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明代的嚴嵩和徐階有和共同之處
和嚴嵩一起在朝十多年,謹慎以待;又善於迎合帝意,故能久安於位。起用了「嚴誣告、權輕重、詳訟詞、懲奸慝、省佐證」而著稱於世的良臣福建晉江潘湖人黃光升為刑部尚書,可以說徐階的整個政治生涯中的最大亮點就是他鬥倒了權勢熏天的嚴嵩。徐階的忍辱負重是其政治權謀斗爭中的殺手鐧,而「徐階曲意事嚴嵩」也成了權謀術中的經典案例。
⑵ 徐階 家財有多少看到有說法說嚴嵩抄家後的家財還沒徐階多
而實際上,當世宗令將嚴嵩籍沒財產的一半充邊餉,一半入內庫時。根據資料,世宗當時僅要十萬兩入庫。嚴嵩卻怎麼也拿不出來。世宗問道:「三月決囚後,今已十月余矣,財物尚未至,尚不見。一所巨屋只估五百兩,是財物既不在犯家,國亦無收,民亦無還,果何在耶?」(《世宗實錄》卷519)由此可知,嚴嵩的貪,實際上徒有虛名。據史料,當時主持籍沒事的是首輔徐階。而徐在史書中被稱為是「廉吏」,而且是有名的「廉吏」。據說,當年徐扳倒嚴公僕時,舉國歡慶。認為徐給國家立了一大功。作為「廉吏」,徐卻有田產四十餘萬畝,僅在他的家鄉蘇、松地區就多達二十四萬畝。這些田產多是以「投獻」為名巧取豪奪,強占周圍農民的。在華亭一地,他每年收租谷就達一萬三千石,斂銀九千八百兩;同時,他還擁有眾多織婦。於慎行《谷山筆塵》卷四記載頗詳,稱徐「紡績求利」,「與市為賈」。徐階究竟有多少資財,根本就無法統計,就連當時擔任應天巡撫的海瑞,也嘆為觀止:「產業之多,令人駭異。」(《四友齋叢說》卷13)海瑞接到許多農民,控告徐階奪田霸產的訴狀,海瑞當即勒令徐「退之過半」,否則不予結案。其時徐階當時致仕家居,懾於海瑞威名,不得已,退還農民部分田產。但在暗中,卻又行賄於給事中戴鳳翔,指使戴彈劾海瑞「漁肉縉紳」,將海瑞罷官,才保住他的龐大田產。
由此可知,嚴嵩的「貪」,真正可憐可嘆;而徐階的「廉」,卻實在讓人齒冷。歷史就是這樣,讓人琢磨不透。《獻征錄•大學士嚴公嵩傳》載,嚴嵩降生於小家子,「其父不過小吏」;同書「大學士徐公階傳」載:徐階家「世世受耕,不仕,至父蔽而補邑椽吏。」說明兩人起步時,家業相當,嚴嵩擔任十五年首輔,才有如此財產。而徐階僅僅擔任六年首輔,田產卻是嚴嵩的十五倍。由此可知,對貪與廉的問題,討論已經毫無意義。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嚴世蕃、羅龍文斬於市。從嚴家搜查出家財,得黃金三萬余兩,銀二百萬余兩。
徐階罷官致仕後,其子弟橫暴鄉里,占奪土地達二十四萬畝。一向富有貪名的嚴嵩,其田產僅是徐階的十五分之一。
⑶ 您對「夏言是『鋼』,嚴嵩是『水』,而徐階則是一塊『橡皮』」這句話怎麼看請說出您的觀點!
夏言一味高亢,一副端方嚴正之態。所以是「鋼」;
嚴嵩一味柔佞,媚上取寵,以柔克剛。所以是「水」;
徐階則是老謀深算,左右逢源(易中天稱之為「滑頭」),遇到壓力能屈服退讓,但是在壓力減輕的時候,便立即恢復原狀。對於外來的壓力,他是在抵抗,但是永遠不會採取決裂的態度;雖然是在採取退讓的行動的同時,他也不會完全放棄撐持。故而稱之為「橡皮」。
夏言太過剛正,甚至有時公然和嘉靖反抗。世宗祝天的時候,自己戴著香葉冠,一時高興,也分賜周圍的大臣每人一頂。第二天嚴嵩用輕紗攏住香葉冠,顫顫巍巍帶進內閣參見皇上。但是夏言竟然沒有戴。世宗問起來,夏言說臣子朝見皇上有朝廷規定的制服,用不著道士的衣冠。
之後有一次在內閣的時候,嚴嵩跪在世宗的面前,淚如雨下,說夏言欺負他。世宗想起宿怨,立即把夏言斥逐了。這是夏言的第一次離職。之後便是嚴嵩的專權。放肆貪污,將朝廷搞得烏煙瘴氣。此時世宗才想起重用夏言。
夏言再次入閣之後,他們兩人仍然把先前的作風再次表演。世宗派了小太監到他們家裡的時候,夏言只是坐著,把小太監當成奴才來看。但是嚴嵩卻拉著小太監的手,親熱的問長問短,等到小太監告辭的時候,又把大把的金錢塞進他們的袖口裡 。
世宗醮天的時候,要有一道上給玉皇大帝的表章——因為是寫在青紙上的,所以當時稱為青詞——便吩咐夏言和嚴嵩擬上來。夏言因為看不起這種儀式,所以只是潦草應付。但是嚴嵩卻聚精會神,把他的文學天才全部灌注在這份青詞上,後人稱之為「青詞宰相」。
在政治上,徐階正是嚴嵩的敵手。嚴嵩柔佞,夏言剛愎,柔能克剛,夏言便失敗了。但是一味的柔佞,柔到和水一樣,便換不起信任。大難臨頭的時候,柔佞的人便是一味的推卸責任,這樣的做法最容易引起輕視。徐階不是這樣,他不是鋼鐵,也不是水,徐階是橡皮。橡皮是柔的,遇到堅強的壓力,能屈服,能退讓,但是在壓力減輕的時候,便立即恢復原狀。對於外來的壓力,他是在抵抗,但是永遠不會採取決裂的態度;雖然是在採取退讓的行動的同時,他也不會完全放棄撐持。這是一種政治風度。徐階以後的張居正,張四維,都曾經採取過。
⑷ 為什麼嚴嵩要屢次進讒企圖加害徐階
徐階是松江華亭人。嘉靖二年的進士,為人博學善文,穎悟機敏,有權謀韜略,很善於處理各種人際關系。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3年)三月,以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人內閣參與機務。徐階曾受夏言的推薦,而且又有才略,嚴嵩感到是自己的一個潛在的對手,因而屢次進讒企圖加害徐階。
⑸ 都是飽受爭議的人物,後人對徐階與嚴嵩的評價相同嗎
徐階與嚴嵩是嘉靖時期兩個非常出名的內閣首輔,他們權力鼎盛之時都做到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說他們是明朝這個大帝國實際上的管理者也不為過。然而,後世之人對他們的評價卻是迥然不同,提起前者大家習慣冠以“清廉”忠誠”“正直”等名詞,而提起後者第一反應多是“貪官”“奸臣”“狡詐”等詞語。誠然,就總體評價而言,徐階確實要好過嚴嵩,但是兩人的差距真的能僅僅用“忠奸”二字來區分嗎?
⑹ 嚴嵩、徐階、高拱、張居正這四人中,論能力誰最厲害
嚴嵩、徐階、高拱、張居正都是明朝中期四位掌握大權的重臣,都曾經任職為明朝的內閣首輔。不管是明世宗朱厚熜,還是明穆宗朱載垕,都對他們非常信任。那麼,這四位首輔中,誰的能力是最強呢?
(高拱)
因此,根據能力排序是
張居正,嚴嵩、徐階,高拱
如果是按照人品來排序:
高拱,徐階,張居正,嚴嵩
⑺ 明朝的嚴嵩,徐階,高拱,張居正之間是什麼關系
高拱和張居正是同學,他們是徐階的學生。與嚴嵩貌似沒什麼關系
⑻ 老謀深算且有天子撐腰的嚴嵩,為何還會敗給了徐階
老謀深算且有天子撐腰的嚴嵩有一個致命的弱點他的兒子嚴嵩勾結倭寇,這個把柄成為了徐階扳倒嚴嵩的最好機會。嚴嵩作為內閣首輔大臣,手握朝中大權並且深得嘉靖帝的喜愛,嚴嵩非常了解嘉靖的為人,利用嘉靖的個人愛好不輸送各種文玩畫作,嚴嵩已經成為了嘉靖身邊的左膀右臂。在朝中沒有人可以取代嚴嵩的地位,徐階雖然也是內閣當中的大臣,但是它的地位遠遠低於嚴嵩徐階,充分發揮扮豬吃老虎的精神,他現在此時此刻只能卑躬屈膝的忍耐。
自古以來坑爹似乎已經成為了官二代的傳統習俗。嚴嵩的兒子嚴世蕃竟然在嘉慶帝的眼皮子底下勾結倭寇,這個罪名足以觸及嘉慶帝的底線,足以讓嚴嵩家族神形俱滅。這場在嘉靖帝執政期間十幾年的政治斗爭最終以嚴嵩的失敗徐階的勝利而告終。
⑼ 徐階,夏言,嚴嵩,三者的關系
徐階,夏言,嚴嵩都是明朝時期的官員。
1、徐階:
徐階,字子升,號少湖,一號存齋。松江府華亭縣人。明代名臣,嘉靖後期至隆慶初年內閣首輔。嘉靖二年以探花及第,授翰林院編修。後因忤張孚敬,被斥為延平府推官,受此挫折,從此謹事上官。後又進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參與朝廷機要大事。
徐階曾密疏揭發咸寧侯仇鸞的罪行,且擅寫青詞為嘉靖帝所信任。和嚴嵩一起在朝十多年,謹慎以待;又善於迎合帝意,故能久安於位。
嘉靖四十一年,得知嘉靖帝對嚴嵩父子的不法行為已有所聞,於是就命御史鄒應龍參劾,終於使嚴嵩罷官,其子嚴世蕃謫戍。
徐階則取代嚴嵩而為首輔。累官至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明穆宗時致仕歸家。
2、夏言:
夏言,字公謹,號桂洲。貴溪人。明朝中期政治家、文學家。正德十二年,夏言登進士第,初授行人。任兵科給事中時,以正直敢言自負。
明世宗繼位後,夏言疏陳武宗朝弊政,受世宗賞識。裁汰親軍及京師衛隊冗員三千二百人,出按皇族莊田,將其全部奪還民產。
他為人豪邁強直,縱橫辯博,因大禮議而受寵,升至禮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入參機務,累加少師、特進光祿大夫、上柱國,其後被擢為首輔。
後逐漸失寵,又為閣臣嚴嵩等所構陷。嘉靖二十七年,夏言因支持收復河套,再遭嚴嵩誣陷,終被棄市處死,年六十七。明穆宗時復官,追謚文愍。
3、嚴嵩:
嚴嵩,字惟中,號勉庵、介溪、分宜等,漢族江右民系,江西新余市分宜縣人,弘治十八年乙丑科進士。
他是明朝著名的權臣,擅專國政達20年之久,累進吏部尚書,謹身殿大學士、少傅兼太子太師,少師、華蓋殿大學士。63歲拜相入閣。嚴嵩書法造詣深,擅長寫青詞實為他人代筆。
(9)嚴嵩的與徐階的帽子不同擴展閱讀:
留傳至今不多的嚴嵩書法作品中,大體上可分為榜書、碑文、印文、卷軸四大類。一是榜書,即署書、擘窠書,這類作品主要標題宮闕門額上,在北京最多。
如原在西城區東大高殿外牌坊上的榜書孔綏皇祚、極先林、弘佑天民、先天民境,西城區原景山大門上的北上門榜書,原在司法部地方法院樓上的萬邦總憲榜書。
宣武門菜市口的西鶴年堂榜書和門聯用收赤箭青芝品,制式靈樞玉版篇,前門外鐵柱宮許真人廟里的忠孝、凈明榜書。
以及前門外糧食店的六必居、崇文門的至公堂,原翰林院署大堂上的翰林院署等榜書,此外,天津薊縣的獨樂寺,山海關的天下第一關,山東曲阜的聖府等也俱出自嚴嵩之手。
⑽ 大明王朝1556 嚴嵩徐階都是閣老,帽子為什麼不一樣
明代官員,主要用服色,和補子來區分級別,官帽也有等級之分,但不明顯。
常見的官帽,分為兩類,一是梁冠,二是烏紗,有些類似於現在的軍裝,分禮服常服。
梁冠,一般只在重大祭祀典禮,慶祝大功告成,正月初一進朝賀年、冬至、皇帝生日、聖旨開讀,進呈奏表等時候,才佩戴。正前上方隆起,以金線壓出「梁」,依公、侯、伯,一到九品,以梁線的多寡來區分。
公冠八梁,侯、伯七梁,都加籠巾貂蟬(貂原來掛貂尾,後以雉尾代替,蟬是金飾)。駙馬七梁不用雉尾。一品七梁,二品六梁,三品五梁,四品四梁,五品三梁,六、七品二梁,八、九品一梁。
烏紗帽,日常上班時佩戴,前低後高,靠後腦的地方,左右各有一片長橢圓形的帽翅,帽內有網巾,束著頭發,沒有品級之別。
您說的,帽子不同,不知道是兩種,不同類型的官帽,還是兩人爵位不用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