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帽子知識 > 屈原帽子

屈原帽子

發布時間:2021-06-06 07:52:16

① 屈原當官時頭上應戴什麼

戰國時期楚人好用「峨冠」

精緻的用薄如蟬翼的輕紗,貴重的用黃金珠玉;形狀有的如覆杯上聳,屈原形容這種高冠「切雲之崔嵬」。

戴高冠、穿長袍的貴族男子(湖南長沙子彈庫楚墓出土帛畫)。

畫面繪一有須男子,側身而立,手執韁繩,作馭龍狀。龍紋繪成舟形,上有輿蓋,下有游魚,表示龍在水中急馳。馭龍男子處於中心位置,神態自若,氣宇軒昂,似墓主人形象。盡管畫面內容帶有神話色彩,但人物服飾的處理還是比較接近現實:頭戴峨峨高冠,冠帶系於頜下,身穿大袖袍服,衣襟盤曲而下,形成曲裾,是典型的深衣樣式。在同時期的木俑、銅人身上,也能見到同樣的服飾。

② 屈原在離騷中借寫自己的帽子表現自己的崇高品德的名句是

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
不知道你想問的是不是這一句。。。

③ 屈原穿的是漢服嗎

屈原愛好奇異服裝。 屈原是我國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也是第一位服裝設計大師。
他在《九章•涉江》中開篇介紹了自己對奇異服裝的愛好:「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意思是:「我從小就愛好奇異而華麗的服裝,即使到了晚年,這愛好仍然沒有改變。」由此可見,屈原對服飾美的追求如同對真理的追求一樣,非常執著。

在人們的印象中詩人往往是不修邊幅的,但是屈原非常注重自己的儀表,他的服飾華美而高雅。他在《離騷》中是這樣描寫自己的穿戴:「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佩繽紛其繁飾兮,芳菲菲其彌章,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常。」意思是:我的帽子高高正正,我的佩帶長而飄逸,我佩戴的服飾,五彩繽紛,琳琅滿目,而且還散發出陣陣芳香。人們各有自己的愛好,而我特別愛好修飾自己,並形成了習慣。」屈原之所以一生愛好奇異服裝,體現了詩人不波逐流的性格特徵。他注重自己的儀表,體現了詩人追求外在美與內在美的完美結合。

屈原在《九歌》中也為他崇拜的女神設計了奇異著裝和造型,如《東皇太一》:「撫長劍兮玉珥,璆捋鳴兮琳琅……靈偃蹇兮姣服,芳菲菲滿堂。」如《雲中君》「浴蘭湯兮沐芳,華采衣兮若英。」。如《大司命》「靈衣兮被被,玉佩兮陸離。」。如《少司命》「荷衣兮蕙帶。」如《東君》「青雲衣兮白霓裳。」如《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帶女蘿」。
屈原是楚國人,楚國服式也屬於華夏服式,楚人在服裝上注重鮮艷、華麗和式樣的創新。據《墨子•公孟篇》記載:「昔者楚莊王鮮冠組纓,絳衣博袍,以治其國。」連楚莊王這樣的一國之君,其朝服也不因循守舊,而是標新立異。可想而知,戰國時代的楚國一定是個絢麗多彩的服裝世界。

④ 漁父 屈原 原文

屈原既放,游於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
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與?何故至於斯!」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漁父曰:「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
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釃?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
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
」遂去不復與言。

譯文也給你:
屈原遭到了放逐,

在沅江邊上游盪。

他沿江行走吟哦,

面容憔悴,

模樣枯瘦。

漁父見了向他問道:

"您不是三閭大夫么?

為什麼落到這步田地?"

屈原說:

"全社會都骯臟只有我干凈,

大家都醉了只有我清醒,

因此被放逐。"

漁父說:

"聖人不死板地對待事物,

而能隨著世道一起變化。

世上的人都骯臟,

何不攪混泥水揚起濁波?

大家都醉了,

何不既吃酒糟又大喝其酒?

為什麼想得過深又自命清高,

以至讓自己落了個放逐的下場?"

屈原說:

"我聽說:

剛洗過頭一定要彈彈帽子,

剛洗過澡一定要抖抖衣服。

怎能讓清白無比的身體,

沾染上污穢不堪的外物?

我寧願跳到湘江里,

葬身在江魚腹中。

怎能讓晶瑩剔透的純潔,

蒙上世俗的灰塵呢?"

漁父聽了微微一笑,

搖起船槳動身離去。

唱道:

"滄浪之水清又清啊,

可以用來洗我的帽纓;

滄浪之水濁又濁啊,

可以用來洗我的腳。"

便遠去了,

不再同屈原說話。

⑤ 屈原離騷中與蘇軾方山子傳中描述傳主所戴「方聳而高」的帽子意近的兩句

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求採納

⑥ 屈原以"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說明什麼

剛洗頭的人一定會彈自己的帽子,剛洗完澡的人一定會抖直了自己的衣服,這是漢家衣冠的禮儀,那個時代楚國是大國,禮儀特別繁雜,楚國經常以其禮全面為美,呵呵,在現代人看來,很多禮都是無用的東西,但對於屈原來說,他懂這種禮,就是驕傲,通過這兩句,證明屈原對於自己是楚國人、自己懂禮,還是相當自傲的,同時也有鄙視野蠻人的意思在裡面。

⑦ 屈原的 《離騷》中哪兩句用帽子和佩帶比擬自己的美好品德,突顯了主人公形象的高大

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
他總愛把自己的帽子戴得高高的,把自己腰間的佩帶系得又美又長,用這樣的行為 來表明自己對高潔品德的培養: 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

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
芳與澤其雜糅兮,唯昭質其猶未虧。

《離騷》中的抒情主人公注重儀表修飾,具有外在美。他很注重服裝的美。 他常常采來菱葉製成上衣,有摘來荷花編織成下裝。雖然沒人理解他的行為,但他 卻認為這是他美好性情的表現。 他在《離騷》中寫道: 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同時,他還非常注重對服裝的修飾。他把江離和芷草披在肩上,又用秋天的蘭草連 綴成佩掛在自己的腰間: 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 。 他總愛把自己的帽子戴得高高的,把自己腰間的佩帶系得又美又長,用這樣的行為 來表明自己對高潔品德的培養: 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

⑧ 屈原的外貌是什麼樣

屈原可謂至美之人。在他身上,集中體現了中國文人的最高理想——相貌俊逸,玉樹臨風;氣質高貴,沉鬱凄美;個性超然,潔身自為;忠君愛國,以死明志。尤其是最後一點,為他花一般的陰柔之軀,平添一抹悲壯之色,更使後世士子驚羨有餘,效尤不足,空自嗟嘆。
外貌英俊,器宇軒昂,骨格清奇,豐神俊朗,風流瀟灑,一下子便顯露出一個高大完美的大詩人、大政治家、大思想家的奪目光彩。
在高中課本曾看過他的肖像畫。一幅是半身像,一幅全身像。再綜合他的作品,可以看到的整體形象是這樣的:都峨冠博帶(高高的帽子,寬寬的腰帶),長長的胡須,非常瘦的面龐。全身像佩帶寶劍(「帶長鋏之陸離兮」),腰掛美玉,正在澤畔行吟。半身像略顯胖,所以我覺得和

⑨ 關於描寫屈原的外貌帽子,蛾眉,上衣,佩帶,下衣的作文100字左右

《離騷》課文解讀
長太息①以掩涕兮,哀民生②之多艱。(我長聲嘆息而掩面哭泣啊,哀憐人民生活痛苦多災多難。①太息:嘆息。②民生:百姓的生活。一作「人生」,民生多艱,指人生遭際艱難。)[這兩個句子以「哀」字為中心,前面描寫哀痛的情狀,盡現哀痛之深,後面寫哀痛的原因,形象地概括了詩人憂國憂民的博大情懷,給我們塑造了一位「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詩人形象。]余雖①好②修姱③以鞿羈④兮,謇⑤朝誶⑥而夕替⑦。(我只崇尚美德而約束自己啊,可早上進諫而晚上即遭貶黜。①雖:唯。②好:hào,愛慕、崇尚。③修姱:修潔而美好。姱,kuā。④鞿羈:jījī,喻指束縛、約束。鞿,馬韁繩。羈,馬籠頭。⑤謇:jiǎn,古楚語的句首語氣詞,無實在意義。⑥誶:suì,諫諍。⑦替:廢棄、貶黜。)[這兩句上是因,下是果。「朝誶而夕替」,早上還與君王共商國寔,進諫諍言,夕暮卻突然身遭廢棄。由「誶」而「替」,說明地位變化之劇,從「朝」而「夕」,說明變化之速。屈原品性高潔,才智非凡,又能嚴格約束自己,本該因此深得君王信任,為什麼反而因此獲罪,頃刻間雁落雲端?面對這突如其來的打擊,屈原能承受得住嗎,他會有何作為?「朝誶夕替」四個字激起疑竇,開啟下篇。]既替余以蕙纕①兮,又申②之以攬③茝④。(既因為我用香蕙作佩帶而貶黜我啊,又因為我採集白芷而再次給我加上罪名。①蕙纕:「纕蕙」的倒文,即以蕙草做佩帶。蕙,香草名,也叫「薰草」,俗名「佩蘭」。纕,xiānɡ,佩帶,這里用作動詞。②申:重復,再三。③攬:採集。④茝:chǎi,香草名,即白芷。蕙纕、攬茝比喻修養高尚的德行,也比喻屈原推行的「美政」。)[申述自己被貶的罪名。以一「替」字承上,說明自己遭受廢棄的罪名竟然是因為「蕙纕」「攬茝」,竟然是因為自己「好修姱以鞿羈」,竟然是因為自己追求美政,竟然是因為自己擁有了太多的美德。一個荒唐的罪名,暴露了楚懷王不分賢愚忠奸的愚昧。詩用對偶的形式,節奏鮮明。用香草「蕙」「茝」比喻高潔的品德,比喻他心目中的美政,用「蕙纕」「攬茝」比喻自己對高尚美德和美好政治理想的嚮往和追求,形象生動。]亦余心之所善①兮,雖九②死其猶未悔。(只要是為這些心裡喜愛的東西啊,我即使九死一生也還是不後悔。①所善:所愛好的東西。指上句「好修姱」「蕙纕」「攬茝」。②九:極言多。)[表白自己雖遭重壓,但不改其追求理想、恪守節操的堅定態度。「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是《離騷》中的名句,「雖……猶」,假設關系的連詞,「九死」,數字誇張,極言其為美好理想、為正義事業,義無反顧,至死不渝的決心。]怨靈修①之浩盪②兮,終不察夫民心③。(怨我那君王實在荒唐啊,他始終不能把人心體察。①靈修:神仙,這里指楚懷王。②浩盪:荒唐,胡塗,沒有準則。③不察夫民心:指分不清誰忠誰奸、誰賢誰愚。民心,人心。)眾女①嫉余之蛾眉②兮,謠③諑④謂余以善淫⑤。(那班女人嫉妒我秀美的蛾眉啊,造謠誹謗我好做淫盪的事情。①眾女:喻指許多小人。②蛾眉:像蠶蛾一樣細而長的秀美的眉毛,這是將自己比喻成美女,暗示自己有傑出的才能和高尚的德行。③謠:造謠,誹謗。④諑:用讒言誣陷。⑤善淫:善於以淫盪之姿取媚於人。淫,淫盪。)[這四句說明自己遭受貶斥的原因,一是楚懷王昏庸胡塗,「終不察夫民心」,二是朝中小人嫉妒而進讒言。賞析這幾句詩,要懂得《離騷》常用的表現手法。《離騷》一詩,詩人除了自我形象出現外,又常將自己幻化為一個美麗而遭逢不幸的女子,她有愛美的天性,喜歡用芳潔的東西修飾自己,還親手栽培了許多芬芳的草木。起初與丈夫(「靈修」也可理解為丈夫)締結了婚約,兩情依依,後來因受到眾女的嫉妒和讒毀,丈夫「二三其德」,她終於被狠心的丈夫拋棄。這一條「美人香草」式的寓意伏線和詩人的政治抒情疊合在一起,造成《離騷》全詩特有的寫實與虛擬二重世界相互交融、迷離惝恍的藝術效果,給全詩增添了綽約的風姿和芳菲的情韻。]固①時俗②之工巧③兮,偭④規矩⑤而改錯⑥。(世俗本來是適合於投機取巧啊,違背規矩恣意胡為。①固:本來。②時俗:世俗。③工巧:善長於取巧。工,善於,擅長。④偭:miǎn,背向,「面」的反義詞,引申為違背。⑤規矩:圓曰規,方曰矩,喻指國家法度。⑥錯:通「措」,施政的舉措、措施。「偭規矩」與「改錯」二者同義反復。)背①繩墨②以追曲兮,競周容③以為度④。(違背准繩而隨順歪門邪道啊,競相把苟合取悅奉作法度。①背:違反。②繩墨:木匠劃直線用的工具,俗稱墨斗,比喻准繩、准則。③周容:苟合取容。④度:法度、准則。)[這四句揭露楚朝政的黑暗。由群小控制的楚國朝政風氣敗壞,人們的行為沒有準則、尺度,一味投機取巧,鑽營逢迎。詩人巧用比喻揭露這些小人的乖戾。「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矩而改錯」,言今世工匠,自以為乖巧,背棄規矩,更造方圓,必失堅固、敗材木,以喻佞臣巧於言語,背違先聖之法,隨心

與屈原帽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現在豹紋圍巾值多少錢 瀏覽:326
老年女性高領拉鏈衣 瀏覽:332
紅色連衣裙可以配棗紅色外套嗎 瀏覽:283
怎麼自己把尿濕的褲子弄乾 瀏覽:541
什麼樣的褲子顯得腿瘦 瀏覽:260
菊紅的褲子配什麼顏色的上衣好看 瀏覽:44
淘寶多少賣女裝的 瀏覽:46
黑色褲子沾灰怎麼處理 瀏覽:978
為什麼褲子中間有味道 瀏覽:899
冬季衛衣女裝套裝 瀏覽:445
旗袍最美秀花 瀏覽:52
雅戈爾襯衫武漢店地址 瀏覽:938
海賊王路飛的帽子是誰給的 瀏覽:58
什麼黑色布料褲子不會發亮 瀏覽:661
女生淺粉色羽絨服搭配 瀏覽:613
黑色褲子搭配銀色鞋子 瀏覽:241
領帶男一多少一條 瀏覽:494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的歷史背景 瀏覽:365
法國黃馬甲雕像 瀏覽:331
灰色短外套配什麼顏色褲子 瀏覽: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