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叔叔阿姨,我想問為什麼帽子戴在頭上不會掉,希望您告訴我
因為有頭頂著,所以不會往下掉.如果刮大風,帽子又比較松,還是會被吹跑.
由於地球的引力,所有東西都是往下面掉,不會自動往上飛,除非有強風對著吹.
2. 為什麼有個習俗是姨媽給舅舅買鞋子
姨媽給舅舅買鞋子,可能是表達自己的心意,才送的禮物吧,送禮物是因為禮節的原因吧。因為人情往來都是要送禮的,姨媽送給舅舅,鞋子也表示他對他舅舅的尊敬吧!
3. 姑的鞋姨的帽,有什麼講究嗎
有。
如:山東利津一帶流行著嬰兒「百日」慶賀有「姑的鞋、姨的襪、老家舅舅給馬褂」一說;
晉南生育習俗中也有「姑的鞋,姨的襪,姥姥褲子長的大」的說法,即小孩長到一百天,姑姑、姥姥、姨都來,姑給小孩做鞋,姨做襪,姥姥給做褲子,「舅媽做,姥姥穿,外孫活到八十三」,以利小孩長大成人,長命百歲;
另外,還有什麼「姑的鞋、姨的襪,姥姥的兜肚,舅媽的褂。」等等,叫法略有區別但本質相差不多。
除了北方,南方也有類似的說法:南京土話中就有「姑媽鞋,姨媽襪,舅母隨嘴搭」一說。意思是:孩子長到六個月的時候,牙齦便長出了一粒小牙,此時做長輩的姑媽就該給嬰兒買一雙(或做一雙)漂亮的鞋子;當姨媽的也不例外,理應為小內侄(女)添雙襪子了;而對當舅母的,則無所謂,可任其自便,送什麼東西給嬰兒皆可以,故而謂之「隨嘴搭」也(無須負責任之意)。(因為舊時,市井街坊有所謂「姑媽、姨媽不是外人,舅母是個大壞人」的陳詞濫調:視姑媽、姨媽為自家親人,而將舅媽劃為外人一類,蓋因她與己無血緣關系。)
4. 姐姐孩子過一周歲生日小姨應該送什麼樣的帽子
不一定啊,小男孩送個虎頭帽子也不錯,小女孩的話送個可愛點的會更好,還是心意最重要。
5. 日常生活送人帽子有什麼說法
聽說有姨給外甥或者外甥女送帽子的習慣,涵義好像是一舉成名,就是姨(一)舉成名的意思。
6. 請問送親說姨.姨父不送是什麼意思
跟這個差不多吧。借鑒下
為什麼姑不接姨不送?這個說法有兩種說反來源。其中的一種解釋就是,「姑不接姨不送」是「辜不接疑不送」的訛傳。「辜不接疑不送」是以前婚書中雙方約定的婚姻條款。「辜不接」意思是:雖然簽訂了婚約,如果婚後發現女方有違背道德倫理的行為(有辜),男方就有權利悔婚。「疑不送」的意思是,雖然簽訂了婚約,如果事後發現男方有重大的隱瞞(有疑),女方也可以毀約。因為以前的人識字不多,經過口傳慢慢就變成了「姑不接,姨不送」。
另一種解釋是,新郎的姑姑多是出嫁之女,出嫁之女只能代表丈夫的家族而不能代表娘家。迎娶時必須本家人親自接親,不能由外人接走,以免誤會。姨也是出嫁之人,也屬外姓,嫁女是大事,應當由本家人親自送。感覺這二種說法有點道理,與古代那時候的傳統相應.
另外,出嫁的姐姐也不能也不能代表娘家接親、送親。這兩種說法都有道理。
那到迎娶時選用什麼人接送合適呢?未婚的兄弟姐妹自然最好,他們在長者帶領下,通過接親、送親,可以先熟悉一下迎親的程序。接送新人的長者,擔負著教育新人的任務,教育的內容主要是囑托新娘,從今天起你是婆家氏族的人了,在家聽父母的,出嫁後要服從丈夫,孝敬公婆等等。所以接送親的長者一般從歸來之女中選擇。歸來之女,指的是原來是外姓,嫁到夫家皈依夫姓的女子,比如嬸嬸、大娘、舅媽。現代人社會交際廣泛多了,新郎新娘除了自己的親戚以外,還有更多的同學、戰友、同事、朋友,讓這些人接送也未嘗不可。但是姑不接姨不送的傳統保留了下來,已示對對方的尊重。接送親人也要選擇,不能找不守婦道的人,也不能找離異的人,而以求吉祥。
7. 姐姐孩子過周歲生日小姨應該送什麼樣的帽子
公仔帽或虎頭帽比效好.
8. 傳言姑不送姨不娶有什麼典故
「姑不娶、姨不送」是由「辜不娶、疑不送」訛傳過來的,因為以前的人文化水平有限,就口傳成了今天的「姑不娶、姨不送」。
1、典故一:
「辜不娶、疑不送」是以前婚書中雙方約定的婚姻條款。「辜不娶」意思是,雖然簽訂了婚約,如果發現女方有違背道德倫理的行為(有辜。辜:犯罪),男方就有權利毀約(不娶)。「疑不送」意思是,雖然簽訂了婚約,如果發現男方有重大的隱患(有疑),女方就有權利毀約(不送、不嫁)。
2、典故二:
「姑不娶、姨不送」的另一種來源是,新郎的姑姑、新娘的姨都是出嫁之女,都屬外姓人,不能代表新郎新娘的家族,姑姑、姨不能娶、送,必須由本家人娶送。以後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親屬少之又少,如果「姑不能娶、姨又不能送」,那隻好找毫不相乾的人去娶送,朋友、同學、同事畢竟沒有和姑姑、姨近。
(8)姨為什麼送帽子擴展閱讀:
傳統迷信習俗不必恪守成規。
農村結婚的習俗在以前講究是非常多的,在不同的時代也是有著不同的流程以及儀式,而結婚作為人生的一件大事,而且很多人都是一生只結一次,現在的人不應該被以前的一些老規矩所束縛,大「姑不娶、姨不送」這種婚俗,沒涉及命運前程等原則性的問題。所以,我們對「姑不娶、姨不送」這條婚俗無需墨守成規,科學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