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進3個球叫做「帽子戲法」的話,那麼進4個球叫做什麼呢?Poker。義大利人是這么叫的。就像撲克牌的四個花色一樣,舍瓦在一場比賽裡面的獨中四元,已經可以讓Shevchenko這個名字,和另一個偉大的名字比肩了,而那個名字,就是Marco van Basten。
無法不把這兩個名字放在一起。當某些編輯或記者將一些善於進稀奇古怪進球的前鋒與「聖馬爾科」(米蘭人的叫法)相提並論的時候,一定會有人掩口胡盧。但今天,以米蘭客場4-0擊潰費內巴切為界,所有人都信服了這一點:舍瓦,就是巴斯滕在世。
《米蘭體育報》歷數了曾經在一場歐洲冠軍聯賽中獨中四元的球員,一共有4個,米蘭的2個:巴斯滕和舍瓦,其他有普爾索和AC米蘭前鋒菲利普·英扎吉的弟弟西蒙尼·英扎吉。其中巴斯滕是他們的「大哥」:他是第一個創造這一歷史的人。而舍甫琴科,追隨了前輩的腳步,卻不僅僅滿足於追隨,他還將超越這位偉大的前輩。
在巴斯滕的面前,沒有人不會變得虔誠。但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舍瓦實際上已經超越了巴斯滕。進球數、進球的效率、單場進球數……哪方面沒有趕上呢?而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舍甫琴科為米蘭做的貢獻,實際上已經超越了巴斯滕。
當剛滿20歲的烏克蘭年輕射手作為球隊的箭頭帶領基輔迪納摩在伯納塢完成對西甲豪門巴塞羅那4-0的狂屠時,整個世界都在驚呼又一個超級射手的誕生,而同樣有人明確的指出:這個年輕人的將來不在烏克蘭。話音未落,在1998~1999賽季結束後,不滿23歲的烏克蘭小將便穿上了紅黑色的球衣,他就是舍甫琴科!從那之後,紅黑色的血液便開始在舍瓦的身體里流淌。一次次的首開紀錄,一次次的力挽狂瀾,都是來自這位烏克蘭人。而舍甫琴科更加難能可貴的一點在於,他不是那種等待別人創造機會的射手,他的進球,多半是自己創造的機會,既包括積極的回拿要球、轉身,又包括自己參與防守發動的進攻,更包括在前場不知疲倦的返搶第一時間發起反擊。
如果只說米蘭,那麼未免過於狹隘。自從出世的那一天開始,舍瓦便註定成為烏克蘭足球的一面旗幟。在連續多次率球隊沖擊歐洲杯、世界盃未果後,終於在2005年的9月,舍瓦迎來了自己,同時也是自己的祖國的歷史性的一刻。在2006年,人們終於可以期待「核彈頭」在德意志綠茵場上盡情馳騁了。
然而舍瓦清楚自己的使命,就像他清楚自己的前面還有巴斯滕這樣一座豐碑一樣。在他效力AC米蘭的6個賽季中,只給米蘭帶來一座聯賽冠軍的獎杯,對於舍瓦來說,這是遠遠不夠的。年屆而立的烏克蘭人將為紅黑球隊帶來更多的獎杯,讓我們共同期待!
『貳』 帽子戲法是什麼意思
帽子戲法是指一個足球球員在比賽中進了三個球,就叫帽子戲法。進四個球就是大四喜,進兩個球就是雙響,也可以說是梅開二度。
20世紀,hat trick很快被引用到其它體育比賽中,如hockey、baseball和soccer等,指參賽者在同一場比賽中獨中三元、連續三次得分的佳績。其具體含意就是在一場比賽中,一名隊員踢進對方球門三個球。
1958年世界盃巴西對法國的半決賽中,貝利一人連入三球,淘汰了法國隊,《貝利自傳》將此次輝煌辟為一章節,題目就叫「帽子戲法」。「帽子戲法」的說法,在中國流行較晚,大約始於中譯本《貝利自傳》的問世。
(2)梅開二度帽子戲法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足球世界盃歷史上的帽子戲法:
1、阿根廷的圭勒莫·斯塔比爾(Guillermo Stabile,1930年7月19日,世界盃小組賽,阿根廷6-3墨西哥);
2、巴西的貝利(Pele,1958年6月24日,世界盃半決賽,巴西5-2法國);
3、葡萄牙的尤西比奧(Eusebio,1966年7月23日,世界盃1/4決賽,葡萄牙5-3朝鮮(打進4球);
4、英格蘭的傑夫·赫斯特(Geoff Hurst,1966年7月30日,世界盃決賽,英格蘭4-2德國);
5、德國的蓋德·穆勒(Gerd Muller,1970年6月7日,世界盃小組賽,德國5-2保加利亞;1970年6月10日,世界盃小組賽,德國3-1秘魯,兩次);
6、義大利的保羅·羅西(Paolo Rossi,1982年7月5日,世界盃小組賽,義大利3-2巴西)。
『叄』 大四喜是中國人給足球取的嗎為什麼進兩個球叫梅開二度,三個球叫帽子戲法,跟帽子有什麼
梅開二度和大四喜是中國人取的,而帽子戲法是外國人先用的
「梅開二度」是一句成語,是來自傳統戲曲劇目《二度梅》, 而此戲曲乃取材自同名故事的古典小說,意思指同一件事成功地做到兩次。此成語在足球很常見,意指在足球比賽中一名足球員在一場賽事中進兩球。
一個球員在一場比賽中進三球被稱作上演「帽子戲法」,英文為「Hat-trick」。
帽子戲法的由來有個說法是因為在以前的德國魯爾區,當地每進行一場球賽,球員在比賽結束之後會坐公共汽車回家,如果哪名球員進了三個球的話,那麼他在坐車的時候,只要是在公共汽車上的人都會脫帽致意,久而久之,在一場球賽中進三個球就有了自己的名稱:帽子戲法!
此說法是源於19世紀70年代在英國流行的板球比賽。
自有板球以來,凡進板球場觀賽的球迷都嚴格遵守著一條規矩:一邁進球場大門便把帽子脫下,意思是對球場上所有球員、裁判以及場上觀眾的尊重。假如一名投球手連續投出3個好球而將對方3名球員淘汰出局,板球俱樂部碰到這樣的情況,便授予那個投手一頂帽子,作為一種至上的榮譽象徵,因為那是件相當神奇的事。「帽子戲法」的最初的意思就是板球手連續用3個球得分而獲得一頂帽子鼓勵。
現在,帽子戲法不只用於進球,還用於助攻,如果助攻3個,就叫助攻帽子戲法
大四喜是中國人自己取的,來源無可考究,估計因為進4個球,所以取大帽子戲法(進四個球也被成為大帽子戲法),四個球,中大和四來取了個大四喜
帽子戲法:
本為一種魔術,指演員從帽子中變出鴿子等(一般以三隻為限)。現為足球用語,指一名球員在同一場比賽中連進三球,意為和魔術師變戲法差不多,令人驚奇和贊嘆。
『肆』 梅開二度是什麼意思
梅開二度釋義:指同一件事成功地做到兩次。
梅開二度,讀音是:méi kāi èr dù
此成語在足球很常見,意指在足球比賽中一名足球員在一場賽事中進兩球。
成語來源
1、「梅開二度」是來自傳統戲曲劇目《二度梅》,而此戲曲乃取材自同名故事的古典小說。《二度梅》主人公梅良玉父親被奸臣陷害,他僥幸被人救出並送到其父好友陳日升家中寄居。陳視梅良玉如同己出,常帶他在花園的梅樹邊拜祭故友。梅良玉不辜負厚愛,發誓要苦讀詩書,決心考取功名,出人頭地,將來好為父親報仇。
2、在唐代肅宗年間,有位美女叫陳杏元,一日她家中的梅花突然凋謝,同日一位被奸臣所害的才子梅良玉走到她家中,當書僮為生,後來兩人墮入愛河。不久北國南侵,唐王難以抵擋,便派了陳杏元安撫。
陳杏元在萬分不願下,前往番邦途中跳崖自盡,傳說被王昭君的陰魂所救,更被送返陳家。最終大團圓結局,陳杏元與梅良玉成婚,這事感動了陳家的梅花樹,當日重開,因此便有了梅開二度這成語。
『伍』 足球術語中梅開二度和帽子戲法的區別是什麼
梅開二度是一場比賽打進兩球,帽子戲法是打進三球,還有大號帽子,是打進了6球,但是這種情況特別少見!
『陸』 足球中所說的「德比」和「梅開二度」,「帽子戲法」是什麼意思
德比的意思:德比一詞出現在1870年。當時英格蘭一個叫德比十二世的伯爵首次把「德比」一詞用於賽馬比賽,指同為3歲、體重也相同的兩匹賽馬之間的比賽,賽程為1.5英里。隨後,德比被用在了英格蘭足球聯賽中,指那些同城球隊的對抗,繼而德比傳到了整個歐洲大陸。二百多年前一位叫愛德華的英格蘭伯爵發明了「德比」一詞,這個源自賽馬的詞彙便與對抗、激情、速度和競爭緊緊聯系在了一起,而當它被引用到綠茵場上時,就成為了「同城大戰」的代名詞。 梅開二度的意思:「梅開二度」是一句成語,意思指同一件事成功地做到兩次。此成語在足球很常見,意指在足球比賽中一名足球員在一場賽事中進兩球。 帽子戲法的意思:「帽子戲法」最早出現在1858年。當年,板球手HH·斯蒂芬森連續3次擊中門柱得分而被獎勵一頂帽子,是第一個獲此獎勵的板球手。「帽子戲法」(英文為hat-trick)作為一個專用詞出現在印刷品中是在1878年。後來,「帽子戲法」被廣泛應用於體育比賽中。在足球比賽中,「帽子戲法」指在一場比賽中,一名隊員3次將球踢進對方球門,但不包括在決定比賽勝負的點球大戰中的進球。
『柒』 足球一場2個球叫梅開二度 3個球叫帽子戲法 4個球叫大四喜 請問5個球專業術語叫啥
進了5個沒有叫法。只有進3個有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