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帽子知識 > 孔子的弟子撿帽子

孔子的弟子撿帽子

發布時間:2021-06-21 23:13:49

1. 孔子和他的弟子環境艱苦衣著襤褸細節描寫

①子貢角度:不要被現象蒙蔽雙眼,要善於調查研究.②孔子角度:知人之明,信任,講究方法.③顏回角度:堅持操守,慎獨

2. 孔子的弟子和某一個人打賭,那個人的賭注是把頭割掉,兩個人爭執不下,問孔子,孔子說弟子輸了。

顏回在街上看到一個買布的人和賣布的人在吵架,買布的大聲說:「三八二十三,你為什麼收我二十四個錢?」顏回上前勸架,說:「是三八二十四,你算錯了,別吵了.」那人指著顏回的鼻子說:「你算老幾?我就聽孔夫子的,咱們找他評理去!」顏回問:「如果你錯了怎麼辦?」那人回答:「我把腦袋給你.如果你錯了怎麼辦?」顏回說:「我就把帽子輸給你.」
於是,兩人一起去找孔子.孔子問明情況後,對顏回笑笑說:「三八就是二十三嘛,顏回,你輸了,把帽子給人家吧!」顏回心想,老師一定是老糊塗了.雖然不情願,顏回還是把帽子遞給了那人,那人拿了帽子高興地走了.
接著,孔子對顏回說:「說你輸了,只是輸了一頂帽子;說他輸了,那可是一條人命啊!你說是帽子重要還是人命重要?」顏回恍然大悟,撲通跪在孔子面前,恭敬地說:「老師重大義而輕小是非,學生慚愧萬分!」孔子淡淡地說:「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孔子的這種精神就是寬容他人的典型.明知是對方無理,或者是對方錯了,卻不爭不鬥反而認輸,雖然自己吃點小虧,但使別人不受大損.這種寬容的精神是難能可貴的.

3. 孔子哪位弟子因撫歪被殺

子路在孔子自衛返魯時,跟著夫子回到了魯國,並曾在季孫氏那裡做事。三年後,他又受邀回到了衛國,做了大夫孔文子私邑蒲地的長官,即蒲大夫。不久,孔文子病死,其子孔悝繼承父職為執政。孔悝之母孔姬是蒯聵的姐姐、衛出公的姑姑,蒯聵在孔姬等人的幫助下,回到都城,強迫孔悝與之結盟,並劫持著孔悝登上高台,進攻衛出公。孔悝的家宰欒寧見政局有變,派人通知了駐守在孔悝采邑平陽(今河南滑縣東南)的子路。子路急忙趕往國都帝丘救難。

趕到帝丘時,子路正好遇到另一位孔門弟子、為衛大夫的高柴(字子羔)由城內逃出,因衛國大亂而准備歸魯。子路沒有聽從高柴的勸阻,說:「接受人家的俸祿,就要救人於災難!」

子路沖入城中,攻到孔悝被圍困的台下,與蒯聵手下兩位猛士戰在一起。結果,子路寡不敵眾,交戰中被戈擊斷了帽帶。子路看情勢已無脫身的可能,從容地撿起帽子,說:「君子死,冠不免。」在系帽帶時,子路被對手殺死,隨即被一擁而上的蒯聵黨徒剁為肉醬。

這是發生在魯哀公十五年(公元前480年)冬天的一件悲壯的犧牲。當時,子路已是一位63歲的老者。

4. 孔子的哪個弟子在打仗時帽子被打歪了,整理帽子的時候被打死的

子路啊

5. 孔子的72個徒弟中有幾個戴帽子幾個沒戴

30個帶 42個沒帶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6. 孔子其中的六個弟子

顏回,前521~前481,春秋末魯國人。字子淵,亦顏淵, 孔子最得意弟子。《雍也》說他「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為人謙遜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他異常尊重老師,對孔子無事不從無言不悅。顏淵以德行著稱,孔子稱贊他「賢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違反、仁」(《雍也》)。不幸早死。自漢代起,顏回被列為七十二賢之首,有時祭孔時獨以顏回配享。此後歷代統治者不斷追加謚號:唐太宗尊之為「先師」,唐玄宗尊之為「兗公」,宋真宗加封為「兗國公」,元文宗又尊為「兗國復聖公」。明嘉靖九年改稱「復聖」。山東曲阜還有「復聖廟」。孔子的母親的姓氏也是顏,是巧合還是感情因素使顏回成為孔子最得意弟子呢?
仲由,前542~前480,字子路,魯國卞(今山東泗水縣泉林鎮卞橋村)人,孔子得意門生,以政事見稱。為人伉直魯莽,好勇力,事親至孝。除學詩、禮外,還為孔子趕車,做侍衛,跟隨孔子周遊列國,深得器重。孔子稱贊說:「子路好勇,聞過則喜。」初仕魯,後事衛。孔子任魯國司寇時,他任季孫氏的宰,後任大夫孔俚的宰。衛庄公元年(前480年),孔俚的母親伯姬與人謀立蒯聵(伯姬之弟)為君,脅迫孔俚弒衛出公,出公聞訊而逃。子路在外聞訊後,即進城去見蒯聵。蒯聵命石乞揮戈擊落子路冠纓,子路目毗盡裂,嚴厲喝斥道:「君子死,而冠不免。」毅然系好帽纓,從容就義。
端木賜,前520~前456,字子貢,姓端木,名賜,衛國人(今河南浚縣人),曾任魯、衛兩國之相,是孔門七十二賢中最有作為者,且列言語科之優異者。子貢是春秋時期了不起的外交家和商人,被後世奉為「儒商鼻祖」。孔子曾稱其為「瑚璉之器」。他利口巧辭,善於雄辯,且有干濟才,辦事通達。他還善於經商之道,曾經經商於曹、魯兩國之間,富致千金。為孔子弟子中首富。司馬遷作《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對子貢這個人物所費筆墨最多,其傳記就篇幅而言在孔門眾弟子中是最長的。這個現象說明,在司馬遷眼中,子貢是個極不尋常的人物。我們循著司馬遷的這個思路,再細細閱讀《論語》等書,便可看出子貢這個人物非同尋常。他的影響之大、作用之巨,是孔門弟子中無人所能企及的:他學績優異,文化修養豐厚,政治、外交才能卓越,理財經商能力高超。在孔門弟子中,子貢是把學和行結合得最好的一位。
言偃 ,前506~前443,字子游,又稱叔氏,常熟人,是春秋時孔子唯一的南方弟子。他22歲時離鄉北上,拜孔子為師。謙虛好學,擅長文學,曾任魯國武城宰,用禮樂教化民眾,境內到處有弦歌之聲,深得孔子贊賞。後學成南歸,從游弟子無數,被譽為傳播東南文化第一人。唐代起先後被封為吳侯、吳公、吳國公及先賢言子等。清康熙間特設五經博士一員,由其後裔世襲。言偃對吳地文化的繁榮作出了很大貢獻。
曾點,字子皙,亦稱曾皙,春秋時期魯國武城(今平邑縣魏庄鄉南武城、一說嘉祥縣滿硐鄉南武村)人。生卒年月不詳。曾參之父,孔門弟子七十二賢之一。與顏回之父顏路、孟子之父孟孫激等並祀於曲阜孔廟後部的崇聖祠。《論語》載 他和子路、冉有、公西華侍坐孔子,談個人志趣時,他「鏗」然一聲,停止鼓瑟,說暮春時節,換上春裝,和五六位志同道合的成年人, 帶上六七個少年,去沂河裡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風,然後唱歌回來。孔子聽後大加贊賞,喟然嘆曰:你和我想的一樣!魯國大夫季 武子死,曾點弔唁「倚其門而歌」,被稱為魯之狂士。739年(唐開元二十七年)追封「 宿伯」。1009年(宋大中祥符二年)加封「萊蕪侯」。1530年(明嘉靖九年)改稱「先賢曾氏」。曾點墓在其故里南武城。
曾參,約前505~前436,字子輿,春秋末魯國南武城(今平邑)人。人們尊稱為曾子。孔子弟子。曾點之子,樂道養親,曾仕為小吏,以孝著稱。認為"智忠恕仁"是孔子" 一以貫之"的思想,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修養方法,主張"慎終(慎重地辦理父母的喪事),追遠(虔誠地追念祖先),民德歸厚」,「犯而不校(計較)」,矢志不懈地實踐孔 子學說。相傳著有《孝經》和《大學》。在孔門中被視為道統的繼承者,被後代統治者尊為 「宗聖」。《漢書·藝文志》著錄《曾子》18篇,已殘,今存《大戴禮記》中,自《立事》至《天圓》凡10篇。清阮元有《曾子注釋》。今嘉祥城南20公里南武山南麓有曾廟,又稱宗聖廟。

7. 有關於孔子和他弟子的故事

第一個故事:孔子誤會了顏回

有次孔子受困在陳蔡一帶的地區,有七天的時間沒有嘗過米飯的滋味。

有一天中午,他的第子顏回討來一些米煮稀飯。飯快要熟的時候,孔子看見顏回居然用手抓取鍋中的飯吃。

孔子故意裝作沒有看見,當顏回進來請孔子吃飯時,孔子站起來說:「剛才孟李祖先告訴我,食物要先獻給尊長才能進食,豈可自己先吃呢?

顏回一聽,連忙解釋說:「夫子誤會了,剛才我是因看見有煤灰掉到鍋中,所以把弄臟的飯粒拿起來吃了。

孔子嘆息道:「人可信的是眼睛,而眼睛也有不可靠的時候,所可依靠的是心,但心也有不足靠的時候。

【啟示】

常言道:「眼見為憑」,但眼睛所見未必是事情的真相,在平日我們可能經常以自己所見而下了判斷,判斷的根據可能依就以往的經驗,而經 驗的形成卻是依每個人不同的背景與各種因素而累積的,或多或少夾帶著個人的主觀意識。

如果只憑所見與經驗,同樣的事件卻因不同人而得到不同的結果。對「人」無形中造成了不必要的傷害;對「事」可能因目標錯誤而功虧一簣。

所謂「差之毫釐,失之千里」,事情的真相須根據事實性、科學化作判斷,「經驗」、「眼見」往往是主觀的,不輕易的論斷才可避免許多的誤會。

第二個故事:顏回輸冠

顏回愛學習,德性又好,是孔子的得意門生。

一天,顏回去街上辦事,見一家布店前圍滿了人。

他上前一問,才知道是買布的跟賣布的發生了糾紛。

只聽買布的大嚷大叫:「三八就是二十三,你為啥要我二十四個錢?」

顏回走到買布的跟前,施一禮說:

「這位大哥,三八是二十四,怎麼會是二十三呢?是你算錯了,不要吵啦。」

買布的仍不服氣,指著顏回的鼻子說:

「誰請你出來評理的?你算老幾?要評理只有找孔夫子,錯與不錯只有他說了算!走,咱找他評理去!」

顏回說:「好。孔夫子若評你錯了怎麼辦?」

買布的說:「評我錯了輸上我的頭。你錯了呢?」

顏回說:「評我錯了輸上我的冠。」

二人打著賭,找到了孔子。

孔子問明了情況,對顏回笑笑說:

「三八就是二十三哪! 顏回,你輸啦,把冠取下來給人家吧!」

顏回從來不跟老師鬥嘴。

他聽孔子評他錯了,就老老實實摘下帽子,交給了買布的。

那人接過帽子,得意地走了。

對孔子的評判,顏回表面上絕對服從,心裡卻想不通。他認為孔子已老糊塗,便不想再跟孔子學習了。

第二天,顏回就借故說家中有事,要請假回去。孔子明白顏回的心事,也不挑破,點頭准了他的假。

三 有一天,孔子和弟子子貢坐車在各國之間旅遊,來到一個深谷,深谷里有條清澈的小河,小河旁有個佩戴著玉佩的美麗女孩正在河邊浣洗,孔子和子貢停了下來。

孔子給子貢一個杯子,說:「你去問一問那美麗的姑娘,要注意禮貌,看看這姑娘懂不懂禮?順便弄點水來喝。」

子貢老老實實的拿起杯子,跑到姑娘身邊,傻傻地說:「這河水真清啊!我可以舀點水喝嗎?」

女孩撇了他一眼,說:「這河水是很清,這河是很彎,但這河水又不是我家的,你要喝,自己去舀就是,問我干什麼?」子貢無趣的端水走了。

孔子喝了水,聽完子貢的匯報,正經的點點頭,說:「恩,不錯,知道了,這次你再拿把琴去,再問一問,一定要注意禮貌。」說完就把琴上的一個旋鈕給取了下來。

子貢拿著一把沒有琴鈕的琴,傻傻的跑到女孩子身邊,害怕的說:「姑娘,你好,我這琴壞了,你可以幫忙調下琴嗎?」

女孩子翹了下眉毛,有點生氣的樣子,回答道:「我只是一個村婦,一個沒受過教育的姑娘,我怎麼會調琴?你沒事找事跑來做什麼啊?找茬啊!?」

子貢趕緊回身走了,把剛才姑娘說的匯報給孔子。孔子很高興,說:「真是一個懂禮的好姑娘啊!」說著從車上取出幾匹漂亮的綢緞,說:「把這個給姑娘送去。」

子貢很高興,以為這下姑娘不會在給他白眼了,又傻呼呼的跑到河邊。把綢緞遞了上去。子貢沒想到,這下可把那女孩子惹火了。

女孩子生氣的說:「你怎麼又跑來了,這么無聊啊?跑來跑去你不累啊?你那這些綢緞來干什麼?我又不是你什麼人?你還不快滾,我男朋友就在這旁邊,小心你的腦袋!」

——《韓詩外傳》《詩·周南·漢廣》

8. 誰知道孔子的弟子

子路在孔子自衛返魯時,跟著夫子回到了魯國,並曾在季孫氏那裡做事。三年後,他又受邀回到了衛國,做了大夫孔文子私邑蒲地的長官,即蒲大夫。不久,孔文子病死,其子孔悝繼承父職為執政。孔悝之母孔姬是蒯聵的姐姐、衛出公的姑姑,蒯聵在孔姬等人的幫助下,回到都城,強迫孔悝與之結盟,並劫持著孔悝登上高台,進攻衛出公。孔悝的家宰欒寧見政局有變,派人通知了駐守在孔悝采邑平陽(今河南滑縣東南)的子路。子路急忙趕往國都帝丘救難。

趕到帝丘時,子路正好遇到另一位孔門弟子、為衛大夫的高柴(字子羔)由城內逃出,因衛國大亂而准備歸魯。子路沒有聽從高柴的勸阻,說:「接受人家的俸祿,就要救人於災難!」

子路沖入城中,攻到孔悝被圍困的台下,與蒯聵手下兩位猛士戰在一起。結果,子路寡不敵眾,交戰中被戈擊斷了帽帶。子路看情勢已無脫身的可能,從容地撿起帽子,說:「君子死,冠不免。」在系帽帶時,子路被對手殺死,隨即被一擁而上的蒯聵黨徒剁為肉醬。

這是發生在魯哀公十五年(公元前480年)冬天的一件悲壯的犧牲。當時,子路已是一位63歲的老者。

當聽說衛國發生政變時,對弟子十分了解的孔子憂郁地說:「高柴一定會逃回來,而子路一定會遭死難的。」果然,幾天後,高柴回來了,同時也傳來了子路被殺的凶信。這次,孔子悲慟萬分,哭於中庭,口中喊著:「啊呀,這是上天要斷了我的命啊!」他聽使者說到子路被剁成了肉醬,立刻叫人把家中准備食用的肉醬倒掉。

9. 孔子的弟子「子路」為什麼會被剁成肉泥

孔子的弟子「子路」之所以被剁成肉泥是因為得罪了太子蒯聵。

《史記》中細致的記載了子路的死亡。衛靈公的時分,衛靈公有一個妖冶的女人,與太子蒯聵有染,太子蒯聵懼怕被誅殺,所以流亡在外,於是衛靈公死了之後,蒯聵的兒子姬輒被擁立為國君,就是衛出公,衛出公繼位後絲毫沒有將國君的位置讓給本人的父親的想法,並且對流亡在外的父親沒有任何的表示。

十二年後,蒯聵越想越覺得心理難以均衡,於是悄然的回到衛國,與大夫孔悝一同發起政變,趕走了兒子衛出公。子路聽說了這件事十分的憤慨,於是趕去城裡請求國君不要用參與政變的孔悝,以至在被回絕後,要放火燒國君與孔悝站立的高台。

於是蒯聵讓石乞、壺黶攻擊子路,子路以一當二開始了戰役,戰役中帽子的帶子被割斷,帽子掉在了地上,原本子路能夠不論帽子繼續戰役,但是子路卻中止了戰役,彎腰撿起帽子,並且說:「君子死而冠難免。」由於撿帽子,子路被殺死了,子路死後被砍成了肉泥。

(9)孔子的弟子撿帽子擴展閱讀:

子路(仲由)性情剛直,好勇尚武,曾陵暴過孔子,孔子對他啟發誘導,設禮以教,子路接受孔子的勸導,請為弟子,跟隨孔子周遊列國,做孔子的侍衛。後做衛國大夫孔悝的蒲邑宰,以政事見稱,為人伉直,好勇力,任內開挖溝渠,救窮濟貧,政績突出,轄域大治。

周敬王四十年(魯哀公十五年),衛國內亂,子路臨危不懼,冒死沖進衛國國都救援孔悝,混戰中被蒯聵擊殺,結纓遇難,被砍成肉泥,葬於澶淵(今河南濮陽)。

10. 子路是孔子最寵愛的學生,為什麼會被剁成肉醬呢

春秋時期,儒學大家孔子有子弟三千,其中不乏有許多優秀的人才,子路便是孔子最為寵愛的一名學生。子路不但才華橫溢,而且忠義直率,經常向孔子提出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在《論語》中,我們也經常會看到子路與孔子之間許多著名的對話。那麼,為什麼如此優秀且深得孔子寵愛的子路,會遭到如此下場呢?原因竟然是由於了一場內戰。

君子一死,終為遺憾

子路死後,前太子如願以償的登上了衛國的皇位,歷史上成為衛庄公。然而,心狠手辣的衛庄公不但把南子處死,而且將子路剁成肉醬之後送給了孔子。作為孔子七十二賢人之一的愛徒子路,竟然落得了如此不堪的下場,也給老師孔子帶來的巨大的創傷,孔子的內心悲憤萬千,不久之後就抑鬱而終。

與孔子的弟子撿帽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ep風衣品牌及商品 瀏覽:593
女裝服裝批發介紹 瀏覽:865
日本女校服寫真 瀏覽:387
關於推銷帽子的語句 瀏覽:831
廣東省各市學校校服 瀏覽:894
藍色外套怎麼搭配打理 瀏覽:6
終極系列校服 瀏覽:559
女人風衣搭配什麼鞋子好看圖片 瀏覽:724
裁縫做條褲子多少錢 瀏覽:151
冬季內加絨校服紅色 瀏覽:61
白色圍巾搭配什麼大衣 瀏覽:276
兒童褲子11碼多大 瀏覽:445
帽子帶公牛的 瀏覽:256
長包裙配什麼外套好看圖片 瀏覽:210
深牛仔藍褲子配什麼上衣好看 瀏覽:653
大領女羽絨服批發 瀏覽:686
羊一體大衣外套怎麼打理 瀏覽:352
男士酒紅色體恤搭配的褲子好看 瀏覽:486
寧夏工商學校校服 瀏覽:981
打底長款針織衫怎麼搭配圖片 瀏覽: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