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帽子知識 > 學術帽子害人

學術帽子害人

發布時間:2021-06-21 17:19:10

『壹』 網曝陳銘學術造假,到底是真實事件還是另有隱情

最近網曝成陳銘學術造假可以說在網路上沸沸揚揚的,而很多網友其實都對此表示不相信。而事實證明,這件事情確實另有蹊蹺,陳銘現在已經搜集好各路證據,准備將幕後黑手告上法庭。而陳銘的這篇長文,不僅是引來了網友的支持,也引來了《奇葩說》選手和各界主持人的支持。楊迪等人紛紛發聲支持陳銘,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陳銘本身就是一個以德服人,以自己的文化修養服人的一個存在。面對黑料和臟水,大家都選擇支持陳銘維權反抗。也希望在不久的將來陳銘能夠將對手一網打盡,還自己一個清白。不能讓好人蒙受了冤屈。

『貳』 關於被曝學術造假一事,陳銘本人是如何回應的

關於被曝學術造假一事,陳銘本人是這樣回應的:“不要著急,收尾辯論總是需要一點時間的。”在如此發聲的時候,陳銘還曬出了很多的法院受理案件的照片,疑似已經起訴了刻意造謠和抹黑他的網友。不得不說,陳銘幹得漂亮,真正的回應就應該如此,拿出法律武器維權是最有可信度的。不得不說,陳銘作為學者果然沒有讓廣大網友失望,對於刻意造謠中傷他的人,他一個也不準備放過,這就是對於輿論紛紛所謂他學術造假,學歷造假以及偽裝愛妻人設最好的回應。不僅如此,陳銘還更新了個人狀態,稱他的學術成果也好,學歷也好已經經過了組織的考驗,組織已經給了他一個最大的肯定,那就是他沒有任何的學術造假行為。

因此,陳銘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叄』 學術造假的危害,請分層陳述、要求條例清晰。

1。對於學生而言,傷害學習熱情,打擊學習積極性
2。對於其他研究學者而言,學術造假的人破壞了學術環境,對守規矩的人造成不公平競爭,從而容易導致惡性循環
3。對整體的研究領域而言,學術造假會使研究成果與正確的結果背道而馳,會使整個研究領域的權威性和嚴謹性遭受到毀滅性的打擊
追問:
什麼會打擊學生積極性
每個觀點下展開描述109字
然後100分就是你的啦

追答:
你先採納,我才給你寫
你剛開始只讓分條陳述
沒有說要展開寫
我擔心等我展開寫完,你又提其他的要求

追問:
不會的
寫完我就給分

追答:
我說過了,你給分,我一定會寫
你不給分,我一定不寫
大不了這些分我不要了

追問:
ok

追答:
你一個要求連這一個要求,我信不過你

『肆』 搞學術的人智商高嗎

搞學術的人智商肯定高,這批人可能情商稍微低一點,但智商絕對是很高的,不然也搞不來學術研究~

『伍』 天津一教授被舉報學術造假,本人也承人,如何看待這種造假行為

做學問是非常嚴謹的,應該講究真才實學,通過實實在在努力,去做研究。做學問沒有捷徑可走,也不能偷懶,只能通過一步一個腳印的去研究探索。可是在網上會經常曝光一些學術造假的現象,起了很多人的批評和質疑。那麼如何看待學術造假行為呢?

三、科學的進步,學術的發展需要端正態度,給真正有能力的人提供機會和平台。

科學的發展對於生活的進步有很大的推動作用。對教育和科研機構來說,選拔人才的時候,應該將學術態度作為重要的考核內容。鼓勵那些有真才實學,能夠勤勤懇懇、踏踏實實做學問的學者。給他們提供更好的科研平台和發展空間,形成良好的學術風氣,促進科學研究的不斷進步。

對學術造假這種行為你是怎麼看的呢?

『陸』 如果學術界造假被公開,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

學術學位造假,在國內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

現在,國內重視文憑,重視包裝,已經到了白雲之巔了。職能部門要文憑,文憑是一塊敲門磚。國有企業要文憑,文憑是一份入職單。藝人要一份文憑,文憑是一道美麗的光環。清潔工要本科,普通職工要研究生,老師也要博士,藝人也要博士後了。看著一個個光彩的文憑,讓人感覺世界就是在演戲,假戲真做,真戲沒法做了。

就算上面師兄師姐學位證撤銷,但是還是有畢業證的。不從事本行業其實無所謂,就算公司內部學歷清查,說清楚就好。如果去中小型公司更好,人家根本不看學位證(這個師兄告訴我的)。我身邊也有很多想考選調生和公務員的,這個學位證就影響很大了。綜上所述,那40多為造假的,個別會受影響。

『柒』 學術界造假被發現,會有什麼嚴重後果

知名人士在學術上造假,會有哪些危害?

社會影響力

明星在社會上有比較大的影響力,也會有自己的粉絲,部分追星族大多是年輕人,崇拜和模仿心理比較強,明星如果做出不好的事情,很可能會讓他們去模仿。

記得看到過皮藝軍老師說過的一段話:「明星應該知道追星族有些時候是非理性的,自己的言行舉止如果產生偏差,就不是其個人問題,而會對一個大的群體包括整個社會產生惡劣影響。」

現在社會上的辦假證的現象很普遍,可能會有部分不敢嘗試的人,可能會被影響,「明星都需要辦假證,那我就更需要了」會產生這種想去辦假證的內心想法。


學術造假,其實就好比假貨一樣,不光如此,這裡面還涉及到偷窺,盜竊行為。因為盜竊的是別人的文化成果。

我們相信大多數的教授和專家,他們都是權威的,都是有真才實學的。我們尊敬他們。但是在這個隊伍中,也存在一部分蛀蟲。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進行學術造假,為了獲評專家或者教授,進行文化成果的竊取。這嚴重給教授和專家這個群體抹黑。

『捌』 學術不端的危害

學術不端行為敗壞科學界的聲譽,阻礙科學進步。學術的意義是求真,探求真理本來應該是每個學者的崇高職責,誠實也應該是治學的最基本的態度。人類的活動很難找出還有哪一種像學術這樣強調真實,學者也因之受到公眾的敬仰,甚至被視為社會的良心。如果科學界的聲譽由於學術不端行為的頻發而受到嚴重損害,敗壞了科學研究在公眾心目中的形象,那麼必然會阻礙科學的進步,因為做科學研究是需要全社會的支持的,需要有科研資金的提供,需要有一個比較好的科研環境的。沒有了這些因素,科學就很難發展。
學術不端行為也直接損害了公共利益。科學研究在很大程度上都在使用國家資金,學術造假就是在浪費納稅人的錢。有的學術造假是和經濟腐敗相勾結的,是為了推銷假葯、假產品的,那麼就是在騙消費者的錢,危害消費者的身體健康。
學術不端行為違反學術規范,在科研資源、學術地位方面造成不正當競爭。如果靠剽竊、捏造數據、捏造學術履歷就能製造出學術成果、獲得學術聲譽、占據比較高的學術地位,那麼腳踏實地認認真真搞科研的人,是競爭不過造假者的。而且學術造假還對同行造成了誤導。如果有人相信了虛假的學術成果,試圖在其基礎上做進一步的研究,必然是浪費了時間、資金和精力,甚至影響到學位的獲得和職務的升遷。受造假者最直接危害的往往是同一實驗室、同一研究領域的人。
因此,人人都有權利維護學術規范、學術道德,維護學術規范、學術道德也是在保護自己的利益。
中科協完善科技人員誠信檔案 防範學術不端
中新社北京五月二十六日電(記者孫自法)被譽為「科技工作者之家」的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呼籲建立和完善科技工作者誠信檔案,對承擔國家科技計劃項目和從事相關管理的人員、機構進行信用監督,以強化科研道德建設、防範學術不端行為。
二十六日閉幕的中國科協「七大」通過《關於動員和組織廣大科技工作者為建設創新型國家作出新貢獻的若干意見》,並在這份用較多筆墨關注科技道德與學風建設的《若干意見》中發出上述呼籲。
中國科協強調,科技工作者要自覺抵制相互吹捧、沽名釣譽等學術不端行為,同弄虛作假、剽竊抄襲等不良現象作斗爭。在申報、推薦、評審、鑒定、答辯、評獎等科技活動中,要淡薄「官本位」觀念和「明星」效應,充分尊重學術領域不同意見。要把學術自律和社會輿論監督有機結合起來,維護學術尊嚴和科技工作者職業道德。
科研單位和科技團體要制定科學道德公約,規范、鼓勵學術批評,端正學風研風。加強學術道德委員會建設,制定懲戒處罰制度,促進學風建設經常化、制度化、規范化。改進和完善學術交流制度,健全同行認可機制,幫助中青年優秀科技人才脫穎而出。
科技人員應堅持國家利益高於一切,在各項科研活動中體現國家意志,服從和服務於國家利益,保守國家科技秘密,維護科技安全,牢固樹立納稅人意識,確保科技活動有利於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同時,科技人員還要保護好、應用好自己的知識產權,尊重他人的知識產權。 周濟在座談會上指出,學術失范、學風不正現象仍然存在,學術不端行為仍有發生,在有些方面還比較嚴重,損害了學術形象,敗壞了學術風氣,阻礙了學術進步,給科學和教育事業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對此,嚴肅查處,決不能任其滋長蔓延。「無論涉及什麼人、什麼事,都要態度堅決、一查到底,做到不護短、不姑息、不手軟。」他說。
周濟要求,要著力構建教育、制度、監督相結合的懲治和預防工作體系。加強學術道德和學風建設,凈化學術風氣,遏制學術不端行為,必須標本兼治,懲防並舉,多管齊下,綜合治理,自律與他律相統一,內部治理與社會監督相結合。一是加強教育引導,提高道德自律水平,發揮道德力量,使之不願違背學術道德;二是加強制度約束,規范學術管理,發揮制度力量,使之不能違背學術道德;三是加強社會監督,形成良好社會氛圍,發揮社會力量,使之不敢違背學術道德。 座談會上浙江大學校長楊衛詳細陳述了該校發生的賀海波論文剽竊事件事件始末及處理情況。
據楊衛介紹,2008年10月16日,浙江大學葯學院收到反映葯學院副教授賀海波學術不端的郵件。收到該郵件後,在院、校兩個層面相繼組成了調查組,當天即著手調查此事。2008年10月23日,在學校著手調查賀海波學術不端行為一周後,「新語絲」網站披露了其一稿多投行為。經過一段時間的演變,春節後,事件引起了眾多媒體和社會各方面廣泛關注,成為社會輿論的一個熱點。
賀海波2006年6月博士畢業後進浙江大學葯學博士後流動站從事研究,合作導師為李連達院士。李連達是該校聘任的葯學院院長。
在整個「賀海波論文事件」處理過程中,學校共核查了賀海波及其所在研究室相關人員涉嫌學術道德問題的論文20篇,其中賀海波涉及論文9篇。除作為合作作者的1篇論文外,賀海波作為第一作者的8篇論文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剽竊、抄襲原博士導師實驗數據,以及一稿兩投、部分圖表數據張冠李戴、重復發表、擅署他人名字、擅自標注基金資助、捏造知名專家幫助修改英語等嚴重學術不端行為。有鑒其問題確鑿,本人供認不諱,學校當即作出了處分:2005年11月決定撤銷其副教授職務和任職資格,解除聘用合同。由於賀的行為在中國外范圍內造成了極其嚴重的後果,學校決定將其開除出教師隊伍。
賀海波8篇有學術造假內容的論文的通訊作者均署為我校中葯葯理研究室主任吳XX副教授。根據至今近4個月的調查,沒有證據指向吳直接參與了上述論文的寫作和最初投稿;但他在賀海波的部分問題論文錄用或刊出後,作為通訊作者將其用於申報項目,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本人也存在重復發表學術論文等問題;此外,中葯葯理研究室的學風監管失范,作為研究室主任嚴重管理失職。在查清事實的基礎上作出決定:撤銷吳擔任的中葯研究所所長助理及中葯葯理研究室主任職務,給予行政記大過處分,並解除其聘用合同。
根據所有相關人員的陳述、筆跡鑒定和掌握的其它材料來看,涉及賀海波8篇有學術造假內容的論文中李連達院士的署名,是在其不知情的情況下被賀海波擅署的,沒有證據說明李連達參與了論文造假、剽竊和抄襲等。李連達院士作為院長、學術帶頭人和合作導師,對賀海波事件負有疏於管理、教育不力、監管督察不嚴的責任。現院長任期屆滿,學校將不再續聘。 復旦大學校長楊玉良分析說,當今中國的「學術失范」之風屢禁不止的現象,首先是學者對自己的「公共知識分子」身份的自我認知不足,忘卻了「公共知識分子」代表的是公共利益,堅守的是民族文化和人類文明中的普適性價值理想。除此之外,媒體本身對「學術研究」的報道也為其罩上了許多不切實際的「光環」,使「學術研究」帶上了人為的「神秘感」,而缺少應有學術精神和嚴謹性。媒體的這種「廣告式」的學術報道,往往連研究領域稍有不同的專家都難以理解,並常常對公眾產生誤導,但它卻為學術機構和個人贏得一些實際的利益。這種做法的一個「隱動力」源自多年來風行的,嚴重背離學術精神的學術評價、評估和評審體系,其危害性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北大校長周其鳳說,學術活動中道德失准、行為失范的問題時有發生。一些學者違背學術研究目的,或急功近利,粗製濫造;或媚於世俗,熱衷炒作;更有甚者,喪失學術道德,以抄襲剽竊為手段換取一時之名利。這些行為和現象雖屬個別,但若不加以制約,將嚴重污染學術環境,影響學術聲譽,阻礙學術進步,進而影響整個學術群體的創新和發展。
周其鳳指出,在學術道德規范建設上堅持四原則:一、建設學術自由與學術規范和諧統一的學術氛圍,二、建設制度規范與自我約束有機結合的控制機制,三、建設事先預防和事後處理互為補充的教育手段,對於學術失范事件,根據嚴重程度給予不同形式的懲處。同時,著重致力於學術失范的預防機制建設,避免潛在的學術失范現象的發生,四、建設表現形式與實質內容並重的成果評價體系。
在計算機時代,運用剪切和粘貼太容易不過了,當科學家拋開鑽研精神,轉而用剪剪貼貼來剽竊科學成果時,不禁令人大失所望。《科學》雜志刊登一個研究組在報告中列出的「潛在剽竊者」名單,這些名單上的作者所著的科學論文與以前曾出版過的作品平均有86.2%相似。
美發現中日科學家剽竊論文比例略升。該研究小組在《自然》雜志上報告,根據對美國聯邦政府PubMed資料庫樣本的研究顯示,約二百分之一的論文系抄襲。
該小組利用一種計算機程序,來檢測約9000個可疑的重復PubMed資料庫資料。研究小組隨後發出了163份問卷,分別給潛在剽竊者、被復制論文的原創者以及出版科學刊物的編輯,他們收到了144份答復。研究組指出,受訪者的反應強烈而多樣,93%的原創者對於被抄襲的情況表示不知道或贊同,潛在剽竊者的答復則更加多樣化:28%的人否認抄襲,35%承認錯誤並表示後悔,22%聲稱是共同作者,只是未參與撰寫手稿,其他人則聲稱他們不知道別的研究。一個重復別人論文的作者在問卷中表示,「這像是個笑話,一場糟糕的比賽,或者朋友之間糊里糊塗地打賭。10年前發生了這件事情,我深感遺憾。」研究組發現,這位深表遺憾的「開玩笑者」還有8篇論文與別人重復,並且他身為所在國家的某個倫理委員會負責人。
研究表明,復制的論文來自全世界各地,其中包括哈佛大學的一篇文章在內。然而,中國和日本的比例略有上升,一些研究者反映有些國家論文剽竊標准過於寬松。最令人震驚的是醫學領域的論文剽竊,這可能會影響到醫生的診斷和病人的治療。另外,約42%的重復論文還包括篡改數據、計算或圖像。醫生根據數據決定治療方案,科學家根據實驗結果做研究決策,因此在剽竊研究中捏造數據非常令人擔憂。
令人關注的最嚴重的抄襲是自我剽竊,即研究人員在不同刊物上一次又一次重復自己的論文和舊數據。該研究小組發現自我剽竊案件比剽竊他人案件多8倍。小組研究員迦納表示,科學家也是人,許多院校提出的「要麼出版論文要麼走人」的要求在絕望的情況下重復發表自己的文章。《自然》雜志發表的一項調查表明,每年約有3%的研究人員被發現有科學上的不端行為,主要是偽造數據及剽竊。在過去十年中,震撼科學界的案例有幹細胞研究人員黃禹錫偽造數據,貝爾實驗室的天才傑恩·亨德里克·舍恩(JanHendrikSchn)偽造實驗結果等。
當然,以上的種種行為只佔所有科研成果的極少數。研究組工作人員迦納表示,「雖然我們公布的(重復論文)數目看起來像是很多,但是你必須記住有180萬論文和PubMed資料庫的95%以上的研究都是高品質的精心努力的成果。」迦納說,「我們只是希望,高標準的科學精神無處不在。」(肖荷露) (來源:人民網-國際頻道)
根治學術不端行為不能完全依靠行為發現後的嚴重處罰,學者自覺踐行學術規范才是治本之策。但是,在這種自覺意識還很弱小的時候,對學術不端行為的處罰就顯得極為重要。專門的學術規范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要防止因為不了解學術規范而產生的不端行為。當然,除了學術規范的傳授,教師自身在學術方面的嚴謹作風對學生有更好的示範作用。

『玖』 天津大學一教授學術造假多年被舉報,舉報教授的同學結局如何

結局就是該同學已經退學了,考研花的時間浪費了,如果繼續考研的話一般不會有學校再收他,哪怕有學校收他了也要重新來過,重新進修,某些導師也不會接收這樣的學生。所以我覺得他在把事情曝光之前肯定是考慮了很久,下了很大的決心才有勇氣勇敢站出來的,這一點是真的不得不讓人佩服,但也覺得很可惜了,這么一個熱愛科研又有能力的人遇上了這么一個老師,對他心理的影響會更大吧。

這名學術造假的老師僅僅是被解聘了合同,好像這就可以彌補他所犯下的錯,而那名學生為了舉報他不得不拿自己的學業作為犧牲,就覺得挺可笑的。而天津大學彷彿就這么沒事了,處理一下老師,處理一下學生,然後自己撇得一干二凈,這樣真的好嗎?

『拾』 學術造假有什麼危害

申報人員通過弄虛作假、暗箱操作、以權謀私等違紀違規行為取得的職稱,予以撤銷,記入誠信檔案,納入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2018年11月,江西省出台政策,明確將依託學籍管理系統,建立18歲以上成年學生誠信檔案,推動將學生個人誠信記錄作為升學、畢業、評先評優、獎學金發放、鑒定推薦等環節的重要考量因素 。

2018年8月10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就《職稱評審管理規定》,在中國政府法制信息網上向社會徵求意見。《規定》明確實行學術造假「一票否決制」。

(10)學術帽子害人擴展閱讀

學術打假名人方舟子表示,其它學術造假國家的學術不端行為往往只局限於學術界,但中國學術領域的腐敗行為卻是與其它領域,特別是政治、經濟領域的腐敗行為緊密結合。

一方面,官本位的體制使得科研、教育機構變成了官場的一部分,研究職務、頭銜都有一定的行政級別,例如系主任是處級、校長是局級、院士是副部級等等,名為學者,實為「學官」,因此,官場腐敗必然會導致學術腐敗,也必然要包庇學術腐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學術造假

與學術帽子害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回族的校服 瀏覽:330
咸陽市秦都區陝廣學校校服 瀏覽:114
男士網將內褲網眼 瀏覽:888
金絲絨棉服搭配什麼裙子好看 瀏覽:626
兒童黑皮衣搭配圖片大全 瀏覽:446
男西裝制服圖片韓版 瀏覽:96
車牌帽子怎麼裝 瀏覽:749
自己如何拍褲子 瀏覽:817
用卡紙疊褲子怎麼疊 瀏覽:188
勞保手套棉線批發 瀏覽:263
男生校服怎麼穿帥 瀏覽:991
絕緣手套外用什麼手套 瀏覽:568
川航換制服 瀏覽:613
白褲子配黑色馬丁靴 瀏覽:232
男孩衣外套戴帽 瀏覽:72
中式旗袍上衣 瀏覽:366
ins超火的褲子男 瀏覽:653
褲子39碼等於多少l 瀏覽:641
網上一個穿白藍校服的校花下載 瀏覽:920
日系襯衫配什麼外套 瀏覽: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