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袞服的萬曆
定陵出土的萬曆帝袞服共有五件。其中刺綉三件,緙絲二件。它們均飾十二章圖明神宗袞服
案,即日、月、星辰、山、龍、華蟲、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十二團龍左右兩肩各一、前後身各三、左右兩側各二。日、月亦分布在兩肩,星辰、山分布於後,華蟲飾於兩袖,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分別飾於前後襟的團龍兩側。
定陵出土的五件袞服,織造之精不同凡響。以緙絲袞服為例,此種工藝起源於漢魏時期,織造時不用大型織機,而是採用通經斷緯、小梭挖織的技術,故而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其所用織造材料尤為珍貴。特別是大量地採用赤圓金織緯,是歷代緙絲織物中極少見的。而大面積地採用孔雀羽絨制龍紋,則使袞服金翠相映生輝,倍顯華麗。此外,袞服還用了藍、紅、綠、黃等28種彩絨。其中經線全為強捻絲線。每厘米的地子用22根;緯線全為不加捻的彩絨。每厘米多達100根。經過這樣的色彩搭配和工藝處理,袞服的色澤更加富麗堂皇、莊重大方,從而達到了藝術形式與思想內容的完美統一。
2. 定陵發掘現場直擊,為什麼萬曆皇帝屍骨呈怪異的姿勢
萬曆皇帝的屍骨不是平常的躺著,而且一個非常的怪異的姿勢,至於原因,人們主要有三種猜測。
其一就是人們覺得萬曆皇帝死後,在他下葬的過程中,可能是抬棺材的人不小心,一路顛簸,讓萬曆皇帝的屍體變成了這個怪異的形象。
但是這個猜測也不太可信,因為萬曆皇帝是病死的,並不是因為其他人毒害而死,所以死的時候姿勢應該也是平躺的。
所以由此看來,還是第二種猜測最准確。
3. 萬曆的定陵中,除了金冠龍袍,最珍貴的是什麼寶物
萬曆皇帝的定陵,是建國後我文物專家有計劃,有目的,發掘的一座非常完整的帝王級別的陵墓,在這座地下寶庫中,專家們共出土了3000多件各類珍貴的文物,如果您認為這些出土的文物,最珍貴的是金冠龍袍,那可就犯了一個想當然的錯誤,那麼定陵中,最珍貴的文物是什麼呢?
科學家、考古學家經過對這69卷的絲綢的科研,對明代種蠶,養蠶,緙絲和織染的由來,發展和取得的成績,都會有一個極其重要的認識,明代紡織工業所能取得的最高成就,就在這批絲綢中得到了集中的體現,這些絲綢,也可以說是中國明代絲綢的編年史,以及集紡織科技大成的富金礦。
定陵的發掘,雖然在保護設備,並不完善的時候,倉促上馬,並在發掘過程中,讓文物受到了或多或少的損失。
4. 請問定陵出土萬曆皇帝的金絲翼善冠是純黃金做的嗎
金絲翼善冠是明朝最貪財皇帝之稱的萬曆皇帝朱翊的陪葬品之一,鈞金絲是帽子的質地,翼善冠是帽子的款式。
金絲翼善冠的貴重之處不是在於它的區區1斤六兩的含金量,而是因為它的輕,這種工藝更讓人折服,金絲上的每根金絲只有0.2毫米,相當於頭發上的粗細。在補充一下,這裡面的金子不是純金,大概也在22K左右,純金質量太軟,用於製作這樣的工藝不好做。
5. 明萬曆皇帝陵(定陵)出土了哪些國寶級文物
1958年,中國政府向世界公開發布消息:
"明十三陵中定陵已打開……
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朱翊鈞和
他的兩個皇後屍體腐爛,
骨架完好,頭發軟而有光。
屍骨周圍塞滿了無數的金銀玉器
和成百匹的羅紗織錦……"
一經公布,
引發了海內外無數艷羨的目光和贊嘆之聲。
定陵地下宮殿出土了各類器物3000多件,
其中有金器、銀器、玉器、珠寶、金冠、
鳳冠、兗服、冕旒、百子衣等。
明定陵的發現,
為明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其地宮結構堪稱明代皇陵規制的代表。
6. 定陵萬曆孝靖皇後的九龍九鳳冠是什麼樣的
定陵萬曆孝靖皇後的九龍九鳳冠,高27厘米,口徑23.7厘米,重2300克,九龍九鳳冠有珍珠3500餘顆,各色寶石150餘塊,冠的內胎用漆木絲扎制,通體簇上各色珠寶。前部接近頂端有9條金龍,每條龍的口中銜著「珠滴」,可以在走動的時候,像步搖那樣隨步搖晃。
下為點翠八鳳,另有一鳳在最後,當取九鼎之意,象徵著九州之最高統治者的夫人。冠後底部左右懸掛著翠扇式翅葉,點翠地,嵌金龍,再加上各色的珠寶花飾,集中顯示了明代鑲嵌金銀細工的發達。
最引人之處是在金碧輝煌之中突出了天然寶石的美質,各色的寶石都沒有磨製成統一的形狀,而是在大小基本相同的情況下,以金絲圍繞,仍保留著寶石原有的不規則形,使裝飾繁多的鳳冠免除了各圖案單位造型雷同的弱點,從而豐富、自然、富麗堂皇,令人充分感到人工和天然的完美結合。
六龍三鳳冠,通高35.5厘米,冠底直徑約20厘米。龍全系金制,鳳系點翠工藝製成。其中,冠頂飾有3龍:正中一龍口銜珠寶滴,面向前;兩側龍向外,作飛騰狀,其下有花絲工藝製作的如意雲頭,龍頭則口銜長長珠寶串飾。三龍之前,中層為3隻翠鳳。鳳形均作展翅飛翔之狀,口中所銜珠寶滴稍短。其餘3龍則裝飾在冠後中層位置,均作飛騰姿態。
冠的下層裝飾大小珠花,在珠花的中間鑲嵌有紅藍色寶石,周圍襯以翠雲、翠葉。冠的背後有左右方向的博鬢,左右各為3扇。每扇除各飾一金龍外,也分別飾有翠雲、翠葉和珠花,並在周圍縀左右相連的珠串。
整個鳳冠,共嵌寶石128塊,其中紅寶石71塊、藍寶石57塊,裝飾珍珠5449顆,冠總重2905克。由於龍鳳珠花及博鬢均左右對稱而設,而龍鳳又姿態生動,珠寶金翠,色澤艷麗,光彩照人,使得鳳冠給人端莊而不板滯,絢麗而又和諧的藝術感受,皇後母儀天下的高貴身份因此得到了最佳的體現,為定陵中鳳冠之首。
7. 在明朝萬曆的定陵中,藏有7個秘密,分別是哪7個秘密
明朝萬曆皇帝的定陵,是解放後,考古專家有目的,有計劃發掘的第一座帝王級別的陵墓。描寫這座陵墓如何挖掘,文物如何出土的小說,在網上一搜一大堆,考古的資料,一找一大疊,可是關於萬曆皇帝定陵的七個小秘密,卻少有人知道。
《大明會典》中,暹羅、爪哇等國,向萬曆皇帝每年進貢烏香為200斤,烏香是什麼東西,那是毒、品——鴉、片。經過公安大學的先進儀器的檢查,發現萬曆皇帝的骨髓中,含有鴉、片的成分。萬曆皇帝吸、毒,已成不爭的事實!
8. 明代萬曆皇帝的定陵墓室結構為什麼結構
定陵玄宮(明代稱地宮為「玄宮」或「玄寢」,墓主的梓宮所在,為陵寢建築的核心部分)的建制可用「五室三隧」概括。
「五室」即玄宮的殿室共有五座組合而成。其中,後室又稱後殿,為玄宮主室(明代文獻稱之為「皇堂」),平面做橫向長方形。室內面寬30.1米,進深9.1米,頂高9.5米。頂部為橫向的條石拱券,斷面呈尖頂,兩弧相交的「鍋底券」形制。室內地面鋪砌著打磨平整的正方形花斑石石板,里側居中的部位設有寶座(棺床)一座,寶座之上鋪砌同地面一樣的花斑石,周圍以漢白玉石鑲邊,做須彌座形。寶座中央部位留有左右長0.4米,前後寬0.2米的方孔,內實黃土,是風水術中所講的「金井」。寶座上陳設著帝後的棺槨及隨葬器物箱。神宗皇帝的棺材居中,覆金井之上,孝端、孝靖兩後棺材分置左右。隨葬器物箱多置寶座兩端。
中室,又稱中殿,位於後室之前。它與前,後,左,右四室相通,在五室中處於樞紐地位。室內平面作縱向長方形,面寬6米,進深32米,室頂高7.2米 ,為縱向的條石拱券結構。室內地面鋪砌細料方磚。西部陳設著一帝二後的神座、五供和長明燈。神座,白石雕刻而成,制如帝後生前所用的御座。皇帝的靠背之上雕有四個龍頭,背後雕一整龍,龍頭伸向靠背前作戲珠狀,靠背內側,浮雕的寶珠兩側雕飾龍紋。兩側扶手之上也各雕龍頭。扶手內外兩側及靠背的外側則均雕雲紋。皇後的神座式同皇帝神座,但靠背及扶手上各雕鳳頭,靠背內側也雕飾鳳紋,兩扶手內側則雕龍紋,其餘部分同皇帝神座一樣。五供均為黃色琉璃製品,帝後各一套,分置神座之前。每套各有香爐一個,燭台兩個,花瓶兩個,分置白石座上。還有長明燈,又稱萬年燈,均以高和口徑為0.7米的青花雲龍大瓷缸為燈具,上有「大明嘉靖年制」的題款。缸內儲油,油麵有銅制圓漂一個,內置燈芯。
前室又稱前殿,平面亦做縱向長方形,頂高面寬尺度及起券形式、地面鋪磚均同中室,不同的是進深為20米,且室內無任何陳設。
左右室,又稱左右配殿或側穴,對稱的設於中室兩側。平面均做橫向長方形,面寬各26米,進深各7米,頂高各7.4米,券頂同前、中、後三室。室內地面各鋪青白石石板,里側各設寶座(棺床)一座。寶座形制亦為白石須彌座鑲邊,長17.4米,寬3.7米,高0.4米。寶座上部平鋪方磚,中部亦各設一金井。室內無陳設。
「三隧」,是指該玄宮共設有三條隧道,與前室相通的是主隧道。據發掘資料記載,這條隧道分為磚石兩段。從寶城右側的隧道門至明樓後這一段,為磚隧道。磚隧道的盡端終止於一道略呈弧形,有四層城磚砌成的矮牆。由矮牆往裡,對著玄宮不遠的地方為石隧道的起始處。石隧道的走向通往玄宮前殿,其兩側牆壁,除接近金剛牆部分用城磚壘砌外,均以花斑石砌成,且隨著隧道的逐步加深,由一層最後遞增至十七層之多。石隧道總長為40米,寬8米。
左右配殿的隧道,即寶城牆內側石條上刻寫的「左道」和「右道」,其全程走向雖因未經全面發掘而不能詳知,但從已發掘的局部情況看,其與左右兩室相接的部分情況與主隧道和前室相接之處的做法卻基本相同:都有保護石門的磚券頂的「隧道券」,且隧道券的外側都有橫截於隧道之前的「金剛牆」。
三、十三陵與「九重法宮」
明十三陵中,長陵至昭陵九陵的玄宮未經發掘,情況還不十分清楚,但根據文獻資料所記,可能和定陵一樣,同屬「五室三隧」之制。理由如下:
首先,陵寢制度的演進和發展與其他各種政治制度一樣,都無可避免地要受到「恪守祖制」、「法先王」等傳統觀念的影響。定陵為明朝中後期的陵墓建築,其玄宮制度自然應源自其先前九陵的玄宮制度,也就是說,九陵的玄宮制度應與定陵的大體相同,至少相去不遠。
最重要的是定陵玄宮五室的布局採用的是一種九宮式的,亦即井田式的格局,與皇帝生前所居的皇宮內廷建築布局頗為妙合。其中定陵玄宮的前、中、後三室尊居中路,與內廷建築中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三座建築的布局相合。左右配殿對稱的分布在中室左右,又與對稱於交泰殿東西兩側的東西六宮布局相合。定陵玄宮制度的這一特點無疑是我國古代喪葬制度的核心——「事死如事生」禮制觀念的體現。而根據《明實錄》等文獻的記載,明長陵及明永陵等的玄宮制度也是按照明朝皇帝所居的皇帝內廷建築布局進行規劃、設計和建造的。有史料以下為證:
《明世宗實錄》卷一八七記,嘉靖十五(1536)年五月,明世宗朱厚熜在討論永陵的營建時,曾對輔臣李時、夏言等說:「壽宮規制宜遜避族陵(指長陵)
9. 當年挖掘定陵,萬曆君王和兩位皇後的骸骨怎麼樣了
當年挖完定陵之後,萬曆君王和兩位皇後的遺骸都被老百姓們放火燒毀。因為當時正在經歷文化大革命,所以所有有關封建帝國的東西都是罪惡的,這其中當然包括了萬曆君王和兩位皇後的遺骸。文化大革命的可怕,我想大家都有所耳聞。
朱翊鈞的定陵是在他上位之後的第12個年頭開始修建的。佔地面積達到了18萬平方米,耗費的物資也高達800萬白銀。6年之後,朱翊鈞的定陵終於完成,成為了明朝十三大陵墓中最大的三座墓園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