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帽子知識 > 中英帽子文化

中英帽子文化

發布時間:2021-07-01 21:52:17

A. 英漢互譯

1. English Today

2. The World of Animals

3. room make-up, cleaning the room/house

4. after school

5. evening paper/post, evening edition

6. 中式烹飪

7. 中國文化

8. 手拉手

9. 帽子上的。。。(估計輸入有誤)

B. 世界各國過年習俗(中英文版)

1、柬埔寨

On New Year's eve, Cambodian Chinese usually go to the temple to pray for incense, and the Khmer as an indigenous people graally accepted this custom because of the Chinese.

除夕夜,柬埔寨華人通常去廟里請香,作為原住民的高棉人也逐漸因為華人接受了這一風俗。

2、新加坡

In Singapore, it is still customary for relatives and friends to visit each other in January.

On the first day of the New Year, alts and children will "wear new clothes, wear a new hat," and take two oranges as a gift, meaning "good luck".

新加坡保留著正月里親戚朋友互相登門拜年的習俗。

大年初一去拜年,大人小孩都會「穿新衣,戴新帽」,並帶上兩個柑橘作為賀禮,寓意「大吉大利」。



3、美國

In the United States, each lunar New Year in recent years has gone from the President to local elected officials in areas with large Chinese communities.

They use different occasions to send New Year greetings to the Chinese community and pay tribute to Chinese americans who have made important contributions to American society.

在美國,近年來每逢農歷新年,上至總統、下至華人聚居較多地區的地方民選官員。

都會利用不同場合向華人社區致以新年的祝福,對為美國社會做出重要貢獻的華裔表示敬意。

4、英國

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 parts of the UK also have dragon and lion dances, firecrackers and fireworks, costumes parade, cultural performances and other festive activities.

春節期間,英國的部分地區也有舞龍舞獅、爆竹煙花、盛裝巡遊、文藝表演等歡慶活動。

5、法國

Every year on the eve of the Spring Festival, the streets of France are decorated with colorful flags.

Not only in the chinese-populated areas, but also in the municipal square in Paris, there are big red lanterns with beaming red eyes.

每到春節前夕,法國的大街小巷都裝飾一新,彩旗飛揚。

不僅華人聚居區,就連巴黎市政廣場也會掛上大紅燈籠,滿眼都是喜氣洋洋的紅。

C. 我的世界所有物品的英文(不要ID)

石頭 STONE 1

草塊 GRASS 2

泥土 DIRT 3

圓石 COBBLESTONE 4

橡木木板 WOOD 5

雲杉木板 WOOD:1 5:1

樺木木板 WOOD:2 5:2

叢林木板 WOOD:3 5:3

橡樹樹苗 SAPLING 6

雲杉樹苗 SAPLING:1 6:1

樺木樹苗 SAPLING:2 6:2

叢林樹苗 SAPLING:3 6:3

沙子 SAND 12

沙碩 GRAVEL 13

金礦石 GOLD_ORE 14

鐵礦石 IRON_ORE 15

煤礦石 COAL_ORE 16

橡木 LOG 17

雲杉木 LOG:1 17:1

白樺木 LOG:2 17:2

叢林木 LOG:3 17:3

橡木樹葉 LEAVES 18

雲杉樹葉 LEAVES:1 18:1

白樺樹葉 LEAVES:2 18:2

叢林樹葉 LEAVES:3 18:3

玻璃 GLASS 20

青金石礦石 LAPIS_ORE 21

青金石塊 LAPIS_BLOCK 22

發射器 DISPENSER 23

沙石 SANDSTONE 24

鏨制沙石 SANDSTONE:1 24:1

平滑沙石 SANDSTONE:2 24:2

音符盒 NOTE_BLOCK 25

動力鐵軌 POWERED_RAIL 27

探測鐵軌 DETECTOR_RAIL 28

粘性活塞 PISTON_STICKY_BASE 29

灌木 LONG_GRASS 31

枯死的灌木 DEAD_BUSH 32

活塞 PISTON_BASE 33

白色羊毛 WOOL 35

橙色羊毛 WOOL:1 35:1

紅色羊毛 WOOL:2 35:2

藍色羊毛 WOOL:3 35:3

黃色羊毛 WOOL:4 35:4

灰色羊毛 WOOL:5 35:5

粉色羊毛 WOOL:6 35:6

灰色羊毛 WOOL:7 35:7

淡灰色羊毛 WOOL:8 35:8

青色羊毛 WOOL:9 35:9

紫色羊毛 WOOL:10 35:10

藍色羊毛 WOOL:11 35:11

棕色羊毛 WOOL:12 35:12

深綠色羊毛 WOOL:13 35:13

紅色羊毛 WOOL:14 35:14

黑色羊毛 WOOL:15 35:15

蒲公英 YELLOW_FLOWER 37

玫瑰 RED_ROSE 38

棕色蘑菇 BROWN_MUSHROOM 39

紅色蘑菇 RED_MUSHROOM 40

金塊 GOLD_BLOCK 41

鐵塊 IRON_BLOCK 42

石台階 STEP 44

沙石台階 STEP:1 44:1

木台階 STEP:2 44:2

圓石台階 STEP:3 44:3

磚台階 STEP:4 44:4

石磚台階 STEP:5 44:5

紅磚 BRICK 45

TNT TNT 46

書架 BOOKSHELF 47

苔石 MOSSY_COBBLESTONE 48

黑曜石 OBSIDIAN 49

火把 TORCH 50

橡木樓梯 WOOD_STAIRS 53

箱子 CHEST 54

鑽石礦石 DIAMOND_ORE 56

鑽石塊 DIAMOND_BLOCK 57

工作台 WORKBENCH 58

熔爐 FURNACE 61

梯子 LADDER 65

鐵軌 RAILS 66

石樓梯 COBBLESTONE_STAIRS 67

拉桿 LEVER 69

石壓力板 STONE_PLATE 70

木壓力板 WOOD_PLATE 72

紅石礦石 REDSTONE_ORE 73

紅石火把 REDSTONE_TORCH_ON 76

石按鈕 STONE_BUTTON 77

冰 ICE 79

雪 SNOW_BLOCK 80

仙人掌 CACTUS 81

粘土 CLAY 82

唱片機 JUKEBOX 84

柵欄 FENCE 85

南瓜 PUMPKIN 86

地獄岩 NETHERRACK 87

靈魂沙 SOUL_SAND 88

螢石 GLOWSTONE 89

南瓜燈 JACK_O_LANTERN 91

活板門 TRAP_DOOR 96

石磚 SMOOTH_BRICK 98

苔石磚 SMOOTH_BRICK:1 98:1

裂石磚 SMOOTH_BRICK:2 98:2

鏨制石磚 SMOOTH_BRICK:3 98:3

蘑菇 HUGE_MUSHROOM_1 99

蘑菇 HUGE_MUSHROOM_2 100

鐵柵欄 IRON_FENCE 101

玻璃板 THIN_GLASS 102

西瓜 MELON_BLOCK 103

藤蔓 VINE 106

柵欄門 FENCE_GATE 107

磚樓梯 BRICK_STAIRS 108

石樓梯 SMOOTH_STAIRS 109

菌絲 MYCEL 110

睡蓮 WATER_LILY 111

地獄磚塊 NETHER_BRICK 112

地獄磚柵欄 NETHER_FENCE 113

地獄磚樓梯 NETHER_BRICK_STAIRS 114

附魔台 ENCHANTMENT_TABLE 116

末地石 ENDER_STON 121

龍蛋 DRAGON_EGG 122

紅石燈 REDSTONE_LAMP_OFF 123

橡木台階 WOOD_STEP 126

雲杉台階 WOOD_STEP:1 126:1

樺木台階 WOOD_STEP:2 126:2

叢林台階 WOOD_STEP:3 126:3

沙石樓梯 SANDSTONE_STAIRS 128

綠寶石礦石 EMERALD_ORE 129

末影箱 ENDER_CHEST 130

拌線鉤 TRIPWIRE_HOOK 131

綠寶石礦石 EMERALD_BLOCK 133

雲杉木樓梯 SPRUCE_WOOD_STAIRS 134

樺木樓梯 BIRCH_WOOD_STAIRS 135

叢林木樓梯 JUNGLE_WOOD_STAIRS 136

更多在下方!

武器/工具

物品名稱 物品英文ID 物品數字ID

鐵鏟子 IRON_SPADE 256

鐵鎬 IRON_PICKAXE 257

鐵斧 IRON_AXE 258

打火石 FLINT_AND_STEEL 259

弓 BOW 261

鐵劍 IRON_SWORD 267

木劍 WOOD_SWORD 268

木鏟 WOOD_SPADE 269

木鎬 WOOD_PICKAXE 270

木斧 WOOD_AXE 271

石劍 STONE_SWORD 272

石鏟 STONE_SPADE 273

石鎬 STONE_PICKAXE 274

石斧 STONE_AXE 275

金劍 GOLD_SWORD 283

金鏟 GOLD_SPADE 284

金鎬 GOLD_PICKAXE 285

金斧 GOLD_AXE 286

木鋤 WOOD_HOE 290

石鋤 STONE_HOE 291

鐵鋤 IRON_HOE 292

鑽石鋤 DIAMOND_HOE 293

金鋤 GOLD_HOE 294

鑽石劍 DIAMOND_SWORD 276

鑽石鏟 DIAMOND_SPADE 277

鑽石鎬 DIAMOND_PICKAXE 278

鑽石斧 DIAMOND_AXE 279

桶 BUCKET 325

水桶 WATER_BUCKET 326

岩漿桶 LAVA_BUCKET 327

指南針 COMPASS 345

釣魚竿 FISHING_ROD 346

鍾 WATCH 347

空地圖 MAP 358

剪刀 SHEARS 359

火焰彈 FIREBALL 385

更多在下方!

糧食和種子

物品名稱 物品英文ID 物品數字ID

蘋果 APPLE 260

碗 BOWL 281

燉蘑菇 MUSHROOM_SOUP 282

小麥種子 SEEDS 295

小麥 WHEAT 296

麵包 BREAD 297

生豬排 PORK 319

熟豬排 GRILLED_PORK 320

金蘋果 GOLDEN_APPLE 322

牛奶 MILK_BUCKET 335

生魚 RAW_FISH 349

熟魚 COOKED_FISH 350

糖 SUGAR 353

蛋糕 CAKE 354

曲奇 COOKIE 357

西瓜 MELON 360

南瓜種子 PUMPKIN_SEEDS 361

西瓜種子 MELON_SEEDS 362

生牛肉 RAW_BEEF 363

牛排 COOKED_BEEF 364

生雞肉 RAW_CHICKEN 365

熟雞肉 COOKED_CHICKEN 366

更多在下方!

衣服

物品名稱 物品英文ID 物品數字ID

皮革帽子 LEATHER_HELMET 298

皮革外衣 LEATHER_CHESTPLATE 299

皮革褲子 LEATHER_LEGGINGS 300

皮靴 LEATHER_BOOTS 301

鐵頭盔 IRON_HELMET 306

鐵盔甲 IRON_CHESTPLATE 307

鐵護腿 IRON_LEGGINGS 308

鐵靴 IRON_BOOTS 309

鑽石頭盔 DIAMOND_HELMET 310

鑽石胸甲 DIAMOND_CHESTPLATE 311

鑽石護腿 DIAMOND_LEGGINGS 312

鑽石靴 DIAMOND_BOOTS 313

金頭盔 GOLD_HELMET 314

金護甲 GOLD_CHESTPLATE 315

金護腿 GOLD_LEGGINGS 316

金靴子 GOLD_BOOTS 317

更多見下方!

運輸

物品名稱 物品英文ID 物品數字ID

礦車 MINECART 328

鞍 SADDLE 329

船 BOAT 330

運輸礦車 STORAGE_MINECART 342

動力礦車 POWERED_MINECART 343

更多見下方!

礦石和錠

物品名稱 物品英文ID 物品數字ID

煤炭 COAL 263

木炭 COAL:1 263:1

鑽石 DIAMOND 264

鐵錠 IRON_INGOT 265

金錠 GOLD_INGOT 266

青金石 INK_SACK:4 351:4

更多見下方!

煉葯

物品名稱 物品英文ID 物品數字ID

螢石粉 GLOWSTONE_DUST 348

水瓶 POTION 373

惡魂之淚 GHAST_TEAR 370

金粒~~~~~ GOLD_NUGGET 371

地獄龐 NETHER_STALK 372

玻璃瓶 GLASS_BOTTLE 374

蜘蛛眼 SPIDER_EYE 375

發酵的蜘蛛眼 FERMENTED_SPIDER_EYE 376

烈焰粉 BLAZE_POWDER 377

岩漿膏 MAGMA_CREAM 378

末影之眼 EYE_OF_ENDER 381

閃爍的西瓜 SPECKLED_MELON 382

更多見下方!

裝飾

物品名稱 物品英文ID 物品數字ID

畫 PAINTING 321

告示牌 SIGN 323

木門 WOOD_DOOR 324

鐵門 IRON_DOOR 330

紅磚 CLAY_BRICK 336

粘土 CLAY_BALL 337

床 BED 355

釀造台 BREWING_STAND_ITEM 379

煉葯鍋 CAULDRON_ITEM 380

綠寶石 EMERALD 388

更多見下方!

染料

物品名稱 物品英文ID 物品數字ID

墨囊 INK_SACK 351

紅色玫瑰 INK_SACK:1 351:1

仙人掌綠 INK_SACK:2 351:2

可可豆 INK_SACK:3 351:3

青金石 INK_SACK:4 351:4

紫色的染料 INK_SACK:5 351:5

青色的染料 INK_SACK:6 351:6

淺灰色的染料 INK_SACK:7 351:7

灰色的染料 INK_SACK:8 351:8

粉紅色染料 INK_SACK:9 351:9

黃綠色染料 INK_SACK:10 351:10

蒲公英黃 INK_SACK:11 351:11

淺藍色的染料 INK_SACK:12 351:12

品紅染料 INK_SACK:13 351:13

橙色染料 INK_SACK:14 351:14

骨粉 INK_SACK:15 351:15

更多在下方!

光碟

物品名稱 物品英文ID 物品數字ID

唱片C418-13 GOLD_RECORD 2256

唱片C418-cat GREEN_RECORD 2257

唱片C418-blocks RECORD_3 2258

唱片C418-chirp RECORD_4 2259

唱片C418-far RECORD_5 2260

唱片C418-mall RECORD_6 2261

唱片C418-mellohi RECORD_7 2262

唱片C418-satl RECORD_8 2263

唱片C418-strad RECORD_9 2264

唱片C418-ward RECORD_10 2265

唱片C418-11 RECORD_11 2266

唱片C418-wait RECORD_12 2267

更多見下方!

[spoiler]

雜物

[spoiler]

物品名稱 物品英文ID 物品數字ID

箭 ARROW 262

木棍 STICK 280

線 STRING 287

羽毛 FEATHER 288

火葯 SULPHUR 289

燧石 FLINT 318

雪球 SNOW_BALL 332

皮革 LEATHER 334

甘蔗 SUGAR_CANE 338

紙 PAPER 339

書 BOOK 340

粘液球 SLIME_BALL 341

雞蛋 EGG 344

骨頭 BONE 352

腐肉 ROTTEN_FLESH 367

末影珍珠 ENDER_PEARL 368

火焰棒 BLAZE_ROD 369

書與筆 BOOK_AND_QUILL 386

成書 WRITTEN_BOOK 387

更多見下方!

紅石

物品名稱 物品英文ID 物品數字ID

紅石 REDSTONE 331

紅石中繼器 DIODE 356

紅石比較器 0404

資料拓展:

《我的世界》(Minecraft)是一款風靡全球的3D沙盒游戲,由網易游戲代理運營的中國版手游,現在已開放App Store官方正版的免費下載。 憑借開放自由的游戲世界、超乎想像的游戲玩法,《我的世界》深受上億玩家的喜愛。玩家可以獨自一人、或與朋友們並肩冒險,探索隨機生成的世界,創造令人驚嘆的奇跡。載入豐富的組件資源,更能夠自由定製自己的游戲世界,開啟獨一無二的探索旅程。充滿無限可能的《我的世界》

D. 律師頭上那頂帽子的緣由

依照規定,西方的法官必須戴假發,這其中有點故事。假發時尚自法國國王路易十三開始,17世紀尤甚,是社會地位的象徵。不少行業也將其作為標志。但法國大革命和美國革命戰爭滌盪污泥濁水,革命黨移風易俗,一掃各種地位、等級的標志,現在只有英國和少數幾個國家的法院系統保持這種習慣。英國的法官以及從前英聯邦國家和地區,包括香港的法官,頭上戴著一個披肩假發,律師戴著小假發,法官和律師都穿法袍,通常是黑色的。這種裝飾下的開庭,給人一種非常禮儀化的感覺。據說,法官穿上黑袍、戴上假法,就可以掩去其本來面目,去除私心雜念,成為法治的化身,成為真、善、美的化身。

E. 求翻譯,英譯漢~~~

語言是文化的反映。Runqing延長和劉鄧(1989)做了一個更完整的狀態的語言和文化之間的關系是語言是一種文化的一部分,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語言與文化是兩個合作方面。作為一種內在的文化的一部分,語言進行傳播文化、鏡子文化,文化和能幫助發展文化。語言也取決於文化,反映出的影響和文化,帽子是,語言,作為文化的一部分,也傳達出的文化。它是不可能單獨語言的使用,從文化、沒有語言,他們維護、文化,語言就不可能攜帶了一個民族的文化和社會生活經歷的這個民族,深刻反映了一個民族文化的重要特徵。當我們將語言和文化的關系,我們不得不提到之間並沒有薩丕爾-沃爾夫假設的,它本質上說,該結構或語言習慣性地使用的方式影響一個人的所思所想的行為。這個假說表明語言不僅是一種手段,財務報告的經驗,但更重要的是,這是一種可以定義的經驗。

企業文化影響的語言在以下的所有方面。

首先,文化形成和發展的制約因素,比如,語言語音、詞彙和語法。多義的詞(一詞多義)則在於它的象徵是實際的詞,反映了人們對這個詞的不同的看法,也就是說,它是民族文化決定了單詞的意思。

第二,文化的內容和方式決定了參考的語言。正如我們都知道那是什麼語言指的是事物圍繞人類文化的話。

語言是指的方式體現和反映事物的文化心態的人。

第三,文化上的影響語言體現在人們的語言思想和方式的表達。作為載體和工具的表達思想,在手裡的語言提出了發展思想,另一方面,它一直是制約思想。考慮到語言和文化的關系,必須毫不動搖地鼓勵多元文化交融在英語教學中,尤其是在英語口語教學。

F. 高分!跪求!~~~~~~~~~~中英社交禮儀差異及影響

歐洲國家——英國禮儀(習俗禁忌)
1、喜喪禮儀
英格蘭人的婚俗豐富多采,從求婚到度蜜月均按自已的傳統方式進行。在英格蘭北部約克市求婚方式頗為奇特,繼承了古代民間遺風,女孩子成熟以後,需要出嫁了,便穿上不同顏色的緊身服飾,向男性示意。不同的顏色表示不同的意思,恰恰和交通信號燈一致。綠色的表示:"來吧!我願意戀愛,大膽地追求吧!"黃色表示:"機遇是有的,如果合我的意還是有成功的機會。"紅色表示:"目前我還不想談情說愛,不要追求我。"勇敢的小夥子會根據對方的服色,根據自已的選擇去大膽地追求,決不會被扣上行為不端的帽子。 一旦雙方確立了戀愛關系,男方要送給女方訂婚戒指並舉行儀式。這種習俗遍及整個英國。結婚或定婚戒指是許多民族的傳統習俗,英格蘭人在教堂里舉行婚禮儀式時,新郎給新娘戴戒指是不可缺少的一項重要內容。人們甚至認為不戴戒指的婚姻是無效的。當神父詢問一對新人是否願意做對方的妻子或丈夫、能否相互尊重、白頭偕老後,新郎給新娘的無名指上戴上一枚戒指。它象徵著丈夫對妻子的純真愛情,同時妻子也表示接受並忠實於這種愛情。
戴戒指的習俗可以追溯到古代埃及、中國,它不僅作為一種信物也是一種裝飾品。婚姻戒指最初並不鑲嵌鑽石、翡翠以及紅藍寶石等飾物,純潔的圓形象徵著由婚姻聯袂在一起的兩個人的團圓。在一些民族中象徵著一種魔力,保佑夫婦幸福長壽,同時,施予者表示對接受者的信任,接受者表示對施予者的忠誠。 金戒指象徵愛情的純真,銀戒指意味情感溫柔。英國人同西方各國一樣,定婚戒指是金制的而不鑲嵌任何寶石,結婚戒指應加裝飾物,至於戒指的質量則根據個人的經濟條件不同而不同。定婚、結婚戒指可戴在同一無名指上,也可以由結婚戒指取代定婚戒指。 英國在16世紀時,結婚戒指的內側經常刻是家族的圖案或箴言,諸如"上帝使我成為某某的妻子,"某位主教的妻子的戒指上刻上一隻手、一顆心、一頂主教冠和一個骷髏,銘文是:"前三個我賜予你,第四個使我超脫。"今天戒指上的銘文大多隻刻上新郎和新娘名字的開頭字母。 英國人結婚要穿禮服;新娘身著白衫、白裙、頭戴白色花環,還要罩上長長的白紗,手持白色花束。總之,英國人崇尚白色,它象徵愛情純潔、吉祥如意。而戴頭紗的習俗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世紀,當時兩河流域就已盛行女子戴頭紗。在古希臘,舉行結婚儀式時不僅新娘要戴亞麻或毛織品的頭紗,而且一對新人都要戴上花冠。到了羅馬時代,不同宗教信仰的人要戴不同顏色的頭紗以示區別。中世紀以後,宮廷貴族之中出現了用珍珠裝飾的花冠。爾後,發展成為白色頭紗,並且尺碼日益延長,並遍及歐洲各地。 舉行婚禮時,身穿白紗禮服,頭披白紗的新娘挽住父親的手臂,由女賓相伴,在婚禮進行曲中步入教堂。著禮服的新郎在男賓陪同下站在聖壇等待新娘。 英國人家中有人去世,往往在報上登一則小啟事,親友見啟事後前去參加葬禮,以表對死者的敬意和對其家屬的問候。 一旦舉行完婚,新郎新娘從教堂里出來的時候,人們要向新人祝賀,這種祝賀不是親吻、擁抱和握手,而是向他們撒五彩繽紛的紙屑。撒紙屑的習俗起源於撒麥粒。1491年英國國王亨利七世攜王後到布里斯托爾旅行。旅行途中,被一位麵包師的妻子看到,於是她從窗子里向他們撒麥粒,並高呼:"歡迎你們,陛下!祝你們幸福、長壽。"這成為一段佳話,到16世紀時,這一習俗已廣為流傳,人們向新郎、新娘撒麥粒,有時還染各種顏色。麥粒象徵著豐收和生活富裕,同時也祝賀新婚夫婦幸福長壽,子孫滿堂。 度蜜月也是英國各地青年結婚的重要內容之一。他們把積蓄下來的錢用於旅遊,而結婚後去旅遊便稱作度蜜月。這原是古代的習俗,在新婚之時一定要飲用一種用蜂蜜特製的飲料,用來象徵家庭美滿、愛情甜蜜和生活幸福。而這種飲料從結婚開始要喝30天,因此就把新婚第一個月稱作蜜月了。

在英國對於結婚紀念日十分重視,每年都要慶祝並有不同的稱謂。第一年是紙婚,第二年是棉婚,第三年為皮革婚,第四年為毅婚,第五年稱木婚,第六年稱鐵婚,第七年叫銅婚,第八年叫陶器婚,第九年為柳婚,第十年是錫婚,以後是鋼婚、繞仁婚、花邊婚、象牙婚、水晶婚。從第十五年以後,每五年各有一個稱謂,依次為搪瓷婚、銀婚(第二十五年是個大典)、珠婚、珊瑚婚、紅寶石婚、藍寶石婚、金婚(五十年是第二大典)、翡翠婚、鑽石婚。這最後一個是第三大慶典,但很少有人能夠慶祝這個慶典。

2、英國的習俗禮儀
英國全稱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簡稱聯合王國,簡稱英國。 英國是歐洲西部的群島國家,面積25.4萬平方公里,人口5650萬,其中英格蘭人佔83%。主要宗教是新教和羅馬天主教。首都倫敦,被稱為"世界霧都。有時數天濃霧不散。幾步之外什麼都看不聽清。 現英國政府實行君主立憲,責任內閣制。國會分上、下兩院。下院議員由人民選舉,任期5年。上院由世襲或加封之貴族、教士或社會賢達組成。此外,內閣掌握政權,閣員由首相提名,經由國王同意任命。此外,首相為下議院多數黨領袖,有權解散、改選下議院。王位繼承,無子時由長女繼任。現任國王為伊麗沙白二世。 英國有"世界工場"之稱。英國是世界上工業化最早的國家。到1850年,英國工業生產佔世界總產量的39%,貿易量佔世界貿易量的21%,均居世界第1位。煤和鋼鐵總產量都佔世界總產量的一半以上。 目前,英國是世界第4貿易大國,是依靠對外貿易發展本國經濟的國家,是世界上最大的工業原料和食品進口國之一。 英國的國民特性與其文化背景密切相關。英國的經濟發展較早,在大部分外國人的眼裡,英國人"自命清高"和"難於接近"。但是,事實上,也並非完全如此,他們之間善於互相理解,能體諒別人。無論辦什麼事情,總是盡可能不留壞印象,紳士風度,處處可見。他們懂得如何造就一個協調的環境,讓大家和諧而愉快地生活。職業感強烈,是英國人的另一大特性。選擇了一種職業,就一定要讓自己的業務精益求精。商務交往中,他們重交情,不刻意追求物質,不掂斤撥兩,一副大家的作風。對商務談判,他們往往不做充分的准備,細節之處不加註意,顯得有些鬆鬆垮垮。但英國商人很和善、友好,易於相處。因此,遇到問題也易於解決。他們好交際,善應變,有很好的靈活性,對建設性的意見反映積極。在英國,"外表決定一切",與英國人交往要盡量避免感情外露。受到款待一定要致謝,事後致函表示謝意,更能引起注意,贈送小禮品能增加友誼。在英國經商,必須屬守信用,答應過的事情,必須全力以赴,不折不扣地完成。

3 、 國家——英國禮儀(餐飲禮儀)

時間上:如果 被邀請到別人家做客,就要考虎這樣幾個情況。比如,該在什麼時候到主人家?如果不是談正經事,只是個社交聚會,早到是不禮貌的。女主人正在做准備,她還沒完全准備好你就到了,會使她感到非常尷尬。晚到10分鍾最佳。晚到半小時就顯得太遲了,需要向主人致歉。什麼時候應該離開呢?這沒什麼規定,但在主人家坐得太晚是很不禮貌的。如果只是邀請你共進晚餐和聊天,那麼你最好在10點至11點之間離開或者餐後1小時告別。如果你被邀請留下來住幾天或度周末,在離開之前應特意買束花送給女主人,這會使她非常高興。另外,離開後的第二天要發一封便函向主人致謝,並隨附一件小禮品如一盒巧克力或一些鮮花等。

餐飲 儀
做客 餐桌上的禮節

英國 宴請方式多種多樣,主要有茶會和宴會,茶會包括正式和非正式茶會。英國人在席間不布菜也不勸酒,全憑客人的興趣取用。一般要將取用的菜吃光才禮貌,不喝酒的人在侍者斟酒時,將手往杯口一放就行。客人之間告別可相互握手,也可點頭示意。
4、歐洲國家——英國禮儀(社交禮儀)

儀態 儀
在英 ,人們在演說或別的場合伸出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手心向外,構成V形手勢,表示勝利;在英國,如有人打噴嚏,旁人就會說上旁保佑你,以示吉祥。

相見 儀
在英 ,當嬰兒出生時,父母親朋一般依嬰兒的特徵,父親的職業為嬰兒取名,有的母親家庭顯赫,就用娘家的姓作為嬰兒的第二個名字。在英國,孩子們只對父母親的兄弟姐妹稱叔。英國老人講究獨立,不喜歡別人稱自己老,走路時不必攙扶他們。

商務 儀
到英 從事商務活動要避開7,8月,這段時間工商界人士多休假,另外在聖誕節,復活節也不宜開展商務活動。在英國送禮不得送重禮,以避賄賂之嫌。在商務會晤時,按事先約好的時間光臨,不得早到或遲到。英國工商界人士辦事認真,不輕易動感情和表態,他們視誇誇其談,自吹自擂為缺乏教養的表現。

旅遊 儀
到英 旅行,需注意當地的所有車輛均沿馬路的左側行駛。英國人遵守紀律,即便是幾個人上車,他們也會自覺地排隊上車。在英國坐計程車,一般按10%左右付小費,將小費列入服務費帳單的飯店不必另付小費。在主人家中作客數日,視情況付給提供服務的傭人一些小費。

5 旅遊的三個禁忌

討厭 問私

如 英國旅遊,千萬不要問人家「您去哪兒」、「吃飯了嗎?」這類問題,中國人認為很熱情,英國人會認為你很粗魯,他們討厭別人過問他們的個人生活,不能問女士的年齡。英國人非常不喜歡談論男人的工資和女人的年齡,甚至他家裡的傢具值多少錢,也是不該問的。如果你問了一位女士的年齡,也是很不合適的,因為她認為這是她自己的秘密,而且每個人都想永葆青春,沒有比對中年婦女說一聲「你看上去好年輕」更好的恭維了。

不能 隊
英國 有排隊的習慣,你可以看到他們一個挨一個地排隊上公共汽車、火車或買報紙。擠隊是一種令人不齒的行為。

不能 價
在英 購物,最忌諱的是砍價。英國人不喜歡討價還價,認為這是很丟面子的事情。如果你購買的是一件貴重的藝術品或數量很大的商品時,你也需要小心地與賣方商定一個全部的價錢。英國人很少討價還價,如果他們認為一件商品的價錢合適就買下,不合適就走開。
另外還有一些:
英國 禮俗豐富多彩,彼此第一次認識時,一般都以握手為禮,不像東歐人那樣常常擁抱。隨便拍打客人被認為是非禮的行為,即使在公務完結之後也如此。英國人有些禁忌須注意,如他們從不從梯子下走過,在屋裡不撐傘,從不把鞋子放在桌子上,和人像做裝潢等。

英國 注意服裝,穿著要因時而異。他們往往以貌取人,儀容態度尤須注意。英國人講究穿戴,只要一出家門,就得衣冠楚楚。雖然英國人已無昔日的雄風,可是自負心特別強。中、上層的人士由於地著舒適的生活,因此,養成了一種傳統的"紳士"、"淑女"風度。但他們守舊,一般都熱衷於墨守成規,矜持莊重。一般家庭喜愛以前幾代傳下來的舊傢俱、舊擺設、舊鍾表而炫耀於人。首都倫敦有許多"百年老店",而且越是著名的商店,越對原有的式樣或布置保持得越完整。汽車發動機雖然換上新型號的了,但車型還要盡量保持過去的老樣子。倫敦有兩家郵局,一年365天晝夜營業,從不休息,據說這是遵循英國的古老傳統而保留下來的。

英國 性格孤僻,生活刻板,辦事認真,對外界事情不感興趣,往往寡言少語,對新鮮事物持謹慎態度,具有獨特的冷靜的幽默。他們保守、冷漠,感情輕意不外露,即便有很傷心的事,也常常不表現出來。他們很少發脾氣,能忍耐,不願意與別人作無謂的爭論。英國人做事很有耐心,任何情況之下,他們絕不面露焦急之色。

英國 待人彬彬有禮,講話十分客氣,"謝謝"、"請"字不離口。對英國人講話也要客氣,不論他們是服務員還是司機,都要以禮相待,請他辦事時說話要委婉,不要使人感到有命令的口吻,否則,可能會使你遭到冷遇。英國人對於婦女是比較尊重的,在英國,"女士優先"的社會風氣很濃。如走路時,要讓女士先進。乘電梯讓婦女先進。乘公共汽車、電車時,要讓女子先上。斟酒要給女賓或女主人先斟。在街頭行走,男的應走外側,以免發生危險時,保護婦女免受傷害。丈夫通常要偕同妻子參加各種社交活動,而且總是習慣先將妻子介紹給貴賓認識。按英國商務禮俗,隨時宜穿三件套式西裝,打傳統保守式的領帶,但是勿打條紋領帶,因為英國人會聯想到那是舊"軍團"或老學校的制服領帶。英國人的時間觀念很強,拜會或洽談生意,訪前必須預先約會,准時很重要,最好提前幾分鍾到達為好。他們相處之道是嚴守時間,遵守諾言。

英國 民族還是遵循傳統的習慣,宜避免老用"English"一字來表示"英國的".如遇到兩個商人,一個是蘇格蘭人或威爾士人,你說他是"英國人",那麼,他會糾正你說,他是"蘇格蘭人"或"威爾士?quot;,宜用"British"一字。談生意態度須保守,謹慎。初次見面或在特殊場合,或者是表示贊同與祝賀時,才相互握手。在英國,不流行邀對方早餐談生意。一般說來,他們的午餐比較簡單,對晚餐比較重視,視為正餐。

因此 重大的宴請活動,大家都放在晚餐時進行。去英國人家裡作客,最好帶點價值較低的禮品,因為花費不多就不會有行賄之嫌。禮品一般有:高級巧克力、名酒、鮮花,特別是我國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間工藝美術品,他們格外欣賞。而對有客人公司標記的紀念品不感興趣。在英國,服飾、香皂之類的物品未免太涉及到個人的私生活,故幫一般不用來送人.菊花在任何歐洲國家都只用於萬聖節或葬禮,一般不宜送人。白色的百合花在英國象徵死亡,也不宜送人。其他的花都可送人。盆栽植物一般是宴會後派人送去。若請你到人家裡作客,需要注意,如果是一種社交場合,不是公事,早到是不禮貌的,女主人要為你做准備,你去早了,她還沒有準備好,會使她難堪。最好是晚到10分鍾。在接受禮品方面,英國人和我國的習慣有很大的不同。他們常常當著客人的面打開禮品,無論禮品價值如何,或是否有用,主人都會給以熱情的贊揚表示謝意。蘇格蘭威士忌是很通行的禮品,烈性威士忌則不然。

英國 人一般不喜歡邀請至家中飲宴,聚會大都在酒店、飯店進行。英國人的飲宴,在某種意義上說,是儉朴為主。他們討厭浪費的人。比如說,要泡茶請客,如果來客中有三位,一定只燒三份的水。英國對飲茶十分講究,各階層的人都喜歡飲茶,尤其是婦女嗜茶成癖.英國人還有飲下午茶的習慣,即在下午3—4點鍾的時候,放下手中的工作,喝一杯紅茶,有時也吃塊點心,休息一刻鍾,稱為"茶休"。主人常邀請你共同喝下午茶,遇到這種情況,大可不必推卻。在正式的宴會上,一般不準吸煙。進餐吸煙,被視為失禮。

在英 ,邀請對方午餐、晚餐、到酒吧喝酒或觀看戲劇、芭蕾舞等,會被當作送禮的等價。主人提供的飲品,客人飲量以不超過3杯為宜,如果感到喝夠了,可以將空杯迅速地轉動一下,然後交給主人,這表示喝夠了,多謝的意思。酒館開門時間一般是上午11時至下午3時,下午5時半到晚上11時。酒館里渴酒的人一般比較多,高峰時,後來的客人沒有座位,就買零酒隨便站著喝。

英國 人對建設性意見反應積極。衣著講究,好講派頭,出席宴會或晚會時,習慣穿黑色禮服,衣褲須燙得筆挺。訪問英國注意他們一些忌諱:忌談個人私事、家事、婚喪、年齡、職業、收入、宗教問題。由於宗教的原因,他們非常忌諱"13"這個數字,認為這是個不吉祥的數字。日常生活中盡量避免"13"這個數字,用餐時,不準13人同桌,如果13日又是星期五的話,則認為這是雙倍的不吉利。不能手背朝外,用手指表示"二",這種"V」形手勢,是蔑視別人的一種敵意做法。上街走路,千萬注意交通安全,所有車輛都靠左行駛。商務活動在2~6月、9月中至11月最宜。聖誕節及復活節前後兩周最好勿去。英國有銀行春假(聖靈降臨)節,在6月(第一個周末);銀行暑假節,8月(最後一個周末)。飲水均安全。英國免費醫療,即便是臨時來英國的外國人有急病,也不例外。

中國禮儀: ③饗燕飲食禮儀。饗在太廟舉行,烹太牢以飲賓客,重點在禮儀往來而不在飲食,燕即宴,燕禮在寢宮舉行,主賓可以開懷暢飲。燕禮對中國飲食文化形成有深遠的影響。節日設宴在中國民間食俗上形成節日飲食禮儀。正月十五吃元宵,清明節吃冷飯寒食,五月端陽的粽子和雄黃酒,中秋月餅,臘八粥,辭歲餃子等都是節日儀禮的飲食。在特定的節日吃特定的食物,這也是一種飲食禮儀。宴席上的座次,上菜的順序,勸酒、敬酒的禮節,也都有社會往來習俗中男女、尊卑、長幼關系和祈福避諱上的要求。 ④賓禮。主要是對客人的接待之禮。與客人往來的饋贈禮儀有等級差別。士相見,賓見主人要以雉為贄;下大夫相見,以雁為贄;上大夫相見,以羔為贄。 ⑤五祀。指祭門、戶、井、灶、中溜(中室)。周代是春祀戶,夏祀灶,六月祀中溜,秋祀門,冬祭井。漢魏時按季節行五祀,孟冬三月「臘五祀」,總祭一次。唐、宋、元時採用「天子七祀」之說,祀司命(宮中小神)、中溜、國門、國行、泰厲(野鬼)、戶、灶。明清兩代仍祭五祀,清康熙之後,罷去門、戶、中溜、井的專祀,只在臘月二十三日祭灶,與民間傳說的灶王爺臘月二十四朝天言事的故事相合,國家祀典採用了民間形式。 ⑥儺儀。濫觴於史前,盛行於商周。周代的儺儀是四季驅邪逐疫。周人認為自然的運轉與人事的吉凶息息相通。四季轉換,寒暑變異,瘟疫流行,鬼魂乘勢作祟,所以必須適時行儺以逐邪惡。儺儀中的主神是方相氏。兩漢,儺儀中出現了與方相氏相配的十二獸。魏晉南北朝隋唐沿襲漢制,儺儀中加入了娛樂成分,方相氏和十二神獸角色,由樂人扮演。至今仍有遺存的貴州土家族儺堂儀最為完整典型。 實在多了點一次上不完!

G. 中英兩國茶文化的茶藝有哪些

中國最早發現和利用茶葉的國家,茶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而英國本土並不出產茶葉,卻是世界上人均茶消費量最大的國家。二者有何差異?今天學習啦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講中英兩國茶文化的差異。
中英兩國茶文化的差異之品飲方式
中國飲茶分為兩類,一類是「混飲」,即在茶中根據個人的口味嗜好加鹽、加糖、加奶或蔥、桔皮、薄荷、桂圓、紅棗。加桔皮、薄荷的方式源自於中唐以前的煮茶法:從食用而來,用鮮葉或干葉烹煮成羹湯而飲,通常加鹽調味;從葯用而來,用鮮葉或干葉,往往佐以姜、桂、椒、桔皮、薄荷等熬煮成湯汁而飲。而現在這種方式主要集中在少數民族地區。藏族的酥油茶就是在熬好的磚茶濃湯中加入鹽、酥油、奶等製成;回族以茶葉、龍眼乾和冰糖混合沖泡成的蓋碗茶,俗稱為「三香茶」,再加上葡萄乾和杏干,通稱為「五香茶」,如果再加上枸杞、花生仁和芝麻沖泡,則稱為「八寶茶」。另一類是漢族的「清飲」,即在茶中不加入任何有損茶本味與真香的配料,單單用開水泡茶來喝,沿襲著明清時的茶飲傳統,以清飲雅賞的沖泡茶為主。
英國人最初飲用的也是綠茶,後來大都喝湯濃味醇、營養豐富的紅茶,據說因為綠茶不易保存,而紅茶是發酵程度為80% 以上的全發酵茶,不易霉變。不過另一個更可信的原因則是綠茶性寒,紅茶性暖,英倫三島四面環海,終年陰冷潮濕,於是氣候決定了人們的選擇。他們從印度、錫蘭、肯亞等地進口紅茶,在茶里加入牛奶和糖以去掉茶鹼,把苦澀的茶水變成適合自己口味的甜飲料,就象他們把來自赤道國家的苦咖啡改造成充滿奶香味的甜咖啡一樣,這與中國的口味已是南轅北轍。此外,他們還在茶里加蜂蜜、肉桂、胡椒、威士忌、黃油、雞蛋,以及一切他們想加入的東西,隨心所欲的創造了許多口味。用佛手柑油調制的格雷伯爵茶、阿薩姆紅茶等少數品種,成為經典而獨特的民族茶產品,享譽世界。此外,英國人對茶葉本身也進行了改造。袋裝的茶葉末代替了片片茶葉,稱為速溶茶。連袋一起放進熱水杯里,一小袋只泡一杯茶。家用茶壺還有過濾杯,用開水沖下,過濾而出。這與中國人將整片茶葉放在開水裡,在氤氳的熱氣中欣賞盛開的茶葉花,已是大相徑庭。

中英兩國茶文化的差異之茶道精神
「和」是中國茶文化哲學思想的核心,是茶道的靈魂。「靜」是中國茶道修習的不二法門。「恰」是中國茶道修習實踐中的心靈感受。「真」是中國茶道終極追求。
與中國茶道不一樣,維多利亞下午茶會是英國紅茶文化的核心內容,作為一門綜合的藝術,簡朴卻不寒酸,華麗卻不庸俗。傳統中,女主人一定會以家中最好的房間、最好的瓷器來接待賓客。而產自印度的大吉嶺茶或伯爵茶以及精緻的點心則成為下午茶的主角。在午後溫暖的陽光下,伴隨著悠揚的古典音樂,人們便在這種輕松自在下愉悅著自己的身心。喝茶的時間應該是下午四點鍾(俗稱Low );在維多利亞時代,男士必須著燕尾服,女士則著長袍。現在每年英國白金漢宮舉行的正式下午茶會,男性來賓仍身著燕尾服、頭戴紳士帽和手持雨傘,女性則需著白天穿的正式洋裝,而插著羽毛的各式各樣的帽子則又是一道美麗的風景線。通常由女主人著正式服裝親自為客人服務,非不得以才讓女傭協助,從而以表示對來賓的尊重。
中英兩國茶文化的差異之飲茶禮儀
在多數中國人眼裡,飲茶隨時可以進行,沒有儀式。飲茶是一種可有可無的生活習慣,談不上尊貴與寵愛。所謂的茶文化更多留戀於正式的茶館里。與之相較,英國人嗜茶、尊茶的風氣要濃厚得多。一個典型的英國家庭一天至少喝五次茶。早晨醒來,主人會靠在床上喝一杯醒早茶,提神醒腦,稱為「Early Morning Tea」。如果有客人,早茶就是問候客人的最好方式;上午11點鍾左右,是紅茶佐茶點,稱為「Eleven』s Tea」;中午午餐時要喝奶茶;下午5點鍾左右是著名的下午茶「FiveO』clock Tea」;晚上睡覺前還要喝告別茶「After Dinner Tea」。此外,還有名目繁多的茶宴(Tea Party)、花園茶會(Tea in Garden),野餐茶會(Picnic Tea),花樣百出,煞費周章。
中英兩國茶文化的差異之影響
飲茶早已是中國人根深蒂固的傳統習慣。自唐宋以來,茶即為開門七件事之一。與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民不可一日無茶」是中國人生活的一個剪影。時至今日,不論大江南北,不限五湖四海,甚至是異國他鄉.只要有中國人的地方,哪戶家庭不是在演繹著「客來敬茶」的禮儀傳統、享受著茶飲的美妙滋味呢?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雖然各個民族所處的地理環境不同,所具有的歷史文化不一樣.人們的生活習慣也千差萬別,但飲茶卻是共同愛好。新疆維吾爾族就有「寧可一日無米.不可一日無茶」的俗語,雲南的納西族也有諺語說「早茶一盅,提神去痛;一天三盅,雷打不動。」隨著我國茶文化的發展,茶被尊為國飲;柴米油鹽醬醋茶——茶是我國人民物質生活的必需品;琴棋書畫詩酒茶——茶是我國傳統文化的載體。
「英國變成一個喝茶的國家,至少在民族營養、社會倫理、經濟政治等方面,對英國現代文明的進程有過有益的影響。」英國人用本民族的牛奶和美洲的糖將苦澀的茶變成了甜飲料,使其富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於是,茶就成了香濃味醇、營養豐富的生活必需品,成了日常食品乾麵包、乳酪、鹹肉的佐餐飲料,特別是茶進入平民百姓家庭後,飲茶成為習慣化、儀式化的生活內容。下午茶不僅僅是溫馨、寧靜、和諧、休閑的家庭生活象徵,為女性參與社交生活提供了場所——家庭茶室和社會茶園,在陶冶性情、維護道德、塑造溫情脈脈的家庭關系和社會倫理上,都功不可沒。而國內對茶葉巨大的消費量刺激了英國的對外貿易和殖民擴張,特別是英國為了改變茶葉輸入,白銀外流的窘境,將鴉片輸入中國後,英國和東印度公司賺取了滾滾財富,支持了大英帝國龐大的東方殖民地,為早期工業文明提供了資本積累,進而為英國驅動的世界貿易體系奠定了基礎。
「和、靜、怡、真」是中國茶道的「四諦」。中國人飲茶並不只是起著休息和娛樂的作用,而是把它作為精神的激勵與情感的寄託,而西方則缺乏這種哲學的東西。英國人品茶更活潑和更重社交,強調一種優雅的格調。

H. 中英兩國文化的禁忌的比較

中國人用筷子的12種禁忌
中國人使用筷子用餐是從遠古流傳下來的,古時又稱其為「箸」,日常生活當中對筷子的運用是非常有講究的。一般我們在使用筷子時,正確的使用方法講究得是用右手執筷,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筷子的上端,另外三個手指自然彎曲扶住筷子,並且筷子的兩端一定要對齊。在使用過程當中,用餐前筷子一定要整齊碼放在飯碗的右側,用餐後則一定要整齊的豎向碼放在飯碗的正中。但這要絕對禁忌以下十二種筷子的使用方法。
1、三長兩短:
這意思就是說在用餐前或用餐過程當中,將筷子長短不齊的放在桌子上。這種做法 是大不吉利的,通常我們管它叫「三長兩短」。其意思是代表「死亡」。因為中國人過去認為人死以後是要裝進棺材的,在人裝進去以後,還沒有蓋棺材蓋的時候,棺材的組成部分是前後兩塊短木板,兩旁加底部共三塊長木板,五塊木板合在一起做成的棺材正好是三長兩短,所以說這是極為不吉利的事情。

2、仙人指路:
這種做法也是極為不能被人接受的,這種拿筷子的方法是,用大拇指和中指、無名指、小指捏住筷子,而食指伸出。這在北京人眼裡叫「罵大街」。因為在吃飯時食指伸出,總在不停的指別人,北京人一般伸出食指去指對方時,大都帶有指責的意思。所以說,吃飯用筷子時用手指人,無異於指責別人,這同罵人是一樣的,是不能夠允許的。還有一種情況也是這種意思,那就是吃飯時同別人交談並用筷子指人.

3、品箸留聲:
這種做法也是不行的,其做法是把筷子的一端含在嘴裡,用嘴來回去嘬,並不時的 發出噝噝聲響。這種行為被視為是一種下賤的做法。因為在吃飯時用嘴嘬筷子的本身就是一種無禮的行為,再加上配以聲音,更是令人生厭。所以一般出現這種做法都會被認為是缺少家教,同樣不能夠允許。

4、擊盞敲盅:
這種行為被看作是乞丐要飯,其做法是在用餐時用筷子敲擊盤碗。因為過去只有要飯的才用筷子擊打要飯盆,其發出的聲響配上嘴裡的哀告,使行人注意並給與施捨。這種做法被視為極其下賤的事情,被他人所不齒。

5、執箸巡城:
這種做法是手裡拿著筷子,做旁若無人狀,用筷子來回在桌子上的菜盤里巡找,知從哪裡下筷為好。此種行為是典型的缺乏修養的表現,且目中無人極其令人反感。

6、迷箸刨墳:
這是指手裡拿著筷子在菜盤里不住的扒拉,以求尋找獵物,就像盜墓刨墳的一般。這種做法同「迷箸巡城」相近,都屬於缺乏教養的做法,令人生厭。

7、淚箸遺珠:
實際上這是用筷子往自己盤子里夾菜時,手裡不利落,將菜湯流落到其它菜里或桌子上。這種做法被視為嚴重失禮,同樣是不可取的。

8、顛倒乾坤:
這就是說用餐時將筷子顛倒使用,這種做法是非常被人看不起的,正所謂飢不擇食,以至於都不顧臉面了,將筷子使倒,這是絕對不可以的。

9、定海神針:
在用餐時用一隻筷子去插盤子里的菜品,這也是不行的,這是被認為對同桌用餐人 員的一種羞辱。在吃飯時作出這種舉動,無異於在歐洲當眾對人伸出中指的意思是一樣的,這也是不行的。

10、當眾上香:
則往往是出於好心幫別人盛飯時,為了方便省事把一副筷子插在飯中遞給對方。被會人視為大不敬,因為北京的傳統是為死人上香時才這樣做,如果把一副筷子插入飯中,無異是被視同於給死人上香一樣,所以說,把筷子插在碗里是決不被接受的。

11、交叉十字:
這一點往往不被人們所注意,在用餐時將筷子隨便交叉放在桌上。這是不對的,為北京人認為在飯桌上打叉子,是對同桌其他人的全部否定,就如同學生寫錯作業,被老師在本上打叉子的性質一樣,不能被他人接受。除此以外,這種做法也是對自己的不尊敬,因為過去吃官司畫供時才打叉子,這也就無疑是在否定自己,這也是不行的。

12、落地驚神:
所謂「落地驚神」的意思是指失手將筷子掉落在地上,這是嚴重失禮的一種表現。因為北京人認為,祖先們全部長眠在地下,不應當受到打攪,筷子落地就等於驚動了地下的祖先,這是大不孝,所以這種行為也是不被允許的。但這有破法,一但筷子落地,就應當趕緊用落地的筷子根據自己所坐的方向,在地上畫出十字。其方向為先東西後南北。意思是我不是東西,不該驚動祖先,然後再將起筷子,嘴裡同時說自己該死。

以上所說的十二種筷子的禁忌,是我們日常生活當中所應當注意的,作為一個禮儀之邦和古老的城市,通過對一雙小小筷子的用法,就能夠讓人們看到他那深厚的文化積淀。
參考資料:http://dy.tfol.com/bbs/printpage.asp?BoardID=9&ID=5420
英國禮儀(習俗禁忌)

喜喪禮儀

英格蘭人的婚俗豐富多采,從求婚到度蜜月均按自已的傳統方式進行。在英格蘭北部約克市求婚方式頗為奇特,繼承了古代民間遺風,女孩子成熟以後,需要出嫁了,便穿上不同顏色的緊身服飾,向男性示意。不同的顏色表示不同的意思,恰恰和交通信號燈一致。綠色的表示:"來吧!我願意戀愛,大膽地追求吧!"黃色表示:"機遇是有的,如果合我的意還是有成功的機會。"紅色表示:"目前我還不想談情說愛,不要追求我。"勇敢的小夥子會根據對方的服色,根據自已的選擇去大膽地追求,決不會被扣上行為不端的帽子。

一旦雙方確立了戀愛關系,男方要送給女方訂婚戒指並舉行儀式。這種習俗遍及整個英國。結婚或定婚戒指是許多民族的傳統習俗,英格蘭人在教堂里舉行婚禮儀式時,新郎給新娘戴戒指是不可缺少的一項重要內容。人們甚至認為不戴戒指的婚姻是無效的。當神父詢問一對新人是否願意做對方的妻子或丈夫、能否相互尊重、白頭偕老後,新郎給新娘的無名指上戴上一枚戒指。它象徵著丈夫對妻子的純真愛情,同時妻子也表示接受並忠實於這種愛情。

戴戒指的習俗可以追溯到古代埃及、中國,它不僅作為一種信物也是一種裝飾品。婚姻戒指最初並不鑲嵌鑽石、翡翠以及紅藍寶石等飾物,純潔的圓形象徵著由婚姻聯袂在一起的兩個人的團圓。在一些民族中象徵著一種魔力,保佑夫婦幸福長壽,同時,施予者表示對接受者的信任,接受者表示對施予者的忠誠。

金戒指象徵愛情的純真,銀戒指意味情感溫柔。英國人同西方各國一樣,定婚戒指是金制的而不鑲嵌任何寶石,結婚戒指應加裝飾物,至於戒指的質量則根據個人的經濟條件不同而不同。定婚、結婚戒指可戴在同一無名指上,也可以由結婚戒指取代定婚戒指。

英國在16世紀時,結婚戒指的內側經常刻是家族的圖案或箴言,諸如"上帝使我成為某某的妻子,"某位主教的妻子的戒指上刻上一隻手、一顆心、一頂主教冠和一個骷髏,銘文是:"前三個我賜予你,第四個使我超脫。"今天戒指上的銘文大多隻刻上新郎和新娘名字的開頭字母。

英國人結婚要穿禮服;新娘身著白衫、白裙、頭戴白色花環,還要罩上長長的白紗,手持白色花束。總之,英國人崇尚白色,它象徵愛情純潔、吉祥如意。而戴頭紗的習俗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世紀,當時兩河流域就已盛行女子戴頭紗。在古希臘,舉行結婚儀式時不僅新娘要戴亞麻或毛織品的頭紗,而且一對新人都要戴上花冠。到了羅馬時代,不同宗教信仰的人要戴不同顏色的頭紗以示區別。中世紀以後,宮廷貴族之中出現了用珍珠裝飾的花冠。爾後,發展成為白色頭紗,並且尺碼日益延長,並遍及歐洲各地。

舉行婚禮時,身穿白紗禮服,頭披白紗的新娘挽住父親的手臂,由女賓相伴,在婚禮進行曲中步入教堂。著禮服的新郎在男賓陪同下站在聖壇等待新娘。 英國人家中有人去世,往往在報上登一則小啟事,親友見啟事後前去參加葬禮,以表對死者的敬意和對其家屬的問候。

一旦舉行完婚,新郎新娘從教堂里出來的時候,人們要向新人祝賀,這種祝賀不是親吻、擁抱和握手,而是向他們撒五彩繽紛的紙屑。撒紙屑的習俗起源於撒麥粒。1491年英國國王亨利七世攜王後到布里斯托爾旅行。旅行途中,被一位麵包師的妻子看到,於是她從窗子里向他們撒麥粒,並高呼:"歡迎你們,陛下!祝你們幸福、長壽。"這成為一段佳話,到16世紀時,這一習俗已廣為流傳,人們向新郎、新娘撒麥粒,有時還染各種顏色。麥粒象徵著豐收和生活富裕,同時也祝賀新婚夫婦幸福長壽,子孫滿堂。

度蜜月也是英國各地青年結婚的重要內容之一。他們把積蓄下來的錢用於旅遊,而結婚後去旅遊便稱作度蜜月。這原是古代的習俗,在新婚之時一定要飲用一種用蜂蜜特製的飲料,用來象徵家庭美滿、愛情甜蜜和生活幸福。而這種飲料從結婚開始要喝30天,因此就把新婚第一個月稱作蜜月了。

在英國對於結婚紀念日十分重視,每年都要慶祝並有不同的稱謂。第一年是紙婚,第二年是棉婚,第三年為皮革婚,第四年為毅婚,第五年稱木婚,第六年稱鐵婚,第七年叫銅婚,第八年叫陶器婚,第九年為柳婚,第十年是錫婚,以後是鋼婚、繞仁婚、花邊婚、象牙婚、水晶婚。從第十五年以後,每五年各有一個稱謂,依次為搪瓷婚、銀婚(第二十五年是個大典)、珠婚、珊瑚婚、紅寶石婚、藍寶石婚、金婚(五十年是第二大典)、翡翠婚、鑽石婚。這最後一個是第三大慶典,但很少有人能夠慶祝這個慶典。

主要禁忌——三個禁忌

不能加塞 英國人有排隊的習慣。你可以看到他們一個挨一個地排隊上公共汽車、火車或買報紙。加塞是一種令人不齒的行為。

不能問女士的年齡 英國人非常不喜歡談論男人的工資和女人的年齡,甚至他家裡的傢具值多少錢,也是不該問的。如果你問了一位女士的年齡,也是很不合適的,因為她認為這是她自己的秘密,而且每個人都想永葆青春,沒有比對中年婦女說一聲「你看上去好年輕」更好的恭維了。毫無疑問,每個女士的發型、化妝和衣著都是為了讓自己看起來更美麗、更年輕,但是如果她的打扮讓人感到太刻意,那麼別人就會帶著非難的口吻說她「顯得俗氣」。

不能砍價 在英國購物,最忌諱的是砍價。英國人不喜歡討價還價,認為這是很丟面子的事情。如果你購買的是一件貴重的藝術品或數量很大的商品時,你也需要小心地與賣方商定一個全部的價錢。英國人很少討價還價,如果他們認為一件商品的價錢合適就買下,不合適就走開。

英國人認為13和星期五是不吉利的,尤其是13日與星期五相遇更忌諱,這個時候,許多人寧願呆在家裡不出門。在英國,忌諱談論男人的工資,女人的年齡,政治傾向等。他們忌諱四人交叉式握手,還忌點煙連點三人。

來源:錦程物流網

2、英國的習俗禮儀

英國全稱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簡稱聯合王國,簡稱英國。

英國是歐洲西部的群島國家,面積25.4萬平方公里,人口5650萬,其中英格蘭人佔83%。主要宗教是新教和羅馬天主教。首都倫敦,被稱為"世界霧都。有時數天濃霧不散。幾步之外什麼都看不聽清。

現英國政府實行君主立憲,責任內閣制。國會分上、下兩院。下院議員由人民選舉,任期5年。上院由世襲或加封之貴族、教士或社會賢達組成。此外,內閣掌握政權,閣員由首相提名,經由國王同意任命。此外,首相為下議院多數黨領袖,有權解散、改選下議院。王位繼承,無子時由長女繼任。現任國王為伊麗沙白二世。

英國有"世界工場"之稱。英國是世界上工業化最早的國家。到1850年,英國工業生產佔世界總產量的39%,貿易量佔世界貿易量的21%,均居世界第1位。煤和鋼鐵總產量都佔世界總產量的一半以上。

目前,英國是世界第4貿易大國,是依靠對外貿易發展本國經濟的國家,是世界上最大的工業原料和食品進口國之一。

英國的國民特性與其文化背景密切相關。英國的經濟發展較早,在大部分外國人的眼裡,英國人"自命清高"和"難於接近"。但是,事實上,也並非完全如此,他們之間善於互相理解,能體諒別人。無論辦什麼事情,總是盡可能不留壞印象,紳士風度,處處可見。他們懂得如何造就一個協調的環境,讓大家和諧而愉快地生活。職業感強烈,是英國人的另一大特性。選擇了一種職業,就一定要讓自己的業務精益求精。商務交往中,他們重交情,不刻意追求物質,不掂斤撥兩,一副大家的作風。對商務談判,他們往往不做充分的准備,細節之處不加註意,顯得有些鬆鬆垮垮。但英國商人很和善、友好,易於相處。因此,遇到問題也易於解決。他們好交際,善應變,有很好的靈活性,對建設性的意見反映積極。在英國,"外表決定一切",與英國人交往要盡量避免感情外露。受到款待一定要致謝,事後致函表示謝意,更能引起注意,贈送小禮品能增加友誼。在英國經商,必須屬守信用,答應過的事情,必須全力以赴,不折不扣地完成。

英國的禮俗豐富多彩,彼此第一次認識時,一般都以握手為禮,不像東歐人那樣常常擁抱。隨便拍打客人被認為是非禮的行為,即使在公務完結之後也如此。英國人有些禁忌須注意,如他們從不從梯子下走過,在屋裡不撐傘,從不把鞋子放在桌子上,和人像做裝潢等。

英國人注意服裝,穿著要因時而異。他們往往以貌取人,儀容態度尤須注意。英國人講究穿戴,只要一出家門,就得衣冠楚楚。雖然英國人已無昔日的雄風,可是自負心特別強。中、上層的人士由於地著舒適的生活,因此,養成了一種傳統的"紳士"、"淑女"風度。但他們守舊,一般都熱衷於墨守成規,矜持莊重。一般家庭喜愛以前幾代傳下來的舊傢俱、舊擺設、舊鍾表而炫耀於人。首都倫敦有許多"百年老店",而且越是著名的商店,越對原有的式樣或布置保持得越完整。汽車發動機雖然換上新型號的了,但車型還要盡量保持過去的老樣子。倫敦有兩家郵局,一年365天晝夜營業,從不休息,據說這是遵循英國的古老傳統而保留下來的。

英國人性格孤僻,生活刻板,辦事認真,對外界事情不感興趣,往往寡言少語,對新鮮事物持謹慎態度,具有獨特的冷靜的幽默。他們保守、冷漠,感情輕意不外露,即便有很傷心的事,也常常不表現出來。他們很少發脾氣,能忍耐,不願意與別人作無謂的爭論。英國人做事很有耐心,任何情況之下,他們絕不面露焦急之色。

英國人待人彬彬有禮,講話十分客氣,"謝謝"、"請"字不離口。對英國人講話也要客氣,不論他們是服務員還是司機,都要以禮相待,請他辦事時說話要委婉,不要使人感到有命令的口吻,否則,可能會使你遭到冷遇。英國人對於婦女是比較尊重的,在英國,"女士優先"的社會風氣很濃。如走路時,要讓女士先進。乘電梯讓婦女先進。乘公共汽車、電車時,要讓女子先上。斟酒要給女賓或女主人先斟。在街頭行走,男的應走外側,以免發生危險時,保護婦女免受傷害。丈夫通常要偕同妻子參加各種社交活動,而且總是習慣先將妻子介紹給貴賓認識。按英國商務禮俗,隨時宜穿三件套式西裝,打傳統保守式的領帶,但是勿打條紋領帶,因為英國人會聯想到那是舊"軍團"或老學校的制服領帶。英國人的時間觀念很強,拜會或洽談生意,訪前必須預先約會,准時很重要,最好提前幾分鍾到達為好。他們相處之道是嚴守時間,遵守諾言。

英國名民族還是遵循傳統的習慣,宜避免老用"English"一字來表示"英國的".如遇到兩個商人,一個是蘇格蘭人或威爾士人,你說他是"英國人",那麼,他會糾正你說,他是"蘇格蘭人"或"威爾士?quot;,宜用"British"一字。談生意態度須保守,謹慎。初次見面或在特殊場合,或者是表示贊同與祝賀時,才相互握手。在英國,不流行邀對方早餐談生意。一般說來,他們的午餐比較簡單,對晚餐比較重視,視為正餐。

因此,重大的宴請活動,大家都放在晚餐時進行。去英國人家裡作客,最好帶點價值較低的禮品,因為花費不多就不會有行賄之嫌。禮品一般有:高級巧克力、名酒、鮮花,特別是我國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間工藝美術品,他們格外欣賞。而對有客人公司標記的紀念品不感興趣。在英國,服飾、香皂之類的物品未免太涉及到個人的私生活,故幫一般不用來送人.菊花在任何歐洲國家都只用於萬聖節或葬禮,一般不宜送人。白色的百合花在英國象徵死亡,也不宜送人。其他的花都可送人。盆栽植物一般是宴會後派人送去。若請你到人家裡作客,需要注意,如果是一種社交場合,不是公事,早到是不禮貌的,女主人要為你做准備,你去早了,她還沒有準備好,會使她難堪。最好是晚到10分鍾。在接受禮品方面,英國人和我國的習慣有很大的不同。他們常常當著客人的面打開禮品,無論禮品價值如何,或是否有用,主人都會給以熱情的贊揚表示謝意。蘇格蘭威士忌是很通行的禮品,烈性威士忌則不然。

英國商人一般不喜歡邀請至家中飲宴,聚會大都在酒店、飯店進行。英國人的飲宴,在某種意義上說,是儉朴為主。他們討厭浪費的人。比如說,要泡茶請客,如果來客中有三位,一定只燒三份的水。英國對飲茶十分講究,各階層的人都喜歡飲茶,尤其是婦女嗜茶成癖.英國人還有飲下午茶的習慣,即在下午3—4點鍾的時候,放下手中的工作,喝一杯紅茶,有時也吃塊點心,休息一刻鍾,稱為"茶休"。主人常邀請你共同喝下午茶,遇到這種情況,大可不必推卻。在正式的宴會上,一般不準吸煙。進餐吸煙,被視為失禮。

在英國,邀請對方午餐、晚餐、到酒吧喝酒或觀看戲劇、芭蕾舞等,會被當作送禮的等價。主人提供的飲品,客人飲量以不超過3杯為宜,如果感到喝夠了,可以將空杯迅速地轉動一下,然後交給主人,這表示喝夠了,多謝的意思。酒館開門時間一般是上午11時至下午3時,下午5時半到晚上11時。酒館里渴酒的人一般比較多,高峰時,後來的客人沒有座位,就買零酒隨便站著喝。

英國商人對建設性意見反應積極。衣著講究,好講派頭,出席宴會或晚會時,習慣穿黑色禮服,衣褲須燙得筆挺。訪問英國注意他們一些忌諱:忌談個人私事、家事、婚喪、年齡、職業、收入、宗教問題。由於宗教的原因,他們非常忌諱"13"這個數字,認為這是個不吉祥的數字。日常生活中盡量避免"13"這個數字,用餐時,不準13人同桌,如果13日又是星期五的話,則認為這是雙倍的不吉利。不能手背朝外,用手指表示"二",這種"V」形手勢,是蔑視別人的一種敵意做法。上街走路,千萬注意交通安全,所有車輛都靠左行駛。商務活動在2~6月、9月中至11月最宜。聖誕節及復活節前後兩周最好勿去。英國有銀行春假(聖靈降臨)節,在6月(第一個周末);銀行暑假節,8月(最後一個周末)。飲水均安全。英國免費醫療,即便是臨時來英國的外國人有急病,也不例外。

來源:世界經理人

3、歐洲國家——英國禮儀(餐飲禮儀)

餐飲禮儀

做客和餐桌上的禮節

如果你被邀請到別人家做客,就要考虎這樣幾個情況。比如,該在什麼時候到主人家?如果不是談正經事,只是個社交聚會,早到是不禮貌的。女主人正在做准備,她還沒完全准備好你就到了,會使她感到非常尷尬。晚到10分鍾最佳。晚到半小時就顯得太遲了,需要向主人致歉。什麼時候應該離開呢?這沒什麼規定,但在主人家坐得太晚是很不禮貌的。如果只是邀請你共進晚餐和聊天,那麼你最好在10點至11點之間離開或者餐後1小時告別。如果你被邀請留下來住幾天或度周末,在離開之前應特意買束花送給女主人,這會使她非常高興。另外,離開後的第二天要發一封便函向主人致謝,並隨附一件小禮品如一盒巧克力或一些鮮花等。

英國的宴請方式多種多樣,主要有茶會和宴會,茶會包括正式和非正式茶會。英國人在席間不布菜也不勸酒,全憑客人的興趣取用。一般要將取用的菜吃光才禮貌,不喝酒的人在侍者斟酒時,將手往杯口一放就行。客人之間告別可相互握手,也可點頭示意。

英國人一般較喜愛的烹飪方式有:燴、燒烤、煎和油炸。對肉類、海鮮、野味的烹調均有獨到的方式;然而,他們對牛肉類方面又有特別的偏好,如燒烤牛肉(ROASTED BEEF),在食用時不僅附上時令的蔬菜、烤洋芋,還會在牛排上加上少許的芥茉醬;在佐料的使用上則喜好奶油及酒類;在香料上則喜好肉寇、肉桂等新鮮香料。

較為人知的英國料理菜名有:牛肉腰子派(STEAK KIDNEY PIE)、炸魚排(ENGLISH FISH CHIP)、皇家奶油雞(CHICKEN A LA KING)等。英國人喜歡狩獵,在一年只有一次的狩獵期中,就有許多的飯店或餐廳會推出野味大餐,如野鹿(VENISON)、野兔(HARE)、雉雞(PHEASANT)、野山羊(WILDSHEEP)等的烹調。而一般烹調野味時,均採用些杜松子或漿果及酒,此做法是為了去除食物本身的膻腥味。

英國人對早餐非常講究!英國餐館中所供應的餐點種類繁多,有果汁、水果、蛋類、肉類、麥粥類、麵包、果醬及咖啡等。 時下所流行的下午茶(HIGH TEA)也是傳來自於英國,其較知名的有維多莉亞式VICTORIAN STYLE),內容可說是包羅萬象,包括各式小點、松糕、水果撻(TARTE)及三明治等。 晚餐對英國人來說也是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份,他們選擇的用餐時間通常較晚,而且都是邊吃邊喝邊聊,以促進用餐人之間的情誼,可想見他們是屬於極有自主性的民族,而一頓晚餐對他們來說可能要花上好幾個鍾頭!

蘇格蘭威士忌或琴酒都是這些眾有皆知的酒均來自於它。在英國當地,會有許多愛好喝的人士,主要是因為:它本身也是個產酒國家。英國人在飲酒上的花費比起其它的支出還來的多。

來源:錦程物流網

4、英國禮儀(社交禮儀)

儀態禮儀

在英國,人們在演說或別的場合伸出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手心向外,構成V形手勢,表示勝利;在英國,如有人打噴嚏,旁人就會說上旁保佑你,以示吉祥。

相見禮儀

在英國,當嬰兒出生時,父母親朋一般依嬰兒的特徵,父親的職業為嬰兒取名,有的母親家庭顯赫,就用娘家的姓作為嬰兒的第二個名字。在英國,孩子們只對父母親的兄弟姐妹稱叔。英國老人講究獨立,不喜歡別人稱自己老,走路時不必攙扶他們。

商務禮儀

到英國從事商務活動要避開7,8月,這段時間工商界人士多休假,另外在聖誕節,復活節也不宜開展商務活動。在英國送禮不得送重禮,以避賄賂之嫌。在商務會晤時,按事先約好的時間光臨,不得早到或遲到。英國工商界人士辦事認真,不輕易動感情和表態,他們視誇誇其談,自吹自擂為缺乏教養的表現。

旅遊禮儀

到英國旅行,需注意當地的所有車輛均沿馬路的左側行駛。英國人遵守紀律,即便是幾個人上車,他們也會自覺地排隊上車。在英國坐計程車,一般按10%左右付小費,將小費列入服務費帳單的飯店不必另付小費。在主人家中作客數日,視情況付給提供服務的傭人一些小費。

來源:錦程物流網

5、英國旅遊的三個禁忌 返回頂部

討厭過問私事

如果您去英國旅遊,千萬不要問人家「您去哪兒」、「吃飯了嗎?」這類問題,中國人認為很熱情,英國人會認為你很粗魯,他們討厭別人過問他們的個人生活,不能問女士的年齡。英國人非常不喜歡談論男人的工資和女人的年齡,甚至他家裡的傢具值多少錢,也是不該問的。如果你問了一位女士的年齡,也是很不合適的,因為她認為這是她自己的秘密,而且每個人都想永葆青春,沒有比對中年婦女說一聲「你看上去好年輕」更好的恭維了。

不能擠隊

英國人有排隊的習慣,你可以看到他們一個挨一個地排隊上公共汽車、火車或買報紙。擠隊是一種令人不齒的行為。

不能砍價

在英國購物,最忌諱的是砍價。英國人不喜歡討價還價,認為這是很丟面子的事情。如果你購買的是一件貴重的藝術品或數量很大的商品時,你也需要小心地與賣方商定一個全部的價錢。英國人很少討價還價,如果他們認為一件商品的價錢合適就買下,不合適就走開。

I. 英國人的下午茶 中英文對照

從飲茶文化的發源來講,最早於下午喝茶的民族,理應是一向以 茶文化著稱的古代中國。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將下午茶發展為一種既定習俗的文化方式,則是英國人。
一種流行的傳說認為,在1840年一位英國 上流社會的女士:貝德芙公爵夫人安娜女士,在下午時分因百無聊賴,讓女僕准備了少量的烤麵包片、奶油 和紅茶 。這種簡便的飲食方式很快就成為了英國貴族們打發下午時光的一種絕佳方式。
然而下午茶的發展也受到了當地文化的影響,在以嚴謹禮儀要求著稱的英國,下午茶逐漸產生了各式各樣的禮節要求與習慣。 並成為英國上流社會中每日必不可少的社交環節之一。
From the tea culture of origin is concerned, the first afternoon tea at national , should be always to tea culture , known in ancient China . Howeve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will be developed into an established custom of afternoon tea culture, then it is English.
A popular legend that in 1840 a British high society lady: Beide Fu Duchess Anna, in the afternoon e to boredom, so the maid to prepare a small amount of toast , butter and tea . This easy way of eating quickly became a British aristocrat who sent a great way to afternoon time.
However, the development of afternoon tea by the local culture, in the strict etiquette demands known to the British, tea etiquette graally proced a wide variety of requirements and habits. British high society and become an essential social element of the daily.
英國人喝下午茶的方式豐儉由人,由高貴的正式茶聚( tea party ),到可以不喝茶只吃點心的餐飲( high tea ),都可以稱為下午茶。
隨著時代發展,英國婦女逐漸擁有自己的事業,部分人視傳統的下午茶為過時的習俗,因此現在不是所有英國人到了下午三四點就一定會喝下午茶。
時下的英式下午茶一般在下午三點半到四點半進行。 英式下午茶的專用紅茶為產自英屬殖民地 印度 的 大吉嶺紅茶 與 伯爵茶 、或 錫蘭高地紅茶 。 除此之外英國也有在下午茶時喝奶茶的習慣。 隨茶而來的還有切成薄片的 檸檬 及奶罐。 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在早期上不得檯面的加味茶也逐漸被人們所接受,這令下午茶在普通民眾中流傳更為廣泛。
然而喝茶並不是主要的環節,品嘗 蛋糕 、三明治 等各種點心,反而成了最重要的部分。正式的下午茶點心一般被壘成「三層架」的形式:第一層放置各種口味的 三明治 ( tea sandwich ),第二層是英國的傳統點心 司康餅 ( scone ),第三層則是小蛋糕和水果 塔 。 這個三層架點心應先從下往上吃。 除了這種必不可少的三層點心,一些牛角麵包 、葡萄乾 、魚子醬 等食品也會被擺上來,來迎合賓客的口味。
British way of drinking tea by the people Feng Jian, an official reception by the noble ( Tea Party ), to eat dim sum can not drink tea catering ( High Tea ), can be called afternoon tea.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British women increasingly have their own business, some people regard as obsolete the traditional custom of afternoon tea, so not all British people now three or four in the afternoon we will surely drink tea.
Nowadays typically English afternoon tea to half past four to half past three p.m.. English afternoon tea special tea is proced in the British colony of India 's Darjeeling tea and Earl Grey , or Ceylon Highland Tea . In addition the UK has the habit of afternoon tea drink milk tea. Tea also comes with sliced the lemon and milk cans. Over time, some in the early flavored tea on the table may not have graally been accepted, making the afternoon tea spread among the ordinary people more widely.
But tea is not the main part, tasting cakes , sandwiches and other snacks, has become a most important part. Afternoon snack is generally formal"three planes" in the form of: placing the first layer of flavored sandwiches ( Tea Sandwich ), the second layer is a traditional British dessert scone ( Scone ), the third layer is is a small cake and fruit towers . The three bottom-up aircraft should start to eat dim sum. In addition to this essential three snacks, some croissants , raisins , caviar and other food will also be put to, to suit the tastes of the guests.

與中英帽子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巴寶莉女襯衫官方 瀏覽:101
秋天睡衣套裝 瀏覽:778
綠色的褲子弄到油怎麼清洗 瀏覽:827
圍巾起針要起多少針 瀏覽:396
襪子褲子一起洗 瀏覽:684
單層風衣什麼時候穿 瀏覽:12
找牛仔褲綉的好看的老虎綉花圖案 瀏覽:400
怎麼樣教編織線帽子 瀏覽:936
珍珠馬甲爛尾咋辦用葯嗎 瀏覽:686
外套等級每提升 瀏覽:494
憨豆剪褲子 瀏覽:274
魔鬼頭牛仔褲多少線 瀏覽:827
鴻星爾克女風衣外套 瀏覽:557
阿迪三道杠褲子帶拉鏈 瀏覽:836
世界最好皮帶品牌有哪些品牌 瀏覽:732
國產領帶品牌知乎 瀏覽:986
宏女裝衛衣 瀏覽:660
無袖西裝馬甲女搭配褲子 瀏覽:318
金絲絨加絨加厚三件套女裝 瀏覽:571
一套校服穿六年 瀏覽: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