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羅永浩提到的這三個設計師分別是誰
我只想談一談羅永浩吹捧的那個」工匠精神「。世界上工匠最多的國家是義大利。仔細觀察義大利的工業企業就會發現,「豪華遊艇」,「超級跑車」,「奢侈品」,「數控機床」,「高端廚具」等等產業非常發達。這些產業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都是小批量製造,甚至是單獨定做,同時以手工業為主,並且十分強調「純手工打造」,對工人的技能要求非常非常高。在單一產品上精益求精,不惜耗費大量的時間和高昂的成本。並且銷售對象以高端商務人士和富豪為主。生產的這些產品,凝結了勞動者的大量心血,事實上已經很接近藝術品了,勞動者介於普通工人和藝術家之間,被稱之為工匠。這些工匠對自身的工作極為認同,甚至一個家族好幾代人都是工匠,同時享有很高的社會地位和經濟收入。由於以上的原因,工匠非常重視技能的傳承和產品細節的琢磨,造就了義大利獨特的工業強國地位。我們再來看看國內,羅永浩推出了一款錘子手機,號稱是以「工匠精神」打造的。哈哈哈哈!天大的笑話,自欺欺人!眾所周知,手機是典型的大批量生產的工業產品,所以必須符合「工業精神」才能生產出來。就拿錘子手機來說,它的設計「沒問題」,之所以「沒問題」要打引號,是因為以藝術品來製作是沒有問題的,但是一旦交給富士康這樣的代工企業來生產就會有問題,它的設計根本就沒有向生產製造來妥協,不符合批量製造的「工業精神」。市面上的很多產品,看上去非常醜陋,易用性也很差,難道生產廠家的那些設計師看不出來嗎?既然看出來為什麼還要生產還要拿出去賣???因為他們知道,這么設計,生產成本很低,製造工藝簡單,質量保證很容易,原材料也很常見,同時消費者也不會太抗拒,這就是設計向生產製造相妥協,最後誕生了常見的「醜陋」的產品。工匠精神的精髓是什麼,答案就是小批量生產,甚至單獨定製!凡是大批量規模化生產的產品,一定是不符合「工匠精神」的。中國到底有沒有工匠?有沒有工匠精神?可以肯定地回答你,有的!就是中餐館的廚師。與之相對應的就是麥當勞和肯德基的廚師,這些快餐店廚師是「工業精神」的產物,所以可以批量復制,同時質量很好控制,但是吃起來毫無「人味」。
2. 國際最著名帽子設計師是誰
查爾斯.夫菜戴里克.沃斯(CHARLES FREDERICK WORTH,1825--1895)
巴黎高級時裝業的創始人,1825年出生與英國.1858年,他留在.德.拉.派大街創建了自己的時裝店.他把新設計的衣服讓工作室的漂亮姑娘穿起來想顧客展示推銷,開創了服裝表演(作平發展形式)和時裝模特兒(新的職業)的先河;他還創立了自己選購衣料,自己設計,在自己的工作室里製作,僱傭專屬自己的時裝模特兒每年向特定的顧客舉辦作品發表會等一系列獨特的經營方式,從而形成了現在巴黎高級時裝業的原型.他還是第一個想美國和英國的成衣廠商出售設計的設計師,他的成就引來許多設計師的效仿.巴黎逐漸形成高級時裝行業,確立"世界時裝發源地"和"世界流行中心"的國際地位.
簡奴.朗萬(JEANNE LANVIN 1867--1946)
巴黎高級時裝設計師,生於法國.其浪漫而優雅的服裝設計風格吸引了不少顧客,特別是一繪畫為題材的"繪畫女裝"和從中世紀教學的彩色玻璃畫獲得靈感的"朗萬藍"十分有名.20年代,他推出高格調的管狀女裝.30年代的代表作有也用的"睡衣式女裝","披肩式女裝",茲瓦布式的群褲.1926年開設男裝部門,打開了高級時裝店經營男裝的先河.
嘎布里埃爾.夏奈爾(GABRIELLE CHANEL 1883--1971)
巴黎高級時裝設計師,出生於法國,他是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設計師.1910年,她在巴黎的坎朋街開設了一個小小的帽子店,並別出心裁地以當時用來做帽子的針織物來做衣服.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她敏感地抓住社會的變化,設計管子狀女裝,領導了20年代的流行.著名的"夏奈爾樣式"就創始於20年代.二次世界大戰前,夏奈爾的事業達到頂峰.
克里斯羌.迪奧爾(CHRISTIAN DIOR,1905-1957)
巴黎高級時裝設計師,生於法國.1938年,二次大戰中參戰,退伍後又進魯希安魯倫店工作.1946年末,創建"迪奧爾高級時裝店".1947年2月,在首次作品發表會上推出"花冠形":帶圓味的流暢的肩線.束細的腰身,這種極富傳統女性味的優雅作品使迪奧爾一舉成名.巴黎的高級時裝業再次走向輝煌,迪奧爾領導了後來10年間的流行,幾乎每個季節都推出新的造型.在短短十年間,迪奧爾用他超人的天才和精美的傑作贏得了世界女性的芳心,被譽為"流行之神","時裝之王","時裝界的獨裁者".
皮卡.卡丹(PIERRE CARDIN,1922--)
巴黎高級時裝設計師,生於義大利的威尼斯.1946年進迪奧爾店,參與了"新樣式"的設計和製作.1949年末到60年代初,他已成為高級時裝界前衛派設計師的領導者之一.他推出的"宇宙服風格",表現蘇美兩霸的太空競爭和人類太空時代的到來.他曾於1977年春夏季,1979年春夏季和1982年秋冬季三次榮獲"金頂針獎".而且在經營方面也表現出非凡的才華.他也是冷戰時期最早邁進社會主義國家大門的西方設計師.1979年他第一個跨進剛剛對外開放的中國的大門.目前,有120多個過和地區19萬人為"卡丹"牌生產著近230種產品.半個世紀以來,他創造了一個龐大的"卡丹帝國".1992年12月2日,他被接納為法蘭西學院藝術院士.
伊夫.聖.洛朗(YVES SAINT LAURENT,1936)
巴黎高級時裝設計師,出生於啊爾及利亞.1954年,聖.洛朗參加國際羊毛局舉辦的設計大獎賽,以一套黑色雞尾酒會服榮獲女裝一等獎,以此為契機進入迪奧爾店的主任設計師.60年代的後半期,聖.洛朗使自己的高級時裝和高級成衣遍及全世界,1971年春他推出沙漏形的40年代風格,掀起一陣回歸潮,1974年秋他發表哥薩克風格,引起民族風格服裝的流行.知道現在,他仍是巴黎時裝界舉足輕重的一位設計師.
森英惠(HANAE MORI 1926--)
巴黎高級時裝設計師,生於日本島.1951年在東京新宿創建工作室,50年代曾先後為600餘部電影設計過服裝,1963年在日本創建高級成衣公司,1977年在巴黎的蒙泰紐大街創建高級時裝店,同年加入巴黎高級時裝店協會,也是巴黎高級時裝店協會這個象牙塔中第一位東方女性.她推出得意之作蝴蝶圖案的優雅女裝,給巴黎帶來了東方式的奇異時尚.1984年榮獲法國政府頒發的"藝術文化騎士級勛章"
三宅一生(LSSEY MIYAKE 1938--)
日本高級成衣設計師,生於日本廣島.1970年創建"三宅設計事物所".在設計上他致力於把東方的文化,東方的服飾觀念與西方的經驗結合起來,他著意研究自己的民族文化遺產--和服.三宅的設計是從材料開始的,他常常自己動手去紡織,織布,雞毛,紙,橡膠,塑料等所有可用來織成衣料的東西他都要去嘗試,去探尋各種可能性.
3. 我想找帽子設計師不知道去哪裡找
你好,找服裝設計師也是一樣的哦,
4. 女主是帽子設計師 男主是外國人小說
不是很了解言情小說 但是有些印象
希望可以幫到你
點擊我的ID,可以了解更多關於裝修的知識
5. 世界著名工業設計師有哪些
Alvar
Aalto
Charles
R.Ashbee
Samuel
Bing
Marcel
Breuer
Luigi
Colani
Le
Corbusier
Robin
Day
Hartmut
Esslinger
Hector
Guimard
Poul
Henningsen
Jonathan
Ive
Raymond
Loewy
Mies
van
der
Rohe
Ferdinand
Porsche
Dieter
Rams
Ettore
Sottsass
Phillipe
Starck
Marc
Newson
Hella
Yongerius
Jasper
Morrison
Konstantin
Grcic
...
太多了,以上每個人都可以研究好久
我是工業設計專業學生,能記得以上名字,希望對你有用
6. 香港帽子女設計師有哪些
香港帽子女設計師叫,嗯,吳彎彎。他設計的缺帽子非常好看,大家都非常喜歡好叼毛的。
7. 全球知名的工業設計師有哪些
德國現代建築和工業設計的先驅——貝倫斯(Peter Behrens, 1868-1940)
1886-1891年貝倫斯在漢堡工藝美術學校接受藝術教育,後改行學習建築。1893年起成為慕尼黑分離派成員,1900年加入由藝術家、建築師、設計師組成的「七人團」,開始建築設計活動,1907年成為德意志製造聯盟的推進者與領袖人物,同年受聘擔任德國通用電器公司AEG的藝術顧問,開始其作為工業設計師的職業生涯。
1909年,貝倫斯設計了德國通用電氣公司AEG的透平機製造車間與機械車間,在建築形式上摒棄了傳統的附加裝飾,造型簡潔,壯觀悅目,被稱為第一座真正的現代建築。
除了建築設計之外,貝倫斯還為AEG做了許多產品設計,如電水壺、電鍾、電風扇等。這些設計沒有一點偽裝和牽強,使機器在家居環境中能以自我的語言來表達。貝倫斯在AEG這個實行集中管理的大公司中發揮了巨大作用,他全面負責公司的建築設計、視覺傳達設計以及產品設計,使這家龐雜的大公司樹立起一個統一完整的鮮明形象,開創了現代公司識別計劃的先河。AEG的標識經他數易其稿,一直沿用至今,成為歐洲最著名的標志之一。
貝倫斯還是一位傑出的設計教育家,他的學生包括格羅披烏斯,米斯和柯布西埃,他們後來都成為20世紀最偉大的現代建築師和設計師。
包豪斯創始人——格羅披烏斯(Walter Gropius, 1883-1969)
格羅披烏斯出生於柏林的一個建築師家庭,青年時代曾在柏林和慕尼黑學習建築。1907年起在貝倫斯的事務所工作,1910年與邁耶合夥在柏林開設建築事務所,並於次年合作設計了採用大片玻璃幕牆和轉角窗的法古斯工廠。
1919年,格羅披烏斯在德國魏瑪創建了建國立建築學校,簡稱「包豪斯」,其目的是培養新型設計人才。學校重視基礎訓練,逐漸形成以平面構成、立體構成和色彩構成為特色的基礎課程。學校主張藝術與技術的統一;動手能力與理論素養並重;強調設計的目的是人而不是產品;提倡在掌握手工藝的同時,了解現代工業的特點並遵循自然與客觀的法則來進行設計。1925年,由於受到反動政府的迫害,包豪斯遷往德騷,格羅披烏斯提拔了一些優秀的教員,完善了教學計劃和設施,並設計了新的包豪斯校舍。
1928年,格羅披烏斯迫於各種壓力,辭去包豪斯校長職務。1937年,格羅披烏斯到美國哈佛大學任建築系主任,並創立了協和設計事務所。
格羅披烏斯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設計師,設計理論家和設計教育的奠基人,他對二十世紀現代設計的影響是難以估計的。
菲亞特之父——平尼法尼那 (Pininfarina,1893-1966)
平尼法尼那生於杜林,是11個孩子中最小的一個。小時候在兄長的作坊幹活,17歲時他就設計了菲亞特零號的車身。1920年,平尼法尼那來到底特律,但他拒絕了福特的工作邀請,返回了義大利。平尼法尼那曾參觀過福特汽車公司的流水裝配線,印象深刻,但是他認為義大利應該走一條不同的道路,一條是美國大批量生產廉價小汽車,目的市場是廣大的人民大眾,另外一個是高檔的汽車,只小批量生產,保持高價位,保持義大利傳統的馬車製作方法,汽車是半手工的。戰後,他開設了自己的汽車工廠,設計與生產高級小汽車。希望能夠在菲亞特的美國式大批量生產之外開辟一條新的生產線。1947年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展出的平尼法尼那設計的西西塔里202小汽車,被譽為「流動的雕塑」。1951年,美國納什公司要求平尼法尼那設計多款小汽車,這是美國的汽車公司第一次聘請歐洲設計師。平尼法尼那去世後,他的兒子薩吉奧繼承父業,設計了一系列的法拉利跑車,成為義大利工業設計的代表之作,享譽全球。
德國新藝術運動領袖——威爾德(Henry Van de Velde,1863~1957)
威爾德是比利時建築師、設計教育家,他在德國活動比在本國更有影響,並一度成為德國新藝術運動的領袖,德意志製造聯盟創始人之一。他曾在安特衛普和巴黎學畫。1891年起他在莫里斯影響下轉建築設計。他在布魯塞爾的於克勒設計自己的住宅時,為尋求「非裝飾形式」提出裝飾必須是新穎的,不能因襲歷史,還要合乎理性地運用材料,「合理」地應用裝飾以表明物品的特色與目的。1897年,他在德國慕尼里和德累斯頓兩地與人合辦「工業藝術裝飾營造工場」,依靠藝術家與手工藝人的合作,開展設計製作。1900年他應邀任魏瑪大公的顧問。1906年起,由他主辦了魏瑪市立工藝學校(包豪斯的前身)。他還是個設計理論家和教育家,被人稱為歐洲大陸的莫里斯。盡管他曾聲稱,他所有工藝和裝飾作品的特點都來自一個唯一的源泉,即「理性」。但另一方面又堅持設計師在藝術上的個性,反對標准化給設計帶來的限制,在1914年德意志製造聯盟的年會上抵制穆特休斯的標准化主張。這場爭論事實上代表了一個世紀以來德國設計美學爭論的焦點。最後穆特休斯不得不屈服,這也說明了他在德國設計界的影響力。
現代家庭室內設計的表率——彥森(Jacob Jensen ,1926~ )
彥森是丹麥著名工業設計師,出生於哥本哈根,1942年起他在其父親的公司里當室內裝飾工,1948~1951年在哥本哈根實用藝術學校學習。畢業後在設計師事務所工作,1959年到芝加哥伊利諾伊大學教授工業設計,1961年在哥本哈根開辦了自己的設計事務所,1963年開始為B&O公司進行產品設計,直到1993年B&O公司幾乎所有的視聽產品都出自彥森之手。他的設計趨向「硬邊藝術」風格,採用拉毛不銹鋼和塑料等工業材料製作機身,造型十分簡潔高雅,且操作簡易,將B&O的視聽產品推向了國際市場的最高層次。此外,1979~1986年他還為丹麥J.P.集團設計了著名的「Logicar」,1984年開始丹麥Max Rene公司設計手錶,飾物和小汽車等,1991~1993年為德國Gaggenau公司設計了系列廚房設備,他的設計保持著簡潔、高雅、明快的一貫風格,給國際工業設計界吹入了一股清新的風氣。
新材料運用的先鋒——潘頓 (Verner Panton,1926-1998)
潘頓是丹麥著名工業設計師,1947-1951在丹麥皇家藝術學院學習,曾在雅各布森的事務所工作過,後定居瑞士巴塞爾。潘頓在探索新材料的設計潛力的過程中創造出許多富有表現力的作品,頗有影響。從50年代末起,他就開始了對玻璃纖維增強塑料和化纖等新材料的試驗研究。60年代,他與美國米勒公司合作進行整體成型玻璃纖維增強塑料椅的研製工作,於1968年定型。這種椅可一次模壓成型,具有強烈的雕塑感,色彩也十分艷麗,至今仍享有盛譽,被世界許多博物館收藏。潘頓還長於利用新材料來設計燈具,如1970年設計的潘特拉燈具,1975年用有機玻璃設計的VP球形吊燈。同時,他還是一位色彩大師,他發展的所?quot;平行色彩"理論,即通過幾何圖案,將色譜中相互靠近的顏色融為一體,為他創造性地利用新材料中豐富的色彩打下了基礎。