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下列成語的主人公是誰
鑿壁借光 匡衡
紙上談兵 趙括
完璧歸趙 藺相如
聞雞起舞 祖狄
樂不思蜀 劉禪
《帽子的秘密》是柯岩的一部作品,正如柯岩所說:「寫兒童詩,內容是:
我的哥哥可不是個普通的人,他是一個三年級生。
他一連考了那麼些個滿分,媽媽送他一頂帽子當獎品!
這頂帽子的顏色可真藍,漆黑的帽檐亮閃閃,
別說把它戴在頭上,就是看看心裡也喜歡。
可是這頂帽子有點奇怪,它的帽檐老是掉下來;
媽媽把它縫了又縫,不知道為什麼它總是壞。
媽媽叫我跟哥哥一塊兒,看看帽檐怎麼會掉下來,
可是哥哥只要一見我,馬上就把我趕開。
(2)帽子的秘密主人公是誰擴展閱讀:
寫作介紹
柯岩的兒童詩是一座詩的百花園,它像孩子們的生活本身那樣豐富多彩,既有故事詩、敘事詩、抒情詩,也有寓言詩、風景詩、游戲詩。她在日常生活里發掘的詩意,經過認真的藝術構思,然後調動一切藝術手段進行創造。
這是一扇被生活的落葉和歲月的泥土掩埋的,每個人都穿行過的門。這是一扇通向那童年的夢幻、天真的憧憬和令人激動的綠色的回憶之門。夢幻重現了,憧憬再生了,一顆為生活的重繭包裹的心臟,像呼吸到了黎明時森林中清新的空氣,竟然變得活潑而新鮮。
思想像乘上飛速旋轉的木馬一樣,產生了令人愉快的暈眩;然後,你會振作精神,大步走向屬於你的生活和未來。」
Ⅲ 《裝在套子里的人》主人公是誰
在《裝在套子里的人》中,契訶夫塑造了一個性格孤僻,膽小怕事,恐懼變革,想做一個純粹的現行制度的「守法良民」別里科夫。別里科夫的世界觀就是害怕出亂子,害怕改變既有的一切,但是他所作所為,在客觀上卻起著為沙皇專制助紂為虐的作用。他轄制著大家,並不是靠暴力等手段,而是給眾人精神上的壓抑,讓大家「透不出氣」。可以說是專制制度毒化了他的思想、心靈,使他懼怕一切變革,頑固僵化,他是沙皇專制制度的維護者,但更是受害者。因而可以說別里科夫成為了,害怕新事物,維護舊事物反對變革,阻礙社會發展的人的代名詞。
Ⅳ 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是誰
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是:王徽之
詳看下面的資料:
「乘興而來」這則成語的乘興失趁一時的高興。趁著興趣濃厚的時候到來。比喻高高興興地到來。
這個成語來源於《晉書.王徽之傳》,徽之曰:「本乘興而來,興盡而返,何必見安道耶?」
王徽之是東晉時的大書法家王羲之的三兒子,生性高傲,不願受人約束,行為豪放不拘。雖說在朝做官,卻常常到處閑逛,不處理官衙內的日常事務。
後來,他乾脆辭去官職,隱居在山陰(今紹興),天天遊山玩水,飲酒吟詩,倒也落得個自由自在。
有一年冬天,鵝毛大雪紛紛揚揚地接連下了幾天,到了一天夜晚,雪停了。天空中出現了一輪明月,皎潔的月光照在白雪上,好像到處盛開著晶瑩耀眼的花朵,潔白可愛。 王徽之推開窗戶,見到四周白雪皚皚,真是美極了,頓時興致勃勃地叫家人搬出桌椅,取來酒菜,獨自一人坐在庭院里慢斟細酌起來。他喝喝酒,觀觀景,吟吟詩,高興得手舞足蹈。
忽然,他覺得此景此情,如能再伴有悠悠的琴聲,那就更動人了。由此,他想起了那個會彈琴作畫的朋友戴逵。
「嘿,我何不馬上去見他呢?」
於是,王徽之馬上叫僕人備船揮槳,連夜前往。也不考慮自己在山陰而戴逵在剡溪,兩地有相當的距離。
月光照瀉在河面上,水波粼粼。船兒輕快地向前行,沿途的景色都披上了銀裝。王徽之觀賞著如此秀麗的夜色,如同進入了仙境一般。 「快!快!把船兒再撐得快點!」
王徽之催促著僕人,恨不能早點見到戴逵,共賞美景。
船兒整整行駛了一夜,拂曉時,終於到了剡溪。可王徽之卻突然要僕人撐船回去。僕人莫名其妙,詫異地問他為什麼不上岸去見戴逵。他淡淡地一笑,說:「我本來是一時興起才來的。如今興致沒有了,當然應該回去,何必一定要見著戴逵呢?」
Ⅳ 主人公是誰
1.李白
唐朝著名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念書,常常逃學,到街上去閑逛。
一天,李白又沒有去上學,在街上東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覺到了城外。暖和的陽光、歡快的小鳥、隨風搖擺的花草使李白感嘆不已,「這么好的天氣,如果整天在屋裡讀書多沒意思?」
走著走著,在一個破茅屋門口,坐著一個滿頭白發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鐵杵。李白走過去,「老婆婆,您在做什麼?」
「我要把這根鐵杵磨成一個綉花針。」老婆婆抬起頭,對李白笑了笑,接著又低下頭繼續磨著。
「綉花針?」李白又問:「是縫衣服用的綉花針嗎?」
「當然!」
「可是,鐵杵這么粗,什麼時候能磨成細細的綉花針呢?」
老婆婆反問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鐵杵為什麼不能磨成綉花針呢?」
「可是,您的年紀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別人深,沒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話,令李白很慚愧,於是回去之後,再沒有逃過學。每天的學習也特別用功,終於成了名垂千古的詩仙。
無論做什麼事情,只要有恆心,一定會成功的,功夫不負有心人。 我們的同學,如果在學業上能認真、努力、有恆心,成績好一定是沒有問題的。
2.晏子
講的是當時晏子使楚的時候,楚王羞辱他個子矮小,問齊國難道沒人嗎?晏子回答,齊國不是沒有人,齊國的人監淄之途,車彀擊,人肩摩,連衽成帷,舉袂成幕,揮汗成雨,也就是說,齊國的人在街上走路,都腳尖碰著前面人的腳後跟,伸開袖子可以遮住太陽,揮揮汗水就像下雨一樣.
3.文同
胸有成竹的來歷。
北宋時候,有一個著名的畫家,名叫文同,他是當時畫竹子的高手。
文同為了畫好竹子,不管是春夏秋冬,也不管是刮風下雨,或是天晴天陰,他都常年不斷地在竹林子里頭鑽來鑽去。三伏天氣,日頭像一團火,烤得地面發燙。可是文同照樣跑到竹林子對著太陽的那一面,站在烤人的陽光底下,全神貫注地觀察竹子的變化。他一會兒用手指頭量一量竹子的節把有多長,一會兒又記一記竹葉子有多密。汗水濕透了他的衣衫,滿臉都流著汗,可是他連用手抹也沒抹一下,就跟沒事兒似的。
有一回,天空颳起了一陣狂風。接著,電閃雷鳴,眼看著一場暴雨就要來臨。人們都紛紛往家跑。可就在這時候,坐在家裡的文同,急急忙忙抓過一頂草帽,往頭上一扣,直往山上的竹林子里奔去。他剛走出大門,大雨就跟用臉盆潑水似地下開了。
文同一心要看風雨當中的竹子,哪裡還顧得上雨急路滑!他撩起袍襟,爬上山坡,奔向竹林。他氣喘吁吁地跑進竹林,沒顧上抹一下流到臉上的雨水,就兩眼一眨不眨地觀察起竹子來了。只見竹子在風雨的吹打下,彎腰點頭,搖來晃去。文同細心地把竹子受風雨吹打的姿態記在心頭。
由於文同長年累月地對竹子作了細微的觀察和研究,竹子在春夏秋冬四季的形狀有什麼變化;在陰晴雨雪天,竹子的顏色、姿勢又有什麼兩樣;在強烈的陽光照耀下和在明凈的月光映照下,竹子又有什麼不同;不同的竹子,又有哪些不同的樣子,他都摸得一清二楚。所以畫起竹子來,根本用不著畫草圖。
有個名叫晁補之的人,稱贊文同說:文同畫竹,早已胸有成竹了。
後來,「胸有成竹」就成了一句成語,用來比喻人們在辦什麼事情以前,早就打好了主意,心裡有個准譜兒了。
Ⅵ 《寶葫蘆的秘密》的作者是誰主人公是誰
《寶葫蘆的秘密》作者是張天翼,主人公是王葆。《寶葫蘆的秘密》是中國著名兒童文學家張天翼1958年創作的童話;1963年上海天馬電影製片廠攝制了黑白影片;2007年由中國電影集團公司重新投拍了同名彩色動畫影片,還有同名電影版圖書與同名歌曲。
《寶葫蘆的秘密》內容簡介:王葆幻想得到一個寶葫蘆,可以不費力氣得到一切;一天他的願望實現了,心裡想要什麼就有什麼,他和同學下棋想吃掉對方棋子,棋子馬上就飛到他嘴裡,他的寶貝不但沒給他帶來幸福反而帶來痛苦,他毅然把這個寶貝拋棄,後來才發現原來這卻是自己做的夢,他從此改正了缺點,認真學習,做一個好學生。
《寶葫蘆秘密》主要人物介紹:
王葆:一個鄰家的小學生,經常希望出人頭地,但最好不用花力氣。他在學校無法專心,功課和考試成績也跟不上,因此常被同學淪為笑話,令王葆忿忿不平。王葆在釣魚時偶遇傳說中能實現任何願望的寶葫蘆,想要甚麼都能隨手拈來,令他既驚且喜。
寶葫蘆:只要成為了寶葫蘆的主人,他便可以為自己實現任何願望,想要甚麼都能隨手拈來,任何難題自然迎刃而解,令主人安枕無憂。唯一的條件就是,主人不能跟任何人說起寶葫蘆的存在。寶葫蘆神通廣大,不但能變出任何東西,而且更可以找來可愛的葫蘆飛機載著主人翱翔天際。
劉老師:王葆的數學老師。她熱愛教學工作,賞罰分明,對學生教晦不倦,希望他們緊記「天上沒有掉餡餅的事」,要憑自己的努力做出好成績。王葆雖然最怕數學,上課也不專心,但劉老師依然對這個學生非常愛護,寄望他能好好改過。
Ⅶ 的主人公分別是誰
復活的主人公:女主人公是瑪絲洛娃; 男主人公是聶赫留朵夫;
戰爭與和平的主人公:女主人公是娜塔莎; 男主人公是皮埃爾 ;
安娜卡列尼娜的主人公:女主人公是安娜; 男主人公是康斯坦丁·列文 ;
Ⅷ 主人公分別是誰
四面楚歌,破釜沉舟 項羽
初出茅廬 諸葛亮
入木三分 王羲之
煮豆燃萁 曹植
紙上談兵 趙括
背水一戰 韓信
指鹿為馬 趙高
圍魏救趙 孫臏
草船借箭 諸葛亮
完壁歸趙 藺相如
卧薪嘗膽 勾踐
負荊請罪 廉頗
毛遂自薦 毛遂
三顧茅廬 劉備
望梅止渴 曹操
一樓的錯了
Ⅸ 主人公是誰
方誌敏,江西省上饒市弋陽縣人。1922年8月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3年3月轉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1月,參與領導弋橫暴動,創建贛東北蘇區,領導組建中國工農紅軍第10軍。先後任贛東北省、閩浙贛省蘇維埃政府主席,紅10軍、紅11軍政治委員,中共閩浙贛省委書記。他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贛東北實際相結合,創造了一整套建黨、建軍和建立紅色政權的經驗,毛澤東稱之為「方誌敏式」根據地。2009年9月10日,方誌敏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1]
Ⅹ 誰知道這個主人公是誰
這幅圖的主人公是《紅岩》中的小蘿卜頭,在監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