉襖、稻草編織的草帽、春運農民工常用的編織袋、福字比斗還大,這些單品一出現就被中國消費者吐槽了個體無完膚,結果他們好像完全不接受教訓,還是樂不此彼的繼續往艷俗的道路上走。

外國人熱愛的“中國風”和我們中國人自以為的中國風根本就不是一回事,他們流行的中國風往往是我們幾十年前喜歡的東西,這樣一來,國人有了一種時光倒退的感覺,實在是接受無能。

不管怎麼樣吧,這總算是一種進步,說明中國文化越來越受關注了

㈧ 五官爭功的台詞

(註:馬季演腦袋,馮鞏演眼睛,王金寶演鼻子,劉偉演耳朵,趙炎演嘴)

馬季:哎,我來跟大家說個事兒啊,我昨晚做了個夢,我這夢啊!特別奇怪,我夢見我這五官啊,從……

眼睛:喲!腦袋。

馬季:哎。

眼睛:哈哈!哈哈!

馬季:你好,你好!

眼睛:您還認識我嗎?

馬季:我可不敢認啦!請問您貴姓啊?

眼睛:我姓眼。

馬季:姓……姓什麼?

眼睛:姓眼。

馬季:百家姓有您這姓嗎?

眼睛:頭一個就是啊。

馬季:哪句呀?

眼睛:趙錢孫「眼」。

馬季:沒聽說過!趙錢孫「眼」?趙錢孫李!

眼睛:啊,周吳鄭「眼」!

馬季:周吳鄭王。

眼睛:馮陳褚「眼」。

馬季:你別「杵」啦!你不怕「杵」瞎啦?

眼睛:不,我……

馬季:你叫什麼名字吧?

眼睛:我叫眼睛。

馬季:眼睛?

眼睛:哎,對對!

馬季:哎呀,您說這人有叫眼睛的嗎?啊?

眼睛:那你這部分叫什麼?

馬季:別摸!

眼睛:不,我就問問。

馬季:摸壞了,哪兒配這零件兒去呀?

眼睛:你這叫什麼?

馬季:我這是眼睛。

眼睛:我就是您的眼睛。

馬季:您就是我的眼睛?

眼睛:對對對。

馬季:我這眼睛長的跟帶魚似的?你上這兒干嗎來啦?

眼睛:多日不見,怪想您的,我來看看您。

馬季:哎喲!謝謝您,您找個地方坐下看。

眼睛:啊,坐下看。

馬季:我接著說我這夢啊。

鼻子:喲嗬!您在這兒呢?

馬季:怎麼又來一位?您好!您好!

鼻子:您好!您還認識我嗎?

馬季:你也問我這句呀?不敢認啦。

鼻子:哎喲,真是大水沖了龍王廟,一家人不認一家人啦!

馬季:請問您貴姓呀?

鼻子:我姓鼻。

馬季:啊,姓……怎麼這姓都這么別扭啊?姓鼻,百家姓有您這姓嗎?

鼻子:有。

馬季:哪句呀?

鼻子:趙錢孫「鼻」。

馬季:去!沒聽說過!趙錢孫「眼」!咳!「眼睛」他說的!你叫什麼名字吧?

鼻子:我呀,叫鼻子。

馬季:鼻子。

鼻子:啊,我就是您這鼻子。

馬季:壞啦!我這鼻子也下來啦!你上這兒干嗎來啦?

鼻子:多日不見,怪想您的,我來呀,聞聞您。

馬季:聞我!去去!甭聞啦!坐那兒,坐那兒。

鼻子:哎,哈哈。

馬季:我這夢啊!

耳朵:喲嗬!

馬季:怎麼又來一位?你好,你好!

耳朵:您在這兒呢?您還認識我嗎?

馬季:怎麼全問我這句呀?我不敢認啦!

耳朵:您真是房頂上開窗戶——六親不認啦!

馬季:請問您是誰?

耳朵:我是你耳朵呀!

馬季:我耳朵也來了。

耳朵:哎!哎!

馬季:哎喲,您上這兒干嗎來啦?

耳朵:多日不見,怪想您的,我到這兒來聽聽您。

馬季:聽我?您坐那兒聽!坐那兒聽!

耳朵:好,呵呵。

馬季:我這個夢啊,

嘴:喲嗬!您在這兒呢?

馬季:啊。

馬季/ 嘴:您~還~認~識~我~嗎?

嘴:嚯!這位怎麼這么大勁兒啊?

馬季:我認識你,你不是趙炎嘛。

嘴:啊!不……我哪兒趙炎哪?

馬季:你不是趙炎嗎?

嘴:再好好看看。

馬季:怎麼看……我看不出來了。

嘴:您的眼睛怎麼啦?

馬季:我眼睛在那兒歇著呢!

嘴:我呀,姓嘴。

馬季:姓嘴?叫什麼呀?

嘴:叫嘴呀!

馬季:你叫嘴嘴?

嘴:沒聽說過!

馬季:嘴嘴……

嘴:不像話!我姓嘴、叫嘴,全名還是嘴,我就是你這張嘴。

馬季:哦!你就是我這張嘴?

嘴:不錯。

馬季:我這嘴長得夠富態的。

嘴:嘴大吃八方嘛!

馬季:您上這兒干嗎來啦?

嘴:這不多日不見,怪想您的,我來啃啃你呀。

馬季:哎……你拿我當豬頭肉啦?

嘴:親熱親熱嘛!

馬季:有這么親熱的嗎?你們這五官全上這兒干嗎來了!

嘴:這不給您道喜來啦!

鼻子:給您哪,祝賀來啦!

耳朵:祝賀您,取得成績呀!

眼睛:祝賀您獲得了榮譽。

馬季:我有什麼榮譽?你們這么祝賀我呀?

鼻子:哎?這您還不明白嗎?

馬季:怎麼回事兒?

鼻子:不久之前,您被評為笑星之首。

馬季:啊,有這事兒。

合:哎!

耳朵:我可聽說啦!

馬季:聽說什麼?

耳朵:您還領了這么大一獎狀。

馬季:您別說,我這耳朵還真夠靈的。

眼睛:還拿了不少獎金。

馬季:你看見啦?

眼睛:夜裡三點半,您不還數了一回?

馬季:誰數啦?

嘴:不,關鍵是您有了榮譽,我們想問問:您這榮譽呀,是怎麼得來的?

合:哎。

馬季:還是我這嘴會說話。

嘴:我是干什麼的呀!

馬季:榮譽怎麼得來的?

合:啊。

馬季:上級正確的領導,同行們的支持,觀眾們熱情的幫助,加上我個人一點努力……

眼睛:我呢?

鼻子:我呢?

耳朵:我呢?

嘴:我呢?

馬季:壞啦!就這點榮譽不夠他們四個分的。

合:啊?

馬季:礙著你們什麼事啦!

合:哎?

鼻子:忘恩負義。

耳朵:過河拆橋!

眼睛:念完經打和尚。

嘴:吃飽了就罵廚子。

馬季:哪那麼多廢話?

鼻子:我可告訴您,腦袋!你所以取得這么大的榮譽,跟我們五官這哥幾個發揮功能可有很大的關系。

馬季:五官各有各的作用啊。

鼻子:那您說說,誰的作用最大?

耳朵:誰是五官之首?

眼睛:誰該立頭功?

嘴:這頭份獎金……嘿嘿,歸誰?

馬季:你說這問題我怎麼解答?這五官全長我腦袋上,這是有機的整體呀!還誰頭功,誰二功?誰拿頭份獎金?我分不清楚啦!

鼻子:胡說!

耳朵:放肆!

眼睛:無理!

嘴:撐的!

馬季:怎麼說話呢?

鼻子:我可告訴你,你所以當上頭號笑星,那全仗著我這鼻子給你挺著呢。

馬季:跟你這鼻子有什麼關系?

鼻子:太有關系啦!

馬季:你說說!

鼻子:你想啊,我這鼻子是你腦袋上唯一的一個呼吸器官哪。

馬季:是啊。

鼻子:一天一呼一吸達萬次以上,我有一天不幹活兒,您就受不了。

馬季:是啊!你這鼻子就管出氣的,你憑什麼不幹活呀?

鼻子:白天咱就不說了,到晚上也一樣啊。

馬季:晚上怎麼啦?

鼻子:您老人家躺在床上睡著了。

馬季:休息呀!

鼻子:眼睛閉上啦!嘴也合上啦!耳朵也歇著啦!

馬季:對。

鼻子:噢,就讓我鼻子一個人值夜班啊?人家工廠都講三班倒!你哪怕讓我休息個十分八分的?

馬季:你休息一會兒,我就休克了。能休息嗎?

鼻子:再者說了,你從小長這么大,你哪時哪刻離開我鼻子啦?

馬季:這倒是,打一生出來就有這玩藝兒,這玩藝兒還原裝的。

鼻子:再者說,我這鼻子還是你腦袋上的嗅覺器官。

馬季:怎麼叫嗅覺器官?

鼻子:哎,有我這鼻子,你才能聞出來什麼叫香,哪叫臭不是。

馬季:得靠我這鼻子來聞味兒。

鼻子:哎。要沒我這鼻子?

馬季:啊?

鼻子:不客氣說:

馬季:怎樣?

鼻子:您—餓了!

馬季:啊。

鼻子:您就上廁所啦!

馬季:回來吧!回來吧!我上那兒干嗎去?

鼻子:您聞不出味兒來呀?

馬季:行行,行行,您這鼻子很重要就是啦!

鼻子:重要。那我得問問你了:既然我這鼻子這么重要,那為什麼在那笑星領獎大會上,你發言的時候,對我這鼻子的功勞,你隻字不提呀?

馬季:那我怎麼提呀?我上來就這么講:同志們!評我為笑星,主要得歸功我鼻子。錦旗你不要給我,您就掛我這鼻子上……這掛得上嗎?

鼻子:反正我鼻子的待遇,您得給我重新考慮。

馬季:你鼻子很重要。我離不開你……

眼睛:胡說!

馬季:哎,你怎麼啦!

眼睛:怎麼啦?他鼻子重要,我眼睛就不重要嗎?

馬季:我沒那意思。

眼睛:我眼睛比鼻子重要。

馬季:怎麼呢?

眼睛:你的聰明,你的才智,全在我身上才能體現出來。

馬季:哎,對啦!人們都這么說嘛,說這馬季聰明,所以聰明就聰明在那雙水汪汪的……小眼睛上。

眼睛:你用我跟觀眾交流感情,用我表達喜怒哀樂。請問,沒我眼睛,你能學文化、學知識嗎?嗯?沒我眼睛,你能表達喜怒哀樂嗎?嗯?沒我眼睛,你能看到這大千世界嗎?嗯?沒我眼睛……嗯!

馬季:什麼毛病?

眼睛:就這樣,我還得為你的婚事操心。

馬季:哈!眼睛為我的婚事操心?怎麼啦?

眼睛:怎麼啦?你們倆第一次見面兒,不是我眉來眼去,把她勾住的嗎?忘啦?腦袋!我還告訴你,你們倆從戀愛到結婚乾的那點事兒我可全看見了。

馬季:你瞧我這缺德眼睛。

眼睛:你要不對我好點,我全都給你說出去。同志們,今天我先說第一回吧。

馬季:別說!你眼睛很重要,我離不開你。

眼睛:對啦,你每天下班是誰為您認路的?

馬季:對對,真離不開這眼睛。

眼睛:就是啊!

鼻子:沒關系,沒關系!離開眼睛您照樣能回家。

馬季:不行,沒有眼睛我拿什麼認路啊?

鼻子:哎,用我這鼻子聞著咱們就回去啦!

馬季:我長個狗鼻子?像話嗎?

眼睛:不行了,不是!你甭……您就對我好點兒,您肯定我就報答您。

馬季:怎麼報答我?

眼睛:以後您再辦壞事,我睜一眼,閉一眼……

馬季:我辦過壞事嗎?你眼睛很重要。

眼睛:是是!

耳朵:胡說!

馬季:你怎麼啦又?

耳朵:你們剛才說什麼啦,我可全聽見啦!

馬季:是,你這賊耳朵什麼聽不見呢?

耳朵:說什麼,眼睛重要,我這耳朵可有可無嗎?

馬季:我沒那麼說啊。

耳朵:我這耳朵是您腦袋上重要的信息機構。

馬季:信息機構?

耳朵:靠我這耳朵給你傳遞信息。

馬季:對對對!

耳朵:沒有我這耳朵?你知道什麼是音樂?

馬季:沒耳朵我就聽不出音樂了。

耳朵:什麼是唱歌?

馬季:聽不出來。

耳朵:什麼叫唱戲?

馬季:不懂!

耳朵:「汪!汪!汪!」這是什麼?

馬季:這個聽出來啦!這是狗叫喚啊。

耳朵:對呀,要是沒我耳朵,你以為你三舅唱戲呢。

馬季:去!你怎麼說話呢?你呀!

耳朵:你從小長到大,聽報告、聽講課、聽說話、聽音樂、聽什麼離開過我這耳朵?

馬季:嘿嘿!對對!耳朵挺重要。

耳朵:還甭說這個啦,就連你談戀愛也沒離過我這個耳朵。

馬季:您怎麼也提這事啊?

耳朵:那當然!

馬季:跟你耳朵有什麼關系啊?

耳朵:你們倆熱戀的時候,總是親親熱熱,互相吐露愛慕之情,靠什麼呀?

馬季:靠什麼?就靠那嘴來表達。

耳朵:靠嘴說?……說什麼呢?

馬季:沒聽出來。

耳朵:就是呀!要有我這靈敏的耳朵,你就會聽得一清二楚。

馬季:哦,說的什麼意思?

耳朵:她說呀!你小心點兒,我愛人在後邊兒吶!

馬季:哎……像話嗎?我第三者插足啊?像話嗎?

耳朵:反正我對你是俯首貼耳啊。

馬季:耳朵對我不錯。

耳朵:可是你呢?

馬季:可是……嗯?

耳朵:你對我們三六九等!

馬季:我啊?

耳朵:你對他們什麼樣?

馬季:對他們一視同仁呀!

耳朵:一視同仁?你喜歡眼睛,給他戴上變色鏡,讓他臭美去!

馬季:那是臭美嗎?戴眼鏡保護點視力。

耳朵:你給鼻子、嘴戴上口罩。

馬季:是啊,講衛生啊。

耳朵:給你脖子圍上圍巾。

馬季:啊,愛護點兒嗓子。

耳朵:給你腦袋戴上帽子。

馬季:戴帽子顯得精神。

耳朵:你給我耳朵買過什麼呀?

馬季:耳?我還真沒給這耳朵買過什麼?

耳朵:不買沒關系,可是你不該,把口罩跟眼鏡腿兒,全勒我耳朵上。

馬季:你說,就這么點事兒他還抱委屈呢。

耳朵:抱委屈!有件事兒你還最對不起我。

馬季:什麼事兒對不起你?

耳朵:我們耳朵本來是親親密密是一對兒,你非得一邊一個讓我們長期分居啊!

馬季:那……倆耳朵擱一邊兒,那不成燒賣啦!

耳朵:你甭管,你說清楚,你今天一定得給我說……

馬季:行了行了……

鼻子:別哭啦!沒完沒了,哭什麼呀?

馬季:他委屈,他的礙著你什麼呀?

鼻子:他委屈我不管哪?你讓大夥瞧瞧,這么會兒把我鼻子全都揪紅啦!

馬季:別揪啦!人家不樂意啦!

耳朵:你說我耳朵重要不重要?

馬季:耳朵重要!我離不開你這……。

耳朵:哎,……

嘴:胡說!

馬季:怎麼回事兒?

嘴:我沒說你,我說他們!

馬季:說他們呢?

嘴:他們剛才說什麼,我也聽見啦。

馬季:您聽見啦。

嘴:不像話!

馬季:就是。

嘴:他們這叫見榮譽就上。他們不明白這道理,咱們是個整體。

馬季:對。

嘴:您這腦袋有了榮譽,大夥都有份兒。

馬季:您瞧我這嘴說的多好!

嘴:哪有為自己爭功的?

馬季:就是嘛!

嘴:人家真正有功的從來不爭功。

馬季:有功人就不爭功啦!

嘴:你看我什麼時候爭過?

馬季:你現在就爭上啦?

嘴:我還用爭嗎?

馬季:你這不爭呢嗎?

嘴:我是什麼呀?

馬季:你是嘴呀!

嘴:我這嘴對你來講最重要。

馬季:有什麼重要的?

嘴:沒有我這嘴,你說段相聲我聽聽,說!

馬季:我拿哪兒說呀?

嘴:還是的!靠我這嘴?

馬季:對對。靠嘴!

嘴:你抽根兒煙,也得靠我這嘴。

馬季:是啊,拿耳朵抽,嘬得進去嗎?

嘴:你喝點酒,還得靠我這嘴。

馬季:對對對。

嘴:你吃點飯,也得靠我這嘴。

馬季:全靠嘴!

嘴:你說個瞎話,靠……

馬季:我說過瞎話嗎?你怎麼了?

嘴:反正我這嘴重要。

馬季:嘴確實重要。

嘴:笑星評比會上,評委說得清楚。

馬季:怎麼說的?

嘴:說您口齒伶俐,那就是誇我這嘴。

馬季:對對對。

嘴:說您吐字清楚,也是誇我這嘴呢。

馬季:也是這嘴。

嘴:說您嘴皮子利索,還是誇你這嘴呢。

馬季:對對對。

嘴:甭說這個,就是你和您愛人搞對象,也沒離開我這嘴。

馬季:你怎麼也提這個事兒?

嘴:多新鮮哪?你跟你愛人花言巧語,不得用我這嘴嗎?

馬季:對,對。

嘴:你跟你愛人說點悄悄話,不得用我這嘴嗎?

馬季:對,是用嘴!

嘴:你跟你愛人表示衷心,不得用我這嘴嗎?

馬季:用嘴!

嘴:你跟你愛人親熱接吻……

馬季:哎喲……快別說啦!這種話怎麼都說出去了?

嘴:我這嘴就是有什麼說什麼……

馬季:行行行,你嘴下留情吧。

嘴:我這嘴怎麼樣?

馬季:好,不錯,我離不開您這嘴。

嘴:重要吧……

鼻子:我呀,不幹啦!

耳朵:我呀,請探親假!

眼睛:我呀,調離我!

馬季:怎麼啦?又怎麼啦?你們三兒?

鼻子:您說我這鼻子辛辛苦苦的我落什麼好啦?啊?你這腦袋偏心眼兒。

馬季:我?

鼻子:你就向著那嘴。

馬季:我怎麼向著他啦?

鼻子:嘿!弄點好吃的、好喝的,什麼雞鴨魚肉、山珍海味、桔子汽水兒、奶油冰棍兒,你全塞那嘴裡頭啦!啊?

眾:走!走!走!走!

馬季:回來,回來!

眾:怎麼又回來啦?

馬季:我琢磨過來啦。

眾:啊。

馬季:你們幾位全走啦?

眾:啊?

馬季:我這腦袋成鴨蛋啦!

眾:哈哈!

(8)痰盂當帽子戴擴展閱讀:

《五官爭功》是1987年1月28日晚(臘月二十九)進行直播演出的1987年丁卯年度第五屆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簡稱央視春晚)上,由馬季創作,並與劉偉、馮鞏、趙炎、王金寶一起表演的五人群口相聲。

該相聲採用擬人化的表現形式,通過作者馬季的一個夢作為事情起因,用四個演員分別扮作作者的嘴、眼、耳、鼻,並通過它們與作者的爭論及它們四方的相互爭辯來作為背景來構成包袱隨即產生笑料,進而表達該作品的思想主題的,所以顯得生動自然又妙趣橫生,在新穎的比擬中給人以新的思考。從藝術構思、結構安排、包袱設計與文學品位來看,這是群口相聲中的一篇佳作。

㈨ 痰盂被國外當中國傳統果籃賣,我國還有什麼好物備受外國人喜愛

要說到備受外國人喜愛的中國物件必定要數中國美食了莫屬了,在國際上可謂是負有盛名。中國美食的烹飪方式五花八門,有煎、烤、涮、炸、爆等二十八種烹飪方法。好滋味的背後必然是食材和用料的講究,據統計居民日常常用香料就高達66種之多。現如今更有無數中國連鎖餐廳進軍海外市場,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那些在國外備受歡迎的中國餐廳。

2018年中國餐飲三巨頭之一的沙縣小吃走出了國門,美國紐約、法國巴黎、日本東京等地都可以看到沙縣小吃的身影。就算不是高峰期,店內的客人也是絡繹不絕,畢竟小吃的上餐速度絲毫不慢於漢堡可樂,又在味道上略勝一籌。就連普普通通的蒸餃居然也可以成為店內的銷量冠軍,由此可見沙縣小吃在國外受歡迎的程度。

介紹了這么多走出國門的連鎖美食,相信大家也能看出外國友人的喜好了。果然美食是不分國界的,只要是真的好吃大家都會接受。希望也有更多的中國本土餐廳可以走出國門,讓外國友人見識見識我們中華美食的魅力。

與痰盂當帽子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穿松糕鞋配什麼褲子好看 瀏覽:305
連帽戴帽子衛衣男士運動外套 瀏覽:343
黑羽絨服配藍色的衣好看圖片 瀏覽:647
女童裝圖片新款外套 瀏覽:642
襯衫產品目錄怎麼做 瀏覽:718
室內旗袍用什麼鏡頭 瀏覽:8
漂亮的李慧珍白色褲子搭配 瀏覽:195
森馬雙面穿都市外套 瀏覽:139
濟微校服 瀏覽:68
寶寶開身針織衫如何留扣眼教程 瀏覽:55
大個子適合穿什麼裙子 瀏覽:341
男裝皮衣配什麼褲子好看 瀏覽:459
品牌女裝批發價格 瀏覽:866
男襯衫後背設計 瀏覽:214
西裝外套修改 瀏覽:972
卡地亞舊款二手女裝電子表 瀏覽:328
手工西裝馬甲手工 瀏覽:308
牛油果褲子多少錢 瀏覽:416
杭州火車站怎麼去童裝批發市場 瀏覽:380
文藝男穿衣風格褲子 瀏覽: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