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帽子知識 > 日本航空自衛隊帽子

日本航空自衛隊帽子

發布時間:2021-06-15 16:27:03

⑴ 日本航空自衛隊裝備蘇27了!

圖片的標記有加工過的痕跡。日本不會買俄羅斯飛機的。

⑵ 現在日本自衛隊的武器裝備有哪些

日本自衛隊最初由憲法規定,只是成立了警察部隊,用於治安管理,後來擴軍成為如今的擁有陸地自衛隊,海上自衛隊,航空自衛隊三軍,並成立了自衛廳,自衛隊是日本國的主要部隊,由於日本本土陸地稀少,所以自衛隊制定的方針是優先發展海上和航空自衛隊,殲敵於海外。
日本陸地自衛隊:裝備坦克1020輛,裝甲車約980輛,各型飛機約511架,各種火炮7630門。(2006年數據)
海上自衛隊:裝備各型艦艇142艘,39.8萬余噸,飛機206架。(2006年數據)
航空自衛隊:裝備各型飛機464餘架,其中作戰飛機361架。此外還擁有各式導彈28種。(2006年數據)
截至2017年3月,日本自衛隊編制總兵力約為24.6萬人,素質較高,裝備精良。其中陸上自衛隊約15.1萬人,海上自衛隊4.5萬人,航空自衛隊約4.7萬人,統合幕僚監部(聯合參謀本部)、情報本部人員共3300餘人。另有即刻應變預備役自衛隊員8175人,預備役自衛隊員約47900人,預備役自衛隊員候補約4600人,書記官、事務官等文職人員2萬餘人。

⑶ 日本航空自衛隊的軍銜

1.航空幕僚長(上將)

2.空將(中將)
3.空將補(少將)
4.一等空佐(上校)
5.二等空佐(中校)
6.三等空佐(少校)
7.一等空尉(上尉)
8.二等空尉(中尉)
9.三等空尉(少尉)
10.准空尉(五級士官,一等士官長)
11.空曹長(四級士官,二等士官長)
12.一等空曹(三級士官,上士)
13.二等空曹(二級士官,中士)
14.三等空曹(一級士官,下士)
15.空士長(上等兵)
16.一等空士(一等兵)
17.二等空士(二等兵)
18.三等空士(三等兵,少年兵)

⑷ 現在的日本的空中自衛隊用什麼樣的軍旗

日本航空自衛隊軍旗

⑸ 日本海上自衛隊的夏秋作訓服求詳細資料。 就是那套藍色的那套短袖和帽子

LZ可能說的是日本海上自衛隊的第三種常裝

JMSDF的夏季常服大概有一下三種

第一種是1958年以來一直採用的夏季制服,跟冬季制服不同的是它的袖口沒有表示軍銜的袖章

⑹ 日本航空自衛隊為什麼沒有裝備F16隻有F15

三菱F-2(英文:Mitsubishi F-2,日文:三菱エフツー)戰斗機,是日本航空自衛隊隸下的主要戰斗機之一,也是接替F-1戰斗機任務的後繼型號。由三菱重工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合作,以F-16為基礎共同研製,於1995年完成原型機並於2000年開始服役。 F-2在世代上屬於第三代戰斗機。

⑺ 日本海上自衛隊又幾種軍裝,還有士兵的水兵帽上的字是什麼

海上自衛隊有幾套軍裝的,冬、夏常服、作業服(作訓服),常服又分士兵與軍官的(好像士官海曹也有自己的常服)。具體樣式與美海軍很像,只是美軍的所有用五角星的地方都是櫻花。冬常服是藏青色,軍銜軍官在袖上,士官和兵是臂章。夏常服是白色,軍銜軍官是肩章,士官和兵也是臂章。作訓服是深藍色的,和陸自的M64差不多,只是顏色不一樣,軍銜都是肩章。飛行員的工作服是綠色的。出海時兵和士官戴的是帶有本艦或本隊自己標志的的類似棒球帽的帽子(艦帽),這個在陸軍和空軍也是如此。樓上說的「去掉屁簾的便帽」是一般訓練時戴的,帽徽和二戰時的日本海軍一樣,是帶有櫻花的錨

水兵帽的話正式場合用的是寫有「海上自衛隊」帶子的帽子,平時使用寫有所在艦隊或編制的帶子(ペンネント),比如「第xx護衛艦隊」。這是傳襲舊海軍的東西。二戰時候就分別寫的是「大日本帝國海軍」和所在相應部隊、戰艦名字。

還是不清楚的話可以去海上自衛隊官網上下載介紹的視頻,內容很豐富,可以看到很多內容。

http://www.mod.go.jp/msdf/

⑻ 日本航空自衛隊裝備特點及戰鬥力分析

日本航空自衛隊

網路名片

日本航空自衛隊
建立"洋上防空"體制是日本航空自衛隊實現由"專守防衛"向"積極防禦"戰略轉變的重要措施。根據武器裝備更新換代的速度,日本航空自衛隊到2010年,將基本建立"洋上防空"體制。即以日本列島為中心,在其周邊廣大海域,進行旨在保衛本土及1000海里內海上交通線安全的防空作戰體制。
日本航空自衛隊是一支空中與空防力量合一的部隊,規模不大,但武器裝備精良,人員訓練有素,是亞洲地區少數裝備F-15型戰斗機的國家之一,其空中截擊能力僅次於美國和以色列,並堪稱是亞洲地區信息化程度首屈一指的空中力量。自衛隊現有4.55萬人,370架作戰飛機,編成7個航空兵聯隊。地面防空部隊共有4個聯隊,擁有發射裝置120部,裝備17個"愛國者"地空導彈部隊。
該體制將是一個融國土防空、遠洋防空、陸地防空、海上防空和導彈防禦為一體的防空體制,由偵察預警與指揮控制系統、外圍防空攔截系統、區域防空攔截系統、點防空系統和空中打擊系統等五個部分組成,形成既可攔截彈道導彈,又可攔截空襲飛機,同時還可對敵方重要設施進行"先發制人"打擊的綜合作戰能力。
其作戰的基本程序是:由偵察預警衛星、地面雷達和空中預警機嚴密監視敵方彈道導彈和戰機的活動,如判明敵空襲企圖後,由導彈預警衛星和預警機進行測位,並通過自動化指揮控制系統向擔負攔截任務的航空兵和防空導彈部隊發出作戰命令,首先對敵方導彈設施和機場實施打擊。如果敵方導彈已經發射,敵機已經起飛,則將積極組織好攔截行動。與此同時,出動預警機和加油機支援作戰飛機在遠海空域實施攔截行動。同時,以部署在本土的陸、海、空自衛隊的各型防空導彈和海上自衛隊的"宙斯盾"防空系統來攔截漏網的導彈和敵機,形成一個遠、中、近,高、中、低多層次的攔截系統。
目前,日本航空自衛隊已經形成了由偵察機、預警機和地面雷達組成的偵察預警體系。航空偵察監視任務主要由第501偵察中隊承擔,防空司令部飛行隊也承擔一定的偵察監視任務。 501偵察中隊擁有12架RF-4EJKai型偵察機,它是在F-4"鬼怪"基礎上改裝而成,70年代投入使用。1992年,日航空自衛隊對其進行了改裝,一是加裝KS-146B型相機,以進行遠程斜視照相;二是加裝KS-95B、135A相機和D-500UR紅外、電子偵察系統,以提供實時圖像。
防空司令部飛行隊裝備13架YS-11運輸機,其中2架加裝了J/ALQ-5干擾器,成為電子戰飛機,型號改為YS-E型。還有4架改裝ALR-1信號偵察設備,成為信號偵察飛機。 最後改裝的兩架飛機在性能上有較大的提高,使用了性能更為先進的J/ALR-2信號偵察設備,達到了電子戰飛機的水平。在2003年10月,航空自衛隊就是使用該型偵察機監視朝鮮彈道導彈的發射。
空中預警機承擔日本航空自衛隊主要的空中預警任務。1977年,日航空自衛隊開始從美國引進E-2C預警機,1983年在三澤空軍基地組建臨時警戒航空隊。目前,日航空自衛隊共有13架E-2C預警機,主要在日本北部、東北部及日本海中部進行空中巡邏,但主要用於海上,而且使用范圍較窄。
冷戰結束後,尤其是在當前恐怖襲擊日趨加劇的情況下,日本認為它面臨的空中威脅不斷擴大,威脅的種類日趨增多。為擴大預警范圍,90年代末,日航空自衛隊開始向美國訂購了性能更為優越的E-767大型預警機。在2000年初,4架E-767預警機全部交付,並投入現役使用。該機進行空中加油後,可保持24小時空中警戒,能完全滿足日航空自衛隊"洋上防空"的要求。
除此之外,航空自衛隊還擁有28個地面雷達站,用於空襲預警。目前所使用的雷達主要包括J/TPS-100、101,J/FPS-1、-2和-3等型三坐標雷達,雷達最大探測距離650千米。其中,J/FPS-3型雷達最先進,採用有源相控陣技術,可對無線電制導導彈發出誘餌電波,進行反導彈電子戰。
日航空自衛隊的空中預警指揮機已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但是這些設施主要還是用於對空襲飛機的偵察監視和預警,對彈道導彈襲擊的預警能力很弱。為提高對彈道導彈襲擊的預警能力,日航空自衛隊主要加強以下幾個方面的發展。
首先,積極發展偵察衛星,提高導彈預警能力。日本防衛廳已獲准在2003年斥資12.5~20.5億美元,研製和發射4顆 "北極"系列多用途情報收集衛星,包括2顆光學偵察和2顆合成孔徑雷達衛星。2003年3月,兩顆衛星(光學和合成孔徑雷達衛星各一個)已經成功發射,它們具有可分辨地面1米大小的物體,如卡車和轎車等的能力。同年11月,後兩顆衛星由於火箭爆炸發射失敗,兩顆衛星被毀。日本計劃2009年再發射4顆能分辨地面50厘米大小物體的新一代偵察衛星,以求提高"視力"。根據這一計劃,到2010年,日本至少將擁有8顆偵察衛星,其戰略偵察和預警能力將大幅度提高。
其次,發展無人偵察飛機和高性能遠程偵察機,提高偵察效能。日本防衛廳2003年撥款2.6億日元開展無人偵察機研究。所研製的無人機的翼展為46米,與波音-767飛機的翼展相同,將配備光學相機、雷達和紅外搜索裝置等,要求即使在公海上飛行也能拍攝位於朝鮮半島內陸地區的軍事設施。按計劃,該機在2003年開始方案設計,進行風洞試驗。除此之外,日航空自衛隊還將購買2架高性能遠程偵察機。該新型偵察機可不著陸連續飛行12000千米,能從日本飛到馬六甲海峽再返回日本。
第三,盡快將2000年交付的4架E-767預警機投入實戰使用。 據稱,該型機的使用將使日本航空自衛隊的防空效能提高30~35倍,攔截擊落來襲目標能力增加35%~150%。此外,航空自衛隊還對其13架E-2C預警機進行改進,改進後的E-2C將可服役到2020年,與E-767配套使用,以發揮彼此的優勢。
第四,研製和換裝新型地面雷達,提高預警能力。航空自衛隊計劃,將在今年內將現有地面雷達全部換裝成性能優越的J/FPS-3型固定三坐標雷達和J/TPS-102型移動三坐標雷達,換裝後,其地面雷達將能有效跟蹤遠程高空和近程低空高速目標,預警時間將由目前的7分鍾提高到10分鍾。此外,日航空自衛隊還將研製J/FPS-X新型三坐標雷達。這種雷達自動化程度高,預警能力強,能發現隱身飛機和戰術導彈,將於2010年左右裝備部隊,逐步替換現有的J/FPS-3雷達。
在新世紀,日航空自衛隊武器裝備發展的重點是實現武器裝備遠程化、大威力化和高性能化,確保日本"有事"或日本周邊"有事"時能實施包括打擊敵國本土基地在內的遠洋防空作戰。具體發展計劃包括:
繼續裝備和改進F-15J型戰斗機。日航空自衛隊目前已裝備200餘架 J和DJ型(教練機)F-15戰斗機,至2010年,計劃將總數增加到213架。屆時,日航空自衛隊將全面進入"F-15時代"。與此同時,日航空自衛隊從1997年起開始著手對該型機進行大規模現代化改裝,改裝內容包括換裝改進後的APG-63(V)1新型火控雷達、中央計算機和新型數據鏈,以加強空空和空地的通信聯絡,目前已改裝了4個中隊,從2003年開始將對另3個中隊進行改裝,改裝後飛機的壽命將延伸至2028年。
加緊換裝和發展機載武器系統,提高作戰效能。首先是發展空空導彈系統。鑒於目前裝備的雷達制導的"麻雀"AIM-7F中程導彈和紅外製導的"響尾蛇"AIM-9L空空格鬥導彈兩種導彈技術已經落後,日航空自衛隊將自行發展先進的空空導彈。
在中距導彈方面,日本已研製成功了AAM-4。該型導彈是採用復合制導方式,總體性能接近或超過美製AIM-120中距導彈,具備發射後不管的功能,可攔截巡航導彈、空對地導彈等小型目標,且具有很強的抗電子干擾能力,2001年定型並大量裝備部隊使用。在近距格鬥導彈方面,日本發展了AAM-3型空空導彈。該型導彈是9L型"響尾蛇"導彈的仿製和改進型,但在機動性、抗干擾性和目標捕獲能力都優於"響尾蛇"導彈。
AAM-3 1991年就裝備部隊使用。此外,日航空自衛隊從1998年開始研製XAAM-5新型短距空空導彈。該導彈採用紅外加成像的復合制導方式和推力矢量技術,機動性和抗干擾性將大為提高,計劃於2010年前研製成功並裝備部隊使用,逐步替換AAM-3格鬥導彈。
其次是發展空地(海)武器系統。日航空自衛隊所能使用的空對地(海)武器系統十分有限,其中,最先進的武器就是在ASM-1基礎上改進的ASM-2空艦導彈。為進一步提高作戰效能,日航空自衛隊正在發展ASM-3型超音速空艦導彈。該型導彈採用沖壓發動機,將選用主動和被動雷達或紅外成像末段制導方式,射程達200千米,預計在2010年前後研製成功並投入使用。
積極引進空中加油機,增大戰機的作戰半徑。根據日軍新的5年計劃(2001~2005年),日航空自衛隊將在2005年前,耗資1000億日元,引進4架空中加油機。目前,已初步選定C-17、KC-10、KC-135和波音-767等型機為候選機型,但波音-767型機的可能性較大,原因是引進後維修和零備件補給可與E-767型預警機和政府專機波音-767-400型機一並進行。據分析,日航空自衛隊在2010年前裝備至少8架空中加油機。這可使作戰飛機的航程增加一倍以上。與此同時,日航空自衛隊還將引進3架中程運輸機,以提高遠程機動作戰和遠洋防空作戰能力。
為抵禦周邊國家的導彈襲擊,日本防衛廳在2004年度預算中,正式提出建立導彈防禦系統的要求,並准備修改作為日本防衛力量基本方針的"防禦計劃大綱"和中期防衛力量建設計劃(2001年至2005年),為發展導彈防禦系統籌措資金。
其發展的導彈防禦系統將是陸、海、空三個自衛隊的聯合協同的戰區導彈防禦系統,包括導彈預警系統、導彈攔截系統和指揮控制系統三個部分。預警系統除包括日海上自衛隊的"宙斯盾"艦載AN/SPY-1A型相控陣雷達外, E-767和E-2C預警機和地面超視距雷達以及未來發展的偵察監視衛星將是其重要組成部分。導彈攔截系統,除海上自衛隊的"宙斯盾"驅逐艦裝備的"標槍"Ⅲ防空導彈外,航空自衛隊的"愛國者"地空導彈將是導彈攔截的主力。
為完善日導彈防禦系統,除日美兩國聯合研製火箭發動機和導彈跟蹤系統等項目外,日航空自衛隊主要從事以下兩項發展工作:
一是發展"愛國者"Ⅲ型地空導彈,提高導彈攔截效率。海灣戰爭經驗表明,"愛國者"Ⅱ型導彈雖具有一定的反導能力,但很不理想,攔截成功率不到20%。因此,日航空自衛隊計劃在2004年度撥款6.66億美元向美國購買6套改進型"愛國者"Ⅲ型低空導彈系統,第一套系統將部署在東京地區,以保衛首都。根據日美兩國間的協議,日本將於2008年前完成防禦系統的初步運行,2011年完成6套導彈系統的全面部署。
目前,陸、海、空三軍的指揮控制系統各自為政,還沒有連成一體,嚴重製約聯合導彈防禦能力的提高。為增強導彈防禦能力,日軍決定將在未來5年內,將合並陸、海、空自衛隊的作戰指揮系統。日本防衛廳已在2001年引進新一代中央指揮與控制系統,將陸、海、空自衛隊的指揮系統進行聯網。該系統將由中央系統、陸上自衛隊參謀部、海上自衛隊參謀部、航空自衛隊參謀部以及情報支援等5大系統組成,配備超大型、智能化計算機中樞系統。該系統建成後,日本陸、海上和航空自衛隊可實現情報共享。
與此相適應,日航空自衛隊將進一步完善現有的防空作戰指揮控制系統,重點是全面提高指揮通信能力和快速反應能力。自1998年日三軍聯合"防衛數據通信網"正式啟用後,日航空自衛隊就開始建設全航空自衛隊的指揮通信網,把航空總隊作戰指揮系統、支援集團指揮系統和補給本部指揮系統連為一體,進一步提高日航空自衛隊的指揮控制能力和快速反應能力。為保證指揮信息的暢通,日航空自衛隊還制定各種安全制度,加強網路防護能力。
日本航空自衛隊基地列表(List of JASDF Base)
北海道
千歲基地(千歲市)
長沼分屯基地(夕張郡長沼町)
千歲基地(苗穗)(札幌市東區)
(三澤基地)
稚內分屯基地(稚內市)
網走分屯基地(網走市)
根室分屯基地(根室市)
當別分屯基地(石狩郡當別町)
奧尻島分屯基地(奧尻郡奧尻町)
襟裳分屯基地(幌泉郡襟裳町)
八雲分屯基地(山越郡八雲町)
東北
三澤基地(青森縣三澤市)
大湊分屯基地(青森縣陸奧市)
車力分屯基地(青森縣津輕市)
東北町分屯基地(青森縣上北郡東北町)
山田分屯基地(岩手縣下閉伊郡山田町)
加茂分屯基地(秋田縣男鹿市)
秋田分屯基地(秋田縣秋田市)
松島基地(宮城縣東松島市)
(入間基地)
大瀧根山分屯基地(福島縣雙葉郡川內村)
關東・甲信越
百里基地(茨城縣小美玉市)
熊谷基地(崎玉縣熊谷市)
木更津基地(千葉縣木更津市)
立川分屯基地(東京都立川市)
十條基地(東京都北區)
市谷基地(東京都新宿區)
目黒基地(東京都目黑區)
府中基地(東京都府中市)
入間基地(崎玉縣狹山市)
霞浦分屯基地(茨城縣土浦市)
習志野分屯基地(千葉縣船橋市)
峰岡山分屯基地(千葉縣南房總市)
硫黃島分屯基地(東京都小笠原村)
武山分屯基地(神奈川縣橫須賀市)
佐渡分屯基地(新潟縣佐渡市)
新潟分屯基地(新潟市東區)
中部
靜濱基地(靜岡縣燒津市)
濱松基地(濱松市西區)
小牧基地(愛知縣小牧市)
岐阜基地(岐阜縣各務原市)
高藏寺分屯基地(愛知縣春日井市)
白山分屯基地(三重縣津市)
小松基地(石川縣小松市)
輪島分屯基地(石川縣輪島市)
(入間基地)
御前崎分屯基地(靜岡縣御前崎市)
笠取山分屯基地(三重縣津市)
關西
奈良基地(奈良縣奈良市)
(入間基地)
經岬分屯基地(京都府京丹後市)
串本分屯基地(和歌山縣東牟婁郡串本町)
(岐阜基地)
饗庭野分屯基地(滋賀縣高島市)
中國・四國
美保基地(鳥取縣境港市)
防府北基地(山口縣防府市)
防府南基地(山口縣防府市)
(春日基地)
高尾山分屯基地(島根縣松江市)
見島分屯基地(山口縣萩市)
土佐清水分屯基地(高知縣土佐清水市)
九州
築城基地(福岡縣行橋市、築上郡築上町)
蘆屋基地(福岡縣遠賀郡蘆屋町、岡垣町)
春日基地(福岡縣春日市)
高良台分屯基地(福岡縣久留米市)
脊振山分屯基地(佐賀縣神崎市)
海栗島分屯基地(長崎縣對馬市)
福江島分屯基地(長崎縣五島市)
高畑山分屯基地(宮崎縣串間市)
下甑島分屯基地(鹿兒島縣薩摩川內市)
新田原基地(宮崎県兒湯郡新富町)
(那霸基地)
奄美大島分屯基地(鹿兒島縣奄美市)
沖永良部島分屯基地(鹿兒島縣大島郡知名町)
沖繩
那霸基地(那霸市)
恩納分屯基地(國頭郡恩納村)
久米島分屯基地(島尻郡久米島町)
知念分屯基地(南城市)
與座岳分屯基地(糸滿市)
宮古島分屯基地(宮古島市)

⑼ 日本自衛隊軍服叫什麼

迷彩服III型,2007年在II型的基礎上修改推出,與II型相比,斑點同德國的flecktarn迷彩更相似、色調加深。

⑽ 日本航空自衛隊裝備特點及戰鬥力分析

日本航空自衛隊
日本航空自衛隊建立"洋上防空"體制是日本航空自衛隊實現由"專守防衛"向"積極防禦"戰略轉變的重要措施。根據武器裝備更新換代的速度,日本航空自衛隊到2010年,將基本建立"洋上防空"體制。即以日本列島為中心,在其周邊廣大海域,進行旨在保衛本土及1000海里內海上交通線安全的防空作戰體制。

日本航空自衛隊是一支空中與空防力量合一的部隊,規模不大,但武器裝備精良,人員訓練有素,是亞洲地區少數裝備F-15型戰斗機的國家之一,其空中截擊能力僅次於美國和以色列,並堪稱是亞洲地區信息化程度首屈一指的空中力量。自衛隊現有4.55萬人,370架作戰飛機,編成7個航空兵聯隊。地面防空部隊共有4個聯隊,擁有發射裝置120部,裝備17個"愛國者"地空導彈部隊。 該體制將是一個融國土防空、遠洋防空、陸地防空、海上防空和導彈防禦為一體的防空體制,由偵察預警與指揮控制系統、外圍防空攔截系統、區域防空攔截系統、點防空系統和空中打擊系統等五個部分組成,形成既可攔截彈道導彈,又可攔截空襲飛機,同時還可對敵方重要設施進行"先發制人"打擊的綜合作戰能力。 其作戰的基本程序是:由偵察預警衛星、地面雷達和空中預警機嚴密監視敵方彈道導彈和戰機的活動,如判明敵空襲企圖後,由導彈預警衛星和預警機進行測位,並通過自動化指揮控制系統向擔負攔截任務的航空兵和防空導彈部隊發出作戰命令,首先對敵方導彈設施和機場實施打擊。如果敵方導彈已經發射,敵機已經起飛,則將積極組織好攔截行動。與此同時,出動預警機和加油機支援作戰飛機在遠海空域實施攔截行動。同時,以部署在本土的陸、海、空自衛隊的各型防空導彈和海上自衛隊的"宙斯盾"防空系統來攔截漏網的導彈和敵機,形成一個遠、中、近,高、中、低多層次的攔截系統。 目前,日本航空自衛隊已經形成了由偵察機、預警機和地面雷達組成的偵察預警體系。航空偵察監視任務主要由第501偵察中隊承擔,防空司令部飛行隊也承擔一定的偵察監視任務。 501偵察中隊擁有12架RF-4EJKai型偵察機,它是在F-4"鬼怪"基礎上改裝而成,70年代投入使用。1992年,日航空自衛隊對其進行了改裝,一是加裝KS-146B型相機,以進行遠程斜視照相;二是加裝KS-95B、135A相機和D-500UR紅外、電子偵察系統,以提供實時圖像。 防空司令部飛行隊裝備13架YS-11運輸機,其中2架加裝了J/ALQ-5干擾器,成為電子戰飛機,型號改為YS-E型。還有4架改裝ALR-1信號偵察設備,成為信號偵察飛機。 最後改裝的兩架飛機在性能上有較大的提高,使用了性能更為先進的J/ALR-2信號偵察設備,達到了電子戰飛機的水平。在2003年10月,航空自衛隊就是使用該型偵察機監視朝鮮彈道導彈的發射。 空中預警機承擔日本航空自衛隊主要的空中預警任務。1977年,日航空自衛隊開始從美國引進E-2C預警機,1983年在三澤空軍基地組建臨時警戒航空隊。目前,日航空自衛隊共有13架E-2C預警機,主要在日本北部、東北部及日本海中部進行空中巡邏,但主要用於海上,而且使用范圍較窄。 冷戰結束後,尤其是在當前恐怖襲擊日趨加劇的情況下,日本認為它面臨的空中威脅不斷擴大,威脅的種類日趨增多。為擴大預警范圍,90年代末,日航空自衛隊開始向美國訂購了性能更為優越的E-767大型預警機。在2000年初,4架E-767預警機全部交付,並投入現役使用。該機進行空中加油後,可保持24小時空中警戒,能完全滿足日航空自衛隊"洋上防空"的要求。 除此之外,航空自衛隊還擁有28個地面雷達站,用於空襲預警。目前所使用的雷達主要包括J/TPS-100、101,J/FPS-1、-2和-3等型三坐標雷達,雷達最大探測距離650千米。其中,J/FPS-3型雷達最先進,採用有源相控陣技術,可對無線電制導導彈發出誘餌電波,進行反導彈電子戰。 日航空自衛隊的空中預警指揮機已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但是這些設施主要還是用於對空襲飛機的偵察監視和預警,對彈道導彈襲擊的預警能力很弱。為提高對彈道導彈襲擊的預警能力,日航空自衛隊主要加強以下幾個方面的發展。 首先,積極發展偵察衛星,提高導彈預警能力。日本防衛廳已獲准在2003年斥資12.5~20.5億美元,研製和發射4顆 "北極"系列多用途情報收集衛星,包括2顆光學偵察和2顆合成孔徑雷達衛星。2003年3月,兩顆衛星(光學和合成孔徑雷達衛星各一個)已經成功發射,它們具有可分辨地面1米大小的物體,如卡車和轎車等的能力。同年11月,後兩顆衛星由於火箭爆炸發射失敗,兩顆衛星被毀。日本計劃2009年再發射4顆能分辨地面50厘米大小物體的新一代偵察衛星,以求提高"視力"。根據這一計劃,到2010年,日本至少將擁有8顆偵察衛星,其戰略偵察和預警能力將大幅度提高。 其次,發展無人偵察飛機和高性能遠程偵察機,提高偵察效能。日本防衛廳2003年撥款2.6億日元開展無人偵察機研究。所研製的無人機的翼展為46米,與波音-767飛機的翼展相同,將配備光學相機、雷達和紅外搜索裝置等,要求即使在公海上飛行也能拍攝位於朝鮮半島內陸地區的軍事設施。按計劃,該機在2003年開始方案設計,進行風洞試驗。除此之外,日航空自衛隊還將購買2架高性能遠程偵察機。該新型偵察機可不著陸連續飛行12000千米,能從日本飛到馬六甲海峽再返回日本。 第三,盡快將2000年交付的4架E-767預警機投入實戰使用。 據稱,該型機的使用將使日本航空自衛隊的防空效能提高30~35倍,攔截擊落來襲目標能力增加35%~150%。此外,航空自衛隊還對其13架E-2C預警機進行改進,改進後的E-2C將可服役到2020年,與E-767配套使用,以發揮彼此的優勢。 第四,研製和換裝新型地面雷達,提高預警能力。航空自衛隊計劃,將在今年內將現有地面雷達全部換裝成性能優越的J/FPS-3型固定三坐標雷達和J/TPS-102型移動三坐標雷達,換裝後,其地面雷達將能有效跟蹤遠程高空和近程低空高速目標,預警時間將由目前的7分鍾提高到10分鍾。此外,日航空自衛隊還將研製J/FPS-X新型三坐標雷達。這種雷達自動化程度高,預警能力強,能發現隱身飛機和戰術導彈,將於2010年左右裝備部隊,逐步替換現有的J/FPS-3雷達。 在新世紀,日航空自衛隊武器裝備發展的重點是實現武器裝備遠程化、大威力化和高性能化,確保日本"有事"或日本周邊"有事"時能實施包括打擊敵國本土基地在內的遠洋防空作戰。具體發展計劃包括: 繼續裝備和改進F-15J型戰斗機。日航空自衛隊目前已裝備200餘架 J和DJ型(教練機)F-15戰斗機,至2010年,計劃將總數增加到213架。屆時,日航空自衛隊將全面進入"F-15時代"。與此同時,日航空自衛隊從1997年起開始著手對該型機進行大規模現代化改裝,改裝內容包括換裝改進後的APG-63(V)1新型火控雷達、中央計算機和新型數據鏈,以加強空空和空地的通信聯絡,目前已改裝了4個中隊,從2003年開始將對另3個中隊進行改裝,改裝後飛機的壽命將延伸至2028年。 加緊換裝和發展機載武器系統,提高作戰效能。首先是發展空空導彈系統。鑒於目前裝備的雷達制導的"麻雀"AIM-7F中程導彈和紅外製導的"響尾蛇"AIM-9L空空格鬥導彈兩種導彈技術已經落後,日航空自衛隊將自行發展先進的空空導彈。 在中距導彈方面,日本已研製成功了AAM-4。該型導彈是採用復合制導方式,總體性能接近或超過美製AIM-120中距導彈,具備發射後不管的功能,可攔截巡航導彈、空對地導彈等小型目標,且具有很強的抗電子干擾能力,2001年定型並大量裝備部隊使用。在近距格鬥導彈方面,日本發展了AAM-3型空空導彈。該型導彈是9L型"響尾蛇"導彈的仿製和改進型,但在機動性、抗干擾性和目標捕獲能力都優於"響尾蛇"導彈。 AAM-3 1991年就裝備部隊使用。此外,日航空自衛隊從1998年開始研製XAAM-5新型短距空空導彈。該導彈採用紅外加成像的復合制導方式和推力矢量技術,機動性和抗干擾性將大為提高,計劃於2010年前研製成功並裝備部隊使用,逐步替換AAM-3格鬥導彈。 其次是發展空地(海)武器系統。日航空自衛隊所能使用的空對地(海)武器系統十分有限,其中,最先進的武器就是在ASM-1基礎上改進的ASM-2空艦導彈。為進一步提高作戰效能,日航空自衛隊正在發展ASM-3型超音速空艦導彈。該型導彈採用沖壓發動機,將選用主動和被動雷達或紅外成像末段制導方式,射程達200千米,預計在2010年前後研製成功並投入使用。 積極引進空中加油機,增大戰機的作戰半徑。根據日軍新的5年計劃(2001~2005年),日航空自衛隊將在2005年前,耗資1000億日元,引進4架空中加油機。目前,已初步選定C-17、KC-10、KC-135和波音-767等型機為候選機型,但波音-767型機的可能性較大,原因是引進後維修和零備件補給可與E-767型預警機和政府專機波音-767-400型機一並進行。據分析,日航空自衛隊在2010年前裝備至少8架空中加油機。這可使作戰飛機的航程增加一倍以上。與此同時,日航空自衛隊還將引進3架中程運輸機,以提高遠程機動作戰和遠洋防空作戰能力。 為抵禦周邊國家的導彈襲擊,日本防衛廳在2004年度預算中,正式提出建立導彈防禦系統的要求,並准備修改作為日本防衛力量基本方針的"防禦計劃大綱"和中期防衛力量建設計劃(2001年至2005年),為發展導彈防禦系統籌措資金。 其發展的導彈防禦系統將是陸、海、空三個自衛隊的聯合協同的戰區導彈防禦系統,包括導彈預警系統、導彈攔截系統和指揮控制系統三個部分。預警系統除包括日海上自衛隊的"宙斯盾"艦載AN/SPY-1A型相控陣雷達外, E-767和E-2C預警機和地面超視距雷達以及未來發展的偵察監視衛星將是其重要組成部分。導彈攔截系統,除海上自衛隊的"宙斯盾"驅逐艦裝備的"標槍"Ⅲ防空導彈外,航空自衛隊的"愛國者"地空導彈將是導彈攔截的主力。 為完善日導彈防禦系統,除日美兩國聯合研製火箭發動機和導彈跟蹤系統等項目外,日航空自衛隊主要從事以下兩項發展工作: 一是發展"愛國者"Ⅲ型地空導彈,提高導彈攔截效率。海灣戰爭經驗表明,"愛國者"Ⅱ型導彈雖具有一定的反導能力,但很不理想,攔截成功率不到20%。因此,日航空自衛隊計劃在2004年度撥款6.66億美元向美國購買6套改進型"愛國者"Ⅲ型低空導彈系統,第一套系統將部署在東京地區,以保衛首都。根據日美兩國間的協議,日本將於2008年前完成防禦系統的初步運行,2011年完成6套導彈系統的全面部署。 目前,陸、海、空三軍的指揮控制系統各自為政,還沒有連成一體,嚴重製約聯合導彈防禦能力的提高。為增強導彈防禦能力,日軍決定將在未來5年內,將合並陸、海、空自衛隊的作戰指揮系統。日本防衛廳已在2001年引進新一代中央指揮與控制系統,將陸、海、空自衛隊的指揮系統進行聯網。該系統將由中央系統、陸上自衛隊參謀部、海上自衛隊參謀部、航空自衛隊參謀部以及情報支援等5大系統組成,配備超大型、智能化計算機中樞系統。該系統建成後,日本陸、海上和航空自衛隊可實現情報共享。 與此相適應,日航空自衛隊將進一步完善現有的防空作戰指揮控制系統,重點是全面提高指揮通信能力和快速反應能力。自1998年日三軍聯合"防衛數據通信網"正式啟用後,日航空自衛隊就開始建設全航空自衛隊的指揮通信網,把航空總隊作戰指揮系統、支援集團指揮系統和補給本部指揮系統連為一體,進一步提高日航空自衛隊的指揮控制能力和快速反應能力。為保證指揮信息的暢通,日航空自衛隊還制定各種安全制度,加強網路防護能力。

與日本航空自衛隊帽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寶藍色裙子搭配枚紅外套 瀏覽:214
旗袍秀的走姿和學 瀏覽:802
黑色的褲子配什麼樣的衣服 瀏覽:462
石家莊四十三中中校服 瀏覽:722
穿白色鞋子配什麼衣服褲子 瀏覽:678
穿在身上的外套被雨淋了臟嗎 瀏覽:212
巴寶莉女裝外套正品 瀏覽:375
黑色褲子膝蓋泛紅怎麼辦 瀏覽:486
女裝大品牌展台陳列 瀏覽:40
制服美女翹臀 瀏覽:66
棒球帽子後面怎麼系 瀏覽:138
冰飛羽絨服是品牌嗎 瀏覽:345
媽媽裝外套時尚 瀏覽:140
重慶市勞保棉衣批發市場 瀏覽:122
胖的人穿什麼衣服褲子好看圖片 瀏覽:534
軍訓制服的領結 瀏覽:836
中國帥氣高中生校服 瀏覽:747
初中學生春秋校服 瀏覽:580
交通部購買制服的文件 瀏覽:959
2020年性感文胸較新批發商 瀏覽: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