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清朝末年,誰是抗日英雄同時也是一位大詩人
楊靖宇: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蘇區及其紅軍的創始人之一,東北抗日聯軍的主要創建者和領導人之一。周保中:傑出的抗日民族英雄、優秀的共產主義戰士,東北抗日聯軍創建人和傑出領導人。李兆麟:中共北滿省委主要領導人之一、東北抗日聯軍創建人。徐鼐霖:東北淪陷後,堅持不與偽政權合作,表現了高尚的民族氣節。李紅光:抗日英雄。東北人民革命第一軍一師師長兼政委,我黨最早建立的抗日武裝一日東北工農把日義勇軍第一軍第四縱隊(又名磐石工農抗日義勇軍,通稱磐石游擊隊)創始人之一。李學忠第二軍政治部主任1936年8月第二軍一部在撫松縣東崗大鹼場密營與敵人發生戰斗,李學忠在戰斗中犧牲。史忠恆第二軍第五師師長1936年10月史忠恆率部在圖佳鐵路老松嶺戰斗中負重傷犧牲。夏雲傑第六軍軍長1936年11月26日率部隊在湯原西北活動時,遭伏擊,身受重傷,犧牲。王德泰,第二軍軍長1936年11月率軍部及第四師一部在今靖宇縣小湯河活動時,遭敵襲擊,壯烈犧牲。曹國安,第一軍第二師師長1936年12月21日率部在長白縣七道溝附近與偽靖安軍激戰中壯烈犧牲。宋鐵岩,第一軍政治部主任1937年2月11日第一軍第一師建立在本溪縣和尚帽子的密營遭日偽軍包圍,突圍中,宋鐵岩壯烈犧牲。陳榮久,第七軍軍長1937年3月5日率部在小南河與日偽軍激戰中英勇犧牲。周樹東,第二軍第四師政委1937年4月24日率部在安圖縣大沙河附近與安圖縣偽治安隊交戰,英勇犧牲。李福林,第三軍哈東游擊司令1937年4月在通河與敵作戰中犧牲。郝貴林第三軍第四師師長1937年7月率部在勃力青龍山一帶活動時,遭到日偽軍的攻擊,激戰中壯烈犧牲。張甲洲(張進思),原巴彥游擊隊長1937年8月28日在抗聯獨立師接應下,由富錦赴獨立師營地途中遭敵襲擊,不幸犧牲。王仁齋,第一軍第三師師長1937年10月率部於清原大揚堡附近遭敵人襲擊,壯烈犧牲。金根,第八軍第三師政治部主任1937年12月3日在樺川縣七星砬子被叛徒殺害。馬德山,第六軍第一師師長1938年4月率部在蘿北與敵激戰中犧牲。金正國,第十一軍政治部主任1938年5月在樺川縣李貴屯犧牲。張相武,第四軍第一師師長1938年5月27日率部途經富錦縣國強街基附近遭敵包圍,壯烈犧牲。劉曙華,第八軍政治部主任1938年8月22日在勃利縣通天溝遭叛徒殺害。常有均,第三軍第三師政治部主任1938年10月4日率遠征部隊到達海倫後,在通北一撮毛活動時被叛徒殺害。吳景才,第三軍第二師政治部主任1938年10月在方正縣老道廟與敵作戰中負重傷,不久犧牲。李延平,第四軍軍長1938年11月20日在五常縣一面坡西南方錯草頂子宿營時,被叛徒殺害。徐光海,第六軍第一師政治部主任1938年11月23日在寶清縣張家窯與敵作戰中犧牲。王光宇,第四軍副軍長1938年12月在五常縣九十五頂山犧牲。雷炎,龍南指揮部第四支隊長1939年2月16日率部在海倫與望奎交界的李洛涿屯與敵作戰中壯烈犧牲。王克仁,第五軍代理政治部主任1939年4月23日與五軍主力部隊在突圍中於穆棱泉眼河伏擊前來追擊的日偽軍,戰斗中壯烈犧牲。侯國忠,第一路軍第三方面軍副指揮1939年8月24日在率部隊攻克安圖縣敵軍重要據點大沙河的戰斗中壯烈犧牲。李文彬,第二路軍五軍三師師長1939年9月13日率部在寶清遭敵襲擊犧牲。馮治綱,第三路軍龍北指揮部指揮1940年2月4日率部隊在內蒙阿榮旗任家窩堡與日軍戰斗中犧牲。楊靖宇,第一路軍總司令兼政委1940年2月23日在今靖宇縣保安村三道崴子與敵戰斗中壯烈犧牲。曹亞范,第一路軍第一方面軍指揮1940年4月8日在今靖宇縣龍泉鎮西瓮村圈不幸被叛徒殺害。王汝起,第二路軍一支隊支隊長1940年5月21日率部隊在大饒河縣大岱河伏擊偽軍的戰斗中犧牲。趙敬夫,第三路軍三支隊政委1940年7月20日日偽軍偷襲第三路軍總指揮部駐地德都縣朝陽山,在抗敵戰斗中犧牲。張蘭生,中共北滿省委委員1940年7月20日與趙敬夫在同一次戰斗中犧牲。高禹民,第三路軍第三支隊政委1940年12月1日第三路軍第三支隊在阿榮鎮雞冠山與敵遭遇,戰斗中,高禹民犧牲。陳翰章,第一路軍第三方面軍指揮1940年12月8日在寧安縣鏡泊湖南湖頭小灣灣溝被日軍包圍,激戰中壯烈犧牲。汪雅臣,第十軍軍長1941年1月29日在五常縣石頭亮子與敵戰斗中壯烈犧牲。張忠喜,第十軍副軍長1941年1月29日與汪雅臣在同一次戰斗中壯烈犧牲。韓仁和,中共南滿省委委員、第一路軍參謀兼警衛旅政委1941年2月8日在寧安縣鏡泊湖上灣溝與日軍作戰中壯烈犧牲。魏拯民,中共南滿省委書記、第一路軍副司令1941年3月8日在樺甸縣牡丹嶺突圍時壯烈犧牲。郭鐵堅,第三路軍第九支隊參謀長1941年9月20日率部在莫力達瓦旗郭泥屯與日偽軍作戰時壯烈犧牲。趙尚志,第二路軍副總指揮1942年2月12日率小部隊在襲擊鶴崗縣梧桐河偽警察分駐所時,遭混入隊內的特務槍擊,受傷被俘後英勇犧牲。許亨植,第三路軍總參謀長1942年8月3日到巴彥、木蘭、東興一帶檢查工作後,在返回總指揮部途中於青峰嶺被敵包圍,壯烈犧牲。陶凈非,第五軍第二師政治部主任1942年8月陶凈非率小部隊執行任務時犧牲。
② 斗戰神和尚的帽子要強化什麼屬性
和尚主要強化的屬性就是鬥志精準和身法,我玩的也是和尚主要強化這幾個就行當然優先鬥志,後面切了之後發現攻擊超級高。謝謝採納我吧
③ 和尚帽子折疊步驟
圖解沒有,請參考視頻。沒有病毒,不是廣告,請放心點開。
http://www.iqiyi.com/w_19rt9okl.html#curid=2168870909_
④ 巴彥23位抗日英雄都是誰
楊靖宇: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蘇區及其紅軍的創始人之一,東北抗日聯軍的主要創建者和領導人之一。
周保中:傑出的抗日民族英雄、優秀的共產主義戰士,東北抗日聯軍創建人和傑出領導人。
李兆麟:中共北滿省委主要領導人之一、東北抗日聯軍創建人。
徐鼐霖:東北淪陷後,堅持不與偽政權合作,表現了高尚的民族氣節。
李紅光:抗日英雄。東北人民革命第一軍一師師長兼政委,我黨最早建立的抗日武裝一日東北工農把日義勇軍第一軍第四縱隊(又名磐石工農抗日義勇軍,通稱磐石游擊隊)創始人之一。
李學忠 第二軍政治部主任1936年8月第二軍一部在撫松縣東崗大鹼場密營與敵人發生戰斗,李學忠在戰斗中犧牲。
史忠恆 第二軍第五師師長 1936年10月 史忠恆率部在圖佳鐵路老松嶺戰斗中負重傷犧牲。
夏雲傑 第六軍軍長1936年11月26日率部隊在湯原西北活動時,遭伏擊,身受重傷,犧牲。
王德泰,第二軍軍長1936年11月率軍部及第四師一部在今靖宇縣小湯河活動時,遭敵襲擊,壯烈犧牲。
曹國安,第一軍第二師師長1936年12月21日率部在長白縣七道溝附近與偽靖安軍激戰中壯烈犧牲。
宋鐵岩,第一軍政治部主任1937年2月11日第一軍第一師建立在本溪縣和尚帽子的密營遭日偽軍包圍,突圍中,宋鐵岩壯烈犧牲。
陳榮久,第七軍軍長1937年3月5日率部在小南河與日偽軍激戰中英勇犧牲。
周樹東,第二軍第四師政委1937年4月24日率部在安圖縣大沙河附近與安圖縣偽治安隊交戰,英勇犧牲。
李福林,第三軍哈東游擊司令1937年4月在通河與敵作戰中犧牲。
郝貴林第三軍第四師師長1937年7月率部在勃力青龍山一帶活動時,遭到日偽軍的攻擊,激戰中壯烈犧牲。
張甲洲 (張進思) ,原巴彥游擊隊長1937年8月28日在抗聯獨立師接應下,由富錦赴獨立師營地途中遭敵襲擊,不幸犧牲。
王仁齋,第一軍第三師師長1937年10月率部於清原大揚堡附近遭敵人襲擊,壯烈犧牲。
金根,第八軍第三師政治部主任1937年12月3日在樺川縣七星砬子被叛徒殺害。
馬德山,第六軍第一師師長1938年4月率部在蘿北與敵激戰中犧牲。
金正國,第十一軍政治部主任1938年5月在樺川縣李貴屯犧牲。
張相武,第四軍第一師師長1938年5月27日率部途經富錦縣國強街基附近遭敵包圍,壯烈犧牲。
劉曙華,第八軍政治部主任1938年8月22日在勃利縣通天溝遭叛徒殺害。
常有均,第三軍第三師政治部主任1938年10月4日率遠征部隊到達海倫後,在通北一撮毛活動時被叛徒殺害。
吳景才,第三軍第二師政治部主任1938年10月在方正縣老道廟與敵作戰中負重傷,不久犧牲。
李延平,第四軍軍長1938年11月20日在五常縣一面坡西南方錯草頂子宿營時,被叛徒殺害。
徐光海,第六軍第一師政治部主任1938年11月23日在寶清縣張家窯與敵作戰中犧牲。
王光宇,第四軍副軍長1938年12月在五常縣九十五頂山犧牲。
雷炎,龍南指揮部第四支隊長1939年2月16日率部在海倫與望奎交界的李洛涿屯與敵作戰中壯烈犧牲。
王克仁,第五軍代理政治部主任1939年4月23日與五軍主力部隊在突圍中於穆棱泉眼河伏擊前來追擊的日偽軍,戰斗中壯烈犧牲。
侯國忠,第一路軍第三方面軍副指揮1939年8月24日在率部隊攻克安圖縣敵軍重要據點大沙河的戰斗中壯烈犧牲。
李文彬,第二路軍五軍三師師長1939年9月13日率部在寶清遭敵襲擊犧牲。
馮治綱,第三路軍龍北指揮部指揮1940年2月4日率部隊在內蒙阿榮旗任家窩堡與日軍戰斗中犧牲。
楊靖宇,第一路軍總司令兼政委1940年2月23日在今靖宇縣保安村三道崴子與敵戰斗中壯烈犧牲。
曹亞范,第一路軍第一方面軍指揮1940年4月8日在今靖宇縣龍泉鎮西瓮村圈不幸被叛徒殺害。
王汝起,第二路軍一支隊支隊長1940年5月21日率部隊在大饒河縣大岱河伏擊偽軍的戰斗中犧牲。
趙敬夫,第三路軍三支隊政委1940年7月20日日偽軍偷襲第三路軍總指揮部駐地德都縣朝陽山,在抗敵戰斗中犧牲。
張蘭生,中共北滿省委委員1940年7月20日與趙敬夫在同一次戰斗中犧牲。
高禹民,第三路軍第三支隊政委1940年12月1日第三路軍第三支隊在阿榮鎮雞冠山與敵遭遇,戰斗中,高禹民犧牲。
陳翰章,第一路軍第三方面軍指揮1940年12月8日在寧安縣鏡泊湖南湖頭小灣灣溝被日軍包圍,激戰中壯烈犧牲。
汪雅臣,第十軍軍長1941年1月29日在五常縣石頭亮子與敵戰斗中壯烈犧牲。
張忠喜,第十軍副軍長1941年1月29日與汪雅臣在同一次戰斗中壯烈犧牲。
韓仁和,中共南滿省委委員、第一路軍參謀兼警衛旅政委1941年2月8日在寧安縣鏡泊湖上灣溝與日軍作戰中壯烈犧牲。
魏拯民,中共南滿省委書記、第一路軍副司令1941年3月8日在樺甸縣牡丹嶺突圍時壯烈犧牲。
郭鐵堅,第三路軍第九支隊參謀長1941年9月20日率部在莫力達瓦旗郭泥屯與日偽軍作戰時壯烈犧牲。
趙尚志,第二路軍副總指揮1942年2月12日率小部隊在襲擊鶴崗縣梧桐河偽警察分駐所時,遭混入隊內的特務槍擊,受傷被俘後英勇犧牲。
許亨植,第三路軍總參謀長1942年8月3日到巴彥、木蘭、東興一帶檢查工作後,在返回總指揮部途中於青峰嶺被敵包圍,壯烈犧牲。
陶凈非,第五軍第二師政治部主任1942年8月陶凈非率小部隊執行任務時犧牲。
⑤ 東北戰場著名的抗日英雄有哪些
1、趙侗(1912—1939)「九一八」事變後率眾抗日,曾任遼南「少年鐵血軍」總司令,敵後「遼南政府」總裁,八路軍「晉察冀軍區五支隊」司令等,在抗日戰爭中第一個成立敵後政府,第一次擊落日寇敵機。時人稱之為「中國抗日學生軍領袖」,「滿族第一抗日將領」。
2、張中華(1912—1937),吉林省永吉縣烏拉街人。東北抗日聯軍第五軍政治部主任。2014年9月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授予抗日英烈榮譽稱號。
3、魏拯民,原名關有維,字伯張,曾用名馮康等十餘個化名。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東北抗日聯軍第2軍和東北抗聯第1路軍領導人。
4、楊靖宇(1905年2月26日-1940年2月23日),原名馬尚德,字驥生,漢族,河南省確山縣人,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蘇區及其紅軍的創始人之一,東北抗日聯軍的主要創建者和領導人之一。
5、趙尚志(1908年—1942年2月12日),漢族,熱河朝陽(現遼寧省朝陽市)人,東北抗日聯軍創建人和領導人之一,東北地區最早的共產黨員之一。「九一八事變」後趙尚志被任命為中共滿洲省委常委、軍委書記。
(5)和尚帽子密營擴展閱讀:
東北抗日聯軍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一支英雄部隊,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前身之一。它的前身是東北抗日義勇軍余部、東北反日游擊隊和東北人民革命軍 。
是20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人民抵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偉大民族解放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的革命史上有著不可磨滅的偉大功績。
於日本侵略者的大後方,他們在非常艱難困苦的環境里長達14年的艱苦鬥爭中牽制了數十萬日偽正規軍,有力地支援了全國的抗日戰爭,他們可歌可泣、英勇無畏的犧牲精神,是中華民族爭取獨立寧死不屈精神的集中體現。
⑥ 和尚 帽子 的問題~~~
那要從歷史開始說起了~~這么說呢~~我知道的也是皮毛~~大概說一下吧~~
首先佛教起源於古印度~~(印度現在信佛的少)畢竟是國外印度人那時也有卷發的
因為藝術源於生活,並且高於生活~
所以在佛教起源並且創教時的佛祖塑像都是卷發
到了唐朝時,佛教引入中國..在中國成為國教~在盛唐時加已發展~~這時佛教在本土化得發展下發展為「凈宗派」為了與之區分吧!~~凈宗在古印度佛教原有的基礎上進行本土化得改進目的是為了避免「水土不服」更好的發展佛教,因此佛教中添加了很多儒學的哲學和禮儀~為了與之區別便發展了剃度的儀式.等其他的儀式..
剃度比較直白的意思是~~萬千煩惱絲,入門當割捨..也就是與世間紛紛擾擾,割捨斷掉煩惱心的意思。這也是種多不同中的一例而已
所以和尚怎麼都是光腦袋
還有 孫悟空·武松·豬八戒·沙僧·樣都帶了頭箍是代錶行者的身份~~
行者就是在行走中修行的僧人所以孫悟空也叫孫行者,武松叫行者武松~~
佛教發展到日本~日本的和尚帶的都是像篼笠的帽子
代錶行者的身份,我想頭箍就是篼笠的演化版本,日本和尚保留了下來
還有藏區的喇嘛~~帶的帽子~和濟公的是不是形狀很像~~(這個我就了解的不太詳細了,別介意)藏區的蔬菜很少食物很少~~蔬菜比肉珍貴~~藏區的和尚沒蔬菜吃所以吃肉,而濟公吃肉帶著類似的帽子也許就跟這個有關~~
藏區靠近尼泊爾~~尼泊爾也是古印度佛教的起源地~~所以從尼泊爾發展到藏區的佛教又跟中原發展的佛教又有所不同~~所以佛教在藏區,為密宗佛教,跟凈宗有很大本質上的不同~據我的了解和個人認為~~凈宗在修法上很大的程度是修心,求得內心清凈。而密宗..因為是在藏區條件艱苦,遠離中原有很多東西~疾病都是大家未知的~~密宗中就有很多驅邪的密法~~密宗中就有很多在疾苦是留下來的經驗~~現有的很多藏葯的配方~都是以經書的方式呈現的~~密宗因此也很神秘
羅漢其實是在凈宗發展下衍生出來的~~有很多關於108羅漢的故事發生在中國..
加以唐朝和古印度的密切聯系和影響..印度也有羅漢的形象產生~~
關於其他僧帽的產生凈宗發展在改朝換代中個有不同吧~~
個人理解~~如有錯誤請多原諒~~
謝謝~~
剩下的你可以參考佛教的起源網路中比較詳細~~
⑦ 東北抗日聯軍的陣亡將領
東北抗聯支隊長以上職務(42名) 姓名職務犧牲事跡李學忠第二軍政治部主任1936年8月第二軍一部在撫松縣東崗大鹼場密營與敵人發生戰斗,李學忠在戰斗中犧牲。史忠恆第二軍第五師師長1936年10月史忠恆率部在圖佳鐵路老松嶺戰斗中負重傷犧牲。夏雲傑第六軍軍長1936年11月26日率部隊在湯原西北活動時,遭伏擊,身受重傷,犧牲。王德泰第二軍軍長1936年11月率軍部及第四師一部在今靖宇縣小湯河活動時,遭敵襲擊,壯烈犧牲。曹國安第一軍第二師師長1936年12月21日率部在長白縣七道溝附近與偽靖安軍激戰中壯烈犧牲。宋鐵岩第一軍政治部主任1937年2月11日第一軍第一師建立在本溪縣和尚帽子的密營遭日偽軍包圍,突圍中,宋鐵岩壯烈犧牲。陳榮久第七軍軍長1937年3月5日率部在小南河與日偽軍激戰中英勇犧牲。周樹東第二軍第四師政委1937年4月24日率部在安圖縣大沙河附近與安圖縣偽治安隊交戰,英勇犧牲。李福林第三軍哈東游擊司令1937年4月在通河與敵作戰中犧牲。郝貴林第三軍第四師師長1937年7月率部在勃力青龍山一帶活動時,遭到日偽軍的攻擊,激戰中壯烈犧牲。張甲洲(張進思) 原巴彥游擊隊長1937年8月28日在抗聯獨立師接應下,由富錦赴獨立師營地途中遭敵襲擊,不幸犧牲。王仁齋第一軍第三師師長1937年10月率部於清原大揚堡附近遭敵人襲擊,壯烈犧牲。金根第八軍第三師政治部主任1937年12月3日在樺川縣七星砬子被叛徒殺害。馬德山第六軍第一師師長1938年4月率部在蘿北與敵激戰中犧牲。金正國第十一軍政治部主任1938年5月在樺川縣李貴屯犧牲。張相武第四軍第一師師長1938年5月27日率部途經富錦縣國強街基附近遭敵包圍,壯烈犧牲。劉曙華第八軍政治部主任1938年8月22日在勃利縣通天溝遭叛徒殺害。常有均第三軍第三師政治部主任1938年10月4日率遠征部隊到達海倫後,在通北一撮毛活動時被叛徒殺害。吳景才第三軍第二師政治部主任1938年10月在方正縣老道廟與敵作戰中負重傷,不久犧牲。李延平第四軍軍長1938年11月20日在五常縣一面坡西南方錯草頂子宿營時,被叛徒殺害。徐光海第六軍第一師政治部主任1938年11月23日在寶清縣張家窯與敵作戰中犧牲。王光宇第四軍副軍長1938年12月在五常縣九十五頂山犧牲。雷炎龍南指揮部第四支隊長1939年2月16日率部在海倫與望奎交界的李洛涿屯與敵作戰中壯烈犧牲。王克仁第五軍代理政治部主任1939年4月23日與五軍主力部隊在突圍中於穆棱泉眼河伏擊前來追擊的日偽軍,戰斗中壯烈犧牲。侯國忠第一路軍第三方面軍副指揮1939年8月24日在率部隊攻克安圖縣敵軍重要據點大沙河的戰斗中壯烈犧牲。.李文彬第二路軍五軍三師師長1939年9月13日率部在寶清遭敵襲擊犧牲。馮治綱第三路軍龍北指揮部指揮1940年2月4日率部隊在內蒙阿榮旗任家窩堡與日軍戰斗中犧牲。楊靖宇第一路軍總司令兼政委1940年2月23日在今靖宇縣保安村三道崴子與敵戰斗中壯烈犧牲。曹亞范第一路軍第一方面軍指揮1940年4月8日在今靖宇縣龍泉鎮西瓮村圈不幸被叛徒殺害。王汝起第二路軍一支隊支隊長1940年5月21日率部隊在大饒河縣大岱河伏擊偽軍的戰斗中犧牲。趙敬夫第三路軍三支隊政委1940年7月20日日偽軍偷襲第三路軍總指揮部駐地德都縣朝陽山,在抗敵戰斗中犧牲。張蘭生中共北滿省委委員1940年7月20日與趙敬夫在同一次戰斗中犧牲。高禹民第三路軍第三支隊政委1940年12月1日第三路軍第三支隊在阿榮鎮雞冠山與敵遭遇,戰斗中,高禹民犧牲。陳翰章第一路軍第三方面軍指揮1940年12月8日在寧安縣鏡泊湖南湖頭小灣灣溝被日軍包圍,激戰中壯烈犧牲。汪雅臣第十軍軍長1941年1月29日在五常縣石頭亮子與敵戰斗中壯烈犧牲。張忠喜.第十軍副軍長1941年1月29日與汪雅臣在同一次戰斗中壯烈犧牲。韓仁和中共南滿省委委員、第一路軍參謀兼警衛旅政委1941年2月8日在寧安縣鏡泊湖上灣溝與日軍作戰中壯烈犧牲。魏拯民中共南滿省委書記、第一路軍副司令1941年3月8日在樺甸縣牡丹嶺密營中病逝。郭鐵堅第三路軍第九支隊參謀長1941年9月20日率部在莫力達瓦旗郭泥屯與日偽軍作戰時壯烈犧牲。趙尚志第二路軍副總指揮1942年2月12日率小部隊在襲擊鶴崗縣梧桐河偽警察分駐所時,遭混入隊內的特務槍擊,受傷被俘後英勇犧牲。許亨植第三路軍總參謀長1942年8月3日到巴彥、木蘭、東興一帶檢查工作後,在返回總指揮部途中於青峰嶺被敵包圍,壯烈犧牲。陶凈非第五軍第二師政治部主任1942年8月陶凈非率小部隊執行任務時犧牲。
⑧ 和尚帽子上的五位佛是誰
五佛冠是佛教密宗上師、主持、方丈修法時,戴著像徵五智如來的寶冠,漢傳密宗佛教叫「漢密」或「唐密」藏傳密宗佛教叫「藏密」。
五佛冠又作五智冠、五智寶冠、五寶天冠、灌頂寶冠、寶冠。大日如來、金剛薩埵、虛空藏菩薩、諸佛頂尊等所戴之寶冠,皆為五佛冠。寶冠中央有五化佛,用以表示五智圓滿之德。修法中,弟子入曼荼羅道場受灌頂時,阿闍梨為其結誦五佛灌頂印言,印行者之頂上、額、頂右、頂後、頂左、灌五智之瓶水,令戴五佛寶冠。既已受五佛灌頂,即表自成大日如來之意。又五佛之配列有二,一以大日位於中央,其四方安置四佛,一則橫列五佛。
修法中,弟子入曼荼羅(曼荼羅,意思是按佛教密宗儀規進行某種祭供活動的道場。「曼荼羅」建築中的每一細部都寓有一定的密宗含義。底部多為車輪形,象徵圓滿之意。)道場受灌頂時,由大德上師為其結誦五佛灌頂印言,印行者之頂上、額、頂右、頂後、頂左,灌五智之瓶水,令戴五佛寶冠。既已受五佛灌頂,即表自成大日如來之意。普通五佛冠五方佛的位置,中央毗盧遮那佛是佛部,東方佛是金剛部,南方佛是寶部,西方佛是蓮花部,北方佛是羯摩部。至於比較特別的五佛冠,如果要修佛部為本尊,則中央為毗盧遮那佛,其餘各佛之位置仍如普通五佛冠相同;如果要修金剛部為本尊,則中央為東方佛,東方佛之位置改為毗廬遮那佛,其餘各佛的位置仍然不動;如果修蓮花部為本尊,則中央為無量光佛,西方無量光佛位置改為毗盧遮那佛,其餘各佛之位置仍不動,余照類推。還有一種方式是五佛橫列。
五佛是佛教密宗最高級別的五尊神祗分別是:中央毗盧遮那佛即釋迦牟尼法身大日如來佛祖,兩旁依次為東方香積世界阿閦佛,南方歡喜世界寶生佛,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北方蓮花世界成就佛,合稱五方佛,也叫五智如來。
供奉五佛的佛教寺廟都是官寺,官寺最早出現在南北朝一直延續到到唐朝武宗皇帝會昌五年(845年)。唐朝會昌以前每個縣都有一座到兩座官寺(和尚寺和尼姑寺),會昌年間中國佛教達到最鼎盛時期,全國寺院多達五千多座,僧侶七十多萬,寺院佔有大量土地和財產,僧侶並可免除兵役和勞役,嚴重影響唐朝經濟,會昌五年武宗皇帝聽信道士趙歸真讒言,下旨拆毀全國所有佛像,寺院改成驛館和酒樓,僧侶充當勞役,史稱「會昌法難」或稱「武宗毀佛」
官寺奉祀的五方五佛是佛教最高級別的五尊神祗 ,武宗毀佛後第二年就病死,宣宗登基後又提倡復興佛教,但因政治和經濟原因奉祀五方佛的官寺沒有得到朝廷的復興,民間復興的佛教寺院都是奉祀「西天三佛」或「一佛二尊者」也稱「一佛兩菩薩」的民寺,後來僧侶就把代表至高無上的「五方五佛」雕刻在帽子上,俗稱「五佛冠」,民間雅稱「唐僧帽」,並只有方丈、主持或得道高僧才能佩戴。
⑨ 永吉縣的知名人物
趙南起
1927年4月出生於吉林永吉縣,朝鮮族,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勤學院指揮系畢業,1955年授銜少校,1988年授銜上將,曾任中央軍委委員兼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部長,在全國政協九屆一次會議上,趙南起當選為全國政協副主席。
李輝英
原名李連萃,曾用名李冬禮,筆名東籬、林山等。滿族。吉林永吉人。畢業於上海中國公學大學部中文系。1984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長篇小說《萬寶山》,散文集《李輝英散文選集》,短篇小說集《黑色的星期天》,學術著作《中國現代文學史》等。
姚新一
1907年生於吉林省永吉縣,1929年考入北平弘達學院,在這里結識魏拯民,開始從事反帝救國宣傳活動,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9年初與吉東省委隨抗聯二路軍在茫茫林海與敵周旋,在牡丹江西岸蓮花泡突遭敵人襲擊,激戰中壯烈犧牲,時年32歲。
宋鐵岩
東北抗聯將領,原名孫肅先,字曉天。1909出生於在吉林省永吉縣。1918年,入本村私塾讀書。1937年2月11日,在本溪老和尚帽子密營休整,突然被敵人重兵包圍。當時,身患重病,在突圍戰斗中,中彈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