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方方正正成語是什麼意思
指人行為、品性正直無邪。《管子·形勢解》:「人主身行方正……行發於身而為天下法式者,人唯恐其不復行也。」《東觀漢記·吳良傳》:「﹝
吳良
﹞以清白方正稱。」《舊唐書·儒學傳上·徐文遠》:「
文遠
方正純厚,有儒者風。」
明 陳繼儒 《珍珠船》卷四:「 崔遵度 性方正,深於琴。」 魯迅 《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他是本城中極方正、質朴、博學的人。」2.
古代制科之一。漢文帝 時始詔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者」,多為舉薦;後成為制科之一,如
唐
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
清
代有「孝廉方正科」,有舉薦和自薦之別,先薦,後廷試。以德行方正為取士的主要標准。3.
正方形;四四方方。《周髀算經》卷上「圓出於方,方出於矩」
漢 趙爽 述:「圓規之數,理之以方;方,周匝也。方正之物,出之以矩;矩,廣長也。」 冰心 《寄小讀者》十五:「她學得極快,口音清楚,寫的字也很方正。」 吳組緗 《山洪》一:「他的臉形方正。」
❷ 各式各樣寫出了帽子的什麼,方方正正寫出了帽子的什麼
各式各樣寫出了帽子的不同的類型,
方方正正寫出了帽子的外觀。
❸ 南宋官帽和北宋官帽, 北宋的方方正正 ,南宋的上寬下窄
兩個年代的光貓都是一樣的
❹ 什麼叫帽正
帽正小議
帽正,又叫帽准,俗稱「一塊玉」。吳語「准」、「正」音近,故曰「帽正」,屬於帽子上的裝飾物。多為正圓形,上大下小扁而平,底下有象鼻眼,綴在帽子前面,戴上的對准鼻尖,所以叫帽正。唐宋元三代已有流行,明清兩代使用較多。即過去有德之士鑲在帽子上的飾物,代表著正人君子以玉比德。
以玉石、翡翠、瑪瑙等材料製成,有圓形、方形、多邊形等,鑽孔後縫綴在帽子前端。明、清時期較為流行。清邃園《負曝閑談》第二十五回:「皮困秋兒上一塊碧霞璽,鮮妍奪目。」其中「一塊碧霞璽」,即指「帽准」。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十八回「沈月卿只穿了一件玄色縐紗皮襖。。。。。。頭上戴了一頂烏絨女帽,連帽准也沒有一顆」。韓邦慶《海上花列傳》第四十二回:「俚幾對珠花同珠嵌條,才勿對,單喜歡帽子浪一粒大珠子,原拿來做仔帽正未哉,
帽正的出現與帽子是分不開的,其本身的實質就是帽飾,民間俗稱帽花。帽花是指裝飾於帽上的飾物,多用於小孩出生或小孩滿月、滿周歲等喜慶節日,大小排列成組。還有一些婦女用的帽花,以團花、團壽、團鶴、福祿壽喜、牡丹、菊花、蜘蛛、蝴蝶等圖案為主。多為老年婦女所用,很多是婆婆做壽時兒媳贈送的祝壽禮物。
帽正與一種便帽的關系十分密切,便帽在北京有多種叫法。如"小帽"、"帽頭"、"瓜皮帽"、"六塊玉"等等。無論老少也無論尊卑都可以戴。因這種帽子是由6塊同質料子拼制而成,據說早在明代初年,就取它有代表天地四方的"六合統一"之含義而盛行於京城了。清入關後,同樣取"六合統一"這一吉利之詞,同時這種帽子又摘戴方便,博得人們喜愛,因此仍盛行不衰,便帽的6瓣呈下寬上尖狀,縫成後,形如半球。帽的底邊分有檐與無檐兩種。有檐的即在底邊上鑲上1寸寬的小檐;無檐的只用緞子包個窄邊而已。小帽在天熱時,多選用黑紗為面;天涼時,則選用黑緞子為面。帽頂是用緞子編成一個"疙瘩",北京人管它叫"算盤結",顏色有紅有黑。在小帽的前方正中要釘上一塊"帽正",以示帽子的前後。帽正的質料有好有差,好的用翡翠,白玉和珍珠;差的則用料器或金屬片。
同時,道家的混元巾帽也多使用帽正,混元巾乃九巾之首,代表了道教混元一氣的意思。而莊子巾又稱沖和巾(道家講「萬物復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或南華巾(莊子被道教尊奉為「南華真人」)。莊子巾下面為方形,上部為三角形,狀如屋頂。帽前正面鑲有白玉,名為「帽正」,一來可以知道帽子是否戴正;二來代表了道教徒行為要端正的意思。全真派道士頭發稀少者多喜戴莊子巾。
明代時候的士大夫、讀書人就十分喜歡用玉器作為帽正,大有君子無故玉不去身的意思吧!文飾亦是多種多樣,有螭龍紋、梅花紋、荔枝紋等等,豐富多彩。
❺ 他的字方方正正寫得很規矩中的規矩是什麼意思
他的字方方正正寫得很規矩中的規矩是:合乎標准或常理。
規矩
[ guī ju ]
1.畫圓形和方形的兩種工具,比喻一定的標准、法則或習慣:老~。立~。守~。按~辦事。
2.(行為)端正老實;合乎標准或常理:~人。字寫得很~。
❻ 描寫帽子形狀的詞語有哪些 方方正正
根據題意,描寫帽子形狀的詞語可以用:
圓形的帽子
三角形的帽子
多邊形的帽子
高高的帽子
❼ 方帽子有什麼特別之處
方帽子特別之處就是正方形的他不像普通的帽子其他的帽子都是圓潤的但方帽子是方的。
❽ 什麼帽子填上合適詞語
什麼帽子填上合適詞語
按要求填空如下:
(高高的)帽子
(尖尖的)帽子
(毛絨絨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