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幼兒大班美麗的新疆教案
活動目標
1、在合作探索中體驗活動的樂趣。
2、能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說出新疆是中國的一部分。
3、了解新疆的風土人情,感受新疆的美麗。
活動准備
1、中國地圖;若干反映新疆特色的小圖片、照片等,有關新疆飲食、自然風光、服飾的圖片。
2、新疆風光錄像,新疆舞蹈音樂,《我們新疆好地方》音樂。
3、新疆當地特產、民族服飾等。
活動過程
1、請幼兒觀看錄像視頻,了解新疆之美。
你看到了什麼?這是哪裡?
你知道咱們新疆有哪些美麗的地方?
你最喜歡吃新疆的哪些食品?是什麼味道?新疆少數民族過節時用什麼食品招待客人?
你知道維吾爾族姑娘在過節時是怎樣打扮自己的嗎?。
2、體驗、表達節日的快樂。
學一學錄像視頻里的哥哥姐姐跳舞。
3、教師小結。
(1)我們新疆的少數民族女孩愛穿長裙和背心,戴小花帽。
(2)我們新疆的少數民族群眾騎馬、放牧、住氈房,喜歡唱歌跳舞。
(3)我們新疆有很多特色食品,如烤羊肉、葡萄乾、哈密瓜等。
(4)新疆的自然風景也很美麗,有草原、雪山、沙漠、古城等。
4、用卡片分類,互相交流,增進幼兒對新疆的了解。
(1)教師:「每一組的桌上有很多關於新疆特色的圖片,請你選一張自己喜歡的,給大家講一講,你看到了什麼?為什麼喜歡?
(2)幼兒互相交流自己喜歡的圖片。
(3)請幼兒把手裡的圖片貼到黑板上相應的圖片旁邊,如花帽貼到服飾圖片的旁邊;烤羊肉貼到飲食圖片的旁邊,草原貼到自然風光圖片的旁邊。
(4)幼兒分類操作貼圖,師幼共同分享評價。
4、請幼兒聽歌曲《我們新疆好地方》,跳少數民族舞蹈,表達對新疆的熱愛之情。
活動反思
幼兒在活動中不僅感受著它的樂趣,同時對自己家鄉新疆有了更多的了解。(談到新疆時,很是自豪。)對中國和新疆的關系有了具體的認識。
1、以灰色、藍色、黑色、紅色、紫色純棉斜紋布做里,燈心絨或金絲絨作面
2、綉好各個分瓣
3、以頂為中心縫合
4、放上帽模使它成型
5、包縫布邊
花帽產於新疆,維吾爾語稱「朵帕」。是維吾爾族人民精心製作的民間工藝品。也是新疆的少數民族日常生活中喜愛佩戴的一種用於裝飾的物品。
維吾爾族佩帶花帽的傳統習慣已有幾百年的歷史。花帽形式多樣,主要有巴旦姆花帽、塔什於花帽、格來木花帽、奇曼花帽、曼波爾花帽、翟爾花帽、瑪力江花帽、金片花帽、吐魯番花帽、伊犁花帽、庫車花帽、夏帕克花帽、鉤花花帽、賽里甫西吐瑪克、阿克多帕、曼切斯特多帕、塔里拜克、金銀織錦花帽等十七八種。圖案多以新疆花卉、果實等自然形象為素材,組合成各種幾何圖形並在上面點綴寶石、瑪瑙、翡翠、珊瑚、琥珀、精玉等多種裝飾品;花帽的花紋樣式也很多,主要有大地散花紋樣、單獨紋祥、組合紋樣、巴旦木紋樣、十字對稱紋樣等多種紋路。
❸ 幼兒園大班《維吾爾族是什麼樣的》主題教案
教學案例的一般要素
1.背景
所謂背景,即是向讀者交待清楚:"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等。背景介紹也不必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說明"故事"的發生是否有什麼特別的原因和條件。背景是案例很重要的環節,描述的是事件的大致場景,是提供給讀者了解「事件」有用的背景資料,如所在學校的情況、個人的工作背景、事件發生的起因等。
2.主題
每篇案例要有一個鮮明的主題,即這個案例要說明的某個問題,是反映對某個新理念的認識、理解和實踐,還是說明教師角色如何轉變,教的方式、學的方式怎樣變化,或是介紹對新教材重點、難點的把握和處理,等等。
3.細節
有了主題,就要對原始材料進行篩選,有針對性地選擇最能反映主題的特定的內容,把關鍵性的細節寫清楚。要特別注意提示人物的心理。因為人物的行為是故事的表面現象,人物的心理則是故事發展的內在依據。面對同一個情景,不同的教師可能有不同的處理方式。為什麼會有各種不同的做法?這些教學行為的內在邏輯是什麼?執教者是怎麼想的?揭示這些,能讓讀者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在這個環節中,要講明問題是如何發生的,問題是什麼,問題可以和事實材料交織在一起。這是整個案例的主體,要詳盡地描述,展現問題解決的過程、步驟以及問題解決中出現的反復挫折,也可以涉及問題初步解決成效的描述。
4.結果
案例不僅要說明教學的思路,描述教學的過程,還要交待教學的結果--某種教學措施的即時效果,包括學生的反應和教師的感受,解決了哪些問題,未解決哪些問題,有何遺憾、打算、設想等。以「問題」為主線,有矛盾、沖突甚至「懸念」,能引起讀者興趣和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